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进展

合集下载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两组 患者 均常 规采 用顺 铂 E 0mg m。 4 / ×1次/ × 周
( ~6 次 ) 同步化 疗 。 5 ) ]
1 3 观 测 指 标 .
观察 并记 录两 组 患者治 疗并 发症 发 生情 况 , 括 : 包
① 骨 髓 抑 制 : 细 胞 、 细 胞 及 血 小 板 改 变 ; 放 射 性 白 红 ②
V5 0应 小 于 2 。 5
织 的外放 射 剂 量关 系 , 降低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本 研 究 自 20 0 8年 5月起 对 晚期 宫 颈癌 采 用 I MRT联 合 腔 内
后装 放疗 及 同 步化 疗 取 得 满 意 疗效 。现将 研 究 结 果 ,
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选取 2 0 0 8年 5月 至 2 1 0 1年 1 0月 在本 院确 诊 并 接 受 治疗 的 2 6例 晚期 宫颈 癌患 者 ( 国际妇 产科 联 盟 分
1 2 2 对 照 组 对 照 组 接 受 常 规 放 疗 , .. 即盆 腔 大 野 前、 后对 穿照 射 ( 量 为 3 ) , 间挡 铅 改 为 四野 剂 0Gy 后 中
[ 4 ~ 5 )Gy 3 ]+ 腔 内 后 装 放 疗 [ T ( 0~ (5 O / 0f D 3 4 ) / 0f 6 7 次] 2 Gy a ×( - ) 。应 注意 的是 , 内后装 放 疗 腔
当 日不进 行外 照射 , 总疗 程 为 ( - 8 周 。放疗 时 , 于 7 ) 对 危 险 器 官 ,MR 应 限制 外 照 射 剂 量 , 对 直 肠 V4 I T 如 5 的I MRT外 照射剂 量应 小 于常规 剂 量 的 5 , 直肠 0 对 V5 , 小 于 2 , 膀 胱 V4 5应 5 对 0应 小 于 5 , 膀 胱 0 对

宫颈癌的后装放射治疗

宫颈癌的后装放射治疗
宫颈残端癌照射一般与宫颈癌相同。
宫颈管内照射剂量不宜过大,以避免 直肠、膀胱受量过高。宫颈管“A”点 的剂量以不超过1500cGy为宜,阴道 放射源给“A”点剂量剂量 2000~3000cGy,但阴道放射源要避免 排列过于集中,使剂量分布尽量均匀。
其他妇科肿瘤的后装治疗
①子宫内膜癌:后装技术的应用为子宫内膜癌
后装治疗的实施步骤
①选定的施源器进行消毒 ②患者躺在妇科检查床上取截石位,窥阴器将引导扩张,
对阴道进行灌洗。 ③将选定好的施源器放入患者治疗部位并用纱条固定好 ④在模拟定位机上,通过透视确认施源器的确切位置 ⑤将拍摄好的定位片传输至后装治疗计划系统 ⑥患者推入治疗室将施源器与后装治疗机接通,工作人员
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方法
对所有子宫完整的子宫颈患者,腔内近距离放疗 都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通过宫腔内管和阴道施源器实施。
与外照射联合时,通常在放疗的后半程启用。
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 每周1-2次,每周“A”点剂量在5-10Gy,“A”点 的总剂量在35-45Gy,整个疗程外照射加腔内放疗 因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的不同而异,一般总剂量 在75-90Gy。
曼彻斯特系统
基于巴黎系统发展起来的,使用中等强的放射源,宫腔 源、阴道源强度各为15-25mgRa。该系统提出了剂量 计算改用照射量(伦琴)来描述。照射每次约72小时, 间隔1周,总治疗量为8000R。
至今A、B点概念仍广泛使用。 (按解剖位置确定A点位宫 颈口上2cm,宫轴线旁2cm 的位置;B点为过A点横截 面并距宫腔轴线5cm的位置)
巴黎系统
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宫腔源强度约1016mgRa,阴道使用三个独立的源容器,一个在宫 颈口,另外两个分别紧贴两侧阴道穹窿。所有源 的总强度约为40-70mgRa,总治疗时间为6-8天。

体外放疗配合后装腔内照射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体外放疗配合后装腔内照射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例 , 射 反应 轻度 4例 , 放 中度 7 , 例 重度 1 3例 , 结果 不详 者 1 4
例 。放 疗 后 无 残 存 肿 瘤 及 重 度 放 射 反 应 占 7 . ( 4 4 ) 5 6 3/ 5 。 23 放疗并发症 : 期并发症 最常见为轻度 胃肠反应 , . 近 占 9. % 。 1 83 有 6例 出 现 自细 胞 下 降 , 低 为 1 × 1 L。 最 8 O/ 5例 血 小 板 下 降 , 低 为 9 × i L。放 射 性 直 肠 反 应 8例 , 度 胃 最 0 0/ 重 肠 反 应 3例 。 期 并 发 症 中 , 疗 后 5个 月 至 2年 发 生 便 血 8 远 放 例 , 血 1 , 组 病 例 中 无 1例 死 亡 放 射 治 疗 并 发 症 。 尿 例 本
现 女性 患者 , 早 治疗 , 制 传 播 。 尽 控 3 5 1 4例 性 病 患 者 传 染 来 源 , 以 非 婚 性 接 触 感 染 为 主 , . 1 仍 占 7 . 6 , 淫 嫖 娼 仍 是 性 病 的 主 要 传 染 途 径 , 击 取 缔 这 45% 卖 打
3 3 今 年 我 县 的 性 病 患 者 主 要 职 业 分 布 仍 以 无 业 、 体 及 . 个
驾 驶 员 、 销 人员 为 多 。 供 这类 人群 , 动性 大 , 流 生活缺 乏 约束 ,
种社 会丑 陋行 为是 控 制性 病流 行 和蔓 延 的有 力措 施 。
体 外 放 疗配 合 后装 腔 内照射 宫颈 癌 的疗 效 分析
何 春 波
手 术及 手 术 后 选 择 性 的放 射 治 疗 已成 为合 并 严重 内科 合并 症 , : ① 如 心肺 功 能 不
全 , 尿 病 , 血 压 病 , 胖 症 等 } 期 别 较 晚 的 I、 糖 高 肥 ② Ⅳ期 患 者 } 计 划 全 疗 程 放 射 治 疗 后 手 术 , 因 经 济 等 因 素 未 行 手 ③ 但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进行常规定位,以及勾画靶区,对应用4野箱式进行照射,在照射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照射的剂量,一般在45~50.4Gy之间,腔内后装放疗在外照射的40Gy之后开始,每次6-7Gy,总剂量在50~42Gy之间,外照射加后装进行治疗,要使A点的剂量控制在80—87Gy之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的情况,其中包括: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泌尿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血红蛋白降低。
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病变进展(PD)。CR:病灶完全消失,时间大于30d;PR:病灶两径缩小50%以上,持续超过30d;SD:病灶两径缩小50%以下;无效:以上均标准没有达到,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并按照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4.8±15.7)岁。对照组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为(53.9±16.1)岁;在统计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个人情况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诊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泌尿系统损伤、血红蛋白降低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降低、消化系统损伤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采用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治疗其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Ⅱb期后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放疗都采用6mV X线行四野盒式照射,在腔内后装施源器中,观察组采用扁平固定三管施源器,对照组采用单管施源器,两组都放疗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0.0%,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7.5%,对照组为22.5%和2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34.23±4.11)个月与(23.14±3.78)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9.12±4.09)个月与(19.10±4.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管施源器和三管施源器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是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合理的三管施源器可以减少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4页(P1024-1027)【关键词】宫颈癌;施源器;腔内照射;剂量;疗效【作者】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作者单位】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是世界范围内继乳腺癌之后的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发病率约10/10万,死亡率约3.3/10万,且年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但是很多患者在入院时已为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指征[3-4]。

护理干预在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的应用
果 。挤 压 时 两 手 前后 相 接 , 面 的 手 用 力 捏 住 引 流 管 , 引 后 使
然后 两 只手 松 开 , 由于 重 力 作用 胸 腔 内积 液 可 自引 流 管 中排
出 , 反 复操 作 。② 引 流 必 须 在 低 于 患 者 的 床 面 , 低 于 引 可 或
流 管 闭 塞 , 前 面 手 的食 指 、 用 中指 、 名 指 、 指 指 腹 用 力 、 无 小 快 速 挤 压 引 流 管 , 挤 压力 与手 掌 的反 作 用 力恰 好 与 引流 管 的 使
同 的 患者 往 往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 恐 惧 、 虑 , 的 甚 至 啼 哭 不 焦 有
对 宫颈 癌 缺 乏 了解 , 患 者 缺 少 理 解 , 自家 庭 、 业 、 会 对 来 事 社
愿接 受 治 疗 , 响 了腔 内放 射 治疗 的 顺 利进 行 。护 士 对 每 例 影
治疗 前 的患 者进 行 有 效 沟 通 , 了解 她 们 对 腔 内治 疗 疑 虑 和 担 心 的 问题 。热 情 、 心 地 回答 患 者 提 出 的 每个 问 题 , 患 者 耐 让
者 感 到 真 诚 与 温 暖 , 得 患 者 的信 任 。 取
进 行 腔 内放 射 治疗 前 由 于对 后 装 放 射 治疗 不 甚 了解 , 不

9O・ 5
山 西 医药 杂 志 2 1 年 9月第 4 01 O卷 第 9期 上 半 月 S a x Me , e t mb r2 1 , 14 , . h i t h n i d J S p e e 0 l Vo. 0 No 9t eF r s
文 化 程 度 、 身 情况 等 , 助其 熟 悉 环 境 , 作 人 员 协 助 患 者 全 帮 工

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分析

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分析

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分析
敖卫;魏秦蓉;陈艳;谢维;李文珊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2(28)6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腔内后装治疗过程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 95例宫颈癌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结论腔内后装治疗是现代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照射的重要补充.结合治疗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其治疗效果更理想,更有利于防止意外发生,避免和减少放疗并发症(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肠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页数】2页(P845-846)
【作者】敖卫;魏秦蓉;陈艳;谢维;李文珊
【作者单位】绵阳市肿瘤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子宫颈癌192铱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 [J], 任海青;刘艳红
2.宫颈癌VMAT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J], 曹璐;李贤富;周业琴;马晓洁;皈燕;谢力;郭飞;李素平;谭榜宪
3.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与三管式腔内后装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J], 郭伟; 肖艳; 毛荣虎; 娄朝阳; 宋恒丽; 耿丹丹
4.施源器顶端重建偏差对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J], 李磊;杨波
5.施源器顶端重建偏差对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J], 李磊;杨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癌近距离后装治疗进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宫颈癌近距离后装治疗进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宫颈癌近距离后装治疗进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俞星明李康明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7期俞星明李康明(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疗中心昆明 650118)【摘要】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同,目前国外已将一些先进的影象学和治疗计划手段引入近距离后状治疗。

对宫颈癌患者采用PET进行近距离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PET确定肿瘤体积,应用逆向治疗计划进行设计、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

内外融合调强后装,是指同时行腔内、外照射调强合成计划,完善靶区计量分布。

【关键词】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治疗计划设计内外融合调强后装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b)-0189-02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近距离后装治疗通过应用计算机控制的高剂量率的微型源,实现了治疗的个体化,其方便、治疗时间短、工作人员受辐射小等优点使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在妇科和其他领域得以迅速开展。

据国外统计,1993年至2009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在治疗中曾用过放疗的病例超过宫颈癌患者总数的80%。

放疗的适应证广泛,各期宫颈浸润癌均可采用放疗。

例如,不适于手术的原位癌患者,可采用放疗;不宜行根治性治疗的晚期患者,亦可采用放疗进行姑息性治疗,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近年来,宫颈癌的放疗技术有了不少进展,在美国召开的第46届ASTRO会议上,近距离治疗在妇科肿瘤应用方面又有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值得国内同行重视。

1 高剂量率治疗安全有效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在美国尚未很广泛应用,MDAndeson医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美国妇科肿瘤的近距离治疗77.8%为低剂量率,仅13.3%应用高剂量率高剂量率应用少的原因之一是对其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更高存在争议。

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均肯定了高剂量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ⅡB期宫颈癌后装治疗疗效分析

ⅡB期宫颈癌后装治疗疗效分析

1.2 研究方法
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中晚期患者,主要采用放疗或以放疗
78例患者中,行单纯外照射 29例,外照射加后装治疗 为主的综合治疗。长期以来 ,宫颈癌传统的放射治疗是低剂
49例。体外照射在模拟定位机下进行,设盆腔前后 2个野对 量率镭疗法,该疗法发展至今已具有较成熟的经验,临床应
穿放射治疗,照射野上界为第五腰椎上缘,下界为闭孔下缘 用该疗法治疗宫颈癌也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然而由于该疗
· 774 · 文 章 编 号 :1671—8631(2012)1O— O774~O2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 edicine,Oct.2012,Vol 21 No.10
ⅡB期 宫颈癌 后装 治 疗疗 效 分 析
赵 新 萍
(山西 医科 大 学 第 二 医院 ,山 西 太原 030001)
关 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宫 颈 癌 ;后 装 治 疗 ;外 照 射 中 图 分 类 号 :R737.33 文 献 标 识 码 :B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在宫颈癌 盆腔总剂量为 52 Gy/26次;全盆腔照射当周开始腔内近距
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宫颈癌各期都可以放疗,目前认为 ⅡA 离放疗,每次 A点剂量 5 Gy,共行 8次腔内近距离照射,铅
(或根据阴道受累情况决定下界位置),两侧包绕 1/3股骨 法在临床实践中存在治疗时间长、操作不方便、对工作人员
头;腔内后装治疗采用微型铱源后装机,后装近距离放疗当 防护较差等缺点,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Ir等高剂量率后
日停止体外照射,操作时用宫腔施源器及阴道双半球施源器 装近距离治疗逐步替代传统镭疗,广泛用于临床L1]。

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的护理

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的护理

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尽管后装放射治疗具有创伤小,起到外科手术效果等优点,但由于患者对各种新技术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依然影响着宫颈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关键词】宫颈癌后装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50-01后装放射治疗是指医务人员将不带放射源的治疗容器置入患者腔内(治疗部位)后再将放射源送入容器内对患者实施“准确性高、疗效高、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针对性放射治疗。

[1]1 治疗前的护理治疗前应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查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验结果。

如有异常应通知医生。

对第一次行后装治疗的患者,护士应热情主动讲解有关后装治疗的相关知识。

介绍后装治疗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如何应对等,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并全力配合治疗。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患者可于治疗前一日服缓泻剂,治疗当日晨排空大便,必要时灌肠,使直肠在治疗时保持空虚状态[2]。

放置施源器前排空大小便可以减少直肠膀胱射线受量,降低放射线直肠炎、膀胱炎的发生率[3]。

2 治疗时的护理配合2.1置入施源器更换后装专用裤及拖鞋,护送患者入准备间并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力求做到便于操作及安全舒适。

清洗外阴,备好无菌物品,协助医生置入施源器,并妥善固定。

置管过程中嘱患者张口呼吸,放松腹肌,适当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

为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膀胱过度充盈,治疗前2小时内少饮水,静脉输液改在治疗后进行,可以减少治疗时对膀胱的辐射受量。

2.2治疗中的观察将患者护送至治疗间,注意锁床,上护栏,防坠床。

连接放射源传导管时,动作要轻,必要时传导管下垫沙袋,避免过度悬空,引起施源器移位,影响治疗效果。

嘱患者治疗时尽量放松,不要随意移动体位,如有不适,可举示意或对传声器呼叫。

宫颈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宫颈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精确放射 治疗 技术 【。 它采 用 旋转 聚 焦 原 理 , 4 ] 使装
在旋 转式 源体上 的 3 O个 C 。 o放 射 源 围绕 病 灶 中 心 做锥 面旋转 聚焦 运 动 , 非共 面 方 式 的不 同方 向穿 以 射正 常 组 织 而 将 焦 点 聚 焦 至 肿 瘤 。 在 计 划 中 用 5 %剂 量 曲线包 绕 G V, 靶 点精 度 高 , 仅 提 高 0 T 其 不
损害等 并发症 【 。 3 ]
7射线 立体 定 向放 射治疗 是 一种 准 三 维适 形 的
疗 和常 规放疗 时小肠 、 直肠 、 胱受 量 。结 果表 明给 膀
予 中等剂 量 (0 y 4 G ) , 用 I T计划使 正 4G - 5 y时 应 MR 常组 织受 照体 积 显 著 减 少 , 当 剂 量 ≥ 5 Gy 应 用 但 5 ,
放 射治疗 ( tni d l e ai i hrp ,M— i es ymo ua drda o tea y I n t t tn
R 等 新技术 , 已应用 到宫颈癌 的治疗 【 。 T) 均 2 ]
由于 宫 颈癌 患 者多 为 中老 年 人 , 因传 染病 阴 常 道狭 窄 、 阴道 闭锁 、 病期 晚 、 瘤体积 较大 、 肿 阴道解 剖 位置 变形 、 口偏 向一 侧 , 大限制 腔 内后 装施 源器 宫 极 的应 用 , 使腔 内放 射源 位置不 易 固定 , 易造成 放射 剂 量不均 匀 , 而导 致肿 瘤 复 发 或 出现 永 久性 放 射 性 从
I T照射 技术 时 , 方剂 量稍 有增 加, 常组 织 受 MR 处 正
照体 积都会 显著增 大 。该研 究证 实 了子 宫切 除术后 应用 I MRT行全 盆腔 照射 时剂 量增 加 到 5 Gy在理 4 论 上可 行,MR 计划 比传 统 计 划 更 能 减少 正 常 组 I T

中晚期宫颈癌~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同期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晚期宫颈癌~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同期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 d Hea lth D ig e stM edica l Peri odica l临床研究中晚期宫颈癌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同期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徐晓南 陈志仁 刘洪波 黄丽萍(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512026)【摘要】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27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Ⅱb-Ⅳa期宫颈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b期11例,Ⅲa期12例,Ⅲb期2例,Ⅳa期2例。

化疗采用顺铂(DDP)30mg/第d1~5天静脉推注,5-氟脲嘧啶(5-Fu) 750m g/d1~5天静脉点滴,21~28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1周期化疗结束后2天开始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疗,盆腔前后左右4野盒式照射,2G y/次/日,每周4次,组织量达30~36GY左右后,盆腔野中央屏蔽挡铅4cm,继续盆腔前后2野照射,使盆腔外照射剂量达46-50GY左右;期间配合252Cf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7-10GY/次,1次/周,共进行4-5次,使宫旁A点剂量达36-40GY左右,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单日不行外照射治疗。

结果:近期疗效,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盆腔MR I结果示仅2例未控,其余皆达到CR,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以轻度为主,经处理后可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常规外照射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局控,不良反应可耐受,应做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及晚期反应还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宫颈肿瘤;锎中子;放射治疗;同期放化疗【中图分类号】R711174 【文献标识码】A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Ⅱb期以上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宫颈癌首选放射治疗已被公认,宫颈癌的放疗常规以腔内后装加外照射的治疗,内照射国内外多采用192Ir 或137Cs高剂量率γ射线腔内后装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对比发布时间:2023-07-30T12:20:01.5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4月7期作者:李钦1 陈荣耀2 钟小玲2 [导读]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对比李钦1 陈荣耀2 钟小玲2(1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放疗一区;2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区;广东湛江524002)【摘要】目的:对比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3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外照射剂量采用45Gy,对照组患者外照射剂量采用36Gy,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毒性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毒性反应重于对照组(P<0.05)。

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采用45Gy的近期疗效优于36Gy,同时也会增加毒性反应,因此在进行放疗时需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合理选择放射剂量。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外照射剂量;近期疗效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其效果均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近年来,三维后装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已经开始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维后装治疗是指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通过精确的剂量计算和调整,将高剂量的放射线直接投射到肿瘤区域,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效果[1]。

此外,三维后装治疗还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在三维后装治疗中,外照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照射剂量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的治疗方式。常规二维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80例中晚期
腔内后装放疗是以往常用的腔内放疗方式,虽具有抗肿瘤作 宫颈癌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
用,但存在个体化计划缺陷、靶区给药盲目等缺点。随着医 照组和试 验 组,每 组 40例。对 照 组 年 龄 35~65岁,平 均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标准:
基金项目:泉州市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科研课题 (泉卫计办 〔2016〕33号) 课题名称:开展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技术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9-01-08
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且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分期为Ⅱ B~ⅢB期的患者;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 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伴有 CT
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引导的三维后装逐渐应用于临床,在 CT (4963±322)岁;FIGO分期,ⅡB期 22例,ⅢA期 12例,ⅢB
引导下可精准显示三维剂量分布、肿瘤靶区及其与危险器官的 关系,为临床制定新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2-3]。
期 6例。试验组年龄 33~65岁,平均 (4812±324)岁;FIGO 分期,ⅡB期 20例,ⅢA期 16例,ⅢB期 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
[4] 高嵩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 PCDH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5] 开蕾,张二春,彭钧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 CD44V6、GATA-3 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 [J] 山东医药,201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需要注意的是,内翻性乳 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上皮肿瘤属于交 界性肿瘤,而尿路上皮癌则属于恶性肿瘤。本研究证实,当 肿瘤细胞中检出 CK20为阴性时,提示该肿瘤病灶为交接性 病变,仅 CK20阳 性, 提 示 该 肿 瘤 病 灶 为 癌 性 病 灶, 而 CD44v6阴性,则 提 示 该 病 灶 为 癌 性 病 灶;当 肿 瘤 细 胞 检 出 CD44v6阳性,同时检查 CK20(阴性或阳性均可),提示该肿 瘤病灶无法判断良恶性,反之亦然。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方案的并发症及护理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方案的并发症及护理

•2124•吉林医学2019年9月第40卷第9期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方案的并发症及护理曾玉婷,李丽蓉,方红燕,龙先凤,臧敏君,陈钊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为制定适合患者和科室的护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护理要点包括术中出血护理、疼痛护理、阴道反应护理、尿路及肠道反应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避免各种意外发生。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后装放疗,随访9个月其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各治疗阶段的特点、治疗水平制定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方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并发症;护理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1],对于不能手术的部分早期、中晚期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包括体外照射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是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治疗效果[2-3]。

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是先将不带放射源的针状施源器直接插入肿瘤内部,然后用遥控装置或安全防护条件下在隔室将放射源通过放射源导管输入到已插植的针状施源器中进行体积放疗[4]。

该治疗方法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疼痛和损伤,过程易造成患者的激惹出血以及不可避免的放射性反应[5]o所以,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对患者、医护要求都相对较高,只有做到患者较为严格配合,医护相互配合熟练、细致操作,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本研究针对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并发症的护理问题,参考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6],制定适合科室的护理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经我院病理确诊为宫颈癌、预期生存期>1年、行根治性放疗包括外照射+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完成45~50Gy外照射放疗后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4~6次的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48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年龄38~75岁,平均(52.7士4.8)岁。

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83例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42,常规护理)和B组(n=41,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体外放疗;腔内后装放疗;临床护理路径在女性群体中,宫颈癌作为恶性肿瘤较常见,其对患者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

通常情况下,宫颈癌临床治疗中会应用放射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方法为体外放疗和腔内后装放疗相结合[1]。

该背景下,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临床护理路径逐渐被推广应用。

本研究选取病例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临床效果。

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研究对象即83例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患者。

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把研究对象划分A组42例和B组41例。

A组年龄范围29-57岁,平均年龄(43.26±4.18)岁;B组年龄最小者31岁,年龄最大者54岁,年龄均值(42.56±3.18)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病历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从用药、饮食、心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B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如下: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期间,将临床护理路径表确定下来,把护理工作细化到每一天,每完成一项护理任务,第一时间进行标记。

②入院当天:在照射前,将一系列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叮嘱患者摄入高蛋白、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检查血常规,依据白细胞计数,确定是否放疗,提醒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外阴清洁,有效预防感染;依据宫腔深度、肿瘤范围、阴道宽窄等,把放射容器大小、位置、剂量、时间确定下来,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暖。

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研究组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

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因此,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引导;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宫颈癌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疾病,对女性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手术为疾病治疗主要措施,但是中晚期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效果欠佳[1]。

该研究选用放射方法治疗,过去临床应用常规二维腔内后装放疗,尽管存在抗癌效果,但是存在靶区给药盲目、个体化计划缺陷特点[2]。

中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联合体放疗为首选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分析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6),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2±1.4)岁;对照组(n=36),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8.1±1.5)岁。

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患者知晓该研究,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外照射30Gy/15次,CT图像引导下进行下腔内后装放疗,频率:1次/周。

三维后装治疗前,将膀胱排空,官腔及阴道穹隆施源器由荷兰核通公司提供,固定、放置施源器,之后行CT扫描定位。

包含后装放疗时整个宫颈及官颈残留病灶及阴道、官体、官旁侵犯部分。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4 年 第2 O卷 第 5期 参 考文献
I MHG N,Ma r c h 2 0 1 4 ,V o 1 . 2 0 N o . 5
发症 发生率 的比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2 ,1 8
( 2 4):3 5 8 9 — 3 5 9 1 .
[ 1 ] 胡宗 ,刘龙 民,朱喜英 . 益 肾平肝法治疗 高血压早 期 肾损 害疗 效 观 察 I J 1 . 吉 林 中 医药 ,2 0 0 8 ,2 8 ( 7 ) :
49 0— 491 .
【 5 ] C r a c k o w e r MA,S a r a o R,O u d i t G Y,e l a 1 . A n g i o t e n s i n -
9 1 . 7 %( 2 2 / 2 4 )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 6 . 7 %( 1 6 / 2 4)( P <0 . 0 5) 。 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 、 放射 性膀胱炎 、 放射性直肠炎等并发症 发生 率分 别为 2 9 . 2 %,3 3 . 3 %,0 . 0 %,均 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 P<0 . 0 5)。 实验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 O . 0 %,对照组为 1 6 . 7 %,组问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结论 调强放疗联 合腔 内后装放疗治疗 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确切 ,能有效 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值得 广泛推广使用 。
调强放疗联合腔 内后装放疗治疗 晚期宫颈癌 的临床研究
陈婷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调强放疗联合腔 内后装 放疗 治疗晚期宫颈癌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
院收治 的晚期宫颈 癌患者 4 8例 ,随机均分 为对照组 和实验组 ,对照 组行常规 放疗 联合腔 内后装放 疗治疗 , 实验组行 调强放疗( I MR T) 联合腔 内后装放疗治疗 。 观 察 比较两 组患者放 疗疗 效及骨髓 抑制 、 放射性膀胱炎 、放 射性 直肠炎 、放射性皮炎等不 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 患者放疗总缓解率为

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疼痛的护理策略及应用效果

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疼痛的护理策略及应用效果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5]尹静.延续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5):1743 1744.[6]郑丽.延续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CD].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20(7):158 159.[7]杨绍平,曾婧,段振燕,等.延续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698 700.[8]李桂敏.微信平台同伴教育在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6):95 98.[9]秦洁丹,蒋兰芳.延续护理对子宫颈癌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 自我效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21 223.[10]安小芳,李小颖,吕军,等.社会支持与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3):351 353.[11]魏晚霞,李君芳,刘东星.院外延续性护理教育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28):117 119.[12]沈苏桃,汪艳红.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9):1122 1124.(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19.038工作单位:360000 南昌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四病区郭丽君: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收稿日期:2019-06-01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疼痛的护理策略及应用效果郭丽君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疼痛的护理策略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本院行后装治疗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

丁卡因胶浆用于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临床观察

丁卡因胶浆用于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临床观察

临床分期无差异 ( 0 0 ) P> .5 。具有可 比性 。
12 方 法 .
12 1 采用本院 医科 达直线 加速器 , 6一MV X线 常规 分割 .. 行
照射外照射达 3 G 1 5 后 , 0 y 1f 开始行 子宫 腔 内后 装治疗 。2组 治 疗 前 , 向患者详 细介绍后装 治疗 的 目的 、 均 方法 、 治疗 中的配合 及 可能发生 的不 良反应 , 告诉 患者治疗 过程 中勿紧张 、 呼吸 、 深 放 松腹 肌。常规消毒铺 巾, 实验 组先将 阴窥 器外涂盐 酸 丁卡 因
解该治疗 中的疼痛 , 减轻患者痛苦 , 高操作 成功率及放 射护理质量 。 提
宫颈 癌是 指发生在子宫 阴道部及 宫颈 管 的恶 性肿瘤 , 系常
胶浆 2 , g 后轻轻放 置 阴窥 器 , 充分暴 露宫 颈 , 消毒 阴道 及宫 颈 , 将丁卡 因胶浆 2— g涂抹 于宫颈扩条 前端 , 3 扩条置 于宫颈 口内 5 i, m n 使宫颈粘膜麻醉后 配合 医生探测 宫腔深度 。宫腔施 源器 外涂丁卡 因胶 浆 1 , 施 源器 前 端润 滑 , 少置 管 时 的阻力 。 g使 减 对照组常规操作 , 不用 任何 局部镇痛 药物。观察首次治疗 、 后续
钠 离子内流 , 使正常极化与去极化交替受阻 , 冲动传递无法 神经
进行 , 起到止痛 作用 。丁卡 因还 能降低 迷走 神经 兴奋 性 , 可
i ytsoy J . r ,9 4 11 1 1. n cs cp [ ] JUo 19 ,5 :5 8 g o l
4 汤钊 猷 . 代 肿 瘤 学 [ . 海 : 海 医科 大 学 出版 社 , 现 M] 上 上
表2 2组患者后 续多次接受治疗的疼痛 程度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atlas andaxis
阴.AnnSurg,1910,51:193. 【6]§Vg.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明.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14(2):150--153. 【71倪斌,贾连顺,杨永林,等.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 的应用m.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46—748. 【8】叶晓健,贾连顺,袁文,等.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一 期前后路手术的评价田.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15—317. 【9】杨双石,刘景发,翟文亮,等.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方 法的实验研究阴.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4):227—230. [10】强华,上颈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们.骨与关节杂志, 2000.15(1):73-75.
DP,Krusetion
【4】Mc Bride’AD,Mukhejee 【5】Mixter SJ,Osgood
of type lI odontoid fractures:a biomechanieal study.Spine,1995.20:1855. RB.Traumatic lesion of
PDRR的照射源体积的计算问题不能完全按HDRR治疗照射 源体积的情况计算,生物学计算常用值a/13、tl/2难以确定,这 些值的改变可能比分割方式的改变更重要。 (下转69页)
万方数据
2009年2月
表1 32例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 脾切除或修复 肝清创修补 胆道修复引流 胰缝合 十二指肠修补 胃修补 小肠修补或切除 结肠修复或造瘘 膀胱修补造瘘 腹内血管修补或结扎 肝后填塞
TypeH odontoid
fracture[j].J
Neurosurg
Sci.2001A5(I):15—18.
[12】侯铁胜,贺石生.颈椎前路内固定方法及其进展阴.中国 矫彤外科杂志,200l,8(5):496--499.
『131 Kazan S,Tuneer R,Sindel M odontoid
Marina等“l报道的宫颈癌Ⅲ期的5年生存率SEo、‘优8、=zCf分
别为43.6%、57.7%、70.9%,2站Cf的疗效明显高于q20及1钾Cs。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深圳灵顿公司研发生产出第一台 国产中子后装机,已于1999年在重庆大坪医院临床试用,并 在多家医院用于临床治疗,已有较满意的初步报告四。使大家 对提高长期停滞的宫颈癌放疗生存率看到了希望131。
同样PDRR也存在以下问题:①脉冲剂量率后装的治疗
需要好的治疗问,治疗时间长,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较
但战Cf的临床治疗开展并不顺利。因当前蹴f中子后装
治疗存在着几个问题:①是放射量的测定及影响因素问题,
+徐州医学院(221006) 2008年12月9日收稿
多不便,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及肿瘤细胞可以出现再增殖。②
"3 l l l 2 2 2 2 l l
脏器延迟破裂的意外突发。
例次
多发伤时体表四肢伤易使腹部损伤被忽略;脑伤意识障 碍或脊柱骨折截瘫掩盖腹部体征;颅内高压时血压、脉搏的改 变使腹内出血休克呈假象,一旦血压骤降往往不及救治。对此 应充分警惕。 2.2治疗:闭合性损伤腹腔穿刺阳性,有腹膜刺激征或休克不 能用其他部位伤解释时,均应积极手术。我们主张除受伤l天 后入院而病情已稳定者外,仍宜积极手术。因胃肠伤污染时间 延长的危害远大于阴性探查。 手术止血为最根本的抗休克措施。扩容只能在分秒必争 紧急剖腹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不可指望提升血压后再手术而 坐失时机。 定位诊断不明确时多用正中切口,再按需延长。切勿满足 于已发现的损伤,应常规全腹探查以免漏诊多脏器伤。脏器处 理持“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管第二”的原则,严重多发伤时脾 切除仍为常用术式,Polk对此持相同意见。严重肝外伤仍为腹 部伤主要死因,尤其并肝后静脉损伤时,采用转流和全肝血流 阻断等复杂操作,实际成功率并不高。除部分病例可迅速作右 半肝切除显露腔静脉修补外,改良的肝后填塞法不失为一可 取的选择。本组1例填塞止血效果满意。较深肝外伤表面缝合
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进展
赵丽杰‘ 摘要:宫颈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放疗技术,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9)02-0096--0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腔内后装放射治 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腔内后装放射治
疗有中子后装、脉冲剂量率后装及一体化后装。下面对宫颈癌
腔内后装放疗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1中子后装治疗(neutron brachytherap)
70年代后,新型的在衰变过程中产生中子的放射源——
毪f(锎-252)引起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工作者的关注,被视为
有望提高长期停滞的妇科肿瘤放疗生存率的途径。俄罗斯
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将模拟定位机、影像传输系统、治疗 计划系统、后装机治疗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施源器的置放、定 位、数据处理、制订计划及后装治疗一次连续性完成,并在后 装治疗的同时可通过显示器能实时监视放射源的到位情况。 真正做到在保护个体化治疗的同时,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 治疗的准确性,保证放疗质量,提高后装治疗的安全性161。临床
【1】Altll罐B0.Fracture
and clinical
of the odontoid process.An experimental
[2]张远鹰.实用创伤骨科学一骨折与脱位及其治疗叽长春:
长春出版社.1998.341-343. 【3】Cosan
merg rIE,Tel E,Arslantas A
(_k-fll:96页) 3一体化后装治疗(integrated
brachytherapy unit
参考文献 IBU)
f11 Mar’ina LA,Chekhonadskii VN,Kravets OA,et a1.Comparison
of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for cervical carcinoma using brachytherapy
毪f在后装治疗中的双重放射性作用及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往
的方法不能套用。②中子穿透力强,屏蔽较困难,是中子防护
的一大难点㈣,增加了玛cf后装机的应用难度。 2脉冲剂量率后装治疗(pulsed dose rate brachytherapy。PDRR) PDRR基本原理与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相似,即在计算机控 制下,运用一个高活度具有步进特点的放射源照射,源插植时 运用导管,可以调节停留时间,从而获得需要的剂量分布;当 放射源不作步进时,应回复到安全位置。在脉冲间隔期,医务 人员可以进入治疗窒,从而减少辐射量。Quon等‘8认为近年来 新技术的发展使高剂量率后装和脉冲剂量率后装的临床应用 得以推广。脉冲剂量率后装使放射暴露的危险性大为减小。同 时扩大了近距离放疗的物理学生物学的优势。
23例,截瘫3例。腹穿14例,阳性12例。
1.3
X线表现:病情危急未行x线检查13例,经x线检查19
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7例,腹腔异物存留1例,右下肺发现 块影1例,血气胸2例,隔疝2例。 1.4治疗:32例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见表1。
术后可出现胆道大出血,应行间断P血gle法阻断肝蒂,指折法
『1 11 A1fieri A.Single-screw fixation for
acute
置)等骨愈合率较高。所以,近十余年来争论的焦点一直是Ⅱ
型骨折的处理。目前,对于Ⅱ型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依骨折的 形态、粉碎程度、合并损伤、患者的年龄、伴发疾病而异。各种 手术均有严格的适应证和手术禁忌证。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 定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寰枢关节的运动功能,较少干扰齿状突 的血循环,利于骨折愈合,而且不受寰椎后弓骨折、缺如的影 响,是Ⅱ型齿状突骨折最好的选择。然而,当骨折粉碎、斜形骨 折、骨折复位困难或齿状突发育较小时又使其使用成为禁忌。 另外,短颈、桶状胸、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明显后凸时也使其 使用受到限制。微创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 定的成功率,简化了术式,但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以及相对严 重的穿刺并发症都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他手术均以牺牲C,.:的运动功能为代价,属非生理性固定 术。同时,枕颈和寰枢椎融合术、传统的经口齿状突切除术,也 将向着更注重保留枕寰枢椎复合体功能的方向发展,尽量减 少对生理功能的破坏,力求使稳定性、功能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达到统一。
内蒙古中医药
未发现颈部血管、神经、食道,以及气管等损伤。池永龙等“4t以 自行设计器械进行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以及C。。前后路螺 钉内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应用证实其治愈率和开放手 术相当,但手术创伤及风险明显下降。 微创内固定技术要求手术医生有很高的操作技巧,必须 非常熟悉颈椎前路局部解剖,才能避免出现严重的穿刺并发 症如食道、脊髓或颈部重要血管损伤。同时由于微创内固定操 作全程通过微小的穿刺切口进行,没有显露骨折端,术中骨折 复位困难,因而强调术前牵引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特别是后 移位,术前要得到完全纠正,否则可能导致骨不愈合。 3结语 齿状突I型骨折较稳定,Ⅲ型骨折相对稳定,且骨折端血 循环好,接触面积大,采用非手术治疗(如颅骨牵引、Halo装 参考文献
1.5结果:失血量3000ml以上22例,其中最大失血量
10000ml。来院血压为零者7例,死亡4例。早期再手术因漏诊 3例,处置失当1例;术后并膈下或肠间脓肿2例,均行引流; 肠粘连梗阻3例,手术松解;胰、胆瘘各1例,均自愈。 总病死率为12.11%,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死于术前术 后各2例,术后1例死于MSOF,死于合并脑外伤者1例。 2讨论 2.1诊断:休克病例不容过多辅助检查,常仅靠病史、体征及腹 腔穿刺即须作出是否应紧急剖腹的判断,脏器准确定位则非 绝对必要。腹穿应反复及多部位进行,以提高阳性率和排除骨 盆骨折腹膜后血肿所致假阳性。穿刺阴性但有腹部体征或休 克不能用外失血和血胸等解释时,应迸一步作诊断性腹腔灌 洗。常规导尿即是休克检测项目,发现血尿或插管障碍、注水 或造影等,又可提示泌尿系损伤的诊断。骨盆骨折时应作肛诊 检查。病情允许时x线检查可发现气腹和膈疝,肋骨、腰椎或 骨盆骨折提示相邻脏器可能损伤。元紧急剖腹指征的病例,则 应充分运用CT、B超、内镜、选择性应用腹腔内脏动脉造影及 放射性核素等现代诊断技术,以减少隐匿损伤的漏诊和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