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级
抗生素的分级标准
抗生素的分级标准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不同抗生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差异较大,因此,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分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抗生素的分级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抗生素的选用提供参考。
一、抗生素分级概述抗生素分级是根据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范围等因素进行划分的。
抗生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一线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
2. 二线抗生素:具有较窄的抗菌谱,疗效较好,主要用于治疗一线抗生素无效或过敏的感染病例。
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3. 三线抗生素:抗菌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殊病例。
如糖肽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等。
二、抗生素分级标准1.药理作用: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是评价其分级的重要依据。
一线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二线抗生素针对特定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三线抗生素则针对特殊病例和多重耐药菌感染。
2.抗菌谱:抗生素的抗菌谱指其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或杀灭能力。
一线抗生素具有较宽的抗菌谱,覆盖多种细菌;二线抗生素抗菌谱较窄,针对特定细菌;三线抗生素抗菌谱最窄,仅对部分多重耐药菌有效。
3.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是分级的重要指标。
一线抗生素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二线抗生素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但多数可耐受;三线抗生素不良反应较大,需谨慎使用。
4.临床应用: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也是分级的考量因素。
一线抗生素适用于严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二线抗生素适用于一线抗生素无效或过敏的情况;三线抗生素主要用于特殊病例和多重耐药菌感染。
三、结论抗生素分级标准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选用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三、抗生素处方权管理1. 医师必须经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院《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尽量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经验用药和联合用药。
3. 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五、监督与考核1. 药剂科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随着抗生素滥用的日益严重,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我们制定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生和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并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
制度内容
1. 抗生素分级: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常规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和特殊抗生素。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抗生素分级规定进行选择,严格控制特殊抗生素的使用。
2. 使用审批:对于限制使用抗生素和特殊抗生素,医生需提出使用申请,并经过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后方可使用。
以此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3. 监测和评估: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处方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4. 教育培训:加强医生和护士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制度意义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分级管理,引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的问题。
2.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控制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耐
药性的发展,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提升医院的医
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能
够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
良好声誉。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一、引言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级这类抗生素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
例如青霉素、头孢唑啉等。
(二)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相比,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
(三)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价格昂贵。
例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三、管理措施(一)医师权限1、初级职称医师只能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2、中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3、高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
(二)处方审核1、药师负责对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
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干预。
2、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师。
(三)会诊制度1、对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患者,需要经过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2、会诊专家由医院感染科、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
(四)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四、监督与评估(一)医院成立抗生素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统计分析抗生素的使用量、使用强度、细菌耐药率等指标,评估管理效果。
(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持续改进抗生素管理工作。
五、具体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非限制使用级:1、青霉素 G2、阿莫西林3、头孢氨苄4、红霉素5、四环素限制使用级:1、头孢呋辛2、左氧氟沙星3、克林霉素4、甲硝唑特殊使用级: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美罗培南3、万古霉素4、利奈唑胺六、结语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生素的部门和个人。
三、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及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1. 一级抗生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耐药性低的抗生素。
2. 二级抗生素:疗效较好、副作用可控、价格适中、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
3. 三级抗生素: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大、价格较高、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四、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使用一级抗生素,严格控制二级和三级抗生素的使用。
3.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生素。
五、处方权限1. 一级抗生素:所有医师均可开具处方。
2. 二级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3. 三级抗生素:需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六、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定期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教育。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师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层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相抵触,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为准。
九、修订记录1. 制度制定日期:[制定日期]2. 制度修订日期:[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修订的具体内容]- 修订原因:[修订的原因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的制定和修订日期,以及修订的具体内容和原因。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是一类抗菌药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不当使用,抗生素滥用和误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为了保护公共健康和避免抗生素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采取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按照药物临床效应、安全性和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适用性来划分药物等级的管理模式。
不同等级的药物使用的严格程度不同。
以下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一级抗生素一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适用于轻度感染和常见的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级抗生素包括:①青霉素G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之一,可杀死革兰阳性菌,如肺炎球菌和链球菌,对某些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也有杀菌作用。
在临床上,青霉素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泌尿系感染等。
②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是一类半合成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可杀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二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适用于中等度感染和一些对一级抗生素不敏感的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级抗生素包括: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系和胆系感染等。
②头孢克洛头孢克洛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
头孢克洛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系、肠道、性病等感染。
三级抗生素三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泛和强效的杀菌作用,但可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
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感染和对一、二级抗生素不敏感的感染疾病的治疗。
三级抗生素包括:①氟罗沙星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杀菌作用。
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
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为了合理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制定一个分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介绍一种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以帮助
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
分级制度
一级抗生素
一级抗生素是指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多种常见感染症状,
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这些抗生素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安全使用。
二级抗生素
二级抗生素是指中等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一些病原微生物对
一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症状。
这些抗生素相对一级抗生素来
说有更高的毒性和副作用,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
三级抗生素
三级抗生素是指窄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一些病原微生物对一、二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症状。
这些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毒性和
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原则
1. 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使用一级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二
级和三级抗生素。
2. 在使用二级和三级抗生素时,应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
微生物的耐药性来决定使用。
3.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调整治疗
方案。
结论
通过建立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这一制度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积极支持和遵守,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
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一、背景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发展和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我国卫生部门提出了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
二、目的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旨在:1. 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
2. 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3. 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三、管理模式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 A级:疗效好,安全性高,耐药性低,价格合理。
- B级:疗效较好,安全性一般,耐药性一般,价格适中。
- C级:疗效较差,安全性低,耐药性高,价格较高。
2. 处方权限根据抗生素的分级,设定不同的处方权限:- A级抗生素:可由普通医生处方。
- B级抗生素: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处方。
- C级抗生素:需由高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处方。
3. 采购和储存- 医院应根据抗生素的分级,合理采购抗生素。
- 抗生素应按照要求储存,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4. 使用监控-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控系统,定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应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培训。
四、实施效果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能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总结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是我国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
通过抗生素的分级、处方权限的设定、采购和储存的管理以及使用监控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耐药性、副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抗生素主要用于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消化道等感染。
一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耐药性较低,副作用较小。
2.2 二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较严重或复杂感染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结核、尿路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窄,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
2.3 三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病,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等。
三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有限,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且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3. 抗生素使用管理3.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级别。
3.2 药师审核抗生素处方时,应核对患者是否有抗生素过敏史,是否有重复用药情况,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并对医生选择的抗生素级别进行评估。
3.3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3.4 对使用二级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3.5 对使用三级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抗生素使用培训与考核4.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生素知识水平。
4.2 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考核,确保其掌握抗生素使用的相关知识。
4.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其抗生素处方权,并督促其参加培训和考核。
5. 监督与奖惩5.1 医疗机构应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监督机构,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检查。
抗生素分级管理
地红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
琥乙红霉素
乙酰麦迪霉素
克拉霉素
麦白霉素
阿奇霉素(口服)
乙酰吉他霉素
依托红霉素
麦迪霉素
吉他霉素
林可酰胺类
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酰胺醇类
(氯霉素)
氯霉素
甲碉霉素
糖肽类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四环素类
四环素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多西环素
美他环素
土霉素
喳诺丽类
诺氟沙星
莫西沙星
头抱他唳/他嗖巴坦
头袍曲松他哩巴坦
头袍羟氨节/甲氧节咤
头袍曲松舒巴坦
碳青霉烯类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其他B内酰胺类
法罗培南(口服)
法罗培南(注射)
拉氧头泡
氨曲南
氨基糖昔类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卡拉霉素
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新霉素
依替米星
大观霉素
异帕米星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阿奇霉素(注射)
头抱克洛
头抱替安
头抱孟多
第三代头竟菌素类
头抱曲松
头抱嘎的头抱克肪头他喘头抱地尼头泡嘎防
头抱泊的酯
头抱哌酮
头抱地嗪
头抱甲后
头抱他美酯
头抱特仑新戊酯
头袍匹胺
第四代头½菌素类
头袍匹罗
头抱叱脖
头泡噫利
头抱喳喃
头抱克定
头霉素类
头抱西丁
头抱美嘎
头抱米诺
头胞菌素类复方制剂
头抱哌酮/舒巴坦
头抱喂的/舒巴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目标本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制度内容1.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将抗生素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 二类抗生素:狭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特定细菌感染。
- 三类抗生素:保留抗生素,仅在严格指征下使用,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2. 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不同抗生素的分类,制定详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使用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的建议。
3. 医生培训和宣教定期组织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同时,开展宣教活动,向患者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
4. 监测和评估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性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5. 多学科协作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制定共同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准则,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确保他们对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3. 定期开展医生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意识。
4.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并将结果用于制定后续的管理策略。
5. 不断完善和优化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同时,需要广泛宣传和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都能遵守该制度,共同推动抗生素管理的改善。
世界抗生素分级制度
世界抗生素分级制度简介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导致了抗药性问题的出现,使得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防止耐药性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抗生素分级制度。
分级标准根据WHO的抗生素分级制度,抗生素被分为三个等级:关键、高度重要和一般。
1. 关键抗生素关键抗生素是治疗多种常见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控制至关重要。
这些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包括肺炎、败血症等。
关键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严格控制。
2. 高度重要抗生素高度重要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细菌感染,但相对于关键抗生素来说,它们的治疗选择范围更窄。
这些药物对于治疗特定的疾病或细菌菌株非常有效,但不同细菌对其抗药性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高度重要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谨慎考虑。
3. 一般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是对于大多数细菌感染都有效的常规药物。
这些抗生素在多种情况下使用会产生良好的疗效,但也必须合理使用,以减少细菌对其的耐药性发展。
实施目的抗生素分级制度的实施目的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对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通过限制关键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延缓新的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
同时,使用高度重要抗生素和一般抗生素来治疗特定疾病或情况,可以保留关键抗生素的疗效。
结论世界抗生素分级制度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指导,帮助医生和卫生工作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对于保护公众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落实抗生素分级制度,有效应对抗药性问题。
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
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了许多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副作用的出现。
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抗生素的使用,许多国家都实行了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制度。
抗生素分级是指将抗生素按其药物的特性和治疗范围进行分类。
目前,通常采用的分级系统是ATC分类法(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这个系统将药物
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J01(抗菌素)、J02(抗真菌药)、
J04(抗结核药)、J05(抗病毒药)和J06(免疫调节剂)。
其中,J01是最常用的抗生素分类,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除了抗生素分级,许多国家还实行了使用权限制度,即规定抗生素只能在医生的处方下使用。
这是为了防止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从而导致滥用和耐药性的增加。
在一些国家,如英国和澳大利亚,医生必须在处方上注明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和疗程,并且药店只能出售医生开具的处方药。
此外,一些国家还对特定类型的抗生素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氟喹诺酮类抗生
素实行了黑盒警告,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肌腱炎和肌腱断裂。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之,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防止抗生素滥用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和监管,并积极推广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以减少细菌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出现。
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
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
1. 分级使用方法1.1 根据抗生素的强度分级将抗生素根据其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强度分为不同级别。
常见的分级方式包括:- 一线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 二线抗生素:治疗一线药物无效或存在耐药性的感染,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相对较高。
- 三线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毒副作用较高。
1.2 根据感染类型分级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种类,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级别。
例如:- 轻微感染:使用一线抗生素,如轻微的皮肤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
- 中度感染:使用二线抗生素,如中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 重度感染:使用三线抗生素,如重度的肺部感染可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2. 抗生素管理方法2.1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购买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购买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需经过严格审批。
- 监测抗生素的购买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当使用和滥用情况。
- 加强抗生素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
2.2 提供抗生素使用指南和培训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各级别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技能,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3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系统,定期监测耐药菌株的情况,并及时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2.4 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促使大众正确使用抗生素。
总结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1. 前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2. 抗生素分级根据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发展情况,抗生素被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 一线药物:指对目标微生物敏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耐药性发展较慢的抗生素。
一线药物是首选用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二线药物:指对目标微生物仍有一定敏感性,但临床疗效稍逊于一线药物且耐药性较强的抗生素。
二线药物仅在一线药物无效或无法使用时才考虑使用,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 三线药物:指对目标微生物敏感性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有限、耐药性高的抗生素。
三线药物仅在一、二线药物无效时才使用,并应慎重使用,如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等。
3. 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针对不同级别的抗生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原则,以保证其合理使用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 一线药物管理原则:- 优先选择一线药物进行治疗。
- 对于治疗不成功或不适用一线药物的患者,严格遵循二线、三线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要求。
- 二线药物管理原则:- 仅在临床上确需使用、一线药物无效或不可使用时才使用二线药物。
- 确保正确使用二线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 三线药物管理原则:- 仅在一、二线药物无效时,经过严格评估才能使用三线药物。
- 严格控制三线药物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4. 分级使用的意义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分级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同时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成本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结论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是规范抗生素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
抗生素 分级
抗生素分级
按照2012年8月起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按照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价格和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严格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指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
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二、限制使用级(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指经过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时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包括头孢二代、头孢三代的抗生素,以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等。
三、特殊使用级(即三线用药)
这类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太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价格太昂贵,临床使用的经验、数据和资料不足。
使用此类抗生素需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经过相关专家会诊讨论或本科科主任同意后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如碳青霉烯类,还有四代喹诺酮莫西沙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分类一、ß-内酰胺类抗生素(ß-lactam antibiotics)(一)青霉素类(Penicillins)1 青霉素类:青霉素G(Penicillin G)2 苯氧青霉素(口服不耐酶青霉素):青霉素V(Penicillin V),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丙匹西林(Propicillin),芬贝西林(Phenbencillin)3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萘夫西林(Naf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4 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Ampicillin),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酞氨西林(Talampicillin),巴氨西林(Bacampicillin),海他西林(Hetacillin),依匹西林(Epicillin),美坦西林(Met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cillin),环己西林(Cyclacillin)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cillin),阿洛西林(Azlocillin),美洛西林(Mezlo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阿帕西林(Apalcillin),森西林(Suncillin) 氨基酸型青霉素:阿扑西林(Aspoxicillin)5 抗阴性杆菌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替莫西林(Temocillin),福米西林(Fomidacillin) (二)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噻啶(Cephaloridin),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拉啶(Cephradine),头孢替唑(Ceftezole),头孢乙晴(Cephacetrile),头孢氮氟(Cefzaflur),头孢西酮(Cefazedone)口服制剂:头孢氨苄(Cephalexin),头孢拉啶(Cephradine),头孢曲晴(Cefatrizine),头孢沙定Cefroxadine),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二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呋新(Cefur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替安(Cefotiam),头孢尼西(Cefonicid),头孢雷特(Ceforanide)口服制剂:氯碳头孢(Loracarbef),头孢克洛(Cefaclor),头孢丙烯(Cefprozil),头孢呋新酯(Cefuroxime axetil),头孢替安酯(Cefotiam Hexetil)三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他啶(Ceftazad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唑肟(Ceftizoxime),头孢甲肟(Cefmenoxime),头孢磺啶(Cefsulodin),头孢地嗪(Cefodizime),头孢匹胺(Cefpiramide),头孢咪唑(Cefpimizole)口服制剂:头孢克肟(Cefixime),头孢布烯(Ceftibuten),头孢地尼(Cefdinir),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 proxetil),头孢他美酯(Ceftamet pivoxil),头孢特仑酯(Cefteram pivoxil),头孢妥仑酯(Cefditoren pivoxil)四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匹罗(Cefepime),头胞吡肟(Cefpirome)(三)其他ß-内酰胺类1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美罗培南(Meropemen),亚胺培南(Imipenem),帕尼培南(Panipenem),硫霉素(Thienamycin)2 单环类Monobactam氨曲南(Azteonam),卡芦莫南(Carumonam)3 ß-内酰胺酶抑制剂-lactamase inhibitor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oxillin/Clavulanic acid),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carcillin/ Clavulanic acid),三唑巴坦/哌拉西林 (Tazobactam/piperacillin),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bactam),头孢哌酮/舒巴坦(Cepfoperazone/Sulbactam)4 头霉素类(Cephamycin)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头孢替坦(Cefotetan),头孢拉宗(Cefbuperazone)5 氧头孢烯类(Oxacephem)拉氧头孢(Latamoxef),氧氟头孢(Flomoxef)二、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antibiotics)链霉素(Streptomycin),卡拉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阿米卡星(Amicacin),奈替米星(Netilmicin),西索米星(Sisomicin),新霉素(Neomycin),核糖霉素(Ribostamycin),巴龙霉素(Paromomycin),福提米星(Fortimicin),小诺米星(Micronomicin),异帕米星(Isepamicin),地贝米星(Dibekacin),达地米星(Dactimicin),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三、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红霉素(Erythromycin),罗地霉素(Rokitamycin),乙酰螺旋霉素(Actyl spiramycin),罗红霉素(Roxithomycin),柱晶白霉素(Leuc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omycin),交沙霉素(Josamycin),地红霉素(Dirthromycin),麦迪霉素(Medicamycin),氟红霉素(Flurith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螺旋霉素(Spiramicin)序号品种名称英文名称剂型备注一、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 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注射剂2 苯唑西林 Oxacillin 注射剂3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注射剂4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注射剂5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口服常释剂型6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常释剂型(二)头孢菌素类7 头孢唑林 Cefazolin 注射剂 8 头孢氨苄 Cefalexin 口服常释剂型、颗粒剂9 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注释1 10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注射剂(三)氨基糖苷类11 阿米卡星 Amikacin 注射剂 12 庆大霉素 Gentamycin 注射剂(四)大环内酯类13 红霉素 Erythromycin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14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口服常释剂型、颗粒剂(五)其他抗生素15 克林霉素 Clindamycin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16 磷霉素 Fosfomycin 注射剂(六)磺胺类17 复方磺胺甲恶唑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口服常释剂型(七)喹诺酮类18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口服常释剂型 19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20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八)硝基呋喃类21 呋喃妥因 Nitrofurantoin 口服常释剂型(九)抗结核病药22 异烟肼 Isoniazid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23 利福平 Rifampicin 口服常释剂型24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口服常释剂型 25 乙胺丁醇 Ethambutol 口服常释剂型26 链霉素 Streptomycin 注射剂 27 对氨基水杨酸钠 Sodium Aminosalicylat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十)抗麻风病药28 氨苯砜 Dapsone 口服常释剂型(十一)抗真菌药29 氟康唑 Fluconazole 口服常释剂型 30 制霉素 Nysfungin 口服常释剂型(十二)抗病毒药31 阿昔洛韦 Aciclovir 口服常释剂型 32 利巴韦林 Ribavirin 口服常释剂型、颗粒剂、注射剂33 抗艾滋病用药注释2二、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34 氯喹 Chloroqu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35 伯氨喹 Primaquine 口服常释剂型36 青蒿素类药物注释3(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37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38 葡萄糖酸锑钠 Sodium Stibogluconate 注射剂(四)抗血吸虫病药39 吡喹酮 Praziquantel 口服常释剂型(五)驱肠虫药40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口服常释剂型三、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41 利多卡因 Lidocaine 注射剂 42 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注射剂43 普鲁卡因 Procaine 注射剂(二)全身麻醉药44 氯胺酮 Ketamine 注射剂四、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45 芬太尼 Fentanyl 注射剂 46 哌替啶 Pethidine 注射剂(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47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口服常释剂型、颗粒剂 48 阿司匹林 Aspirin 口服常释剂型49 布洛芬 Ibuprofen 口服常释剂型 50 双氯芬酸 Diclofenac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51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栓剂(三)抗痛风药52 别嘌醇 Allopurinol 口服常释剂型 53 秋水仙碱 Colchicine 口服常释剂型五、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54 金刚烷胺 Amantadine 口服常释剂型 55 苯海索 Benzhexol 口服常释剂型(二)抗重症肌无力药56 新斯的明 Neostigmine 注射剂(三)抗癫痫药57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口服常释剂型 58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口服常释剂型59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60 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61 尼莫地平 Nimodipine 口服常释剂型 62 麦角胺咖啡因Ergotamine and Caffeine 口服常释剂型63 甘露醇 Mannitol 注射剂(五)镇静催眠药64 地西泮 Diazepam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六)其他65 胞磷胆碱 Citicoline 注射剂 66 尼可刹米 Nikethamide 注射剂67 洛贝林 Lobeline 注射剂六、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68 奋乃静 Perphenaz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69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70 氟哌啶醇 Haloperidol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二)抗焦虑药71 艾司唑仑 Estazolam 口服常释剂型(三)抗抑郁药72 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口服常释剂型 73 多塞平 Doxepin 口服常释剂型七、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74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75 硝酸异山梨酯 Isosorbide Dinitrat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76 硝苯地平 Nifedipine 口服常释剂型(二)抗心律失常药77 美西律 Mexiletine 口服常释剂型 78 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79 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 注射剂 80 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口服常释剂型81 阿替洛尔 Atenolol 口服常释剂型 82 美托洛尔 Metoprolol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83 胺碘酮 Amiodaro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84 维拉帕米 Verapamil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三)抗心力衰竭药85 地高辛 Digoxin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 86 去乙酰毛花苷 Deslanoside 注射剂(四)抗高血压药87 卡托普利 Captopril 口服常释剂型 88 依那普利 Enalapril 口服常释剂型89 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 注射剂90 硫酸镁 Magnesium Sulfate 注射剂91 尼群地平 Nitrendipine 口服常释剂型 92 吲达帕胺 Indapamide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93 酚妥拉明 Phentolamine 注射剂 94 复方利血平 Compound Reserpine 口服常释剂型95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 Compound Hypotensive 口服常释剂型(五)抗休克药96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注射剂 97 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注射剂98 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 注射剂 99 间羟胺 Metaraminol 注射剂100 多巴胺 Dopamine 注射剂 101 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 注射剂(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02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口服常释剂型八、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03 溴己新 Bromhexine 口服常释剂型104 氨溴索 Ambroxol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溶液剂(二)镇咳药105 喷托维林 Pentoxyverine 口服常释剂型106 复方甘草 Compound Liquorice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溶液剂(三)平喘药107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气雾剂、雾化溶液剂108 氨茶碱 Aminophylline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注射剂109 茶碱 Theophylline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九、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10 复方氢氧化铝 Compound Aluminium Hydroxide 口服常释剂型 111 雷尼替丁 Ranitid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12 法莫替丁 Famotid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13 奥美拉唑 Omeprazole 口服常释剂型114 枸橼酸铋钾 Bismuth Potassium Citrate 口服常释剂型(二)助消化药115 乳酶生 Lactasin 口服常释剂型(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16 颠茄 Belladonna 口服常释剂型、酊剂117 山莨菪碱 Anisodam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18 阿托品 Atrop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19 多潘立酮 Domperidone 口服常释剂型120 甲氧氯普胺 Metoclopramid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四)泻药及止泻药121 开塞露灌肠剂122 酚酞 Phenolphthalein 口服常释剂型123 蒙脱石 Smectite 口服散剂(五)肝胆疾病用药124 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 Acid 口服常释剂型125 联苯双酯 Bifendate 口服常释剂型、滴丸剂(六)其他126 小檗碱(黄连素) Berberine 口服常释剂型十、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27 呋塞米 Furosemid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28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口服常释剂型129 螺内酯 Spironolactone 口服常释剂型130 氨苯蝶啶 Triamterene 口服常释剂型(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31 特拉唑嗪 Terazosin 口服常释剂型十一、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32 硫酸亚铁 Ferrous Sulfate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 133 右旋糖酐铁 Iron Dextran 注射剂134 维生素B12 Vitamin B12 注射剂135 叶酸 Folic Acid 口服常释剂型(二)抗血小板药*(48) 阿司匹林 Aspirin 口服常释剂型136 双嘧达莫 Dipyridamole 口服常释剂型(三)促凝血药137 凝血酶 Thrombin 外用冻干粉138 维生素K1 Vitamin K1 注射剂139 氨甲苯酸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口服常释剂型(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40 肝素 Heparin 注射剂(五)血容量扩充剂141 右旋糖酐(40,70) Dextran(40,70) 注射剂十二、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42 绒促性素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注射剂(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43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44 泼尼松 Prednisone 口服常释剂型145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46 胰岛素 Insulin 注射剂注释42.口服降血糖药147 二甲双胍 Metformin 口服常释剂型148 格列本脲 Glibenclamide口服常释剂型149 格列吡嗪 Glipizide 口服常释剂型(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150 甲状腺片 Thyroid Tablets 口服常释剂型151 甲巯咪唑 Thiamazole 口服常释剂型152 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 口服常释剂型(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153 丙酸睾酮 Testosterone Propionate 注射剂154 甲睾酮 Methyltestosterone 口服常释剂型(六)雌激素及孕激素155 黄体酮 Progesterone 注射剂156 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口服常释剂型十三、抗变态反应药157 氯苯那敏 Chlorphenamine 口服常释剂型158 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159 赛庚啶 Cyproheptadine 口服常释剂型160 异丙嗪 Promethazin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十四、免疫系统用药161 雷公藤多苷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口服常释剂型162 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 口服常释剂型十五、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一)维生素163 维生素B1 Vitamin B1 注射剂164 维生素B2 Vitamin B2 口服常释剂型165 维生素B6 Vitamin B6 注射剂166 维生素C Vitamin C 注射剂167 维生素D2 Vitamin D2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二)矿物质168 葡萄糖酸钙 Calcium Gluconat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三)肠外营养药169 复方氨基酸18AA Compound Amino Acid 18AA 注射剂十六、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70 口服补液盐 Oral Rehydration Salts 口服散剂171 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 注射剂172 葡萄糖氯化钠 Glucose and Sodium Chloride 注射剂173 复方氯化钠 Compound Sodium Chloride 注射剂174 氯化钾 Potassium Chloride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颗粒剂、注射剂(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75 乳酸钠林格 Sodium Lactate Ringer's 注射剂176 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口服常释剂型、注射剂(三)其他177 葡萄糖 Glucose 注射剂十七、解毒药(一)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78 硫代硫酸钠 Sodium Thiosulfate 注射剂 179 氯解磷定 Pralidoxime Chloride 注射剂(三)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 (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80 亚甲蓝 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注射剂 181 纳洛酮 Naloxone 注射剂(五)鼠药解毒药182 乙酰胺 Acetamide 注射剂十八、生物制品183 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 注射剂 184 抗狂犬病血清 Rabies Antiserum 注射剂185 抗蛇毒血清 Snake Antivenin 注射剂注释5 186 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注释6十九、诊断用药187 泛影葡胺 Meglumine Diatrizoate 注射剂 188 硫酸钡 Barium Sulfate 干混悬剂注释7二十、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3) 红霉素 Erythromycin 外用软膏剂型 *(31) 阿昔洛韦 Aciclovir 外用软膏剂型189 咪康唑 Miconazole 外用软膏剂型(二)角质溶解药190 尿素 Urea 外用软膏剂型 191 鱼石脂 Ichthammol 外用软膏剂型192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外用软膏剂型(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四)其他*(143)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外用软膏剂型 193 维A酸 Tretinoin 外用软膏剂型、凝胶剂二十一、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94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滴眼剂 *(20)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滴眼剂*(31)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滴眼剂 *(13) 红霉素 Erythromycin 眼膏剂(二)青光眼用药195 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 注射剂、滴眼剂196 噻吗洛尔 Timolol 滴眼剂197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口服常释剂型(三)其他*(118) 阿托品 Atropine 滴眼剂、眼膏剂198 可的松 Cortisone 滴眼剂、眼膏剂二十二、耳鼻喉科用药199 麻黄碱 Ephedrine 滴鼻剂 200 氧氟沙星 Ofloxacin 滴耳剂201 地芬尼多 Difenidol 口服常释剂型二十三、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202 缩宫素 Oxytocin 注射剂 203 麦角新碱 Ergometrine 注射剂204 垂体后叶注射液 Posterior Pituitary Injection 注射剂(二)其他*(189) 咪康唑 Miconazole 栓剂 *(37)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阴道泡腾片剂、栓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