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合集下载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与中国药典的比较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与中国药典的比较
• 局部用制剂
• 多数品种规定10g或10ml不得有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 少数品种还规定10g或10ml无大肠埃希菌、沙 门菌。
• BP和EuP 要求1g样品不得有大肠埃希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肠道菌和某些 革兰氏阴性菌,10g样品不得有沙门菌。
• 原料
多数品种要求检查大肠埃希菌或大肠埃希菌和沙 门菌,
活菌数 ( 1 g 或 1m l)
大肠埃希菌 ( 10g 或 10ml)
红三叶草
106 104

红三叶草粉 c
106 104

红三叶草浸出粉
106 104

红三叶草片
106 104

马栗
106 104

马栗粉
106 104

马栗提取粉
106 104

缬草提取粉
104 103

乳蓟提取粉
104 103
1微生物限度
微生物限度是判定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 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因此,根据药 性、用药途径污染的数量的差异,提供 合理的指导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正 确、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生产、检定和监 督的程序,是促进生产发展和产品质量 的提高不可缺或无。
2 USP和BP、EuP规定微生物限度的品种
• (1)USP
菌和酵母菌数。
有15个品种规定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 • 天然药物 细菌总数 1g或1ml不超过103~106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 1g或1ml不超过103cfu。
5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的特 点
(1)品种不断增加
• USP从19版的35个品种至27版的265个品种,历经8 版,平均每版增加近30 个品种,发展较快。

日、欧、美、中四国药典中人参的比较。

日、欧、美、中四国药典中人参的比较。

项目中国药典---CHP 2010版欧洲药典---EP 7.0日本药典---JP 16美国药典---USP 34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

栽培品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有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 的干燥根,浓糖液浸泡后的干燥根,称为“白参”;蒸干后或烘干的根,称为“红参”。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

根迅速经过热水处理,根须去掉。

人参皂苷Rg1≥0.10%人参皂苷Rb1≥0.20% (以干重为标准)由亚洲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人参皂苷Rg1≥0.2%,人参皂苷Rb1≥0.1%)。

性状(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生晒山参)主根多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

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支根多为2~3 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

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主根纺锤形或者圆柱形,有时有分支,长约20cm,直径约2,5cm,有时向内弯曲。

表面灰黄色(白参)或者棕红色(红参),有纵皱纹,偶见茎痕。

横切面有橘红色的树脂道(外围)和放射状的裂痕---(内部)。

细长圆柱状或者纺锤状,常有2-5个侧根,长5-20cm,直径0.5-3cm。

我国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我国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控制菌检查
00版 大肠杆菌增加了MUG-靛基质试验 05版 含药材原粉的制剂增加了大肠菌群 的检查

关于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 为生药原粉的制剂
86部颁 暂不进行限度要求。 00版 药典业发(2002)第035号文通知: 细菌数、霉菌数暂不控制。 05版 细菌数:100000个/克; 霉菌数:500个/克。






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颁发内卫药字(1987) 第51号《蒙成药卫生标准补充规定》。 1989年卫生部下达《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 明》。 1990年卫生部修订《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了药品微生物限 度检查法,但只收载了方法。 2000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了药品微生物限 度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标准,在这部跨世纪的药 典中,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有了长足的进展,对 药品生产、药品监督和检验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 据。 2005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微生物 限度标准。
四、总结
通过对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回顾,2000年版 药典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比较系统和全面的, 2005年版药典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了同国 际接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控制菌检 查增加了方法的验证;常用稀释剂变为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利于微生物的检 出;控制菌增加了大肠菌群,沙门菌检出变为 10g或10ml不得检出,与英、美药典一致。不 完善之处是我们仍以剂型控制微生物限度,国 际惯例以品种制定标准,我们应该尽快有组织、 有计划的研究以品种制定微生物限度的工作, 从发展看,以品种为单位制定标准较为合理。

内卫药字(1987)第51号《蒙成药卫生标准 补充规定》,限度范围这么宽,可控性差,关于 “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为生药原粉的制剂暂 不进行限度要求”,患者服药的安全性令人担忧, 容易引发药原性疾病。 对于传统中成药和民族药,习惯认为染菌不 可控制,含发酵类药材的中成药含菌量很高,我 国基本处于“暂不控制状态”,有文献报道,曲 类药材大部分含菌量<5万个/g,即使有少数含菌 量较高,但根据用量在成药处方中所占比例看, 该类制剂含菌量高的原因也不是曲类药材造成的, 而是其它不文明生产因素所至。因此,只要厂家 加强文明生产,严格执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这 类制剂细菌数达到<5万个/g的标准是完全可行的。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CP(2015版)1143EP(8.0)2.6.14USP(36)85JP(16)6.06定义CP(2015) EP(8.0) USP(36) JP(16)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素素本法利用鲎试剂(从美洲鲎或中华鲎——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制备而来)检测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或对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查和定量供试品内毒素的方法。

本法利用鲎(美洲鲎或中华鲎)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制备的用于内毒素检测的鲎试剂( LAL)检定内毒素本法利用鲎试剂(从美洲鲎或中华鲎——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制备而来)检测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或对内毒素进行定量方法CP(2015) EP(8.0)一、凝胶法二、光度测定法1、浊度法2、显色基质法方法 A:凝胶法:限度试验方法 B:凝胶法:定量试验方法 C:动态浊度法方法 D:终点显色法方法 F:终点浊度法.USP(36) JP(16)仪器CP(2015) EP(8.0) USP(36) JP(16)一、凝胶法二、光度测定法1、浊度法2、显色法一、凝胶法二、光度测定法1、浊度法2、显色法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溶液制备CP(2015) EP(8.0)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 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 值在 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液调节pH 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査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四国药典细菌内毒素对比
λ为在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
EP(8.0)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指可检测出内毒素限值的供试品溶液的最大稀释倍数。MVD按下列公式确定:
MVD = 内毒素限值×供试品溶液浓度/λ
内毒素限值:在剂量的基础上,注射药物的活性成分的内毒素限度为K/M
JP(16)
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制备
以BET检查用水溶解内毒素10000对照标准品或内毒素100对照标准品,制取细菌内毒素试验(BET)的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相当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
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充分混合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后,用水稀释,即得BET检查用内毒素标准溶液。得到的稀释液应尽快使用,以免因吸附而导致活性损失。
EP(8.0)
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制备
用内毒素标准品制备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所用的内毒素标准品必须先用国际标准品校准,如内毒素标准BRP。
内毒素以国际单位(IU)表示。IU的换算见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标准。
注:一国际单位(IU)内毒素相当于一个内毒素单位(E.U.)。
根据包装说明书上的标准和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标签上关于制备和贮存的说明。
EP(8.0)
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
USP(36)
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
JP(16)
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塑料器具应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
溶液制备
CP(201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査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非水溶性 的 制 剂 (膏剂、 油剂)
其他
供试液最终 pH 调 至7.0
气雾剂制备法 样品加稀释剂至培 养基时间不超过 1hr
4.制剂抑菌作用的确定(阳性对照试验)
CP 控制菌阳 性菌加量 需气菌及 真菌计数 10~102个 50~100 回收率大小于 70%判断是否 有抑菌作用 BP 102个
25~200个金葡、白念、枯 草、大肠菌在有无制剂存 在下生长的稀释级差别大 小判断是否有抑菌作用
M-I
35~37℃5、24h
生化试验
MI及IMViC
7.大肠菌群
CP 检验量( g 或 ml) 稀释剂 预增菌 增菌 0.1g,0.01g0.001g 培养基 35~37℃18~24h BL 1 pH7.0无菌氯化钠-蛋 白胨缓冲液 BP 1 乳糖肉汤 35~37℃2~5h 0.1g,0.01g,0.001g 乳 糖肉汤培养基 35~37℃24~48h VRB.琼脂平板 35~37℃ 18~24h USP
BL增菌培养基 35~37℃18~24 h
BP I法 1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大豆酪胨肉汤 35~37℃18~48h Mac 肉汤 43~45℃18~24h Mac.琼脂平板 35~37℃18~72h +
USP IMViC法 10 乳糖液体培养基
MI法 1 09%氯化钠溶 液
乳糖液体培养基 35~37℃24~48h Mac 、 EMB 琼 脂 平板 35~37℃24~48h +
需气菌和 真菌
第一次试验结果 测 定 结 果 在 超过规定的标准, 规 定 的 限 度 重新抽样复试两 标准 5 倍以内 次,三次结果平 均为合格 均值报告
微生物限度标准 1.收载方式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
苏德模;胡昌勤;马越
【期刊名称】《中国药品标准》
【年(卷),期】2005(6)3
【摘要】本文就USP,BP和EuP收载的微生物限度分类列表,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前者品种项下的微生物限度分级有11级,是否必要?后者微生物限度分级有5级,更适用.指出ChP微生物限度存在的差距,为药典修订和发展提供依据.
【总页数】10页(P20-29)
【作者】苏德模;胡昌勤;马越
【作者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中美英三国近版药典所载胰岛素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比较 [J], 王文学;刘玮;周颖;湛开俊
2.中美英三国药典标准比色液的对比与测定 [J], 庞青云;田洪昭;寇晋萍;陆岩;王丽荣;余立
3.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与美英药典的比较 [J], 苏德模;许华玉;刘鹏
4.中美英欧四药典硼砂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J], 李步良;张倩;周平;赵翠;王伯涛
5.《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与《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标准的比较研究 [J], 范一灵;李琼琼;秦峰;刘浩;杨美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标准相关术语的探讨

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标准相关术语的探讨

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标准相关术语
的探讨
方燕玲;朱欢敏;林铁豪
【期刊名称】《药物资讯》
【年(卷),期】2023(12)1
【摘要】《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药材原粉、脏器提取物有关术语概念不够清晰,标准执行者容易产生分歧,本文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药典标准及相关操作规范在起草过程中能更加明确相关术语的概念,并完善相应的内容,使标准更加完善。

【总页数】4页(P1-4)
【作者】方燕玲;朱欢敏;林铁豪
【作者单位】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洁净环境及计数培养基修订分析探讨
2.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及有关规则的讨论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则的增、修订情况介绍
4.《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体系概述
5.盐酸美他环素片《中国药典》202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版《中国药典》胶囊用明胶标准修订及四国药典标准项目比较剖析

2010年版《中国药典》胶囊用明胶标准修订及四国药典标准项目比较剖析

--返回-- 2010年版《中国药典》胶囊用明胶标准修订及四国药典标准项目比较剖析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俞辉陈超金立胶原广泛存在于从低等脊椎动物的体表面到哺乳动物的一切组织中,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四分之一,其应用非常广泛。

胶原的水解产物明胶的质量关系到药品口服固体制剂,尤其是所有胶囊剂的安全质量问题,为此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加收载了胶囊用明胶辅料标准。

一、明胶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情况介绍1、明胶的来源明胶是胶原蛋白酸水解、碱水解和酶水解的降价产物、衍生产品或变性产物,它由18种氨基酸组成。

明胶不是均一的蛋白质,是一种热可溶的化合物。

商业明胶根据水解原理不同分为A型明胶和B型明胶。

A 型明胶主要以动物皮为原料,采用酸水解制得,其等电点为pH7~9;B型明胶主要以动物皮、骨、腿(包括家禽和鱼)为原料,采用碱水解方法制得,其等电点为pH4.6~5.2。

2、胶原、明胶和胶原蛋白之间的关系胶原是指动物组织器官中存在的一类蛋白质,在提取分离时随着方法和条件不同,可以产生胶原、明胶和胶原蛋白三种产物,能被称之为胶原的必须是其三螺旋结构没有改变的蛋白质,其应具有生物活性。

明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干燥的明胶很容易吸水,明胶不溶于冷水,在冷水中只会吸水并溶胀,只有加热到一定温度才溶于水。

从分子量和性质来总结它们有以下特点:(1)胶原具有生物活性,不溶于热水和冷水,不能被蛋白酶利用;(2)明胶相对是胶原分子量较高的水解物,只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胶原蛋白是相对分子量较低的水解产物,而且分子量分布比明胶更宽,可溶于冷水;(3)明胶和胶原蛋白均无生物活性,但均可被蛋白酶利用。

从结构上来分析,胶原是具共价键连接三股α-肽链的蛋白质,明胶是共价键基本被打断,只剩次级键的蛋白质,而胶原蛋白是基本上不被共价键和次级键束缚,比较自由的α-肽链或明胶分子的片断。

从性能上讲,胶原能形成膜,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弹性和强度。

各国药典比较

各国药典比较

各国药典比较ChP、USP、Ph.Eur.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比较及评述—以芦荟为例by14211第一部分中美欧药典简介1.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原名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包括439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亦有变化,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47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69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9个。

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

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

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2.美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USP/NF)。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增菌
分离
凝 固 酶 试验
10.沙门菌 沙门菌
CP 检验量 稀释剂 1 (g或ml) 或 ) 09%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pH7.0氯化钠蛋白 氯化钠蛋白 胨缓冲液 营养肉汤培养基 35~37℃18~24h ℃ TTB培养基 培养基 35~37℃18~24h ℃ EMB 、 Mac.C 、 DHL、 SS琼脂平 、 琼脂平 板 35~37℃18~24h ℃+ BP 10 (g或ml) 或 ) pH7.0氯化钠蛋白 氯化钠蛋白 胨缓冲液 大豆酪胨肉汤 35~37℃18~24h ℃
大豆酪蛋白消 化培养基 35~37℃24~48 ℃ h
增菌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 35~37℃18~48h ℃
Cetrimide琼脂,培养18~72h 琼脂,培养 琼脂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41~43℃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 ℃ 18~48h。薄膜过滤 。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18~48h,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 , Cetrimide琼脂平板 琼脂平板
分离
EMB或Mac.C琼脂平板 或 琼脂平板
8. 铜绿假单胞菌
CP 检验量 稀释剂 1 (g或ml) 或 ) 09%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pH7.2 磷 酸 盐 缓 冲液 胆盐乳糖增菌培 养基 35~37℃18~24h ℃ 溴化十六烷基三 甲铵琼脂平板 35~37℃18~24h ℃ 5种 种 BP 1 (g或ml) 或 ) pH7.0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氯化钠 USP 10 (g或ml) 或 ) 大豆酪蛋白 消化培养基
5.需气菌和真菌计数 需气菌和真菌计数 CP 方法 平皿法 试管法 薄膜过滤法 培养基 + 营养琼脂 玫瑰红钠琼脂 +
+(浇碟、涂 (浇碟、 抹)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与《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标准的比较研究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与《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标准的比较研究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与《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标准的比较研究作者:范一灵李琼琼秦峰刘浩杨美成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22期摘要目的:比較《美国药典》43版(USP43)、《欧洲药典》10.0版(EP10.0)、《日本药典》17版(JP17)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ChP2020)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标准的差异,为我国中药饮片相关微生物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比较USP43、EP10.0、JP17和ChP2020在中药饮片的微生物计数法(包括抽样与取样、菌种和培养基选择、微生物和耐热菌计数等)、控制菌检查(包括样品前处理、增菌、分离、鉴定等)、微生物相关限度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在中药饮片微生物的检查方法上,USP43、EP10.0、JP17都有各自独立的规定,ChP2020则新增了“通则1108”。

在检验项目上,除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外,ChP2020与EP10.0规定了3种控制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检查方法;在此基础上,JP17补充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方法;USP43增加了梭菌的检查方法,并最早提出不可接受微生物风险评估理念;ChP2020还新增了耐热菌计数方法。

在微生物限度标准上,USP 43对中药饮片的分类最为细致,要求较为严格且高于EP10.0、JP17;ChP2020仍未对中药饮片控制菌检查设立统一的限度标准。

虽然,ChP2020对“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了修订,但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药典的规定还不完善。

建议根据我国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和控制现状,逐步完善药典对中药相关产品的微生物检验和限度标准,合理细化相应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水平。

关键词中药饮片;药典;微生物检查;限度标准;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 R921;R9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22-2695-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22.02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microbiological limit test and criteria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among 43 edition of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43),10.0 edition of European Pharmacopeia; (EP10.0), 17 edition of Japanese Pharmacopeia;(JP17) and 2020 edition of Chinese Pharmacopeia (ChP2020), and to provide refernce for th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microbiological standards for TCM decoction pieces in China. METHOD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bial enumeration tests method (including sampling and sample preparation, selection of bacteria and culture medium, count of microorganisms and heat-resistant bacteria, etc.), tests for specified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sample pretreatment,enrichment,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tc.) and microbial related limit criteria were compared among USP43, EP10.0, JP17 and ChP2020. RESULTS & CONCLUSIONS: In term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USP43, EP10.0, JP17 had their own independent provisions. Chp2020 added “general rule 1108”. In terms of inspection items, in addition to the total aerobic bacteria count and total combined yeasts and molds count, ChP2020 and EP10.0 provided three methods for the inspection of control bacteria (bile-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On the basis, JP17 supplemen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est; However, USP43 added Clostridium test method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objectionable microorganisms risk assessment; ChP2020 also added a new method for counting heat-resistant bacteria. In terms of microbial limit criteria, USP43 was the most detail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which was more strict than EP10.0 and JP17; ChP2020 had not set up a unified limit for the inspection of control bacteria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ChP2020 revised the “microbial limit standard for TCM extracts and TCM decoction pieces”, but it was notperfect compared with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 It is suggest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control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 and criteria of TCM related products in Pharmacopoeia should b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microbial limit level of corresponding products should be reasonably refined.KEYWORDS; ;TCM decoction piece; Pharmacopeia; Microbial limit test; Limit criteria; Comparative study中药饮片是由中药材通过炮制加工而成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产品,其大多源自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通常携带有大量微生物[1-2]。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微生物限度规定的作用,是为药品生产提供一个标准或指导,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

各国药典标准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可达到的限度标准,这些指标正确、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生产、检定和监督的程序。

药品要能反映不引起生物降解物和没有药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存在是必要的,严格控制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

一、CP、USP、BP、JP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⒈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不同(见表1)表1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各国药典CP USP BP JP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1995版* 1975(19)1973---方法1988---品种**第十三改正版****1978年颁布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颁布了修改的药品卫生标准;1989年下发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仅为少数剂型)**品种98版43个,其中原料药品种38个,制剂品种仅5个。

***仅有6个品种。

⒉品种不断扩大USP版本19(1975)22(1990)23 24(2000)*217种包括原料药品种72个(占1/3);制剂品种(占2/3)。

⒊活菌数要求各有特点⒋控制菌的要求各有特点a 10g或10ml样品不得检出。

b 1g或1ml 样品不得检出。

c 仅为个别品种要求10~103/1g或1ml。

*d 不列在剂型项内而以说明提出,意即不作为常规检查,如有检出,以不合格处理的依据。

二、稀释剂的种类* pH7.0缓冲氯化钠-蛋白胨水: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4.30g,蛋白胨(肉胨或酪胨1.0g纯水1000ml/L。

溶解以上成份,加入1~10g 吐温-20或吐温-80。

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作用:可调节供试液pH至近中性,其中蛋白胨对菌细胞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菌数及控制菌的测定。

吐温加入对含油性供试品的助溶具有作用。

** USP、BP微生物限度(污染)检查用稀释剂,除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胨水外,尚采用以上两种培养基,直接稀释供试品并作增菌培养.。

2010版药典与2005版药典微生物限度对比

2010版药典与2005版药典微生物限度对比
供试液的制备
(1)增加贴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具有抑菌活性的供试品,离心沉淀法500转离心3分钟,取上清液混合
(1)无贴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供试品若有沉淀,先以500转/分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留底部集菌液红2ml,加稀释液补至原量
菌液制备
黑曲霉最后稀释剂: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微生物限度标准
(1)阴道\尿道给药制剂增加白色念珠菌检查
(2)眼部给药删除,按剂型项目检查无菌
(3)直肠给药制剂:删除大肠埃希菌检查
(4)菌落单位:cfu
(1)无
(2)眼部给药限度
(3)需检查大肠埃希菌
(4)菌落单位:个
细菌培养由48小时,霉菌与酵母菌培养由告规则细菌及酵母菌平均菌落数在30~300,霉菌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的依据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
增加适用性检查,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以及指示能力的检查

常用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增加

控制菌检查
增加白色念珠菌检查法
2010版与2005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比
内容
2010版
2005版
总论
细菌与控制菌培养温度合并为30~35℃
细菌30~35℃、控制菌温度35~37℃(2000版药典是与2010版药典一致的)
检验量
10g或10ml,膜剂10cm2,沙门氏菌检验用量应增加至20g或20ml
10g或10ml,膜剂10cm2
黑曲霉最后稀释剂: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1)细菌培养由2天改为3天,霉菌与酵母菌培养5天,必要时延长到7天

人参四国药典比较

人参四国药典比较

人参的质量标准比较(Chp 2010、USP34、 Ph.Eur7.0、 JP16)●来源:Chp: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

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USP: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Ph.Eur: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JP: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性状:Chp: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轴,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

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

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

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

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

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USP:根呈梭形或圆柱形,伴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具分枝。

通常1~10cm,有时可长达20cm。

直径可达2.5cm,冠部有一个或多个茎痕。

表面淡黄色到金色,底部有根疤或细枝。

下方具粗糙纹理。

破碎的表面象牙白色,根茎有分泌管环。

Ph.Eur: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有时有分枝,可长达20cm,直径约2.5cm。

表面灰黄色,有茎痕,横切面有橘红色树脂道及放射状裂痕,支根多数。

JP:本品细长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通常有2~5根侧根为分枝长5~20cm,主根直径0.5~3cm。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微生物限度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微生物限度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微生物限度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中,对微生物限度的规定如下:
1. 菌落总数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超过10^3个菌落形成单位(CFU)的细菌。

2. 酵母和霉菌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超过10^2个酵母和霉菌形成单位(CFU)。

3. 大肠菌群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大肠菌群。

4. 产气荚膜梭菌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产气荚膜梭菌。

以上限度是针对不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污染的限量要求,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微生物限度规定的作用,是为药品生产提供一个标准或指导,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

各国药典标准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可达到的限度标准,这些指标正确、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生产、检定和监督的程序。

药品要能反映不引起生物降解物和没有药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存在是必要的,严格控制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

一、CP、USP、BP、JP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⒈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不同(见表1)
表1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
*1978年颁布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颁布了修改的药品卫生标准;1989年下发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仅为少数剂型) **品种98版43个,其中原料药品种38个,制剂品种仅5个。

***仅有6个品种。

⒉品种不断扩大
*217种包括原料药品种72个(占1/3);制剂品种(占2/3)。

⒊活菌数要求各有特点
活菌数(个/1g或1ml)CP BP JP USP
需气菌102~3×104102~107102~10310~104
真菌0~102102~1055×10~5×10210~103
⒋控制菌的要求各有特点
CP BP JP USP
大肠杆菌+ b + b+ b+ a
沙门菌+ b+a + b+ a
铜绿色假单胞菌+b+ b+ b+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b+ b+ a
破伤风杆菌+ b
梭菌+c
肠道菌及其他某些革兰阴性杆菌+ c
支原体+
分枝杆菌+
病毒的其他因子+
活螨+ d
a 10g或10ml样品不得检出。

b 1g或1ml 样品不得检出。

c 仅为个别品种要求10~103/1g或1ml。

*d 不列在剂型项内而以说明提出,意即不作为常规检查,如有检出,以不合格处理的依据。

1000ml/L。

溶解以上成份,加入1~10g 吐温-20或吐温-80。

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作用:可调节供试液pH至近中性,其中蛋白胨对菌细胞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菌数及控制菌的测定。

吐温加入对含油性供试品的助溶具有作用。

** USP、BP微生物限度(污染)检查用稀释剂,除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胨水外,尚采用以上两种培养基,直接稀释供试品并作增菌培养.。

三、稀释剂的用量
关于供试品于稀释剂的配比,国外药典普遍规定为称(量)取供试品10 g(或1 0.0 g)或10 ml(或10.0 ml),加稀释剂使成为100 ml,与我国药典的稀释剂固定加量有所不同。

四、抑菌性供试品的判定及处理原则
对供试品抑菌性的判定,应在检查前确定。

⒈国外药典一般方法是以加有供试液和不含供试液的检样中加入定量的已知菌(控制菌为10~100个、菌数测定为50~200个/ ml),经培养后检查。

加入的对照菌能正常检出,加有供试液的菌落数和未加有供试液的菌落数相比较,后者不应超过前者5倍(JP13)及10倍(B P1998),否则表明供试品具有抑菌性,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薄膜过滤法、稀释法和中和法。

⒉我国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根据不同稀释度的菌数变化和控制菌的阳性对照试验是否正常检出来判断的。

菌数测定可根据报告规则或培养基稀释法来报告抑菌性药品的菌数,尚未提供其他方法对供试品的抑菌性成分进行处理。

控制菌的检查,需根据供试品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以消除抑菌成分干扰。

方法:稀释法、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及树脂吸附法。

五、活菌计数的方法比较
CP BP USP JP 平皿法a+ + + +d 试管法(MPN)b+ +
薄膜过滤法c+ +
a 是一种有条件的计数方法。

其限制条件有三:
Ⅰ.细菌计数是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为基础。

Ⅱ受特定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限制。

Ⅲ有繁殖能力的菌细胞才能被认定“活菌”。

b MPN适用于不完全溶解的供试品。

一般采用三级3管制;此法所得的菌数与平板法所得的菌数不一定平行。

c 计数的薄膜,直径要大,最好有方格便于计数。

遇到抑菌药物时,冲洗次数2~3次,冲洗量每次约50~100ml。

d 平板涂布法:将供试液涂布在琼脂平板的表面,经培养后计数表面生长的菌落数。

*有苄星青霉素、四环素等.
七、控制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表1 大肠杆菌
CP BP USP 方法MI法IMViC法IMViC法
检验量(g或ml) 1 1 10
稀释剂09%氯化钠溶液
pH7.2磷酸盐缓冲液
乳糖肉汤
预增2~5小时
35~37℃
增菌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
35~37℃18~24小时麦康凯肉汤
43~45℃18~24小时
乳糖液体培养基
30~35℃24~48小时
分离EMB、Mac.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EMB、Mac.琼脂平板
35~37℃18~24小时43~45℃18~24小时30~35℃24~48小时
生化试验培养温度37℃43.5~44.5℃37℃
生化试验判断模式+ + - - 或 - + - - + + - -或+ + - + + + - - 或 - + - -
表2 铜绿假单胞菌*
CP BP USP
检验量(g或ml) 1 1 10
稀释剂09%氯化钠溶液pH7.2
磷酸盐缓冲液pH7.0缓冲氯化钠-蛋
白胨水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

增菌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
35~37℃18~24小时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

35~37℃24小时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

35~37℃24~48小时
分离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琼脂平板
35~37℃18~24小时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琼脂平板
35~37℃24小时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琼脂平板
35~37℃24~48小时
生化试验+ + +
*国外药典对某些原料药、口服制剂及外用制剂均作为特定菌控制。

中国药典对外用制剂必检。

表3 金黄色葡萄球菌
CP BP USP(JP13) 检验量(g或ml) 1 1 10
稀释剂09%氯化钠溶液pH7.2磷
酸盐缓冲液pH7.0缓冲氯化钠-蛋白

乳糖肉汤
液体大豆酪蛋白消化培
养基
增菌营养肉汤(或含亚碲酸
甲)培养基
35~37℃18~24小时大豆酪蛋白消化肉汤培
养基
35~37℃ 24~48小时
大豆酪蛋白消化液培养

35℃ 24~48小时
分离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平板、
卵黄氯化钠琼脂平板
35~37℃24~48小时BP琼脂平板
35~37℃ 24~48小时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平板
或BP琼脂平板或VJ琼脂
平板
35~37℃24~48小时
血浆凝固酶试验+ +* +
*对过氧化氢酶阳性球菌,可用血浆凝固酶试验和脱氧核糖核酸酶试验。

表4 沙门菌
CP BP USP
检验量(g或ml) 1 10 10
稀释剂09%氯化钠溶液pH7.2磷
酸盐缓冲液
乳糖肉汤乳糖液体培养基
增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35~37℃18~24小时乳糖肉汤乳糖液体培养基
35~37℃24~48小时
二次增菌TTB培养基TTB培养基SC、TTB液体培养基
35~37℃18~24小时42~~43℃18~24小时35~37℃24~48小时
分离EMB、Mac.C、DHL、SS琼
脂平板
35~37℃18~24小时DC、XLD.琼脂平板
43~45℃24~48小时
BG、XLD、BS琼脂平板
35~37℃24~48小时
生化试验+ + +
八、结果判断及复试
CP BP USP
控制菌一次检出为准一次检出为准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
25g的样品复试
需气菌和真菌第一次试验结果超过规定的标准,重新
抽样复试两次,三次结果平均报告
测定结果在规定的限度
标准5倍以内均为合格
同上
九、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收载方式
表1 收载方式
CP BP USP
各论项下+ + + 制剂通则+ +
专论+ + +
注射剂、眼膏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