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播学理论流派复习纲要-第1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传播学理论流派复习纲要
第一讲:导论:传播研究的不同路径和传播思想流派史
part 1:传播研究的不同路径
问题:1.什么是概念?
2.什么是理论?
一.概念的定义方式
1.一般定义方式:.....是......
(1)本质主义的定义
什么是本质主义(essentialism)?
相信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个深藏着的唯一的本质,相信本质和现象的区分提供了人类观察万事万物的基本概念图式;把人类认识特别是现代以来所谓科学认识的任务规定为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唯一本质; 把揭示事物的唯一本质作为一切知识分子职业身份的内在规定和学术使命。
(2) 主流传播学的实证主义逻辑
什么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2. 更常见的现象是
(1)遵循不同学术范式的人对某个概念的定义往往不同
(2)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困境
a.人类对现实把握方式的历史性和多元性
b. 社会科学“科学性”的局限性
3.不再需要定义吗?
需要, 但应保持定义的开放性,并承认自身视角的局限性
二.理论与范式
(一)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种现象而按照一定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念体系。
1.对现象作出解释,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
2.概念体系:概念及其关系。
(1)概念:对某些现象或现象集合的标签化概括 – 具体概念、抽象概念
(2)命题: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 相关性、因果关系
3.遵循特定规范程序
(1)传统方法:观察经验、常识或传统、权威
(2)现代学术规范的共性:经验证据的支持、逻辑自洽
(二)范式:
1.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的发展是整体性的、革命性的,而非连续性的渐进过程
(1)常规科学阶段(以某种前提的确立和稳定性为基础)
(2)危机和范式革命(前提的彻底改变)
a.自然科学:范式的断裂和更新
b.社会科学:范式的并列和竞争
2.是用以指导观察和理解的模型或框架,不同范式是一些不可通约的研究范例
(1)规范前提假设、指导人们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围绕范式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共同体,彼此之间不可 通约,相互竞争
(3)不仅塑造了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同时也影响了我们 如何去理解这些事物。
冲突范式引导我们以利益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方式关注社会行为,而社会互动主义范式则只因我们从个人间的符号互动行为来认识社会生活
三.实证主义与建构(诠释)主义
(一)实证主义
1.产生:法国哲学家孔德在19世 纪中期提出
(1)实证主义=“社会物理学”
(2)人类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a.神学阶段(公元1300以前)
b.形而上学阶段(1300—1800)
c.实证主义阶段(1800之后)
(3)孔德:“实证主义是真实而不是虚幻;有用而不是无用;肯定而不是犹疑;精确而不是模糊;肯定而不是否定;组织而不是破坏;相对而不是绝对。”
实证主义与英国的经验主义的区别:经验主义虽然也 强调观察和验证,但是它只是简单地堆砌零碎的事实 ,实证主义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要运用思辨的逻辑揭 示永恒的普遍规律,做出预测 2.特征(旧实证主义)
(1)坚决反对柏拉图主义在经验对象之外随意设置其他对像的做法,认为有且只有一种实在,即感官可以把握的个体对象 (2)只承认感官经验为人类认识的源泉,科学的任务在于把握经验的材料并以尽可能简单即最节约的方式描述并整理它们 (3)知识是统一的,科学具有统一性,也就是说可以将运用于自然世界的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 (4)将非描述性的陈述从知识和科学领域中清除出去。 价值判断因为既不真也不假,被认为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3.实证主义的发展 (1)后(新)实证主义 a.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存在差异 b.我们无法证明某一真理,我们接受的“真理”只是暂时没有被证伪(波普证伪主义) c.任何真理都建筑在观察者预设的一定前提之上 (库恩的范式理论) d.由客观真理(规律)走向共识的真理(规律) (2)重新理解“实在”(reality) 4.实证研究的逻辑:具体现象-抽象观念-可操作化的假设-经验数据-验证或证伪
以主流化为例:
经验现象:大众认为现实充满暴力,平民以奢侈生活作为生活目标,接受“成功来自个人奋斗”观念......
演绎抽象
:主流化就是统治精英通过电视将其意识形态变成一般大众接受的观念。
操作化:主流化即重度电视观众中,不同社会群体(SES,性别、种族、地区等)的
价值观的差异比轻度观众的更小
(二)建构(诠释)主义 1.建构(诠释)主义产生的背景
(1)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影响 对经验和意识结构的哲学研究 (2)知识是力量还是权力?
(3)知识社会学对认知主体和知识的中立性神话的反思 (4)对“文化”的发现
(5)民主精神与宽容:由“理”到“人”,由独断到协商 2.区分:
Explain(解释) -量化研究 Interpret(诠释、阐释) -质化研究
⼤大量现象抽象假设
具体现象
3.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的比较
四.不同范式的传播概念 (一)结构功能主义 1.概述
(1)通常被简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是一个社会学流派
(2)内涵:它把社会看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组织化手段的系统,各社会组织有序的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有效功能。强调整合的作用,忽视冲突。
(3)产生:现代的结构功能主义由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
a.将社会系统的功能条件分为四种: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 在模式维系,他认为这几种功能可以保持社会系统的稳定。
b.罗伯特·金·默顿发展了结构功能主 义学说,提出了外显功能、潜在功能的理论 2.结构功能主义的传播定义:实证主义传统下美国传播学的主流范式 (1)把传播视为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所从事的信息传递活动。 (2)传播是一种功能性行为:个体和社会功能 (3)传播行为和相关因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成为关注 的重点 (4)目的是衡量影响传播效果的有效因素 (5)遵循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量化特征明显 3.三论和社会心理学对美国传播学的影响 (1)三论:
a.控制论(cybernetics): 舵手;
数学家维纳:传播是一 个信息过程;
如何通过信息的编码、解码、控制噪音、加入冗 余和反馈增加传播的准确性。
b.信息论:香农-信息,熵,冗余
c.系统论:系统、子系统、开放系统、系统功能 (2)社会心理学:
a.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感知、理解、态度等过程
b.这些过程受到不同变量的影响,通过适当配置,可以达到预期心理效果
(3)影响:这些理论均把人看作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器,与自然和生物世界的现象遵循同样的因果科学规律,因此可以 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实证经验主义
诠释经验主义
(1)本体论:
客观的真实世界是否存在及其本质是什么
a.世界是自然形成的,并独立于人的认知但又能被人的认知所把握
b.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c.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通约性,因此可以使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加以实证考察、探索其规律
d.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因果关系 a.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可通约
b.对人来说,对物质世界的把握不是直接 的,而是以符号体系为前提,人的认知 和行动是以对表征体系的意义的反应
c.现象世界不同统一的,社会现象不能化 约为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物质过程
d.人具有能动性,结构和行动是相互构成 的,而非因果式的决定关系
(2)认识论:
把握客观世界的可能性以及知识的具体形式和科学性 问题
a.世界存在客观规律,通过特定的科学方法,人可以认识客观世界
b.通过价值中立原则,可以有效防止主观偏见对科学研究的干扰
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保持距离,相互分离
d.知识的形式是自然法则(因果关系) a.社会世界中意义无处不在,研究对象既是能动的行动者,也是诠释的主体(意义的生产者)
b.现实(reality)是社会性地建构的,而 不是与主观思维无关的客观事物,主体把握世界的过程就是主观思维参与建构现实的过程
c.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理解何种意义如何被创造出来
d.知识的形式是语境化的意义
(3)方法论:
获取这样的知识需要什么技术手段以及不同技术手段 的可靠性如何
a.模仿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方法
b.个体是由一些属性和结构决定的,大部分属性可以进行量化测量
c.对通过科学抽样获得的个体特征,可以推广到群体特征
d.结论的得出必须通过实证主义的检验程序
a.社会现象的意义无法通过实证主义方法来理解
b.对概率规律的把握无法提供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文化意义的有效信息
c.质化方法的广泛运用,通过对话语,特别是主体经验的叙述性重构来建构文化意义
d.更为重要的是将研究活动置于语境之中(田野观察和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