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分析
▪ 1、环渤海经济区概况 ▪ 2、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3、环渤海经济区的比较优势 ▪ 4、环渤海经济区的相对不足 ▪ 5、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渤海经济区概况
▪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 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 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 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 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 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 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 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 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 占全国28.2%。
▪ 五、区域壁垒、各自为政较为严重
▪ 六、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和重型化, 附加值相对不高
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
向
▪ 一、环渤海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科技创 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 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科研 力量雄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科 研和人才的优势决定了环渤海区域无论在 科技的投入产出还是开发应用方面均居全 国首位。因此,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应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的智力优势。
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一、经济引擎
▪ 二、交通建设
▪ 三、经济特征 ▪ 四、经济增长源泉 ▪ 五、产业结构
环渤海经济区 - 比较优势
▪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 较优势:
▪ 一、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 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 三、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 ▪ 四、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
▪ 三、在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发展中推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环渤海经济区内各地的区位优势不同,因 而在产业布局上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以利于区域内各地集中资源培育出优势产 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如环渤 海经济区的天津市应将高端装备制造、新 材料、现代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北京应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 物等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指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围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状况、交通网络和环保措施展开探讨。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
其中,辽宁和山东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基地,河北和天津则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这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钢铁、石化、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等产业在这一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环渤海地区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沿海城市更是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和开发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交通建设项目。
港口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同时,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建设也加快了区域间的联系和物流运输的便捷。
环渤海地区还十分注重生态环保。
沿海城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海洋环保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渤海地区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平衡和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海洋环境规制、区域分工协作与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 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 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问题
。
环渤海地区区域分工协作的优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制定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各省 市的职能和定位,避免产业重复建设和资 源浪费。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加强环渤海地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 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配套,形成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海洋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面影响
海洋环境规制可以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高质量 发展。同时,海洋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 力。
负面影响
海洋环境规制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的成本增加,甚至可能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从而对区域 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此外,海洋环境规制的实施也可能对区域内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海洋环境规制对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 了重要推动作用,严格的环境政策可以促进企 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区域分工协作在环渤海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需要进一步 完善和优化。
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 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协调、推动技 术创新、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海洋环境规制的必要性
海洋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能源、交通等重要资 源。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海洋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如石油泄漏、 垃圾倾倒、过度捕捞等。
海洋环境规制是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和生态破 坏,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十六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征文
主题:探讨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路径与经验内容:一、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1 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背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内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构建环渤海区域法治体系对于维护区域内交往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意义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法治化水平,增强区域内各类主体的信心,还能够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区域内社会治理水平,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
二、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现状分析2.1 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现状目前,环渤海沿岸地区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法治观念不够深入、法治宣传教育不够到位等。
2.2 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跨地区协同立法难度大、法治意识差异明显、法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
三、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路径与经验3.1 探索合作机制,强化区域内法治建设环渤海区域各相关方可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协同立法,推动各地法治建设的协同发展。
3.2 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人民裙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有效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3.3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法治服务保障环渤海区域可加强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法治服务的保障水平,为区域内各类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展望与建议4.1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将会呈现出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法治观念更加普及、法律服务更加便捷的发展趋势。
4.2 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建议相关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合作机制;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法治观念;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法治服务保障。
结语通过深入探讨环渤海区域法治建设的路径与经验,可以更好地指导环渤海地区的法治建设工作,推动区域内各方共同发展和进步。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环渤海经济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四、环渤海经济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优劣势分析主导产业是指一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有若干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
这些产业一般应具有发展潜力与需求较高、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强、进出口能力大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等特征,选择这样的主导产业并加快其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作用。
一、现状分析4.1.1环渤海区基本情况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这个报告研究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和内蒙古共七个省市区在内。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工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北方重要的工业和制造业城市,如北京、津、青岛、大连、沈阳、鞍山等大城市基本都该区域内。
2003年,环渤海七省市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660.3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将近8%。
环渤海经济区2007年的GDP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4.6%,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力。
4.1.2环渤海区各省市主导产业概况(1)北京和天津具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北京具有明显的科研实力优势。
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口中的比重较大、物质条件优越、科技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也较强等方面;另外,万人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的人力投入以及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等都较大,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等科技资源的产出方而也占有优势;天津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素质较强的优势。
随着近几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其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及效益等方面较北京和河北强。
河北是京津的发展腹地,随着京津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北将承接京津两市向外转移的产业。
(2)辽宁具有重工业优势辽宁是新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柱产业为钢铁、石化、汽车、机电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环渤海地区,是指以中国的渤海湾为核心的泛黄海区域,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市,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这一区域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
为了促进该区域的合作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简称“环渤海合作”)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其沿革和展望两个方面分析环渤海合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环渤海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沿革:环渤海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
1984年7月,中国沿海五省市与韩国、日本举行“中国杭州湾五省市与韩国、日本经济交流会议”磋商,讨论经济、科技、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随后,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提议,在中国东北、沈阳、大连、烟台、青岛等地设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和合作基地,从而进一步推动合作。
1992年,天津市和日本横滨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成为中国与日本在地方层面上的首个友好城市。
1994年,沿海五省市、天津市等地积极开展环渤海经济区合作。
1995年,中国政府宣布建国门经济开发区,拉开了环渤海合作的序幕。
2002年,环渤海经济区研究会在天津成立,为有关省市建立了合作机制。
2006年,环渤海经济圈规划纲要印发,标志着该区域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至此,环渤海合作正式成为中国推进经济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展望:未来,环渤海地区合作的发展前景宽阔。
一方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如能源、化工、造船等,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环渤海合作将迎来一系列新的机遇。
未来,环渤海地区合作要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合作: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建设。
加快环渤海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推动沿岸港口建设,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
二、加强工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重点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合作,集聚企业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论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
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引言跨海通道建设是指在两岸之间建设一条连接的桥梁或隧道,用于便捷地实现陆地之间的交通跨越。
在环渤海区域,跨海通道的建设对该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交通、产业和环境等方面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济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跨海通道的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这是因为跨海通道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跨海通道,环渤海区域的各地可以形成互利互补的经济合作关系,加速资源优势的互补和资源要素的跨区域配置,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2. 增强投资吸引力跨海通道的建设对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跨海通道的建设将改善陆海之间物流运输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贸易往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另一方面,跨海通道的建设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交通影响1. 提升交通效率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提升环渤海区域的交通效率。
传统的海上交通需要依赖渡船或者船只,周期长、效率低。
而跨海通道的建设能够直接在陆地上连接两岸,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
这对促进区域内外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具有积极影响。
2. 优化交通网络布局跨海通道的建设还能够优化环渤海区域的交通网络布局。
通过跨海通道,不仅可以实现两岸之间的连接,还可以与现有的陆地交通网络相衔接,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体系。
这有助于提高整个区域内的交通便捷性,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发展。
产业影响1. 促进跨境产业合作跨海通道的建设能够促进环渤海区域的跨境产业合作。
通过建设跨海通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链可以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跨境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和价值链的延伸。
2.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跨海通道的建设还能够推动环渤海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发展。
跨海通道连接两岸的经济体量,有利于打破区域发展的瓶颈。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研究的开题报告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环渤海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带之一,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多个省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区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在比较优势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对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掌握该区域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借助比较优势理论,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 探索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2. 分析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3. 比较分析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优劣势;4. 提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同时研究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2. 实证分析。
采用Excel、SPSS等软件对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等指标,并运用比较优势指数、相对竞争优势指数等工具,分析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情况。
3. 提炼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2. 区域内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和互补关系;3. 各省市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异,并且存在一定的转移和演变趋势;4. 针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可以提出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论文框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一章: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概述;第二章: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内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第三章:对环渤海区域内各省市的经济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第四章:综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结论:总结研究结果,阐述论文的贡献和创新点。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经济学二班1104070207贾英秋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这些优势助推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随着天津市落实“环渤海经济圈”战略计划的推进,天津已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新一轮投资热点。
全球GDP的50%产生在距海岸线50英里的范围内。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了最具经济活力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圈,三大地区GDP的总和占全国的50%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与其它两个都市圈相比,环渤海都市圈的发展都明显滞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局面。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后,给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环渤海地区正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契机,加快发展步伐,与长三角、珠三角共同打造中国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
一、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
天津位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
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起点之一,又是联结欧亚大陆桥中路途最短的海港城市,处在“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重要位置。
2、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
具有国内一流的开发区和保税区的、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海港与航空港距离之近为现有经济区域中罕见的,有利于整合两港的优势。
天津港能够为环渤海的经济腹地提供物流条件和发展高科技产品,并将其输往海外与内地。
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摘要】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工业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未来,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需要加强战略规划,推动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
为了提高环渤海地区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提升企业竞争力,并重视环保投入。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带动更多就业机会,为区域和国家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应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推动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朝着更加健康、持续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工业,现状分析,重要性,问题,前景,战略规划,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建议,可持续性,经济促进作用1. 引言1.1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现状分析环渤海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涵盖了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等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环渤海地区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环渤海地区工业呈现出一些特点和现象。
该地区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重工业和化工行业为主导,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资源依赖和技术水平制约,环渤海地区工业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工业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差距较大,一些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状态。
环渤海地区工业还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挑战。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环保政策的加大力度,环境友好型工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生产模式仍然落后,亟需转型升级。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现状虽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等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重要性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工业是该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发展情况
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发展情况环渤海经济区概况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
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3.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3.0%。
统计显示,环渤海15个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已经超过了珠三角9个中心城市,但比长三角少将近6个百分点。
环渤海地区具有五大优势1.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2.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3.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
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4.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5.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
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名称: 2012-2016年环渤海经济区产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环渤海经济区建设环渤海经济区项目环渤海经济区投资出品单位:中投顾问中投顾问的实力如何?如何鉴别一家研究机构的实力?报告主编: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
环渤海地区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交往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北方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渤海地区具备良好的基础,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尤为突出,同时环渤海地区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洋经济”和“大陆经济”的连接枢纽,强大的创新能力、发达的金融业也使这里成为外商在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圈蓬勃的活力,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稳固了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区域发展势头极为强劲。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7万亿元,是2005年的2.18倍,年均增长16%。
“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的投资增长明显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北上西进”效果已经显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对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渤海区域海洋资源和围填海概况
引言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见图1)。
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公尺,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图1 环渤海区域卫星图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渤海三省一市以占全国5.9%的陆域面积和2.6%的海域面积,承载着占全国近1/5的人口和超过1/5的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全国近1/3的海洋经济产值。
当前,环渤海区域性、行业性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环渤海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围填海在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自然深水岸线和滨海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围填海逐渐成为扩大港口规模的重要途径,并且成为各地发展临港工业的最佳选择。
“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基本已建成为石化、化工类项目集中区域;河北省依托曹妃甸打造世界级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四大产业作为其发展重点;辽宁省制定了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将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装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海、临港工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采取“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通过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出九大新的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九大海洋经济高地)。
随着环渤海新一轮沿岸开发的快速发展,能源重化工等一系列“两高一资”的项目启动,不但加剧了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趋同、布局分散的态势,也将进一步加大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压力,引发海洋资源竞争加剧,降低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性。
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
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简介跨海通道建设是指通过建设海底隧道、桥梁或大型航道等工程设施,连接两个以上离岸地区,实现跨海交通的方式。
在环渤海区域的发展中,跨海通道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发展 1.1. 提升物流运输效率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连接离岸地区与沿海地区,缩短运输距离,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这将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商品流通速度加快,促进经济发展。
1.2. 拓展市场辐射范围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连接不同地区的市场,促进市场融合。
跨海通道的使用便利化将增强区域间的经贸联系,扩大市场辐射范围,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1.3. 促进战略资源开发利用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促进离岸地区的战略资源开发利用。
通道连接离岸地区与沿海地区,使沿海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得以利用到离岸地区的开发中,加快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二、促进文化交流 2.1. 促进旅游业发展跨海通道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通道连接的地区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旅游者可以更便捷地跨海旅行,增加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提升旅游体验。
2.2. 加强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跨海通道的建设将促进不同地区的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通道的建设为不同地区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提供了更方便的交流渠道,推动知识、技术和创新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2.3. 促进民间交流跨海通道的建设将加强地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道的建设使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推动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增进民间友谊和相互了解。
三、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3.1. 建立区域交通网络跨海通道的建设为区域交通网络的建立奠定基础。
通道连接不同地区,为区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方式,有助于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3.2. 促进产业链跨越发展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促进离岸地区与沿海地区产业链的跨越发展。
环渤海地区高科技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
环渤海地区高科技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富裕的区域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和外贸贸易中转站,同时也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
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环渤海地区各级政府重视的重要工作。
为此,本文将从环渤海地区的优势出发,绘制出一张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地图,并提出招商方案,以期帮助环渤海地区实现高科技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一、环渤海地区高科技产业的优势1. 地理优势:环渤海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之间,依托京津冀区域,连接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经济发达地区,是连接东北、华北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纽带。
渤海湾是中国唯一的陆海联运经济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口港口。
2. 人才优势:环渤海地区拥有清华、北大、人大等众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
同时,环渤海地区的科学技术园区、科学城等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也逐步形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3. 政策优势:为了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渤海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科研项目资助等,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环渤海地区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地图1. 清华科技园清华科技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国家级科技园区。
园区内设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中国顶尖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园区内已经成功孵化了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2. 大连高科技园区大连高科技园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邻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
园区内拥有半导体、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多个高科技产业领域,是较为集中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3. 天津科技汇聚区天津科技汇聚区由天津市政府创办,园区内汇聚了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化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
园区内建有多个产业园区,涉及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
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影响巨大。
这些跨海通道连接中国
的沿海城市和岛屿,为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和交通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
其次,跨海通道建设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沿海城市和岛屿是中国重
要的旅游目的地,跨海通道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快速和舒适的交
通方式。
这促进了沿海旅游业的繁荣,增加了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跨海通道也提高了旅游的盈利能力,游客可以更方便地在不同城市和岛屿
之间游览,增加了游客的到访次数,推动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另外,跨海通道建设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
于跨海通道通常需要通过海底隧道或大桥等方式实现,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也涉及到水下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在跨海通道
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确保环境影响最小化。
此外,跨海通道建设还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为了支
持跨海通道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这促进了基础
设施建设的发展。
例如,通道两端的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需要进
行升级和扩建,以满足交通流量的增加;同时,周边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公
共设施建设也需要相应配套,以支持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包含哪些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包含哪些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
(其实就是:香港、澳门+珠三角)
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
珠三角包括(9个):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
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26个城市)
上海,
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
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
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总面积约21.17万平方公里。
环渤海(157个)
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五省+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共包含157个城市,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
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
市的“3+2”经济区域。
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大连、烟台、威海、青岛、东营、沧州、保定、石家庄、济南、沈阳、葫芦岛等多座城市,面积51.8万平方公里。
(所以,拿环渤海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比其实是耍流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依 托于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开发的时候突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将 有利于持久健康的发展。
樱花
五四广场
崂山
奥帆中心
极地海洋世界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3.交通优势 交通优势
环渤海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便 捷,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 40 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 海地区也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 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 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 的枢纽地带。未来渤海海峡跨 海通道(大连——烟台跨海海底 隧道)的建成也将大大加速环渤 海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环渤海地理区位 十分优越。因为环 渤海地区处于东北 亚经济圈的中心地 带,向南,它联系 着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港澳台 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向东,它沟通韩国 和日本;向北,它 连接着蒙古国和俄 罗斯远东地区。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2.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
“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说的就是,环 渤海地区数量较多且分散较均匀的大 中型城市能很好的带动整个区域的发 展,这是环渤海地区发展过程的重要 策略。
小结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 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 高,而在中国经济的热土上,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 的地位正在获得稳步的提高,因此投资在这样一个 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际资金的注入,独一无二的 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的宝地,是最正确的选择。 总之,环渤海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成 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重心,将成为中国新的增长极。 在不久的将来,环渤海经济圈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 现有的经济格局,乃至影响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 格局。
环渤海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 城环学院 辛腾云
内容简介
环渤海地区概念的由来 环渤海地区的概况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总结
环渤海地区的提出
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北京、 北京、 天津、河北、辽宁 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环渤海省市 辽宁、山东环渤海省市 区领导同志参加的“环渤海经济圈合 作与发展高层论坛”达成共识,促成 《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确立 了环渤海区的概念。
区位简介
环渤海地 区包括京、津、 京 冀、鲁、辽两 市三省,地处 市三省 华北、东北和 华东的结合部, 毗邻日本、韩 国,处于东北 亚地区的中心 地带。
有资料显示环渤海地区的范围, 山西和内蒙古也有覆盖,但是环渤海 区域的政策方针大都是依据京津冀鲁 辽的条件制定的,即使是从依据经济 腹地的角度考虑,这两个地区也没有 极其鲜明的代表性,所以现在环渤海 地区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山东。
旅游资源
天津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天津有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蓟县旅 游观光区,有海湾特色的塘沽滨海游乐区,已形成以海河为风景轴线,以津河、卫津河、 月牙河、北运河,繁华金街,鼓楼商贸街,异国风貌五大道为辅的市中心旅游区。同时, 每年还要举办海河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等具有民族色彩和天津特 色的各种赛事及娱乐活动。天津传统的风味食品多种多样。有操作技艺精湛,风味香醇, 营养丰富,深为广大群众和外宾称赞的 “ 津门三绝 ” ,即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 耳朵眼炸糕。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为辽、 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 的首都。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 陵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 尊”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人间仙境”蓬 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 荣成“天尽头”,“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仙山之祖”昆嵛山,有着女娲补天 的美丽传说的峄山,以集聚水浒英雄而著名的史称“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 河北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燕赵旅游百花园。 这里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特殊资源荟萃。众多的文物古迹形 成了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文物旅游资源。 辽宁全省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区域内核心区划分
环渤海地区内 有三个核心区,即 京畿圈(京津冀地 区)、山东半岛、 辽中南地区(辽东 半岛)。普遍认同 的规划是:以京畿 圈为中心,山东半 岛、辽中南地区为 副中心。
核心区划分依据
京畿圈有条件成为环渤海的核心。 首先,该圈地理位置适中 地理位置适中,而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位置 地理位置适中 则偏于半园弧形地带的一端; 第二,作为首都所在地,全国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 心和对外交往中心,京畿圈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 京畿圈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 京畿圈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 优势明显, 而且地缘政治意义更为重大; 而且地缘政治意义更为重大; 第三,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受日本、 韩国经济核心区的辐射,以这两个地区为主要中心,可能不利 于环渤海地区在环黄海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掌握主动权,从边 缘向核心区转变; 第四,从目前总体经济实力来看 总体经济实力来看,三个核心区几乎势均力 总体经济实力来看 敌,按统计山东半岛甚至更胜一筹。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与 过去相对单纯地强调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局部区域改革的环境联 系在一起的。随着我国加入W TO,原有环境将为开放、统一、 公平、协调的发展环境所替代。在这种环境下,京畿圈的优越 性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主要港口及功能特征
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 区开发最滞后的就是其港口,所以现 在国家正在发力其改变这种格局,力 图使其区域内的港口作用最大化。 “三港合一” 的合作格局, 形成环渤海 利益共同体, 联手打造成我国北方的航 运枢纽中心。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4.科技优势。 科技优势。 科技优势
环渤海港口群根据 空间分布状况大致可细 分为三大子港口群: 一 是东北港口群, 以大连 港为核心, 葫芦岛、锦 州港、营口港、丹东港 为主要支线港; 二是山 东港口群, 以青岛港为 核心, 龙口港、威海港 和烟台港为主要支线港; 三是津冀港口群, 以天 津港为核心, 秦皇岛港、 京唐港、黄骅港为主要 支线港。
这些科技力量是环渤海地区发展的 重要支柱,也是突破或者是本质上区 别于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模式的重要 因素,依托这些科技力量也可以促进 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5.城市群优势 城市群优势
环渤海地区以京津 京津两个直 京津 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 大连、 大连 青岛、 烟台、威海、秦皇岛等沿 烟台、威海、秦皇岛 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 沈 石家庄、济南等省会 阳、石家庄、济南 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 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 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 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 城市群落。
谢谢大家!
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为强大, 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 的四分之一。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 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 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 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 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等高科院校39 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 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 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 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 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 业技术中心10家
更多关于环渤海地区的资料和政府相 关方针政策,大家可以通过浏览以下 网站详细了解 环渤海区域信息网
\\shkg14201\ibdshare$\Structure\Clients\Financial Institutions\Asia FIG\Clients\China\China Life\presentation\RFP Jan 2002\Reorganization Examples.ppt - Jan 09 2003 - 12:26 /26
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和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
天津,全市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资源和燃料、地热资源有 30 多种,石 油储量为40亿吨,天然气地质储蓄1500 亿立方米。天津平原地区蕴藏着较为 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发现 10 个地热异常区,已勘探和开发有利用价值的地热 田4个,热水总贮量 30 多亿立方米。 山东:全省现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占全国已经发现矿产品种类的70% 以上。探明储量的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全国第一位的 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膏(占全国储量79%以上)等, 其中黄金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 占全国40%,产量占80%)、菱镁矿、钴、铪、花岗石等。居第三位的有钾盐、 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其余居前10位的还有煤、天然气、铁、重 晶石、硅藻土、铝土矿、轻稀土、油页岩、石英砂、磷、镓等。 河北: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达,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有查明资 源储量的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4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005 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9处,占43.7%。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786处,现 有各类矿山6290家,从业人数40.8万人,年开采矿石总量近5.0亿吨,采掘业 年产值达362亿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为主的矿业经济体系。 辽宁:矿产资源丰富,大体齐全配套。己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种有铁、 锰、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钼、熔剂灰岩、滑石菱镁、硼矿、金刚石、玉 石等,是全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和石油矿产的生产基地。
环渤海地区拥有占全国 5.43%的国土面积 截至 的国土面积, 的国土面积 2006 年底人口达 年底人口达23134 万, 占全国人口总量的 17.60%。2006 年该区 。 域创造了占全国26.19% 域创造了占全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 的国内生产总值、 26.62%的利润总额和 的利润总额和 21.85%的进出口总额。 的进出口总额。 的进出口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