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主备:李梓慧时间2016.11.28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诗歌特点并理解这首诗歌的句意
2理解并掌握诗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3.背诵课文
一.导入: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二.预习自学
1.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2.【背景】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3【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为“乐府诗”多介绍战争场景。三.板块教学
(一)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1.注音城欲摧()金鳞()燕()脂()提携()
2.诗歌的大意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沉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手持宝剑甘愿血战到死。(二)精读诗歌,理解内容
1.这首诗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任选一角度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5.李贺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感人,请简析“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色彩运用的特点及作用。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再读诗歌,感悟主旨
这首诗歌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四.当堂反馈
1.运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诗写得慷慨激昂。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歌,突出了将士忠君报国的高昂士气和______________.
6.请从炼字或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7.这首诗歌表现了戍边将士们的什么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明确: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明确:“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明确: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5.尾联作者多次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了_尽忠报国的情感。.
6.一般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色彩的词语,而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指出诗中表现出的各种色彩,指明其作用,重点赏析第一句中表示色彩的词语。
明确:(1)黑色,金色,胭脂色,紫色,红白色,交织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换的战争风云。(2)用压城的黑云比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两相比较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7、诗中“黄金台”是引用典故,请说出他的表达作用。
明确:“黄金台”是指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