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庄浪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李高社

一、示范县基本情况

1、县域概况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海拔1400-2857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1℃,地下水资源极为贫乏,近20年平均降水量为489.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全县国土资源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其中:山地面积106.96万亩,川台地7.04万亩。全县有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村、1521个社,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66万人。庄浪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以粮食、畜牧、林果、蔬菜为主,主要栽培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制,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1998年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8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8.11万亩(含复种),其中:粮食作物79.4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吨,农业总产值(当年价)92571万元,农业增加值56555万元,农业人均产粮312.4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27元。

2、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马铃薯是当地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加工增值能力逐步增强,产业开发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一是新品种选育。县农技中心育成的高淀粉抗病品种庄薯3号,具有淀粉含量高、高抗晚疫病、较抗病毒病、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等突出特点,淀粉含量为20.5%,还原糖含量为2.8%,亩产3000~3500公斤,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20%~50%。于2005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累计在全省推广应用面积达350余万亩,成为陇东乃至甘肃

省的主栽品种;二是马铃薯生产。建成马铃薯脱毒中心,建有组培室、种薯检测室175m2、智能化光照培养温室1280m2、原原种生产温室4座,原种生产网棚750亩、一级种薯基地1万亩、二级种薯基地2万亩、种薯贮藏窖1700m3等,年生产脱毒瓶苗200万株,原原种400万粒,原种1500吨,一级、二级种薯6万吨,已成为陇东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2008年产业基地面积24.33万亩,总产3.84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纯收入达3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三是标准化技术趋于成熟。庄浪县把马铃薯标准化技术推广和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产业开发水平的主要途径,针对关山地区海拔高、无污染的自然条件,在永宁、郑河、韩店3乡镇积极申请认证了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3万亩,有力地带动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发展。2008年,建立全国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全面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平均亩产3467.61公斤,同时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注册了“庄薯”牌商标,认定“绿色马铃薯”13万吨,“绿色粉条”450吨,全面提升了马铃薯生产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庄薯3号)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执行;四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建成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庄浪县马铃薯鲜薯经销公司、庄浪县精淀粉厂、庄浪县宏达淀粉厂、庄浪县银海淀粉公司、庄浪县南湖镇成林淀粉厂等6家大中型龙头企业,年加工鲜薯6.3万吨,生产精淀粉6000吨、粉条和粉皮3000吨;五是商品薯交易实现新的突破。已建成韩店、永宁、水洛3个马铃薯销售市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有贩运大户30户,年向重庆、广州、江门、西宁、西安、咸阳、成都等49个大中城市销售商品薯8万吨以上。

3、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庄浪县是农业部所列的第三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之一,其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适应不同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经历了四次建、撤、合的历史过程,目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占地面积4160㎡,宿办楼面积3400㎡,固定

资产395万元,内设办公室、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园艺站、质检站、中川园区办7个专业站(室),乡级设有南湖、岳堡、柳梁、大庄、阳川、朱店、通化、永宁、韩店9个区域站,其人员、财产属县农技中心管理,有建筑面积2733平方米,房屋176间,固定资产19.3万元,试验基地面积644.2亩。共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89名,其中县农技中心55名,区域站34人。在职人员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65人,中专及高中19人,初中5人。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7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78.7%,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24人,助理农艺39人,技术员2人。在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的37人, 35—49岁的32人, 50岁以上20人。乡镇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8个,由乡镇府管理,现有工作人员93人,其中:职员56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8人,技术工人4人。

二、年度目标

2009年:结合第三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建设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建立竞争上岗、农技推广责任、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管理制度;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2010年:加强庄薯3号新品种及标准化技术推广,其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00名。

三、实施内容

㈠主要实施内容

1、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的要求,结合目前实施的第三批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

2、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马铃薯产业,主要推广庄薯3号新品种,严格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庄薯3号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制定出分区域、分季节的农技推广计划,将推广任务明确到各实施单位和农技人员。全县农技人员按照工作职责,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并组织实施。开展对农技人员的工作考评,将工作考评结果与农技人员的报酬和待遇挂钩,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落实。

3、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围绕马铃薯产业,培育1000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科技示范户。选聘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在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的同时,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覆盖面。

4、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

5、培训农技人员。分期分批组织骨干农技人员到甘农大、省农科院等机构开展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逐步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每年培训100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㈡进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