论文--商誉会计若干问题的讨论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摘要】在当下新知识经济时代,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企业主要的核心竞争要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购并、资产重组等经济活动也日趋增加,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普遍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
商誉的会计处理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进一步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促进企业有序竞争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对商誉会计的概念、认识、特性以及新会计准则下的商誉确认、计量等几个方面对商誉会计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更好地规范企业间的经济合作,更进一步完善商誉会计体系,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缩小与国际惯例的差距,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商誉;确认;计量;会计准则一、商誉概述(一)商誉的起源与形成早在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对商誉做了最初的概述;指出“商誉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1888年,英国学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
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使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把握和了解。
认为:商誉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交通等自然优越条件,或者是在经济交往中树立的良好口碑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或者是在企业经营中创新管理,应用先进技术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从而赢得社会普遍认同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在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企业壮大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二)商誉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商誉是一种不可用数字衡量的无形资产。
它表现为既不能独立存在,且具有显著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商誉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并由企业所拥有和控制,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且无法确认的资产,也就是说,商誉是资产;商誉为企业所拥有;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职称论文企业商誉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企业商誉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导读】商誉是企业总资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于此,分析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探讨企业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提供帮助。
商誉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也可以指的是企业的盈利超出正常化预期收益确定的经济价值。
商誉是一个公司的整体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誉是不确定性本身有一个独特的和非常复杂的形式,企业的商誉,商誉会计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一个经济学家。
商誉也经常被定义为一个企业可能获得的超额利润的资本化的估计值,这是比其他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剩余价值同资本投资水平。
一、商誊的特点.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1.商誉融入企业整体,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
2.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难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
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3.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但它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按国际会计惯例,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确认入账,即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能予以入账。
自创商誉不能人账,即使有费用的发生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关系,但也应确认为费用,其理由在于,无法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创立商誉而支出,无法确定发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誉以及发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根据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将这些支出均作为费用处理。
二、目前商誉会计核算存在不足之处1.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为权责发生制目前的支出和收入的企业的现状,合理地占。
在早期,用形象的广告支出的公司将是非常大的,往往很少的收入,公司盈利较差。
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知名度逐渐开始,在相同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现行的商誉会计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差异,忽略了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的善意,而不是企业的收入变化到会计的范围。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首先介绍了商誉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商誉的减值测试以及商誉会计问题的挑战。
随后讨论了商誉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在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商誉在企业会计中的重要性,掌握商誉会计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商誉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提升企业透明度,建立信任和信誉。
未来,企业需要继续改进商誉会计管理,加强信息披露,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
【关键词】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商誉定义、商誉特点、会计处理方法、减值测试、信息披露、挑战、总结、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价款。
商誉具有虚拟、无形、不易量化等特点,给企业会计处理带来一定挑战。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购买商誉资产负债表的入账方式和商誉直接处理的两种方法。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通过评估商誉是否价值下降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会计问题的挑战包括评估商誉是否需要减值、商誉持续性的问题以及商誉的合理性问题。
商誉的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在年度报告或其他披露文件中披露商誉相关信息,以提供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考。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需要企业深入研究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商誉不会对企业财务报表造成负面影响。
未来发展展望是企业需不断完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并探讨商誉评估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2. 正文2.1 商誉的定义和特点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通常代表了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
商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商誉是由企业支付的超过净资产价值的部分,因此商誉的金额通常较大。
商誉是无形资产,不具有具体的形态,也不具有明确的期限。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商誉会计论文范文1经济环境演化下的商誉会计理论重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高速进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急剧加快,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在并购浪潮中,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商誉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讨论,如20世纪20年月初期,杨汝梅先生在《无形资产论》中指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又称“超额收益观”);70年月闻名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了商誉“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80年月,美国D. E. Kieso 和J.J.Weygrandt教授在《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代表猎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方面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力量,等等。
由于商誉会计的特别性与简单性,商誉至今仍深刻困扰着会计界,商誉及商誉会计仍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
本文综合前人的讨论成果,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商誉的内涵商誉是指可以在将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潜在力量,或者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力量超过了可辨认的正常获利力量之资本化价值。
商誉的产生有许多因素,如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卓著的管理、较好的经营效率、生产技术垄断以及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
商誉具有附着性特征,无法独立存在,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良好的商誉可以使企业获得客户信任,扩大影响,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商誉的来源。
综观以往的讨论,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亦称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积累形成的能够带来超额利益的资源。
外购商誉是指通过产权交易行为(兼并购买)从企业外部的其他企业猎取的不行辨认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一个短暂状态,商誉更多是以自创商誉的状态而存在的,且外购商誉根源于自创商誉,不存在独立于自创商誉之外的外购商誉。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摘要】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超出合理价值支付的部分,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在会计处理上,商誉被列为无形资产,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企业商誉的价值变动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确保其价值符合市场实际。
企业在面对商誉会计问题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可以得出启示,指导企业正确处理商誉会计,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经营效益。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商誉会计问题仍将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减值测试,应对策略,启示,展望。
1. 引言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往往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商誉在并购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处理,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师和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会计确认也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商誉的定义和特点、会计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及会计确认、减值测试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整体提升企业商誉管理水平和会计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企业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企业商誉的核心概念和特点,探讨企业商誉的会计确认和减值测试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誉会计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商誉会计问题,提升商誉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合并、收购等交易过程中,在购买价值中除资产和负债外的剩余额外支付金额。
商誉是由企业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技术等因素所产生的非物质性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将会探讨商誉在会计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和解决方案。
一、商誉的定义与计量问题商誉可以定义为企业在购买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目标公司净资产的款项。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需要支付的超过目标公司净资产的额外金额。
购买方在收购目标公司时,可能会因为目标公司某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优势而愿意支付一个溢价。
这个溢价就是商誉。
商誉的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因为商誉属于非物质性资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其计量难度较大。
商誉的计量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法,一种是权益法。
购买法将商誉作为收购成本的一部分并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列出。
权益法则将商誉纳入投资成本,并列在企业的权益投资中。
两种方法都存在问题。
购买法容易导致商誉被高估,权益法容易导致商誉被低估。
二、商誉的折旧与摊销问题商誉作为一种非物质性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对商誉进行折旧或摊销。
同时,商誉的摊销或折旧时间也是会计学界的争议点。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必须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并按照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进行计入成本或费用账户。
商誉的折旧和摊销时间应该根据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来确定。
但是,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难以确定,因此商誉的折旧和摊销时间往往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经验来定的。
三、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商誉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存在减值的风险。
当商誉所代表的资产价值较原来购买时下降时就会发生减值。
因此,会计师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的价值是否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商誉的价值变化,防止商誉产生过高的价值。
减值测试的方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是市场比较法、收益贡献法和成本法。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全文如下:一、商誉的概述(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一些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二)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一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中坚力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客观积极正而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行驶的帆船遇见了一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力,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低毁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商誉会计问题研究学生姓名*** 专业会计学层次年级** 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学习中心*** 成绩2013年 4 月15 日摘要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如何对它进行确认和计量在实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商誉会计的确认与处理问题。
首先阐述了商誉的概念、本质、特征以及构成因素,从这些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
其次,分析了会计界对商誉确认的不同看法和国际上对商誉会计确认的规定,以及对商誉的计量,从而发表自己对商誉会计是否应该确定的看法。
再次,分析了国际上的几种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提出自己对商誉处理的建议。
最后通过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阐述,提出了构建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设想。
以期能够在增加本文理论价值的同时,对准则的制定和研究做出浅薄的贡献。
关键词:商誉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完善准则目录前言 (1)第一章商誉的概述 (2)1.商誉的概念 (2)2.商誉的本质 (2)3.商誉的特征 (3)4.商誉的构成因素 (4)第二章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6)1.商誉的确认 (6)2.商誉的计量 (8)3.对商誉确认的看法 (8)第三章商誉会计的处理方法 (10)1.目前国际上对商誉会计的处理方法 (10)2.对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11)第四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思考 (12)1.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2.构建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设想 (12)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前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商誉作为一种“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商誉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虽然商誉作为企业无形的资产具有不可辨认的特征,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企业并购案已经证明了商誉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其对企业及市场运营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最新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关键词】商誉;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商誉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也大,越来越得到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商誉会计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的特殊性、复杂性的特征,一直备受会计界的争议,本文借鉴、结合国内外对商誉会计的研究成果以及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的相关规定,谈论会计商誉的一些相关问题。
一、商誉1.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一项特殊性很强的无形资产,它是指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的潜在能力,或者是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过了可辨认净资产的正常获利能力所产生的资本化价值。
2.商誉的本质。
对于商誉的性质问题的认识,国内外会计界经历了几代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大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20世纪初我国杨汝梅先生所著的《无形资产》中所阐述的超额收益观,“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叫寻常的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就是在一个企业中,所有资产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项单个资产价值相加的部分。
第二种观点是70年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研究者亨得利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的商誉“三元理论”,即著名的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按照这三种解释,我们既可把商誉认为是一项单独的资产,又可把它看作是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计价账户。
第三种观点是80年代美国的基索(D.E.Kieso)和卫根特(J.Weygrandt)合作的《中级会计》一书中指出,商誉的本质可概括成两方面:一是代表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自身公允价值间的差额:二是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商誉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摘要: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
相对旧准则,新准则对合并商誉的内涵、外延和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对商誉的后续计量由价值摊销改为减值测试。
商誉会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对新准则下的商誉会计进行深入思考,指出不足和对策,对完善商誉会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会计准则商誉确认计量一、商誉的概念1.商誉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预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不具有实物形态,不可辨认,不能单独转让,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2.商誉的分类商誉依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合并商誉和自创商誉,合并商誉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1.商誉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不适用本准则,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由此,合并商誉和自创商誉均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且自创商誉因无准则规范不予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准则只要求确认正商誉中归属购买方的部分,正商誉中归属少数股东的部分和负商誉不予确认。
2.商誉的计量初始计量时,商誉等于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其中,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趋同化:各国 会计准则与国 际会计准则逐
步统一
标准化:国际 会计准则制定 更加明确和规
范
灵活性:在保 持准则稳定的 同时,允许企 业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适度调
整
国际化:国际 会计准则逐渐 成为全球范围 内通用的会计
准则
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商誉会计的定义和计量
XX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 探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商誉会计的基本概念
01
商誉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02
商誉会计的披露
03
商誉会计的问题与05
01
商誉会计的基本概念
商誉的定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商誉是不可确指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一种 商誉是由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因素综合形成 商誉的存在无法脱离企业整体而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出售或转让
商誉的来源
商誉的来源:企业合并
商誉的来源:非同一控制 下的企业合并
商誉的来源:同一控制下 的企业合并
商誉的来源:其他方式
商誉的计量
直接计量法: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与其他可比企业价值来确定商誉价值
间接计量法: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整体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来确 定商誉价值 割差法:基于被评估企业整体价值与股东权益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商誉价 值
我国商誉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商誉会计的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商誉会计的未来展望
未来商誉会计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商誉会计将更加注重企业价值的计量和披露 商誉会计将与财务报告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相结合 商誉会计将进一步完善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商誉会计将加强与其他会计规范的协调与统一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商誉会计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商誉会计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
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
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
因此,商誉的确认是极其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财务管理论文范文:浅议商誉会计。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议商誉会计全文如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新知识经济到来,加剧了全球并购浪潮,因此,商誉成为企业并购和会计处理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但由于商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商誉至今仍是会计界的难题。
一、商誉本质几个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和学术团体从法学、经济学、会计学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试图探索商誉的本质。
但目前对商誉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有“好感价值论”、“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协同效应论”、“总计价账户论”等,由于对商誉本质的争议,直接导致了对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困惑。
1.好感价值论这种观点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认知感。
杨汝梅先生认为,一个企业是否能成功,不仅取决于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还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好感以及投资者、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好感。
2.无形资源观这种观点认为,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因素众多,无法一一列举,因此,将商誉归属于某一因素有所偏颇,应当将商誉确认为企业尚未入账的无形资产。
罗飞先生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的、能使企业获取按目前账上资产计算的超额收益的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3.协同效应观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是企业各项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
M i I 1e:先生认为,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同效应应该是企业整体资产大于单项组成价值合计的根本原因,也是商誉的本质。
邓小洋先生认为,商誉实质是由企业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对商誉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1)一直以来,商誉在我国更多地是出 现于理论探讨之中。比较类似的概念是合 并价差,它是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才产生的, 事实上包涵了外购商誉和资产重估增减值 的一个合计项目新会计准则通过全面引入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使商誉会计真正成 为我国企业的一项会计实务,也使得我国 的会计实践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距进一步 缩小。
(b)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 认,笔者认为,确认是一个会计行为。正
益,它可能产生于购入的可辩认资产之间 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其差额不计 商誉的确认是要解决商誉满足什么条件才
的协同作用,也可能产生于购买者在整项 入“商誉”而是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和 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入账的问题。
购买合并中准备购入的,但却不符合在财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然后 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的帐面价值与其可收 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了少数股 东在商誉中的权益价值部分)进行比较, 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 值。《新准则》还规定,无论是否存在减值 迹象,企业都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
【关键词】 商誉;确认;计量;核算
量有以下几种看法:
进行确认。
借:商誉 26 万元
① 负商誉冲减所购非流动资产的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 (有价证券投资除外)。
二、商誉核算机理及问题
26 万元
②负商誉直接接入资本公积。购买企
1、商誉的核算机理
可见,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 业的购买成本低于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
相关部分作了很大的变化,进行了一些合 资时的分录:
量为商誉,这种方法被称为间接计量法,
理的修改,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
关于企业商誉会计的思考88
关于企业商誉会计的思考 88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资源构成、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商誉价值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商誉在会计处理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在商誉的确认、计量、后续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例如忽略了自创商誉的确认,商誉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对负商誉的处理不恰当等。
文章分别针对商誉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自创商誉;公允价值;负商誉一、企业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忽略了自创商誉的确认关于是否对自创商誉予以确认的问题,会计学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虽然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创商誉的存在,但各国在会计准则中都未提及自创商誉的确认。
然而,不确认自创商誉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第一,自创商誉代表了一个企业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获利能力,是吸引外来投资与合作的重要条件,当自创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时,不对其加以确认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第二,不确认自创商誉不利于企业管理者直观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会使其被账面上的数字所蒙蔽,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第三,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以过去的单一模式进行,而是拓展到了人才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等,企业商誉价值的地位逐渐增强,此时如果还不对自创商誉予以确认,会使企业管理者忽视商誉价值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1]。
为了使关乎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都能够准确无误的传递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自创商誉的确认是十分必要的。
(二)商誉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会计准则在将公允价值引入商誉计量的同时,也将目前商誉计量中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公允价值的应用被分为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参考最近进行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实质上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当前使用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的讨论一、商誉的形成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 Commercial Goodwill”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
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
”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
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对商誉本质的思考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
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效益性特征。
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人们通常是采用资本化率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投入资本)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
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
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
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按未入账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账资产的结果。
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很难从账薄中完整地反映出来。
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
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
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种观点:(一)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商誉产生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对企业的好感可能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独占的特权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二)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商誉为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
这里所说的“企业超额利润”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业更高的利润,这种将于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即构成企业的商誉。
(三)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总计价账户论’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商誉,相互影响又各有利弊。
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因素角度去解释,但这些因素本身无法用货币计量,从而无法纳入会计核算。
超额收益论与总计价账户论实际上均是从商誉计量的角度来说明,前者提示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经济资源,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其缺陷是计量存在主观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尚有很大的困难,而总计价账户论可以说从间接计量角度阐明了商誉的性质,强调从具体的计算角度入手,从定量角度去说明,但却失去了应有的理论定性价值。
多年来,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人员对商誉的构成要素作了各种研究。
有的学者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归纳为以下15项:(1)杰出的管理队伍;(2)优秀的销售组织;(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有效的广告;(5)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6)良好的劳资关系;(7)优秀的资信级别;(8)领先的员工训练计划;(9)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10)才能或资源的发现;(11)优惠的纳税条件;(12)有利的政府政策;(13)与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关系;(14)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15)竞争对手的不利发展。
三、现行会计计量方法对外购商誉的曲解现行会计将外购商誉等同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收购价格与公允价值之差额,并以这一差额来计量外购商誉。
我们通过对并购动机、收购价值、超额盈利能力不确定的剖析,可以看出,对外购商誉的这种理解和计量方法,不仅没有反映商誉的本质特征,而且是对外购商誉的曲解。
(一)并购动机目前人们已经提出许多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并购活动会发生,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效率理论。
它认为,通过并购可获得财务协同、经营协同、规模经济效应等,并能实现多样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
因此,并购的发生很少是因为被收购企业具有较高的商誉。
但是在并购中收购价格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现象却极为普遍,这样,我们就不能说,收购企业所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款,必然是用于支付被企业的商誉。
事实上,在实务中有很多经营不善甚至恶化的企业,在并购中也能以高于其净资产公允的价值出售,而这些企业根本不存在商誉。
因此,我们认为,外购商誉的间接计量方法,即将收购价值中超过被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中超过被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款确认为商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二)收购价格从理论上讲,收购价格应是被收购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
但在实务中,收购价格受到市场供应关系、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偏离被收购企业的内在价值而通过收购价格“倒轧”出的商誉,这样,必然包含了大量的非商誉因素。
现行会计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主要原因在于,外购商誉经过特定时点的产权交易,使它的确认具有可靠性。
事实上,产权交易这一事实并不能使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同样缺乏确认、计量的可靠性。
(三)超额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据统计,并购后的收购企业能从商誉中获取超额盈利能力的,只有一小部分。
将这种“未必可能”的超额盈利给予确认,有悖于谨慎原则,同时高额的并购溢价不但给未来超额盈利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收购成本过高,还会对收购带来负面影响。
(四)并购后超额盈利能力并非为外购商誉的真实体现成功的并购无一不是大刀阔斧地重新调整的过程,是并购双方各自拥有的自创商誉融为一体的过程。
事实上,在并购后,被收购企业的资本性支出计划的管理职能一般转移到总部行使,而且应同时向两个企业的管理层实行潜心构思的激励和奖惩制度,以使得并购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说明,并购后出现超额盈利能力,是并购双方整合的结果,而并不是来自于外购商誉。
四、对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商誉会计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例如1989年在泰姆合并中的140亿美元里,80%是商誉。
美国当纳利公司以668万美元收购深圳石化旭日印刷公司34%的股权,其中100万美元是付给旭日公司的商誉。
然而,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上是找不到自创商誉价值的,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会计中商誉处理是否恰当的反思。
(一)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形成了两个学派。
一是受托责任学派,二是决策有用学派。
显然这两个学派在会计导向及信息质量特征的侧重点上是大相径庭的:在导向上,前者是面向过去,后者是面向未来;在信息质量特征侧重点上,前者强调可靠性,后者则着重相关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创新的企业才具有活力,网络和通迅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际资本的流动范围更广,资本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环境下,会计目标将是为相关利益人提供有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
(二)对会计原则的冲击1. 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从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不确定信息(如重置成本、重置价值等)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且这种做法已被人们从观念上接受。
历史成本核算原则已不是必须恪守的真理。
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信息的迅速提供和信息的完全提供,历史成本核算原则有被打破的趋势。
人们已经承认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价的适用性。
那么,自创商誉因不可能找到交易价格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无可非议。
2. 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冲击企业并购中存在商誉的买卖,这些商誉价值是在企业合并、产权交易时实现的。
在传统商誉会计理论下,商誉形成时不确认入账,只有等产权交易实现时才确认入账,实际上已导致自创商誉在形成之后的较长时期内,只确认其带来的收入,不确认其带来的耗费,这种权责发生制对确认和计量利润或亏损额难以称得上是客观和公允。
3. 对谨慎性原则的冲击如果会计只确认外购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那么谨慎性处理观念就值得怀疑了。
自创商誉的形成取决于众多复杂性因素,是过去若干交易的综合结果,表明一个企业长期存在的超额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财务信息,而现行会计理论得不到充分披露,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笔者认为,人们应以新的观念重新认识传统的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应该服从于相关性。
(三)对资产概念的冲击资产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计该资源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虽然人们对资产的这一概念没有异议,但目前在会计准则中所用的资产概念,通常表现为把通过交易取得或者通过资源耗费形成的可确指的经济资源如有形资产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而不把自创商誉这一无形资源确认为资产。
现行会计理论将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这样的资产概念结构是不完整的,与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
可见,从资产概念的完整性考虑应该将自创商誉确认为一项资产。
五、对商誉确认的思考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
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报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