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
脾知识点总结
脾知识点总结一、脾的解剖结构(一)位置:脾位于腹腔左上方,横膈之上,左膈之下,从第九肋至第十一肋向腹中线。
在正常情况下,脾脏不容易被触摸到,而且大小和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
(二)形态:脾是一个质地柔软,颜色呈红色或褐色的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管组成。
脾的形态不规则,上下径约12cm,左右径约7cm,前后径约4cm,重量约150-200克。
(三)结构:脾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红髓和白髓两部分。
红髓主要包括红髓窦、红髓索和红髓团。
白髓主要由淋巴组织所构成。
此外,脾脏还包括脾门、脾静脉及其分枝、脾动脉及其分枝、脾组织以及脾囊。
(四)供血和供应:脾脏主要的供血来源于脾动脉,而静脉血液则通过脾静脉引流至门脉系统。
脾主要负责存储和释放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
此外,脾脏还参与人体免疫和造血功能。
二、脾的生理功能(一)造血功能:在胎儿期,脾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但在出生后,脾的造血功能逐渐下降,直至成年后几乎不生成血细胞。
然而,当骨髓发生病变时,脾脏会重新承担造血的功能。
(二)免疫功能:脾脏是淋巴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清除血液中老化和异常细胞、细菌、病毒等异物的功能。
它可以对抗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等,对维护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储存功能:脾脏通过存储血小板和红细胞来调节血液循环,一旦身体遭受外伤或出血,脾脏可以释放存储的血液,以维持人体的正常血液循环。
三、脾的常见疾病(一)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是指脾脏对于异常细胞、微生物等刺激反应过度,产生了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脾脏体积增大,出现脾肿大等症状。
脾功能亢进通常与感染、肿瘤、慢性疾病等相关。
(二)脾功能低下:脾功能低下一般是指脾脏对于感染抵抗能力下降,或造血功能减弱,导致机体易感染、贫血等症状。
脾功能低下常常与先天性免疫缺陷、后天性感染、放疗等因素有关。
(三)脾损伤:脾损伤多数是由外伤引起,例如挫伤、穿刺伤等。
脾损伤后常出现腹部疼痛、出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休克、脾出血破裂等情况。
脾的知识点总结
脾的知识点总结一、脾的解剖结构脾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方的带有网状结构和薄壁的器官,外形呈菱形,长12-17厘米,宽8-12厘米,厚3-4厘米,重200-300克。
其组织结构包括脾脏、脾囊、脾冠等。
脾脏主要由红髓、白髓及淋巴结等组织组成,红髓主要负责消化老化红细胞,白髓主要则助于免疫防御。
脾囊为脾的包围物,脾冠则为脾动脉相供应的结构。
二、脾的功能脾在人体中起到了许多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的过滤器。
脾具有滤清及清除血浆中的微生物、老化或异常的红细胞等功能,保持血液的正常。
2. 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脾脏发展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和释放抗体,对病原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体作用。
3. 存储功能。
在人体出现失血时,脾脏会释放血细胞,并且为人体其他器官提供血液。
4. 感染和疾病的免疫。
脾脏是人体关键的免疫功能器官之一,当机体出现感染或者疾病时,脾脏会迅速发出抵抗机体的免疫反应。
三、常见的脾病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是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患上脾病。
在生活中常见的脾病主要包括:1. 脾大。
脾大是指脾脏增生、充血、肿大,常见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也可能是因为脾脏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导致。
2. 脾梗死。
由于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的脾梗死病变,引起上腹疼痛、发热、质地坚硬等临床表现。
3. 脾破裂。
脾脏外伤、梗死、感染、炎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导致脾脏出现裂伤,引起内出血等病变。
4. 脾肿瘤。
脾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脾淋巴瘤、脾毛细胞瘤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腹部胀痛、贫血、发热等症状。
四、脾病的预防与保健为了预防脾病和维护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注意饮食。
饮食中要均衡、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
2. 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
3. 加强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脾脏的功能。
脾的功能与作用
脾的功能与作用
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之一,它具有以下的功能与作用:
1. 血液储备与调节: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血液,当身体需要时,可以将储存的血液释放出来,维持血液循环的平衡。
同时,脾脏也可以调节血液的流量,将血液供应到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消化器官和肌肉。
2. 免疫功能:脾脏是淋巴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在免疫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脾脏中的白血球可以识别和清除身体内的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此外,脾脏还可以产生抗体,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3. 血细胞的识别与过滤:脾脏具有过滤作用,可以清除血液中老化、畸形或异常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这有助于维持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健康和功能。
4. 血小板的储备:脾脏可以储备一部分血小板,当身体受到出血伤害时,可以迅速释放这些血小板,帮助止血。
5. 蛋白质的代谢与调节:脾脏在蛋白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并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总之,脾脏在人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包括血液储备与调节、免疫功能、血细胞的识别与过滤、血小板的储备以及蛋白质的代谢与调节等,不可忽视。
脾脏肿大ct诊断标准
脾脏肿大ct诊断标准
脾脏肿大的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直接测量脾脏的大小。
正常脾脏的长度应为10-12cm,宽度应为5-6cm,厚度应为3-4cm。
如果测量的数值超过这些正常范围,则说明脾脏有肿大。
2. 在CT横断面上,脾脏的大小超过5个肋单元。
3. 在CT扫描过程中,如果肝脏已经扫描完毕而脾脏还没有完全扫描,这也表明脾脏有肿大。
根据脾脏肿大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肿大。
轻度肿大时,患者左上腹查体不可触及肿大的脾脏,CT检查提示脾脏的体积在6-9个肋
单元之间,可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中度肿大时,左上腹查体可在左肋下触摸到肿大的脾脏,CT检查可发现脾脏大小约在9-12个肋单元之间。
重度肿大时,巨大的脾脏可在患者的肚脐水平触及,CT可见脾脏将患者的胃肠管
明显挤压,可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应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如诊断为脾脏肿大,应尽早治疗以避免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脾工作原理
脾工作原理
脾脏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淋巴器官,它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脾脏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和贮藏功能。
首先,脾脏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清除血液中的老化、变性和畸变的红细胞,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清除血液中的异物和微粒。
此外,脾脏还能够参与调节体液平衡,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分化,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其次,脾脏在人体的造血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脾脏中含有大量的淋巴
组织和造血组织,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从而维持人体内血液的正常成分和数量,保持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供应。
最后,脾脏还具有贮藏功能。
它能够贮存大量的血液,当人体受到刺激或遭遇
外伤时,脾脏能够迅速释放储藏的血液,以满足人体的急需。
此外,脾脏还能够贮存大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以备人体需要时使用。
总的来说,脾脏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它通过免疫功能、造血
功能和贮藏功能,保护人体免受外界侵害,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环境,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脾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脾脏,以维护自己的健康。
脾的功能是什么
脾的功能是什么
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之一,位于上腹部的左上方,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脾的主要功能:
1. 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淋巴组织的重要器官。
脾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老化、异常、有缺陷的红血细胞,清除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同时,脾脏还能够产生和储备一些免疫细胞和抗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帮助抵御外界的病原侵袭。
2. 造血功能:脾脏在人体的胚胎期起到重要的造血功能,但在出生后逐渐减弱,成年后脾脏几乎不再参与正常的血细胞的产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某些血液疾病中,脾脏有时会重新发挥造血的作用。
3. 储备功能:脾脏具有储备和释放血液的功能。
在人体运动时,脾脏能够释放储存的红血细胞和血小板,以满足全身组织对血液的需求。
同时,脾脏还能够储存和释放一些血液中的养分和矿物质,如铁元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4. 代谢功能:脾脏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可以帮助调节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脾脏能够分解和利用体内储存的糖原,并在需要时释放糖分,以提供能量供应。
5. 血液排毒功能: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如老化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细菌等。
通过清除和排出这些废物和毒素,脾脏能够保持血液的纯净和健康。
总的来说,脾的功能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脾脏的功能异常或缺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因此保护和维护脾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简述脾脏肿大的分度
简述脾脏肿大的分度
脾脏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超过正常范围。
脾脏肿大的分度通常是根据脾脏在肋下的可触及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三度:
1. 一度脾脏肿大:脾脏轻度肿大,在肋下 2~3 厘米可触及,常见于急性肝炎、伤寒、疟疾等。
2. 二度脾脏肿大:脾脏中度肿大,在肋下 3~5 厘米可触及,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淋巴瘤等。
3. 三度脾脏肿大:脾脏重度肿大,在肋下 5 厘米以上可触及,甚至可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血吸虫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脾脏肿大的分度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法,但并不能准确反映脾脏的大小和功能状态。
对于脾脏肿大的患者,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发现脾脏肿大,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脾脏的解剖护理课件
目 录
• 脾脏的解剖 • 脾脏的生理作用 • 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 • 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护理措施
01
脾脏的解剖
脾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紧贴第911肋骨,处于胃、肝脏的左侧, 下方是结肠和小肠。
形态
脾脏呈扁长形,暗红色,质地软 而脆,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病情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04
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呼吸等 状况,评估病情状况和自身认
知情况。
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 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处理。
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评估发热 原因及程度,遵医嘱采取相应
的降温措施。
记录患者护理过程、病情变化 及处理措施,为医生提供详实
的诊疗依据。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对于严重的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脏 破裂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 除、脾脏修补等手术方式。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脾脏疾病,如脾脏动脉瘤、脾脏 静脉血栓形成等,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如 栓塞、溶栓等。
对于某些脾脏疾病,如脾脏炎症、脾脏功 能亢进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等。
06
脾脏的组织结构
01
脾脏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红髓包 括脾索和血窦,白髓包括淋巴小 结和淋巴组织。
02
脾脏的血管系统包括脾动脉、脾 静脉和淋巴管,其中脾静脉是门 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的功能
造血功能
脾脏在胚胎期是主要的造血器 官,出生后仍保留部分造血功
能。
免疫功能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脾的分类及功能主治
脾的分类及功能主治一、脾的分类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腹部。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脾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按形态分类:1.人类脾:呈半月状,位于上腹部,体重约150-200克。
2.哺乳动物脾:形态各异,大小与种类有关。
•按功能分类:1.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储存地,参与抗细菌、抗病毒等免疫反应,也能清除血液中的老化、变性细胞,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2.造血功能:脾脏能在某些疾病或紧急情况下,发挥一定的造血功能,如骨髓受抑制时,脾脏可以代偿性地产生细胞。
3.抗肿瘤功能:脾脏能够参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按疾病分类:1.先天性脾功能异常:如先天性脾功能缺失、巨脾症等。
2.获得性脾功能异常:如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低下等。
3.其他脾脏相关疾病:如脾出血、脾囊肿等。
二、脾的功能主治脾脏在中医和中西医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功能主治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以下是脾脏的功能主治的详细解释:1.脾脏的主要功能–脾主运化:脾脏疏通运化水谷精微,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脾主升清:脾脏升发营卫,掌握上升清阳的力量。
–脾主肌肉:脾脏与肌肉密切相关,肌肉的营养和功能都与脾脏的健康有关。
2.脾的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脾气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乏力、便溏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气虚可以通过补益脾气、健脾化湿等方式进行。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脘腹胀闷、大便稀薄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胃湿热可以通过清热燥湿、健脾化湿等方式进行。
–脾阳虚寒:脾阳虚寒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肢体乏力、畏寒、脘腹冷痛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阳虚寒可以通过温阳健脾等方式进行。
三、脾的保健方法为了保持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合理饮食–建议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百合等。
–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的生冷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2.定时进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
高中生物脾脏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脾脏的知识点总结一、脾脏的结构1. 脾脏的位置: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位于膈下,与胃、左肾、结肠等器官相邻。
2. 脾脏的形态:脾脏呈豆形,其大小约为10-12厘米长,8厘米宽,3-4厘米厚。
3. 脾脏的表面特征:脾脏表面光滑,色泽呈红色。
4. 脾脏的结构:脾脏主要由红髓和白髓组成。
红髓是由红髓窦和红髓鞘组成,负责滤清血液;白髓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负责免疫调节。
二、脾脏的功能1. 免疫调节: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身体对抗外界病原体,提高免疫力。
2. 贮藏血液: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当身体需要时,可以释放这些血液成分,维持血液的稳定和平衡。
3. 滤清血液:脾脏可以清除体内的老化红细胞、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三、脾脏的生理作用1. 免疫功能:脾脏中的淋巴组织可以产生和储存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有助于身体对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2. 滤清作用:脾脏能够清除血液中的老化红细胞和病原微生物,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3. 血液贮存: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当身体需要时,可以释放这些血液成分,保持血液的正常压力和容积。
四、脾脏疾病1. 脾脏肿大:脾脏肿大是由于脾脏发炎、感染、肿瘤等导致脾脏体积增大,常常伴有疼痛等症状。
2. 脾脏缺血:脾脏缺血是由于血流受阻造成的脾脏血液供应不足,常常引起腹痛、贫血等症状。
3. 脾脏出血:脾脏出血是由于外伤、疾病等原因导致脾脏破裂出血,常常危及生命。
五、脾脏的临床意义1. 脾脏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当脾脏发生疾病时,会影响免疫功能,导致身体易感染。
2. 脾脏在贮存血液方面可以对人体起到一些辅助保护作用。
3. 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会影响到人体内的其他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脾脏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在免疫调节、血液贮存、滤清血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了解脾脏的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对我们深入理解人体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脾工作原理
脾工作原理
脾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参与消化、免疫调节和造血等。
脾脏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参与消化:脾脏通过分泌脾液,参与胃肠道的消化过程。
脾液中含有酶类和激素,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帮助人体提取养分。
2. 免疫调节: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生和储存淋巴细胞、抗体和免疫因子等,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身体受到病菌的入侵时,脾脏会释放大量淋巴细胞,参与抗体的产生和病原体的清除。
3. 造血:脾脏在人体胚胎发育早期是造血器官,后期主要负责储存血液中的红白细胞和血小板。
当身体遭受创伤或感染等情况下,脾脏可以释放储存的血细胞,以满足机体的造血需求。
4. 储存血液:脾脏具有储存血液的功能,当身体需要更多血液时,脾脏可以迅速释放储存的血液,增加血容量。
这在出血等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
总结起来,脾脏通过参与消化、免疫调节、造血和储存血液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对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关于脾大,你需要了解这些事
16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关于脾大,你需要了解这些事一般将脾大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肿大:指医生在触诊时,触到脾脏的下缘不超过左侧肋骨下2cm。
中度肿大:医生能触到脾脏的下缘,超过左侧肋骨下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
重度肿大:医生触到的脾脏下缘,超过脐水平线或腹部前正中线。
病因可分两类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有很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制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感染性脾大和非感染性脾大两类。
感染性脾大即各种感染原因引起的脾大,主要包括:急性感染 见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及真菌感染等。
其中,病毒感染主要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症状一般有发热、咽痛、皮疹,伴有淋巴结肿大,脾大多为轻度,质软有轻压痛。
细菌感染包括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伤寒、脾结核及布鲁菌病等,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消瘦等,前三者的脾大多表现为轻度脾大,质软有轻压痛;后两者脾大多为中度,质地较韧,压痛不明显,常伴有肝大。
螺旋体感染主要以钩端螺旋体病、梅毒为主,前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后者表现为硬下疳、淋巴结肿大、梅毒疹等。
寄生虫病主要有疟疾、血吸虫病及黑热病,一般表现为腹泻、发热纳差等,寄生虫感染后期脾大往往能发展成巨脾。
真菌感染包括组织胞浆病及播散性肝脾念珠菌病,此类疾病较为少见。
慢性感染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等,脾脏多为进行性肿大,一般脾大为中重度,质地较韧,压痛不明显。
非感染性脾大即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脾大,主要包括:淤血 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等。
一般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纳差、恶心等,脾大一般为轻度到中度不等,质地较硬,多有压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
血液病 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脾脏为扁椭圆形,位于腹部的左上方,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
脾脏结构ppt课件
脾脏的组织结构
脾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脾脏被膜
脾脏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包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脾脏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脾脏被膜的组成
脾脏被膜能够限制脾脏的过度扩张,维持脾脏的正常形态和位置。同时,被膜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能够缓冲外力对脾脏的冲击,保护脾脏免受损伤。
05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脾脏疾病的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脏破裂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除、部分脾脏切除等。
手术治疗
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如栓塞、射频消融等,对脾脏进行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脾脏疾病。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辐射损伤或骨髓衰竭,脾脏可能会重新启动造血功能。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经过血液的细菌和颗粒,并形成脾索,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
脾脏还通过产生补体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来参与炎症和凝血过程。
脾脏具有滤血作用,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04
脾脏的疾病
脾脏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通常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脾脏呈扁长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分内侧面、外侧面、前缘和后缘四个部分。
大小
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的脾脏长约10-12cm,宽约6-8cm,厚约3-4cm,重量在100-250g之间。
脾脏由被膜、小梁、白髓和红髓四个部分组成。被膜是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着整个脾脏;小梁是脾脏内的粗大突起,将脾脏分为许多小叶;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脾脏内的免疫应答中心;红髓则由脾窦和脾索组成,是血液储存和滤过的主要场所。
脾脏—搜狗百科
脾脏—搜狗百科脾的⾎液通路脾动脉从脾门⼊脾后分⽀进⼊⼩梁,称为⼩梁动脉(trabecularartery)。
⼩梁动脉分⽀离开⼩梁进⼊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为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些⼩分⽀形成⽑细⾎管供应⽩髓,其末端膨⼤形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在穿出⽩髓进⼊脾索时分⽀形成⼀些直⾏的微动脉,形似笔⽑,脾损伤故称笔⽑微动脉(penicillararteriole)。
笔⽑微动脉在脾索内可分为三段:①髓微动脉(pulparteriole),内⽪外有1~2层平滑肌;②鞘⽑细⽑管(sheathedcapillary),内⽪外有⼀厚的巨噬细胞鞘,但在⼈不发达;③动脉⽑细⾎管,⽑细⾎管末端的⼤部扩⼤成嗽叭状开放于脾索,少数则直接连通于⾎窦。
⾎窦汇⼊由扁平内⽪细胞构成的髓微静脉(pulpvenule),髓微静脉汇⼊⼩梁内的⼩梁静脉(trabecularvein),最后在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
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梁,继⽽在门部汇集成较⼤的淋巴管出脾,淋巴内含有许多T细胞。
脾内⼤部分⾎液流经脾的速度较快,约30秒,少量⾎液的流速较慢,需数分钟⾄1⼩时,依据脾功能状态的不同⽽有变化。
脾的神经分布近⼗数年对免疫系统各器官内的神经分布有突破性进展,发现淋巴组织内有许多神经末梢,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从⽽改变了过去认为神经不直接调节游离细胞的概念。
脾神经⼊脾门后,其分⽀除分布于⾎管及⼩梁平滑肌以外,还有许多神经末梢进⼊脾实质分布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红髓的脾索内较少见,淋巴⼩结内则⽆。
电镜下见到,有的神经末鞘与淋巴细胞之间的间隙仅6nm宽,未见突触形成。
说明神经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有直接的调节作⽤。
功能作⽤脾脏定义 功能作⽤脾脏定义 ⼈体最⼤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髓构成,具有造⾎和⾎液过滤功能,也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免疫应答、产⽣免疫效应分⼦的重要场所。
脾脏由脾动脉供⾎。
脾大的描述
脾大的描述脾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指脾脏体积增大超过正常范围。
脾脏是人体内脏器官之一,位于左上腹腔内,负责调节免疫系统、清除废物、储存血液等重要功能。
脾大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肿瘤、炎症等。
脾大的主要表现是腹部肿块和压痛感,患者可感到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如果脾脏增大明显,还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如贫血、血小板减少、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一旦出现脾大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引起脾大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感染是导致脾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都可能导致脾脏肿大。
此外,炎症性疾病如风湿病、肝炎等也可能引起脾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脾大还可能是肿瘤的表现,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对于脾大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手段来确认。
在诊断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确定脾大的原因。
一旦确定了脾大的原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脾大的方法因病因而异。
对于感染引起的脾大,通常需要针对感染病原体进行抗生素治疗。
对于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脾大,可以采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而对于肿瘤引起的脾大,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除了针对脾大的原因进行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生活上,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脾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对于脾大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康复。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脾脏是什么功能
脾脏是什么功能
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位于左上腹腔,稍微向左上方突出于胃的下方。
它在人体中起到多种重要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免疫功能: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它能清除血液中老化、变性或异常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和吞噬病原体,从而防止感染。
同样,脾脏也能储备和诱导淋巴细胞,为身体应对病原体提供免疫保护。
2. 滤清功能: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其他异物,清除有害物质。
它能检测异常细胞,如癌细胞,从而防止它们的扩散。
脾脏通过过滤作用,净化血液,维持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和组分。
3. 储存功能:脾脏可以储存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其他细胞成分。
当身体需要时,脾脏可以释放这些储存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保持血液的平衡和稳定。
特别是在体内失去大量血液时,脾脏可以通过释放储存的红细胞来维持血液容量和循环。
4. 调节功能:脾脏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整细胞产生和破坏的速率来调节血液中的细胞数量。
当身体处于需求高峰时,脾脏可以增加红细胞的生产,以应对机体的需求。
相反,在松动或休息状态下,脾脏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和释放,保持血液中的细胞平衡。
总的来说,脾脏是人体内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器官。
它参与免疫反应,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储存和释放细胞成分,以及调节细胞数量。
脾脏的功能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脾脏解剖知识点总结
脾脏解剖知识点总结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它位于腹腔左上方,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存储血液和产生免疫细胞。
脾脏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外表面、内表面、脾门、脾峡、脾窦等部分。
本文将对脾脏的解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一、脾脏的位置和形态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紧邻胃的后面。
它呈菱形,约有12cm×7cm×3cm大小,重约150~200g。
在正常情况下,它是柔软、腺体突起的。
其前缘凸出右侧半圆,与胃的后面相接;其后缘凹入左侧半圆,与膈隔开。
它向上端与脾结合,下端是脾顶。
其内缘是脾门,在此有动、静脉、淋巴管、神经通过。
其外缘有粘附于脾结缩的后腹膜。
在脾的上后缘是胃的下面,有脾的印痕。
脾包被区域有副神经丛、大网膜、危险区、脾静脉,脾静脉释放缘痕,等。
二、脾脏的解剖结构1. 脾脏的外表面脾脏的外表面有菱形表面、脾边、脾面、脾顶和脾底等部分。
脾脏的外表面呈现出斑驳的红色,这是由于脾脏内部含有大量的血液。
脾边是脾脏的边界,脾面是脾脏的平坦面,脾顶是脾脏的上方,脾底则是脾脏的下方。
2. 脾脏的内表面脾脏的内表面是光滑的,有许多的裂纹、小孔以及颗粒状的组织。
内表面上的小孔是脾窦的开口,这些小孔可以让血液通过和淋巴细胞的产生。
脾窦是脾脏内部的重要结构,它是血液和淋巴的通道,也是免疫细胞的重要产生地。
3. 脾脏的脾门脾门是脾脏与腹腔其他器官连接的地方,脾门有大网膜的连接部和脾静脉的连接处。
脾门是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口,也是脾脏的重要交通枢纽。
4. 脾脏的脾峡脾峡是脾脏内部的一块硬组织,它连接着脾门和脾窦,是脾脏内血液和淋巴流动的重要通道。
5. 脾脏的脾窦脾窦是脾脏内部的网状结构,它是血液和淋巴细胞流动的通道,也是免疫细胞的重要产生地。
三、脾脏的血液供应脾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有脾动脉和脾静脉两部分。
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经脾门进入脾脏内部,分支供血给脾实质。
脾静脉是脾脏内部的主要血液回流通道,它将经过脾脏的血液回流到门脉系统。
脾有哪些功能
脾有哪些功能
脾是人体内脏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脾的主要功能:
1.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通过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发挥免疫监测和防御的作用。
它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2.血液储备:脾脏有能力储存和释放血液。
在需要时,脾脏可以释放储存的红血细胞,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
这对于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血液流动至关重要。
3.血液过滤:脾脏可以过滤血液,清除老化、损伤或异常的红血细胞和其他血细胞。
这有助于维持血液的健康状态,减轻对身体的潜在损害。
4.储备和释放血小板:脾脏还可以储存和释放血小板,这是血液凝固和止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出血或损伤时,脾脏可以释放血小板以促进血液凝固。
5.参与消化:传统中医学认为,脾脏与消化系统有关。
它在运输和转化水液、气体、精微物质等方面发挥作用,支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6.维持体液平衡:脾脏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液体平衡,通过调节水分的分布和排除多余的水分,保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功能是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于现代医学而言,一些功能可能存在争议或需要更多科学研究的支持。
总体而言,脾脏在人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脾脏对血细胞的过滤有助于维持血液成分的平衡,防止血液中异常成分的积累和疾 病的产生。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时,脾脏会迅 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巨噬细胞和淋 巴细胞的协同作用,将病原体清除出 体外。
脾脏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还会产生抗体 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 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脾脏的白细胞作用
01
白细胞储存
脾脏是白细胞的主要储存库, 特别是血小板和血源性粒细胞
。
02
过滤作用
脾脏作为一个过滤器,能够清 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
微生物。
03
免疫应答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脾脏内的 白细胞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参与免疫应答。
脾脏的抗体产生
பைடு நூலகம்03
B细胞成熟
脾脏是B淋巴细胞成熟和抗体产生的主要 场所。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对于防止病 原体的扩散和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脾脏对血小板的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脾脏对血小板的数 量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脾脏能够清除衰老和受损的血小板,保持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的稳定。
当脾脏功能受损时,血小板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和 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保持脾脏健康对于维护血液循环的正常功 能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分泌
脾脏内的B细胞可分泌针对特定病原体的 特异性抗体。
免疫记忆
脾脏还储存了免疫记忆细胞,当相同病原 体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启动二次免疫应答 。
脾脏的免疫调节
01
02
03
炎症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脏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2-4cm 处。
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
膈面光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
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
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
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
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2.简述脾脏的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
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观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
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以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外侧缘呈向外突的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
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
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
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小的点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距离,正常值范围不超过4cm。
(3)宽度:为垂直于长轴切面上的最大横径,正常值范围为5-7cm。
脾脏实性占位并不多见,有良性、恶性两种。
前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错构瘤等;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非常少见。
(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相近似或略增强和略欠均匀,当肿瘤内纤维结构较多时,回声增强,杂乱不均。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
脾错构瘤是脾脏实性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2)脾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清晰,边缘欠规整,边缘回声一般较瘤内稍高。
内可见圆点状或血管状无回声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少许血管绕行或穿行其中,脉冲多普勒检测瘤内无搏动性动脉频谱。
(3)脾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增大,形态失常。
肿瘤呈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整齐。
病灶<1cm时可呈弥漫性点状低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呈搏动性动脉血供,脉冲多普勒显示脾门区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明显增大。
(4)脾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在图像上显示多种多样,就回声水平分类可分为回声增强型、回声低弱型、无回声型。
增强型者,表现病灶边界欠规整,内部回声增强,杂乱不均;低回声型者,病灶内的回声比正常脾组织回声低,内部回声不均匀;无回声型者病灶边界清晰,内呈无回声暗区。
病灶周边多有低回声晕环。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性团块内部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
(5)脾血管肉瘤超声图像特征:此病又称脾恶性血管内皮瘤。
是少见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其超声图像特征为:脾脏肿大,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中等强回声不均质肿块,内间杂小无回声区;肿块体积较大,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整。
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团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可高达128cm/s4.脾脏囊性病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脾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大小正常或肿大,外形正常,轮廓线清晰,如囊肿位于脾脏浅表部位时可看到脾脏局限性隆起;②牌实质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有光滑的囊壁,后方可见回声增强效应;③病变大多数为单发,偶有多发。
(2)多囊脾:为先天性病变,囊肿内壁衬有分泌细胞;声像图特征:①脾脏多显著增大,形态失常;②脾实质内大小不等多个液性暗区,轮廓清晰整齐;③本病变为多囊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肝、肾的多囊病变。
(3)脾包虫性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增大,病变部位呈现包膜明显增厚的无回声区;②在囊肿内可见多个小圆形附着在内壁上的子囊回声;③脾实质受囊肿压迫多呈扁平状。
有畜牧区生活史,卡松尼(Casoni)试验阳性可助诊断。
(4)脾脓肿: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经血行至脾脏,或脾囊肿继发感染所致。
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肿大,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较厚,内缘不整齐;②脓腔内呈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的细小点状回声,或呈混合性回声。
5.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1)感染性脾肿大,如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持续不退、肝炎等。
(2)充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门脾静脉栓子形成等,致脾淤血、纤维化而肿大。
(3)血液病及其它原因致脾肿大,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超声图像特征:(1)正常脾脏在左侧肋缘下不能探及,如肋缘下探到脾脏回声应考虑脾肿大。
(2)成年人脾脏厚度>4cm,脾脏长径>12cm者超声提示脾肿大。
(3)脾肿大时,脾门、脾实质、脾脏周围血管增多,脾门周围增粗的血管环状弯曲,脾静脉内径可达l-2cm,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可见增宽的搏动性脾动脉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收缩期色彩明亮鲜艳,舒张期较暗淡。
脉冲多普勒呈收缩期单峰,舒张期有持续血流信号的动脉型频谱,其流速、流量等血流参数均高于正常脾脏。
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色彩鲜艳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持续性宽带状血流频谱,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大于正常脾脏。
脾脏肿大的程度判断:(1)轻度肿大: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测值稍有增加。
(2)中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
(3)重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各径值显著增加,脾下缘超过脐,周围器官被推挤移位6.脾结核脾结核较少见,是结核病的局部表现之一,结核病并非都伴有脾结核。
结核属特殊性炎症变化,它变性、渗出、增生,形成肉芽肿。
声像图表现因结核病期不同而表现不一样。
当急性全身性粟粒结核时,在脾内可形成无数肉眼可见的粟粒结核结节。
声像图显示牌内均匀密布米粒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晰。
在慢性血行播散性结核时脾脏轻度肿大。
声像图表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实性团块,可呈现强回声、低回声或蜂窝状,边界较清晰,有钙化时见强光斑及声影。
有的呈散在增强点状或斑状回声,后方伴声影,似满天星状。
干酪样坏死型结核时,脾脏肿大明显,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混合性团块,为强弱不等的实性区与无回声区相间,边界不规则。
7.脾损伤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
(1)中央型破裂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轮廓规整、清晰,实质区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伴散在细小点状回声,无明显包膜,外形不规整,病变区测量脾径线可增宽。
(2)被膜下破裂: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飘浮。
(3)真性破裂:可见脾外形失常,脾被膜及实质由某处中断,中断处脾实质内、被膜下及脾周围组织、盆腹腔可见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
晚期血液凝固、机化时可见片状不规则低或稍强回声。
8.脾梗死脾梗死为各种原因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所致的脾组织局部缺血坏死。
当较大血管阻塞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缘部。
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充血水肿,内部组织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伸,最终纤维化,形成瘢痕。
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迅速化脓,形成脾脓肿。
声像图特点为:(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
可单发或多发。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
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
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9.脾静脉梗塞综合征脾静脉梗塞综合征指脾静脉损伤、感染、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周围病变导致脾静脉阻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如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反复消化道出血,左上腹疼痛等。
但无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很少出现腹水。
临床反复消化道出血而找不到病因者,有可能为此综合征。
超声检查可发现脾静脉阻塞的部位及原因,因而具有重要价值。
声像图表现为:(1)脾脏肿大,边缘圆钝。
(2)脾静脉腔实变阻塞或外压性闭塞。
(3)阻塞远端脾静脉内径增宽。
(4)肝脏回声和门静脉内径正常。
10.脾脏先天性异常有:(1)副脾:指正常脾外的单个或多个球形脾。
其组织结构及功能与正常脾相同。
副脾的数目和位置不定,常位于脾门区,体积一般较小。
声像图表现为:①脾门区或胰尾附近类圆形实质性团块,边界清晰,包膜光滑完整。
直径一般1-2cm。
②团块内部回声与脾一致,呈均匀一致细点状回声。
③多数副脾有血管分支与脾门血管相通。
副脾应与多脾综合征、脾门肿大淋巴结、肾上腺肿瘤及左侧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脾门淋巴结肿大多由恶性肿瘤转移所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且常为多发性,声像图表现为串珠样或分叶状实性低回声团块。
单个肿大淋巴结酷似副脾,但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
肾上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动态观察增大迅速,且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容易鉴别。
(2)多脾综合征:罕见。
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声像图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脾脏回声,可融合在一起。
(3)无脾综合征:罕见。
是一组以先天性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复杂心血管畸形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常的病症。
男性多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扫查均无脾脏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