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剖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ppt课件
PPT课件
10
高息揽储的恶性循环
无法支付利息
继续吸入 高息存款
吸入高息存款
资金缺乏
PPT课件
11
01 TEXT01 02 TEXT02 03 TEXT03 04 TEXT04 05 TEXT05 06 TEXT06 07 TEXT07
经营模式不规范
股东抽逃资本金。许多股东的贷 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 内, 即“刚拿来,又带走;拿来 多少,带走多少”。
加大向债务人讨债的力度。但银行贷款容 易收贷难,好多债务都成了空置的房地产。
PPT课件
6
最终倒闭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宣布对 海发行进行关闭清算
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 对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 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1993年,合并时坏账损失总额 已达26亿元。
1997年年底,有关部门又将海 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 海南发展银行。
PPT课件
9
01 TEXT01 02 TEXT02 03 TEXT03 04 TEXT04 05 TEXT05 06 TEXT06 07 TEXT07
银行体制混乱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 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 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 的年利率高达25%。
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贷款的用途不明确。实际上是作 为临时拆借资金用于归还股息。
PPT课件
12
其他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
13%
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
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近年来,海南发展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面临倒闭的一家银行。
该银行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境内一家地方性银行,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海南发展银行最终宣布破产,给当地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
2024年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利润下降,为了弥补利润缺口,海南发展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高风险贷款,包括房地产和非标准化信贷。
这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的积累,资产质量开始恶化。
此外,银行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其次,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还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海南发展银行所在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了严重的市场下行风险。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收紧政策,贷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导致海南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了流动性风险。
同时,国家对地方性银行的监管也逐渐加强,使得海南发展银行在资本金补充和整体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此外,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还暴露出监管部门监管不严问题。
过去的监管模式主要侧重于规则制定和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在风险防控方面缺乏主动性。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导致对监管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监管部门应在早期识别和预警风险,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和规则,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最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倒闭导致了大量失业和社会不稳定,也使得当地的金融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由于海南发展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其倒闭还对其他地方性银行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监管不严和资本金补充不充分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该银行的倒闭。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关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高息揽储的教训_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共3页]
99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四)确定最佳银行规模一般说来,大银行的负债成本比小银行低,因为大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存在规模经济。
银行规模大,可以摊薄经营成本。
同时,公众对规模大的商业银行比较有信心,所要求的风险补偿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从储户那里吸收存款,也可以较低的成本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
但是,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超过一定规模,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会不降反升。
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自己的最佳规模。
案例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高息揽储的教训一、案情回放海南发展银行(下称海发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 800多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7年之前,即海发行兼并托管信用合作社事件之前,海南省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大规模扩张,同时伴生了许多金融机构。
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有效监控,房地产业出现了泡沫,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泡沫开始破裂,许多信用社都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
海南省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数目很大,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各个信用社都采取了高利息的方式来吸引存款,而对储户承诺的高利息也加剧了这些信用社的经营困境。
海发行成立之初,也采用高息(1996年海发行五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高达22%)揽存的“偏招”,并获得了暂时的辉煌——截至1996年年底,成立仅一年多的海发行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94.3%,几乎翻了一番;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偿还了59%的历史债务,全年实际利润1.25亿元。
据1997年《海南金融年鉴》称,海发行收息率为90%,与境外36家银行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达1.7亿美元。
案例分析: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案例分析: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随着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我国又相继成立了一批股份制银行,包括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等,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股份制形式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按照商业银行的运营原则,高效决策,灵活经营,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自成立伊始即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来,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纷纷选择了扩张,以至于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更有些银行,违法违规经营,发放贷款时草率行事,最终导致不良资产比例增多,为银行带来更大的麻烦。
海发行简介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是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家股份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银行由海南省政府控股,一共有包括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在内的43个股东。
银行以兼并了5家信托投资公司,并向中国大陆募集股本的方式设立的。
海南发展银行并非只在海南省内经营,银行曾于1996年在广州和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过两家分行。
海发行倒闭背景海南发展银行起初经营情况不错。
据1997年的《海南年鉴》记载,海发行收息率为90,,没有呆滞贷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达1.7亿美元。
虽然兼并了28家信用社、托管了5家信用社的债权债务,使得海发行账面上实力增强——海发行的股本金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但由于这些信用社大多是不良资产,海发行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兼并后的海发行员工人数剧增为3000多人,是原来的数倍。
海发行倒闭案例分析
2.盲目兼并,引起信用风险,挤兑现象严重
“
1、海口人民信用社存在诸多病根,盲目兼并造成海发行负担负担 过大,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负担过大,造成海发行无法正常运转,信用危机产生,挤兑 现象愈加频繁,最终导致清偿能力丧失。
”平衡和结构优化是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处于 正常状态和资金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海南发展银行开业初期即背负 近45亿元的债务,其中相当一部分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成为财务坏账 和不良资产。银行资金短缺,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对于庞大债务的消 化只能是力不从心,造成畸形发展。
(五) 以立法推动金融改革,运用 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为防止类似于海南发展银行事 件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商业 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资本金结 构、贷款投向以及存款保险等进 行更完备的立法,并明确执法程序, 使依法监管更加切实可行,经营管 理人员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更加明 析。
(六) 以市场退出机制来加强监管,整顿金融秩序
6.行政手段的制约削弱了市场手段 和法律手段的效力
海南政府过于干预, 违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造成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 段的弱化甚至失灵,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发展 衰败
7.银行法规不健康,监管失控
1、无论是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开业,还是高息揽储出现的违规操 作,都违反了《商业银行》的行为 2、严重低估兼并信用社后所潜在的风险,经营制度存在漏洞 3、市场体制和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同行内盲目追求发展,忽视监管和 法律手段的重要性。
(八)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 教训,以其为鉴改革现有银行体系
在海南发展银行事件中,处处可见 这些直接间接造成金融风险的因 素。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的 许多特征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都 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因此,要结 合海南发展银行的惨痛教训,全面 改革现有银行体系,剔除潜在及表 面化的风险因素,这样才能保持我 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确保改革 开放的胜利果实。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本案例由崔光华根据真实的事件编写,只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金融风险及银行监管的重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省惟一的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关闭,由此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还没有银行倒闭的概念,有国家作其强大后盾,吸纳的都是老百姓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银行怎么会又怎么能够倒闭呢?因此即使这一消息被刊登在各报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仍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分析其破产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一、背景资料在1992年的海南泡沫经济中,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人海南,促使海南省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据统计,1992年与1993年全省金融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长了10余倍,仅1992年当年存款余额就比1991年增长了2.4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9%,以往金融机构普遍的贷差一下子变成了存差。
当时全省的金融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同业拆借市场至1992年年底已累计拆借资金总额达630亿元,其中净拆人为367亿元;资金市场上的国库券、各种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麟亿元;1993年底经批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达207亿元(不计溢价发行)。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时海南的金融状况:以寻求暴利为突出特征的游资充斥着整个海南。
与此同时,海南金融机构的数量猛增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截至1993年年底,海南金融机构共2 068家,其中信托投资类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而且均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
在这样过热的经济氛围中,大批游资纷纷投向高回报、高风险的证券业和房地产业。
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大量的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高风险产业,金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
当时房地产业异常混乱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盲目投资、疏于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坏账和畸形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
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 式解散之日前, 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 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 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
•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 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 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 • 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 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 •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 制定、 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 务清偿计划。 务清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 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 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 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 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 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 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 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 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 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 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 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 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 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 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 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 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 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海 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一、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 业不到 三年,就被迫关闭了 呢?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倒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商业银行。
图4-1海南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关闭前有员工2800多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而且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法担保的贷款。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颔的 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初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原因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
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业不到三年,就被迫关闭了呢?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
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作业
05 总结与展望
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总结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由于过度依赖短期资金,长期项目投资过多, 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持续经营。此外,管理层决策失 误、监管不力等问题也是导致其倒闭的重要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影响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金融系统稳定性受到冲击、客户资金损失、企业融资困难等 。同时,该事件也暴露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 足。
对行业监管的反思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引发了对中国金融行业监 管的反思,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 管和风险控制。
03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教训 与启示
银行经营的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重要教训之一是未能有效识别和评估 潜在的风险。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对各类风 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降。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流动性 风险加大,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
化。
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倒闭主要是 由于过度扩张、不良贷款率高、
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所致。
02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
Hale Waihona Puke 倒闭事件概述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结果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良 贷款比例高、资本充足率不足、经营不 善等。在倒闭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包括成立清算组、进行资产处 置等,以保障储户和债权人的利益。
VS
结论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对中国金融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暴露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 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防范类似风险,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 能力、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等。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案例十六: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六: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海南发展银行于1995 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
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
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
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
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
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
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
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
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为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合作信用社。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接管之后,那些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的门口排起了长队,这成为当时海南的热门话题。
由各种传闻引发的恐慌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海发行只能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艰难度日。
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此时,海发行已无法清偿债务。
其后,据说海南省政府也动用了7亿元资金企图挽回局面,但已是无力回天。
1998年6月21日,为了防止支付危机进一步蔓延,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发行,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发行的债权、债务。
海发行的关闭引起了强烈反应。
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就刊出了这条消息,国内报纸也陆续刊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的消息,这表明银行的倒闭与一般企业的破产不一样,它涉及的单位和人更多、影响更大。
分析海南发展银行案例
从海发行的关闭看信贷资金经营风险网销092班应露冰文章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1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发展银行成立,其成立初期资金充足,运营情况良好,但是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宣布倒闭,这是由于当时大范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再加上银行本身管理的不善,在危机之下决策的失误导致的。
文章在对海发行产生,发展,结束的各个方便都作出了分析,并且还分析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重建海发行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
最终通过对海发行的实例研究得出在金融市场上信贷资金的经营风险,并且预期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估。
关键字:信贷经营风险地方政府控股不良资产挤兑金融风险正文:信贷资金是指,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积聚和分配的货币资金。
信贷资金的来源有各项存款、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流通中的货币、银行自有资金、当年结益等。
下文会通过对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实例对信贷资金的经营风险进行探讨,从而分析出当代金融领域中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经营风险。
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
海发行会走上关闭的道路是一个令整个金融界都震惊的结果,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其发展的过程就会很明显地察觉到这个结果的必然性。
下面我从三个两个大的方面来仔细阐述:一.海发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从海发行的本身来看,其自身发展当然存在着多种条件,然而这些多样的条件也会带来正反的影响。
一方面,从海发行的性质来看,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部设在海南省的一家股份银行,银行由海南省政府控股,它不仅有中国银行强大的后盾,还有海南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领域都有着强大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从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案例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 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 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 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 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 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 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 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 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 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 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 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 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 的比例。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 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 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 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 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 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 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 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 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 出现了。
•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 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 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 比例。
•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 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 吸引存款。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 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 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 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 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 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 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 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 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 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 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 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成立海 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
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 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 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 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 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 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 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 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 困境。
案例8-4:海南发展 银行倒闭案例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 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 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 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 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 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
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
•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 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
• 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
•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 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 务清偿计划。
•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 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 公众对工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 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 转存工行,现金提取量不多。
•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 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 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 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 正式开业的。
•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 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 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 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 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 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 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 少”。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 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 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 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 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 多亿元。
一、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 业不到 三年,就被迫关闭了 呢?
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 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 会安定。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 发行、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 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 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 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 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 法担保的贷款。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 股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挤 兑行为。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 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 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 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 闭海南发展银行。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 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