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讲解、展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活动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2)掌握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3)了解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2)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了解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3)通过参与、体验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文化特点1. 讲解家乡的文化背景;2. 分析家乡的文化特点;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文化。
第二课时: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1. 讲解文化传承的意义;2. 分析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3. 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家乡文化。
第三课时: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1. 讲解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家乡文化活动;3. 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家乡文化活动。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文化景观、文化活动等;2. 视频素材:家乡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3. 调查报告: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家乡主要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教学反思:在公开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丽景色。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文化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家乡文化特点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文化特点,并展示讨论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课: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 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 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 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道理 第五课: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绵延的重要根 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 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2)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误 的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本单元考纲考点要求: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学生的文化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文化特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曲艺等,并学会欣赏和评价。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实践操作法3. 第三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如婚嫁、丧葬、祭祀等,并学会尊重和传承。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实践操作法5. 第五课时: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家乡情怀的培养。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调查、采访、实践操作等。
3. 学生对家乡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文化的视频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调查表、采访提纲、实践操作工具等。
五、教学建议1.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文化内容进行教学。
2.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邀请本土文化专家或民间艺人进行讲座或表演。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实际情况。
4. 鼓励学生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文化演出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家乡文化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故事、风俗等。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三课时教案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2.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等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的风俗被我们继续传承,但也有一些风俗被人们所淘汰。
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也对有些风俗进行了变革。
你的家乡,你知道有哪些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或变革的呢?生:自由回答师:对啊,比如,我们四川就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发展变革了许多的风俗,尤其是纳溪盛产茶叶,便发展了“采茶节”。
像这样变革的风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俗的演变。
2.揭示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之风俗的演变二、新知探究。
(一)小调查1.课前小调查:请你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2.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汇报自己的小调查。
3.每个小组选择 1名同学的调查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4.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比如我们纳溪的“搬打狮子”民俗,由于表演的危险性较大,及传承的人极少,所以可能遭到淘汰或者变革,可能替代它的便是一些简单的舞龙舞狮的活动。
(二)辩一辩1.师: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留与否,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放鞭炮,有的人觉得应该延续,而有的人却认为应该淘汰。
观点1:放鞭炮会引起火灾,每年都会让很多人因此受伤、致残甚至丧命。
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过程中,会放出许多有害物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因此要禁止燃放。
观点2: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
文化生活第三课
考点二: 考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世界的) 。(文化是世界的 3、由于(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因素等)各民族文化之间存 由于(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因素等)各民族文化之间存 在着差异(个性)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 在着差异(个性)。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 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文化 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文化 是民族的) 是民族的)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 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 。( 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 因之一) 因之一)
考点一: 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详解 基本表现形式: 基本表现形式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民族节日: 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文化的集中展示, 民族情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 )庆祝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 的集中表达 表达。 感的集中表达。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化的韵味 韵味。 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生活第三课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B案—课前预习【使用说明】: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明确知识体系,理解重点知识。
一、基础知识梳理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原理依据: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记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4、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原则、要求: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第3课 非澹泊无以明志
第3课《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为“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同时提供了“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
学情分析
修身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前边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通过阅读讨论“庄子钓于濮水”这个故事明道喻理,进而知行合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背诵前一课内容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
2.出示问题:
庄子为什么不愿去楚国做官?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四、知行合一
1.阅读知行合一内容
2.想一想:我该怎么做?
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
拓展阅读: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家乡文化生活的教案设计3篇
家乡文化生活的教案设计3篇家乡文化生活的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悉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
熟悉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预备】1、布置作业:晚上观看夜空。
2、一幅描绘安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
这样学生会更简单理解古诗。
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
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
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进展他们的口头表达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日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
“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二、初读古诗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⑴课件出示本课生字:①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检查自学状况:①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齐读生字、正音。
③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小教师领读。
⑤开火车检查。
⑶随生字熟悉偏旁。
三、朗读古诗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3、学生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帮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⑴同桌互读。
⑵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⑴自己试背。
⑵指名背诵。
⑶齐背。
⑷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举头──低头五、检查背诵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目耳头米2、学习书写:⑴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描红、临写。
教师巡察指导。
3、扩词练习: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详解
文化生活课时检测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不同的传统节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
据此回答1~3题。
1.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这些传统节日(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示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2.在多数西方国家里,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游行,节日游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具有浓烈的民间特色和地方特色。
复活节主要蕴含着( ) A.民族历史的文化因素 B.宗教信仰方面的文化因素C.风土人情方面的文化因素 D.思维方式方面的文化因素3.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 )A.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B.不同的文化对个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
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
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
这表明(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国人中不乏珍视古人遗存者。
之所以要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6.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了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请大家思考一下,文化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又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
3.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文化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合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8.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学案
青州实验中学政治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教师寄语: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编写人:王国喜审核人:闫敬敬使用时间:2012-10-17 【高考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课前预习案一、研读教材28—38页第三课内容,至少读一遍,明确自己的复习起点。
二、在阅读教材基础上自主完成一轮复习资料第112-113页“考点剖析”与“问题探究”,掌握基础知识、明确疑难问题。
二、根据问题回顾知识,自我检测,巩固预习成果。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内探究案【探究一】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
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探究二】近年来,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联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
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倡导“共建、共享、互动”,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结合材料,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随堂训练】一、判断并说明理由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4、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5、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二、选择1.2011年2月25日,社会各界翘首期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高票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课仁者爱人教案
第三课仁者爱人【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经典选文,背诵经典章句。
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选文意思,用心体会儒家的仁爱思想。
3.生活中做到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仁爱共济,立己达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则故事《吴枯赠衣》。
吴枯是东汉人,年轻时在家乡一边放猪,一边读书,生洁很贫困。
后来他做了胶东地区的长官,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仁爱清廉。
有一次,负责收税的下属孙性,偷偷地多收了百姓一点儿钱,给父亲买了一件新衣服。
孙性的父亲知道衣服的来历后,把他训了一顿:“吴长官是多么好的一个人,你怎么忍心瞒着他干这种事?”然后逼着儿子去自首。
孙性又羞愧又害怕,最后还是拿着衣服去自首了。
在办公大厅里,吴枯看到孙性局促不安的样子,就让身边的人都退交下,然后说:“现在没有别人了,有什么事,就告诉我吧。
”孙性支支香香地把事情讲了一遍。
吴枯听完,严肃地说:“你私自收钱,应当严厉处理!”孙性一听,吓得“扑通”跪倒在地。
吴枯见状,语气支得温和起来,说道:“你现在能知错就改,难能可贵,以后千万别再犯这种错误了!你应该感谢你父亲,也代我谢谢他老人家。
”随后,吴枯拿出自己的钱,连同那件衣服交给孙性,嘱咐道:“把这些钱退给老百姓。
这件衣服,就以我的名义送给你的父亲吧。
”孙性被吴枯感动了,以后再也未犯其他过错。
讲完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本,熟读文本所选经典章句,看是否与刚才的问题相契合。
二、走进经典 1.学生反复诵读,根据注释和大意硫通文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
2.学生针对章句理解提出问题,老师与学生共同解决。
3.结合社会现象,针对文本,学生各打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4.给出与文本有关联的其他段落,对比分析: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战?”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三、历史镜鉴1.学生分享仁者爱人的历史故事或名人故事。
2.齐鲁大地上又有哪些仁者爱人的故事?3.生活中有哪些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有关善良仁爱的事例,又有哪些事情感到不快甚至厌恶的呢?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将仁爱思想付诸行动?4.说说儒家所倡导的仁与礼的内涵,并分析礼与仁的关系。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一、教案简介《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共包含十个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本节课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和自豪感。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3.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地的省份、城市、乡镇,以及周边的地理环境。
2. 家乡的历史背景: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3. 家乡的传统文化: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民俗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3.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 地理位置介绍:展示家乡的地图,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3. 历史背景讲解: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4. 传统文化分享: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5.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文化的珍贵和传承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家乡文化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家乡民俗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活动,感受家乡的民间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讲解民俗活动的起源、意义和传统习俗。
教学方法:1. 视频播放:播放家乡民俗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民间风情。
《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文化生活》第三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前预习】、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学习过程】情境导入:阅读书本P28,思考,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1、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一:阅读书本P29,从以上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2)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和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庆祝民族节日,是,也是。
情境二:阅读书本P30,思考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3)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____________。
情境三:阅读书本p31,思考,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仅仅是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吗?你能否以服饰、饮食等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文化是世界的,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情境四:阅读书本p32,思考,比较上述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你能解释它们的文化印记吗?用文化的眼光,奥林匹克运动为什么会从希腊走向世界?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你能否感悟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既要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__________,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主要讲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理解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探究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根据联系的观点设计人生规划,用联系的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第一次就爱上哲学,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材料。
生阅读思考。
师:同学们,看了后,你对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感悟?生:回答。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师:世界是联系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讲授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阅读与思考一(1)师课件出示以下成语、故事、俗语材料。
唇亡齿寒围魏救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物无孤立之理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名师出高徒(2)生阅读后思考:上述成语、故事和俗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请再写几个类似的成语、故事和俗语。
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学案
第二单元知识框架表现: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和文化遗产中(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how 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多样性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有益外来文化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前提 Why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意义: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 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How :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教育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How 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Why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必然性)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重要性、作用)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 学习提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送圣诞卡
唱颂歌和“报佳音”
在这些民族节日中,无论是中华民族节日,还是西方国家的节日,我们都可以看出: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1)民族节日
①形成: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以上我们共同探究商人的贸易活动和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十分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育———又一重要途径(板书)
师:我们如何认识“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P35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界定、意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态度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
原则
要求
回答:“各美其美”是指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探究提示:(1)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文化传播就是其重要的功能。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
(3)我们以广告为例说明当今世界商业活动具有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又引导人们适时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电视连续不断在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盖地在显示……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是很难的。因为生产的发展,社会的时尚,生活的消费,临时的急需,等等,统统失去了向导。况且,没有广告及赞助商,就会没有出色的新闻,没有感人的连续剧,没有精彩的体育竞赛,生活就显得没有色彩。广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标版,成为国内商家的必争之地,就可想而知了。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
教师提出问题:从这些不同的建筑艺术、语言文字、体育项目、民族服饰和旅游景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刚才我们看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很多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可以着重从哪两个方面,看到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呢?
问题一:美军的行为错在什么地方?
问题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 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 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001年2月27日,当时的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以“把阿富汗建成真正的伊斯兰国家”为由。下令摧毁阿富汗境内的所有佛像,其中包括两尊巴米扬大佛。消息传出,这一行径立即遭到了全世界的强烈抗议。联合国派人前去劝阻,没有成功。最终,塔利班动用了坦克和迫击炮等重型武器,把两座古老巨佛变为一堆炮灰。
(展示“合作探究”):阿富汗塔利班的“灭佛”行动。
主 备 栏
复备栏
第3、4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相互交流。文化的交流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文化传播途径与文化传播手段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4
第_1、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大 家请看这些图片。
教师展示图片: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各具特色的体 育运动项目、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民族的服装、各国空姐制服造型大比拼、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
2015—2016学年度
课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型
新课
学
情
分
析
经过《文化生活》前二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如今的高中学生思想活泼,思想灵敏,独立强,他们关注社会,对文化的感觉力越来越剧烈。本课主要就是谈文化的多样性,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了解一些奥运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答: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的文化遗产、我国的自然遗产、我国的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我国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外文化遗产。
(展示图片)第27届、28届、29届、30届奥运会会徽。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把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会徽可以表现出什么?
P34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课堂探究(P35)如 “阿拉伯数字1、2、3、4……”,其实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商人带到西方(欧洲),西方人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这是文化的错位,这也是商人的一大贡献。由此可见,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师提问:庆祝民族节日可以表达什么
②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教师提问:从民族节日中,大家可以领略到什么?
③功能:是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的平台。
世界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二:文化遗产。
教师展示图片:开平碉楼。(学生读相关资料)
教师提问:1、什么是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其他国家的呢?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展示“合作探究”):阿富汗塔利班的“灭佛”行动。
位于阿富汗境内的两尊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高55米;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高38米。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很重要的。这一框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的交流、传播问题。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请同学们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文化传播现象。
课堂探究(P34)提示:
(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教师展示图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外国的民族传统节日。
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各项活动
春节:
扫尘
贴春联、挂红灯笼
倒贴“福”字、贴窗花
祭灶、祭祖
吃年夜饭
守岁
放烟花爆竹、舞狮、龙
拜年
压岁钱
圣诞节
圣诞树和圣诞装饰
庆祝耶稣诞生
圣诞聚会
圣诞大餐
主 备 栏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
○理解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意义及原则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教学难点:
举例:中国青年报北京2007年5月28日电。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2006年全年共有来自184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9所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 、科研机构学习。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是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前五位的国家。
(2)文化遗产
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问:世界对于文化遗产是怎样保护的?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以保护。
问:世界遗产分为哪几类?(教师展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