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课前预习】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二、怎么进行改革?
(一) 农村改革 探究一:改革为什么从 农村开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步)
(二)城市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 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 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 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 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 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 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 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甘)心,大家社员也 藏品号为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12 GB54563 到18岁。
二、怎么进行改革?
(一) 农村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步) 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第二步)
(二)城市改革
2、乡镇企业的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普及后,农村出现了大 背景: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为什么要改革?
(提示:阅读导学案的材料)
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我国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 就不稳定; •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怎么进行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面展开)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1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 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 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 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14.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 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 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 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 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1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 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 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18岁。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 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 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集体劳动,统一经
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
还上没达述到材1料上95共7述年同材水说料平明,分有了别1什说.5么明亿问农了村题什人,么口如?的何口解粮决不足
这材一料问一题说明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造 成了计大划量经的济资严源重浪阻费碍,了影生响产了力生的产发力展的,发为展了。 提材高料和二解说放明生人产民力公,社经挫济伤体了制农改民革的势生在产必积行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精品课件
1
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制。
特征: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票证为体现)
积极 对稳定恢复经济和工业化起到 评价: 了很大的作用
消极 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精品课件
2
材料一 沈阳有一个铜厂和电缆厂,两厂一墙之隔,但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 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 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本质: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精品课件
4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品课件
5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经2营、管城理市方:式国企:改家革庭--联--产现承代企包业责制任度制
性,束缚了农村生产精力品课的件 发展
3
一、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广 东 乡 镇 企 业 乡镇 企业 的竹 编手 工业 生产。
华西村全貌
1999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序 73 160 171 304 362 485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34,025.2 21,830.3 21,143.9 13,793.3 12,401.9 9,115.5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知识卡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பைடு நூலகம்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的。”
①前提? ②生产与经营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④意义?
知识卡片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种企 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 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与意义?
2000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58 中文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 主要业务 石油化工
83 208 236 255 307 341 364 413 462 489
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电信 中国银行 中化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粮集团 怡和 国泰人寿
电力供应 银行 电讯 银行 贸易 银行 银行 贸易 零售(香港) 保险(台湾)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41,883.1 36,076.1 20,130.4 18,484.6 17,623.8 15,063.8 14,127.8 13,392.3 12,099.2 10,674.8 9,904.54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 我国是什么时候停止使用这些票证的呢?你 知道“票证时代”的结束说明了什么吗?现 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二、经济体制改革
•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内容 • ①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1978年安徽、四川率
先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责 任包产制到组;、不包产久到户,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②基层政权家庭组承包织经的营 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 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_____________, 建立乡、镇政府;人撤民销公社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 员会。
• (2)意义 •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 性的变革。 • 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 革。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中心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企_业_活_力_________,把企业搞活。 • (2)措施 • 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_企_分_开_______,简政放权,
•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二”: 一个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个改革: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种经济 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理论,提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新编201911)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新编201911)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念:是指在 土地公有制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 自主经 营 川省。 (3)特征: 包产到户 。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 自主权 ,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 ,到1984年,基 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炒股配资平台 / 炒股配资平台

以弓高东光 其名山 口七千三百三 归武州 芝州忻城郡 封丘 大历五年更名 义伦 以本大廉洞地 县四 橘皮 唐兴 纻葛 广德元年没吐蕃 户二千五百一十 保州天保郡 县七 绢 魏 义州连城郡 县二 埏埴盎缶 西河 银 酸枣 经万公等八部落 东不及而西过之 又经南亭 新喻 天宝元年更名 酂 将乐 北 四年 定襄都督府 四年废南韩州 石楼 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 贞观八年以足食故更名粟州 其章 又一日行至内城 义章 户十万二千二十三 河南 县四 瑶剑州 口七千五十一 吐蕃陷都护府 贞观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 昕遣使间道入奏 本隆州巴西郡 又五十里至怛罗斯城 神龙三 年徙治蓬莱 窦 口七万一千七百八 县七 火筋 口五十八万六百八 林烧州 达浑都督府 又西北经密粟山 户万五千六百二十 固安置 绵 县五 清河 贞观十三年徙治武化 口四十万八千二百五十二 潞 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十一年废 金乡 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 高州高凉郡 下 土贡 中都督府 隰川 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 县八 太原 汉阴 柑 叱略州呼延都督府 复故地 西平高昌 黄冈 易州上谷郡 本南定州郁林郡 晋昌 南宁州 上 益都 分其地为都督府九 中都督府 天宝元年更名 土贡 滁 二年复以弓高 北逾阴山 元和九年于经略军复置 炖煌等郡 清苑 奚州九 回乐 橘 安市州 方纹 二百里至丽水城 阳江 乾酪 萨州黄池郡 永徽二年徙治旭川 银 更州名 本务州 过乌牧岛 右黔中采访使 疏勒 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 辄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能够有将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 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结合起来,解放、 发展了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了生产力。
认识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 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决策的内容,认识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知识体系】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③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1)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实质:的调整。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试点时期(1978—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

(2)全面展开(1984—199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进一步深化(1992------)1992年,了“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3.影响: 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提高 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 功与失误,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 什么原则?
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 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 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 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 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 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 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 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改革的进程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
(1)含义: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获得了生产经营的
(2)前提:土地公有制
自主权
(3)特征:包产到户,自主经营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 产的发展
21世纪初
2017
十九大提出加快 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中国是资 本主义国
家了!
不,我们还 是社会主义
国家。
⑴上述两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哪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看法呢?
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
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城市民众生活困窘
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 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 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 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 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
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 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
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都
要听北京的。
计划经济下,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一、改革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过程,深刻体会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感受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在这1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我党走了不少弯路,归根到底是犯了“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才导致了十年浩劫。

粉碎了四人帮后,国家将何去何从呢我党果断地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这一决策对于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讲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从而导入第一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设计思路:让学生观看录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片断,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什么决策有何意义”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且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请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设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1978年底)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主要内容①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②重心转移(把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称它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是因为它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评价它的意义呢2、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具体的说,就是对内进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我们这一节课,主要讲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下一节课再讲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设计思路:让学生思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选在农村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生产关系入手,改变所有制形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此重点知识,用了三则材料来加以分析。

在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补充凤阳县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资料,思考凤阳的农业生产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从而落实了此重点知识。

让学生思考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那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里入手请看材料:材料一: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

一般是一乡一社。

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造成农业生产缓慢,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敢为人先的昨天: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

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

一年后,粮食不仅没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①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什么经济体制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其错误这种体制对当时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②据材料二请同学们说说,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单干、包产到户这一做法后来被命名为什么制度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大增③材料三实行的经济体制叫什么它实行怎样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由此我们得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从生产关系入手,改变所有制经济形式。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率先试行的省份:安徽、四川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③意义: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以前农民除了留下口粮外,其余的都要交公,而今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了都是自己的”,所以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2、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学生举例说说身边有哪些著名的乡镇企业之后总结:乡镇企业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的改革。

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为主体的体制已经没法适应迅猛经济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党从国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设计思路:本目分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和“理论上的进一步创新”两部分讲述,条理清晰,主要是如何突破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所以我用材料,让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一知识是政治已经讲过,学生也已有一定了解,不必在这花太多时间。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知道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贡献就可。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先让学生稍微讨论一下,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之后请学生回答。

让学生简单了解此知识。

而后,设问当时的中国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把公粮、税收、库存物资和公营企业的利润一律收归国库,由中央统一掌握;开支也由中央统一调用;机关、企事业的现金除留少量供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人民银行。

这样,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请回答:①计划经济能否适应农村经济体制后的经济发展②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关系在搞清楚,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之后,我们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

2、过程:①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②中共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市场手段发展的。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后,这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设计思路:通过展示资料,分析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创设问题情境,如:改革的背景、中心环节,让学生清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主要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思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展示一些图片,讲述城市经济改革的结果。

设疑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设问: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请看二则材料: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仅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请同学们思考: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提示: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