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的本质属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体育的本质属性
论体育的本质属性
摘要: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通过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的探讨,提出了体育的属性和定义。

关键词:体育体育的概念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属性定义
内容提要:体育概念和体育的功能从各个方面表现和体现体育的本质和属性。

属性是事物本质的外在反映。

属性能把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

没有所谓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属性,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所以,体育属性能从体育的内涵或定义反映出来。

对教科书中体育属性、体育的分类、体育的定义提出了质疑,提出了体育属性的层次系统,认为体育特殊属性由有形的硬属性和无形的软属性共同形成,体育的局部属性不能单独作为体育的特殊属性。

分析了体育内涵和外延,认识了两者的反变关系。

运用对体育的属性的认识,可以把体育定义为:以运动技术为载体,在一定规则下促进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

正文: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的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为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体育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体育理论界对体育的社会属性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体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第二,认为体育是生产力,具有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第三,认为体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第四,认为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之,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就走体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研究体育的功能,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体育,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效能,并进一步开发运用体育的内容、基本手段与方法,为社会和人类服务。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 1.体育对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的作用.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有效方法。

通过锻炼可使血液循环加快、提高心脏的功能;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消除脑力劳动后的疲劳,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可使呼吸肌增强,肺活量增大,肺功能提高;能使肌肉粗壮结实,肌红蛋白增多,使人丰满有力;能使骨骼坚韧,骨密质增厚,骨的抗弯、抗折能力增强;还可以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如果长期地进行体育锻炼,人类的体质就会得到增强,健康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2.体育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活动不仅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提高身体机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塑造人的心灵,对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及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不健康的因素,因此带来欢愉、轻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调节,在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使个体与环境和谐统一,达到精神健康。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 1.体育中的身体教育。

身体教育就是指对身体的锻炼和训练,又称为“育体”。

科学证明,人出生后在本能方面比不上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连最基本的坐、立、站都不会,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要靠后天学习获得。

囚此.学习某本的生活技能
力量。

例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有史以来突破奖牌零的记录;我国女排获得“五连冠”。

它们在国内引起的轰动都是空前的。

3.改善和促进国家间的关系,增进友谊。

体育可以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尤其是现代体育运动的国际化,使体育成为国家间重要的交往手段。

通过比赛,互相学习和交流,加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联系,缓和协调国际关系与冲突,对维护世界和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被称为“穿着运动衣的外交家”、“和平的使者”和“外交先行官”。

如:31届世界乒乓球赛中,我国运动员用“乒乓外交”与美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从而进行了互访,为中美建交创造了条件,被人们称为“用小球转动了地球”。

4.巩固国防,保护民族安全。

古代的战争是面对面的战争,为了在战争中获胜,人类就利用体育的手段来训练武士。

而当今时代,由于尖端武器的发展,更需要人们在短期内掌握复杂的军事技能,这就要求最大限度地动员人的精神和身体能力。

为此要对士兵进行全面而严格的体力训练,提高其自身身体素质和作战能力。

这就体现了体育对巩固国防,保证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

(五)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之一是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因为体育本身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但体育能使对生产力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劳动者,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降低伤病率,提高出勤率和工作效率,从而加速创造社会物质财富。

其二是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

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

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

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

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

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

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

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

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

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
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

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

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

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体育本质虽属抽象的体育原理问题,但在现实的体育实践之中处处都有它的体现。

从宏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体育目标的确立,体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体育发展战略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的确定,以及体育投入等等;从微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人们正确体育观的形成。

因此,认真研究和明晰体育本质,对树立科学体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体育的本质,一方面要归纳体育过程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又要综合这些内在联系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

体育的本质反映了体育过程内部的特殊矛盾,构成了体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本质是相对现象而言的,现象指一事物的外在表现。

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这些变化多样的外部现象,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到潜藏在现象中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东西,便是找到了体育的本质,找到了决定着体育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根本区别的特殊规定性。

体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以身体运动为基本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事物的本质问题不能与事物的属性问题和归属问题相混同。

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事物在与另一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只有反映这一事物与其他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的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才是事物的本质。

不能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功能混为本质。

应该从事物的根本区别、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来探讨事物的本质,而不要把随便一种属性、一种共性视为事物的本质。

离开了事物的根本属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无法说明事物的本质。

由于人类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体育,因此,对体育的理解有多种多样,体育的属性也不会是单一的。

这给确定体育本质时带来很多困难。

下面对体育的多种属性作个分析: (一)健身性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进而使人的身出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

身体和精神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贯穿于体育过程的始终,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培育、锻炼和养护等实践活动,体育通过健身,进而健心,最终使人社会化。

健身是体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二)教育性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学者把教育看作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日本有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是体育的本质。

其实,把体育理解为“以身体活动为媒介 (手段)的教育”是回到了20 世纪30年代的体育认识水准。

不能把“属概念”当成事物的本质。

如把“教育”当成体育的本质,“教育”可以使体育区别于文化、艺术、娱乐等实践活动,但“教育”并不能使体育区别于德育、智育、美育。

“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甚至也不能使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区别开来,因为,德育、智育从某
种角度上看也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

(三)文化性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己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现在有不少学者把“文化性”作为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四)竞赛性竞赛性无疑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技能性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无论是提高运动能力,还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

(六)娱乐性特点。

其实,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发挥娱乐性的特点,对于调动人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七)社会性体育与其他实践活动一样,除了有自然性的一面,还有社会性的特征。

客观分析:对体育属性的认识和对教科书中体育定义问题的反思,我认为用“身体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则是比较恰当的。

关于种差,认为应该引入“运动技术”和规则性作为体育的种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定义体育:体育是以运动技术为载体,在一定规则下促进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

这样的定义就很好的区别了舞蹈、杂技、体力劳动、生活技能与体育。

因为为了养生的体力劳动中的技术不是运动技术,运动技术是公认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力劳动显然不具有这样的技术体系。

舞蹈虽然具有技术性,但主要是表演技术,不是运动技术,是表演就要突破规则的限制,使其具有艺术感。

但是用于个体健身的舞蹈由于不具有表演成分,而且把表演动作简化为固定的动作套路,所以这类舞蹈可以算为体育。

遛狗、遛鸟、洗浴等生活内容由于没有运动技术,所以不能算入体育。

杂技虽是一种技术,但却是一种表演技术。

尽管把杂技作为一种健身的个体活动,但仍然是“杂”技,它由许多单个项目组合而成,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杂技。

杂技没有公认的技术标准,是没有规则限制的,而是时刻为了突破常规。

另外,谁见到几个人能够用达到“杂技”的标准来健身的呢?所以,用杂技用来健身也只是处在思辨之中,实际中几乎没有人能这样做,把杂技牵强扯进体育,是勉为其难了。

质不是本质,质是属性。

属性能把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

体育的属性从体育的内涵或定义中反映出来。

体育有多种局部属性,各局部属性构成了体育的特殊属性。

体育属性的层次系统不是体育属性进行分解,各局部属性不能单独作为体育的特有属性。

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发展。

以上,对体育的一些重要属性作了一个简单分析。

其实,体育还有其他属性。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从体育的众多属性中寻找出决定体育发展方向或体育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区别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属性,即体育的本质。

只有以人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以增进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文明发展、提升社会的现代化水平相统一为宗旨,体育才有可能符合现实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将体育单纯理解为娱乐、运动或者是脱离人身心发展的其他教育,都是违背体育的本质的。

结论:根据体育属性的认识,可以用体育的硬属性和软属性对体育进行定义——体育是以运动技术为载体,在一定规则下促进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我们强加给体育多少个属性,多少个性质,这都无碍于体育作为一种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本质规定。

体育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也必定还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便是体育的本质属性。

建议:我认为国家应当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和投入,多开展体育运动。

加大体育队伍和设施建设。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体育,更多的参与体育,爱好体育。

多开展体育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努力向全民健身靠拢。

促进和加强国人
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等。

参考文献:[1]关老健.普通形式逻辑[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9、
21.
[2]舒远招.如何理解“质是事物的内部规定性”—评议中流行的质
的定义[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4.
[3]《西欧近代哲学史》编写组.西欧近代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74:313.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65.
[5]马卫平,范运祥.体育本质的公理化方法阐释[J].天津体育学院
学报,2011,1(26):7-11.
[6]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
33-37、34.
[7]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
[8]吴光远.——与《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一文作者商榷[J],
体育文化导刊,2003,7:23.
[9]江良规.体育学原理新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
4.
[10]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62-65.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5:52.
学生姓名:刘喜
学号:201024010224
指导教师:熊卫权
专业:社会体育
年级:2010级
学校:泸州医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