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十堰市位于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
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市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辖两区五县一市及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人口334万。
十堰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作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
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之首[2],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北三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
南三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
发展理念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一城两带:建设15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15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山区城乡一体化典范竹房城镇带。
武当山下百里车城(2008年)五城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
三国两区一基地: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4]城市名片十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世界第三大商用车生产商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3张世界级名片。
十堰是中国黄金旅游胜地。
市委副主委述职述廉报告
市委副主委述职述廉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市委副主委述职述廉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在民进省委会、中国共产党十堰市委统战部和郧阳师专党委的长期培养和大力支持下,我光荣成为郧阳师专副校长、民进湖北省委会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民进十堰市委员会副主委和四届十堰市政协委员。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同志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比较圆满且顺利地履行了作为各项职责。
现具体汇报如下:一、坚定立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廉政准则》,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拥护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虽然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繁重,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参与学校领导工作,重大决策均参与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和班子成员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支持一把手工作,有效发挥组织的最大能动性开展工作。
坚持廉洁自律,努力提高对党风廉政工作的认识,自觉构筑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不因学校工作和自己分管的部门是“清水衙门”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工作上一直警戒自己不能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生活上一直警戒自己不能讲排场、讲阔气、铺张浪费;作风上一直警戒自己不能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
严格履行领导干部的工作规范和责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做到遵守制度,廉洁自律,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二、积极尽职尽责,参政议政在市委会我主要负责参政议政和提案工作。
开展提案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四条措施:一是每年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制定调研课题,明确调研任务和责任人;二是积极完成省委会下达的调研工作任务;三是充分发挥市委委员、支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实施政协提案年终达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度,调动每个层面提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加强了与市政协专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主动上门征集提案,做到会内会外联动。
市长周霁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市长周霁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昨天,鸿忠书记、国生省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升到省级战略。
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今后的奋斗方向和旗帜。
有了这种省级战略定位,我们今后跨越式发展目标更明确,信心更足。
上午,大家已经就落实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讲话精神进行了充分讨论。
下面,我就如何实现年度目标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克难而进,合力攻坚,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1.值得欣慰的是,在诸多不利形势下,全市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去年,面对国家银根持续紧缩,全国中重卡车市场下滑,四季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形势,加之异常繁重的移民内安、创卫等工作任务,我们沉着应对,采取了比以往更果断的举措,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辛劳,破解了比以往更多的难题,全市经济在2010年高增幅、高基数、高平台上,仍然保持了快速稳健的增长态势。
2.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土地和资金的双重压力,十堰市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年来,新增工业用地2.2万亩;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3亿元;股份制银行纷纷成功入驻;华昌达成功上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了550个亿。
东风商用车8万辆一期、东风征梦3万辆专用车、东风华神新工厂以及东风实业龙门工业园系列新工厂等竣工投产,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等一批重大项目破土开建。
机场预可研报告通过国家评审,四条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三里坪水电站并网发电,潘口水电站下闸蓄水,龙背湾水电站实现围堰截流。
人民路、五堰步行街、60条内街小巷改造完成,东环路、北京路延长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天然气十堰支干线主管网全线贯通。
3、感到可喜的是,民生优先理念继续强化,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一年来,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2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3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044元,增长15.6%,高于城镇居民增幅;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保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堰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分析
十堰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分析王荣彪湖北十堰市委党校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
然而,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不能回避的问题。
本文拟从较为全面的角度,对十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动力资源进行探求和分析,以期引起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实现“跨越发展”。
一、集合力:从社会经济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的关系看,十堰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体现为多因素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要素互动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网络之中。
在社会有机体之中,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首先涉及到经济系统内部要素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要对经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要素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也要研究其它因素的作用。
例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但为什么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很难落地生根,或者常常扭曲变形反而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呢?这说明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文明同样需要相应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因素配合。
所以,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的动力看成是社会多因素互动所形成的合力,这种动力既包括技术———经济动力系统,又包括非经济的社会———文化动力系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理论模式进行片面解释和套用的倾向。
认为两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精神作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反作用。
这种认识在实践上造成的弊端就是忽视社会的和精神文化因素的动力作用。
事实上,改革之初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恰恰是那里人们观念新,敢领风气之先;而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也很强大,但改革的步伐却较为缓慢,究其原因,恰恰在于那里缺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价值观念。
这说明,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同样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3•【字号】十政办发[2009]165号•【施行日期】2009.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十政办发〔2009〕1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精神,推动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进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在全市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0年,我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围绕公民科学素质的关键性、具体性问题,要实现以下目标:1、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市的树立和落实。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十堰城区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十堰城区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04•【字号】十政办规[2011]2号•【施行日期】2011.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十堰城区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十政办规〔201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中央、省驻市有关单位:为把十堰建设成为汽车之城、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和区域中心之城,充分发挥规划在推进服务“一城两带”战略实施和指导城市建设中的综合调控作用,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规划理念,配套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山水城市风格,彰显车城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区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规划管理(一)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筑单体、市政工程、人防工程、工业项目、综合管线、户外广告位及公建配套设施等必须全部纳入规划管理。
(二)市规划委员会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级分类审查制度,以提高规划管理效率。
二、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一)转变开发建设模式,扩大开发建设用地规模,引导城市开发建设由点状向面状、局部向片区开发建设发展。
除公益性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外,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用地在旧城改建区域土地出让面积不得低于10000平方米,在新建区域建设用地面积不得低于30000平方米。
(二)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必须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原则进行。
老城区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不足10000平方米的,须与周边地块达成统一建设意愿且整体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方可出让。
(三)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原则上由区政府或市城投公司为主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编制改造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改造用地原则上采用净地出让方式。
湖北将打造一主二副3个中心城市
湖北将打造一主二副3个中心城市,带动3个都市圈发展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落实落地,以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等为代表的中部省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攀升,如今湖北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省份。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
从我国版图结构来看,湖北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是我国的地理几何中心,再加上长江贯穿全省,注定了未来湖北的发展非同一般。
湖北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26个县级市、37个县(自治县),常住人口5830万。
2021年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12.94亿元,人均GDP为86598元,总量和人均分别位居全国第7位、第9位,人均GDP更是排名中西部第二位,仅次于重庆。
从面积、人口、城市、区位、交通、气候等多个方面分析,湖北省未来有望成为第一个挤入我国发达地区的省份。
根据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未来湖北将支持武汉建设成为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
目前武汉已经建成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距离超大城市城区人口仅差5万人,今明2年建成超大城市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近年来,湖北一直实施一主二副的发展规划。
但在最近湖北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再次明确了一主二副的说法,不过定位跟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2、襄阳: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3、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武汉增加了一个新说法,就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这也是一个新说法,意思就是既要重视国内市场,还要拓展国际市场,而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自然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城市之一。
襄阳和宜昌的定位跟之前相比,更加注重辐射省域了,强调对省内周边城市的带动性。
既然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这当然是他们的基本职能。
百二河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百二河污染的调查报告百二河,发源于茅箭区大川乡老龙垭,清澈的溪流沿着山谷蜿蜒流淌由南向北经大川、十堰、六堰汇入神定河,全长约25公里,河床最窄处有30米,最宽达80米。
1953年,百二河中游修筑起了一座百二河水库,起到了调节河流丰枯的作用.史载,为便于灌溉 ,清朝时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上拦河筑坝10处,十堰因此得名。
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从十堰城区穿腹而过,让整座城市都有了灵性。
百二河,十堰的母亲河,一条流淌在心中的河.有水滋润的城市是有灵气的,有河流过的城市是秀美的。
春来杨柳依依,岸边姹紫嫣红,如今的百二河岸宛如画廊,是十堰人休闲的福地。
十堰城区缺湖少水,百二河水库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大坝的正面是由大石块砌成的台阶,平平整整,从坝顶倾斜着插进了水里。
十堰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在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中被划入限制开发区.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百二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
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百二河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百二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
本次调查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百二河河水环境现状百二河起源于大川境内的鸡鸣山,自南向北,流经十堰老街、二堰、三堰、五堰、六堰,与张湾河汇合,最后注入汉江,流经120华里,故称百二河。
在百二河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1同志们:为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适应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决定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0 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级领导干部。
刚才,传达了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主要精神和工作安排,下面我重点强调两点意见: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重要意义此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喜迎党的特殊时期进行的。
全市共拿出了10 个职位,涉及教育、广播、财税等多个系统,其中有3 个正县级单位正职,3 个副县级单位正职,还有4 个正县级单位副职,选聘力度大,职位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
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市直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大局出发,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长远出发,来认识此次公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公选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第一,做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是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
市四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市委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善谋事、会创新、能落实、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省十次党代会把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市委抢抓这一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三国两区一基地”的目标任务。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经济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解读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经济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解读201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十堰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决定通过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开发区率先跨越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五位一体”示范区。
本文通过对该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的详细解读,希望对类似的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城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1、前言十堰是华中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是湖北省汽车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十堰经济开发区是现代汽车工业聚集区,是十堰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形势下提升十堰产业竞争力、城市辐射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
2、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分区解读开发区由十堰经济工业园区、东城工业园区、西城工业园区三个园区组成,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其中十堰经济工业园区13平方公里;东城工业园区4.5平方公里;西城工业园区2.5平方公里。
科技创新示范区紧邻和谐大道,是开发区面向城市的门户。
随着开发区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坐落于此,这里将成为引领开发区科学发展的核心。
行政服务中心位于核心位置,集行政管理、招商服务和规划展示于一体,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孵化器大楼毗邻行政服务中心,将成为培育开发区新兴产业的摇篮。
周边地块是总部办公、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功能高度集中的区域。
主要建筑以高层为主,提供标准化的多功能办公和研发空间。
其间穿插布置低层建筑作为会议、培训和展示等辅助空间。
既完善了区域功能,又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效果。
配套服务设施与景观相结合,在公园绿地中穿插布局各类服务设施,为区域增添生活的元素。
这里将成为创优发展投资环境、科技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果丰硕的區域,必將带动整个开发区坚实起步和强势发展。
产业集聚示范区作为开发区的经济支柱,总用地约20000亩,其中,北部片区以整车装配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重点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南部片区以汽车零配件和电子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专业市场集群。
《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公示公告
《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公示公告2011-11-10《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公示公告时间:2011-11-10 7:21:54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对指导十堰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已至规划期末,规划确定的城市主要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为抓住新世纪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要求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对十堰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请示的复函》(鄂建函(2009)219号),十堰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制定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丹江口库区水源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突出十堰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实现十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3条规划依据本规划基本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3)《关于对十堰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请示的复函》(鄂建函(2009)219号)(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6)《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7)《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8)《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9)《十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十堰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1)国家和湖北省其他相关法规和规范第4条规划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
“一统三分”:谱写十堰科学发展新篇章
——推进以城带乡。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推进市县一体,形成城乡发展互动、市县双赢的新格局。以县城为中心,发展一批贸易型、工业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构筑以县市城区为支撑、以重点镇为依托、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功能。
“一统三分”:谱写十堰科学发展新篇章——访中共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
张 利 姜晓晓
2010年第8期 ——经济建设
十堰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8年提出并实施“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一统三分”战略,大胆探索符合十堰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如今,走在鄂西北这片土地上,处处可见城乡建设新气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十堰,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2010年上半年,十堰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36.6亿元,连续6个月增长80%以上。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的采访时说:“十堰制造改写了湖北速度。”
采用引导、鼓励等方式,引导资源合理流动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均衡发展。从工作层面上讲,要落实县(市、区)为主体、乡镇为基础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是关键
——完善发展规划。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县域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规划,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7•【字号】十政发[2009]34号•【施行日期】2009.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十政发〔2009〕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十堰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发〔2009〕2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任务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83号),结合十堰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统三分"的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统筹城乡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坚持立足市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坚持探索创新,努力寻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有效途径。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方案的议案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方案的议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10•【字号】十政函〔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方案的议案十政函〔2022〕5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规定,《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方案——《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1年10月22日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第15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提请审议。
附件:1.《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情况2.关于《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情况的说明2022年2月10日附件1《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修编情况一、《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基本情况2016年12月,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2017年2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山体保护规划由市规划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组织编制”。
规划主管部门遂组织编制山体保护规划。
2018年6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的议案。
2020年3月,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的批复》。
《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2018—2030年)》规划控制范围南部以316国道南侧连绵山体为界,北部以汉江北侧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界,西部以十白高速为界,东部以郧十高速及行政辖区为界,规划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8日在十堰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周霁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政府工作的回顾本届政府从2005年开始履职,已经走过整整六年时光。
六年的历程,在十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
面对东风公司“两个总部”外迁、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奋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13.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9%(扣除不可比因素增长27.9%),是2004年的4.3倍,年均增长2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是2004年的5.2倍,年均增长31.8%。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295亿元,年均增长10.3%;劳务经济总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16.3%。
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六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2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5家。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建设、改造通村水泥路1.3万公里,解决98.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3.3万户。
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基本完成,减少贫困人口43万。
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313亿元,年均增长18.2%;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产值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达130家;地方工业比重超过50%。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东风渝安20万辆扩能、东风实业3万辆整车、正和车身3万辆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振兴农机工业服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江省建三江农垦总 局等 全 国 2 3个 省 、 市、 县 农 机 部 门 及 相关企业负 责 人 参会 , 签 跨 区作 业合 同、 定 农 业 机 械 数 量, 建 立了跨区协作联席会议机 制 , 为 我 市 农 机 大 规 模 在
东北有序作业奠定 了基 础 ; 不 断 壮 大 中 国 农 谷 荆 门 农 机
跨 区 作 业 中 机 手 只 需 支 付 运 输 油 费 开 支 和 少 量 作 业 油 费, 大 大减 少 了成 本 开 支 ; 四 是 农 场 作 业 是 机 收 重 点 。机
率有 待 提 高 。参 加 跨 区 作 业 的机 型 多 以 久 保 田 6 8 8型 为
主, 而东北地宽 平整 , 5 0 . 3 2 k W 全 喂 人 收 割 机 相 对 于 大
米 收 割 机 。市 农 机 局 招 商 引进 的 湖 北 尔 泰 农 机 设 备公 司 计 划 投 资 1亿 元 , 生 产 拖 拉 机 。 我 市 农 机 产 品 根 据 十 堰
生产 为例 , 市场 火爆 , 产销 量 逐 年高 速 增长 。2 0 1 1年 2 月, 十 堰 雅 德 农 用 机 械 有 限 公 司开 工建 设 , 当年 生 产 农 用 整车 1 0 0 0辆 , 产 值 突破 4 5 0 0万 元 。 3年 内 将 发 展 到 1 5 0 0 0 辆, 产 值 达 到 4亿 元 。 拥 有 自主 专 利 的 “ 雅德 ” 农 用 车必将进~步优化 全市农 机 装备 结构 、 丰 富 全 省 乃 至 全
的农机产品分别是 “ 雅德 牌 ” 沼液沼 渣车 、 “ 武 当园 ” 牌 微 发过程 中, 提 取 汽 车 生 产 的先 进 技 术 , 解 决 了 玉 米 收 割 机 各 方 面 的技 术 难 题 , 从而提高 了产品质量 , 拓 展 了 企 业 市
奋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主线 , 以培植壮大龙 头企业为抓手 , 大力发展农 村经济 ; 以工业
园区为载体 , 双亿” 以“ 工程 为抓手 , 做大做强地方 工业 ; 以项 目 工作和招 商引资为抓 手 , 不断增强 发展后 劲 ; 以发 展武 当山旅 游和开发建设 城区物 流市场为抓 手 , 加快发 展第三 产业 ; 以南 水北调中线水源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为抓手 , 着力构建环境
汽车工业结构性调整加剧 , 十堰经 济发 展尤其是主 导产 业发展 面临严峻形势 ; 南水北调 、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 分 , 对水源 区生态 建设和环境保护提 出了更高 要求 , 面临 十分繁重 的调 整结构和
果。各项经济指标 不仅好于年初预期 、 好于湖北全省平均水平 ,
而且提前 1 年超额 完成 “ 十一五” 规划 目标 。
又快发展中阔步迈进 。
一
十堰市委市政府把握 宏观经济形势和 十堰经济走势 , 及时作出
、
以区域- 眭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 , 廓清发展思路
全年 经济运行 “ 困难 在工业 , 力在投 资 , 点在旅游 , 大 的 潜 亮 最 不确定性在农业 自然灾害” 的科学研判 。组织 开展 “ 干名干部进
险能 力。从 2 0 07年到 20 年 ,地方工 业 占全市 工业比例 由 09
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加快发 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公
企 业 经 贸
●■ ■■ ■■ ■ ■— ■— —— —■ ■ ■■ ■■ 一
REO O s l YCN( 中共十堰 市委 书记 )
近年来 , 十堰市委市政府 紧紧围绕 中央和湖 北省委一 系列 重大战略 决策部 署 , 入贯 彻落 实科学 发展 观 , 力 “ 个抓 深 着 五
【中心】主体功能区及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字】中心主体功能区与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范民英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的文件。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主体功能区引起热议,十七大主题报告第四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个新要求明确提出:“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报告的第五部分第七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的开头就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并具体提出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可见,主体功能区建设将是我国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
当前中央正全力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前期工作与规定的时间相比,有所滞后,但从长远主体功能区建设仍然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因此,弄清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争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的变化,保持相对主动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题的主旨是通过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内容的分析,大体确定我市的主体功能和发展趋势,力争与当前我市确定的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机结合。
一、主体功能规划与十堰地区主体功能定位1、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缘由及基本内容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虽然过去国内外并没有这样的提法,但是国际上进行空间规划以及特定区域管理的历史比较长,积累了很多有关的经验。
比如德国、荷兰和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比较长的空间规划的历史,其中德国关于空间规划的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的《萨克森建筑法》,欧盟也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个欧盟空间发展战略。
努力把茅箭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
一
圈” ( 火车站 商贸经 济圈 )、 “ 四
路 ” ( 民路 、北 京路 、重庆路 、武 当 人 路 ),巩 固提升传统 服务业 ,发展 壮大
现代 服务业 ,促进 三产业提 档升级 。推
进 火车 站商 贸经济 圈新 区林 荫大道 、北
京路南 出 口和老区 十堰二桥 间路 网建设 ,
中 国 城 市 经 济 CHI NA URB CONCMY AN E I 区县 领 导 之 声
传 动轴整 体搬迁 以及万 向通达 、东风 客 车 、正 和车身 、驰 田专 用车 扩能等重 点 项 目建设 ,逐步形 成一批 与优 势企业协
作 配套 的中小企业 群 ,构筑 大型企业股 份 制经济 与 中小 型企业 民营经 济相结合 的产业集群 。 2. 发 展 壮 大 商 贸 服 务 业 。 围绕
业额 过百亿 元 ,成为辐射 鄂 、豫 、陕 、 川 、渝 的 商 贸 服 务 中 心 。积 极 发 挥 六
堰 、五堰 、三堰商 贸聚集 的传统优 势 ,
旨 的百二河风景如画
充分挖 掘北京 路 、天 津路 、上海路 、重
庆路 的 潜在 优 势 ,建 设 消 费 流 通 集 散
虫 鄂西生 态文化旅 游圈建 设 ,把 赛 人 建 设成 为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和 国家
厚文 化氛 围 、科研教育 气息 的现 代都市 和辐射能力强的中西部 医疗服务中心。
4 .生态旅游示范 区。大力发展生态
1 .新型工业集聚区 。抢抓东风商用
陕 、渝 的商贸 、物流 、信 息 中心 。力争
旅游 产业 ,积极 拓展城 区旅游 资源 ,加
2 u e2 1 8 J n 0 0
搭 建经 济圈对外 畅通 、对 内循 环交通 网 络 ;加快 推进辰 泓二期 、钢 材市场 、小
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将官渡镇打造成竹山南部中心镇
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将官渡镇打造成竹山南部中心镇在刚刚闭幕的全市三级干部会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把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全面开启鄂西北片区致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机遇千载难逢,方向比目标更重要。
为贯彻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围绕官渡镇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等相关问题,官渡镇党委政府结合地域特色、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潜力进行了理性调研,并会同县委政研室在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的基础上,提出将官渡镇打造成“竹山南部中心镇”,努力为竹山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支点”战略支撑。
一、打造南部中心镇,具备“五大优势条件”从城镇建设体系上讲,中心镇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原则,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重点乡镇。
在村镇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比一般建制镇的聚集功能更强,辐射范围更广,是农村经济、政治和文教中心,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初级集散地。
将官渡镇建设成南部中心镇,具备五大优势条件。
优势之一:官渡交通区位重要。
官渡镇位于竹山县南部,距县城63公里,是连接竹山、竹溪、房县、神农架林区、重庆巫溪2省市5县12乡镇重要的交通要塞,也是未来“十堰—竹山—重庆和神龙架”交通旅游带的重要节点。
历史上因其独特地理位置和便利水上交通,成为秦巴古盐道驿站,商贾云集之地。
如今依托236省道,官渡镇恰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交通大动脉上,成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官渡镇处于房县与竹溪两县的中间地带,为三县两地的沟通交流起到牵线搭桥作用。
房县中坝乡距官渡集镇仅7公里,而距房县县城110多公里,官渡镇自然成为中坝到房县县城的捷径。
竹溪向坝、桃园乡到官渡集镇45公里,途经官渡至竹溪县城180公里,而这两个乡途经天宝、汇湾到竹溪县城几乎是途经官渡到竹溪县城距离的2倍,官渡镇自然形成竹房毗邻地区的交通中心和“旱地码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位居第76位,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市。
在鄂豫陕渝四省毗邻地市中,十堰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竞争力趋优。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应是: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省(直辖市)直属的7个行政区,即陕西安康市、商洛市、重庆巫溪县、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襄樊市、神农架林区等5市两县(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0万人。
坚持生态第一、开发第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提升交通、信息、物流三大要素功能,强化开放先导、人才强市、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建立市场配置、区域合作、协调服务三大机制,突破性发展汽车、旅游、水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努力把十堰建设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开放型、多功能、强辐射、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几个概念(一)关于“区域”的范围。
从理论上讲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划分:一是从地理学上来看,是指围绕一个城市的毗邻地区,就是我们说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这一片。
二是从经济学来看,主要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合作和协配的区域性关系。
三是从社会学来看,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交通、文化、教育、科技与周边区域相联系、生活方式的相近性以及社会交往的密切度,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一个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关系。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一般为100一150公里,形成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个地域相邻、文化相近、产业相关的卫星城和城镇群相包围的经济发展圈。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关联度不强,一般把中心城市势能辐射半径调整为30-200公里。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应是: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省(直辖市)直属的7个行政区,即陕西安康市、商洛市,重庆巫溪县,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襄樊市、神农架林区等5市两县(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0万人。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十堰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在某些方面的辐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地区,我们的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
(二)关于“中心”的概念。
所谓“中心”,从地域上看,它的位置居中;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来讲,它主要是经济文化的社会中心。
“中心”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就是对区域内各种发展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二是经济社会辐射功能,就是对区域内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辐射能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有三大类型:一是综合性中心城市,就是特大型城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综合实力特别突出,如长三角的上海;二是特定区域内城市功能十分突出的大城市,如深圳市,就是沿海开放城市这一典型。
三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某些方面特色的城市。
不管哪一种类型,都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互补共荣的产业纽带,二是科技金融服务的深层次协作,三是辐射与被辐射的能量相互转换。
因此,我们可以把区域中地理位置居中、综合实力较强、资源配置和辐射作用力较大、对周边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力的城市称之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独特的区位,每个城市的主要功能往往不尽相同,从而也就构成了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没有一个具有绝对优势、得到普遍认可的综合性中心城市,但十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某些方面的特色中心。
因此,我认为,要把十堰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要以十堰城区和与城区经济高度关联的区域为重点,立足优势,彰显个性,着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汽车、旅游、水资源开发保护、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中心城市。
二、关于能不能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问题(一)我们现有的四大优势奠定了现实基础。
1、汽车产业不仅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还对周边区域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优势十分明显。
一是拥有优势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全市拥有整车生产企业2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一批汽车产业集群。
二是汽车产能实力雄厚。
全市汽车工业有干亿资产、50万辆产能,可生产1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协配的社会化程度很高,我市拥有全国53个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中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国唯一注册冠名“中国”字样的汽配城、全国唯一的以汽车命名的高等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等。
三是汽车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在实施2008-2012年中期事业计划,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年销售汽车100万辆和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商用车板块将承担起40万辆以上的份额。
商用车战略性投资将扩大,11升发动机、4H发动机、客车产能提升、重型车综合能力建设等项目布局十堰,必将为商用车基地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东风渝安新建10万辆汽车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东风渝安工业园),该项目建成后渝安公司年产可达到20万辆;三环专汽3万辆整车、东风特汽5000辆客车、世纪中远5000辆轻型车、驰田露天矿山重型自卸车等扩能改造项目建设,将大大增强我市整车生产能力,带动汽车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2、我们拥有国内一流乃至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
武当山已经成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吸纳力非常强。
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
3、文化教育卫生在同级城市中辐射力已经形成。
十堰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仅拥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6项国家级和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
在教育方面,全市教育资源丰富,现有中小学校1045所,大学5所(除武汉外,高校数量和质量都是领先其他地市州)冲等专业学校30昕。
教学实力较强,特别是汽车、医疗等专科教育富有特色。
全市每万人拥有科技人才691人,大大高于全国488人的平均水平。
在卫生方面,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455个,拥有三甲医院4所,二甲医院10所,每万人床位数33个。
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冠脉搭桥、骨髓移植、断肢再植、各种放射介入治疗和腔镜诊疗术得到广泛运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整体医疗水平处于区域前列,4家三甲医院已成为四省市毗邻地区疑难重症的诊疗中心。
2008年,全市共培养外地医疗技术人才403名,外地来+堰就医人数达157.8万人次。
(二)潜在的资源开发前景和竞争力优势。
生态资源丰富。
十堰拥有我国内陆地区最早的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突出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5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并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
水资源丰富。
一是水能资源富集,是全省第二大水能资原基地,水能资源相对集中,便于梯级滚动开发。
二是水产养殖资源富集。
全市现有各类水库489座,有水面积154万亩,理论上可养殖面积达67万亩,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后可养殖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市已养殖水面仅有14.8万亩。
三是水质良好,丹江口水库水质能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
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360万亩,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9家,通过国际国内认证的“三品”品牌达141个,各类中介组织778个。
茶叶、柑桔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潜力巨大。
资源和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就是我们产生后发优势的重要条件。
目前国内有两个比较权威的机构发布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一个是中同社会科学院(已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个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已发布2007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
据2008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位居第76位,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市。
在鄂豫陕渝四省毗邻地市中,襄樊市位居第149位,南阳市位居第218位,安康市位居第272位,商洛市位居第273位。
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市中,十堰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
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襄樊市位居第149位,宜昌位居第156位,荆门位居全国第177位,荆州位居全国第217位,随州位居全国第228位(恩施州和神农架林区没有排名)。
无论从圈内看,还是周边城市看,我们的竞争力都是趋优的。
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对我省12个城市(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进行了比较,十堰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5位(前4名分别是武汉、黄石、宜昌、襄樊),经济规模竞争力排名第4位(前3名分别是武汉、襄樊、宜昌),经济效率竞争力排名第3位(前2名分别是武汉、黄石),发展成本竞争力排名第5位(前4名分别是随州、襄樊、孝感、武汉),产业层次竞争力排名第5位(前4名分别是武汉、荆州、荆门、黄石),生活质量竞争力排名第4位(前3名分别是武汉、黄石、宜昌)。
(三)城市功能逐渐完备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城区新建了体育中心、博物馆、游泳馆、美术馆,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正在或即将建设的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管道天然气和热电联供项目等项目建设,将进-步提升诚实功能,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区已具雏形,万亩山地整理后建成的西部新城区,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四)大交通的格局即将形成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支撑。
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汉十、十漫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外大交通网络建设已经起步;北京路、重庆路、天津路、浙江路等10多条骨干道路先后建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对内大循环基本疏通,交通瓶颈制约明显改善。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还有三大不足。
一是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区域关联度低,带动力差.除了汽车、旅游与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外.总体上看,十堰对毗邻地区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都比较弱.对区域内盼统筹力和协调力还不够。
二是市区经济实力雄厚,但县域经济薄弱,传导能力差,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别比为4.8:1.而全国为3.2:1,这在湖北独有,在全国少有:城区人均GDP与6县市差别比为5:1:城区人均消费与农村差别比为5.2:1;县域实现生产总值仅占全市33%;县域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37%.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
三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必备的以信息、金融、物流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
完善服务功能,打造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优势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
我市大流通、大金融和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中心城市发挥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区域发展的需要。
要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先行发展,努力打造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