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竞争领域。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了物流这个制高点,谁就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中掌握了主动权。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推进我区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科学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全面改善和提高我区经济运行质量,务必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战略地位,科学打造川东北区域性物流中心,实现我区的跨越发展。

一、我区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巴中设市以来,巴州的经济呈现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上升,经济的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社会各层次对物流业的需求日益明显,对物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巴州区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和储存的传统功能上,并且物流企业大多是“外来媳妇”和个体经营户,对我区的区情不够了解,制约了在我区的发展壮大。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现代物流业在

周边的广元、南充、达州、汉中已具雏形。位于这四市中心位置的巴州对物流的社会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着手谋求物流社会化的转化方式,现代物流方式有了起步。同时,巴中市委“构建大交通”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培育大产业”已迫在眉睫,对功能多元化的现代物流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我区的物流业正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时期,现代物流方式才刚刚起步。

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有货运车辆3836辆,年均公路货运量达1965万吨,货物周转量96570万吨/公里;在商贸服务业方面,现有住宿服务企业1849家,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物流企业分布不合理,且规模小,仅有大型物流企业——中邮物流公司和18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巴城的南池及通佛路,只有极少数分布在江北和南坝,他们主要承担来自川内和西安、重庆等地区的日用百货、钢材、五金、副食、建材等货物的运输,2008年的物流业务总量为967万吨/公里,配送量60万件,物流从业人员178人,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0.01%。2008年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为主的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率达1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实现总营业额43000万元,上缴税金40万元。由此可见,物流

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方便了群众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明显。

二、我区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物流是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而我区的物流业正处于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型过程中,只发挥了运输、仓储和装卸功能,且运输和仓储设施大都靠租赁,装卸基本靠人力,对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发挥还是一片空白。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小、散、弱、乱”,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在经营和转型过程中问题较多、矛盾突出,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单一,服务滞后。资料表明,我区现阶段的物流只是通过运输、仓储和装卸实现了物品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移,没有形成多功能、综合性、高品位的服务,这与现代物流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真正初具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仅有中邮物流一家,但它的现代物流管理也是不全面的,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整体看来,大都处于一种

低水平的初级阶段,低层次的竞争十分激烈,从而导致整体水平低、服务质量差、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管理松散,不够专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辖区内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行政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科学指导,经营上缺乏认知和理念。物流企业往往只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够全面的市场信息制定自己的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此失彼,固步自封。同时,具有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严重匮乏,既懂得专业物流知识又懂得物流经营策划的管理者更是凤毛麟角。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制约了我区物流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快速转变,影响了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

(三)成本较高,满意度低。由于巴州区地处大巴山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内陆城市。区内的运输目前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目前尚无高速公路贯通,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产品的出口外运,生产、生活资料的调入主要通过区内的二级公路,仅有部分通过铁路运至乐坝再由汽车运输,造成运输成本极高;因全区的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的问题突出,物流供需企业长期合作的少,互信度差,合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同时因公路线路长、仓库容量小、车辆单边运输多、服务观念淡漠、潜规则意识强,低层次竞争激烈等问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物流成本,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最大利

润,把高额的成本转嫁到物流需求方,加之物流业人才匮乏,专业服务技能差,服务随意性大,产品破损率高造成了客户的满意度极差。

(四)服务淡漠,层次不高。由于区内的物流企业规模小,单打独斗意识强,经营的随意性大,相互合作少,长期只能提供传统物流中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有些甚至是打着“物流”的幌子从事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企业也只能提供简单的货物保管服务,这与现代物流的理念相去甚远。现代物流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涵盖了货物的购、运、调、储、管、配送和信息处理上的综合性全方位服务。我区物流业的现代化服务观念弱,管理水平不高,延伸服务不到位,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旦发生服务质量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区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和发展进程。

(五)认识不高,观念落后。一些行政部门对发展现代物流业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认知,对这一新兴的前沿产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行政监督管理手段和指导方式,不能准确把握物流科学前沿的重要信息,对区内和周边的物流动态,行业变化缺乏透彻了解,部分判断只能依靠主观臆测,缺乏科学性。同时,运输和仓储企业由于受自身管理体制的制约,加之对现代物流业缺乏认知,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

保管服务,无法提供信息化的现代物流管理服务,并且满足于自身目前的经营状况,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和信任基础,难以提供综合性服务。

(六)基础薄弱,投入不够。一是我区的物流企业底子薄,经营场所全部租赁,物流车辆95%租赁,缺少现代物流所应具备的自动装卸设备、自动分拣设备、信息化平台,且我区现有的物流企业都上个体经营者,缺乏资金投入,且没有投入的积极性;二是交通状况欠佳,区内目前最好的公路也只有二级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尚在建设之中,还没有形成通车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导致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由于我区属贫困地区,财力十分有限,公共物流设施投入机制十分脆弱,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

(七)传统经营,辐射力弱。我区的物流业长期以来者是传统物流的经营模式,物流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长期缺乏信任与合作。同时,现代物流手段的缺失,物流业仅仅满足于货物的运进、运出,实现物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与周边城市的交流缺乏平台,合作缺乏基础,难以对周边省、市乃至整个西南片区形成辐射力。再次是受交通备件的限制,本来居于区域物流中心位置的巴州,把具有战略地位的地理资源优势拱手让给了相邻的广元、南充、达州等城市,

使自己成为物流链上的最后一环。

三、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

随着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现代物流观念在行政管理者和物流从业人员中的更新和升华,巴城区域优势的不断显现,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变成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巴城距成都、西安、重庆均在400公里之上,受这三座大城市的辐射较小。同时,巴州又位于南充、汉中、广元、达州四市的中心区域,距离都在200公里之内,在这200公里的消费半径内有500多万人口,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自成消费中心。这为巴州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二)交通商贸,规模提升。巴中市委“构建大交通”战略的稳步实施,广巴高速公路、乐巴铁路的建设临近尾声,通车在即。同时过境的南汉高速、达巴高速的规划立项,巴达、巴南铁路的规划,巴中即将成为横贯东西、纵通南北的立体式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大交通的格局逐渐形成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要条件;同时,巴中的商贸已完成了从单一的购、销、调、存向多种经营业态转变,实现了从商业网点不足向数量型的扩张转变,商贸活动日益频繁,区

域性的大商贸格局已具雏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的必要条件。

(三)信息网络,不断完善。现代物流就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应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业各环节的管理经营的信息化,从而提高货运速度、降低成本。巴州区自1993以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了以光缆、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多种形式的信息网络覆盖,且技术日趋成熟。如今电信打破了市场垄断格局,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网通并存的信息网络竞争格局,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四)政策环境,日趋成熟。从“十.五”伊始,国家就出台了若干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文件,加大对现代物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2001年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接着,交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运输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巴中被列入了川东北物流区域,并把物流中心建设纳入四川省发展思路的“三中心”之首;市、区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也高度重视,在

2006-2020年《巴中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将发展现代物流业列入了重中之重,并把黄家沟物流园区建设纳入2008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系统、各部门相继制定政策、出台措施,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指导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加之我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下处于跨越发展阶段。我们认为,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春天已经到来。

(五)流通扩大,市场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的商贸流通逐渐由弱到强。截止2008年底,全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284个,实现年销售总额4.76亿元,较1978年7375万元增长了6倍,同时,我区的市场体系建设已从单一的商业主渠道发展成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性质的市场体系格局,到2008年底,城区已建各类专业市场18个,综合性农贸市场8个,大型综合性超市11个,连锁店381个,加盟店267个,各中心场镇和乡镇共建设专业市场56个,综合性农贸市场29个。商贸流通的活跃,市场体系的完善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六)对外开放,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提高。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

息化的深入,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强。巴州区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近年来与周边省市、全国各地乃至部分国家的往来更加频繁,贸易更加活跃,商贸活动正不断融入全国、全球经济圈。与各地的交流、交往更加频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带来了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这些变化对物流业的需求加大,要求更高。传统物流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步伐,客观上形成了对现代物流需求巨大的潜在市场。

(七)后发优势,明显优越。传统物流的设备陈旧,代价高昂,成本费用高,而现代科学技术所生产的物流设备先进,成本费用较低,我区的物流业可直接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打造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信息平台;直接应用现代物流的理念指导我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没有过渡期和高成本压力、心理压力,这正如我国直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样,可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后来居上的最佳效果。可以说,区人民政府在这个时期提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理性的、科学合理的,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性。

四、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不利因素

尽管我区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上存在众多有利条件,时机趋于成熟,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

区的经济虽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经济总量仍然不高,仍是老、边、穷地区,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还要克服不少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才会使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与现代工业的发展唇齿相依的。我区的工业发展缓慢,工业产量和产值都处于低水平阶段,且有不断下滑之势,基础非常脆弱。工业总产量和产值不及发达地区的一个行政村,现阶段难以形成对物流业的有力支撑。

(二)物流人才紧缺。我区物流业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过渡时期,其运作模式依托传统方法,技术含量不高,掌握现代物流知识的人才较少,既懂得物流知识又能对物流业进行规划管理者更是寥寥无几,而我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领域几乎空白,这从客观上制约的我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可整合利用的物流资源匮乏。我区物流业的现状是“小、散、弱、乱”,一直以来都是单打独斗,相互之缺乏信任基础和合作基础,造成了重复建设和物流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设施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但这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难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将资源重新整合,达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周边城市物流分流挑战大。巴州区的四个周边近邻城市达州、广元、汉中、南充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超前于我区,且目前的交通状况优于我区。这几个城市又都在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并已具有一定基础,现代物流模式已初见端倪,对物流、人才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吸引力更大,对我区物流业的分流作用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我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

(五)建设融资异常困难。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一方面没有现成的可利用资源,需要选址新建;另一方面难有企业能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同时,政府的投入有限,区内的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也难以形成对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金融支持。

五、对我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思考和建议

在建设巴中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取向与政府调控作用相结合,以调整、发展、提升、创新为主线,逐步建立起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和成熟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构筑起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物流中心为支撑,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区域性物流中心,逐步建成川东北物流枢纽与节点。

(一)深化认识,科学指导现代物流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成熟,物流已发展成为一个前沿产业,它的成熟与发展不仅仅是某一系统、某一单位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指导,统筹协调。建议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商务、发改、交通、建设、国土、水利、电力、环保,税务等为成员的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物流业的指导。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制定措施,落实专人,解决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在建设和经营过程的矛盾和问题,为加速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保驾护航。同时,政府要科学制定物流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立统一的物流指标体系,及时准确把握物流科学的前沿信息,理性判断与分析,实施对区域内物流业的有效监管与指导。

(二)因地制宜,大力拓展现代流通方式。

高效、快捷和低成本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在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过程中,要把现代流通方式的理念贯穿于始终,大力拓展现代流通方式,促进现代物流业在我区的跨越发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拓展现代流通方式要从我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现代管理方式和流通网络的企业,借助其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成熟的流通网络,推进我区流通方式的快速转变、发展和提高;其次,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加大投入,促进区内现有一定基础,进一步加快发展愿望大的企业提高档次、建立平台、提升功能;再次,鼓励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把业务往来相近,有共同利益基础的企业通过参股或共同出资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第四要鼓励连锁经营,既要引进外面的在企业在巴州建立连锁店,又要扶持本地企业在外地建立连锁店,实现流通网络和区域性覆盖和全国性覆盖,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三)统筹兼顾,加速培育完善市场体系。

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依托,只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才能集聚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才能有效支撑现代物流业在巴州区发展壮大。首先,要结合区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设好有一定辐射力的批发市场,加速建设“城西市场”和“南门市场”二期工程,为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交易提供平台;其次,要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花大力气建好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让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渠道更加通畅便捷;再次,打造好南滨夜啤一条街、小街子服装特色一条街、草坝街小商品一条街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商业街,打造名品名店,突出专业和特色;第四要加快城市广场、回风、中坝3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建设,

并要新建一批大型购物中心,适时推进南池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快恩阳、清江两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建设。同时要建好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进一步改善物流发展的硬件设施条件。

(四)加大投入,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是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产业的核心要素。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抢滩物流产业高端市场的必由之路,巴州的信息网络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它发达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实现高端信息技术的更新和信息网络的城乡全覆盖,并融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网络中去,逐步形成以连锁商业为核心的实体网络和以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商贸流通体系,形成对现代物流业信息网络的强力支撑。

(五)创新思路,强化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竞争相当激烈,竞争的实质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物流作为一个前沿产业当然也不例外。我区的现代物流人才极度匮乏,如何引进和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知识的的人才,我们认为:一方面要“筑巢引凤”,积极为引进既掌握物流知识,又懂得物流

规划管理的高端人才创造条件,包括政策条件、物资条件,为人才引进工作大开绿灯,高端人才的到来可加速我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尽快缩小与周边物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放水养鱼”,既要在区内职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又要引进具有物流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实现我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同时,要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培训物流企业所需要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专才。

(六)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的客观载体和现实基础。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物流园区在规划选址、土地使用,手续审批、建设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和政策倾斜,使物流园区建设提速并迅速做大做强。同时要加大交通网络建设力度,使之与园区配套。并且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使之做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实现园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七)大力招商,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

传统物流的观念在我区根深蒂固,传统物流的经营方式的一尘不变。尽管一些从事传统物流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并且也开始接触现代物流的动作模式,但对现代物流业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生疏。在

这个时期适时引进部分具有成功物流运作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的物流企业,可直观地带动我区物流企业学习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更重要的是用他们现代的经营理念来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实现我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榜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八)建设基本框架

根据巴州区的地形地貌和交通网络实际,结合《巴中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我们认为,巴州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不能局限为某一点,应在内部形成一个框架,简单说可以概括为“三点一线”:

“三点”就是三个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即:黄家沟现代物流园(集仓储、配送、经销、贸易、加工、货运代理、信息、运输于一体)、东兴高速物流园(集仓储、配送、经销、贸易、加工、货运代理、信息、运输于一体)、火车站配送中心(以工业品、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配送为主)。这“三点”是巴中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工程,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载体。

“一线”就是一个体系。是指构建主要包括信息化体系、物流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人才培育体系、这些体系是巴中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物流业发展的中心线。

(九)建设基本模式

1、引进综合性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或几家现代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经营模式可直接实现从传统的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过渡,该模式的效果效果作用明显,但难度很大。

2、由区内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承建。正如2009年的市级重点项目——黄家沟现代物流园的建设由巴中人民商场有限责任公司承建,这种模式易于操作、便于管理,但受融资困难的影响较大。

3、组建区内物流股份制经营企业。由区内有实力的运输、仓储、商贸企业通过合并、重组或共同出资的方式形成股份制企业,这种方式只需政府给予引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实施起来因各企业受自身利益驱使而有阻力。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建设“三点”时可根据每个点的具体交通条件和功能定位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巴州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时机已趋成熟,诸多有利条件已经形成。尽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 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浅谈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和区域重点专科建设 (哈医大一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设想及实践) 一、哈医大一院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共有93个临床科室,54个医技科室,现有员工5192余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876人,拥有开放床位4440张。2013年门、急诊量达万人次,住院手术万例。医院同时承担着副省级以上领导及重要外宾的保健、诊疗任务。 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0年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医院与省内外90余家医院结成了协作医院,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17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3个专科成为黑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1个省重点学科,医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发展战略,每年近百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 2011年获得“全国首家五星级示范临床教学基地”称号。在院学生3,000余人,年接收进修医师近400人。医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国家二类新药,在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多项慈善基金定点医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贫困、边远地区义诊。

2012年5月,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病势危重转入医院,经过113天的精心治疗,张丽莉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哈医大一院出色的救治工作,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高度评价。 医院大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合作,2012年,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基础外科及普外住院医师培训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数十次。 二、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布局现状 目前,我国80%的卫生资源在城市,其中约80%在大医院。农村卫生所及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医生业务素质低,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普及,消毒设施简陋,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很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而且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 其实,并非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都需要在医院才能解决,卫生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居民80%的医疗保健需求应该在社区得到解决,只有20%的需求要在社区以上的卫生机构解决。由于配套政策问题没有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的问题,双向转诊问题,双向转诊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医疗机构对此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而且,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下,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很多患者拒绝向下转诊。 三、黑龙江省自然环境及医疗资源分布现状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年版)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2019年版) 目录 一、基本要求 (2) 二、医疗服务能力 (3) 三、教学能力 (5) 四、科学研究能力 (7) 五、癌症临床试验能力 (8) 六、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 (9) 七、落实医改相关任务情况 (10) 八、医院绩效 (11) 附表1.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2.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3.核心技术清单 (22)

一、基本要求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癌症患者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齐全,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医技科室,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高水平人才梯队和信息化水平,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医院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近三年年均收治癌症患者≥5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例数≥60%,肿瘤三级、四级手术病例占比≥85%; (三)肿瘤放射治疗年总人次≥5千人次,直线加速器≥5台,

并有后装近距离治疗设备; (四)年均病理会诊量≥1.5万次; (五)重症监护室(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 (六)须获得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二、医疗服务能力 主要临床专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相应肿瘤专科护理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具备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能提供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CT、MRI等)、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疼痛科等诊疗服务。 (二)疑难病种诊疗能力。

2021年关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关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城市建设事关“争得××应有地位”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 ___门,如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用城市化的杠杆撬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带动××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一、加快城市建设,必须拉大城市框架。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必须开拓新城区。××中心城区东临鄱阳湖,南依庐山,北靠长江,区内水系交错众多,城市发展受限,从地理位置看城市主要发展趋势是向西发展。八里湖水质优、环境好、空间大,是建设新区的首选之地,××城市建设要实现从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目前之急的是首先做好三大工程:一是为了改善八里湖地区的交通条件,开辟新、老城区快速通道,建设好长虹西大道。二是为了营造八里湖周边景观、提升八里湖品位,为新城区的文秘杂烩网建设做好铺垫,推进环八里湖岸线的环湖路工程。三是根据城市防洪排涝需要和为了改善八里湖水质,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自然环境,推进十里河改造工程,尤其是截污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这三项工程均是新城区建设的铺垫工程,将对全面推进八里湖新区的建设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城市建设,必须强推项目建设。项目是城市建设的抓手,抓城市建设就要推进项目。今后每年必须新开工10~20亿元的城建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个 ___、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施工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机制,做到开工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按照市委、市 ___统筹部署,我局负责长虹西大道项目建设。为此,我局成立以局长为项目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项目负责人的长虹西大道工程推进管理办公室,从全系统抽调最精兵强将,成立项目征地拆迁、前期手续、综合保障、实施.管理等若干小组,集中办公,每两日一调度,一日一汇总,发现问题当天上报,解决问题不过夜。与此同时,市建设局充分发挥城建系统主力军作用,积极配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八里湖环湖路、十里河改造等其它项目的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包括施工计划本文:,施工方案,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确保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三、加快城市建设,必须狠抓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安全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速度。认真抓住项目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把关。建立健全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狠抓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关,狠抓工程质量监督关,加大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监管力度,把每个工程、每个项

冷链物流中心商业计划书(完整版)

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单位简介 第三章产品及市场分析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划与设计 第五章项目投融资方案 第六章财务分析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第八章风险分析 第九章投资价值与分析结论 第十章相关附件 1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吃饱穿暖转变为对食品等各种消费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的要求,如今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等农产品在人民食物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超市购物,消费者已经习惯到生鲜柜台购买新鲜食品。这些新鲜食品的背后,涉足的是食物冷冻、保鲜等诸多环节的冷链物流,冷链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长、储藏运输、销售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消耗。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为主,由此导致的蔬菜、水果损耗率均在10%以上,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值在100美元,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以传统的车厢(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如果采用冷链物流,可以使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能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因此,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农产品冷链建设力度。2006年,商务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近年来,为减少农产品消耗,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农产品冷链建设。 冷链建设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市场冷链项目建成后,扩大了市场吞吐量,年交易量达4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 冷链建设保证了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广东江南果菜市场是我国最大的果菜集散地,市场中有冷藏库3245吨,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中又新建冷藏库1845吨,由此吸引了更多来自国外市场的水果进行交易。 冷链建设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河北怀来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沧州红枣交易市场、饶阳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均是我国北方地区有名的果蔬产地市场,2007年以来,在“双百市场工程”中分别进行了新建、改建果蔬恒温库和保鲜库等,缓解了丰收季节果蔬大量集中上市带来的低价及损耗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果蔬等农产品在运输储藏中损耗率还较高,推进农产品冷2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建设中心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项目单位:大连及时雨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内容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建立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1、建35.7吨位气调式恒温库一座; 2、建蔬菜包装车间14.3平方米; 3、购无公害蔬菜检测仪器1套; 4、建无公害蔬菜化验室4.3平方米; 5、购保鲜物流车辆2台。 (三)、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膳食结构也有了 很大改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呈现出乐优质化、安全化的消费需求,北京、上 海、深圳等许多城市已经需先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将农残超标的蔬菜市场拒市场 之外,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已经转向了绿 色壁垒,对提高蔬菜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蔬菜生产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求,人民对新兴的特种高档蔬菜、水果、食用菌、鲜花的需求剧增,拉动了各 地高科技的推广。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我公司正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蔬 菜产品正在不断优化升级,但还没有建立起无公害蔬菜检测与监控中心,致使没有 科学准确的数据来指导蔬菜生产,对外销蔬菜不能进行无公害检测,特别是对我们 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因没有检测报告和准确的数据,无法确定是否达到 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在长期的蔬菜外销过程中,我们的无公害蔬菜产品一旦被 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不但是外销产品被销毁,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蔬菜生产的可 持续发展。尽快组建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建设是构筑我们蔬菜新优势的关键,是指 导菜农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是保证蔬菜质量的根本。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及时雨无公害蔬菜公司坐落于华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大连市东北部,东经121°、北纬39°,多山地丘陵,海岸线130公里,海域宽阔,地理位置重要,距大连市中心27公里,距机场25公里,距火车站27公里,距沈阳39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为产业转移和市场连动的必经地带,具有承载中心城市要素传输的功能,有利于商品集散、物资交流和技术扩散。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具有较强辐射,拉动广大农村腹地经济的优势,能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2、理想的生态环境。该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平均温度10℃、平均降雨量68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4-72%、平均风速3-6m/s、日照时数2600小时、全年无霜期190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要求。

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

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

划片包村指导的基础上,与农村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签约后,家庭医生将免费提供上门访视、电话咨询、健康体检、孕幼保健、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健康宣传、保健指导、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双向转诊10个项目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启动,不仅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还使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永川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签约20万余户,累计签约人数63万余人,签约覆盖率56.4%。 在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全区新建居民健康档案9507份,更新居民健康档案23万余份,新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755人。此外,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数量也大幅上升——10月全区村卫生室就诊39839人次,较3月全区村卫生室就诊35754人次上升了4085人次。 亮点3 看病就在家门口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按照《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至2011年,永川区财政投入1782万元,新建村卫生室252个。2011年底,永川区率先在全市实现所有镇卫

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有力推动了基层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带来村卫生室的软硬件建设提档升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级卫生“网底”作用也得到充 分发挥。 2012年,永川区再投入187.4万元,为全区318个村卫生室配置了清创缝合包、诊查床、中(西)药品柜、健康宣传板、资料柜、担架、血糖仪、移动紫外线灯、票据打印机等基本设备设施,规范了村卫生室标识标牌、工作制度框。 亮点4 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乡村医生上挂培训大学生也来当村医 彭成亮是永川区南大街大南村的一名乡村医生。细心的村民发现,最近一周,彭医生“不见了”。“彭医生也生病了?”“他是不是走了哟!”……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 论着。其实,彭成亮既没离职也没生病,而是到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上挂培训去了。

医院建筑布局 整理

根据2009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 (一)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 1、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传染病房等。 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隔离要求 1、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的污染。(四通道三区域) 2、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3、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4、应按照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二)呼吸道传染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

为-15pa 。 隔离要求 1、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2、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3、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4、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5、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6、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m.(三)病区病室安置病人数及床间距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年 第二十五条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二十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第二十七条对感染患者应当依据其传染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对经空气感染的患者应当安置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

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湖北十堰)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十堰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添加日期:11年06月20日 一、主动应对国家城市圈(带)发展趋势,明确十堰未来的发展走向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逐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国际化大城市圈及武汉、东北、山东、成渝、西安、中原、海峡等七大国家级城市圈(带)。十堰从地理位置上处于武汉、成渝、西安、中原等四大城市圈(带)的中心位置,距离在300公里左右,从十堰的人口产业、辐射范围等方面来看,十堰无论与襄樊、南阳、安康等市怎样联接融合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圈。所以,十堰在区域性大城市建设中,要主动应对上述四大城市圈发展趋势,一方面接收上述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十堰的城市功能,放大其辐射效应。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十堰要坚持东进西出、南依北靠的发展思路,尤其是要以东进为主,首先就是要依靠武汉城市圈,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同时西连西安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南依成渝、北靠中原,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积极争取京津等受水地区的对口支持,把十堰建设成国家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在此基础上,主动融入上述四大城市圈(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为此,特建议十堰市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从宏观上要充分考量上述四大城市圈(带)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规划,做好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工作。 二、在城市空间拓展上,要坚持靠山近水的原则 随着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堰市城区发展空间已基本饱和,拓展发展空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市委、市政府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问题十分重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立足十堰、郧县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市县对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7月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市县对接发展工作会议,对推进这项工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我们认为,十堰在城市空间拓展方面要坚持“靠山近水”原则,体现东进、北联、西扩的发展思路。靠山,也就是靠近武当山,向东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发挥武当山的龙头作用,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另一方面要近水,也就是向北发展,靠近汉江、靠近郧县县城发展;向西靠近黄龙镇及堵河下游发展,从而使十堰成为依山傍水、既有山的凝重、又有水的灵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在的问题是向北发展、与郧县对接扎实推进,而向东发展则动静不大,形成强烈反差。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东向发展问题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解决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既要做好十堰市与郧县的对接,也要做好十堰市与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规划上的对接工作。

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

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 作为连接冷链体系上、下游节点的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设计时需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冷链体系上、下游业务模式的衔接。在此以某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码头(月台)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物流中心上游大多为制造商,下游多为零售商店铺。上游到货车辆一般为10吨以上的大型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车,那么进货码头的设计高度应能与大型车辆相匹配,以尽可能减少卸货的高差。下游是城市配送,送货车辆一般为5吨以下的小型冷藏车,出货码头的设计高度要与小型冷藏车相匹配。在规划设计时,一般用回车场区来调节大小车码头的设计高差。 2 冷链物流中心自身功能定位。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服务是否是多温层仓储、配送是否是城市配送、是否回收退货等业务功能定位,均影响着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规划方案。 3 冷链物流中心内部标准化作业流程与信息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多业主订单集单处理系统、储位管理系统、自动仓库系统、集单拣货及分拨系统、DPS拣货或分拨、物流计费系统、共配体系、派车系统等是否健全,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的区域、温层、面积、自动化设备的方案。 4 综合考虑规划设计预案与工程实施的可执行性。与常温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不同的是,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如果没有综合权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式,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执行的,或者即使施工免强执行,但在后期营运过程中。问题会陆续显现出来。例如,规划时未考虑冷桥、断热、气密方面的问题,营运中就会出现大问题,造成后期高额的营运成本及低劣的工程品质,从而大大降低冷链物流中心的经济使用寿命。 5 投资预算。在进行投资预算的考量时,应综合权衡一次性建设投资及投资对未来营运支出的影响,以避免建设成“鸡肋工程”。 数据分析与营运流程设计 规划设计的前提是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建议进行以下数据分析及相关的营运流程设计: 1 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数据分析 (1)冷链物流中心的社会整体供应链定位; (2)企业内冷链还是第三方; (3)盈利模式; (4)目标客户群。 2 与冷链物流中心业务模式相关的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 (1)目标客户群的商品类别分析及温层需求分析; (2)冷链物流中心内部服务商品的物流模式分析,是存储型、通过型、加工通过型,还是存储加工型:

某县物流中心建设方案

某县物流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中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规划、业务及发展规划、网络规划和信息规划。 一、物流中心组织架构规划 1、组织架构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物流中心由其特有的组织架构来决定其组织形态,通过该架构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组织架构规划最直接的工作就是进行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的规定。 组织架构对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有着重大影响。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实现的,而且还决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2、物流中心组织架构规划 组织架构的设计有不同的形式:功能性、事业部制、区域管理、产品线、矩阵式、资产小组式等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特定的适用领域。 二、物流中心业务及发展规划 1、物流配送中心规划 1)物流配送中心功能规划 集通关、保税监管、集货、储存、选拣、分拣、配送、流通加工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以低成本来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体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时空综合效果。 2)盈利模式规划 物流中心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提供卷烟、酒类、食品、日化产品、小百货为主体的,以整托盘、整箱选取为主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以及储存和流通加工服务。 3)作业规划

配送中心内部的物流运作是实务性很强的。整个作业过程包括进货、储存、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出货、配送作业等程序。 2、货运市场规划 1)目标规划 建设符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现代化货运交易管理体系;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货运交易更秩序化(由无序的自由组合状态成为有序的管理状态);建立覆盖区域乃至全国的长途货运调配中心;有效调控各区内货运车的货物配载率,减少货车的空载,争取实现“零”空载目标。 2)功能规划 a)满足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一需求(迫切需求)的功能 对自有车辆和签约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对车辆的可靠调度,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下达调度指令,并保证指令的有效执行。 b)满足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二需求(基本需求)的功能 通过迅速配货与路线选择等手段,缩短承运周期,移动终端单元具备如条形码扫描输入等附加功能。需要高度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如(车辆、货运)信息的自动收集、记录、分析、汇报等。 c)满足大型物流运输企业第三需求的功能 货物、车辆信息繁杂,需要根据实时车货信息进行智能化匹配,并及时做出一定反应(如自动提示、自动下派车单等);自动计算最优化路线,支撑中途非固定路线运输服务;智能选择车辆/司机实施运输;为客户(货主)提供灵活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形成特色。 d)满足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第一需求(基本需求)的功能

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思路

******** 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2009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原卫生部编制了《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按照医疗机构服务的地域范围和医疗辐射能力可设置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医疗中心。建设综合性医疗中心突出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建设专科性医疗中心突出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心血管、传染病、儿童、妇产、眼科、耳鼻咽喉科、肿瘤、口腔等专业。 2016年12月份,河南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推进“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工作。讨论通过了《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决定打造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儿童、器官移植和中医骨伤等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除以上6个中心外,还将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进展情况,积极推进区域综合及其他相关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并积极引导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建设,具体制订相关区域医疗中心

专项实施方案。同时,进一步引导妇产科、眼科、传染病、口腔、精神卫生、呼吸、老年医学等优势学科发展,促进形成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为年度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化与发展,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释放速度加快,患者跨领域就诊问题将更加凸显,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型城市使得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建设医疗区域中心,调整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能极大的缓解区域内患者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二、医院概况及优势 (一)医院概况。********始建于1949年,原为平原省人民医院;1953年更名为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986年更名为********;2013年在保留原名的基础上,被新乡医学院发展为新乡医学院附属****及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目前是豫北地区唯一一所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第二周期等级评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培养“512行动计划”培训基地。河南省肿瘤诊疗网络新乡分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新乡分中心、****抗癌协会、****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

城市建设史完整(带重点)

城市建设史完整(带重点)

0701104班城建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篇古代部分 绪论 一、城市的起源 1、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的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捉奸产生了原 始的固定的居民点; 2、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劳动大 分工的产物(商业手、工业是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的) 3、出现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到时 期;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二、城市概念的变迁 1、城与廓、市与井的区别 城廓——城郭:城墙 城郭之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2、城市的原始定义:防御功能、商品交换的职能、固定的居民点 3、城市社会时期城市定义的延伸

城市的原始职能、一级法律实体、精神寓意 4、现代城市的定义: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是一定地域中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要求相对集中 *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及良好的生 态环境 *根据共同的社会需要而进行各方面协调运 转的社会实体 *有继承和延文化传统的使命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1、位置: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一般均靠近河湖水面 2、规模: 3、建筑组合 4、一定的功能分区 5、原始居民点初步且有城市最基本的“集中”的特征(城市最大特征是聚集) 二、中国城市的形成

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群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公元前3000年——公 元前2000年) 大概在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约公元前17世纪左右) 河南偃师市二里关村古城——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城市 商朝城市实例(公元前6—11世纪) 河南偃师市乡沟商城 总体布局:宫城居中、三套城墙、追求方正开创了以后历代都城多道城墙和宫城局中的先河。 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 (周礼考工记内容、解释、影响,要深入到中建史书的具体章节, 下面红字的部分还要补充,很重要) 西周的城建制度及其影响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观,这在城建制度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1、政治上“分诸侯、建藩卫”——西周成为 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朝代

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中共山西省侯马市委书记:王醒安) 山西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强调,要抢抓机遇,明确思路,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推进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把全省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这既是省委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也是对建设新山西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我们要按照省委的新要求,从侯马的实际出发,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科学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新的一届侯马市委,站在更高、更远、更开放的位置,重新审视侯马、认识侯马,认为与周边县市比较,侯马具有五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交通优势。境内同蒲、侯西、侯月铁路和大运公路、108国道以及大运高速、晋侯、侯禹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距运城飞机场仅60公里里程;二是区位优势。侯马地处太原、西安、郑州三大城市经济圈和临汾、运城、晋城三个中等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也是山西省南部黄河旅游精品线路必经之地;三是人文优势。春秋时期的晋国曾在此建都209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境内有一大批地属以上企业和团建制以上的驻军及军工企业,集聚着大量的人才;四是生态优势。境内基本没有重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良好,蓝天碧水,绿树成阴,并且有丰富的地下温泉;五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侯马虽是县级市,但设有海关、商检、口岸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第二大移动呼叫中心,山西省最大的邮件分拣中心,华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也落户在侯马。但是,市域面积小,没有矿产资源,也是侯马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克服不利因素,将现有的五大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我们认为,需要“全方位、高起点、大跨度地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中心、先进制造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大力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建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方法

冷链物流中心起着集中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能强力配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冷链物流中心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冷链马甲为大家介绍一下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问题和管理方法: 1.冷链物流中心的作用 物流中心的出现和形成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的细化的结果。食品物流过程中的冷链物流中心的出现第一是满足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订单的小型化趋势及商品的多元化趋势使集中理货,集中处理,统一送货成为趋势。物流中心为商品的流通节约了成本,为满足客户服务提供了平台;第二是满足食品物流及冷产品货运量急剧增加的要求。食品中的冷产品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带动了食品物流的发展,同时食品销售渠道的扩宽和销售范围的扩大使物流需求成 倍的增长。货运量的增加和流通链的加长使冷链物流中心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加快商品的流转速度,为商品的批量运输和订单的快速反应提供了路径;第三,冷藏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巨大变革。以前冷产品的运输只有依靠简单的冰辅助冷却的方式,使运输距离和转移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车载冷冻机,船用制冷集装箱和铁路的保温机车等运输设备的出现不但使冷产品的流通更快、更远,同时冷产品在运输工具之间的转换使物流运作变得更加

复杂。冷链物流中心可以满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第四,就是大量新的贸易形式的出现。在零售行业,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超市、仓储超市、连锁商业、专卖店等新的贸易形式大量出现,贴近顾客、低价格销售的营销方式使冷链物流中心应运而生。冷链物流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是商业企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第五,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为满足城市居民大量的食品供应,多级分拨的商品流通需求,冷链物流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 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物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中心的位置。规模,形式及设备的选择是一次性的决策,将对建成后的运作成本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距离市中心每增加10公里,配送成本平均增加4%至7%。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物流规划是节约成本的关键。 2.组建冷链物流中心考虑因素 中国冷链物流网收集权威资料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普遍认可以下五点因素,包括: 安全: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关心的首要因素。包括物业设施安全、物业管理水平、政治稳定、城市规划等等。

县级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

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 卫生部发布了《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和《国家医疗中心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从中我们了解到国家设定的区域医疗中心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服务均等化。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是深化区域医疗机构规划内涵,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落实卫生服务公平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设置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国家规划支撑区域医疗中心 通过国家规划对医疗技术、设备、药品实行管理,在世界各国是一种普遍通行的做法,但统一规划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除英国外,少有国家和地区有此先例。在我国,现阶段卫生服务规划的重点应该是保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可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县)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教学医院)四级。从卫生资源配置看,最需要扶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尤其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市(县)级医疗体系的建设。因此,卫生服务的重点不在增加高端医疗服务上,而是提供初级卫生保健,这样可以合理分流病人,双向转诊,让省级以上医疗机构能够有更多的人力和资源,就近解决居民的疑难病症。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与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点与面的关系,没有完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病人不能够合理分流,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将很难成为其中心。反之,没有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就缺乏支架作用。我国市(县)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客观上存在,如市(县)中心医院就一直起着这种作用,只是专科医师队伍不足,制约了其辐射能力。 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工作是救死扶伤 区域医疗中心是区域内学科齐全、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在划定的服务区域内整体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医院。病人救治、医学研究、人才培养是现代医学中心的三个主要功能。然而,我们确定医院水平时,常偏好科研、SCI论文、经费,把所谓专家、医院收入等作为衡量医院技术先进的标志,甚至把博士生导师也作为诱导病人的借口,其实这些与病人治病关系不大。区域医疗中心遴选应该更多考虑医疗质量及绩效,如手术量、门诊量、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以及重点疾病的关键指标等。无论是衡量医院还是医疗中心,其核心工作是救死扶伤,而我们现在医院更像医学院,医务人员尤其是高年资医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基础性研究,一方面居民看医生难,另一方面医生在做科研,争经费,跑项目。因此选定区域医疗中心需要进行医疗技术评价,要用数据说话,开展实证决策,这需要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临床医学专家的配合。国外医院管理引入制造业(质量管理)、服务业(病人满意)、航天领域的指标(病人安全)对医院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值得国内借鉴。 区域医疗中心应解决固有积弊 病人过剩、医务人员和服务人员短缺、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服务、过度商业化、科室布局与建筑设计迷宫化等等,是目前省级医院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真正的所谓技术缺乏是相对的。省级医疗机构病人现阶段人满为患,在面积、人员、设备等方面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服务。有竞争优势和区位优势的部级、省级、县级医院,影响政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位居第76位,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市。在鄂豫陕渝四省毗邻地市中,十堰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竞争力趋优。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应是: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省(直辖市)直属的7个行政区,即陕西安康市、商洛市、重庆巫溪县、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襄樊市、神农架林区等5市两县(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0万人。 坚持生态第一、开发第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提升交通、信息、物流三大要素功能,强化开放先导、人才强市、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建立市场配置、区域合作、协调服务三大机制,突破性发展汽车、旅游、水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努力把十堰建设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开放型、多功能、强辐射、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几个概念 (一)关于“区域”的范围。从理论上讲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划分:一是从地理学上来看,是指围绕一个城市的毗邻地区,就是我们说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这一片。二是从经济学来看,主要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合作和协配的区域性关系。三是从社会学来看,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交通、文化、教育、科技与周边区域相联系、生活方式的相近性以及社会交往的密切度,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一个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关系。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一般为100一150公里,形成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个地域相邻、文化相近、产业相关的卫星城和城镇群相包围的经济发展圈。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关联度不强,一般把中心城市势能辐射半径调整为30-200公里。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应是: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省(直辖市)直属的7个行政区,即陕西安康市、商洛市,重庆巫溪县,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襄樊市、神农架林区等5市两县(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0万人。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十堰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在某些方面的辐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地区,我们的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 (二)关于“中心”的概念。所谓“中心”,从地域上看,它的位置居中;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来讲,它主要是经济文化的社会中心。“中心”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就是对区域内各种发展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二是经济社会辐射功能,就是对区域内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辐射能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有三大类型:一是综合性中心城市,就是特大型城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综合实力特别突出,如长三角的上海;二是特定区域内城市功能十分突出的大城市,如深圳市,就是沿海开放城市这一典型。三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某些方面特色的城市。 不管哪一种类型,都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互补共荣的产业纽带,二是科技金融服务的深层次协作,三是辐射与被辐射的能量相互转换。因此,我们可以把区域中地理位置居中、综合实力较强、资源配置和辐射作用力较大、对周边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力的城市称之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独特的区位,每个城市的主要功能往往不尽相同,从而也就构成了

区域活动《小医院》观察实录

大班区域活动:《小医院》观察实录: 地点:某幼儿园大班区域观摩活动 时间:2018年9月 观察内容: 区域活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了,在区域中我观看到他们投放了医生的白大褂、医药小药箱、打针的一些针剂、药片、盐水袋等医药用品。游戏材料投放进去后,孩子们开始一看到新游戏的开始高兴极了,都争着要扮演医生,进入游戏后,孩子们有序的指导病人排号,引导病人进入不同的科室看病,孩子们拿着一些听诊器,针筒等开始当起了“医生”,“医生”在为病人看病时,其他“病人”在“护士”的引导下安静等待,病人们可以交流、可以各自询问一下看什么科室。当医生的孩子拿起医用用具,耐心的为“病人”检查。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忍不住扮演病人介入了孩子的游戏,轻轻的问“医生呢?谁来给我看病啊?我的头真疼啊”A护士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说:“我头疼”。那你先量体温吧,医生那儿人很多,她拿起体温计假装着为我量体温,一本正紧地说:“你发烧了,我就带你去排个医生号,给你进一步了解病情。”A护士耐心的带着我去排了号,并指引我来到了医生的办公室,B医生详细的询问了我,并给我拿着仪器听了心脏等,并给我开了“药单子”,我拿了他给的“药单子”来到了收费窗口,交了钱领了“药”离开了医院。虽然孩子们玩的程序都是重复的,但小医院的游戏还在继续,医院依然很热闹。“小医生”有模有样地给“病人”看病,拿起针筒给病人打针,用听筒给病人听诊,并告诉“病人”检查的结果,例如:你发高烧了,你伤风了。”等。说好以后就自顾自地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医院”里多了一张床,旁边有挂盐水的皮管,有的病人进来后也不和医生交流,自顾自地往床上一躺,然后医生就来把管子贴到“病人”手上,那个病人就一直在躺在那里,非常地自得其乐。 观察总结: 1、大班孩子语言丰富,逻辑性较强,知道先干什么,在干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