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 (2)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推荐下载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fd2a612bdd3383c4bb4cd2cb.png)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
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遏制战略”(1945—1952年)。
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型军事基地网。
(2)“解放战略”(1953—1960年)。
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
“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
(3)“和平战略”(1961—1968年)。
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
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
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
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
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
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2)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2)](https://img.taocdn.com/s3/m/a4c4f56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0.png)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2)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摘要】:由于苏联在70年代乘美国实⾏战略收缩之机⼤规模扩充军备和在世界各地扩张,严重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
⾥根政府前期全⾯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实⼒,"遏制"苏联的扩张,推⾏"和平演变"战略,其结果恢复了美国的实⼒,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剧了美苏"冷战"⽓氛,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的困难。
美国的外交战略⾯临新的抉择。
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为遏制外交战略,遏制战略是贯穿整个冷战史的美国⼤战略,其制定和实施毫⽆疑问是美国政府的政治⾏为,对它的政治性解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容易被⼈们接受的。
⼀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标:在维护西⽅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是不平衡的互动。
冷战时期,美国对战略、政治、军事安全利益的考虑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甚⾄不惜耗费巨资在全球与前苏联展开争夺。
但经济利益仍然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标,美国甚⾄会不惜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衰退。
美国遏制前苏联的⽬标是双重的,维护美国在政治和军事安全上的利益是遏制战略的根本⽬标,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标。
⼆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段:针对前苏联、东欧以及西⽅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经济⼿段或经济战略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运⽤,就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的基本⼿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冷战的全过程,是东西⽅冷战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经济遏制。
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切⼿段并综合运⽤国家的各种⼒量去实现战略⽬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段的具体化。
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
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盟国与以前苏联为⾸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贸易,禁⽌向社会主义国家出⼝战略物资,以阻⽌其经济、军事实⼒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战略的⽬标。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5a5580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9.png)
冷战点后美击国添的对加外标政策题
该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认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
1 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2 是典型的大国主义
3
战后初期,受战争影响,西欧百废待兴,经济凋零,丧失不少土地,加之1946年底罕见的自然严寒,物 质极度匮乏,社会政局极不稳定
4 此时的美国看到了机会,促成了大西朗联盟的形成
5
首先,提出"马歇尔欧洲复兴计划",促进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西德等国的经济复苏和政局稳定,为美 元打开西欧市场打开了大门
6 紧接着又积极组建北大西洋公约,增了西欧的整体防务实力
7 该集团成立标志着西方核心集团的形成,加深了美苏对抗,西东对抗
冷战点后美击国添的对加外标政策题
1 也为美国将中心转向欧洲做好了铺垫
4
期间有过三次缓和,美对苏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有间隙的"和平",但总体呈现出"遏制" 态势,资本主义见不得社会主义的好,社会主义也容许自己比别人差
5 美国先后参与越南、阿富汗、叙利亚等战争,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全世界扫荡
6
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 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5 西方报刊称之为"尼克松主义"或"关岛主义"
6 是美国调整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
7 即"实力"加"谈判"
冷战点后美击国添的对加外标政策题
伴随着中立主义的兴起,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第 三世界的崛起,美国对外政
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
![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efb5bdf133d4b14e85246865.png)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美国是否要领导世界,如何领导世界; 以什么战略取代冷战时的遏制战略; 美国的盟友是谁,敌人是谁; 国家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在苏联解体后,在国力衰落、经济不振的形势下,美国 是收缩还是继续扩张。 围绕这些问题,美国政界、学术界、舆论界展开了 辩论。辩论主要在新孤立主义与新国际主义之间展开。
(2)所谓“扩展”,即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 与世界自出民主力量。 《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指出,“我们的国家安 全战略是建立在扩大市场民主国家大家庭并阻止和遏制 对我国、我们的盟国和我们的利益的一系列威胁的基础 上的。这种民主以及政治和经济自由化在世界上,特别 在对美国具有地理战略意义的国家越牢固扎下根,我国 就可能越安全,我国人民就可能越富裕”。
人权外交与“扩展民主”既体现了美国要在世界上 推广其价值观与民主制度的愿望,又符合了美国的全 球战略利益,使得“民主”、“人权”这些理想主义 理念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美国 实质上是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 它一方面为在全球范围推行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铺 平道路,是美国凭借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建立全球霸 权的补充; 另一方面,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还直接有 利于美国地缘政治的扩张,例如美国对南联盟的打击, 名义上是反对塞族的种族灭绝政策,实际上却是通过 削弱南联盟在巴尔干地区扫除障碍,确立新的秩序。
新孤立主义的实质是强调重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 社会秩序,减少承担的海外政治、军事义务;停止对外 援助,实现美国对外战略的全球性收缩。
“新国际主义”的观点与之针锋相对,认为在后冷战时期, 美国绝不能放弃领导世界的责任。 因为冷战后的世界呈现出纷乱动荡的局面。既然美国是惟一 的超级大国,既然美国的利益与世界形势相关,那么美国 无论如何都要面对世界,都要处理国际问题。不应把美国 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截然分开。 冷战后的世界充满着危险,这增强了美国在国际上进行领导 的必要性,而不是削弱了这种必要性。世界仍然需要美国 起领导作用,美国自己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 也要求美国起领导作用。如果美国退却,那么留下的真空 谁也无法填补。 冷战后的世界存在着民族主义狂热、核扩散、宗教派系争斗、 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在动乱和暴力盛行的世界上,在谁 也无法预测今后局势如何发展的世界上,美国不可削弱其 领导的作用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因此,不应“大刀阔斧地削减国防、外交、对外援助和情报 活动的开支。这些是美国在发挥国脉领导作用时所使用的 工具”(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盖茨语)。
浅析冷战前期(1955-1970)美国对苏联华约盟国的外交政策
![浅析冷战前期(1955-1970)美国对苏联华约盟国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5d7c6b8e9951e79b89274e.png)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8浅析冷战前期(1955-1970)美国对苏联华约盟国的外交政策任俊丽【摘 要】本论文将通过美国对华约同盟国施行的“解放政策”到“演变政策”的变化,根据其政策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去研究冷战前期(1955-1970)美国对华约同盟国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进一步揭示冷战的不同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美国 苏联华约盟国 外交政策一、苏联华约同盟国的重要性(一)苏联华约同盟国的地位二战以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和德意志民主德国这七个华约同盟国同苏联一样,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维护冷战平衡的重要筹码。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华约同盟国大都位于苏联以西,成为对抗西欧国家的前锋,在军事上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政治上设置了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正是位于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美国对华约同盟国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苏联华约同盟国与美国的关系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华约同盟国所在地区一直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特别是在一战、二战时期,这一区域都是战争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场。
苏联依靠着华约同盟国,可以组成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组织;华约同盟国依赖着苏联,则可以维持着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为了赢得美苏冷战的胜利,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注与交流。
二、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政策(一)“解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杜鲁门政府上台后的遏制政策使美国出口贸易急剧下降,也使华约同盟国与西欧的交流日益减少,完全的将华约同盟国推到了苏联的身边。
正好恰逢美国大选,共和党必须拿出一个新的政策来获取大众选民的信任。
美国有绝大部分人口都为欧洲移民,所以奉行积极的东欧政策对于争取东欧裔的选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二)“解放”政策的内容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是“解放”政策的提出者。
美国的“解放”政策主要内容是:(1)在政治上,不承认华约同盟国国家现行政权,继续对东欧共产主义政府进行政治讨伐和遏制;(2)经济上实行严格的对外贸易管制,通过经济封锁和遏制,促使华约同盟国经济崩溃;(3)军事上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通过军事包围形成威慑;(4)外交上继续否认华约同盟国共产党政府的合法性,在国际上造成强大的舆论力量;(5)文化上,利用文化宣传制造宣传攻势,宣传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指出苏联和共产主义的邪恶;(6)此外,利用在国外的流亡者和不同政见者实施某些秘密行动,在华约同盟国内制造反苏反共情绪。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56803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4.png)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防止苏联扩张,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促进民主、自由的推广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实践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政策和实践的一些方面。
一、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1. 伊斯坦布尔宣言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美国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方针,即向欧洲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加强它们的防御系统,以防止苏联的扩张。
2. 空中运输援助1950年,苏联对北韩入侵南韩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展了一个名为“空中运输援助”的计划,将大量军事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帮助南韩抵御北韩的入侵,并防止苏联的扩张。
3. 东京宣言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东京发表了一篇名为“东京宣言”的演讲,提出了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方针,即防止苏联和中国的扩张,防止冷战进一步升级,维护世界和平。
东京宣言用较为明确的方式阐述了美国在这一冷战时期的政策和实践方向。
二、美国冷战时期的实践1. 冷战军备竞赛美国在冷战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最著名的是核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的核武器扩散,也使人们在头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被核战争破坏的恐惧所笼罩。
2. 维护盟友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拉拢盟友,通过向其提供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来保持友谊。
这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阻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3. 经济援助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支持战略利益向一些国家提供大笔援助,它认为这种援助有助于巩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据统计,美国在冷战时期向欧洲等地区提供的援助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结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基础的。
这种政策的实践需要多种手段,如加强武装力量,拉拢盟友,向一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等。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78ef1eed630b1c59eeb5c2.png)
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对美国国家安全 战略作出调整:“塑造—反应—准备”为核心 的跨世纪的核心战略方针。塑造:积极参与国 际事务,把军事与外交密切结合起来,塑造有 利于美国的国际环境,在危险或危机出现之前 就采取主动措施来防止或减轻这些威胁。反应: 要提高防止和应付各种局部冲突的军事能力, 特别是要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地区战 争。准备:要为难以预测的重大挑战做好各种
• (三)1845-1860,从向西大规模扩张领土到内战 前夕。
• (四)1861-1897,内战开始到美西战争前夕。
8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 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 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 上升为政策方针。孤立主义有三个基本特 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 核心是最后一点,即不介入欧洲争端—孤 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8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对 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国内施行政治民主化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c9ee14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几十年的角逐。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两国相互斗争,不断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上演了一幕幕耸人听闻的国际事件,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美苏外交政策1. 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的初期,美国采取的是遏制苏联的政策,即封锁苏联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
美国制订的主要政策如下:(1)麦克阿瑟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监督日本的复兴,并协助日本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计划在日本实施的政策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以期让日本成为一个忠实的美国盟友,同时阻止苏联向日本伸出阴影。
(2)当务之急政策:这是指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对全球局势的迅速反应和处理。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岁片化和重组部队、安抚盟友、封堵苏联的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应对苏联扩张的战略。
(3)反共政策:美国政府实施的反共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力图将苏联困于一隅,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朝鲜战争,美国领导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以此为契机在韩国建立了一个美国的军事基地。
2. 苏联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是“反美亲苏”。
苏联政府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破坏全球和平,因此苏联必须与美国保持戒备和敌对,采取与美国相对抗的政策。
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1)斯大林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手段实现宣传、间谍和暴力斗争来揭示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企图。
斯大林主义政策强调了防御性和反基督教。
(2)新列宁主义政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新列宁主义政策,设法扩大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民间交流,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舍弃早期的封闭策略,但是在军事上仍然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https://img.taocdn.com/s3/m/34fa864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8.png)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二)制裁不得人心,遭到各方的反抗与抵制1.国内外人道主义谴责和目标国的抵制使经济制裁举步维艰。
经济制裁的目的往往是要求目标国作出有利于制裁国的政策调整,而达成这一目的无疑有赖于目标国政府的配合。
但是如果政策改变的结果会给目标国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政府往往会倾向于抵制制裁国发起的经济制裁,因为顺从可能损坏统治者的国际声誉,降低国内支持率。
封锁禁运给被制裁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受损失的往往是被制裁国下层民众的利益,因此人道主义谴责不绝于耳。
美国对古巴的长期制裁给古巴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导致古巴国内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苦。
然而美国的经济制裁给目标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道的同时,不仅收效甚微且使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国内外舆论强烈呼吁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
自1992年以来,古巴每年向联大提出反对美国封锁的决议案,在联大投票中,支持古巴的国家从1992年底9个增加到1997年的143个,1998年的157个。
在疯狂的制裁面前,古巴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政府在苏联解体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进行经济改革,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成效卓著。
至1999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在拉美名列前茅,物价平稳,社会安定,同时联合国连续8年以压倒多数通过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制裁的决议。
可见美国的经济制裁不得人心,难有成效,制裁道路上举步维艰。
2.搞治外法权,成众矢之的。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先后签署了旨在强化对古巴全面制裁的赫一伯法以及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
这两项法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调整美国的国内关系,而是用301条款和特殊301条款等国内法去处理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把美国的法律扩展到美国的领土之外,对同古巴等三国做生意的主权国家及其公司实行连锁制裁。
这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的公然违抗,是地地道道的治外法权。
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不仅干涉了古巴、伊朗、利比亚的内政,而且还干涉了所有同这些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国家的内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极大愤慨。
考研历史整理: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考研历史整理: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db23f3e87c24028915fc339.png)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战略扩张阶段(“遏制战略”)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大力扶植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对社会主义遏制,外交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进攻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①1946.3.5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口号②1947.3.12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与集体安全,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③1947.6.5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从1948-1951年向欧洲16国提供131.5亿美元援助,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发生④1947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司法部有权禁止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等,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的《华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二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公会权利。
⑤1948.2-6 美英法何比卢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分裂德国,1949.9,联邦德国成立⑥1949.1.5 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杜鲁门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关键是就业问题。
⑦1949.9 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演说,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以技术输出为主,体现了与老殖民者不同的统治扩张手段,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全球战略做出了一些调整(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①1961年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灵活和平战略,提出新非洲政策,对拉美争取进步同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②肯尼迪提出新边疆口号,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③1963年约翰逊上台后,1964年于密西根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社会的口号,向贫困宣战,使民主党自罗斯福以来所推行的社会改革达到高潮,集中反映了借助国家干预力量来消除贫困现象第二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战略调整阶段(缓和战略)(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①1969。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feeecb2ce009581b6ad9eb75.png)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作者简介:孙艳,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美国冷战期间和冷战后各界总统的对外决策过程为背景,用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和解读这两个时期美国的对外决策变化,最终得出国际关系理论和美国对外决策过程是一组互动的关系。
虽然美国对外决策整体主要受传统理论范式影响,但始终保持着灵活性。
关键词:对外决策;美国;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 1冷战及冷战后国际大环境分析二战时的联盟随着二战的结束开始对战后资源进行划分,因利益分配等问题导致以往的同盟国变成了敌对国,尤其是美苏这两个为二战所作贡献最明显的两个国家。
可以肯定地推断冷战后相当长时期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国际环境会是平稳的。
因为一是二战的惨剧使人们意识到战争对于战胜国和战败国都没有好处,战争只能使人类向死亡迈进得更快。
二是西方世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后大国关系的一个新的特点就是互相不再注重军事威胁,它们将矛头指向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虽然在所难免,但呈现出数量减少和规模缩小的趋势。
三是裁军和控军活动是战后联合国一直倡导的,大国都比较支持,说明安全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的。
四是由于全球问题的增加,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在加强,各国对外决策中的合作成分也在不断增多。
2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和解读两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决策 2.1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决策主要受到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争霸实际上就是双方以实力为基础的对权力的角逐过程。
另外,美苏两大对立阵营的建立从本质上讲也是对现实主义理论中均势理论的再运用。
①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际关系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二战后的那段时间美国在进行对外决策时如果想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找到其进行决策的运用依据,也只能是从现实主义理论中去寻找最系统、最有指导性的理论,而且这一时期最完善、最符合国际环境需要的也只能是现实主义理论。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精)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精)](https://img.taocdn.com/s3/m/9ca5e02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9.png)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199年1,冷战结束,东西问题随之降温,南北问题骤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导致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级政治地位下降,低级政治地位上升,经济手段相应地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经济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成为政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政策的类型和模式可以把经济外交分为经济援助外交、经济制裁外交和经济合作外交三种类型。
我国自197年8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之后,经济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以经济援助和经济合作作为经济外交的主要形式,并以平等互利为经济外交的准绳。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却对经济制裁情有独钟。
经济制裁作为经济外交的一种,即有意识地采取某种政策来**或*剥*夺某一国家的利益,以迫使该国改变其某一对外政策或行为。
经济制裁是一种强制性外交政策,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分为单边经济制裁和多边经济制裁。
多边经济制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协议下共同对违约国的经济行为实施某种**。
**单边经济制裁,顾名思义是由一个国家单方面采取对某一个或多个国家实体的经济行为加以**、*禁*止等手段以期达到特定的目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一、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概述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与美国相抗衡的另一极苏联不复存在,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制裁倍受美国青睐,日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和*禁*运并非为了**和*禁*运本身,经济制裁只是美国政府为达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外交目的的工具。
以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为例。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目的就是使古巴政府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自196年0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199年210月,美国通过了旨在强化对古巴经济**的*“*托里切利”法案,进一步扩大对古巴的贸易制裁;199年48月,克林顿宣布对古巴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以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加大对古巴的压力。
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
![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https://img.taocdn.com/s3/m/1e6d73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8.png)
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冷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调整。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的几十年间,美国积极参与了全球的对抗行动,以及通过外交手段与各国进行谈判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
苏联的崛起引发了美国的警惕,他们担心共产主义势力可能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危及美国的安全利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对抗性的政策和行动。
一种重要的对抗策略是军备竞赛。
美国在冷战期间大力推动军备竞赛,通过增加军事实力来威慑对手,并确保自身的全球地位。
核武器的发展与使用成为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军备竞赛也导致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核武器库存积累,使全球陷入核战争危机的风险。
此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封锁和制裁措施来削弱共产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
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所谓的“长臂管辖”政策,即通过所谓的外国腐败行为或违反人权的许多理由对外国实施制裁。
此外,美国还推动了对抗性的全球经济合作组织,如北约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以促使其盟友与其一起对抗共产主义国家。
然而,尽管冷战是一个严峻的时期,美国还是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和对抗。
其中一个例子是美国与苏联的外交进展,尽管两国在冷战初期存在严重的对抗,但在后来的岁月里,美国与苏联开始互相尊重和寻求合作。
这一进展体现在两国之间的一些关键协定上,例如《中程导弹条约》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
此外,美国还通过外交谈判和外交倡导来推动其对抗共产主义的外交政策。
例如,美国通过援助计划和发展项目来支持那些与共产主义挑战相对抗的国家。
这既有经济援助,也有军事援助。
一些国家,如韩国和越南,成为美国盟友并受益于美国的援助。
此外,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外交对抗也影响了美国的内政。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内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渗透。
这包括了查尔斯·麦卡锡主义、红色恐慌以及各种形式的反共教育活动。
高三历史课件:美国的外交政策
![高三历史课件:美国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85128e60722192e4436f60d.png)
9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问:9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活动中的重大事件有 哪些?通过这些事件能否看出美国外交战略的重 心有什么变化?
教学ppt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维护他 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 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已的国 家利益。
——1947年3 月杜鲁门的讲 话
教学ppt
16
材料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 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 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 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 未来的援助,应该不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的勾心斗角阻挠它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教学ppt
13
材料一:基于伟大的动机和公正的原则,……(我们) 不干涉欧洲一国的内政;……但是关于中、南、北美洲, 情况是明显地截然不同的。各同盟国如果要把它们的政 治制度扩大到中、南、北美洲的任何一部分区域,而不 危及我们的和平幸福,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对于这种 干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能熟视无睹。
一根本矛盾在当前的汇聚点。
——《千龙新闻网》教学ppt来自3结合材料回答:
1、美国新世纪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它与以往 国际关系格局的最大不同点在哪里?
本质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最大的不同点是世界格局是多极或两极制约还是单极制约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执意对伊动武的本质 意图是什么?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636114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d.png)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论文报告:“冷战时期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一、生产与重建计划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以帮助战后欧洲国家重建。
该计划于1947年开始实施,旨在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以支持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
这种外交政策使欧洲国家对美国感到尊重和感激,并促进了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形象。
二、霸权权力的表现美国在冷战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美国实行了对西欧国家的特权贸易,即通过美国和其盟国的互惠协议和贸易协定,向西欧国家提供廉价资本、原材料和技术,以换取他们的进口市场。
这种宽松的贸易政策波及到其他世界地区,使美国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领导者。
三、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国为了帮助西欧国家发展,多次推动欧洲国家建立共同市场。
当时,欧洲的国家间贸易壁垒很高,由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支持,也很难推动欧洲国家建立共同市场。
为了使欧洲国家加强一体化,美国推动了由欧洲六个国家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
该组织最终演变为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团体之一。
四、反导计划在冷战时期,后来又出现了SDI(反导计划)。
它旨在维护美国不受其他国家的核攻击。
如果SDI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它将改变世界的力量关系,使美国成为唯一能够对其他国家进行核攻击,同时不受其他国家核威胁的国家。
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不可能迅速实现第一阶段,更不用说实现最终的野心了。
五、新国际经济秩序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这个时代,美国对于国际体系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美国不得不推动新国际经济秩序,增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新国际经济秩序要求国家需要以更公平的方式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这样才能保持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
这个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以推动全球市场的繁荣。
案例1:马歇尔计划的执行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底开始执行的,旨在重建战后的西欧国家。
该计划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未曾发生过类似的国际救助行动。
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
![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ab3cd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d.png)
三、美国外援政策对当地社会和 美国自身的影响
三、美国外援政策对当地社会和美国自身的影响
美国外援政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在经济 方面,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有助于推动受援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其生产力水平。 然而,这种援助也可能导致受援国对美国的依赖性增加,降低其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政治方面,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有助于加强受援国对美国的友好关系,提高其 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内容摘要
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 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 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 为“冷战”。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 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
内容摘要
通过提供大量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支持,美国可以扩大其影响力和控制范围, 从而巩固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其次,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也有助于稳定国际 货币体系。在冷战时期,美元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 对于维持美元的地位至关重要。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美国可以将自 己的货币使用到更多的地方,从而增强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内容摘要
面对诸多挑战,美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援助效 果。政府通过严格监督和评估,确保援助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同 时,企业和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援助项目,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助 力当地社会进步。
内容摘要
展望未来,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的趋势将更加可持续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政府将采取更加柔和的方式,以避免引起受援国的反感。企业和民间组织将 在援助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中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 了更好地服务于中亚地区的发展,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还需要与受援国进行更加 密切的合作,尊重当地文化和社会习俗,确保援助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6f2b97a6edb6f1afe001f2d.png)
2、基本依据:综合国力
3、本质特点:谋求霸权
4、一贯特点:欺骗性、伪装性(以“公正” 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期
1、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3、一战开始后
4、30年代——1945年 (1)冷战时期
5、二战以后至今 (2)冷战结束后
一、北美大陆扩张阶段
1、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表现 :(1)门罗主义
(2)加入瓜分中国行列、 (3)入侵日本
重点在西半球
特点: 对欧洲不干涉
主张――“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实质:为分享侵华权益,凭其强大的经济 实力,挤垮对手以便独占中国。
影响:(1)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 标志。
(2)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
宰割中国的同盟
(3)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提出原因
此政策最先是一种专门针对中国的外交政 策,后来则成为海外扩张时期美国外交的 指南,它反映了美国国立上升、但实力又 不敌英法等列强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打 着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旗号,力求最大 限度地维护和扩大美国的海外利益,同其 他列强争夺海外市场。
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访华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思考
★联系所学知识,从美国外交政策 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认识与启示。
二、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认识
特点:在徘徊中艰难决定
原因:(1)前期经济危机的打击。
美国外交战略演变
![美国外交战略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3151a245901020207409cd9.png)
美国外交战略演变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当今首屈一指。
美国历史极为短暂,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而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弱的殖民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与其一直以来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
我把美国的外交政策分为以下三个时间段:一、建国初期——二战之前外交的基石是国力。
建国初期美国刚刚摆脱英国殖民,国内力量弱小,在此期间美国奉行的是由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即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美国赢得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效的发展了其商业和工业。
接下来的几十年,美国紧抓欧洲不断内斗的机会,逐步在美洲大陆进行领土扩张,先后从法、墨、西、英、俄等国家手里,巧取豪夺了大片土地,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坚持孤立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提出了“门罗主义”,将美洲化为其势力范围,削弱了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影响力。
1823—1917,“门罗主义”支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近百年,之后的合伙主义只是门罗主义的亚洲版本。
起源于美国的电气革命的,以及一战的大发横财,美国在一战后坐上了世界经济的第一把交椅。
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一直奉行自由主义外交政策,通过资本和商业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扩张,将美国产品打入了各国市场。
二、二战之后——苏联解体美国无疑是二战中最大的赢家。
由于欧洲饱受战火创伤,老牌强国衰落,美国凭借二战中贩卖军火物资建立起的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
然而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力量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美国的外交战略主要围绕苏联展开。
“杜鲁门主义”无疑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基石,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其核心是对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实施“遏制战略”。
为配合“全面遏制”战略美国相继推出“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道奇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可以说杜鲁门是美国冷战外交的奠基人,之后的历任总统无非是在杜鲁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美国对欧洲的外交政策
![美国对欧洲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9a658136edb6f1aff001f90.png)
贸易和投资
• 贸易和投资关系是美欧( 盟) 经济关系的核 心。近年来, 双方间的贸易持续增长,贸易总 额已逼近2 万亿美元大关。目前,美国是欧 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占了欧盟总进口量的 17% 和总出口量的18% 。欧盟是美国的第 二大贸易伙伴( 仅次于加拿大) , 占了美国总 进口量的17% 和总出口量的20% ¹ 美欧( 盟) 贸易关系历来具有两面性,一面是贸易联系 密切, 另一面是贸易摩擦不断。
围绕经济政治化的争端
• 90 年代, 美国日益将经济制裁作为对付所谓 邪恶国家的一个工具, 欧盟及其成员国对美 国将经济政治化的做法却不认同, 拒绝与之 配合。
争夺欧洲安全事务主导权
• 冷战时期西欧没有自己独立的防务能力, 必 须依赖美国在欧洲强大的军事存在方能保 全自己, 这种状况使欧洲盟国同美国的政治 关系极不平等。90年代初,欧洲人独立自主 的防务意识日益增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 洲、欧洲必须进一步加强自主防务等呼声 四起。
• 1957年3月25日, 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 约, 欧洲一体化大业的航船正式扬帆启程。 1958年美国率先同欧共体建立正式外交关 系。
• 冷战时期, 美国国家利益的核心是确保国家 安全, 其全球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及 其盟国,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原苏联、东欧 演变之后, 世界格局发生巨变, 意识形态不 再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最高准则, 国家利益 结构日益复杂化, 经济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地 位日益重要。
美欧关系新动向
• 第一, 美欧将进一步加强在安全问题上的协 调。 • 第二, 对北约的改造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美 欧互动的重点议题。
• 美欧关系在经过冷战之后的调整期后, 会继 续保持较为密切的态势。只不过这种密切 反映的是朋友间平等的关系, 而非过去那种 主仆关系。伴随美欧越来越多地致力于应 对全球性的、更加复杂的挑战, 美欧关系的 这种变化注定了他们之间还会出现更多摩 擦甚至某种程度的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
【摘要】:由于苏联在70年代乘美国实行战略收缩之机大规模扩充军备和在世界各地扩张,严重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
里根政府前期全面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实力,"遏制"苏联的扩张,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其结果恢复了美国的
实力,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剧了美苏"冷战"气氛,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自身的困难。
美国的外交战略面临新的抉择。
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为遏制外交战略,遏制战略是贯穿整个冷战史的美国大战略,其制定和实施毫无疑问是美国政府的政治行为,对它的政治性解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
一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在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是不平衡的互动。
冷战时期,美国对战略、政治、军事安全利益的考虑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惜耗费巨资在全球与前苏联展开争夺。
但经济利益仍然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美国甚至会不惜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衰退。
美国遏制前苏联的目标是双重的,维护美国在政治和军事安全上的利益是遏制战略的根本目标,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
二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针对前苏联、东欧以及西方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大战略
经济手段或经济战略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运用,就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冷战的全过程,是东西方冷战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经济遏制。
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国家的各种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手段的具体化。
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
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贸易,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以阻止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战略的目标。
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把前苏联集团排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外,极大地延缓了前苏联东欧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制裁。
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战略加剧了前苏联的困难,延缓了前苏联的发展。
例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1962年至1965年对前苏联实行的大口径输油管道禁运,不但延缓了友谊管道线的建成,严重影响了前苏联石油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前苏联对西方机械和运输工具的进口。
(三)经济援助。
“美国的行为动机从来不是纯商业的。
美国的商贸一直与开放市场为伍,开放的市场又和政治自由相关联,政治自由则伴有民主,而民主还连同有和平。
”在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一个包括欧洲的开放贸易体系有助于这些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和前苏联,美国最大的担心就是前苏联利用欧洲的虚弱进行经济渗透。
三美国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在外交上孤立前苏联的同时,迫使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其经济,从而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变化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作为美国外交传统的延续,对经济和商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是其重要目标。
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战后前苏联保护势力范围的原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则是国家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
二是经济手段作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而言,既保持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又成为了遏制前苏联的有效工具,客观上也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欧洲和亚太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但对前苏联而言,则是灾难性的。
三是经济实力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
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外交和军事战略再高明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