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站监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地震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和分析地震活动的技术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地震活动的增加,设计和优化地震监测系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地震活动的识别、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地震活动的识别是地震监测系统的核心任务。
通过地震仪器感知和记录地震波的传播和振幅变化,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识别地震事件。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地震波形识别、主震识别和余震识别等。
其次,地震监测系统需要采集大量的地震数据。
该系统应该包括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地震仪器,用于实时采集地震波及其它相关数据。
这些仪器之间需要进行准确的时钟同步以确保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最后,地震监测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涉及到信号处理、数据解读、地震参数计算和地震活动预报等。
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地震监测报告、震源定位及短期预警等信息。
二、地震监测系统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地震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
首先,地震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和仪器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应该得到增强,以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地震活动的变化。
同时,数据采集设备也需要更新,以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速率。
其次,地震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算法需要不断改进。
通过引入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算法,可以提高地震波形识别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
同时,地震参数计算和地震活动预报的算法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
另外,地震监测系统的网络和数据传输也需要进行优化。
由于地震仪器通常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对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确保网络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带宽和实时性,能够提高地震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
三、地震监测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地震监测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
地震台站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台站 监 控 系 统 硬 件核 心 是 D W1 2 0 一 V控 制模 块 ,该 模块 有 8路 A I ,8路 D I ,2路 D O, 4路 视 频输 人 .2路 R S 2 3 2以及 R T C实 时 时钟 等 功 能 。在本 系统 中核心 模 块 通 过外 围探 头 和 控 制部 件 主要 实 现 :外 部环 境 检 测 、 内部 环 境 检 测 、远 程 控 制 、信 息 发送 、设 备 控 制 、
第 3 3卷
第 3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 南 地 震
Vo 1 . 3 3 .No . 3
S e p ., 2 01 3
2 0 1 3年 9月
S OUT H CHI NA J OURNA L OF S E I S MOL OGY
地震 台站环境监控 系统 的设计及应 用
何寿 清 1 , 2 , 3.王 挺 1 , 2 , 3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5
作 者 简 介 :何 寿 清 , 1 9 7 3年 生 ,男 ,工 程 师 ,主 要 从事 地 震 应 急 工 作 .
E - ma i l :h s q 6 8 9 @1 3 9 . e o l y 1 .
3期
何寿清等 : 地 震 台 站 环境 监 控 系统 的设 计 及 应 用
成 本 高 。难 以实 现 。而 今 网 络带 宽 已经 不是 问题 ,基 于 网络 的远程 控 制有 了 良好 的 实现 基 础 ,暴露 出来 的 地震 台站 维 护 和管 理 问题 可 以借 助远 程监 控 来 实现 。广东 省 地 震 台站 环 境 监 控 系 统从 2 0 0 4年开 始 研 发 到 现 在 ,不 断 完 善 。该 套 系统 处 理 台站 问 题 快速 、高效 、经 济 .越 来越 受 到 台站维 护 和管 理人 员 的好 评 。
地震监测台站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
智能监控
国家、片区、省、台站 多种级别的在网运行设 备自动化/智能化监控
运维管理
国家、片区、省、 台站、社会化公司 等多种级别的设备 全面运维管理
设备管理
国家、片区、省、 台站等多种级别的 设备生命周期全过 程管理
入网管理
满足专业设备的需求发 布、定型、检定、入网、 退网等过程管理
零位状态 供电电压 供电电流 标定状态 。。。
对接专业系统 兼容国内外协议
数据流
物联网技术 标准化协议 多种传输方式 兼容行业多种设备
状态流
台站温度 台站湿度 交流电压 交流电流 太阳能电压 太阳能电流 供电电压 供电电流 蓄电池状态 防盗监控 视频监控 。。。
远程管理 设备控制 远程更新 远程监控 开关控制 。。。
数据管理
输
人工输入
入
模板导入
人工输入 模板导入
台站基础数据
中心基础数据
台站信息
加
观测手段
工
仪器信息
运行信息
。。。
机构信息 部门信息 组织结构 技术系统
。。。
系统接口
观测数据
监测数据 监控监控 观测数据
。。。
系统接口
质量数据
运行率数据 噪声数据 评估数据 标定数据 。。。
平台数据库
业务数据
设备数据 运维数据 管理数据 统计数据
√ √
√ √
入网 管理
√ √
√ √
√ √
√ √
业务功能
设备 管理
数据 管理
√
√
√
√
√
√
√
√
√
√
√
√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地震监测是地震研究和预警系统中的基础环节。
目前,地震监测主要依靠地震台网、地震测震仪、地震监测卫星等手段。
地震台网是常用的地震监测手段,通过地震仪器将地震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和传输,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地震的发生、变化和传播情况。
地震测震仪可以记录地震波的震动情况,有效评估地震强度和震中位置。
地震监测卫星可以实时获取地球表面的形变、温度、湿度等信息,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地震监测数据。
在地震监测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种监测手段的互补性和综合性,以提高地震的监测精度和时效性。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用于提前预警和预测地震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目前,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基于地震监测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和数据处理,以实现对地震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发生强度的精确预测。
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预警触发机制,即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能够及时触发预警系统,向公众发送警报信息。
其次,预警系统的延迟时间应尽可能减少,以确保足够的提前预警时间。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应具备可靠性、稳定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各种应急场景的需求。
最后,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改进是提高其运行效能和精度的关键。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应急场景的需求,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首先,应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数据的集成和分析,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快速提取和准确识别地震预警信号。
其次,应加强预警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预警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无线远程控制和实时传输,从而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地震监测与预警。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和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难以承受。
地震作为其中风险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突然发生,破坏力极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减轻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其原理、构架、系统组成、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原理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对地下变化进行实时观测和录制,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社会公众和应急管理部门,帮助人们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应急防范意识。
这套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机制进行设计的。
地震波是一种沿岩石介质传递的能量形式,当地震波穿过介质中的某个点或者区域时,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地面振动、地下应力变化、地下介质物理性质变化、电磁场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就是地震警报系统所需要监测的信号。
三、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架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由地震监测台网、数据处理分析中心、信息发布系统三部分组成。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1、地震监测台网地震监测台网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们可以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收集来了解地震的发生情况与变化情况,从而提出更为准确的预测信息。
地震监测台网主要包括地震台站、地震监测探头、地震监测仪器、卫星遥测及微地震监测系统等多种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或者定时采集地震波数据和地质观测数据,对一些特别明显的地震波和异常地质变化进行报警和排除误报。
其中,地震仪、加速度计、强震仪等是最为常见的地震监测设备,可通过这些设备来测量地球上地震波的振幅、周期和方向等信息。
2、数据处理分析中心数据处理分析中心主要负责对从地震监测台网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预测模型建立。
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陈吉锋;陈军辉;应昶;刘洋君【摘要】针对目前无人值守台站增加、台站系统运行维护存在的不足等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传感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的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实现对台站设备运行状态、UPS电源情况的检测;接收监控中心的指令,同时将检测到的异常信息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与目前的技术系统相比,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能实时自动判断出台站故障点位置,并通过短信、声音等形式进行报警,提升了故障排查效率.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有效提高了数字地震台网的工作效率.%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of unattended stations, the de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eficiencies in the station system, we design a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seismic stations. Based on sensing and embedded technologies, this system uses the SCM as the main controller to achieve the detection of station equipment operating status and the UPS power situation. It can receive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monitoring center, and upload a-nomaly information to the monitoring center in a timely manner while detecting anomalies.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technology systems, it is able to automatically judge the location of the fault point of stations in realtime , and can make an alarm through SMS, voice and so on to enhance troubleshooting malfunction efficiency. Practical operation shows that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seismic stations runs reliably, and improves th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o work effectively.【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2(035)003【总页数】5页(P429-433)【关键词】远程监控;自动判断;报警;无人值守;地震台站【作者】陈吉锋;陈军辉;应昶;刘洋君【作者单位】浙江省地震局,浙江杭州310013;浙江省地震局,浙江杭州310013;浙江省地震局,浙江杭州310013;浙江省地震局,浙江杭州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91.2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浙江省无人值守台站的数量成倍增加,在地震台网功能不断增强、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更好地管理地震台站,如何更有力地保证设备连续正常运行,如何尽可能大地发挥台网整体监测效能等问题。
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在海洋中地震的监测和预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海洋中地震不仅会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还会对近海沿岸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设计和实施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首先是感知系统的布置。
在海洋中布置地震监测设备需要考虑到深海和浅海两种环境的差异性。
深海地震监测设备应该具有足够的防压能力,并能够在长时间的深海环境中稳定运行。
而浅海地震监测设备则需要考虑海洋环境中的浪涌、水流等因素对设备稳定性的影响。
其次,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问题。
海洋中地震数据的传输存在困难,需要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数据传输设备。
海底电缆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将监测到的地震数据迅速传送到预警中心进行处理。
此外,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另外,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地震预警方法的选择。
地震预警方法一般包括传统的台网监测和新兴的脉动监测。
传统的台网监测是通过设置多个地震监测站点,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到达时间来判断地震的发生和预警。
而脉动监测是通过监测地震波的脉动频率和幅度来进行地震预警。
在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中,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还需要与其他灾害预警系统进行联动,形成完整的灾害预警体系。
例如,与海上气象预警系统相结合,可以综合考虑地震、海啸和风暴等多种灾害因素,提供更全面的灾害预警信息。
此外,还可以与海上交通管理系统进行联动,及时向海上船只和港口提供地震预警信息,以确保海上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最后,海上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资源投入和运维成本。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及时提供地震预警信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期为理解该系统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地震监测、数据处理和预警系统。
首先,地震监测是通过地震台网和地震仪器来实现的。
地震台网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由多个地震台站组成。
每个地震台站都会记录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震级和地震波形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地震监测中心。
在地震监测中心,地震波形数据将接受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
首先,地震波形数据将被传输到处理中心,然后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是地震监测系统收集地震信息的过程,主要通过地震仪器来实现。
数据处理则是对采集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分析地震波形的特征,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
一旦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确定,预警系统就会被触发。
预警系统通过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供地震即将到来的警告。
这种预警信息的发送需要快速、准确和可靠的通信系统。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例如手机短信、电视和广播等。
重要的是,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实时性,以便向公众提供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减轻地震对生命财产的影响。
设计和实现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地震监测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地震仪器的选择和放置位置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其次,数据处理中心应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算法以实现地震波形数据的实时分析和解读。
此外,预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同时,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还需要与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合作。
地震监测中心需要与地震台网、地震仪器供应商和通信运营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只有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效、准确和及时的地震预警系统。
总结而言,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地震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地震是一种漫长而又巨大的自然灾害,其影响范围和破坏力都十分巨大。
因此,对于地震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震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概述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人们及时预测和应对地震灾害。
其普及范围渐广,其应用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些变化的发生源于人们对于地震灾害预警技术的需求。
2. 地震灾害监测部分的设计地震灾害监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震监测站、地震数据传输,地震数据处理。
这三个方面是地震灾害监测的核心。
地震监测站负责收集地震数据,地震数据传输则是将地震数据传输到地震数据中心,地震数据处理则是通过地震数据分析,找到地震波、感知地震的信息、矫正该数据等工作。
3. 地震灾害预警部分的设计地震灾害预警是基于地震灾害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前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通常,地震预警分为两个部分:预测发生地震,并进行预警。
预测发生地震需要地震监测站不断收集数据,并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判,得到一个预测结果。
如果推断出这个地区将要发生地震,此时需要发出预警。
预警需要比预测提前一定时间,并需要在预测的结果被确认后,由有关部门以及相应机构进行发布。
4. 设计与实现从技术上来说,最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采用的是加速度计,这类传感器可以很快地测量出地震前的信号,并准确地计算出地震波传到地面前的时间,在传到地面的瞬间提供预警。
此外,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可以根据这些预报在发生的地震时准确计算出来。
这些发展还是非常新的,目前的地震预警系统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和完善。
总而言之,地震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防止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的影响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这项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震对于人类带来的威胁将得到很大的缓解。
地震台站综合观测仪器自动化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台站综合观测仪器自动化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俊超;赵瑞;王秋良【摘要】针对大多数地震台站综合观测仪器缺少自动化监控报警功能的状况,提出一套解决方案.在地震台站内网部署监控服务器,定时获取台站所有观测仪器的数据,服务器中运行多个监控程序定时检测,发现网络、数据等异常时及时发送报警通知.方案在台站实际网络环境中得到实践验证.【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综合观测仪器;自动化监控;自动报警【作者】李俊超;赵瑞;王秋良【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十五”数字地震观测改造项目完成以后,实现了前兆设备的网络化通讯。
以网络通讯为基础,实现了前兆设备WWW服务、FTP服务以及通讯规程为前兆设备特别定制的数据传输协议服务,从而实现了前兆设备以多种网络通讯协议进行前兆观测数据的传输[1]。
目前,利用定制的数据管理软件,前兆观测系统基本实现了从前兆设备数据采集到数据汇集入库的自动工作流程,数据管理软件定时从前兆设备获取观测数据并存入到本地数据库,然后逐级同步到所在区域中心数据库和国家中心数据库,最终实现全国地震监测网络观测数据的准实时传输[2]。
随着“十一五”前兆观测系统的运行,保证综合观测仪器数据的连续完整记录成为运维人员的基本工作之一。
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多次检查网络连接情况,定时登录仪器主机,判断观测数据是否正常。
随着台站观测仪器设备的增加,每天检查仪器所花费的时间也在增加,设计一套对综合观测仪器自动监控和管理的监测报警系统,让工作人员从重复单调的查看网页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上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三河口水库地震台网设计方案(设备方案)
三河口水库地震台网设计方案(设备方案)1 台网项目主要设备方案1.1 台站地震观测仪器选型设计1.1.1 微震观测仪器选型设计台站内将布设8台用于微震动观测的速度型地震计。
依据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宜采用宽频带数字观测方式,观测频带应涵盖0.05Hz至40Hz,部分台站可采用短周期数字化观测,其观测频带应覆盖0.5Hz至40Hz”,即建议采用20S以上的宽频带速度型地震计,其作用主要是使台网的观测频带向低频端延伸,其次考虑项目建设经济成本及实际水库台网监测情况,部分台站采取短周期速度型地震计。
三河口水库地震台微震观测仪器的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应考虑到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应充分体现观测技术的先进性,应用仪器设备的高端性,在国内的领先性、前沿性;(3)拟建的隧洞台站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较低的台基噪声,满足宽频带地震计观测的需要;(3)考虑到其他台站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设备的适应性,部分地面台站选择短周期地震计作为选型设备。
(4)应考虑设备在其他水库地震台网的应用情况。
选型微震观测仪器需具备广泛的水库地震台网应用实例(三峡大坝库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等)。
1.1.2 强震动观测仪器选型设计在水库台网新建的8个台站内分别布设1台强震动计(加速度计),同时将水库大坝上已布设的8台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的强震动计(不在本项目中采购)也接入到本台网中。
利用8个台站的微震计获取围岩应力、变形、破裂、位移等信息,积累围岩稳定性数值计算和反演分析的基础数据。
利用16台强震动计拾取的加速度数据,得到监视区的真实地震动参数,采用本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理论上可以获取任意点位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通过与本项目的抗震设计标准对比,实现对强地面震动的监测。
8台强震计选型的指标参数:●结构:三分向一体结构●#频带范围:DC-100Hz(可扩展至160Hz)●灵敏度:2.5V/g●测量范围:±4g●#动态范围:>150DB●横向灵敏度比:<1%●固有频率:100Hz●#阻尼控制功能:有●供电电压:8-30V●工作环境:-20℃~60℃●静态电流:35mA(电压12V时)●#零点漂移:0.0005g●标定输入:±5V1.1.3 前兆形变观测仪器选型设计水库地震监测中的地壳形变观测,旨在蓄水前获取库区的区域地壳形变和应变场的背景资料,在蓄水后监测工程施工与运行过程中库首区的区域形变和应变场的动态变化。
地震台站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地震台站规划方案背景地震台站是监测和预测地震的重要设施,其布局规划对于地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台站不同于一般的机房、办公楼等,需要满足科学监测和紧急响应的功能,规划布局需严密合理,确保数据稳定、可靠。
本文将从规划选择、建造流程、设施要求以及升级改造等方面,探讨地震台站规划方案。
规划周期地震台站建设一般规划建设周期为三至五年,预计投资额在数千万至上亿元,建设周期长,需要考虑资金、技术、流程等方面问题。
规划选址地震台站选址应注意以下因素:地质因素尽量选取地质结构简单、地震活动性小、地下水位低、土层稳定的地区。
自然环境因素尽量选取无气候灾害、无洪水、无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
交通运输因素尽量选取交通便利、道路修建比较成熟的地区,便于设备运输和维修。
社会因素尽量选取安全性高、社会治安较好的地区,避免治安不稳定区域。
其他因素尽量考虑地震台站未来拓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并进行科学周边规划,保证周边环境卫生和空气清新。
设备要求地震台站设备要求如下:地震仪地震仪是地震台站设备中最重要的,负责监测地震波。
数字信号采集器用于从地震仪中采集传感器信号,并实时输出。
远程通信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站,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等功能。
电力设备保障设备安全、供电正常。
应选用高稳定、高纯度电源,确保设备稳定可靠。
机房设备金属防火板、配电系统、UPS机房管理系统等相关设施。
建设流程地震台站建设流程如下:单位初步调研在选址前对选址区域进行调查,确认是否符合规划选址条件。
地质勘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对地震台站选址地区的环境和地质情况进行检测。
设备选型和采购根据规划进行设备选型和采购,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规范。
设计和方案审核对地震台站规划进行实际情况调研和设计方案审核,以保证规划合理性。
建设和设备调试依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并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运行检测。
完成验收对建设结果进行验收。
升级改造地震台站建成后,应及时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升级改造,确保地震预防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
为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以提前预测地震、降低灾害损失成为当务之急。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是由多个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预警发布四个环节。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优化各个环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数据采集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到地震波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地震仪、加速度计、倾斜计等。
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
其次,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一般来说,传感器要尽量分布在地震活跃区域周围,以便及时发现地震信号。
传感器数量也要足够多,以便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数据传输方面。
数据传输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震信号是一种瞬时的事件,需要实时地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数据传输方面,需要考虑传输范围、传输速度和传输稳定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无线网络或者卫星通讯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分析方面。
数据分析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提取出地震信号。
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使用一些复杂的算法和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小波分析、网络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来提取地震信号和预测地震发生的概率等。
预警发布方面。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旦地震信号被检测到,就需要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的发布需要考虑到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公众的接受能力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以便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实现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地震前兆台站运行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地震前兆台站运行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孟祥丽;孟凡兴;孟建国【期刊名称】《华南地震》【年(卷),期】2012(32)1【摘要】This system is designed for requirements of some subje cts appraisal, operation precursor, etc. Assist operator on duty to complete daily work. Basic features include the precursors instruments operating, status monitoring, daily real -time curves, power monitoring, network monitoring, video monitoring, ups monitoring, data security, data backup and related daily necessary functions. Ensure the station daily work smoothl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material comparison quality.%系统针对前兆学科评比、运行等要求设计.为台站或台网中心值班人员作为日常工作辅助使用,基础功能包括了前兆台站仪器运行状况监测、日常实时曲线、电源监测、网络监测、视频监测、UPS监测、数据安全、数据备份等相关日常工作所需功能.保证地震台站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料评比质量.【总页数】8页(P85-92)【作者】孟祥丽;孟凡兴;孟建国【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技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苍山地震台,山东临沂277700;泰安基准地震台,山东泰安2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80.1【相关文献】1.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监控与维护管理 [J], 王建国;姚会琴;高逊;贺同江;周利霞;王大宏2.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监控与维护管理 [J], 王建国;姚会琴;高逊;贺同江;周利霞;王大宏3.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日报自动编辑系统 [J], 陈彩虹;郭皓;陈懿德;刘坚刚4.区域地震前兆台网管理及运行监控 [J], 马文娟;张锦玲;常明;李芳芳;柳忠旺5.地震前兆台站环境监控功能的设计 [J], 周振安;王秀英;刘爱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台站地震图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1 地 震 图数 据库
本 系统 主要是 针对 地震 台站地震 图管理 而 设计 的 , 没有 使 用 S 故 QL等 大型 数 据库 , 采 而
用 了 AC E S数据库 。AC E S数据 库是 Mirs f 公 司开发 的一种 桌面 数据库 , C S C S co ot 具有 简单 、 方便 和接 口灵 活的优 点 , 尤其 是方 便用 VB . 6 0开发 其应 用软件 。
中国地震 观测进 入 了“ 数字 时代 ” 。 模拟 地震 观测 时代 , 累了浩如 烟海 的地震 图纸 , 询 、 积 查 研究 十 分 困难 , 能 望 图兴 叹 ; 只 数 字地震 观测 时代 , 积累 了大量 的数据 , 需要 用专 门 的软 件 才能显 示 。而 目前 的专用 软件不 能 保
引 言
中 国于 1 3 9 0年在北 京 鹫峰建 成 了第 一个 地 震 台 . 国后 又陆 续 建立 了许 多模 拟地 震 台 , 建 构成 了我 国模拟 地震 台 网。2 O世纪 8 O年代 , 过 中美 合 作 C S 项 目和 随 后“ 五” 目的 通 DN 九 项 完成 , 建成 了由 4 8个 国家数 字地震 台站和 3 O个 区域数 字地震 台站 组成 的 中国数字地 震 台 网 ,
号 :0 3 3 2 0 1
本 文 收 到 日期 :0 71 —7 2 0 —21
维普资讯
第 3期
李
雷 等 : 震 台 站 地 震 图管 理 系统 设 计 及 实 现 地
9 5
11 数 据 源 说 明 .
数据 库 的数据 源 有地 震波 形 图 , 震 目录 , 地 震相 特征 和 观测 点信 息 。
方位 角根 据 台站经 纬 度和 震 中经 纬度计 算 而得 。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地震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给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此,地震预警技术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焦点。
设计和实现一个可靠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稳定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概述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是以研究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观测系统、高精度计算模型和数据分析算法,对地震场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
该系统主要包括地震监测设备、监测中心和预警系统三部分。
1.地震监测设备地震监测设备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
它包括地震仪、GPS、接收机以及多个测量仪器。
地震仪是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设备,用于记录地震波的到达时间、振幅和频率,从而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和强度。
2.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是一个集地震监测和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它主要负责地震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测中心需要实时获取地震监测设备所获取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确定地震的发生位置和强度。
3.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主要是一个快速反应地震发生的预警系统,它通过与监测中心相连接,实时获取监测中心发出的地震预警信号,并快速响应这些信号,提供一定的时间窗口供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地震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网络两部分。
a)地震监测设备的设计地震监测设备是地震监测采集系统的核心,它需要满足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设计一个好的地震监测设备就需要考虑地震仪、 GPS、接收机等设备的互相配合以及系统的总体结构。
同时,需要考虑设备的修复和维护成本,设计可靠的开发板和外壳结构。
b)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数据传输网络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满足高速传输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这部分通过信息采集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内外网技术的融合,建立合理的传输网络方案。
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江昊琳;熊建伟;瞿旻;郑江蓉
【期刊名称】《高原地震》
【年(卷),期】2014(026)004
【摘要】随着地震监测建设力度的增加,地震监测系统主要涵盖了测震、形变、流体、磁电等四大学科的地震观测仪器.分析现有的仪器运维管理工作状况,存在着仪器组成复杂、配套设备繁杂、观测项目众多、维修更新管理落后等问题,结合江苏省地震观测仪器管理运维的实际情况,采用PHP语言开发了基于My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地震监测仪器的运维监控和维修管理的网络化和实时化,该综合管理系统已在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服务器上运行2年,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江昊琳;熊建伟;瞿旻;郑江蓉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江苏南京211100;中国地震局,北京100036;江苏省地震局,江苏南京211100;江苏省地震局,江苏南京21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9
【相关文献】
1.深孔分层抽水自动监测仪器的设计与应用 [J], 张建伟;杨卓静;冯建华;张磊;袁爱军
2.基于STM32F103的远程监测仪器系统设计与应用 [J], 嵇康;张杰;夏建平;林茂宽;李兵强
3.基于RFID技术的地震应急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J], 常俊;郭建兴;李巧意
4.主动配电网综合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J], 王雪涛
5.工业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黄楚鸿;庞学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台站地震图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地震台站地震图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李雷;邓存华;陈翔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根据我国地震观测台站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个通用地震图管理系统.系统采用ACCESS设计数据库,VB6.0开发管理软件,具有显示、管理、打印和查询等多种功能,可以用来编制电子地震图集和管理地震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堆积如山的模拟地震图与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利用问题,并为互联网地震数据共享打下基础.
【总页数】6页(P94-99)
【作者】李雷;邓存华;陈翔
【作者单位】中国云南,65020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基准地震台;中国云南,65020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基准地震台;中国云南,65020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基准地震台【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9
【相关文献】
1.基于EZW的地震图像小波压缩算法与实现 [J], 张方舟;张乃元;慕林洹;赵思远
2.多小波基的设计与地震图像并行融合实现 [J], 王薇;薛笑容;单新建
3.地震台站监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J], 姜博;张美华;李昆;胡宝慧;邹志超
4.模拟记录地震图的数字化实现 [J], 何思源;雷宛;刘华姣;钟李彬
5.模拟地震图纸数字化存储信息录入的设计与实现 [J], 朱飞鸿; 柴旭超; 王文青; 郭啟倩; 张晓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18. 04. 029
Vol.39 No. 4 Aug. 2018
ၸ
ၸ
ጆ
ਖ਼
ਖ਼
ፑ
ซ
ጞ
፤
б
Ѿ
એ
210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9 卷
(1)信息录入模块 。把设备、运维、巡检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实现信息管理数字化 。 部分实现代码如下
$conn=mysql_connect($mysql_server_name,$mysql_username,$mysql_password); mysql_select_db($mysql_database); $sql="insert into hw_1(id,items,name,model,state) values ('$id','$items','$name','$model','$state')"; mysql_query($sql); mysql_close();
ሧҮᄅेᮅ᭦
ζোेЙഴڰ
ᤁ
ࢷ
ܫ
፤
ζ
ζ
ζ
ো
ো
ো
ܫಉលഴڰ
ᤁ
ࢷ
ܫ
፤
ζ
ζ
ζ
ো
ো
ো
Ѵ
Ѵ
Ѵ
ᛪ
ᛪ
ᛪ
ܫ࿃খഴڰ
्
Ꭹ
Θ
Ԫ
ፎ
ႂ
ܫ
ܫ
ܫ
ܫ
ઐն ክူ ഴڰ
ᤁ
ࢷࢹ፤源自ͺઐઐ
ઐ
ն
ն
ն
图 3 功能模块 Fig.3 Functional module
ՐԻክူഴڰ
1 平台设计软件
HTML5 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其设计目的是,在移动设 备上支持多媒体,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 。基于 HTML5 开发的网页 APP 拥有更短 的启动时间和更快的联网速度 。
作者简介:姜博(1984 —),男,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测震、形变设备运维方面的工作 。 E-mail:a305595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地震局局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03) 本文收到日期:2017-10-27
(2)设备查询模块 。将数据库的设备信息列表、运维信息列表、巡检信息列表显示 到页面列表,部分实现代码如下
ឯය
SQLឯය
ֽः
ֽः
ሧҮቪ
Webనҫ٧ MySQLஜं
图 1 系统结构 Fig.1 System structure
ஜஅᬶ ᮅ᭦ࡘᇧ
ஜंߚϱ
ஜेЙ
ஜᣀ૰ ஜክူ
图 2 工作流程 Fig.2 Work flow
ஜឳԨνஇ
3 功能实现
移动端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录入、设备查询、设备状态、报告下载、后台管理功能, 功能模块见图 3。
目前,传统的网页技术从兼容性和美观上均无法与移动 Web 相媲美,当下最好最 快速的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非 HTML5 莫属,安卓、IOS 等跨设备需求,促进了 jQuery Mobile 跨平台技术的发展 。HTML5 和 jQuery Mobile 均为开源技术,支持快速开发和跨 平台设计,无需考虑安卓和 IOS 设备使用移动 Web 服务的兼容性问题,只需在智能手机 安装浏览器即可,不用单独开发安卓版或 IOS 版 APP 软件,若需打包发布 APP,采用 HTML5+CSS3+jQuery Mobile 的开发模式即可,不仅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更便于软件 后期维护和升级 。
地震台站监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姜 博1) 张美华2) 李 昆3) 胡宝慧1) 邹志超3)
1)中国黑龙江 154101 鹤岗地震台 2)中国黑龙江 154004 佳木斯地震局 3)中国黑龙江 150000 哈尔滨市防灾减灾技术中心
摘要 随着黑龙江省地震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区域内监测设备的智能管理, 运维效率提高。针对智能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基于 HTML5+CSS3+jQuery Mobile 软件技术,开发移动端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户可以同时使 用移动端与 PC 端,通过 Web 浏览器操作服务器,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快速的设备监 测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地震台站设备运维效率。
jQuery Mobile 是一个用来构建跨平台移动 Web 应用的轻量级开源 UI 框架,具有简 单、高效的特点,支持市面上的常见主流移动平台,具有自动适配各种屏幕尺寸、开发 效率高、直接面向用户等特点 。
2 系统设计
根据 HTML5+CSS3+jQuery Mobile 的平台开发特点,地震台站监测设备管理系统由 移动端、Web 服务器和 MySQL 数据库 3 部分(图 1)构成,其中移动端用于设备信息收集、 录入、查询等,Web 服务器用于展示设备的各项信息,MySQL 数据库用于服务端的数 据存储 。
第4期
姜 博等:地震台站监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209
CSS( Cascading Style Sheet)即层叠样式表 。在网页制作时采用层叠样式表技术, 可以对页面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他效果有效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CSS3 是 CSS 技术的升级版本,是向模块化发展的,这些模块包括:盒子模型、列表模块、超链 接方式、语言模块、背景和边框、文字特效、多栏布局等 。
关键词 智能手机;设备管理;移动 Web;跨平台
0 引言
2015 年黑龙江省地震局开发《黑龙江省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良好,随 着智能手机和移动 Web 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取代传统 PC 互联网已经成为趋势,结 合地震监测行业的特点,各省地震局均在开发移动网站和智能 APP 软件 。黑龙江地震局 为了有效发挥黑龙江省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功能,结合系统运维实际情况,开发管理系统 移动端 Web 服务,可以快速处理运维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设备运维工作存在的实 际问题,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管理系统,并进行相应功能模块 操作,具体工作流程如下:收集、录入现场设备信息,并存入相应数据库表,用户通过 移动端设备访问 Web 页面,实现设备、巡检、运维等信息的实时展示,并根据相应功能 模块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读取调用,见图 2。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管理系统,达到资源 共享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