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浮力秤(大班)

合集下载

科学活动中“思维可视化”策略的运用

科学活动中“思维可视化”策略的运用

科学活动中“思维可视化”策略的运用作者:郁玲玲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6期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含实物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更加清晰。

这是一种高效工作和学习的策略。

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在学习时对“思维可视化”有着极大的需求。

将“思维可视化”策略运用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形成科學思维。

一、前期经验可视化——猜测促思幼儿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来源于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

猜测是幼儿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幼儿以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加工、归纳,或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再通过推理、联想和综合,对结果作出预测性的判断。

当然,这些判断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可以通过猜测、记录等方法把猜测结果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难点,也能让幼儿在分享观点的同时清楚地看到同伴的猜测,促使他们去思考、探究、验证。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弯管穿越”中,在探究哪些材料可以穿越弯管前,教师出示了一张图表,上面画有小珠子、游戏币、游戏棒、扭扭棒等,让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穿越弯管(打√),哪些不可以(打×)。

由于这些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很快就把他们的猜想记录下来了。

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猜测记录的结果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把这种有差异的信息传递给幼儿,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探究,主动思考,建构新的认知体系。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将猜测结果记录下来,就是幼儿前期经验呈现的过程,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大班科学秤教案优秀8篇

大班科学秤教案优秀8篇

大班科学秤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班科学秤教案优秀8篇制定富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秤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反思在本次科学课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一节关于浮力和重量的实验课,使用了大班科学浮力秤进行了探究。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课前准备不足。

在上课前,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对浮力和重量的理解程度,也没有预估他们对实验设备的操作能力。

因此,在实施实验时,有些学生并不熟悉秤的使用方法,导致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在今后的教案中会更加注重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其次是实验过程的安排不够清晰。

在本次实验中,我设置了几个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和比较。

然而,我没有事先给学生详细的步骤和说明,导致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混乱。

这使得他们无法有序地开展实验,测量结果也较为混乱。

因此,今后我会在教案中增加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说明,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实验的进行和要求。

再次是互动与讨论环节的不足。

在本次课堂中,我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后都没有充分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

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较低,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今后,我将增加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

在课程最后,我要求学生共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然而,学生的分析过程较为表面,没有做到对浮力和重量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今后,我会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浮力和重量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会充分准备,清晰安排实验步骤,增加互动与讨论环节,并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做得更好。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是用来检测物体浮力的一种小工具,由一块薄瓷板、一根细麻绳和一个加重块组成。

它的原理是通过物体浮力对瓷板施加的力来判断物体的重量。

小朋友们可以在家里自己动手制作一台小小浮力秤,来探索一下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块大小适中的薄瓷板,可以选择一些废旧的碗碟等物品,将其打碎后挑选出比较平整的碎片使用。

如果有家长的帮助,可以用小锤子将碎片钉平。

然后,我们需要一根细麻绳,将绳子绕在瓷板下方的两个位置,并绑成一个结。

为了解决瓷板被水浸泡后变得比较沉重,我们可以在瓷板下方的结上加一个塑料的加重块,以保证浮力秤的浮力能够正常起作用。

当然,如果需要检测较重的物体,也可以适当增加加重块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小小浮力秤来检测物体浮力了。

首先,将小浮力秤放入水中,观察瓷板的位置。

因为瓷板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和水中被浸泡的物体的重量之和,所以,当没有物体浸泡时,瓷板和水面平齐,当有物体浸泡时,瓷板就会上升,因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瓷板上升的高度就可以反映出物体的浮力大小。

小朋友们可以拿一些小东西(例如:橡皮泥、小石子、小珠子、小纸张等)放在小小浮力秤上,观察瓷板的位置变化。

可以发现,物体越轻,瓷板上升的越高,因为轻物体受到的浮力更大。

反之,重物体受到的浮力更小,瓷板上升的高度也就更小。

小小浮力秤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工具,它可以帮助小朋友了解物理学中的有趣原理。

学习浮力原理有助于小朋友了解物体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对于提高小朋友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小玩具秤(大班区域)

小小玩具秤(大班区域)

小小玩具秤(大班区域)
一. 目标:
1、发现小小玩具秤的活动原理;
2、能利用秤来辩别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3、喜欢制作简易的玩具秤获得制作玩具秤的具体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材料提供
1、实物秤若干,各种轻重不一的物品。

2、筷子若干,一次性塑料碗若干,线若干(约15厘米左右 ),笔若干,“秤砣”若干;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小小玩具秤,会自由地玩秤,讨论制作的材料及方法;
第三层次:能利用玩具秤来辩别物体的轻重;<o:p< p=""> </o:p<>
<o:p< p="">
第三层次:尝试自己制作玩具秤,并能找出作品不成功的原因,并进行调整,直至成功。

四.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发现随着重量的增加,秤砣离秤盘的距离越发来越长;
2、制作小小玩具秤时,要看看幼儿是否用四根一样长的红穿过打好的孔,如有失误可以适时进行引导。

五.提示:
制作小小玩具秤时可以一个人独立制作,也可以与一名或者几名幼儿进行合作,完成操作
</o:p<>。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浮力的仪器,它在大班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且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这是由于物体所压迫的液体或气体会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的体积越大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通过测量浮力,我们可以间接地测量出物体的体积。

在大班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浮力的现象。

我们将准备一个小小浮力秤,一些不同体积的物体,以及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小小浮力秤。

我们可以使用一根细绳来固定一个小瓶子,然后在瓶子里装入一些小铁块,使得瓶子能够浮在水中。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小砝码来测量小瓶子所受的浮力,从而间接地测量小瓶子的体积。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预测一下,不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不同,以及它们的预测结果是什么。

然后,我们可以让他们按照预测的结果进行实验,并且记录下实验数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并且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小小浮力秤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实验中学会团队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以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种用来测定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仪器。

浮力秤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并进行实验验证。

本文将介绍小小浮力秤的制作过程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原理。

一、材料准备1. 塑料瓶盖2. 塑料吸管3. 针孔4. 填满水的容器5. 牛皮胶带6. 剪刀二、制作过程1. 将塑料瓶盖固定在塑料吸管的一端。

2. 在塑料瓶盖上用针孔,确保孔径足够小。

3. 将填满水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将塑料吸管插入水中。

4. 用牛皮胶带将塑料吸管固定在容器的边缘,确保吸管垂直插入水中。

5. 确保塑料吸管的另一端没有漏气,可以用牛皮胶带封住吸管的另一端。

6. 浮力秤制作完成,可以进行浮力实验。

三、实验方法1. 将浮力秤插入水中,确保塑料吸管上的孔朝上。

2. 将一个密度恰好大于水的物体(如大理石)慢慢放入水中,记录物体完全浸没时的位置。

3. 记录物体在水中的位置,包括离水面的距离和水面上升的高度。

4. 用刻度尺测量浮力秤上水上升的高度,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5. 将物体取出水面,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6. 利用浮力的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浮力实验,可以得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同时也能够测得物体的重力大小。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浮力原理。

可以利用浮力秤进行不同材质、形状和体积的物体进行实验,研究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情况,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选择合适的物体进行实验。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确保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通过制作小小浮力秤并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小小玩具称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

小小玩具称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

小小玩具称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重量单位,了解称重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称重玩具、重量卡片、小物品(如石头、纸片、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称重玩具。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称重玩具,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称重玩具,让幼儿跟随操作。

3. 游戏环节:幼儿分组进行称重比赛,比一比谁称得准。

4. 拓展活动:教师发放重量卡片,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出相应重量的物品。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幼儿,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五、家庭延伸:1.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称重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家长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制作称重玩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家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学会使用称重工具。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幼儿的数学概念,初步理解重量守恒定律。

七、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重量不同的小玩具、电子秤、天平、称重计量工具(如秤砣)、记录表格。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玩具,用于称重实践。

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小玩具,引发幼儿对重量差异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电子秤或天平,对小玩具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

3. 探索环节:幼儿分组讨论,发现哪些玩具重,哪些玩具轻,并尝试解释原因。

4. 称重游戏:幼儿进行“称重接力”游戏,锻炼团队合作巩固称重技能。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项小学大班的科学实验课程,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探索物体和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力。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使用简单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小小浮力秤,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原理。

小小浮力秤的制作材料包括:透明杯子、纸杯盖、塑料袋、牛奶袋或者其他装有液体的塑料袋、小型金属块、水。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材料组装在一起,制作出一个能够测量物体重量的小小浮力秤。

在制作好小小浮力秤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浮力的概念,并简单解释浮力的原理。

浮力是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它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挤开的液体的重量,也就是说浮力大小等于被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浮力的原理,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

接下来,学生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可以将制作好的小小浮力秤放在桌子上,并在透明杯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水中放入一个小型金属块,记录下金属块在水中的浮力。

接着,学生可以使用牛奶袋或其他装有液体的塑料袋,将定量的液体放入并用纸杯盖封口,然后将这个塑料袋浸入水中,记录下浮力的大小。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液体对浮力的影响,了解不同液体的浮力情况。

在实验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出不同液体对浮力的影响。

学生还可以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想进行交流,让学生们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小小浮力秤的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探索不同液体对浮力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力。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了解决问题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种测量物体密度的简单装置,它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浸没程度来确定物体的密度。

在大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小小浮力秤的活动,让学生们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制作小小浮力秤的材料很简单,通常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根细线和一些小型金属片。

老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如何使用玻璃杯和细线制作浮力秤的基本结构。

然后,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按照指导制作自己的小小浮力秤。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制作完小小浮力秤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们使用浮力秤来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金属片、木块或塑料制品,让学生们用浮力秤来测量它们的密度。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如何使用小小浮力秤来进行实际测量。

除了测量物体的密度,小小浮力秤还可以用来教授其他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浮力秤的原理来解释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却会下沉。

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浮力的概念,从而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小浮力秤还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浮力秤竞赛,让学生们分组比赛谁能够用浮力秤测得更准确的密度值。

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进行小小浮力秤的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讨论和思考。

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用浮力秤测得的密度值会有误差,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误差。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小浮力秤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小小浮力秤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小小浮力秤大班科学活动反思反思一在这次大班的科学活动中,我们一起探索了小小浮力秤的奥秘。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又充满挑战的经历!当老师拿出那些材料,像瓶子、绳子还有小砝码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好奇,这到底要做什么呀?然后老师慢慢给我们讲解浮力的原理,我听得似懂非懂。

可是当我们自己动手开始制作浮力秤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没那么简单。

我总是系不好绳子,砝码也放得不太对。

但是我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尝试。

我的浮力秤终于做好啦!我用它称了一些小玩具,发现真的能称出重量呢。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我还学到了浮力的知识,虽然现在我还不是完全明白,但我会继续学习的!反思二哇塞!这次的大班科学活动太好玩啦,是做小小浮力秤哟!一开始,我看着那些材料,脑袋里一片糊涂,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老师说别着急,一步一步来。

我跟着老师的步骤,先把瓶子准备好,可是我不小心把瓶子弄倒了,水洒了一地。

当时我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老师没有批评我,还鼓励我重新开始。

然后在系绳子的时候,我怎么系都系不紧,我的小伙伴就过来帮我,我们一起合作,终于把绳子系好了。

当浮力秤做好,能称东西的时候,我开心得跳了起来。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还有就是要互相帮助。

反思三今天的科学活动是做小小浮力秤,这可把我难住了。

老师讲了好多关于浮力的知识,我听得有点晕晕的。

不过一想到能自己动手做,我就又兴奋起来。

做的过程中,我的手都有点发抖,生怕做错了。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只要认真,其实也没那么难。

我把砝码放上去,发现浮力秤真的能工作,那种感觉太棒啦!就好像我变成了一个科学家一样。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科学真有趣,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学更多的知识。

反思四嘿!今天大班搞了个科学活动,做小小浮力秤,可有意思啦!老师刚开始讲的时候,我有点走神,没太听懂。

等到自己动手做,我就傻眼了,这可咋办呀?我看看旁边的小朋友,他们做得可认真啦。

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反思
在本次大班科学浮力秤教案中,我主要教授了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秤
的原理和应用。

经过本次课堂教学,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本次教学中,我过于专注于理论讲解,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环节。

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亲自操作浮力秤,这导致学生对于浮
力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而缺乏亲身体验的机会。

下次教学中,我应该
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浮力秤,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测
量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浮力秤的过
程中,我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并引导他们从实际操作中总
结出浮力的特点和规律。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并培养
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另外,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
探究。

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观点时,我没有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而是仅仅给予简单的解答或解释。

下次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
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行
探究和验证,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最后,这次教学中,我没有将浮力的应用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给学生展示浮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下次教学中,我要准备一些浮力应
用的例子,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气球在空中漂浮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
来让学生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展示浮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重量的简单工具。

它由一个眼镜蛇形状的塑料器皿
和一根小小的钩子组成,可以测量轻物体如玻璃球、小石子或者皮球等等。

小小浮力秤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首先,将装有水的塑料器皿悬挂在秤钩上,并使其处
于相对平衡的位置。

然后,将要测量的物体悬挂在塑料器皿中,使其浸入水中,直到水平
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为止。

此时,因为物体有一定的质量,在水中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同时水也会向上反作用力,使其产生一个大小相等的浮力,阻止物体的下沉。

由于浮力与
物体所排的水的重量相等,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水位上升的高度来推算物体的重量。

小小浮力秤可以帮助小朋友在实践中理解浮力、密度和物质质量等概念,同时也可以
在家庭和课堂中进行科学实验。

当我们用小小浮力秤来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现它们所
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越
大的物体,其质量相同情况下排开的水量越小,所受浮力就越小,因此也就越重。

小小浮
力秤不仅可以用于简单的实验,还可以与其他科学工具如简易天平、滑轮组、弹簧秤等结
合使用,进行更加丰富的科学实践。

小小浮力秤虽然很简单,但它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却很丰富。

通过实践和学习,小朋友
们可以掌握更多关于密度、浮力、重力等方面的知识,建立更加深入的科学认识,培养自
己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第一节重温知识1.发挥小组的力量,大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小浮力秤”,相信大家对这个主题都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巩固我们的知识。

2.在开始比赛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了浮力原理,通过水的浮力可以测定物体的密度,而浮力秤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测定物体的密度的一种仪器。

那么,你能说出浮力秤的工作原理吗?3.浮力秤是一种能根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来测定物体密度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当物体放入水中时,会受到上浮的浮力,其大小与物体体积和水的密度成正比,而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因此可以通过浮力的大小来推算出物体的密度。

看来我们大家对浮力秤的工作原理都有一定的了解了。

第二节探索实验1.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实验,来检验浮力秤测定物体密度的原理,我们将分成小组进行,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进行竞赛。

我们来看看谁的实验结果更准确!2.这个实验我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包括一块密度较小的物体,一个水槽和一个浮力秤,我们首先将水槽中注满水,然后把浮力秤放入水中,待其平稳后记录下水位,然后将物体放入水槽中,观察水位的变化,最后通过计算来得出物体的密度。

3.各小组的代表们,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在将浮力秤放入水中时一定要保持它的稳定,以便测得准确的水位;其次是在放入物体之后一定要让浮力秤恢复到平衡状态,以便观察水位的变化;最后是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开始!各小组的代表们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我们将汇总每组的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哪个组的结果最准确。

1.现在我们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浮力秤测定物体密度的原理,那么我们来看看浮力秤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浮力秤主要用于实验室中测定物体的密度,因为它需要在水中进行操作,所以一般不能应用于野外或者其他环境复杂的场合,另外在使用浮力秤时一定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因为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水温的变化、水的纯度等等。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它由一根浮在水槽中的木条和一个挂在木条下方的钩子组成。

在使用时,先把物体挂在秤钩上,然后让秤钩浸入水槽中,直至木条浮在水面上。

根据浮力原理,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水槽中排开的液体重量,而木条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木条所受的浮力,所以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读取浮力秤显示的刻度来确定。

小小浮力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排开的水或空气重量的原理。

我们知道,物体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且重力的大小也受物体所在地方的重力加速度影响。

所以,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需要使用精密的天平或秤。

小小浮力秤虽然不如天平和秤精确,但是在一些实验和日常生活中还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我们可以用小小浮力秤来测量一些轻重不一的物品,如水果、蔬菜、书籍等。

此外,在物理实验中,小小浮力秤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使用小小浮力秤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确保水槽中的水平面与木条上的刻度线对齐,这样才能读取准确的重量。

其次,由于木条和秤钩的质量不同,所以在读取重量时需要注意,应该读取秤钩上刻度线和木条相交处的刻度值。

最后,小小浮力秤一般只适用于测量较小物体的重量,如果要测量较大物体的重量,则需要使用更大的浮力秤或其他工具。

总之,小小浮力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量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重量,了解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并在一些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提供帮助。

学生们可以通过操作小小浮力秤,掌握浮力原理和物理实验技巧,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个用来测量物体重量的小工具。

它由一个细长的木杆和一个可浮浸在水中的小框架组成。

小小浮力秤的原理是根据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来确定物体的重量。

使用小小浮力秤的方法很简单。

将小框架悬挂在木杆的一端,确保它可以自由地在水中浸入和浮出。

然后,将需要测量重量的物体轻轻放在小框架中。

当物体被放入水中时,小框架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从而浸入水中,相应的,木杆的另一端会上升。

通过观察木杆上的刻度,就可以判断出物体的重量。

小小浮力秤之所以能够测量物体的重量,是因为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自身的重量大小成正比。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它会受到一个与所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浮力。

当物体的重量较大时,浮力也会相应增大,小框架就会下沉得更深,木杆上的刻度也会更大。

相反,当物体的重量较小时,浮力也会相应减小,小框架就会上浮得更高,木杆上的刻度也会更小。

小小浮力秤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测量一些小物体的重量,比如水果、蔬菜、文具等。

它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较高,深受大家的喜爱。

通过使用小小浮力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物体的重量,还可以学到一些关于浮力、水的性质等科学知识。

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以进一步了解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原理。

我们可以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观察其上浮和下沉的情况,探究浮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小小浮力秤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重量,并学习一些与浮力相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它的使用,我们不仅可以锻炼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

小小浮力秤(大班)小小浮力秤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密度和体积的仪器。

它通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测量物体的密度,是一种非常常见而又实用的实验仪器。

对于大班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操作小小浮力秤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测量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小浮力秤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相关实验内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小浮力秤的原理。

小小浮力秤的原理基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平衡。

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它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所受到的重力。

而重力则是物体的重量。

当物体在液体中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平衡的,这个平衡状态就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小小浮力秤的使用方法。

小小浮力秤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将待测物体挂在小小浮力秤的挂钩上,然后将小小浮力秤浸入水中,等待它平衡后即可读取水面上的指示值。

通过这个指示值,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在进行实验之前,还需要对小小浮力秤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除了了解小小浮力秤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大班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他们可以进行不同物体的密度比较实验,将不同的物体浸入水中,通过小小浮力秤的测量,来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

又如,他们可以利用小小浮力秤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比如一个小石头或一块木块的体积。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和体积的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以上的实验内容,还可以通过小小浮力秤进行一些拓展实验。

可以让学生探究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让他们比较水、酒精、油等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液体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物体的浮力有什么影响。

再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浮力小船”,利用小小浮力秤来测量小船的承重量和排水量,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

活动2 浮力秤

活动2 浮力秤

活动2 浮力秤
朱瑜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家教版》
【年(卷),期】2013(0)Z1
【摘要】游戏准备:自制浮力秤(浮力秤由一块泡沫板、两个塑料托盘、一块泡沫制成)、大水盆、螺丝多枚、塑料小积木块。

游戏玩法:步骤1:将浮力秤放入盛好水的大水盆中,调整浮力秤在水中的平衡状态。

步骤2:在浮力秤左托盘里摆放1枚螺丝。

步骤3:观察浮力秤天平发生倾斜的现象。

步骤4:尝试在浮力秤右托盘上摆放若干
塑料小积木块,使浮力秤保持平衡。

步骤5:数数塑料小积木块的数量,记录下来。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积木块;塑料托盘;水盆;泡沫板;上托;数一
【作者】朱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3.7
【相关文献】
1.小小浮力秤(大班) [J],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研究——浮力秤的设计 [J], 李善君; 费金有
3.浅析STEM理念下初中科学拓展课程的构建——以"曹冲称象——浮力秤的制作"拓展课程为例 [J], 张华刚
4.撬动幼儿的科学思维——以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浮力秤”为例 [J], 郁玲玲
5.运用DIS"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改进与应用扩展——自制实验器材与浮力秤 [J], 彭佳; 李德安; 吴先球; 黄浩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浮力秤(大班)
作者:郁玲玲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3期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通过玩水游戏以及集体教学活动,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沉浮的感性经验,比如,哪些物体沉、哪些物体浮,或者怎样让沉下去的浮起来,让浮起来的沉下去等。

不过大多数活动局限于关注沉浮的材料,而忽略“排水”这一科学现象。

而“排水”正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的重要突破口,是隐藏在沉浮现象背后的一个值得探究的内容。

于是,我设计、组织了这个制作浮力秤的科学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排水”现象,激活幼儿的科学思维,在水位与入水物体重量之间建立联系,积累科学经验,生成更丰富的探究活动。

“发现水位上升,关注排水现象”是幼儿跳一跳能够达到的目标。

该活动把“水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线索,按照“发现水位变化——探究水位高低与物体轻重的关系——依据水位称重——发现水位记录的不同地方”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让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探索之中,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中的纸杯、透明塑料水杯、水、小石块、夹子等材料简单易得。

为了有利于幼儿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我对操作材料进行了筛选,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

比如,把标记线画在盛水的容器外侧,这样就可以将水和标记线隔开。

考虑到如果放入纸杯的材料不够多、不够重,容器里水位上升会很不明显,所以必须放入重量合适的材料才有利于观察水位的变化。

但是,材料过多又容易转移孩子的注意。

后来,我想到了阿基米德称金冠的故事,阿基米德进入浴缸时水溢出来的细节启发了我,如果盛水的容器小一些,那么水位的上升就会很明显。

经过反复尝试,最后我确定用直径相差不大的透明塑料水杯和纸杯制作浮力秤,以确保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

为了让幼儿发现水位高低与物体轻重的关系,我准备了两种重量的材料:较重的小石块为30克左右,红夹子和蓝夹子均为18克,这样可确保三种材料的总重不会使纸杯沉到透明塑料水杯的杯底,而且每样材料放入纸杯后水位有明显变化。

目标:
1.探索水位高低与入水物体轻重的关系。

2.尝试制作简易浮力秤,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称重的问题。

3.对科技小制作产生兴趣,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准备:
1.透明塑料水杯(内装适量水,杯外侧竖着贴有白色和黄色的两根标签条),纸杯,小石块(30克左右),红色、蓝色两种夹子(均为18克)各一,红、蓝、黑色水彩笔;散装玉米(60克),袋装玉米(每袋50克)和自封空袋(分別贴有写着“50克”字样的标签)。

以上所有材料每两人一份。

2.PPT课件,用于水位上升演示、水位线记录演示、称玉米的步骤演示等。

3.动画短片《曹冲称象》。

过程:
一、了解材料,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少量水的透明塑料水杯和空纸杯,请幼儿猜测。

师:把空纸杯放到水杯里,是会浮还是会沉?
幼:会浮。

师:你们都觉得会浮,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幼共同验证。


师:为什么空纸杯会浮在水面上?
幼:因为纸杯轻。

师(小结):对,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叫浮力,水的浮力能让东西浮在水面上。

师:如果往纸杯里加些东西会怎么样呢?
幼:会沉下去。

师:你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去玩一玩、看一看。

(析:该环节让幼儿通过猜测对操作结果进行预判,有助于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集中注意,仔细观察和比较,增强操作的目的性。


二、操作探索,获取经验
(一)探索纸杯沉浮,发现水位变化
师:两人一组,把篮子里的小石块、红夹子、蓝夹子三个物体都放到纸杯里,仔细观察纸杯和水有什么变化。

注意不用手压纸杯。

2.第一次操作。

3.交流讨论,关注重点。

师:你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什么?
幼:纸杯往下沉了很多。

师:有没有沉到最底下?
幼:没有。

师:纸杯还是浮在水中。

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吗?水有没有发生变化?
幼:水往上了。

师:是吗?我也来放一放,请你们仔细观察,等会儿说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演示PPT课件,幼儿集体观察纸杯下沉的同时水位上升的现象。


师:水面原来在透明杯子的什么地方?现在在透明杯子的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水面会升高?
幼:因为纸杯往下沉了。

幼:纸杯里的东西越重,水面就会升得越高。

师(小结):原来纸杯里放进东西后变重了,会往下沉一些,水杯里的水被压得没地方去,只能往上爬,水面就升高了。

(析:幼儿操作后,教师利用PPT课件动态演示纸杯下降和水位上升,有助于幼儿回忆操作过程中的发现,重点关注水位的变化,并分析、判断、推导水位与入水物体重量的关系。


(二)记录水位高低,比较物体轻重
师:刚才我们把小石块、红夹子、蓝夹子全都放进了纸杯里,如果每次只放一个,你觉得哪一个会让水面升得最高?
幼:小石块会让水面升得最高。

师:为什么?
幼:我觉得小石块最重。

2.明确要求。

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需要去玩一玩,请你们边玩边把每一个物体让水面升高的位置记录下来,在水杯外白色标签纸上齐水面的地方画一根短线。

(教师播放PPT课件动态演示水位线的记录。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黑色、红色、蓝色三种颜色的笔用来画标记线,猜猜我为什么要准备三种颜色的笔?
幼:黑色笔记录小石块让水面升高的位置,红色笔记录红夹子让水面升高的位置,蓝色笔记录蓝夹子让水面升高的位置。

师:对,一种颜色对应一个物体让水面升高的位置。

师:那你们就试一试,把每一个物体让水面升高的位置记录下来,再比一比。

3.第二次操作,记录并比较水位高度。

(教师提醒幼儿将透明塑料水杯放在桌上,在水杯外齐水面的地方画一根短线作记录。


4.展示记录,交流结果。

师:哪种颜色的标记线高?哪种颜色的标记线低?
幼:黑色的标记线最高,红色和蓝色的标记线一样高。

师:这三根线能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
幼:小石块重,红夹子和蓝夹子轻。

师:红线和蓝线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
幼:红夹子和蓝夹子一样重。

师(小结):黑色标记线比红色标记线和蓝色标记线都高,说明小石块最重;红色标记线和蓝色标记线一样高,说明红夹子和蓝夹子一样重。

你们根据水位的高低来比较物体的轻重,还能知道是不是一样重,很棒!
(析:记录水面升高的位置,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重点关注排水现象,并在水位高低与物体重量之间建立联系,由此推导出新经验“水位高,物体重;水位低,物体轻;水位一样高,物体一样重”,为下一个环节解决实际的称重问题提供思路。


三、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袋装玉米和散装玉米,交代任务。

师:现在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是宠物超市的袋装玉米样品,每袋重50克,还需要再装几袋。

怎样利用纸杯和透明塑料水杯从这些散装的玉米中称出50克的玉米呢?
2.师幼讨论并梳理操作步骤。

(教师播放PPT课件演示称玉米的步骤:把50克小包装样品袋放入纸杯——水面升高后在透明塑料水杯外齐水面的地方画标记线——取走小包装样品——将散装玉米慢慢加入纸杯——直到透明塑料水杯中的水面与刚才画的标记线齐平,就称出了重50克的玉米——把纸杯中的玉米倒入空袋。


3.幼儿操作。

师:两人一组,看哪一组合作得好,称得快。

4.总结提炼。

师:你们刚才用透明塑料水杯和纸杯帮助宠物超市解决了一个问题,称出了50克重的玉米。

其实两个杯子加上水也是一种秤,可以利用水的浮力来称东西,我们叫它浮力秤。

师:今天我们制作了称50克重量的浮力秤,以后我們在科学区、在家里可以继续研究,做出能称不同重量的浮力秤。

(析:利用“水位一样高的物体一样重”这个新经验去解决实际情境中的称重问题,既可以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又可以促使他们将新经验与生活实际相联接,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欣赏故事,拓展思维
1.观看动画短片《曹冲称象》。

师:用水的浮力解决称重的问题很早就有人做了。

在古代,有个人要称大象的重量,但由于大象太重了,没有那么大的秤,所以称不了。

这时,有个叫曹冲的小朋友想出了称大象的好办法。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曹冲是怎么称大象重量的。

(幼儿观看动画片。


2.交流讨论。

师: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师:曹冲称象的办法和我们刚才称玉米的方法一样吗?
幼:一样。

师:什么地方一样?
幼:都是在水里称的。

幼:我们是在水杯上做标记线,曹冲是在船舷上做标记线。

师:曹冲称象和我们称玉米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哪里不一样呢?
师(小结):曹冲称象和我们称玉米都是利用水的浮力来称重,我们的纸杯和透明塑料水杯是一个小浮力秤,那么船和小河就是一个大浮力秤。

我们今天的小浮力秤是在透明塑料水杯上做标记的,如果我们要和曹冲一样,那么应该在哪里做标记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你们以后可以慢慢想想,动手试试。

(析:通过“小朋友称玉米”与“曹冲称象”两种“浮力秤”材料的对比,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由此产生新的探究兴趣。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究、制作能称不同重量的浮力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