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汉时期(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两汉时期(上)一,加强中央集权:从分封到削藩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三,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四,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五,关于对汉武帝的评价一,从分封到削藩

三个阶段: 1, 高祖: 分封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2, 景帝削藩 3, 汉武帝进一步削藩推恩令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左官律附益法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黄老之学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董仲舒的思想核心董仲舒的创造黄老之学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学派帛书《老子》甲卷本、乙卷本《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先德后刑以养生”、“先德后刑顺于天”(《十六经??观》)“文武并用则天下从也”(《经法》)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秦的教训。“繁刑严诛,吏治深刻”(贾谊《过秦论》)“秦非不欲为治理,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无为》)汉初社会现实。“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史记?平准书》)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天是宇宙及人世间最高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君王服从天意,民众服从天子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顺命》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者,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

贯,而叁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春秋繁露?无行对》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春秋繁露?阳尊阴卑》董仲舒的创造一,哲学意义上的“天”二,阴阳五行与人事的结合三,灾异比附人事四,兴办太学,培养人才哲学意义上的“天”《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春秋繁露》:谓一元者,大始也。……《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始终也。……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春秋繁露?玉英篇》)哲学意义上的“天”大雩者何?旱祭也。难者曰: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焉,或怨焉者何?曰:大旱者,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日食亦然,皆下犯上,以贱伤贵者,逆节也,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协之,为其不义也。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故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春秋繁露?精华篇》)人之所为,与天地流通而往来响应。《春秋繁露?尧舜汤武》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生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而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春秋繁露?无行对》独尊儒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施行教化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教化之本原也。”“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汉书?董仲舒传》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谶纬“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后汉书??张衡传》)谶:图谶、谶记,“诡为隐语,预决吉凶”亡秦者胡也陈胜王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之间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纬:纬书、纬学,从神学角度解释经典,托名孔子,大多荒诞不经。《春秋纬》:孔母梦中与黑帝交而孕,故生孔子,曰“玄圣”。孔子作成《春秋》、《孝经》,向天祷告,天降宝玉,上刻“卯金刀,字禾子,天下服”等字,暗指刘邦得天下是神的旨意。经学经学产生于独尊儒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繁琐注经与皓首穷经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

焉。(《后汉书?儒林列传》)繁琐注经与皓首穷经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后汉书?艺文志》)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后汉书?郑玄传》)皮锡瑞:“师法别出家法,而家法又各分颛(专)家。如干即分枝,枝又分枝,枝叶繁滋,浸失其本。”家越分越多,注越来越详。《尚书》:小夏侯?张长宾?秦延君秦延君注解《尚书》“增师法至百万言”。解说《尚书》中《尧典》篇目两字,就注“十万余言”,注“曰若稽古”四字,用三万言。参考书目《汉书??董仲舒列传》、董仲舒《春秋繁露》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龚鹏程《汉代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葛志毅《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度与今古文经学合流之渊源》,《北方论丛》1995年第一期。西汉的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汉初主动和亲的背景冒顿的兴起和扩张汉初的经济和政治困境汉武帝汉匈战争扭转局面昭君出塞余英时:中国的统一和长城的建设也对匈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件大事震动、激励了他们的游牧社会,在其内部唤醒了一种团结意识。这种勃然而兴的意识必然有助于头曼单于确立他的统治地位,并且将匈

奴各部落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这或多或少是仿效了秦帝国的模式。余英时:《汉代的贸易与扩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P236 冒顿的兴起和扩张在位时间长,个人能力强。冒顿单于 209BC-174BC 35年老上单于(稽粥yù)173BC-161BC 12年军臣单于 160BC-126BC 34年大举扩张,收复失地。军事实力强。白登之围(与汉王朝的较量)汉主动“和亲”刘敬的“和亲”建议“高祖患之,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师古曰:“诸王女曰翁主者,言其父自主婚。”)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汉书??匈奴传》上) 198BC 第一次和亲 198BC-135BC,有不下十次的“和亲”协定孝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大怒,……(高后)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汉书??匈奴传》上)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汉书??匈奴传》下)王恢,燕人,数为边吏,习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汉书??韩安国传》)扭转局面汉武帝133BC-119BC,汉匈战争汉宣帝时,匈奴内讧,五单于争位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宣帝甘露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