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社会背景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处于第二帝国统治时期, 自然主义文学
经济和海外贸易有了巨大发展,加剧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拿破仑三世在政治上实施高压政策,迫害共和派,国内知识阶层反抗运动如火如荼。1870年,法国在色当战役中败给日渐崛起的普鲁士,标志着法国在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开始为崛起的德语国家所威胁。国内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导致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 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和直觉主义等哲学思潮大行其道,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两大支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纷纷受到质疑,单纯的浪漫激情或不遗余力的揭露现实已经无法满足知识阶层对文化新秩序的渴求。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开始更加紧密的跟流行的科学理念、哲学思潮结合,演变成一些新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就是最重要之一。 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吸收了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观点而发生演变的结果。
理论基础
法国哲学家孔德(1789年-1857年)的实证主义是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孔德是经典社会学的创始人之 埃米尔·左拉
一,他主张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而不追究事实和现象领域内的本质与规律性。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自然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最显著特征。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1828年-1893年)吸收并发扬了孔德观点,提出了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他强调人受特定时代、特定环境和特定种族的影响,忽略人的社会属性。泰纳的观点是实证主义哲学在文学理论上的体现。
自然科学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得到迅猛发展,其中遗传学上取得的巨大进展是重要成就之一。遗传学家吕斯卡的《自然遗传论》把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归结为与遗传有关,遗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遗传可表现在外部相似或内部相似,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可以影响整个家族,其作用几乎包括到社会、政治、世俗等一切方面。这种对遗传作用的盲目夸大极大的影响到自然主义文学创作。
决定论的影响
此外,自然主义文学还受到医学上决定论的影响。克洛德·贝纳尔(1813年-1878年)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以实验方法来对抗片面的经验

论和唯理论。他把这种方法论称为决定论。决定论即指精确决定任何现象发生的条件。决定论认为自然界的客观因果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埃米尔·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就是在一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编辑本段创作主张
自然主义文学家们早期都曾深受近代法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对巴尔扎克、司汤达和福楼拜十分推崇。左拉认为巴尔扎克描画了整个世界,创建了现代小说,是自然主义小说之父。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被自然主义者尊为典范,尽管福楼拜本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 《人间喜剧》
作家主张要像福楼拜那样,完全消失在叙述后面,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学者。而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莫泊桑本人就是福楼拜的得意弟子,师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880年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集,正式将这一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在富尔蒂埃尔词典中,对“自然主义”的解释是:“通过机理法则解释现象,不去寻求天生的原因”。左拉将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用以倡导一种追求纯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生理学和遗传学角度去理解人的行动的创作理念。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文学力图事无巨细的描绘现实,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自然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一些理念,但在具体创作中却与现实主义有极大不同。首先,自然主义忽略典型人物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这和现实主义原则大相径庭;其次自然主义文学淡化情节,不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追求“没有波折”的境界,只向读者提供生活的记录,这也是违背现实主义原则的。自然主义文学对社会异化现象的感知的深度是现实主义文学无法企及的,这一点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编辑本段发展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法国。龚古尔兄弟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自称是描绘当代生活的小说家,乐于描写下层阶级,偏爱于病理学的特殊病例研究。《修女菲洛梅娜》描写一个见习医生得化脓性感染而死,《勒内·莫普兰》嘲讽资产阶级的道德。龚古尔兄弟经常将小说中的人物当作特殊的精神病例来分析。 《羊脂球》
在语言上,他们打乱句法的逻辑因素,以肢解的句子、大胆的新词和有意的不符合语法的句子来表达短暂的印象。龚古尔兄弟在法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如今法国文学界最高奖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埃米尔·左拉(1840年-1902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成就最高

者。他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丰碑,也是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另一法语小说大系,共包括20部长篇小说。这部巨著在于描写“第二帝国的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是描绘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一部编年史似的历史画卷。其中优秀的作品包括《娜娜》、《小酒馆》、《萌芽》等。左拉从80年代其开始理论著述,系统阐述自然主义主张。以左拉为中心形成了所谓的“梅塘集团”,是法国自然主义的核心集团。 除左拉外,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1894年)也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莫泊桑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短篇小说大师,与俄国的契诃夫齐名。莫泊桑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弟子,早年在福楼拜的指导下接受严格的现实主义技法训练,因此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结构十分严谨。他的代表作包括《羊脂球》、《一生》、 《漂亮朋友》等。莫泊桑的小说重视心理分析和朦胧潜意识的研究。他的美学思想体现在论文《论小说》中。他一方面坚持现实主义的真实论,一方面又认为作家必须保持无动于衷,“不着痕迹,看上去十分简单,使人看不出也指不出作品的构思,发现不了他的意图”。 1880年代,自然主义超越法国国界,传至欧美其他国家。 德国诗人团体“突破”宣传自然主义,“自由剧场”的创立为自然主义戏剧提供了舞台。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年-1946年)是德国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剧作《日出之前》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德国的社会矛盾,把富人道德沦丧的原因归结为酒精中毒的遗传。表现劳资矛盾和工人起义的《织工》则从自然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在英国,受自然主义影响而出现“贫民窟文学”,热衷于表现生活中卑污、可怕的东西。乔治·吉辛(1857年-1903年)的作品描写伦敦贫民窟中强徒横行,穷人无法摆脱饥饿和无法克服遗传的影响。莫利逊的《陋巷故事》描写有严重精神缺陷、像野兽般的贫民生活。 瑞典的剧作家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年-1912年)早期的剧作也属于自然主义范畴,后来转向现代主义。 此外,自然主义在意大利、俄国、美国和日本也有较大影响。
编辑本段评价
自然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也是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过渡流派,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诸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主义文学追求非理性、无意识的境界其实就是从自然主义处继承而来。自然主义作为连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桥梁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主义否定现实主义的创作技法,又不似现代主义创立自己

的理论体系,因此存在时间很短暂。许多自然主义作家都在后期转投其他流派。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在1870年代-1880年代达到颠峰,之后便逐渐衰落。在法国以外,自然主义思潮影响并不非常显著,很快就被新兴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所超越。尽管如此,自然主义的重要性却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在西方文学史上将自然主义文学看作是和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并举的重要流派。
编辑本段日本的自然主义
产生及发展
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20世纪初在“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小说。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泡鸣、正宗白鸟等人。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之所以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确立时期的主导理论,是由于自明治维新以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不彻底性,使得现代文学迟迟未能形成。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社会现实的阴暗气氛日益沉重,在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之前流行的“砚友社”形式主义的文学和初露苗头的追求积极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阴暗现实的摧残下相继夭折。日本作家们对时代普遍感到悲观与幻灭,他们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世纪末思想中发现了投合他们兴趣的观念。这就是自然主义在日本成为风靡一时的文艺运动的缘故。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最初是由几个作家按这种文学理论进行模仿性的创作开始的。1901年小杉天外的作品《流行歌》,1902年永井荷风的作品《地狱之花》,都是按照左拉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作品。小杉在他的作品序言中指出,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无所谓善恶美丑,作家的责任就是按照“自然”的现象如实去写。永井则在他的作品的跋文中,主张作家应该着力去刻画由“祖先遗传”带来的“动物性”。这一时期,作家们对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还只停留在对左拉的理论的介绍上。1906至191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最有影响的是美学家岛村抱月与文艺评论家长谷川天溪,还有片上天弦、相马御风、中村星湖、本间久雄等人;鼓吹自然主义,以长谷川最为热心,他的代表论文有《幻灭时代的艺术》、《排除逻辑的游戏》、《现实暴露之悲哀》等。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破理显实”和“觉醒者的悲哀”等口号。所谓“破理显实”,

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客观主义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写“真实”;所谓“觉醒者的悲哀”,即认为作家在“发现了毫无虚假的现实”之后,“其背后则是深刻悲哀的苦海”,并鼓吹“这种有增无减的背后的悲哀,才是真正现代文艺的生命”。岛村抱月在《代序·论人生观上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从对一切道德、义务和理想表示绝对的怀疑出发,主张作家写自己来进行忏悔。他说:“摒弃一切虚伪,忘掉一切矫饰,痛切凝视你自己的现实,先是凝视,然后你就忏悔。”岛村抱月的这一主张,为日本文学中形成根深蒂固的“私小说”传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日本的自然主义作家在这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种种消极因素。在题材上,他们从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那里接受了“只有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才是‘确实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只有写自己才能保住文学的生命──真实。他们并从岛村那里接受了“自我忏悔”的主张,从而把写作范围限制在个人的,平庸的、琐细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创作方法上, 由于坚持“经验”、“感觉”,否认想象力在文学中的作用,甚至否认理性的作用,从而排斥概括、夸张等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他们强调生理遗传或性欲的作用,致力于描写在这种作用下的黑暗现实,并从“觉醒者的悲哀”的角度,将作品写得十分灰暗,充满了悲观与绝望的色彩。 但是,不能据此来概括日本自然主义作家的整个创作倾向,也不能据此全盘否定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品。如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乡村教师》,都是采用典型化的方法而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富于批判精神的作品。岛崎的《春》、《家》,山田的《生》、《妻》、《缘》,尽管在创作方法上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但仍有揭示现实、批判社会的一面。至于岛崎的《新生》和田山的《棉被》,则属于描写个人生活的所谓“忏悔文学”的作品。这说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因素。
代表作《破戒》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破戒》(1906)通过对主人公濑川丑松从守戒到破戒的发展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权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近代观念与日本社会残留的封建等级意识之间的纠葛,同时也说明了觉醒并不意味着现状的改变。在主人公的身上,既表现了近代日本青年对社会的反感、不满和反抗,又反映了他们的软弱性。 这是第一部成熟的、具有日本特点的自然主义的“问题小说”。首先,《破戒》是在实地调查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写成的,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有直接或

间接的原型。第二,在这部小说中,岛崎藤村第一次采用直率地告白自己隐私的方式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构造了基本情节。第三,小说通篇抒发了所谓“觉醒者的悲哀”,体现了日本自然主义特有的纤弱和感伤的风格。因而,它被夏目漱石誉为“明治时代真正的小说”。同时,《破戒》也在理论上开了一味自我暴露、自我悲哀的自然主义颓废文学的先河,给日本近代文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百科名片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形成而发生与传承,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研究以美国自然主义重要作家为研究对象,追溯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在20世纪的传承与塑型,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问题,探索了其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进程中复杂的文化模式、社会心理及其个人行为方式的历史变迁。


农村题材文学起源
美国农村题材文学是在工业化语境中逐渐展开的,经历了从浪漫情绪到现实情绪再到绝望情绪的历史变迁。以农业文明为基础所建构的美国民主理想和社会架构,在19世纪初中叶杰弗逊的“农业天然道德论”、泰勒的“田园共和主义”和爱默生的“自然超灵论”这些文化表征沉淀下成为美国大众最朴素的信仰和理想,也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农村题材文学转型
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原先平静和谐的农业文明被打破,由开始那种“远方小山村”的回忆转化为后来对农村生活的无奈和悲叹;田园化和理想化的“农村镀金主义”价值观念逐渐被冷漠与恐惧的“自然邪恶论”所代替,并逐渐引发了后来自然主义文学的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情绪。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凸现出来,横扫全国的改革运动就是面对这种危机在社会生产、种族歧视、性别差异、个人生活习惯以及贫困化和城市化等层面上进行解决的尝试。在这些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改革文学”,记录了人们面对工业化种种困惑所进行的艰难求索,而大多数改革的失败导致那些通过改革完善社会的认识论和价值观彻底破灭,并最终导致了19世纪末自然主义生存与暴力论的文学转型。
理论基础
与社会改革文学一样,乡土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从美国的现实多样性以及文化多元性中来寻找美国工业社会价值的答案,试图从某种意识形态化的“民主进步现实”中获得建构美国新价值观念的理论基础。这些文学试图以传统农业文明的价值理想“整合”工业化所导致的“分裂性现实”,而这一整合的失败

也迫使这些作家在后期创作中皈依自然主义,从而完全承认和认可自然主义作家所持有的社会价值观。另外,自然主义作为当时美国文化重塑过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不但是欧洲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世界文化的继承者。
社会评价
总之,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19世纪末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是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工业化进程中文化转型时期的特定意识形态表现,是习惯于农业文明价值体系的美国人面对新的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困惑和思索,更是美国农民逐步在适应工业文明过程中心理震荡和行为失范的正常表现。
编辑本段文学观念和审美转型
本成果通过分析诺里斯、克莱恩、德莱塞以及伦敦文学创作中“现实”和“真实”的意识形态内涵,解读了他们面对文学商业化的创作思考,梳理了当时社会文化转型与走向新世纪的美国精神建设之间的复杂关系。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农业文明语境下的大众理想和偶像受到普遍怀疑,那种坚定的宗教信仰与怀旧的国民心态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走向死亡。然而,旧的理想与偶像的消失需要新的理想和偶像的补充和替代。新的工业资本家取代了上帝或精神寄托者的位置,成为美国新文化中大众理想与偶像的代表。从社会层面上讲,传统小说中的和谐社会转化为残酷竞争社会,传统小说中的“父亲”与“家庭”则转化为竞争社会中的“老板”与“工厂”。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所形成的社会分工代替了原来农业文明中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不再是依据明显的家族或政治遗传权力形成的等级制度,而是一种按照经济生产和劳动分配形成的等级制度。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原来依靠国家机器维持的统治体制逐渐转变成依靠经济机器维持的社会统治。随着经济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统治自己的东西变成一种“无形的铁手”,人们在生存的斗争中会觉得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力量总是在控制着他们,但又不知道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自然主义所叙述的就是社会主体在生存中抗争、在注定的失败中堕落以及在悲剧性的结局中灭亡的故事。但是,这种悲剧化的叙述并不是自然主义作家故意追求艺术效果的产物,而是对当时美国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暗含了作家意识形态和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判断的转变。
编辑本段文学物质基础
自然主义文学作家注重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表现主体对自然和社会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标志着社会文化意识从理想化到工具化的价值观转变。首先,通过解读诺里斯“小麦史诗”的第一部《章鱼

》,挖掘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主体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制约,揭示了商业化意识向乡村小镇的渗透以及主体生存的社会悲剧。其次,通过阅读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大众对城市空间的基本透视模式。城市是美国工业化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自然主义文学关注的现实焦点。作家把爱默生的“超灵”观念应用于对大都市的描述,试图在城市生活中寻求宇宙的法则和超灵的存在,但并没有发现超验主义所说的充满向善性的超灵,却遭遇到一个冷漠的城市灵魂。因此,德莱塞的作品可以被理解为一部关于城市生活的浪漫传奇,展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欲望和消费欲望”的社会文化转变。再次,通过阅读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的情景投射与意义贯通的文化分析,叙述了战争作为工业化社会现实的隐喻模式,演示了工业化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体遏制和诱骗的文化生产过程,论证了战争或类似战争的社会对主体心理及其行为暴力化和野性化的塑造功能。最后,通过阅读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探索工业化文化的内涵。该作品虽然不是描述工业社会发生的具体事件,但伦敦却以动物寓言形式普遍化地描述了美国淘金者为了金钱梦想而进行的商业探险。这种商业探险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野性的呼唤》与其说是对巴克作为狗的生存环境的描写,倒不如说这是伦敦对工业化进程中人类生存环境的隐喻性反映。
编辑本段社会心理 大众意识 个体行为
概述
作为社会成员行为和动机的内驱力,大众深层意识的转变是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内容。自然主义文学作家聚焦人类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以及未曾探测的阴暗角落,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怎样使人变成精神病人的主体性生产过程。
社会心理
首先,通过分析诺里斯的《麦克提格》,探索这个历史时期的主体心理结构,考察了工业化和商业化语境下主体外貌的野性特征与欲望冲动的必然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心理中“性欲”和“物欲”一体化的心理过程以及以“自残”与“快感”为典型特征的心理幻想和主体行为。诺里斯使用“镀金鸟笼”来表征美国商业文化中的主体心理模式是非常准确的,即金钱作为一种控制工具成为人的微型心理监狱,人们的所有欲望、情感、行为总是封锁在这种物质化的囚牢之中,难以跳出物质与快感的意识形态控制,即使主体受虐也成为一种心理快感形式。
大众意识
其次,通过阅读德莱塞的自传体小说《“天才”》,探讨美国19-20世纪之交作家的自我心理塑型过程。该成果集中分析了德莱塞

艺术审美的裂变与美国工业化社会转型时期作家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挖掘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作品表征模式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作品所蕴涵的大众意识从生产主义到具有消费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变迁以及从欲望机器到乌托邦的社会心理裂变。 个
体行为
再次,通过对克莱恩《街头女郎梅季》、《蓝色旅馆》和《海上扁舟》的阅读,阐释社会转型时期主体心理理性判断标准丧失的动因,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稳定性与主体心理浮躁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了印象化的社会主体心理所导致的社会认知偏差和行为越轨以及社会态度转向悲伤的根本原因。 最后,通过解读伦敦的《马丁·伊登》,挖掘资本主义文化霸权与暴力及其所导致的亚文化群体心理格式。该研究聚焦对当时知识合法化的解构,再现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文学、艺术、科学、习性、礼仪以及日常生活等文化表征对社会主体心理的塑造及遏制方式和过程。
编辑本段继承与发展
自然主义创作在美国20世纪文学历史不同时期的出现表明,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运动生存下来,并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形成一个创作传统,反映了现代美国生活各个历史阶段的主题。作为在文化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大众意识核心,它所蕴涵的社会价值观也并非美国19-20世纪之交的偶然社会文化现象,而且随着自然主义文学的传承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美国大众意识之中。该成果分别以现代派作家多斯·帕索斯、黑色幽默作家冯尼古特、后现代作家德里罗论述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所继续与传承的这种“泛历史价值”。
编辑本段研究成果
通过上述分析,该成果研究认为:(1)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是在对美国现实生活的文学阐释中发现了达尔文主义的正确性,并在农村文学、社会改革文学、乡土文学和现实主义等本土文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叙述始源”。(2)自然主义作家重塑文学观念、聚焦新的“真实”以及对于美国的重新阐释标志着美国社会价值观从理想化和人文化到物质化和工具化的变迁。(3)自然主义比以前的美国传统文学更具体地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心理本质,即生产过程作为“生产欲望和消费欲望”的社会化过程。(4)作家所再现的主体“动物本性”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最根本的“人性”。(5)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在美国工业化结束之际作为美国民族精神建设的一部分,成为19世纪末重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6)自然主义文学观念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学传统,所标记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变迁成为20世纪美国价值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词

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