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NA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
ctdna数值
ctdna数值ctDNA(循环肿瘤DNA)是指从肿瘤组织释放出的DNA片段,可以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和测量。
ctDNA数值是指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的浓度,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肿瘤负荷以及疾病进展的情况。
近年来,ctDNA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ctDN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可重复采集、可以监测肿瘤动态变化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许多优势。
通过检测ctDNA数值,可以更早地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帮助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决策。
首先,ctDNA数值可以用于评估肿瘤负荷。
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癌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DNA片段,这些片段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
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的ctDNA数值,可以间接地反映肿瘤细胞的数量和活跃程度。
高ctDNA数值通常表示肿瘤负荷较大,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而低ctDNA数值则可能表示肿瘤负荷较轻,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次,ctDNA数值可以用于监测疾病进展。
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能会发生耐药、突变等变化,这会导致ctDNA数值的变化。
通过不断地检测ctDNA数值,可以实时了解肿瘤细胞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当ctDNA数值上升时,可能意味着肿瘤细胞发生了耐药变异,需要更换治疗药物或者增加剂量。
而当ctDNA数值下降时,可能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可以继续当前的治疗方案。
此外,ctDNA数值还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和预测治疗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ctDNA数值与患者的存活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高ctDNA数值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而低ctDNA数值则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通过检测ctDNA数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ctDNA数值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有效,ctDNA数值会下降;如果治疗无效或者出现耐药,ctDNA数值可能会上升。
总的来说,ctDNA数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肿瘤负荷、疾病进展以及预后风险。
ctdna的检测评价方法
ctdna的检测评价方法标题:ctDNA的检测评价方法解析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简称ctDNA)是近年来肿瘤诊断及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ctDNA携带了与肿瘤相关的遗传信息,其检测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ctDNA 的检测评价方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ctDNA概述ctDNA是指循环血液中来源于肿瘤细胞的DNA片段,其存在于肿瘤患者的血液中,与肿瘤的种类、分期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ctDNA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实时性和动态监测等优点,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ctDNA检测方法1.数字PCR(digital PCR)数字PCR是一种基于单分子计数的技术,通过将待测DNA模板分配到大量微小的反应体系中,实现对目标DNA的绝对定量。
数字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ctDNA的检测。
2.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累积与DNA扩增同步的检测技术。
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实现对ctDNA的定量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
3.下调式PCR(downstream PCR)下调式PCR是一种基于目标DNA与内参DNA比值的变化来评估肿瘤负荷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目标DNA与内参DNA在PCR反应中竞争扩增,从而实现对ctDNA的检测。
4.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简称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DNA片段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出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异。
NGS在ctDNA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5.液滴微流控技术(droplet microfluidics)液滴微流控技术将单个细胞或DNA分子包裹在微小的液滴中,实现单分子水平的检测。
该方法具有高通量、低消耗、快速检测等特点,适用于ctDNA 的检测。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重点内容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重点内容摘要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修订后的2023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1orecta1cancer1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Q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5%o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evidenceof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五年生存率可达30%~57%o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1tidiscip1inaryteam,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
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
㊃指南与解读㊃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主要执笔人:陈㊀功,E⁃mail:chengong@sysucc.org.cn;王㊀峰,E⁃mail:wangfeng@sysucc.org.cn㊀㊀通讯作者:梁智勇,E⁃mail:liangzhiyong1220@yahoo.com;徐瑞华,E⁃mail:xurh@sysucc.org.cn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㊀㊀ʌ摘㊀要ɔ㊀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Ras㊁BRAF㊁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MMR/MSI)等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及检测水平的发展,合理的检测技术及应用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实践重要的组成部分㊂为了解决目前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对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NGS)的了解及应用,由临床医师结合结直肠癌实际诊疗需求发起,业内诸多检测公司参与,病理及检验专家指导,从结直肠癌NGS检测的临床角度及实验室流程质控角度共同起草了中国专家共识及标准,以指导NGS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规范应用,帮助临床医师解读报告,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更加标准的参考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结直肠癌;㊀高通量检测;㊀分子标志物;㊀共识中图分类号:R735 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0460(2021)03⁃0253⁃12㊀㊀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为56万例,因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达29万例[1]㊂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出现远处转移,此外,2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转移,晚期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5%[2]㊂分子标志物检测是筛选靶向治疗获益人群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通量测序,也称为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因其在通量㊁成本及效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肿瘤基因突变检测中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㊂然而NGS检测技术流程复杂,对实验室环境条件㊁人员能力及质量管理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决策[3]㊂为保证临床诊疗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本共识由临床医师结合结直肠癌实际诊疗需求发起,业内诸多检测公司参与,病理及检验专家指导,从结直肠癌NGS检测的临床角度及实验室流程质控角度共同起草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NGS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规范应用㊂1㊀生物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1 1㊀结直肠癌诊疗必须/可选检测的生物标志物㊀结直肠癌诊疗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具体见表1㊂1 2㊀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检测㊀目前较明确的肠癌相关遗传性疾病主要有3类:Lynch综合征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和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㊂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和基因诊断原则可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4]㊂见表2㊂在Lynch综合征个体中已发现MMR基因MLH1㊁MSH2㊁MSH6和PMS2,或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EPCAM)的胚系突变㊂dMMR或MSI⁃H患者可能会提示Lynch综合征(10% 15%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也存在肿瘤组织MLH1蛋白的缺失,表现为MSI⁃H)㊂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与否可以初步确定是Lynch综合征还是散发性结直肠癌㊂如果突变存在提示为散发性结直肠癌,无BRAFV600E突变时提示Lynch综合征可能[5]㊂若存在BRAFV600E突变的情况下,则应谨慎进行胚系变异检查以排除具有强家族史的病例[10⁃11]㊂需要强调的是,MMR/MSI检测是Lynch综合征的筛查手段,Lynch综合征的确诊有赖于基因测序㊂FAP推荐进行APC外显子测序/片段缺失测序,有突变提示FAP或衰减型FAP(AFAP);无突变则推荐行MUTYH外显子测序/片段缺失测序,有突变提示MUTYH相关息肉病(MUTYH⁃associatedpol⁃yposis,MAP)㊂对于无任何已知的息肉病综合征基因表1㊀结直肠癌诊疗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基因名称标本类型检测方法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解读必须要检测的生物标志物aMSI/MMRb组织血液IHCPCRNGS疗效预测预后评估对于Ⅱ期结直肠癌:MSI⁃H可能无法从氟尿嘧啶类单药辅助治疗中获益[4],患者预后较好[5]㊂dMMR或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从PD⁃1/PD⁃L1治疗中获益[5]㊂K⁃Ras(Exon2㊁3㊁4)N⁃Ras(Exon2㊁3㊁4)BRAFV600E组织d血液IHCSangerPCR/dPCRNGS疗效预测预后评估Ras野生型/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可从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治疗中明确获益[4⁃5]㊂BRAFV600E突变型患者可从BRAF抑制剂㊁MEK抑制剂以及抗EGFR单抗两药或三药联合的靶向治疗方案中获益[4]㊂可选开展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液体活检ctDNA,如:K⁃Ras㊁N⁃Ras㊁BRAF㊁Tp53㊁APC㊁DPYD等早癌筛查和基因甲基化检测血液PCR/dPCRNGS其他预后评估疗效预测疾病监测ctDNA突变负荷检测用于检测Ⅰ 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微小残留病灶和辅助治疗反应以及识别高复发风险[6]㊂血液样本ctDNA基因突变检测用于帮助结直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7]㊂通过ctDNA状态的变化实现结直肠癌治疗全程管理(如抗EGFR治疗再挑战[8]和NeoRas突变清除[9])㊂肿瘤相关标志物筛查和甲基化检测有助于早期结直肠癌诊断,手术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㊂NTRK基因融合组织FISHNGS疗效预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标准治疗后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进行NTRK基因融合检测[4],NTRK基因融合的患者可从NTRK抑制剂中获益㊂HER⁃2基因扩增组织FISHNGS疗效预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标准治疗后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进行HER⁃2状态检测[4](目前结直肠癌HER⁃2阳性的判断标准仅来自于临床研究,尚未建立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伴随诊断的判读标准),根据正在进行的两项研究,专家小组推荐两种药物组合作为HER⁃2基因扩增(且Ras和BRAF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后续治疗的选择: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或拉帕替尼[10⁃11]㊂UGT1A1/DPYD基因变异血液SangerPCRNGS化疗药物剂量调整UGT1A1影响UDP⁃葡萄糖醛酸酶/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结直肠癌患者使用伊立替康治疗时,应对相关位点(UGT1A1∗28和∗6)进行检测以指导用药剂量调整[5]㊂DPYD基因编码二氢嘧啶脱氢酶,该酶参与体内氟尿嘧啶代谢,如DPYD基因中存在影响该酶活性的变异时,可能会增加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毒性㊂结直肠癌患者使用氟尿嘧啶㊁卡培他滨㊁替加氟等化疗药物时,应对相关位点进行检测以指导用药剂量调整[12]㊂续表1:基因名称标本类型检测方法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解读可选开展检测的生物标志物PIK3CA基因突变PTEN基因变异组织SangerPCRFISHNGSPIK3CA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能提高生存率[13]㊂PIK3CA和PTEN突变对抗EGFR治疗疗效预测证据尚不充分[14]㊂免疫治疗疗效正相关预测标志物:1POLE/POLD1基因突变;2TMBc;3其他相关标志物,如:Tp53㊁K⁃Ras基因突变等组织SangerNGS疗效预测1POLE/POLD1基因突变:近期研究发现,POLE/POLD1基因的体细胞非同义突变可以作为泛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标志物㊂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为5%8%,在筛选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指标时,可考虑MSS作为进一步评估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参考[15]㊂2肿瘤突变负荷(TMB):有研究报道了在MSI⁃H型结直肠癌患者中,TMB⁃H患者较TMB⁃L患者更能够从PD⁃1/PD⁃L1抗体治疗中获益,TMB是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16]㊂3存在免疫正相关预测标志物(如Tp53㊁K⁃Ras基因突变等)的患者对免疫药物更敏感,生存获益更长[17]㊂免疫治疗疗效负相关预测标志物,如:B2M㊁JAK1/2㊁STK11㊁PTEN等基因变异组织SangerNGS疗效预测当存在免疫负相关预测标志物基因突变时,通过影响PD⁃L1表达㊁抗原呈递㊁肿瘤淋巴细胞浸润等方式,影响免疫治疗效果[18]㊂免疫治疗疗效超进展预测标志物,如:EGFR㊁MDM2㊁MDM4㊁DNMT3A等基因变异组织SangerNGS疗效预测约9%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会出现超进展现象,相关超进展预测标志物检测能及时识别免疫超进展的患者,以提示免疫治疗的指导意义,帮助治疗决策[19]㊂注:a:结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和‘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推荐[4,20]㊂b: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建议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推荐的5个微卫星(MS)检测位点(BAT25㊁BAT26㊁D5S346㊁D2S123和D17S250)㊂判断标准为3级:所有5个位点均稳定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stable,MSS),1个位点不稳定为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2个及2个以上位点不稳定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㊂MSI多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及功能缺失导致,也可以通过检测MMR蛋白(MLH1㊁MSH2㊁MSH6㊁PMS2)的表达情况来反映MSI状态㊂一般而言,错配修复缺陷(dMMR)相当于MSI⁃H,pMMR相当于MSI⁃L或MSS[4]㊂根据共识推荐,已报道的基于NGS平台的MSI算法包括但不限于MSIsensor㊁mSINGS㊁MANTIS㊁MSIColonCore和MSIFOne等[21]㊂临床应用时建议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MedicalProductsAdministration,NMPA)批准的MSI试剂盒㊂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PD⁃1抑制剂用于治疗组织肿瘤突变符合高(TMB⁃H,ȡ10Muts/Mb),既往治疗后病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成年和小儿实体瘤患者㊂d:治疗针对复发和/或转移灶时,应首选对复发灶或转移灶进行检测㊂复发灶或转移灶标本不可获得时,可用原发灶切除组织标本替代进行检测㊂如无法获得任何组织学标本时,血液ctDNA检测可替代组织学检测,支持相应的治疗决策㊂的致病性变异,首选多基因突变检测,多基因Panel应包括所有息肉和结直肠癌相关基因[22⁃23]㊂1 3㊀结直肠癌中常见TMB判读方法及检测范围汇总㊀TMB检测有助于帮助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的患者,显著提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㊂MSI⁃H/dMMR通常也伴随TMB⁃H,MSI⁃H肿瘤样本中有约83%表现为TMB⁃H,且有97%的样本TMBȡ10Muts/Mb[24]㊂在临床研究和实践过程中,TMB的评估判读标准在不同癌种中存在差异,而不同靶向测序Panel的TMB检测体系之间TMB阈值不能通用[25]㊂表格中收集了目前市场上部分检测公司的TMB判读方法及检测信息(表3),为临床医师综合判断TMB标准提供参考㊂表2㊀遗传性结肠癌筛查和基因诊断的一般原则疾病类型筛查基因(或标志物)Lynch综合征MLH1/MSH2/MSH6/PMS2BRAFV600E/EPCAMFAPAPC/MUTYHP⁃J综合征STK11表3㊀TMB判读方法及检测范围信息汇总检测公司TMB判读方法TMB检测范围ATMB⁃H:TMB>10Muts/Mb324基因靶向测序Panel大小(2 2M)B五分位法468基因靶向测序Panel大小(1 53M)C四分位法TMB⁃H:TMB>10Muts/MbTMB⁃M:2 5Muts/MbɤTMBɤ10Muts/MbTMB⁃L:TMB<2 5Muts/Mb编码区域大小(1 39M)D四分位法599基因靶向测序Panel大小(2 3M)E三分位法TMB⁃H:TMB>10Muts/Mb425基因靶向测序Panel大小(1 26M)F三分位法Panel靶向区域G给出TMB具体数值Muts/Mb,以及TMB的临床意义,TMB在不同癌种中的报道㊁获批情况和对应的阈值情况,供临床医师综合参考判断编码区域大小(约1M)1 4㊀生物标志物时机及检测内容㊀根据结直肠癌患者制定相关治疗方案的过程,结合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相关临床意义,建议检测作如下推荐㊂(1)Ⅰ Ⅲ期结直肠癌(表4):表4㊀Ⅰ Ⅲ期结直肠癌治疗阶段及检测时机推荐检测推荐结直肠癌术前阶段结直肠癌术后阶段辅助治疗决策前术后监测随访必选MSI/MMR可选液体活检K⁃Ras/N⁃Ras/BRAFUGT1A1/DYPD液体活检液体活检㊀㊀(2)Ⅳ期结直肠癌(表5):表5㊀Ⅳ期结直肠癌治疗阶段及检测时机推荐检测推荐一线治疗方案决策前治疗过程监测随访二线治疗疾病进展后或后线治疗决策前必选K⁃Ras/N⁃Ras/BRAFMSI/MMR可选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液体活检液体活检液体活检HER⁃2NTRK2㊀样本处理及转运2 1㊀FFPE样本㊀为保证核酸质量,手术或活检组织应在离体30min内浸入到100ml的4%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避免使用酸性及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液㊂其中,大标本固定时间为648h,不超过72h;小活检体可固定6 12h㊂对其中1张FFPE样本进行切片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含量和数量㊂若肿瘤含量不足,则实验室需要对通过富集后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评估,或者制备成FFPE细胞学蜡块后进行核酸提取㊂值得注意的是,开展NGS检测前应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细胞含量,至少满足肿瘤细胞含量在20%以上㊂2 2㊀手术或活检的新鲜组织样本㊀新鲜组织可提取到高质量的核酸㊂新鲜组织应在离体30min内将其保存于液氮罐或者-80ħ冰箱中,防止RNA等核酸降解㊂如需评估肿瘤细胞含量,可采用冷冻切片染色体方法,若肿瘤细胞含量不足,可通过标记肿瘤区域进行富集㊂新鲜组织可在液氮㊁-80ħ冰箱或稳定剂中长期保存㊂2 3㊀血浆样本㊀对于存在于血浆中的循环DNA,即ctDNA,取样时可使用专用的ctDNA保存管采血,采血后轻柔颠倒8 10次,确保采血管中的ctDNA保存液与血液充分混匀,常温转运保存即可,严禁冻融血液;到达实验室后,分离血浆,提取游离DNA[26]㊂也可使用一次性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8 10ml全血,冷藏运输,2h内分离血浆,提取游离DNA,如需保存,请置于-80ħ冰箱中,并避免反复冻融㊂2 4㊀样本运送规范㊀实验室应建立详细的样本运送标准操作规范(SOPs)以确保运送过程中各类样本的安全性和过程的可控性(详见第4节)㊂石蜡材料可以常温运输,血液样本需要在干冰条件下运输,核酸样本需在4ħ或冷冻条件下运输[3,27]㊂3㊀报告解读及标准模板3 1㊀NGS临床报告包含内容㊀基因检测的临床报告应当包括:(1)基础信息:实验室名称㊁实验操作人员㊁报告审核人员㊁联系方式㊂(2)受检者的基本信息:应包括受检者姓名㊁性别㊁出生日期㊁接受检测的日期㊁检测的目的和受检者的临床指征等㊂(3)样本的信息:样本类型,如DNA㊁外周血㊁唾液㊁新鲜组织㊁FFPE组织等;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㊁样本编号㊁送检时间㊁检测报告时间和样本主要质控情况,如DNA质量评估以及测序质量评估等㊂(4)检测项目:基因Panel的检测位点及检测范围㊁检测仪器㊁检测试剂,是否为NMPA批准使用的检测试剂以及NMPA获批的基因位点信息,或实验室自建检测(laboratoryde⁃velopedtests,LDTs)试剂㊁检测方法㊁检测范围㊁检测下限(LoD)等㊂(5)检测结果及变异解读:对基因变异的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如检出的基因型㊁变异结果㊁染色体变化情况㊁检测结果的致病性分级㊁药物信息及临床意义㊁变异解读引用的参考文献等㊂(6)标注检测方法的实验室内部验证结果,检测局限性及不确定性,进一步检测的建议[3]㊂3 2㊀基因变异的命名㊀对基因变异的描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推荐使用人类基因组变异协会命名指南(www.hgvs.org),转录本的选择建议采用基因座参考基因组序列数据库(LocusReferenceGe⁃nomic,https://www.lrg⁃sequence.org)界定的转录本或者多个国际数据库公认的主要转录本㊂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变异的说明,建议以美国医学遗传学学院(AmericanCollegeofMedicalGeneticsandGenomics,ACMG;https://www.acmg.net)指南为标准,在检测结果中列出具体的变异位点信息,包括基因名称㊁所参考的人类基因组版本号㊁转录本参考序列版本号㊁核苷酸变异㊁氨基酸变异㊁外显子/内含子序号㊁等位基因杂合性㊁染色体编号及坐标等[28]㊂3 3㊀临床意义的解读和批注3 3 1㊀对于肿瘤体细胞突变,采用分级处理的方式㊀综合伴随诊断㊁临床指南㊁数据库或文献证据,可以将肿瘤体细胞基因突变分为临床意义明确(Ⅰ级)㊁有潜在临床意义(Ⅱ级)㊁临床意义不明确(Ⅲ级)和良性或可能良性突变(Ⅳ级)㊂实验室需要建立分类及分级和报告的SOPs,SOPs应至少包括两个方面:(1)对体细胞基因突变进行分级的流程;(2)在日常检测中报告哪一级或哪几级突变位点㊂分级的流程应有记录,包括证据来源的指南㊁文献㊁数据库㊁证据等级㊁分级结果等㊂临床证据决定突变位点分级,可根据‘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29]发表的体细胞突变位点和临床证据分为以下4级㊂见表6㊂表6㊀体细胞基因突变分级及证据等级的标准[29]突变分级证据等级Ⅰ级⁃临床意义明确等级A或等级BⅡ级⁃有潜在临床意义等级C或等级DⅢ级⁃临床意义不明确在人群数据库和肿瘤相关数据库中均没有较高的发生率;没有确定的与肿瘤相关的临床证据Ⅳ级⁃良性或可能良性突变在人群数据库中突变频率较高;没有与肿瘤相关的文献证据3 3 2㊀对胚系突变的检测㊀除了中外诊疗指南及重要参考文献外,另有OnlineMendelianInheritanceinMan(http://omim.org)和美国ACMG可参考㊂ACMG指南将变异位点致病性的等级分为致病㊁疑似致病㊁临床意义未明㊁疑似良性和良性5个等级㊂报告中应列出与遗传性结直肠癌(如FAP㊁Lynch综合征等)相关的致病以及疑似致病变异,并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解读[28]㊂3 3 3㊀意义不明位点的处理㊀无论是肿瘤体细胞突变,或是胚系突变,都存在意义不明位点㊂实验室需制定相关政策用来确定是否报告或者不报告临床意义不明的位点,并附上说明和参考数据库,并且要在报告中注明本实验室出具临床报告的规则㊂3 3 4㊀DPYD检测结果㊀中等代谢型患者,应基于活性分值降低起始剂量;慢代谢型应避免使用氟尿嘧啶及其前体药物㊂UGT1A1检测结果中,UGT1A1∗28和∗6为纯合变异型或双杂合变异型的患者应降低伊立替康的剂量,推荐剂量为150mg/m2㊂3 4㊀低丰度突变结果的处理㊀对样本进行NGS检测时如出现较低丰度的突变结果(通常组织学样本低于5%,血液样本低于1%或低于检测LoD)时,建议综合评估NGS实验平台性能㊁测序深度以及肿瘤细胞比例等因素综合考虑㊂特别对于靶向治疗相关的基因建议使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确认(如Sanger,dPCR等)㊂3 5㊀知情同意㊀建议提供患者手写或者在线版的知情书㊂3 6㊀报告模板㊀实验室应根据检测项目,给出对应的检测报告模板(表7),并形成SOP文件㊂模板中应明确列出检测报告中应提供的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㊁样本信息㊁检测信息㊁检测结果㊁结果解释㊁实验室信息㊁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其他内容等[4,28]㊂表7㊀结直肠癌NGS检测标准模板[30]患者信息:姓名XXX㊀性别XX㊀病理诊断XXX送检医院XXX㊀年龄Xyrs标本信息:标本编号标本类型新鲜手术组织㊀肿瘤细胞含量X%㊀㊀DNA含量及质控XXX取材部位㊀㊀㊀㊀㊀㊀标本接收日期2020⁃XX⁃XX㊀㊀报告日期2020⁃XX⁃XX检测内容及范围:使用NGS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XX个基因外显子突变㊂外显子和这些基因剪接位点附近的序列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㊂样本处理㊁文库构建㊁测序和分析均在XX实验室进行㊂检测平台为XX,分析软件为XX㊂参考基因组为GRCh38㊂详细技术说明及基因参见’附录1检测基因列表,检测方法和检测局限性」㊂检测项目内容:肠癌相关XX基因突变检测检测方法:高通量测序法检测下限:X%检测结果:数据参数:XXng核酸构建测序文库;X%目标区域有效测序至XX深度㊂结果小结:检测类型检测结果体细胞变异共1个体细胞变异,其中具有明确或潜在临床意义的变异有1个具有临床意义的变异Tp53基因p.Arg175His,PTCH1基因微卫星不稳定(MSI)微卫星稳定(MSS)胚系致病变异未检出样品总体质量评估合格㊀㊀1)肿瘤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及解读变异结果丰度变异解读证据等级药物推荐明确临床意义的变异(Ⅰ类变异)未检出具有明确临床意义的变异潜在临床意义的变异(Ⅱ类变异)Tp53基因(NM_001126112 2)5号外显子p.R175H错义突变c.524G>A(p.Arg175His)34%Tp53突变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可能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㊂D级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的变异(Ⅲ类变异)此样本未检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的变异(Ⅲ类变异)㊀㊀2)胚系突变的检测结果解读基因检测结果㊀㊀㊀㊀㊀纯合/杂合㊀㊀㊀㊀㊀ACMG分级㊀㊀㊀㊀㊀临床意义此样本未检出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胚系变异㊀㊀3)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结果基因检测位点基因型临床提示证据等级DPYDrs3918290c.[1905+1G>A];[1905+1G>A]rs55886062c.[1679T>G];[1679T>G]rs67376798c.[=];[=]rs75017182c.[=];[=]rs1801265c.[85T>C];[=]rs1801159c.[=];[=]rs1801160c.[=];[=]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分值为0,是二氢嘧啶脱氢酶慢代谢型,应避免使用氟尿嘧啶㊁卡培他滨㊁替加氟等治疗药物㊂1AUGT1A1rs8175347c.[⁃53_⁃52insTA];[⁃53_⁃52insTA](UGT1A1∗28/∗28)rs4148323c.[211G>A];[211G>A](UGT1A1∗6/∗6)UGT1A1∗6/∗28双纯合变异型,应降低伊立替康的剂量,推荐剂量为150mg/m2㊂1A㊀㊀4)样本主要质控质量参数数值质控标准病理评估∗恶性肿瘤细胞占比组织肿瘤占比>20%DNA质量评估∗DNA总量>30ngDNA片段降解程度可设置ABC等级∗预文库总量>300ng测序质量评估∗平均测序深度组织血液分别设置质控标准插入片段长度组织血液分别设置质控标准碱基质量Q30占比>80%∗序列回帖比率>95%配对样本纯合子一致性>90%总体质量评估合格/警戒/不合格注:∗:必须体现的质控参数,其余为可选参数备注:(1)指南及共识推荐的肠癌基因检测背景:A:结直肠癌NCCN指南推荐检测的基因:K⁃Ras㊁N⁃Ras㊁BRAF㊁MSI/MMR㊁NTRK融合㊁HER⁃2扩增㊂B: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推荐检测的基因:MSI(Ⅰ级推荐),K⁃Ras㊁N⁃Ras㊁BRAF(Ⅱ级推荐),NTRK融合㊁HER⁃2扩增(Ⅲ级推荐)㊂C: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中指出,使用NGS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Ras和BRAF突变时,建议以5%作为突变丰度的截断值[4]㊂(2)在检测结果中列出具体的变异位点信息,包括基因名称㊁所参考的人类基因组版本号和转录本参考序列版本号㊂(3)根据人类基因组突变学会(HGVS)基因突变命名法(www.hgvs.org)以起始密码子A为第一核苷酸计数, c. 表示cDNA序列, p. 表示蛋白序列㊂(4)化疗药物证据水平划分依据参考PharmGKB数据库,共分为1A/1B/2A/2B/3/4这6个等级:1A级(由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或遗传药理学指南认可,或者应用于其他主要卫生系统),1B级(注释基于多项有统计显著性的研究),2A级(注释基于多项重复研究,并且该基因为明确的药物代谢基因),2B级(注释基于多项重复研究,但其中一些研究没有统计学意义或影响较小),3级(注释仅基于一项有显著性差异的研究,或多项研究,但缺乏明显药效关联),4级(注释仅基于病例报告,非权威性研究或体外分子功能研究)㊂(5)CPIC指南中,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评分是取活性分值最低的2个位点的分值之和(根据每个位点对酶活性的影响,活性分值有0/0 5/13种);活性分值(activityscore)为2的是正常代谢型,活性分值为1或1 5的是中等代谢型,活性分值为0或0 5的是慢代谢型㊂(6)附录:检测基因列表㊁检测方法和检测局限性见附录1,NGS质量参数列表见附录2,本检测所有突变和变异列表见附录3㊂本分析结果仅对试验样本负责㊂技术员(签名):XXX㊀㊀日期:㊀㊀㊀年㊀㊀月㊀㊀日审核人(签名):XXX㊀㊀日期:㊀㊀㊀年㊀㊀月㊀㊀日4㊀NGS实验室建设的要求NGS检测实验室的总体设计与要求应参考‘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㊁‘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㊁‘个体化医学检测质量保证指南“㊁‘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㊁‘个体化医学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㊁‘测序技术的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试行)“㊁‘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检测规范化北京专家共识(2019年版)“进行[31]㊂4 1㊀人员资质㊀实验室应具有可满足开展结直肠癌基因检测要求的医学和生物学等专业人员,包括实验室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㊁ 湿实验 的操作人员㊁ 干实验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人员㊁报告解读人员和信息系统相关人员等㊂报告签发人员应具备医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知识背景,了解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指南㊁靶向治疗㊁化学治疗㊁免疫治疗及临床试验最新进展㊂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具有遗传咨询资质的人员㊂签发报告人员应能够熟练使用肿瘤基因相关数据库,掌握相关临床诊疗指南,了解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及其相关肿瘤基因突变研究的最新进展㊂对于疑难病例或必要时,可由相关临床医师㊁病理医师㊁影像医师㊁医学遗传学家㊁肿瘤突变分子检测人员㊁相关的实验室其他人员㊁相关药师等来自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分子肿瘤专家组(MTB),依据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状况㊁临床表现㊁病理和。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这些技术在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定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指的是肿瘤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的肿瘤源性DNA片段。
由于肿瘤细胞的死亡和分解,这些DNA片段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和分析ctDNA,可以实现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近期研究发现,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机制的重要信息。
二、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脱落和进入体液的恶性肿瘤细胞,在血液或体液中具有极低的浓度。
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血液或体液中检测到极低数量的CTCs,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CTCs的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并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性的指标。
三、微小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可以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翻译和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功能。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miRNA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检测和分析miRNA的表达水平,为肿瘤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组成、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分析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变化,可以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
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肿瘤的基因组学特征。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等,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精准定位。
结直肠癌液体活检临床研究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和精准治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9 期2019 Vol.6 No.9198结直肠癌液体活检临床研究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和精准治疗侯文运,李旭斌,杨亚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000)【摘要】随着精准医疗在肿瘤临床领域中的广泛开展,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认识逐渐加深,以血液为基础的肿瘤分子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为肿瘤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能。
本文针对液体活检的两种技术: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的特点,总结国内国外在结直肠癌液体活检及精准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结直肠癌液体活检的应用现状及临床前景。
【关键词】液体活检;结直肠肿瘤;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9.198.011 液体活检的概念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准医疗的推进,直肠癌的治疗模式也逐渐发展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1]目前虽然组织活检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医生通常采用组织活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与诊断,但不可否认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易导致肿瘤转移等。
近年,随着肿瘤的液体活检[2]这一分子诊断的概念被提出,并且备受关注,液体活检有望迅速进入临床指导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这项系统而精细的“医学工程”中,从组织到细胞直至分子层面的关于肿瘤的全方位信息,为早期诊断、用药指导、术后监测和疗效评估等临床诊疗环节提供了保障。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
液体活检是指对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和核酸的检测,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两类。
以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检测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有望成为补充或替代传统组织学活检的新兴检测手段,并成为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诊治的重要工具。
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4165··述评·【编者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结直肠癌在全球新发病例排名第三、死亡病例排名第二。
如何有效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我国民众对肠癌筛查的认知不足,2019年我国建议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人口渗透率为16.4%,远低于美国的60.1%。
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广结直肠癌早筛,助力结直肠癌行业发展。
2021-04-15,首个“中国癌症早筛日”启动,结直肠癌早筛率先进入发展新阶段。
本期“述评”“结直肠癌筛查专题研究”栏目聚焦结直肠癌筛查进展,分析国内外结直肠癌筛查共识,探索结直肠癌筛查新工具,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提高民众早筛意识,远离癌症。
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研究现状与思考胡茜玥,刘正*,王锡山*【摘要】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众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采取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然而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覆盖尚不广泛,方法不统一,有待形成完善的国家结直肠癌筛查体系。
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阐述国内外结直肠癌筛查的研究现状,探讨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对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未来能够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筛查;防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图分类号】 R 735.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49胡茜玥,刘正,王锡山. 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165-4171. []HU X Y,LIU Z,WANG X S.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current strategies and thought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33):4165-4171.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Current Strategies and Thoughts HU Xiyue ,LIU Zheng *,WANG Xishan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 :LIU Zheng ,Chief physician ;E-mail :WANG Xishan ,Chief physician ;E-mail :【Abstract 】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has shown an upward trend in China. Colorectal cancer turns to be agreat threat to people 's health,and also brings serious negative socio-economic impacts. The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has been proven efficacious for reducing colorectal cancer burden in many countries. In China,due to incomplete coverage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s implemented using non-uniform strategies,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system us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 overviewe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and discussed the common scree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viewing of the latest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o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then predicted the prospects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in China,with a view to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strateg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 Colorectal neoplasms;Screening;Prevention and control;Early diagnosis;Early therapy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估计2020年全球CRC 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9.5/10万,死亡率为9.0/10万[1]。
分子病理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病理学作为一门融合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和临床病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在过去的一年里,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2023年度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临床应用进展1. 肿瘤分子诊断- 驱动基因检测: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进行检测,如EGFR、ALK、ROS1等,为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检测PD-L1、PD-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为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 肿瘤复发监测:通过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等标志物,实现对肿瘤复发的早期发现和监测。
2. 遗传病诊断- 基因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使得遗传病的诊断更加快速、准确。
- 单基因遗传病检测:针对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等,开展大规模筛查。
3. 心血管疾病诊断-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如APC、BRCA1等,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三、基础研究进展1. 基因组学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肿瘤基因组学:通过对肿瘤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揭示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
2. 蛋白质组学研究- 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3. 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四、技术创新1. 高通量测序技术- 测序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测序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 测序成本的降低: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测序成本逐渐降低,使得分子病理学应用更加广泛。
2.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平台:开发了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平台,如GATK、CNVnator等,为分子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无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年(卷),期】2024(16)2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标志物在癌症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专家共识旨在全面梳理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在肿瘤管理中的潜力。
此外,本共识将围绕DNA甲基化标志物的定义、临床意义、检测规范、数据处理及其在肿瘤的筛查、辅助诊断、伴随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际临床经验,提出一系列关于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应用的共识推荐,旨在提升临床医技人员对这一新兴标志物的认识,规范检测流程,促进其在肿瘤诊疗全程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页数】14页(P129-142)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
【相关文献】
1.降钙素原的检测和应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解读
2.乳腺癌肿瘤组织及血液游离DNA中特异性甲基化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DNA
甲基化相关肿瘤标志物临床研究进展4.《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人群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及参考区间建立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5.骨肿瘤二代测序及分子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子生物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展和治疗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研究方向。
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癌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着重探讨分子生物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癌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意义。
一、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分子生物学通过DNA测序技术和PCR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基因的突变情况。
通过对癌症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和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和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癌症患者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其表达数量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癌症,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三、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研发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癌症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与癌症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靶点。
这些靶点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治疗对象,帮助研发出更加针对性和有效的抗癌药物。
四、免疫治疗的开拓和创新分子生物学对免疫治疗的开拓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的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究和改造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策略。
五、癌症遗传学的研究和防治分子生物学在癌症遗传学的研究和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癌症的家族遗传病例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基因和环境因素对癌症易感性的影响,并为个体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基因突变、肿瘤标志物、药物靶点、免疫治疗和癌症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癌症治疗中的靶向治疗进展
癌症治疗中的靶向治疗进展靶向治疗是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针对癌症特定的分子、信号通路或细胞靶点进行干预,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目前在癌症治疗中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靶向治疗进展。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自身免疫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的靶向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已经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该类药物通过解除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压制作用,使得机体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例如,PD-L1和CTLA-4等信号通路是T细胞功能受损与肿瘤逃逸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子。
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认识肿瘤并发挥杀伤作用。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功应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治疗是当前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由于癌细胞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个突变,部分突变可以引起肿瘤对某些特定信号通路的异常依赖。
针对这些特定信号通路进行靶向干预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然而,单一靶向药物可能存在耐药问题,因此将靶向药物与化学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在结直肠癌中,将KRAS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进行RAS靶向综合治疗后,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化学药物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生存率和无复发时间。
三、液体活检:精确监测疾病进展液体活检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或循环肿瘤细胞(CTC)来监测肿瘤进展和治疗反应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较于传统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具有简单、无创伤等优势。
它可以提供实时和连续的生物标志物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癌症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ctDNA或CTC中特定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等变化,液体活检可以准确预测靶向治疗敏感性和耐药性,并指导临床决策。
四、CAR-T细胞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CAR-T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工程改造的T细胞来主动攻击癌细胞的创新治疗方法。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要点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要点1 DNA甲基化标志物概述DNA甲基化是一种DNA的共价修饰,具体是指DNA甲基转移酶(DNMTs)将甲基加到DNA CpG序列中胞嘧啶的5'碳位,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
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相比,DNA甲基化标志物具有更早期、更无创、更精准等优点。
因此,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方式获得的痰液、血浆、血清或尿液等样本进行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
一些DNA甲基化异常发生在肿瘤形成的初始阶段,通过检测与肿瘤发展相关的甲基化标志物,可以辅助癌症早期诊断、评估进展风险。
DNA甲基化标志物甲基化水平的增加或降低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可用于治疗或根治性手术后评估肿瘤微小残留病灶(MRD)和监测复发。
此外,DNA甲基化标志物还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标志,某些特定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预示着癌症对治疗的反应,可用于判断化疗药物的疗效,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
2 DNA甲基化标志物的临床检测2.1 临床样本前处理注意事项细胞基因组与游离DNA(cfDNA)均可用于肿瘤DNA甲基化检测,常采用组织、血液样本,也可采用尿液、浆膜腔积液、灌洗液、粪便、拭子等样本。
专家共识:各类样本经采集后,应尽可能减少转运环节与耗时,及早分离检测组分。
血液样本应避免溶血,不可使用肝素抗凝。
检测游离DNA时,采集量应充足,及早采用两步离心法分离无细胞血浆,分离前不可对含红细胞血样进行冻存。
新鲜体液及灌洗液样本如含较多血液成分可进行抗凝处理。
粪便样本推荐采用含防腐剂保存液。
(推荐等级:强推荐)2.2 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技术方法2.2.1 DNA提取与纯化2.2.2 DNA转化2.2.3 DNA甲基化检测平台专家共识:抽提纯化所得DNA应根据样本类型制定质量合格标准并进行评价,包括浓度、纯度和DNA完整性。
cfDNA还应评估片段分布,以排除基因组DNA污染。
DNA甲基化检测需要针对不同的标本类型与检测应用选择适宜的转化方法,并关注转化技术的最新进展。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36页】
检测方法
▪ Checkmate142研究表明,纳武单抗有效率为31%[26]。而非MSI-H/dMMR患者有效率则显著较 低。KEYNOTE-177研究表明,MSI-H/dMMR患者姑息一线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客观缓解率为 43.8%,而标准化疗靶向组显著较低,为33.1%[27]。
▪ MSI/MMR状态对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也具有较大的意义,尤其是林奇综合征的诊断, MMR基因的胚系突变是确诊的金标准。
检测方法
▪ NCCN指南和CSCO指南对BRAF V600E突变mCRC患者的二线治疗均推荐西 妥昔单抗+伊立替康+维莫非尼(BRAF抑制剂),或者西妥昔单抗+BRAF 抑制剂±MEK抑制剂的联合方案[17,18]。BRAF基因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的 预后评估也具有指导意义[18,19,20]。BRAF V600E突变患者相比其他患者预 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21]。
▪ 而对于RAS基因突变患者,应用抗EGFR单抗则无明确获益,一般采用化 疗联合VEGF单抗治疗。因此,推荐在mCRC患者开始治疗前,应进行RAS 突变的检测,有助于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检测方法
2.BRAF基因点突变: ▪ BRAF基因作为RAF原癌基因家族的成员,位于RAS基因下游,是RAS-RAF-
结直肠癌分子 标志物临床监 测中国专家共 识
前言
▪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 死亡率居第2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 死亡病例18.7万[1]。
▪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相关分子标 志物的检测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补充,同时对个体化方案的判定、预 后判断及疗效预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DNA测序技术在癌症筛查中的应用
DNA测序技术在癌症筛查中的应用背景介绍: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令人担忧的重大健康问题,它的早期检测与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癌症筛查方法往往局限于特定肿瘤标记物或细胞形态学检查,存在着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组学信息进行癌症筛查已经成为一个有希望的领域。
1. DNA测序技术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应用1.1 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近年来,血液肿瘤标记物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容易操作的癌症筛查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DNA测序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患者血液样本中游离DNA (ctDNA)中存在的突变、拷贝数变异等来识别早期肿瘤。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通过血液样本中ctDNA的分析可以检测出多种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
例如,在乳腺癌筛查中,通过分析ctDNA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存在,可以帮助发现患者是否有遗传性乳腺癌的风险。
1.2 癌组织测序DNA测序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或全外显子组测序,从而发现驱动突变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通过比较正常组织与癌症组织的基因差异,可以鉴定出可能与癌症进展相关的潜在致病基因。
在临床实践中,这种个体化基因信息可被用来指导用药选择。
例如,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很常见,并且已经和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的耐药性联系起来。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医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2. DNA测序技术在癌症早期筛查中的挑战2.1 灵敏度和特异性问题尽管DNA测序技术有巨大潜力用于癌症早期筛查,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由于肿瘤组织或血液样本中的突变水平低,以及DNA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2.2 数据分析与解读DNA测序技术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如何准确地识别出与癌症相关的突变,并且从大量变异位点中过滤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 (1)二、晚期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3)三、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5)四、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 (7)五、胰腺癌与维生素摄入之间的关系 (9)六、评估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和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 (11)七、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解读 (12)八、胃癌分子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4)九、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及探索 (16)十、晚期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18)十一、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现况及展望 (20)十二、上消化道早期癌ESD策略初探 (22)十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4)十四、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规范 (26)十五、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临床选择 (28)一、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1.胃癌TNM分期中T4a是()A.侵犯黏膜下层B.侵犯固有肌层C.侵犯临近结构D.侵犯脏层腹膜E.远处转移参考答案:D2.细胞毒类药物治疗策略改进包括()A.剂型优化B.剂量优化C.途径多样D.安全便捷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晚期胃癌靶向药物的一线治疗研究成功的是()A.贝伐单抗B.西妥昔单抗C.帕尼单抗D.曲妥珠单抗E.拉帕替尼参考答案:D4.目前胃癌靶向治疗包括()A.吉非替尼和阿帕替尼B.阿帕替尼和曲妥珠单抗C.吉非替尼和曲妥珠单抗D.阿帕替尼和帕妥珠单抗E.吉非替尼和帕妥珠单抗参考答案:B5.我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处于()A.超早期B.初期C.进展期D.局部晚期E.晚期参考答案:C二、晚期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1.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不包括()A.RASB.BRAFC.MMRD.HER2E.MSI D参考答案:D2.(K)RASWT右半结肠癌,()有优势A.西妥昔单抗B.贝伐珠单抗C.帕尼单抗D.伊立替康E.5-FU参考答案:B3.下述哪项不是ESMO指南明确提出的一线治疗决策制定的驱动因素()A.地域特点B.患者特征C.治疗特征D.肿瘤特征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4.左半结肠癌主要血供()A.肠系膜上动脉B.肠系膜下动脉C.髂动脉D.腹主动脉E.肠动脉参考答案:B5.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A.细胞受体B.信号转导C.细胞周期D.血管生成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三、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1.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A.小细胞癌B.腺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不能明确参考答案:C2.()的进展是2022CSCO指南更新重点A.免疫治疗B.内分泌治疗C.化疗D.放疗参考答案:A3.食管鳞癌组织中哪些因素可能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A.PD-L1表达B.T淋巴细胞浸润C.肿瘤突变负荷载量D.肿瘤相关性抗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2022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关于不可手术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化疗,描述正确是()A.有条件的单位推荐采用调强放疗技术B.相较于二维/三维放疗技术,调强放疗可以改善总生存,降低放疗相关不良反应C.增加“小样本研究初步显示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手术食管癌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较好”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2022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转移性/复发EC/GEJC的治疗更新,在“HER-2阴性腺癌”和“鳞癌”分层中对一线治疗推荐描述正确的是()A.I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顺铂+氟尿嘧啶类(5-FU或卡培他滨)(PD-L1 CPS≥10, 1A类)”B.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顺铂+氟尿嘧啶(鳞癌)(1A类)”C.II级推荐“信迪利单抗+顺铂+紫杉醇或5-FU(1A类)”D.I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1A类)”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C四、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1.世界范围的年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乳腺癌B.结直肠癌C.胃癌D.肺癌E.肝癌参考答案:D2.NCCN及CSCO推荐关于食管鳞癌2A类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哪种()A.阿帕替尼B.安罗替尼C.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均可D.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均不可E.吉非替尼参考答案:B3.KEYNOTE028是免疫治疗药物在晚期食管治疗的首秀,得到了ORR及mOS的成功,分别是()A.30% 7个月B.21.5% 8.2个月C.23.5% 7个月D.30% 8.2个月E.21.5% 7个月参考答案:A4.中国食道癌的高发地区集中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太行山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E.华南地区参考答案:C5.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A.小细胞癌B.腺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不能明确参考答案:C五、胰腺癌与维生素摄入之间的关系1.下述哪项不是常用的荟萃分析软件()A.Rev ManB.StataC.RD.SPSS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基于前瞻性研究,摄入哪些维生素能适度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A.维生素A 和维生素CB.维生素C 和维生素DC.维生素D 和维生素B12D.维生素D 和维生素EE.维生素A 和维生素E参考答案:C3.荟萃分析中异质性分析方法不包括()A.Meta-regressionB.funnel plotsC.subgroup analysisD.sensitive analysisE.以上都包括参考答案:B4.什么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A.牛奶B.豆浆C.海鱼D.鸡蛋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评估发表偏倚的统计方法是()A.funnel plots 和 Egger testB.Meta-regression 和 Egger testC.Meta-regressionD.subgroup analysis 和 funnel plotsE.subgroup analysis参考答案:A六、评估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和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1.基于本研究,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是()A.13.6个月B.14.1个月C.17.5个月D.18.6个月E.24个月参考答案:B2.SBRT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哪些肿瘤的治疗()A.非小细胞肺癌B.前列腺癌C.肝癌D.胰腺癌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国际医学文献检索常用的数据库是()A.PubMedB.EMBASEC.Cochrane LibraryD.Web of Science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PFS指的是()A.总生存期B.无进展生存期C.无病生存期D.中位生存期E.客观缓解率参考答案:B5.文章质量评估()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A.7-9分B.8-9分C.9-10分D.6-8分E.4-6分参考答案:A七、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解读1.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是()A.息肉型B.浸润型C.革囊型D.粘液型E.溃疡型参考答案:E2.原发性肝癌是指()A.肝细胞发生的癌B.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E.枯否细胞的恶性肿瘤参考答案:C3.早期肝癌(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A.直径在1cm以下,单个瘤结节B.直径在5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C.直径在3cm以下,单个瘤结节D.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E.直径在5cm以下,单个瘤结节参考答案:D4.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C.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消化道内转移参考答案:B5.不符合溃疡型胃癌的描述是()A.呈火山口状B.多大于2cmC.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D.边缘隆起不整齐E.底部凹凸不平参考答案:C八、胃癌分子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1.与监测胃癌治疗疗效或识别肿瘤复发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是()A.ctDNAB.CEAC.CA19-9D.PSA参考答案:D2.在胃癌中,HER2扩增占11%-16%,HER2过表达占()A.0.15B.0.18C.0.2D.0.22参考答案:C3.TCGA基于NGS、WES、mRNA和miRNA测序定义的分子亚型是()A.MSS/EMTB.MSIC.MSS TP53-D.MSS TP53+参考答案:B4.下列不属于Setia分型的是()A.EBV阳性B.MSI-HC.MSS TP53+D.E-cadherin异常表达E.p53异常表达参考答案:C5.下列不属于ACRG基于患者基因表达谱确定的四种分子亚型之一的是()A.MSIB.MSS TP53-C.MSS TP53+D.CINE.MSS/EMT参考答案:D九、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及探索1.关于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线研究中,基于ATTRACTION 2研究的结果,纳武利尤单抗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GC/GEJCB.基于KEYNOTE 811研究结果,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已被FDA加速批准用于HER2阳性胃癌治疗C.CheckMate 649以及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以及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2.下列不属于胃癌中基于组织的生物标志物的是()A.MMR状态B.MSI鉴定C.PD-L1表达D.CEAE.TILs评估参考答案:D3.纳武利单抗≥三线治疗晚期GD/GEJ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OSB.PFSC.ORRD.至缓解时间E.缓解持续时间参考答案:A4.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以下对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免疫治疗激活效应T细胞,反过来抑制肿瘤血管系统重建B.正常化的血管促进效应免疫细胞浸润,抑制它们的功能,导致肿瘤缩小C.抗血管生成药物在TME中促进血管正常化和减轻免疫抑制D.免疫刺激与肿瘤血管重建之间的反馈环抑制了自身血管正常化,最终促进了肿瘤退化参考答案:C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G/GEJ腺癌有显著的OS和PFS获益。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巩晓瑞;马锐【摘要】肿瘤标志物(TM)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反应而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类物质.TM对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及判断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TM检测及应用已进入分子及基因水平阶段.本文旨在对临床常见的及其新型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和介绍,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8(039)024【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分类;增殖;预后【作者】巩晓瑞;马锐【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沈阳11004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沈阳1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同时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其死亡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为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临床早期确诊并进行积极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现就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做出反应或者由肿瘤细胞直接合成、分泌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正常细胞中含量很低或不存在的特异性物质[2]。
肿瘤标志物大致分为五类:(1)胚胎类抗原类: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
(2)糖类糖蛋白抗原类:糖链抗原19-9(CA19-9)、CA125、CA153、CA724、CA50、CA242、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等。
(3)酶及蛋白类:TP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端粒酶、本周氏蛋白、铁蛋白(Fer)、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血清间皮瘤相关蛋白(SMRP)等。
(4)激素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ctDNA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
ctDNA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黄雄沛;董白燕;陈健健;庄盛英【期刊名称】《西藏医药》【年(卷),期】2022(43)3【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8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ctDNA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ctDNA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化疗后1年生存率。
结果观察组ctDNA水平(64.53±26.38),对照组(28.37±13.85),差异有意义(P<0.05);ctDN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4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45%、93.08%;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Ⅲ期、CEA、CA19-9、ctDNA水平高表达均为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1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ctDNA高表达可用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也可预测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预后情况,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价值。
【总页数】3页(P47-49)【作者】黄雄沛;董白燕;陈健健;庄盛英【作者单位】茂名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肛肠外科;茂名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口服卡培他滨用于Dukes C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无复发生存优于静脉化疗5-FU/CF方案2.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3.以草酸铂为主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4.FOLFOX4与5-FU/LV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分析5.中药复方辅助癌康复片用于结直肠癌术辅助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的病理分子标志物的治疗靶点
肝癌的病理分子标志物的治疗靶点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病理分子标志物作为治疗的靶点。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病理分子标志物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意义。
一、AFP(甲胎蛋白)AFP是一种乳癌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常被用作肝癌的早期筛查指标。
研究显示,AFP的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和恶化有关。
因此,AFP作为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CTNNB1(β-连环蛋白)CTNNB1是肝癌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它参与细胞外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
通过抑制CTNNB1的功能,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三、TP53(p53)T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肝癌患者中TP53的突变率较高,这意味着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通过干预TP53的功能,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抵抗凋亡,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四、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肝癌生长与转移的重要调控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抑制VEGF的活性可以阻断肝癌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VEGF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重要靶点。
五、HGF-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HGF-MET是肝癌发生和转移中的关键因子之一。
研究发现,抑制HGF-MET的信号通路可以阻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效果。
六、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其异常高表达与肝癌细胞的逃避免疫监视有关。
研究发现,通过干预PD-L1的功能,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因此PD-L1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总结:肝癌的病理分子标志物对于治疗靶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FP、CTNNB1、TP53、VEGF、HGF-MET和PD-L1都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ial circulating tumour DNA analysis during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a
prospective biomarker study
背景
●新辅助放化疗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
远端复发是LARC的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虽然指南推荐LARC术后辅助化疗,但其对远端复发风险的影响仍然存在疑问。
鉴别和选择性治疗远端复发风险最高的患者,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可能会更加明显。
目前,化放疗后的病理分期(yp分期)是LARC远处复发风险的最佳可用标志,但缺乏支持这种方法的确凿数据,因此,改进风险分层方法可进一步完善临床决策。
●早期疾病手术后ctDNA的检测已被证明与多种肿瘤的高复发风险有关,此项前瞻性研究则证明了术后ctDNA检测和LARC复发的风险。
方法
1. 入组和出组
入组:直肠腺癌,MRI(或超声内镜)显示局部晚期(cT3-4N0或cTanyN1-2)的分期,术前放化疗之前无转移性疾病,ECOG为0至2,计划接受长疗程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放化疗随后进行TME手术后的患者。
出组:过去3年内曾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2. ctDNA分析
利用NGS分析活检组织或FFPE组织的15个结肠直肠癌常见突变基因的体细胞变异。
对每个患者在其血浆中只评估组织特异的MAF值最高的突变。
3. 统计分析
使用Fisher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评估ctDNA阳性和ctDNA 阴性患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
1. 临床病理特征和ctDNA状态
图1 患者注册、样本收集和可评估人群
●2012年至2015年共招募200名患者,有38名患者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包:括未收集术到后血浆的(n = 32)、没有足够肿瘤组织用于突变分析的(n = 5)、后期影像学诊断发现非直肠特异病灶的(n = 1)患者。
●在159/162(98.1%)例患者的原发组织中鉴定到至少一个体细胞突变。
血浆中肿瘤特异突变检出率(ctDNA阳性):治疗前血为122/159例(77%)、术后放疗血为12/144例患者(8.3%)、术后血19/159例患者(12%)。
表1. CRT前/ CRT后ctDNA状态与pCR之间的关系
放化疗后ctDNA状态和pCR之间没有相关性。
2. ctDNA状态与无复发生存率(RFS)
图2. 根据ctDNA状态估计RFS
●在基线(治疗前)检测到的ctDNA患者与没有检测到ctDNA的患者之间RFS无差异(图2A)
●放化疗后或手术后ctDNA阳性状态的患者复发风险增加(图2B和C)。
放化疗后12例(50%)ctDNA阳性患者中有6例,ctDNA阴性患者中有15例(11%)复发(HR6.6,95%CI 2.6-17;P <0.001)。
手术后,19例(58%)ctDNA 阳性患者中有11例,ctDNA阴性140例患者中12例(8.6%)复发(HR 13,95%CI 5.5-31;P <0.001)。
图3. 根据ctDNA状态对新辅助和无新辅助人群分层评估RFS
●无论新辅助组还是无新辅助组(新辅助组:HR 10;95%CI,3.4-29,P
<0.001;无新辅助组:HR 22;95%CI 4.2-110,P <0.001),术后ctDNA阳性状态可强烈预测复发(图3A,B)。
表2.临床病理变量和术后ctDNA状态的无复发生存分析
图4. 根据术后ctDNA状态对各个病理危险因素进行分层评估RFS
●临床病理变量与单因素分析中RFS显着相关的是性别、ypT分期、ypN 分期、术后CEA状态,术后ctDNA状态与RFS显着相关(表2)。
在多因素分析中,ypT分期、术后CEA状态、术后ctDNA状态与RFS显着相关(表2)。
●术后ctDNA阳性对病理性低风险(pCR,ypT0-2,ypN0)或高风险(ypT3-4,ypN+)患者的复发均具有高度预测性(图4A-F)。
即使在考虑pCR和ypN+之后,术后ctDNA阳性仍具有复发的高度预测性(pCR:HR15,95%CI 0.94-240,P=0.01,图4A;ypN+:HR13,95%CI 4.2-43,P <0.001,图4F)。
3.连续ctDNA、CEA和复发
表3. 所有患者术后ctDNA,术后CEA与复发状况的关系
●术后ctDNA、术后CEA和复发之间的关系见表3。
复发的22例患者中5例(23%)术后CEA升高,未复发的132例中2例(1.5%)术后CEA升高。
●在复发的患者中,术后CEA升高的5例患者术后ctDNA均为阳性,但术后ctDNA阳性的11例患者中只有5例(45%)术后CEA升高。
图5. 根据术后ctDNA状态估计术后CEA未升高患者的RFS 术后ctDNA评估为术后CEA未升高的患者提供了显着的预后价值(HR 8.8;95%CI 3.2-24;P <0.001;图5)
讨论
●此研究证明术后ctDNA分析能够在手术后发现高复发风险的LARC患者,术后ctDNA的预后影响在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当患者被常规病理风险分层时,术后ctDNA的仍然具有强大预后能力。
●无论是否接受化疗,术后ctDNA阴性的患者复发风险较低,该患者亚组可能能够避免辅助治疗,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在这个低风险亚组中停用辅助化疗的影响。
●目前的直肠癌治疗指南未对手术后CEA升高患者的治疗提出建议,而此研究明确了LARC术后CEA升高的预后意义;同时,对于CEA正常的患者,ctDNA检测仍与高复发风险有关。
●基线ctDNA大多来自原发肿瘤,不能作为预后的指标,只有当原发性肿瘤被切除时,ctDNA的存在才表明残留的微转移疾病,与复发风险相关。
●术后放化疗4-6周内的ctDNA分析与pCR之间的相关性很差,表明辅助治疗后短时间内的ctDNA分析不能作为区分微小残留和无残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