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整理

初中文言文整理
初中文言文整理
序号
文章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句子翻译
文章主旨或启示
1
《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涉及学、修身、治国等方面学而时习之:学习并经常复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并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修身、治国等方面的道理
2
《曹刿论战》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强调了直言进谏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应该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道理
4
《出师表》
诸葛亮
诸葛亮在出师伐魏前给后主刘禅上书,表达了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左丘明
讲述了鲁国与齐国交战时,曹刿向鲁庄公提出作战策略并指挥战斗的故事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强调了作战时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取信于民、抓住战机、详察敌情等战略思想
3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讲述了邹忌通过自身经历向齐威王进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全力,到死方休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显达。
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初中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很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男子的配偶”;“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则是“行走”。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以“故”为例,有“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虽有名马)等意思。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比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用蹄子踢”。

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之(1)作代词,代指人、事、物等。

如“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指桃花源的景象。

(2)作助词,有“的”(水陆草木之花)、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等用法。

(3)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2、而(1)表并列,“和、又”(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承接,“然后、就”(温故而知新)。

(3)表转折,“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

3、以(1)作介词,“用、拿、把”(以刀劈狼首)。

(2)作连词,“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文言句式常见的形式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也”(夫战,勇气也)等。

2、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何陋之有)、状语后置(于厅事之东北角)、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等。

四、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信要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

三峡郦道元【北魏】一、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

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原文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重岩叠嶂(4),隐(5)天蔽日。

自非(6)亭午(7)夜分(8),不见曦(9)月(10)。

至于夏水襄(11)陵(12),沿(13)溯(14)阻绝(15)。

或(16)王命急宣(17),有时朝(18)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19)乘奔(20)御风,不以(21)疾(22)也。

春冬之时,则素(23)湍(24)绿潭(25),回清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间。

清荣峻茂(29),良(30)多趣味。

三、注释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应为“有何陋”。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一、文学常识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三、注释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 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4) 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语法结构简练、词汇含义丰富、表达方式含蓄。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以便能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二、文言文的词汇1. 单音节词:文言文中大多数词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山”、“水”等。

2. 复音节词:部分词汇由两个或多个单音节词组合而成,如“君子”、“大人”等。

3. 通假字:由于古代汉字书写的不便,出现了许多通假字,即一个字可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如“知”通“智”。

4. 古今异义词:有些词汇在古代和现代有不同的含义,学习时需注意区分,如“行”在古代可表示“走”也可表示“行为”。

三、文言文的句式1. 省略句: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句式,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2.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主谓宾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出现倒装现象,如“吾谁与归”。

3. 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多用“者……也”结构,如“此余之所得也”。

四、文言文的修辞1. 比喻:通过类比来表达意思,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 排比:使用并列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下文或引发思考,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五、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上下文推断:利用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生词或难句的含义。

2. 注释辅助:借助课本或参考书籍中的注释来理解文言文。

3.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篇章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文言文的常见文学形式1. 诗词:如《诗经》、《唐诗》、《宋词》等,是文言文中的重要文学体裁。

2. 散文:包括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

3. 小说:虽然在初中阶段接触较少,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也包含大量的文言文成分。

七、文言文的实用写作1. 模仿写作: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篇章,学习其表达方式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实词1. 实词是文言文中的基础,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

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关键。

2. 一词多义现象:文言文中的一个词往往具有多个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走”可以表示“跑”,也可以表示“走路”。

3.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些词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改变其词性或用法。

如名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可以活用为名词等。

例如,“兵”可以表示“兵器”,也可以表示“用兵”。

4. 通假字:文言文中,一些字可以通用,有多个替代字。

例如,“不”通“否”,“已”通“以”等。

5. 古今异义词:文言文中的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老师”在古代指“教师”,现代则更多指对有经验的教师的尊称。

二、虚词1. 虚词是文言文中的辅助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位置对句子的意义和结构有重要作用。

2. 常见虚词:如“之”、“乎”、“于”、“乃”、“其”、“也”、“矣”、“焉”、“耳”、“则”等。

3. 虚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语境来判断。

例如,“之”可以表示动作的方向,“乎”可以表示疑问,“于”可以表示位置等。

4. 虚词的辨析:文言文中的虚词有时可以相互替换,但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例如,“乎”和“于”都可以表示位置,但“乎”更侧重于表示在某个范围内,“于”则更侧重于表示在某个具体的地方。

三、句式1. 文言文的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义。

2. 省略句: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可以根据上下文省略。

例如,“我”可以省略,只用“行”表示主语。

3.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位置可以颠倒,形成倒装。

例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必有我师焉”就是倒装句。

4. 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通常用“者”、“也”等词来表示。

例如,“孔子者,大圣人也。

初中常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常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常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不同于口语。

其基本特点包括:1. 用字繁多,常用的汉字有两千多个。

2. 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词。

3. 词语混淆,有一些字在文言文中是相通的,所以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义。

4. 语法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

5. 用词规范,需要特别注意虚词的使用和语序的变化。

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1. 文言文的词类文言文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名词比较容易识别,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时间等。

动词在句子中起着谓语的作用,常见的动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

形容词和副词是修饰名词和动词的词语,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助词是用来构成动词或助动词的词语,用来表达语气、时态等。

2. 文言文的句法文言文的句法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前后定语结构、状语结构、主谓补结构等。

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前后定语结构是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关系的修饰语结构。

状语结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修饰语结构。

主谓补结构是用来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状态的补语结构。

3. 文言文的常用成语文言文中有很多成语,这些成语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常见的文言文成语有四字成语、六字成语、八字成语等,这些成语在表达含义和修辞手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要想读懂文言文,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要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其次要注意虚词的使用和语序的变化,不能将文言文看成口语或现代汉语的直译。

最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逻辑不通等。

三、文言文的实际应用虽然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汉语、普通话所取代,但它仍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学们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集锦,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常见的文言实词有很多。

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就是跑;“尝”是“曾经”的意思,“尝贻余核舟一”里的“尝”就是曾经。

还有“去”,古代指“离开”,“太丘舍去”中的“去”便是离开。

实词的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多积累常见实词的不同含义。

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制作实词卡片等方式来加强记忆。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像“之”,有“的”“到”“代词”等多种用法。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之”是“到”的意思。

“而”也有多种用法,表转折“然而”,表顺承“然后”,表修饰“不译”等。

如“人不知而不愠”中“而”表转折;“温故而知新”中“而”表顺承。

“其”作代词时,可代人、代物、代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他们的”。

对于文言虚词,要理解其常见用法,通过例句来体会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比较有趣的现象。

名词作动词,如“鞭数十”中的“鞭”,本来是名词“鞭子”,在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分别是“亲近”“疏远”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奔”指“飞奔的马”。

掌握词类活用,需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初中文言文(必考篇目)知识考点梳理大全

初中文言文(必考篇目)知识考点梳理大全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通假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重点实词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16、施:加。

《曹刿论战左传》一、通假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

"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古今异义1、狱:小大之狱。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是初中生阅读文言文的必备素养。

下面,我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一、词语理解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专有词汇、古代俗语等,在阅读中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其字义。

2. 用词特点:文言文用词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注意一些古代词语的用法和特点。

二、词组短语的理解与解释1. 动补结构:文言文往往使用动宾结构,需要理解其中的动词和宾语的组合,注意不同动词的用法。

2. 动宾短语:一些固定的动宾短语需要准确理解其意思,如“作为”、“以为”等。

三、句子的短暂理解1. 语序特点: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位置和用法。

2. 修饰成分:文言文中修饰成分丰富多样,需要能够正确理解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

四、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解释1. 比喻与拟人:文言文经常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需要能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夸张与夸饰:文言文中有时会使用夸张和夸饰的修辞手法,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五、篇章结构的理解与解释1. 开头段:文言文的开头段往往起到引子的作用,需要能够理解开头段的主旨和主题。

2. 结尾段:文言文的结尾段通常总结全文,需要能够理解结尾段的意图和主题。

六、理解古文作者的意图1. 文言文的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阅读者的角度:学习文言文需要以古人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七、做好文言文的整体阅读1. 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子和篇章之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把握全文的意义。

2. 文章主题:通过对段落的理解和总结,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1. 实词的理解很重要啊!比如说“之”“乎”“者”“也”这些常见的虚词,那可真是像一把把小钥匙,能打开文言文理解的大门呢!就像你读《童趣》里的“使之冲烟而飞鸣”,这里的“之”不就是指代前面的某个事物嘛,理解了虚词,文章就读懂一大半啦!
2. 古今异义要牢记呀!很多字词古代和现代的意思完全不同呢,像“走”古代是“跑”的意思,你想想假如不知道,读《夸父逐日》时把“夸父与日逐走”理解成夸父和太阳慢慢走,那岂不是闹笑话啦!
3. 词类活用也不能忘哦!有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会改变词性和用法,多么神奇呀!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奇怪,要是不注意,那读起来可就云里雾里咯!
4. 文言句式要搞清楚哇!什么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就像不同的拼图块,拼对了才能看清整篇文章的模样呢!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就是个判断句嘛,多明显呀!
5. 通假字得知道呀!“同”这个字和“通假字的那个字”是相通的呢,要是不知道可就读不对啦!就像《论语》里的“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其实就是“悦”的通假字呢,理解了才通顺呀!
6. 背诵名句多重要呀!那些经典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呢!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多豪迈呀,不背下来多可惜呀!
7. 理解文章主旨很关键呢!每篇文言文都有它的中心思想,就像故事有它的灵魂一样。

像《陋室铭》,不就是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嘛,抓住了主旨,文章才真正能走进你心里呀!
我觉得呀,这些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真的都超级重要,一定要好好掌握,这样才能真正领略文言文的魅力呀!。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被列为初中语文学科的必修内容。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对初中必背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初中必背的一篇古文,其中包括了很多与季节、自然、人情等有关的内容。

学习这篇古文,可以了解到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豪情。

二、《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及其弟子对于政治和为人处世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政治观念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其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词句,表达了古人对道德、智慧和品德的重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具有启发意义。

三、《孟子·离娄上》《孟子·离娄上》是孟子的一篇著作,主要讨论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应具备的美德。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四、《史记·本纪》《史记·本纪》是司马迁的巨著,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了解到古人对历史的重视和对英雄人物的赞扬。

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古人的史观,了解到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五、《红楼梦·贾雨村渡洞庭湖》《红楼梦·贾雨村渡洞庭湖》描写了贾雨村一家人渡湖的情景。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家庭和睦的向往。

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六、《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打败白骨精的情节。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正义和勇气的赞扬。

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古人对于善恶的辨别和对于正义事业的追求。

七、《水浒传·武松打虎》《水浒传·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武松打虎的英勇事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初中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习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言文的起源与发展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在古代是官方文书、文学作品的主要语言形式,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

它常用单音节词,喜欢使用典故和成语,而且有许多古汉语特有的词汇。

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3.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它常用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

学习文言文,需要理解这些句式的构成和用法。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文言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5.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断句、理解词义、分析句式等。

通过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6.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翻译时要注意忠实原文,同时使译文通顺易懂。

7. 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如《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作品,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学习,可以为深入研究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50条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50条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50条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大家总结了50 条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4、被:①同“披”,穿(皆被绮绣)②覆盖(被于来世者何如哉)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策勋十二转)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④永远(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2、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3、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③拿出(皆出酒食)14、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5、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二、虚词1、而:①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表承接(温故而知新)③表转折(而伯乐不常有)④表修饰(久而乃和)⑤表假设(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乎:①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3、其:①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②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人视端容寂)③其中(其一犬坐于前)④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其真无马邪)4、以:①介词,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介词,用(以刀劈狼首)③介词,凭借(何以战)④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⑤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5、于:①在(战于长勺)②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对(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从(舜发于畎亩之中)⑤比(所欲有甚于生者)6、之:①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渔人甚异之)②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⑤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三、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8、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鞭数十(“鞭”,用鞭子打)②策勋十二转(“策”,登记)③愿为市鞍马(“市”,买)2、名词作状语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3、动词作名词①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②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4、形容词作动词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②欲穷其林(“穷”,走到……的尽头)5、形容词作名词①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武器)②此皆良实(“良实”,善良诚实的人)五、古今异义1、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致、引来)(拜访) 7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隆中对》 (拜访)(总共) 73、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
发扬光大) 74、挟天子而令诸侯 《隆中对》 (挟持、控制) 7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时候、时期) 7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7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同义词连用,询问) 78、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对待) 79、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80、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93、亦免冠徒跣 (光着)
94、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常常)
95、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赞同) 96、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
9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
98、吴广以为然 (对的)
9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才)
100、若有作奸犯科及为中善者《出师表》(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情)
81、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名词作状语,按法令)
82、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形容词意动用法,意为“轻视”,可理解为
“认为……轻”)
8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奖励)(善)(坏、恶)
8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离开)
85、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
61、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屡次) 62、楚人怜之《陈涉世家》(爱戴) 6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 64、吴广素爱人 (一向、向来) 65、比至陈《陈涉世家》(等到) 66、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亲自) 67、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只,仅仅) 68、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 69、徒以有先生也 (只,仅仅) 70、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承认、同意) 7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接近)
一、重点实词 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尽,走到尽头) 2、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十则》 (检查,反省)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全,都 ) 4、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少 ) 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 停止 )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拉 )( 回头看 ) 7、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 ( 请让我 ) 8、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 穷尽 ) 9、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 奔马 ) 10、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 喜欢 ) 1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 往、到 )( 就 ) 13、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 平静、安定 ) 1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 忧愁的样子 ) 1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喂养 ) 16、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 遇见 ) 1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 最终 ) 18、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 ( 等到 ) 1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 跑 ) 20、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 ( 完成 )
5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安放)
5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童趣》(比拟)
55、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为动用法,为……而死)
56、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 57、众妙毕备 《口技》 ( 全,都)
58、以为妙绝 ( 极 )
群响毕绝 《口技》(停止,消失)
59、今亡…远,疏远)
86、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形容词作名词,指尖锐的铠甲,
锐利的武器)
87、察纳雅言《出师表》(美好) 88、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早)
89、或凭或立,不一状《山市》 (靠着)
90、秦王色挠 (屈服)
91、愿为市鞍马 (买)
9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山市》(看)
4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4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确实,实在)
4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然)
50、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水的南边)
5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可译为
“连……都……”)
52、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 对着 )
(奋起)(了解) 35、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犯错误) 3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通“德”,感激) 37、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军队)(攻打) 38、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养) 3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 4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
2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迫近) 2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 2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 昏暗 ) 24、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满井游记》 ( 正好 ) 25、徐喷以烟,果如鹤唳云端 《童趣》 ( 慢慢的 ) 2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表明、显扬) 27、吾义固不杀人《公输盘》(坚决) 2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大概) 29、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xiàn,引见) 3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弃)(这) 32、傅说举于板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用、选拔) 33、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违背) 3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猪、牛、羊等祭品)
(虚报)(实情)
4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案件)(即使)
43、齐师败绩(大败)
44、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已经,……以后)(攻克,战胜)
45、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
46、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长,这里指身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