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的异化,是指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因此,异化实际上指的就是杨弃。因此,异化有两个特征:1、异化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异化必然走向异化的异化。即否定之否定。
黑格尔是提出最早异化理论的人;黑格尔承认,先有自然界,然后有人,有人的精神。他认为自然界之前还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叫做理念阶段,或者叫做逻辑的阶段。这个阶段变出了自然界,这就叫异化。费尔巴哈把这个概念接过来解释宗教。以前18世纪唯物论批判宗教比较肤浅,光说宗教是愚昧无知的产物。人怎么会信上帝?这是愚昧无知,不懂科学!这种批判很简单,费尔巴哈用异化解释宗教的起源,就比以前深了一步,进了一步。圣经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创造了亚当、夏娃。费尔巴哈指出来的却正好相反。他说,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不仅如此,人还把自己的本性也放到上帝里去了。上帝有无比的智慧,这智慧是什么东西?是人的本性。上帝爱世人,爱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上帝有意志,意志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所以,是人把自己的本性赋予自己创造的上帝,并且把它无限夸张,成了个上帝。但是在创造出上帝之后,却跪倒在上帝的脚下,向它哀求:伟大的上帝啊!你创造出我啦!请你救苦救难。我什么都不是,我是卑微渺小的,你是伟大全能的。一切好的东西都归到上帝那里去了,顶礼膜拜。这个过程,费尔巴哈把它叫做异化,叫做人性的异化,或者叫做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哪里来的?神哪里来的?都是人自己造的。自己塑菩萨自己拜,不认得了,反而倒过来,让上帝支配自己。修道士为什么不结婚?因为天国里有个新娘,叫圣母玛利亚。他把自己需要的,异化成圣母,他就不要新娘了。修女在天上也有个新郎,就是上帝。天上有了新郎新娘,就不要人间的了,异化了。因此费尔巴哈得出一个结论:要克服宗教的异化,人就应该崇拜自己。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在人之上没有更高的东西,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不要相信上帝,要相信人自己。要崇拜的话,崇拜人自己。要爱的话,就要爱人类。人应该把异化为上帝的本性收回来还给人,克服异化。
从宗教这里取得突破以后,费尔巴哈和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就把许多东西都用异化来解释了。比如说,历史本来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可是黑格尔却硬说是绝对精神创造的。这个绝对精神不也是和上帝一样,是人的头脑的产物?人的头脑的产物倒过来被说成是支配人的东西,这不也是异化?所以,黑格尔的唯心论哲学也是异化。不仅是这样,国家也是异化,政府也是异化。为什么呢?官吏、政府和国家机关本来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一部分,是要它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结果政府、政权、国家的发展,却倒过来凌驾于社会之上,统治了大部分人,这是异化。无政府主义就是这样来的。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政权、权威、政府都是坏事。原始时期,人是最自由的。那时,没有政府,没有官吏。后来异化了,社会一部分人即统治者,转过来统治了人,人们没有自由了,因此要克服政治上的异化,应该讲无政府主义。
针对费尔巴哈的异化论,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
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K?马克思《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就是指的人类社会的分裂。即由于人类社会分化为阶级社会,出现了出现了人剥削人这种现象,从而形成了阶级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秩序。
人类社会之所以要分裂为阶级,则必须要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谈起。所谓生产力,就是指的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分工的发展。分工起初只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而当分工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从而必然使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分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成为可能,由此产生阶级,从而产生私有制。
“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麽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地,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於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K?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于是,劳动分工使人的劳动成为一种对立于劳动者的异化力量,阻碍劳动者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一种生产活动转换成另一种,这就是人的异化的开始。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写的《费尔巴哈》中还明确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一一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显然,这里的意思恰好是指的由于社会分工条件下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活动所产生的异化导致的人的本质的改变:“那些发展着自己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因此,在马恩看来,人的本质不应到人的天性中去寻找,而应到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即“生产”不仅为人生产出财富,而且也为人生产出人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