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文学转换的代表_论日本战后文学中的_第三新人_

合集下载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作者:霍祥会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社会经济生活步入相对稳定期。

在这一背景下,文学的创作也逐渐从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对政治与文学、人与组织等关系的认识这类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表现,转为对日常的现实生活、平凡人生的描写。

“第三新人”派作家群体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文学变化的代表性事件。

本论文拟从“第三新人”派的发展、特征、代表作家以及与“战后派”的比较等方面对该流派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第三新人”派;代表作家;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4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32一、“第三新人”派的定义和名称由来日本“第三新人”派是指继日本“第一次战后派”和“第二次战后派”后,相继登上文坛的文学新人群体。

该流派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由于他们登上文坛的时间相近,文学风格类似,才被称为“群体”。

一般认为,该流派的代表作家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等。

“第三新人”派的名称由来和日本“战后派”有很深的关系。

1946年登场的新人作家,如野间宏、梅崎春生、椎名麟三、武田泰淳、埴谷雄高等,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一批新人”(即第一次战后派);紧接着1948年逐步進入文坛的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三岛由纪夫等新人作家,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二批新人”(即第二次战后派)。

1950年以后,又有一批新人作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日本文学评论家山本健吉在1953年1月的杂志《文学界》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三批新人”的文章。

后来,“第三批新人”这一提法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指“战后派”的新人,而是指一个独立的新的文学流派。

二、“第三新人”派的兴起背景和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美国的军需品供给地。

浅谈战后日本“第三新人”

浅谈战后日本“第三新人”

浅谈战后日本“第三新人”
李先瑞
【期刊名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正>战后的日本文学,从时间上来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战后派”时期、“第三新人”时期、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到现在.其中“第三新人”是一个比
较重要的文学流派,是在朝鲜战争进行过程中相继登上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日本文
学史家一般认为“第三新人”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安冈章太郎、远藤周作、庄野润三、阿川弘之、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岛尾敏雄、三浦朱门和曾野绫子等.
【总页数】5页(P87-90,86)
【作者】李先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战后日本青少年国语教育核心理念探析--基于战后日本首相施政报告及日本国语教学大纲的研究 [J], 刘桂萍
2.日本战后的右翼发展--从二战后的日本和一战后的德国比较看日本军国主义 [J], 卓尚栋
3.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 [J], 吉喆
4.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方法论的发展——日本经济地理学会第三十届大会议题简介
[J], 张文尝
5.战后日本教育启示录——评《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 [J], 关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日本战后女性作家

论日本战后女性作家
了战争对儿童身 心的摧残 , 具有 震撼 人心 的力量 。另 外 , 作 为 日本独特 的原爆文 学的作家 , 不可不 提的是大 田洋子 。她 有过在广 岛遭受原子弹爆炸 的亲身 经历 , 以此为素材创作 了
世界 , 以母亲的故乡纪川 为舞 台创 作 了小说《 纪川 》记述 了 , 四代女性 的生命历 程。后 期创作 突破 了过去文 学题材 的限 定 , 了一批 反映社 会问题的小说。如小说 《 创作 非色》 中描写 了战争新娘 的苦恼 , 反映 了人种歧 视问题 ; 小说《 惚的人》 恍 反映 了痴呆老人 的社会 问题 ;复合污染》 《 反映 了 日 本当时亟 待解决 的公害问题 。这些小说题材多样 , 从多 角度 多层 面涉 及 了 日本广阔 的社会领域 , 为我们 了解 当时的 日本 国情提供 了不可多得的丰富 材料 。生 于大 阪 的女作家 田边圣子擅 长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1 08 期 ( 总第 17 ) 4期
世 纪桥
Hale Waihona Puke No 1,0 8 . 20
S i i io h J Qa
( eea N .4 ) G nrl o 17
论 日本 战 后 女 性 作 家
邹 洁
( 尔滨理 工大 学 , 哈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 4 ) 50 0

这个 时期 女性作家 创作 的主旋 律。2 O世纪 5 O年代 后期 , 日 本进入经 济高速增 长期 。电视的普及 , 速发展起来的新闻 快 及各媒体也迫切 需要 女性作 家 的创 作。正是 在这样 的背景 下, 日本文坛 出现 了曾野绫子 、有吉佐 和子、 田边圣子等女 作家所掀起 的才 女创作 热潮 。 曾野绫子 毕业 于圣 心女子大学英 文系 , 求学期 间一 直受 基督教教 义的灌输 , 因此其 作 品往往具有 浓厚 的宗教色彩。 15 9 4年发表 的小说 《 原来 的客人》, 独 特的 眼光 看待 战后 用 驻扎在 日本的美军 , 到广 泛 的关 注 , 受到 同年芥川奖 的 受 并 提名 。她 的作 品取 材独 特 , 风格 明快 , 大程度 上反映 了新 很 时期 女性 的风 貌 。此 后 陆续 发 表 了《 比伦 的处 女市》、 巴 《 海的坟墓》 爱 的证明》、《 、《 二十一 岁 的父 亲》 等作 品 , 与 有吉佐和 子并称 “ 才女作家” 。有 吉佐 和子 以《 地方歌谣》 等 充满古典气息 的作 品登 上文 坛。后来将 目光投 向描写女性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曾晶(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教师:刘清河[摘要]战后的日本不仅是政治上的特殊时期,同样是文学发展的特定阶段,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在彰显人性、社会伦理、价值判断方面体现出重要意义,同时,从该类小说的文本角度考察,在众多构成要素上体现出欧美文学理论与本土理论的融合。

战后派作家的知识者题材小说在艺术手法和风格、类型的表现方面都为烘托主题作出了理想的铺垫,成为研究日本战后社会现实的一个窗口。

[关键词]日本战后派作家;知识分子命运特征;时间;心理;叙述人视角;语言日本战后处于一个起伏动荡的夹缝时期,在历史学家失语的情况下,文学对于历史的呈现与诘问凸现出来,作家并没有漠然置之,忧愤为文,命蹇而不遁世。

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在《现代日本文学史》中提到:“最有资格代表‘战后文学派’的特点是那些在战后初次获得个人地位的作家,是一批集合在《近代文学》(昭和二十一年创刊)(1945年)周围的作家和文艺批评家,正是由于这些作家,才产生了战争时期以及战后没有的新文学。

”[1](P177-P178)“战争”母题成为战后派作家的普遍经验,他们在历史清理和人性反省中探察悲剧的成因。

塞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谈到知识分子应具备的三个标准是:人文立场、代表社会良知及具有批判精神。

从这个角度讲,知识分子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承担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成为检验社会的试剂;二是可以成就作品的理想和信念。

日本战后派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和精神境遇的审视,体现出一种深切而真实的抚慰与疗救,是日本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现象。

一统观日本战后派文学中为数众多的知识者题材的作品,知识者的命运描写主要以两类人为代表:一是陷入社会泥淖里的“小人物”;二是理想、信念坍塌的学子。

两类知识者所演绎的生存状态衍生出了共同的命运悲剧。

“小人物”——社会泥淖里的彳亍者。

井上靖的《梦中桧》中的诸多人物,佐多稻子的《树影》中的穷画家等颇具典型。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新编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新编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68题1楼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68题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第三新人”派概述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第三新人”派概述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日本现代文学流派———“第三新人”派概述霍祥会(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摘要: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社会经济生活步入相对稳定期。

在这一背景下,文学的创作也逐渐从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对政治与文学、人与组织等关系的认识这类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表现,转为对日常的现实生活、平凡人生的描写。

“第三新人”派作家群体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文学变化的代表性事件。

本论文拟从“第三新人”派的发展、特征、代表作家以及与“战后派”的比较等方面对该流派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第三新人”派;代表作家;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4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32一、“第三新人”派的定义和名称由来日本“第三新人”派是指继日本“第一次战后派”和“第二次战后派”后,相继登上文坛的文学新人群体。

该流派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由于他们登上文坛的时间相近,文学风格类似,才被称为“群体”。

一般认为,该流派的代表作家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等。

“第三新人”派的名称由来和日本“战后派”有很深的关系。

1946年登场的新人作家,如野间宏、梅崎春生、椎名麟三、武田泰淳、埴谷雄高等,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一批新人”(即第一次战后派);紧接着1948年逐步进入文坛的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三岛由纪夫等新人作家,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二批新人”(即第二次战后派)。

1950年以后,又有一批新人作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日本文学评论家山本健吉在1953年1月的杂志《文学界》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三批新人”的文章。

后来,“第三批新人”这一提法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指“战后派”的新人,而是指一个独立的新的文学流派。

第三新人派经典小说《幸福》解读

第三新人派经典小说《幸福》解读

第三新人派经典小说《幸福》解读徐德明陈伟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安冈幸太郡早期的大部分作品取材于自身经历。

并以自虐式的出默风格描写的短篇小说为主。

被看作是战后第三新人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幸福)叙述了作家少年时期一段遭遇。

情节离奇波折,描写细腻深刻。

作者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与情节铺开主辅两条线.借对客现世界的叙述来烘托出主人公的主观世界的变化。

本文从小说的写作特点和小说的结构布局以及写作手法入手。

指出了<幸福)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与赞荧。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摆脱了私小说单调的陈式。

并以穿越时空出奇制胜的结尾。

最大限度地留下了悬念。

让人们去思索。

去融入他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私小说;第三新人派;幸福;感受性在二十世纪浩如烟海的日本文学作品中.绽放出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三新人派”安冈章太郎的短篇小说<幸福>。

<幸福》让我们读到了来自第三新人派作家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细腻而深刻。

让我们去思考故事背后的幸福,去捕捉比字面更深邃的含义。

安冈章太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文坛上出现的一位作家。

与吉行淳之介、庄野润三、远藤周作一起被称为“第三新人派”作家。

他的早期作品多半以描写落榜生、差生和弱者的生活感情曲折的短篇小说为主.他将自己的目光始终投射到。

那些难于溶入社会的劣等者身上一。

代表作品有<坏伙伴)(1953年)、<阴郁的快乐)(1953年)、<海边的光景)(1959年)等。

安冈作品世界的现实性乃是作家以自身体验的真实性为基础.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战后日本年轻一代精神上的不幸和苦闷.表现那一代人在心理上处在从战争年代向和平年代转换的过渡期。

某种程度上其作品继承了私小说(私小说又称心境小说。

作者常常以第一人称进行创作,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传统。

然而又有别于私小说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虽然在思想性方面不及战后派作家那样深刻,但在创作手法上却自有独到之处,尤其在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感受性方面.他以细腻的笔触袒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十七:战后派文学2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十七:战后派文学2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十七:战后派文学2Ad战后日本文学史作者:李德纯京东重读日本战后史作者:福井绅一京东日本文学之十七:战后派文学2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战后派最年轻的作家,又是轰动一时的右翼政治家,他信奉天皇制,主张恢复贵族社会的旧秩序,发扬武士道精神,艺术上则继承' 日本浪漫派' 的传统,追求一种颓废的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爱的渴望》、《禁色》(1953)、《金阁寺》和四部曲长篇巨著《丰饶之海》包括《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

他也是一位剧作家,剧作有《火宅》(1948)、《鹿鸣馆》(1956)、《十月菊》(1961)和《沙德侯爵夫人》(1966)等多种。

三岛的作品大都写青年男女的苦闷,浪漫的爱情,或者从个人中心主义出发,宣扬肉体的魅力,放纵颓废的生活方式和悲观厌世的生活态度,有些则集中写人的变态心理。

他声称自己' 嗜血成性,非常渴望看到血' ,' 真想杀人'。

松原新一曾指出:' 没有比恶与死与血以及包含这一切的某种危险物更能吸引三岛由纪夫的心了。

'50 年代以前的作品以唯美为主要特色,60年代以后则更多地是对武士道精神的求索,1960年问世的《忧国》,写一位军官在忠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与妻子双双剖腹自杀。

作者以不小的篇幅描写夫妻俩临死前疯狂的性行为,以肉体的极度快乐来反衬精神的极度痛苦,表现' 为大义而死' 的悲壮美。

三岛认为死不可避免,为天皇而死是最高的美,而' 美之所以为美' ,就是因为它灭亡,因此他不遗余力地赞美死,并为自己充当这种' 美的特攻队' 而自豪。

三岛曾亲自将《忧国》改编为电影,并自导自演。

1970年11月他在煽动自卫队政变未遂后剖腹自杀,以生命完成了他对死亡的最高礼赞。

在《丰饶之海》四部曲中,《春雪》的声誉最高。

论日本战后派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论日本战后派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论日本战后派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何乃英
【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lt;正&gt;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适应新形势而登上文坛的一批新作家被称为战后派。

战后派是日本战后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流派,也是日本战后所出现的第一个现代派。

1 战后日本文坛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不久后各种倾向、各种流派、各种年龄层次的作家纷纷出来活动。

首先是志贺尔直哉、谷崎润一郎等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态度的老作家开始发表作品;继之川端康成、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何乃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8.3
【相关文献】
1.日本战后派作家井伏鳟二文学魅力研究——以小说《黑雨》为中心 [J], 荣桂艳;王旦旦;赵磊
2.从"援战分子"到"社会派代表作家"——浅论真实的日本作家石川达三 [J], 刘海元
3.战后派文学:日本现代反战文学的高峰 [J], 徐东日;李玉珍
4.日本“战后派”文学的社会性与实验性——兼论战后派的形成及其意义 [J], 王
琢;卢丽
5.日本战后派文学与中国新启蒙主义 [J], 管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新人”的文学

“第三新人”的文学

作者: 孙树林
作者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摘要:昭和二十五年(1950),朝鲜战争爆发,于是日本成为美国军需品的供应地,因此,使萧条的日本战后经济不但得到恢复,还获得了长足的增长。

于是,一般意义上的“战后”遂告结束,日本社会从此进入了战后正常的运行期。

文学始终是时代的产物,时代造就着文学的主题与形式。

在这样一个闯过了大风大浪进入到相对平静的全新的时代里,与这个安定的时代相匹配的“第三新人”①式的文学也就历史性地粉墨登场了。

所谓“第三新人”,是指继“第一次战后派”与“第二次战后派”后作为团体性的文学新人登堂入室的一群作家们。

“第三新人”一般是指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至昭和三十年(1955)期间步入文坛的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助,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阿川弘之,曾野绫子等人②。

例如,安冈章太郎于昭和二十八年发表了《坏朋友》,这篇小说和他的《忧郁的快乐》获该年度上半年的芥川奖;吉行淳之助于次年发表了《骤雨》;曾野绫子于同年发表了《远来之客》;小岛信夫发表了《美国学校》;庄野润三也发表了《游泳池边即景》;远藤周作于昭和三十年发表了《白人》等。

上述作家及作品除曾野绫子的《远来之客》只获芥川奖的提名外,其它的作品全部获此殊荣。

由此,有别于“第一次战后派”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日本文学选读题库和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日本文学选读题库和答案

这都是我一字一句敲上去的,回馈百度文库!!都是根据大纲要求敲上去的。

高等教育自考日本文学选读题库(含答案)课程代码:00612重点课文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1.得到善意的评价,为他打开了进入文坛的道路.2.1924年,与等创办同仁杂志《文艺时代》,成为的代表作家之一. 3.1926年,成名作。

其抒情的笔调,清纯的青春描写赢得了读者的欢迎. 4.1931年, 主义小说,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5.与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他的代表作的问世,并使他的文学创作走上了新的巅峰。

6.1957年,被推选为,为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许多贡献。

7.年,成为日本的人. 年,自杀身亡。

8.川端康成是日本,早期作品中居多。

显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表现细腻情感的能力.9.时期,短篇小说集中不乏新感觉派特点的作品。

10.川端康成更注重将与紧密而有机结合,开辟了极富的天地。

是其一次成功的尝试。

11.《伊豆的舞女》被认为, ,的一部作品. 12.《伊豆的舞女》,发表于1926年,是川端康成,被认为是。

13.着意表现“我”的内心变化、情感波动这一重要内容的同时,在身上,花费的笔墨更多。

14.以“我”为,以“我”的视线去观察,用眼光去寻找,用心去感受。

这种手法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见.15.作品构成的“核”:. 16.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一环境,体现着作者的,也是所追求的的重要条件。

17.川端康成对的追求,体现在的追求, 体现- 1 -这都是我一字一句敲上去的,回馈百度文库!!都是根据大纲要求敲上去的。

在的追求上。

18.孤儿根性:X19.主题思想:X20.日本传统美意识21.情景结合的描写手法22.《伊豆的舞女》产生的根源- 2 -这都是我一字一句敲上去的,回馈百度文库!!都是根据大纲要求敲上去的。

23.小说效果成立的重要条件24.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特点画册(田宫虎彦)1.1947年,在上发表小说,获得文坛的承认,由此开始其专业作家的创作生活。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一、译介中国大陆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译介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9—2000年。

这一阶段翻译村上的作品比较少,类型也比较单一,主要包括《挪威的森林》(1989年)和《青春的舞步》(即《寻羊冒险记》、《象的失踪》、《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和《舞舞舞》的合集)。

第二阶段为2001年至今。

200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始大量翻译村上的作品,包括小说、随笔、游记、童话和纪实文学等。

2006年村上凭《海边的卡夫卡》获得捷克的卡夫卡文学奖,该奖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敲门砖。

这个奖令村上作品的商业价值得到不小的提升,版权费也水涨船高。

所以,村上2007年以后的作品,包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1Q84》、《无比杂芜的心绪》等,都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译者也从林少华换成了施小炜。

在这个阶段,村上的作品在中国一路畅销,并且已经显露出长销之态。

二、研究概况国内对村上春树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9至2000年。

这一阶段研究村上的作品较少,且视角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对“村上春树现象”的分析和以村上春树为代表的日本后现代文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为2001年至2008年。

随着村上作品被大量地翻译到中国,并在中国一路畅销,学术界开始重视起村上春树来。

研究作品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角度亦是丰富多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另一方面,国内开始出现关于村上的专著。

第三阶段为2009年至今。

2009年村上的集大成之作《1Q84》出版,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从这一年开始,国内每年发表的关于村上的论文总数超过100篇,其中硕博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

研究的角度较上一阶段更加丰富,研究也更加深入细化。

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国内村上研究与国外的差距,开始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专著。

这个阶段可称为村上研究的繁荣期。

(一)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村上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分析“村上春树现象”和研究以村上春树为代表的日本都市文学的后现代性。

透过日本文学作品中的_第三性_人_省略__以吉本芭娜娜小说_厨房_为中心_李晶

透过日本文学作品中的_第三性_人_省略__以吉本芭娜娜小说_厨房_为中心_李晶

2011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01,2011第27卷JOURNAL O F EDUCATI ONAL I NSTI TUTE OF JI LI N PROV I NCE Vo l 27(总265期)Tota lN o 265收稿日期:2010 09 29作者简介:李 晶(1978),女,辽宁葫芦岛人。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透过日本文学作品中的 第三性 人物看日本社会以吉本芭娜娜小说 厨房 为中心李 晶(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自古以来,人类的性别仅被框定在男性和女性两大范畴之内。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觉醒,人们开始对男性与女性之外的 第三性 持探索、宽容与接纳的态度。

许多文学作品也开始关照与性别有关的变性人、中性人等焦点问题。

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吉本芭娜娜笔下的 变性 与 中性 问题不仅凸显了吉本芭娜娜创作的独特风格,而且也蕴含了日本社会传统及现状对日本人性别意识变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性;日本社会;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580(2011)01 0133 02小说 厨房 (1987)在吉本芭娜娜的文学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她不仅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第十六届泉镜花文学奖和第六届海燕新人文学奖,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和关注,小说更是在全世界34个国家出版了译本,甚至还被改编成剧本出现在大荧幕上。

虽然社会各界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但其作品中两位 男 主人公在性别方面的 异化 ,却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的社会现状,以及在这种状态下日本人所面临的由性别意识带来的生存压力问题。

一、变性人 惠理子田边惠理子是吉本芭娜娜小说 厨房 中萌动性别解构意识、大胆地向传统意识形态挑战、把自己从男性变为女性的一位勇者。

惠理子,原名雄司,英年丧妻后做了变性手术,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 惠理子 。

现实主义卷-日本战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叶琳改稿)

现实主义卷-日本战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叶琳改稿)

第四章亚洲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日本战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日本战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战后日本文坛,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放异彩的首推以战后派为主体的“战后文学”和以石川达三、山崎丰子、松本清张、森村诚一为主要代表的“社会派”文学。

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战后派文学分为“第一战后派”和“第二战后派”。

社会派文学又由两大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兴起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二是20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涌现的反映经济高度增长期社会面面观的主流文学“社会派”。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日本的产生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经出现。

日本在明治时期(1868—1912)跨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西方文明潮水般的涌入,社会体制的变革,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日本近代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及其理论的启发下,文学创作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现实社会,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所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的种种不满情绪,不同程度地对近代文明开化时期的日本社会进行了一定批判,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具现实主义文学特色的优秀作品,如二叶亭四迷的《浮云》(1887—1889)、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1897—1902)、夏目漱石的《我是猫》(1905)等。

但由于日本初期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的不彻底、封建社会意识和文化结构的严重残留、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成熟、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经过浪漫主义的转变等原因,导致初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自我意识欠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批判较为肤浅,基本上停留在对社会表象的批判上。

就连一味追求客观真实描写的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都仅仅是注重现象的精确性,缺乏真正现实主义文学所提倡的对生活本质的精准描写和反映。

到了大正时期(1912—1926),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也应运而生。

无产阶级文学从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政治性、目的性和思想性,以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的姿态风风雨雨地经历了十余年,最终由于缺乏成熟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组织内部的团结而导致分散。

从 “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

从 “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

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作者:吉喆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0期摘要: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成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依赖度日益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家庭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归属地。

从而引发家庭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不信、对立、排斥,家庭成员之间出现隔阂,人们对家庭失去信心。

最终导致人们开始逃避家庭,并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慰藉。

关键词:“第三新人”;日常家庭生活;家庭关系脆弱;新型家庭关系自古以来家庭一直是人们谈论的重心,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家庭,古今中外都是不变的主题。

一个人不能独存于家庭生活中,家庭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特指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

由此可见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由于家庭、家族的结构复杂,因而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描写家庭的构建、瓦解、安定、危机、外观、本质。

文学作品里出现的人物,必定与爱情、婚姻、家庭有关。

以家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因其选题贴近大众人群的生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现状,所以,这类文学作品非常受大众欢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二战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同时战后民主思想迅速普及,日本妇女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她们解放思想,挣脱枷锁,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反对传统的“家父权制”,试图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在城市里扎根、定居。

因此,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被由夫妻和孩子组成的“核家庭”取代。

在城市里,传统的“家父权制”逐渐瓦解,新型家庭中夫妻地位近乎平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这些行为无一不影响着构成社会重要因素的“家庭”。

因此,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成熟,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依赖度日益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家庭”已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归属地,在某种意义上,学校、公司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完全可以替代家庭所具有的部分功能。

文学史10戦後の作家たち

文学史10戦後の作家たち
(2013年12月19日、朝日朝刊より)
Q.上のコラムに含まれる四字熟語の元の言葉
は? 辞書で調べてみよう。
村上春樹の小説にはカッコいい言葉、 来自生訓のような言葉がたくさん出てくる
・・・・・ 大島さんは手をのばして僕の膝の上に置く。 とても自然な動作だ。 • 「田村カフカくん、僕らの人生にはもう後戻りが できないというポイントがある。それからケース としてはずっと少ないけれど、もうこれから先に は進めないというポイントがある。そういうポイ ントが来たら、良いことであれ悪いことであれ、 僕らはただ黙ってそれを受け入れるしかない。 僕らはそんなふうに生きているんだ」
②三島由紀夫(1925~1970)
• 東京生まれ東大卒エリートとして大蔵省(現在の 財務省)に入るが1年で退職。小説を書き始める。 • 学生時代に川端康成に出会ったことが、小説家 をめざすきっかけとなった。 • 子供時代の祖母による養育からねじれた性格形 成を受けたと自覚し、『仮面の告白』(1949年)と いう自伝的小説を書いている。 • 代表作『潮騒』(1954年)、『金閣寺』(1956年)、 『憂国』(1961年) • 『豊饒の海』(1970年)完成後、思想的に行き詰 まり、自衛隊市ヶ谷駐屯地に乱入し割腹自殺。
• 明るいところでは、ソフトな口調が絶賛された 「声務(せいむ)警察」のDJポリス、80歳でエ ベレスト登頂の三浦雄一郎さんの「雄峰(ゆう ほう)果敢」が光る。村上ファンが待ちかねた 新作小説はベストセラーの「春樹多売(はるき たばい)」に。そうそう、高視聴率を稼いだ「倍 倍繁盛」のドラマもあった。あの目力(めぢか ら)、縁起物だったらしい。
• 政府・日銀のデフレ脱却策で東証株価は「騰昇株 価」へ反転した。見えはじめた明るさに「投資満 満」の人々が利を狙う。新しい商業施設が相次い だ浪速の町は「阪客万来(はんきゃくばんらい)」 のにぎわいがうれしい▼英王室のウィリアム王子 夫妻に男の第1子が誕生し、気さくなファミリーを 「英子世酔(えいこせいすい)」さながらに世界が 祝福した。20年ぶりの式年遷宮で伊勢神宮は 「移神殿新(いしんでんしん)」。伝統の上に新しい ページがめくられた▼油で揚げない調理器がヒッ トして「油断最適」。といっても食べ過ぎはやはり 油断大敵だ。若者を使い捨てるブラックな「黒影 (こくえい)企業」には気が重くなる▼

略论“第三新人”文学

略论“第三新人”文学

略论“第三新人”文学
刘立善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1991(000)003
【摘要】<正> 蜚声日本文坛的“第三新人”,涌现于战后战争创伤的恢复期,它相对于第一、二次战后派而得名。

这个概念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首次使用,肇始于山本健吉。

第三新人主要作家有安冈章太郎、小岛信夫、吉行淳之介、庄野润三、三浦朱门、三浦绫子、远藤周作等。

他们在宏观领域中交融汇集成一个大同的新兴文学流派,然而,在微观世界里,每个作家又各领风骚,独有一方个性别致的天地。

凡此种种,扑溯迷离,对文学接受者来说,在理解与鉴赏上往往似乎无以着眼,难得要领。

因于此,力图拨开纷杂繁复的表象,简扼概括地透视其本质,是本文的趣旨。

【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刘立善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
【相关文献】
1.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 [J], 吉喆
2.“第三新人”的文学 [J], 孙树林
3.第三届“人民文学新人奖”颁发高鹏程获诗歌新人奖 [J], ;
4.略论外国文学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心智成长——以陶洁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第三版)》教学为例 [J], 支斌生
5.培科教沃土育创新人才——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J], 杜春燕[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本 研 究一九九九年第二期日本战后文学转换的代表——论日本战后文学中的“第三新人”派曲阜师范大学 刘炳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个由战时状态向日常状态的转换。

这种转换深刻地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在文学领域中,这种转换表现为各种流派不断涌现,其中,“第三新人”派的创作颇具代表性。

一 “第三新人”派是日本战后文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

这一文学流派的出现与日本战后政治经济发生重大转换密切相关,它标志着日本文学开始由战后的批判反思战争走向反映日常生活。

当然,体现日本文学向反映日常生活转换的流派和作家有很多,“第三新人”派的出现也是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三新人”派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文坛上。

“第三新人”派的名称由来与日本战后文学中的“战后派”有着密切联系。

“战后派”是日本战后文学中对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不正义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一个派别。

这个派别出现在1946年,当时的作家梅崎春生、稚名麟三、武田泰淳、埴谷雄高等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一批新人”,即第一批战后派作家。

战后派作家以其对战争的深刻批判和反思推动了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到1948年,战后派又出现了一批新的作家,有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三岛由纪夫等人。

这些作家被称为“第二批新人”,也就是第二批战后派作家。

1950年以后,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文坛上,批判反思战争的创作逐渐退居次席,反映日常生活和人们战后思想转换的作品开始成为主流。

继第二批战后派作家之后,又有一批新的作家登场。

这些作家同战后派的第一、第二批作家有所不同,他们作品中的政治性不再那样强烈,而是“坚持表现不带政治色彩的真实情感的人们”(松原新一:《战后日本文学史・年表》)的生活。

当时日本评论家山本健吉在1953年11月《文学界》杂志上发表了《第三批新人》一文。

文中,他为了把第一、第二批战后派作家(即“第一批新人”和“第二批新人”)与新作家区别开来,称文坛上新出现的这些作家,如西野辰吉、井上光睛、长谷川四郎、土高英夫、武田繁太郎、伊藤桂一、泽野久雄、吉行淳之介等人为“第三批新人”。

但是,后来“第三批新人”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所指的不再是战后派作家中的又一批新人,而指一个新的文学派别。

这种变化反映在日本评论家对“第三批新人”所包含的作家名单的变化上。

1954年5月,著名评论家服部达在《近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了《新一代的作家们》一文,文中把阿川弘之、前田纯敬、岛尾敏雄、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长谷川四郎、土高英夫、小山清、武田繁太郎、三浦朱门等十人称为“第三批新人”作家。

又过了一年多,1955年5月,《新潮》杂志出版了“第三批新人”小说专号,除上述作家之外,还包括了松本清张。

同年8月,《文学界》杂志发表了《战后文学的十年》特刊,其中还包括了山本雄吉的文章《文学运动的兴衰》,文中提到的“第三批新人”的名单与他在1953年列的名单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现在是把安冈章太郎、小岛信夫、庄野润三、小沼丹、三浦朱门、吉行淳之介、武田繁太郎等人称作“第三批新人”。

同年9月,评论家服部达在《文学界》杂志的《昭和文学人物史》大特刊上,发表了《劣等生、残疾者以及市民——从第三批新人到第四批》一文,文中又出现了“第四批新人”一词。

这样,日本文坛上的“第三新人”派就逐渐形成了,其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了。

从日本评论家的总结可以看出,日本文学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以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庄野润三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即“第三新人”派。

这些作家的创作不同于以战后派为代表的战后文学,在创作内容上,他们不再一味地反思战争、批判战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们也不再追求战后文学那种试验性、观念性。

他们显示了引人注目的、更能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和意识的独特风格。

二 “第三新人”派在日本文坛上表现出了一种转向文学的特征,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主题意向、观念意识和生活内容带有鲜明的社会转型印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日美和约的签定、日本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战后日本文学的不断繁荣,审美意识伴随着文化心理结构的开放,许多日本作家意识到日本文学必须冲破长期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所形成的文化潜结构和民族心理积淀中形成的强大惰性、僵化的心理素质及维系方式,必须面对日本现实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日本民众的现实心理发展趋向,这就引起了日本文学在创作主题和表现内容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促使日本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反映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第三新人”派正是日本文学这种转换与变革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派别。

首先,以新的态度表现战争体验主题是“第三新人”派创作的重要内容。

他们以一种真切的生活体验来描绘战后社会与个人的战争影响印记。

我们知道,战后派在日本文坛上是以深刻地反思、批判战争为主题特点的。

那些作家在战争年代就具有用马克思主义眼光批判国家和战争的思想,战争结束后,正是那部分作家倾吐战时被禁止表现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于是,他们便以缺少被天皇制度迷惑的内心经验毫不留情地批判那场战争的非正义性、残酷性。

战后派文学正是高举批判战争的旗帜才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并且以次推动了日本文学向前发展。

然而,日本战后的社会虽然在美国占领军的帮助下,或多或少地取消了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一些枷锁,但社会制度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再加上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日本民众的生活也已由战时状态转向了日常生活,思维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关注的不再仅局限于对国家、战争的批判与反思,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本身所面对的现实生活。

在这种情形下,反映战后现实生活的作品自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当然,由于战争的影响不可能消除,文学创作自然也不可能一下子远离战争。

“第三新人”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潜心描绘战争影响后的人们的生活。

他们的作品中,有关于战争的痛苦回忆,有关于战争的残酷影响的描绘,但描写更多的是把战争影响同战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体验与感受。

安冈章太郎的小说《坏伙伴》、《凄凉的欢乐》、《海边情景》最先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安冈章太郎与其他“第三新人”派作家一样,也参加过那场战争,深受战争的摧残和影响。

他因患病,被从前线送回后方,直到战后伤病一直未愈。

这个战争中的疾病经历,安冈章太郎一直感到“羞耻”。

他在1953年获“芥川奖”的两篇作品《凄凉的欢乐》和《坏伙伴》就是以表现这种战后生活的“羞耻”、“屈辱”心情而引人注目的。

《凄凉的欢乐》讲述了“我”每月到市政府去领生活补贴的屈辱感受,“我每一个月到神奈川县政府所在地横滨市政府去领取生活补贴。

虽然是正当的报酬,接过钱来的一刹那,人总会感到一种屈辱吧。

”(《凄凉的欢乐》)二战结束后,日本复员军人有一种自卑感,安冈章太郎所表现的这种屈辱感正是受这种影响最深的那些军人的战后生活。

他们的这种屈辱感不仅仅是因为领取理由模糊的补贴,重要的原因在于战时受了伤,至今无法劳动,面临生活困难,心灵上的阴云始终笼罩着。

安冈章太郎的另一篇小说《遁走》也是关于战争体验的作品。

作品通过对安木加介这个对军队缺少适应能力的人而又不得不使自己设法适应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受屈辱的弱者被庞大的军队所吞噬的事实。

在这篇作品中,作家没有用批判军国主义的态度来描绘日本的战时军队,而是以朴素的日常生活者,且是稍微缺乏生活能力的人的目光来观察日本军队的。

作者把受日本军国主义残害的弱者在战后艰难生活中苦苦挣扎的自卑、怯懦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吉行淳之介的小说《在火焰中》虽然是一部回忆战时生活的作品,但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战后派作家截然不同。

小说塑造了一个以“游戏”精神对抗所谓“诚实”的僵化了的国家战争支配力的人物形象。

作品主人公在遇到空袭、房屋焚毁的时候,从家里抢出来的东西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唱片。

作品实际上是表现了一种冷眼对待战争的态度。

其次,“第三新人”派真实地反映了战后美国军队占领下的日本民众的思想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队占领了日本。

战后日本的一些老作家及“无赖派”作家也曾反映过美军占领下的社会现实及战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情感,但是,真正在作品中强调战后是被占领的时代,并且真实地反映了美军占领下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还是“第三新人”派的创作。

在这方面,小岛信夫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小岛信夫在“第三新人”派中,年龄较大,且参加过战争,到过中国,还曾学习过美国文学。

战时,英语对日本人来说,是敌方的语言,作为研究英美文学的小岛,在日本国民中有自卑感。

而战后美军占领了日本,后来,日美又结为同盟,英语又变得受到人们重视起来,这对小岛来讲是没有想到的,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这个变幻莫测的世道的不安和恐惧。

他的小说《美童学堂》讲述了一批日本英语教师参观美国占领军模范学校的故事。

作品反映了日本人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日本官员让参观的人长时间在广场上等候,时间变了也不通知,还让参观的人服装整洁、不得吵嚷、中午饭自备等。

当然,日本人中也有极力想讨美国人赏识的家伙,作品中的山田便是这样的人。

在那群英语教师中,山田“衣着最讲究,气色也很好”。

他极力想炫耀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以便讨得美国人的欢心,他提了一个建议:这一天,大家都不许讲日语,而是用英语会话。

除他之外,其余人的心理是灰暗自卑的。

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佐性格懦弱,他的内心有一种抵触情绪,害怕讲英语。

当机关的官员柴元和精神饱满的山田走在最前面,率领“象囚犯一般”的队伍向前走时,他忍着被临时找来穿上的黑皮鞋磨破了脚的疼痛,落在队伍的最末尾走着。

这是一幅作者精心描绘的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国民生活的生动图画。

当参观队伍到了美国人的学校时,他流下了屈辱悲伤的眼泪。

当听到美国人漂亮的英语和山田完全按照外国人的调子说话时,他觉得是一种耻辱。

可以说,伊佐这个形象是美军占领下有民族自尊心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小岛信夫在小说《在火车上》、《星辰》、《步枪》等作品中也都形象地展示了美军占领下日本国民的那种屈辱生活和自卑心理。

第三,“第三新人”派还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日本人迅速跨入现代文明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危机。

随着战后社会形态的巩固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在日本人面前扑面而来。

它迅速地改变着日本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观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引发了新的危机。

我们知道,人类进入现代文明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许多危机。

这种危机包含在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经济危机、战争危机、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危机、环境污染等等。

反映人类生存危机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日本现代文学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