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完善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主要目标
(一)规模目标
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招生比例,提供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二) 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三) 学制衔接目标
建立以集团内学分互认模式为主的学制衔接,实现中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与高职院校的学分互认。
(四) 课程衔接目标
制定出既能满足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体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必须具有的相对完整的素质结构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内容
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衔接首先允许普通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打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这样,让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求,拥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中职学生的升学增加了选择的机会。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
1.入读条件:第一职教集团学校学生在修满最低150学分,取得该校中职学历证书后,可申请报读职教集团合作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合作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毕业成绩和先修课程成绩,择优录取。
2.学习形式:全日制
3.学制:采取2+1+X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时间为3年。在第三年顶岗实习阶段可修读部分高职课程,相应课程学分可折算为顶岗实习学分;大专学习阶段毕业年限根据学生能力而定。
4.专业设置:中职学生报读高职专业尽量依照专业对口原则。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基础——建立“学分超市”
在中职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工作,探索建立校际学分互认机制,校际相关课程的互认可以在比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学分互认协议的方式进行;倡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育相关课程(项目)之间的学分互认;研究和探索承认学生已有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并可折合成相应学分的途径。同时,要探索建立职教集团中职学校和合作高职院校学分累积与信息转换系统“学分超市”。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信息库,为学生转换学分、取得学历、终身学习和就业提供服务。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桥梁——设置高职预修课程
优秀的中职学生在第三年顶岗实习阶段可以选修合作高职院校一、二年级的部分课程。学生修学预修课程获得的学分可在其升学至高职后抵作大学学分,达到免修课程、缩短学时、跳级、节省学费等目的。可以探索合作高职院校互认先修课程学分,同时鼓励合作高职院校把预修课程成绩作为入学参考标准。
(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路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将中高职两类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课程体系有机地沟通起来,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转换。可以在职教集团各学校采用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代替相近专业课程,学生修完后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来代替学分;同时鼓励职教集团合作高职院校采用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代替相近专业课程,学习完
毕后要求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来代替学分。由于职业证书课程之间纵向衔接,这样可以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机转换和衔接。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联系与合作
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及市教育局宏观管理的优势,邀请几所高职院校参与我集团的建设,研讨专业对口招生比例、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对接方案等措施和方法。
另外要成立中、高职衔接研究小组,成员须由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及有关专家组成。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共同制定衔接发展计划,探讨学分互认衔接模式、课程体系衔接等内容。
(二)政策及制度保障
在中、高职教育教育衔接中需要市教育局给予政策支持。加大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支持各学校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职教集团各学校要制定中职-高职教育衔接发展规划,落实年度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中对中职-高职教育衔接
发展提出的要求。
要实现制度间的有效契合。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要建立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衔接制度,同时建立起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学分管理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等统等,从而实现了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无障碍沟通。
(三)人才及物质保障
1.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鼓励职教集团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企业接收教师实践,从根本上解决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实践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学校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校本培训,遴选优秀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学方法和操作技能,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三是开展中外合作。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德国、日本等优秀职教国家进行培训,增进对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2.保障经费投入
充分调动各学校拓展中职教育向上发展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的途径,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