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 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说明下列元素营养生理作用:Mn、Zn、Se、Cu、Co。
答: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对动物自身构成体组织,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参与生物活性物质构成都起到了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微量元素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详细论述几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作用。
锰的主要营养生理作用是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胆固醇代谢中作为酶活化因子或组成部分。此外,锰也是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
锌作为必需微量元素主要有以下营养生理作用:第一,参与体内酶组成。第二,参与维持上皮细胞和皮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第三,维持激素的正常作用。第四,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生物膜遭受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锌对膜中正常受体的机能有保护作用。
硒最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是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成,对体内氢或脂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还原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肝中此酶活性最高,骨骼肌中最低。硒对胰腺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硒有保证肠道脂肪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正常形成,从而促进脂类及其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
铜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第一,作为金属酶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第二,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成熟。第三,参与骨形成。铜是骨细胞、胶原和弹性蛋白形成不可缺少的元素。
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必需微量元素,动物不需要无机态的钴,只需要体内不能合成,存在于维生素B12中的有机钴。体内钴的营养代谢作用,实质上是维生素B12的代谢作用。反刍动物体内丙酸生糖过程需要的催化酶必须有维生素B12参加才有活力。维生素B12也是某些氮代谢的重要因素。已知肝中蛋氨酸循环和叶酸代谢,需要含有维生素B12组成的酶参与,否则体内蛋氨酸减少,内源氮排泄增加。
2、动物生长的一般规律?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顺序?
答:揭示生长规律是确定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的基础。总体及各部位的生长,以及机体化学成分各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
(一)总体的生长
机体体尺的增大与体重的增加密切相关。一般以体重反映整个机体的变化规律。在动物的整个生长期中,生长速度不一样。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为S形曲线,总的规律是慢——快——慢。在生长转折点(拐点)以下,日增重逐日上升;过转折点,逐日下降;转折点在性成熟期内。绝对生长速度——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动物体重(年龄)愈小,生长强度愈大;从生产角度看,愈小的动物产出产品的效率愈高;从营养上考虑,需要的饲粮养分浓度愈高。
(二)局部生长
整体生长是由各个组织器官的生长所汇集而成的,主要是骨骼、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增长。动物各种组织的生长速度不尽相同,从胚胎开始,最早发育和最先完成的是神经系统,依次为骨骼系统、肌肉组织,最后是脂肪组织,即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顺序
(三)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年龄不同,机体组织(骨骼、肌肉、脂肪等)增长的速度不同;其化学成分如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的含量及比例和能量也不相同。所有动物机体水分含量比例随年
龄增长而下降,粗脂肪和能值则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机体粗蛋白质的百分比含量,不同的动物表现不完全一样。生长后期机体组织能值的增加与机体水分的减少和脂肪比例的增加有关。
(四)肌肉组织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肌肉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也含有少量脂肪。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中水分含量减少,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增加。各种动物组织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基本规律类似。
(五)体部位
各部位生长速度不一样,总体上头、腿是早期生长部位,胸、臂生长晚,腰更晚。
3、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生态营养学是一门生态学与营养学交叉融合的科学。
生态营养学肠内营养的主要理论是给人体的有益菌提供养菌物质,能促进肠粘膜的再生,以维持肠粘膜的完整性,促进肠蠕动。有益菌通过与肠内致病菌的竞争,抑制有害菌,重建和恢复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阻止肠道菌群的易位以及其导致的肠外组织感染。同时恢复的正常菌群又能产生机体所需的维生素、酶类、短链脂肪酸等,而且还能促进机体对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4、简述环境与营养的关系。
答:动物在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动物的环境一般指作用于动物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不仅包括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土壤、地形地势、大气环境等等,还包括人为的环境因素,如畜舍、饲养设施、管理方式等。营养与环境具有相互作用。
环境条件对营养的影响。
外界环境诸因素中,除饲料因素外,温热环境与动物营养关系最为密切。温热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代谢和产热,而且可导致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分配和利用效率的改变,最终导致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及其与能量比率的改变。
一般而言,环境温度降低,增加动物采食量,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环境温度升高,会降低动物采食量,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温热环境通过影响动物采食、消化、代谢及产热来改变养分用于机体维持和生产的分配比例,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在温度适中区, 饲料能量用于机体维持的比例最少, 用于生产的能量最多, 能量效率最高。在冷应激区, 饲料能量用于机体维持的比例增加, 用于产品合成的比例减少, 最终导致能量利用效率降低。在热应激区时, 维持能量需要减少,用于生产部分的能量因代谢增强而减少, 但能量利用率降低不太明显。
环境条件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冷应激和热应激均提高动物的能量需要量。温热环境不影响动物对蛋白质、赖氨酸及蛋氨酸的需要量, 也不影响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冷热应激时,动物体内代谢加强,会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
供给动物的养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重视。动物在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畜产品的同时,也向环境排放大量的粪尿和有害气体。可以采取如下营养措施保护环境:准确预测动物的营养需要;利用理想蛋白质技术配制饲粮,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量;应用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养分消化和利用率;限制高铜、高锌、砷制剂等某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合理调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5、三聚氰胺能否被动物利用?畜禽采食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对肉蛋奶等产品的安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