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6

合集下载

019.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019.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编码:BNW2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肝衰竭(ICD-10编码:K72.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湿热蕴毒证瘀热蕴毒证阳虚瘀毒证阴虚瘀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慢性肝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慢性肝衰竭)。

2.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观察并记录身目黄染、口干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神志、行为、出血等症状或体征及其变化情况,注意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血糖、血清电解质;(3)血清甲胎蛋白(AFP);(4)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5)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内毒素定量、细菌培养、血氨、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或MRI等。

付德才教授运用清热凉血调营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临床经验

付德才教授运用清热凉血调营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第 28卷第 1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1 ·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18.01.014
· 老 中 医 心 法 ·
付德才教授运用清热凉血 调营 法治 疗 乙型肝 炎相关肝衰
竭临床经验 冰
李赕 光 华 忠 过 小叶 付 德 才
无锡市第五人 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江 苏 无锡 ,244005)
之邪 ,热毒炽盛 ,邪盛正气不 虚或正气 偏虚 ,邪正相争 ,此时应驱 邪为主 。慢加急性肝衰竭 常是伏邪里 发 ,表现为湿热里证 ,见身 目尿黄 ,便结 ,纳呆 ,泛呕 ,舌 红苔 黄腻或 白厚腻 ;或兼 见表证 不 解 ,见恶 风 、发热 、头身痛 、皮疹等 。需要重用通腑泻 热之 品直折 鸱张热毒 』,有截 断之 功 。表 证未 解者 酌情 配伍 银翘 散 、桑 菊 饮等清里兼解表微汗 以驱表邪 。若邪 热化 火 ,疫毒 内陷,病情急 剧进展为瘟黄 ,表现为黄疸迅 速加深 ,见烦 躁不 宁或高 热 口渴 , 呕恶频繁 ,纳呆 ,疲惫 困重 明显 ,胁灼胁 痛 ,舌红绛 苔黄燥 ,脉 弦 大或弦滑数 。需清营凉血救 阴 、泻火解 毒 ,应及早使 用大 黄 、黄 芩 、黄连 、栀子 、紫草 、白花蛇 舌草 、龙胆草 、水牛角 等 ,配合通腑 攻 下灌肠等治疗 。此阶段时 间较短 ,如不予雷霆之力截断治疗 , 不 足 以 力 挽 狂 澜 。 2.2 肝 衰竭恢复 中后期 肝衰竭 中后期 表现为湿热毒邪胶着 , 而正气 虚损明显 ,故付 师重视扶 正祛邪 。肝衰竭 中后期类 似 阳 黄向阴黄转化 ,此 阶段黄疸 不甚 鲜 明,蕴 结肌肤 ,类 似“阴黄 ”, 临证则 投黄芪 、党参 、茵 陈、赤 芍 、鳖 甲、田七 、郁金 、茜 草 、青 蒿 、 柴 胡 、丹皮 、栀子 、佛手 、香橼 等药物 。此阶段 持续时 间较长 ,并 发症较 多 ,需坚守调整 ,以防邪毒复炽 。 2.3 肝 衰竭神志异常 肝 衰竭进 展至热 毒炽盛 ,毒 陷心包 ,湿 邪 阻遏 神窍可致神 昏,常出现反应 迟钝 ,计数 能力差 ,或认 知功 能下 降等失神表现 ,或有谵 妄 、烦 躁不 安等性格 改变 ,或 目光晦 暗、嗜睡等 。付师认 为 此时需 急 予安 宫牛 黄丸 ,或配伍 水 牛角 (大剂量 )、玄参 、莲 子心 、菖 蒲等 开窍 醒神清 心之 剂 ,此为 防治 神 昏 凶 险逆 证 的关 键 。 2.4 注重补脾气养肝 阴 付教 授认 为肝衰 竭之 阴黄 由于 肝郁 湿 阻导致 ,早期患者感染湿热疫毒 ,肝气不疏 ,克伐脾土 ,日久则 脾虚不能运化水 湿致 水湿困阻 ,气机不 畅致络 脉瘀 阻。此外 ,由 于病程长 ,或因错用或过投寒 凉药物 ,热证 逐渐 减少 ,湿邪则 迁 延缠绵 ,正气渐虚 ,肝脾 肾受损 ,故虚实夹杂常见 。肝为 刚脏 ,体 阴用 阳,主升主动 ,调节一 身气 机 ,其病 以实证为 主 ,其虚多为肝 阴虚 、肝 血虚 ,故养肝 阴尤 为重 要 ,但不可使用滋腻之 品 ,防助湿 胶着 ,常选 用 白芍 、生地 、枸杞 、石斛 、五味子等 。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 编码: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 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2005 年)。

2.疾病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TCD 编码:BNG040)和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腹部超声(6)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6 肝胆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6   肝胆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宁国市人民医院)一、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伴(K70-K71↑,K74↑,I98.3*))行分流或断流术(ICD-9-CM-3: 39.1,42.91,44.9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和体征:脾肿大,呕血或黑便,腹水。

2.实验室检查:可有脾功能亢进性外周血细胞计数下降、血胆红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功能受损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必要时可做骨髓穿刺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止血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内镜套扎或硬化剂注射。

2.手术治疗:(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2)门体分流术:脾肾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脾切除术:脾切除作为上述各种相应手术的附加步骤可以采用,慎用于单纯为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6.6伴(K70-K71↑,K74↑, I98.3*)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症疾病编码。

2.需行门脉高压症分流或断流术者,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 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血糖、血脂、血型+血交叉、备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肝病科临床路径【精选文档】

肝病科临床路径【精选文档】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⑥.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CD-10:B16.901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5急性无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4乙型病毒性肝炎。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1.既往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近6个月内可能有输血、不洁注射史、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HBsAg阳性等危险因素暴露史。

2.急性起病,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恶心、厌油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无自觉症状),尿色正常或为浓茶色。

3.血清ALT显著升高,T-BiL>17.1μmol/l或正常,血清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和(或)抗HBc IgM 阳性可诊断。

如急性期HBsAg阳性,恢复期HBsAg转阴、抗HBs转阳也可诊断。

4.对高度疑似病例,也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BcAg和(或)HBsAg,或用原位PCR检测肝组织中的HBV DNA作出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

急性期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

3.对症支持治疗:(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①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②降酶药物:甘草酸制剂等;③退黄药物:腺苷蛋氨酸等。

(2)中医中药。

(3)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

4. 对病情进展者需要加强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监测,肝功能衰竭者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6.901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5急性无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4乙型病毒性肝炎。

【技能提升】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技能提升】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技能提升】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中华中医药学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2]及《中医内科学》拟定[3]。

(1)以身目、小便色黄,或迅速加深、重度乏力、纳差为特征。

(2)黄疸持续不退,色泽鲜亮或晦暗,或有呕恶、腹胀、腹痛、尿少等,或有神昏、出血等。

(3)有疫毒感染或药毒病史,或长期、大量饮酒史,或胁痛、积证久不愈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4]。

诊断标准: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①血清TBIL明显升高;②白蛋白明显降低;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有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⑤肝性脑病。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2]拟定。

(1)湿热蕴毒证:起病急骤,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口干口苦或口渴但饮水不多;鼻齿衄血,或皮肤瘀斑;胁下痞块;小便短赤,大便不调或秘结;舌质红或紫暗,或舌见瘀斑瘀点,苔黄(厚)腻,脉实有力。

(2)瘀热蕴毒证:身目俱黄或迅速加深,极度乏力,纳呆呕恶,口干,尿黄赤,大便秘结,或鼻齿衄血,皮肤瘀斑,嗜睡、昏狂谵妄,胁下痞块,舌质绛红,瘀斑瘀点,舌下脉络增粗延长,脉弦数。

(3)阳虚瘀毒证:身目黄染、色黄不鲜,畏寒肢冷,面色恍白;纳差,腹胀或痛,便溏或饮冷则泻;腹水征(+),或双下肢水肿,或颜面浮肿,小便不利,或夜尿频;舌体大,舌边有齿痕,舌质淡暗或紫暗,苔白腻,或水滑,脉沉迟。

(4)阴虚瘀毒证:身目黄染、色黄晦暗,腰膝酸软,面色晦滞或黧黑;腹胀、呕恶纳少、乏力,头晕目眩,烦热口干,小便黄赤、量少,或有牙宣、鼻衄,烦躁神昏;舌红少津,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脉沉迟或沉细数。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7.006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通信作者:王宪波,wangxianbo638@163.com(ORCID:0000-0002-3593-5741)摘要: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黄疸急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等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是其主要特征。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学属于“急黄”“瘟黄”“肝瘟”等范畴,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内科治疗手段。

本指南以解决“中西医临床关键问题”为导向,工作组参考PICO(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Outcomes)原则构建ACLF相关临床问题,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在对近10年ACLF中西医结合疗效临床证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参考最新发表的国际、国内相关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并广泛征求多学科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ACLF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ACLF诊治水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诊疗准则Guidelinesfor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ChineseAssociationofIntegrativeMedicine,ChinaAssociationofChineseMedicine,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orrespondingauthor:WANGXianbo,wangxianbo638@163.com(ORCID:0000-0002-3593-5741)Abstract: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isaclinicalsyndromewiththemanifestationsofliverfailuresuchasacutedeepeningofjaundiceandcoagulationdisorderduetovariouspredisposingfactors,characterizedbymultipleorganfailureandhighmortalityratewithinashortperiodoftime.Interm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LFbelongstothecategoriesof“acutejaundice”,“scourgejaundice”,and“liverfailure”,andnowthereisstillalackofspecificmedicaltreatmentmeth odsinclinicalpractice.Withtheorientationof“keyclinicalproblems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theguidelines,theworkinggroupconstructedtheclinicalproblemsassociatedwithACLFbasedontheprinciplesof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andOutcomesandfollowedtheprinciplesofevidence-basedmedicine.Throughsystematicre viewandobjectiveevaluationoftheclinicalevidenceconcerningtheefficacy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forACLFinthepast10years,theguidelinesweredevelopedwithreferencetothelatestdiagnosisandtreat mentguidelinesandexpertconsensusinChinaandgloballyandthecommentsfrommultidisciplinaryexperts,inordertopro videguidanceandreference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CLFamongcliniciansandfurtherimprovethediagnosisandtreatmentlevelofACLFinChina.Keywords: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IntegratedChinese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PracticeGuideline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等,供各级医疗机构的肝病科、传染科、消化科、急诊科、中医消化科、中医感染病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使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10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病毒性慢性肝炎诊断标准: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

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

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

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2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8.1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路径

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路径

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路径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变,乙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庚肝感染、乙肝后肝硬化戊庚肝感染、乙丙肝炎后肝硬化戊庚肝感染、乙丙丁肝炎后肝硬化庚肝感染(ICD-10 :K74.600x003、K74.600x023、K74.600X024、K74.600X026、K74.600X038、K74.600X039、K74.600X04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实用内科学》(第12版《肝硬化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年,11月)肝硬化代偿期诊断标准(符合下列4条之一):1.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2.内镜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或消化道异位静脉曲张,除外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3. B超、LSM或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特征:如脾大、门静脉三1.3 cm, LSM测定符合不同病因的肝硬化诊断界值4.无组织学、内镜或影像学检查者,以下检查指标异常提示存在肝硬化(需符合4条中2条):①PLT<100X109/L,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②血清ALB<35 g/L,排除营养不良或肾脏疾病等其他原因;③INR>1.3或PT延长(停用溶栓或抗凝药 7d以上);④AST/PLT比率指数(APRI):成人APR[评分>2”“。

需注意降酶药物等因素对APRI的影响。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实用内科学》(第12版《肝硬化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年,11月)1.病因治疗(抗乙肝病毒、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等)。

2.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3.抗炎抗纤维化治疗无法明确病因的或对充分病因治疗后肝脏炎症和/或肝纤维化仍然存在或进展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抗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49)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52)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355)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60)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 (367)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370)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37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甘油三酯≤5.0mmol/L。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血脂、血糖(2)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病原学筛选(乙肝、丙肝)、甲胎蛋白、CT、肝脏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疏肝健脾,化湿活血。

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一、肝炎的分型肝炎,从临床病情病程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②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③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④淤胆型肝炎。

⑤肝炎后肝硬化。

从病原学分型亦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致的甲型肝炎;②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乙型肝炎;③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丙型肝炎;④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所致的丁型肝炎;⑤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的戊型肝炎。

其中甲型肝炎自愈率高,愈后良好,转为慢性者极少,如1987 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在31万甲型肝炎患者中,仅有11人死亡(其中有一人是自杀),占0.32/万,基本都获得痊愈。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甲型肝炎基本相同,一般发病六周内痊愈,也不会转为慢性肝炎。

其余的乙型、丙型、丁型三种肝炎,因其治愈率低、病程长、预后差,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不上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由输血而感染,因此患病率比较低,但是乙型肝炎除血行感染外,还有唾涎、精液等接触感染,其患病率比较高,因此,下面重点谈谈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

二、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病毒携带率高和易转慢性等特点。

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非洲和南欧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15-20%。

我国则为10%左右。

当今世界约有2.5亿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竟达⒈2–⒈3亿人。

因此,我国属乙肝病的高发区,有人称我国是乙肝大国。

据有关资料报道,仅上海市区,每年因乙型肝炎而损失的劳动日约360万个,相当于在一年中有一万人因患乙型肝炎而病休。

由此可见,乙型肝炎已成为近十年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4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4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拟定。

(1)以身目、小便色黄,且短期内迅速加深,重度乏力,纳差为特征。

(2)黄疸持续不退,色泽鲜亮或晦暗,或有呕恶、腹胀、腹痛、尿少等。

(3)有疫毒感染者。

2.西医诊断: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及2012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拟订。

有明确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证据,如HBV血清检测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e抗原(HBeAg)可阳性或阴性;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检测阳性,并符合如下条件者:(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升高,总胆红素(TBil)≥51μmol/L,但≤171μmol/L,且每日上升≥17μmol/L;(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5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1.6。

(二)证候诊断疫毒炽盛证:身、目、小便色黄、迅速加深,腹胀腹痛,口渴,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湿热内蕴证:身、目、小便色黄,腹胀脘痞,倦怠乏力,口苦、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大便多干结或黏滞不畅。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疫毒炽盛证治法:清热泄火、凉血解毒。

(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水牛角、黄连、升麻、炒栀子、茵陈、生大黄、赤芍、蒲公英、金钱草、甘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饮食疗法: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

宜清热养阴,润肠通便之品,如:绿豆、冬瓜、木耳、香蕉、西瓜等。

2.湿热内蕴证治则: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基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肝瘟)中医临床与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肝瘟)中医临床与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 0 1 3 第十五卷 第 五期
*V o 1 . 1 5 N o . 5
挖掘、 分 析 的要求 , 达 到“ 信 息采集 全 面化 、 采 集 系 统标准化、 采 集 内容 标 准化 、 病 历 存 储结 构 化 ” 要 求【 , 适应 中医临床研究发展 。 1 . 1 . 1 遵循 国 家和 行 业 相 关标 准 与 规 范
人 体 的整 体状 态 , 理念 超 前 , 方法先进 , 但 缺 乏 相 应 的技术手段 , 记录实践的技术仍然停 留在千余年前
临床数据 , 形 成蕴含 丰富 临床经验 和临床规律 的数 据库 , 实现运 用 多种数 据 分析方 法 , 发 掘 中 医药 诊 治的科学 内涵 , 支 撑 国家 中医临床研 究基地 重点病 种—— 乙型肝炎相 关性肝 Hale Waihona Puke 竭 ( 肝瘟 ) 的研究 , 在 此
遵 循 国家 和 行 业 相 关 标 准 与 规 范 ,如 I C D 一 1 0 、
1 . 5 系 统 结 构
乙 型肝炎 相关 性肝 衰竭 ( 肝瘟 ) 的 中医临 床 与 科研 信息 共享 系统 结构 可 分为数 据 采集 、数据 转 储、 数据分析 3个部分 , 具体 见 图 1 。
修 回 日期 :2 0 1 3 — 0 7 — 0 2

国家中 医药管理 局 中医药行 业科研 专项 ( 2 0 1 2 0 7 0 0 1 ) : 全 国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 息共享关键技术及 应用研 究——全 国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 研 信息共 享的推 广应 用研 究 , 总课题 负责人 : 刘保延 , 子课题 负责人 : 熊焰 。
★★ 通讯作 者 : 胡铁骊 , 高级统计 师 , 信 息中心主任 , 主要研 究方 向: 医院信 息管理 与 医院统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住院患者。

一、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 编码:BNW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ICD-10编码:K72.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2012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拟定。

2.证候诊断
疫毒炽盛证
湿热内蕴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排除患者药物中毒性肝炎,或除HBV之外的其他嗜肝病毒感染;
4.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候特点,重点观察本病的主要症状如身目发黄、小便黄赤、纳呆、腹胀、倦怠乏力等,次要症状如发热、口干、口苦、恶心
呕吐、头身困重、胁肋胀痛等,以及舌象、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项;
(3)病毒标志物检查(嗜肝病毒检测及HBV DNA等);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
(5)血清甲胎蛋白;
(6)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内毒素定量、血氨、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HBV基因耐药、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抗体等。

(八) 治疗方法
参照《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疫毒炽盛证:清热泄火、凉血解毒。

(2)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特色疗法
(1)结肠灌洗和中药保留灌肠
(2)中药直肠滴注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2.肝功能检查TBIL明显下降,PTA上升或持续保持在4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3.病情加重,进展为肝衰竭,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TCD编码:BNW220,ICD-10编码:K72.0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