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反思
夏炎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的根本性认识之一。自从马克思主义迈出了中国化的脚步伊始,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也开始它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从“五四”运动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运用和实践了近百年,其中,既有值得我们自豪的成绩和经验,
也有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训。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实践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反思。第一部分,首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是社会意识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新社会理想文化的展望。其次,概括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理论,特别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途径的探索。第二部分,主要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创新和实践。在理论方面始终高度重视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对先进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实践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导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并在新世纪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第三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反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进行了总结。强调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必须遵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般性规律,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传承性与开放性,认识到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试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执政文化建设理论
执政文化是随着执政理论问题的广泛深入研究而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胡锦涛:《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经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人民日报,2004-07-01(1))执政文化作为党的执政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无疑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这类研究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执政文化加以详尽、系统地论述。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执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执政文化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政党执政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共产党自身执政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原理。它给我们所带来的历史启迪集中地表现为:
一、执政文化建设必须以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一切革命政党,只有以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保持执政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特质。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0页)并且“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83页)这里说的“新的科学的观点”、“清晰的理论分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运用。列宁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中指出,“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而且“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的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在这里,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执政文化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和价值目标;并且只有将执政文化建设根植于本国文化传统之中,汲取养分,才能找到执政文化建设的厚实底力,同时,敞开胸怀,放眼世界,善于博采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加以吸收,才能确保执政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
但是,要使新的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执政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内部主导地位的确立,马克思恩格斯把反对教条主义的任务提到了各国党的面前。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批评英美两国社会主义者的错误时,详细论述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强调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2—743页)列宁在《论政策书》中明确提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这里强调以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执政文化建设不偏离正确轨道而又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二、执政文化建设必须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但是,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执政文化建设,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宣传和灌输,防止主流意识形态失控并使社会出现无序和动乱的状态。
“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思想体系的反映。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规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为此,任何一个政党,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改造经济基础和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无产阶级要用革命来摧毁资产阶级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