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论语》有关的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论语》有关的成语典故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于中华文化,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这一点,从千古流传的成语典故中可见一斑。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中。并引申开来,比喻做事符合中庸之道,既无过,也无不及。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是指过分而没有节制的行为或事物。《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淑女,当其求而未得时的那种辗转反侧,日夜思之的哀情;当其求之既得后的那种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至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至使人伤害身心,故而大加赞赏。

饱食终日:用以批评那些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做的人。语出《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中国古代的一种棋局,已失传。“奕”,围棋。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愽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汉朝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观点,他说:“自孔子以下,至汉之际,有才能之称者,非有饱食终日无所

用心也,不说《五经》则读书传。”

暴虎冯河:“暴虎”,是指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是指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是孔子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开导子路不可鲁莽行事,要多学习,重智慧,善用脑。有一次,孔子对颜渊说,如果有人用我,就行此道于世;不用我,就藏此道于身,只有我和你能够这样啊!子路听了不服气地说:老师若是率领三军,将和谁同事呀?孔子便抓住这一机会,对子路进行导引。他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

船就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选的共事者,一定是遇事而小心谨慎,善于谋略而能成大事的人。

周而不比:“周”,是忠诚之意;“比”,是勾结之意。指彼此真诚相处而不相

互勾结。语出《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指出,君子是以道义来真诚地团结人,小人则是以暂时的利害相互勾结在一起。

比而不周:指小人相互勾结而又各怀鬼胎。

必不得以:“必”,一定;“不得以”,不能不如此。意为无可奈何,必须如此。

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向老师请教

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要有充足的粮食,要有充足的军备,要让民众对政

府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在这三条中先去掉哪一

条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再去掉一条,

在其余的两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人都免不了死亡,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个国家就立不起来。”

博施济众:“博”,宽广;“施”,给予;“济”,救济、帮助。意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语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问老师:“如果有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道!这一定是圣德了!尧、舜这样的圣人或许都难以完全做到呀!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行得通。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例做起,可以说这就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唐朝著名思想家韩愈在《读墨子》中,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加以提炼,他说:“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

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意为广泛地学习,而又坚守住自己的志趣。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记述孔子的教诲说:“广博地学习知识,坚守住君子之道,紧扣住切近处的事物去问、去思,就能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为道的道理,故而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谥号为“文”。中国古代的

谥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对其一生盖棺定论的制度。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得谥号为‘文’呢?”孔子依据《逸周书.谥法》关于“学勤好问曰文”的规定,回答说:“他聪明、勤奋、好学,又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不惑之年:特指人生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的名言。他四十岁时,正在全力治学,教书育人。经过“三十而立”之后,有了丰富的阅历,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故而称这时是“四十而不惑。” 不教而诛:“教”,是教化、教育;“诛”,是杀戮。意为事先不加教育,不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就去处罚或杀戮犯错误的人。语出《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孔子回答子张问政时,提出要“尊五美,屏四恶。”他认为,那种不加教化就去惩罚或杀戮的政治,叫做“虐”,也就是残忍,应列为必须摒弃的四种恶政之首。《汉书.董仲舒传.对策》引孔子的话时改为“不教而诛谓之虐。”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意为没有见到经传上有这样的记载。《论语•微子》篇说:“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就是隐逸起来不愿出仕做官的人,这里的七人,都是古代有名的“逸民”。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于此作注:“朱张,不见经传。”

不念旧恶:不计较别人以往的错误,不纠缠个人之间的历史恩怨。语出《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他们虽然不满商纣王的暴虐统治,但是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却拦住车马谏阻。武王灭商统一天下以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饿死于首阳山。“希”,是稀少之意。孔子认为,他们二人不计较旧时商纣王的错误,因而牢骚、埋怨很少。还称赞他们“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不以人废言:不因为某个人有缺点、有错误,就把他说的正确的话也否定掉。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指荐举、提拔、肯定;“废”,指抛弃、鄙视、否定。人的言语和他的行为、品德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因此孔子说:“一个君子,不能因为某人说了几句正确的话就提拔他,也不能因为某人品行不好就否定他说的正确的话。”孔子认为,要做到“知人”,就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义富贵:指违背道义而得来的富贵。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粮。“水”,古人常以“汤”和“水”对言,“汤”是指热水,“水”,就是冷水。“肱”,胳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曲起来当枕头,学而所得的乐趣也就在其中啊!干那种不符合道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强调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不亦乐乎:“亦”,也。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说:“有志同道合的友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原意是表达朋友之间互访、交流、探讨的乐趣,现在引申为表示“淋漓尽致”之意,或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限的程度。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方面的政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