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体制问题对绝大多数企业尤其对中 小种子企业而言,仍然是主要限制因素。
体制问题仍将是中国种业未来3-5年内面 临的核心问题。
从总体上看,一半以上的企业尚未摆脱旧 体制的束缚和困惑,甚至已经改制的企业 仍受到来自旧体制的干扰,旧体制的最大 弊端是无法或难以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符 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无法或难以 面对变化中的市场,体制不动,其他方面 的变化仅算作调整或改良,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改革,不是大手术。
另外种子的实际田间表现除了与种子本 身的质量相关外,还与自然气候、田间 管理、生态适应性等许多方面有关。
当销售季节结束,多余的种子需要转 到第二年销售时,必须将种子晾晒至 一定的水分含量以下进入低温库冷藏。
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的发芽率会 越来越低,当发芽率低于国家规定的 80%时,该种子也就不能销售,只能 转为商品粮了。
推行种子企业认证制度可能是种业发达国 家或国际种子贸易、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从种子企 业认证逐渐向种业产品认证制度发展,再 从自愿产品认证到实行产品的强制性认证 发展,这可能是未来比较长远的发展趋势。
通过认证制度净化种业市场、规范种业行 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动种业品牌的 形成,更重要的是使消费者从中得到更多 的实惠,当然我国实行种子认证有实际的 难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却较高,种子是必需的农 业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且无法即时 生产.
一般种子的生产成本是同期粮价的2.5~3 倍.
4、 种子的质量指标较为复杂,有些指 标如净度、发芽率、水分等可及时检测 ,而有些指标如纯度真实性等却无法及 时检测,只有播种后在实际生长过程当 中才能发现和检验。
决定了种业是经营难度很大、风险很高的行 业。
2、 种子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是农民。
种业企业都是通过自己的科研机构培育繁 殖和提纯复壮出足够数量的亲本再以签约 收购的方式委托农户大批量的生产制种;
在制种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指导农户做好 “扬花传粉”、“田间除杂”等制种的关 键环节;
3、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种子需求的价格 弹性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
五彩玉米稻
1、国际前五大种业公司
2、世界种业变化状况:
世界农业化工跨国集团纷纷采取收购、 兼并专业种子公司的方式快速进入种子 行业,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种业兼并、 重组浪潮。
世界种业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集中 化的趋势,小公司消失,种业公司数量 锐减,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进入全球前几位的种子公司大部分被农 化、生物技术公司所占据。
中国种业正在面对改制、改组、改造的阵痛和必 须作出痛苦的抉择之中,对现有绝大多数中、小 企业甚至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决不应再对旧的体 制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与幻想。
改制的重点和难点都将从国有大型企业到中、小 型企业再回到大型企业。
国有大型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是中国未来种业的 发展希望,集中了国家长期的投资建设,集中了 一大批科技型的经营和管理人才,在市场中占有 较大的比重和一定的地位,因此是改革的重点和 难点。
现在看来,机制问题将较长期地困绕中国种业的 发展,有必要下大力气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种业发 展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需要经过长期的 痛苦的过程,也是逐渐规范和完善的过程,甚至 需要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机制没有固定的模式, 而且需要适时调整。机制问题宏观上看大同小异, 微观上千差万别,互不相同。
3、人才
5、ຫໍສະໝຸດ Baidu牌
种业现阶段,宏观上还很难说有过硬的品牌, 品牌效应在种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例如英国不生产茶叶,但全世界60%的茶叶品 牌却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品牌不是宣传出来的,是靠激烈的市场竞争赢 得的,是靠体制、机制、人才、科技等全方位 的优势创造出来的,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品牌 是质量、是机制、是诚信、是服务,品牌就是 生产力。
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正在冲破长期的束缚, 变被动为主动,“以人为本”的时代已经来临, 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其实,对人才流动不必大惊小怪,这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是社会转型期的特征之一。
流动的人才主要指管理和科技人才, 表面上看流动处于多向性和无序状态。
常见的从国内流向国外,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这种流动将趋于平衡;从科研、管理部门 向企业流动,一般以单向性为主。
有推广能力而缺少优势品种的种子企业与有优势 品种而缺乏推广能力的科研单位形成现阶段中国 种业难以逾越的障碍,预计在未来3-5年内将逐 渐发生较大的变化。
针对科研滞后这种状况,我们国家应该加大科研 投入,投入并非是大家都去搞生物技术都去搞转 基因,都去搞大规模的圈地盖楼,完全可以借鸡 下蛋。
有条件的相对较大的种子企业,要通过自 身的资金相对优势,吸引更多的管理和科 技型人才,积极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带动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应在生物技术 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带动和提升种业, 加大对市场和科研改革的影响力度,积极 促进种子产业形成和发展。
整个行业是全封闭的,即生产的品种、 数量、价格及销售的区域全由政府来 定,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
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 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使得国家抗风险的 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融入了全球经济大舞 台WTO的加入,种业的对外开放也变得刻不 容缓。
为了抢在国外的种业大鳄入侵前提高国内种 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加快行业的市场化发 展水平,国家采取了先对内资企业全面开放 的方略,并于2000年专门颁布实施了《种子 法》,以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机制难以用量化指标去衡量,无法用定 量标准去评价,但却无形中左右企业的 发展。
机制和体制不同,体制虽然顽固,但瞬 间就可能发生变化而不再左右或阻碍种 业的变化和发展进程,而机制问题将伴 随种业发展的全过程,不论是何种体制 都存在有机制问题。因此,机制问题是 种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体制在种业发展进 程中并非具有显而易见的、长期的优势,仅仅是 中国社会大变革中短暂的优势。
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种子是生物 技术的载体”这一观念得到广泛认同,转 基因种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世界种业巨头在生物技术、新品种研发等 领域的巨大投入得到了良好的回报,在生 物工程特别是转基因技术领域取得了一连 串的突破,开发出了携带抗病、抗虫、耐 除草剂等目标基因的玉米、棉花、大豆等
新品种。
中国种业还没有过硬的品牌是中国种业的 一大遗憾,中国种业刚刚起步,将较长期 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品牌将决定企业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品牌也将决定企业 生存与发展。
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没 有品牌的市场是不成熟的市场。
中国种业必须走出误区,争创品牌。
与品牌有密切关系又是品牌重要组成部分 的是种子质量问题,我国应尽快实行真实 标签和最低种子质量标准,绝不能再让参 差不齐的种子质量同穿一套样式的服装, 使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从另一个角度讲 无形中帮助企业欺骗了消费者。
而人才资源是当今社会的最大财富和核心 资源。伴随外资的涌入,人才向外资流动 已成必然,对中国种业的发展将产生一定 的负面影响,长期看并非是坏事。
4、科技
对于中国种业发展的又一长期而重要的限制因素 是科技,长期以来科研投入少。
育种和推广相脱节的状况没有实质改变,各作物 的主要品种仍主要产生并掌握在科研教学单位, 育、繁、推一体化进程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虽 然有进步,但没有实质性变化,而且也不应指望 几年内种子企业科技进步迈出太大的步伐。
3、 一批具有战略眼光、有资金优势、拥 有丰富专有品种群且具有市场运作技巧的 种业公司快速成长壮大,行业聚集度也在 不断提高。
与国际种业企业比,我国没有优势明显的 企业。
二、种业行业特征
1、 种子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从种业一长串的产业链来看: 新品种选育周期长(一般6~8)、投入大、 风险大; 生产的前置期长且最终的收种产量往往由 自然条件决定; 高要求的仓储; 市场需求及竞争状态的不确定性; 售后的高风险性等
3、 成 功 企 业 的 关 键 要 素
四、中国种业面临的 五大问题
1、体制
虽说体制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采用何种 机制,但从中国种业近年来的发展看,长 期受到单一国有体制的限制和束缚,无形 中影响到中国种业的发展,因为国有体制 下难以建立起相互协调、灵活有效、快速 应对的运行机制,受制约的因素太多,人 们常说“干好干坏一个样”是非常形象的 概括。
就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的比较而言,科研 单位改革与发展滞后于种子企业,科研改 革迟缓,现阶段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一 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种业的发展,品种权保 护也将受到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于科 研育种单位本身。
多年实践已经验证,国内的各种农作物品 种仍然主要集中来源于科研单位,绝大多 数玉米种子企业品种匮乏的状况没有实质 性改变,而科研单位的推广能力、推广网 络和市场运作能力受到科研体制改革滞后 的影响。
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颁布实施。
一、 种业 市场 现状
1、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目前为220亿元,年 平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
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瓜菜和花 卉市场总规模虽然较大,但行业进入壁垒 很低,品种种类繁多且未能有效实施植物 品种保护。
目前水稻和玉米种子的市场更适合产业化 经营.
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流动往往也是 单向性的。
未来的人才流动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之间的流动, 流动人员的构成主要是高、中级管理和科研人才, 这种流动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影响、制约甚至使中、 小种子企业倒闭,受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国有种子 公司。
人才合理流动,必然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 和产业发展,尤其是国有种业和科研单位 管理、科研人才的流动,加快了改制过程, 促进了人才资源的重组和有效、合理配置。
5、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品种分为“大路品 种” 和“专有品种”
由于专有品种的利润、价格的稳定性和对 客户的吸引力是大路品种所无法比拟的.
“专业化产品,非专业购买”是种子行业的 典型特征,农民在购买种子时,种子零售 店的店主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人。
三、国际种业市场变化状况 及标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2、 种子法颁布实施几年来种业所发生的变 化可谓是“沧海桑田”。
2002年时国内约有2700家形态各异的种业 公司,平均每家销量不过800万元,行业集 中度极低!
目前真正存活的种业公司不过1600家左右。
国外种业巨头迫于保护期的限制不能直接 进入,但即便如此也早已虎视眈眈,提前 做起了市场进入的准备。
一些中小企业比较分散,数目较多,企业 间、区域间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平衡,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企业的发展,而且这 些企业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边缘地区长期 承担国家公共性、公益性供种任务,而现 阶段大企业的经营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 服务对象都代替不了这些企业的区域优势、 区域内的网络优势和经营优势,这也是政 府必须面对的。
2.机制
所谓机制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内部员工的责、权、 利及其配套的规章制度办法理念等,是能否最大 限度地、以最优化方式调动和整合企业内部的各 类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和企业的有效运转。
在体制问题逐渐解决过程中,有体制、没机制、 缺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到我 们面前,有体制没机制的状况将在未来3-5年甚 至更长时间困惑和制约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 发展,机制贯穿于种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 节,是种业能否发展的基础。
16章 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 势
一、种业市场现状 二、种业行业特征 三、国际种业市场变化状况
标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四、中国种业面临的五大问题 五、中国种业市场未来竞争趋势 六、中国种业企业如何开展品牌营销
前些年的中国种业市场基本由各级当 地政府所属的国有种业公司、农科所、 良种场、农技站等控制,即由政府来 承担种子的研发、试验示范、生产、 销售及管理的功能,非国有性质的企 业不允许进入该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