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
园林史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中国古典园林史公元1271年,蒙古族的元王朝统一全中国,建都大都(今北京)。
公元1368年,明王朝灭元,建都南京,1421年迁都北京。
公元1644年清王朝建立。
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经济有待复苏,造园活动总的说来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
永乐以后又呈现活跃,到明末和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达到了高潮的局面。
第一节总说这一阶段的园林,大体上是两宋的承传和发展,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情况:一、明代废除宰相制,把相权和君权集中于皇帝一身。
清代以满族入主中原,皇帝的集权更有过之。
绝对集权的独夫统治要求政治上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制度。
影响及于意识形态,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代理学的新儒学更加强化上下等级之大义名分、纲常伦纪的道德规范。
因而皇家园林又复转向表现皇家气派,规模又趋于宏大。
明初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施行严格的思想控制,整个社会处于人性抑压状态。
但与此相反,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化的勃兴,则又要求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知识界出现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以享乐代替克己,以感性冲动突破理性的思想结构,在放荡形骸的厌世背后潜存着对尘世的眷恋和一种朦胧的自我实现的追求。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抑压感而企求摆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之宋代更为强烈,也必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享受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著上一层抑压心理的流露。
促成了私家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二、封建社会内部的商业经济虽然早已存在并逐渐有所发展,但由于历代统治者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士农工商”,商居其末。
明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大批半农半商的工商地主和市民阶层崛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
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起宋代大为提高,他们中的一部分向士流靠拢,从而出现“儒商合一”的情况则更有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园林的含义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园林的含义“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西晋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
江苏导游 中国古典园林(1)
比较封闭,内外空间 比较开敞通透,内外空 空间 的界线比较分明。 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 处理 (气候条件和服务对 层次变化丰富。 象的不同)
园林建筑的尺度小 园林建筑虽不能与宫殿 尺度 到无以复减的程度, 建筑相比,但比江南园 大小 呈现出小巧的样子。 林的建筑尺度要大得多。
朴素淡雅。基本色 调三种:深灰色的 色彩 青瓦屋顶;栗皮色 处理 或深棕色木构件; 白粉墙。 总特 具有柔媚的气质, 点 总特点“秀” 代表 苏州园林 浓墨重彩,富丽堂皇。 色彩虽不如宫殿和佛寺 鲜艳,主建筑都十分富 丽堂皇。 风格粗犷,委婉不足, 总特点“雄” 北京园林
建筑
园林
古建体系 佛寺 佛塔 形成 石窟 生成期: 转折期: 皇家园林, 再现自 规模大; 然山水; 游憩观赏 粗放到细 通神求仙; 致; 较粗放 出现私家 园林
我国园林发展的演进脉络
——小 2)景观:粗放宏观——精致微观 3)创作方法:写实——写实与写意结 合——写意为主 4)人工因素与自然诸要素逐渐和谐统 一
中国古典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 林。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 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大自然形象的艺 术再现。不论是山水地形的整理,还是树 木花草的布置,都有自然之理,成自然之 趣。总之,自然美是这类园林造景的艺术 匠心。
1.叠山理水,融于自然
寄
畅 园
2.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庭院深深深几许
——苏州艺圃“芹芦小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清、奇、古、怪” —苏州光福司徒庙古柏
3.建筑经营,顺应自然
拙政园 避暑山庄
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取 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
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
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
2、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
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
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中国园林史2018全
中国古典园林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诗经·小雅·蓼莪(liǎo é )》)
中国古典园林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 要观点。
中国古典园林
意识形态因素之二——君子比德 1. 君子比德的思想到源于先秦儒家,他们从功利、伦理
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2. 君子比德是指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美 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 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 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
• 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很大的发展势头,包括山水文学、 山水画、山水园林。
• 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逐渐取代了过去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后而成为后此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
中国古典园林
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转变
• 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 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 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境,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黄土高原出现农业曙光 • 原始农业使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 • 原始公社 • 夏王朝建立 • 出现“城市化”倾向 • 殷商建立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的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
年)
• 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历史背景)
•
公元220 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
南:南朝宋齐梁陈更迭 隋建立 北:十六国后鲜卑建立北 朝,随后分裂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园林的含义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园林的含义“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西晋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中国园林史简略
高、飘逸、洒脱 自然山水园
田园诗:不仅都负盛名,也都对我国的古典
园林艺术有直接的影响。 陶渊明、谢灵运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 。追求自然恬静、 情景交融,是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的一个崭新 的开拓。
第二节 皇家园林
一、曹魏邺城 1、铜雀园:又名铜爵园 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台均有楼,楼间 有阁道相通;园内凿渠取水,穿池筑山,以山 水为宫苑的骨干。 紧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园”的性质; 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作用的皇家园林。
“重岩复岭,深涧洞壑,高林巨树,悬葛垂 萝,涧道盘行”,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 树草栽木,颇有野致”。 从以上描述可见,景阳山已不是简单的 人工土山,而是构石为山,树草栽木,表现 天然山岳的气象,颇有自然野趣。 有山有水,有树有草,加上园林建筑组 景成为自然山水园林。
二、庄园、别墅 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 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 之美,又赋予它们以园林性格。 庄园、别墅以及它们所呈现的山居风光和田园 风光,经过文人的诗文吟咏,逐渐在文人圈子 里培育出一种包含着隐逸的美学情趣。对后世 影响极其深远,促成了唐宋及以后田园诗画、 山居诗画的大发展。
西苑中水网发达,龙鳞渠、北海、五湖 构成完整的水系,水体形态变幻纡曲, 摹拟天然河湖的水景,其水景之丰富是 秦汉宫苑所没有的;同时开拓水上游览 的内容,这个水系又与“积土石为山” 相结合而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 间。 第四,建筑:十六院
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
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它在规划设计 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 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到来。
2、陶渊明的私园 当时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山水诗文作品中,大 量描写田园生活,讴歌自然风光对于后来的文 学、绘画转向以田园化、山水化为主题来创作, 是有很大影响的。 小型庄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第一章:历史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早的园林可追溯至中国古
代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工构筑的山水之间的微缩世界,在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统一。
古代园林常常由建筑、植物园、水池、石头、假山等元素构成,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追求自然”、“守护水源”、“排景辞物”、“布
局对称”、“借景造境”等。
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园林主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
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园林美学的追求和对宇宙之美的探索。
第三章:代表性古典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有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留园、潭
柘寺等。
这些园林作品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传统,而且在植物配置、景观布局、文化内涵等方面也展现了深厚的古代艺术精髓。
第四章: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技艺和设计理念逐渐得到
传承和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师们在借鉴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古代园林的精神和美学延续至今,为当代人们营造出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迪,为当代园林设计和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
❖最大岛屿琼华岛,改名为万岁山
❖ 明朝
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 宏大,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其中少数建在紫禁城内廷(紫禁城内大内御苑仅有御花 园和慈宁宫花园两处)
几座主要的大内御苑都建在紫禁城外、皇城内的地段 (如西苑、万岁山、兔园、东苑)
❖在江南、北京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达到了极盛 之局面
文人园林风格成为社会上品评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 富商巨贾效法士流园林,在市民园林基础上著以文人色彩
市井气与书卷气相融糅,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性质,出 现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这种变体又影响民间造园艺术
❖如:明末清初扬州园林——文人园林风格与其变体并行 发展的局面
总体规划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的皇都规划模式——三套 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的布局,不同的是突出《周 礼·考工记》规定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的古制
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包 入皇城内,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
外城由纵横街道和胡同划为50坊,城中设三个市(北市、 东市、西市)——三个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区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评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 为世界造园名著之一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
北京西北郊有很多赐园,沿袭明代别墅园林的格局,以 水面作为园林主体,因水而设景,形成园墅区,其中有: 自怡园、澄怀园等
园墅区穿插少量私家别墅园,但大量别墅园向海淀以南 和瓮山以西发展,逐渐与赐园区分开,如退谷
文人园林、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 文人园林
明代和清初,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促进文人园林继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园林史2018全PPT课件
3
中国古典园林
• 启示:
从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正好 与以汉民族为主题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 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相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方 面的制约。
4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5
背景介绍
2.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 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 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 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 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 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 方丈、瀛洲”。 徐市,即徐福。
《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 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丛生,华实 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先圣之种,一日一夕飞往来者, 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zhù ),常随波上下往返……”
28
蓬莱、方丈、瀛洲
1.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 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 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 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物我对立” 西方思想以物我对立、主客体对立的方式去看待自然,
自然是人通过理性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25
中国古典园林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 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 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 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至第三章名词解释1.园林(广义):为了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隔离而人工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三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一环境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
3.天然山水园:修建在城市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部分或全部作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植和建筑营造。
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5.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6.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林。
亦称园、元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7.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8.苑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有狩猎、生产、军事训练功能,已具备园林雏形。
9.沙丘苑台: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苑台结合的标志,除圈养栽培通神望天外,也是具有游观娱乐功能的场所。
10.灵台、灵囿、灵沼: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被史学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规模园林雏形。
11.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姑苏台宫苑建筑装饰华丽考究,囿内还开天池,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因此是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
1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表明皇家园林又多了求仙的功能。
13.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兰池宫的影响,其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2012-12-20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园林的概念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造园四要素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一、城市与建筑周代城制及其影响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三、典型代表1.殷周时期: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2.西汉时期上林苑主要特点一池三山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1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一、长安城与洛阳城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二、皇家园林西苑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文人园林的概念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一、城市与建筑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营造法式》二、皇家园林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三、私家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工程做法则例》二、皇家园林1.“三山五园”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2.大内御苑1)西苑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3.行宫御苑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4.离宫御苑1)畅春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苑林区(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
2)圆明园造园特点3)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总体布局造园特色4)清漪园总体布局艺术构思5.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6.北方皇家园林的主要风格特征,举例说明三、私家园林1.江南私家园林江南各地代表性园林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总体布局,造园特色,举例说明●拙政园:总体布局,造园特色,举例说明江南私家园林的主要风格特征,举例说明2.北方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总体特点,举例说明3.岭南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特点,举例说明粤中四大名园四、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1.造园家●张南垣●张然●戈裕良●计成2.造园理论著作1)《园冶》(掌握)作者,朝代,主要内容,在中国园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营园的先决条件●好的园林的评价标准:●设计规划原则2)《一家言》作者,朝代,主要内容3)《长物志》作者,朝代,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中国古代的________,则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诞生的人文背景。
()参考答案:选项A、B、C都是2.多样的水路和地形条件使得中国兼具______的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大陆性;海洋性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相结合,儒家以_______并重,讲理法将体制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生态;自然;人文4.在汉代,中国古典园林和山水文化一起达到了成熟的巅峰。
()参考答案:错5.秦汉的上林苑开创了人工造山的先例。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_______。
()参考答案:“台”2.“囿”是指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王室专门集中拳养捕捉到禽兽的场所3.________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
()参考答案:囿;园圃;台4.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参考答案:对5.“囿”起源于开垦荒地。
()参考答案:错6.农耕时期,阶层逐渐分化,贵族阶层自称受命于天,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参考答案:对7.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也就是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参考答案:对8.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意识形态方面因素是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参考答案:对9.昆明池是具有多种的功能∶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摹拟天象。
()参考答案:对10.颐和园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_____在汉代本来是驿站建筑,也相当于基层行政机构()参考答案:“亭”2.“曲水流觞”对园林景观的意义有_________。
()参考答案:选项A、B、C都是3.__________一词便由原来生产组织、经济实体的概念,转化为园林的概念了。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艺术概论园林艺术概论园林艺术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山水地形艺术第三章园林风景艺术第四章建筑小品艺术第五章园林构图艺术第六章园林空间艺术第七章园林植物艺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林, 一、园林概述, 1、园林的定义, 商周—东汉:园、圃,苑、囿;, 东汉,唐宋:园林/游赏园林;, 元末明初—二十世纪初:造园 /景观建筑设计 LandscapeArchitecture, 20世纪50年代:园林 parks and gardens /风景园林 Landscape gardens。
,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材料,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造园要素, 1)地形(山):, 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凹地谷地、坞、坪、矶等类型。
, 水体是园林的灵魂,可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
, 静水:如湖、池、塘、潭、沼等类型, 动水:河、溪、渠、涧、瀑布、喷泉、涌泉、壁泉等。
另外,水声、倒影等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水体中还形成堤、岛、洲、渚等地貌。
, 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包括乔木、灌木、攀缘植物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等。
, 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风韵、习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4)建筑, 建筑在园林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要考虑建筑的风格、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园林植物、水景等诸要素的安排。
, 5)广场和道路, 是构成园林的脉络,起到园林中交通组织和导游路线的作用。
, 广场与道路、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园林小品, 是园林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
, 包括雕塑、山石、壁画、摩岩石刻、园门园窗、园灯、园椅园凳、垃圾桶、指示牌栏杆、小桥、景墙等.二、园林美, 园林美包括是含义:, 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形象美、色彩美;, 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美。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琼林苑 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每逢大比之年, 每逢大比之年,殿试发榜后皇帝都在此园赐宴新科进 成为“琼林宴” 士,成为“琼林宴” 金明池 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 静的钓鱼区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元大都复原想象图
明代北京城
明代皇家宫苑
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葱郁, 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葱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 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 ,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无异于城市中保留的一大 片自然生态环境 御花园:体现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院” 御花园:体现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院”的传统 格局。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 格局。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 成的格局来安排。 成的格局来安排。
第七章 元明时期园林
主讲: 主讲:朱文红 专业: 专业:园林技术
学习重点
7.1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 7.2元大都城及园林 元大都城及园林 7.3明代北京城和皇家宫苑 明代北京城和皇家宫苑 7.4明代私家园林 明代私家园林 7.5元明寺观园林 7.5元明寺观园林 7.6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总结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 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前起后的 阶段。 阶段。两宋时期的造园特点私家 皇家 寺观三大园 林类型都以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 林类型都以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 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 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文人园林的 兴起和极盛, 兴起和极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已经达到成熟境地 的标志。 的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外园林史绪论一、人类造园活动总论世界园林体系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伊斯兰教)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一、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意识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
园林艺术兼容儒、道、玄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成熟期——隋唐时期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
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尊而以儒家为正统。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四、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
五、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其后,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2.雅致简远:美观而不落俗套且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3.豪华钜丽:富丽堂皇且规模宏大而华丽
4.《园冶》:是由计成所著,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面、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
5.景到随机:指景观无定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讲究意境和天然之趣
二、填空题
1.“园冶”两个规划设计原则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法源寺以庭院花木之丰美而饮誉京师。
3.影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筑”。
4.明代扬州园林见于文献著录不少,绝大部分是建在的城内及附廓宅园和游憩园。
5.苑林区的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体为主体的水景园。
三、选择题
1.明代的《群芳谱》是(D)所著。
A.王朔
B.王璟
C.王志
D.王象晋
2.《一家园》的作者李渔,为自己营造了(C)
A.小游园
B.游憩园
C.芥子园
D.水景园
3.《园冶》是由明代(B)所著?
A.王朔
B.计成
C.王志
D.王象晋
4.清华园是一座(D)?
A.小游园
B.游憩园
C.芥子园
D.水景园
5.半亩园由著名的造园家(A)参与规划
A.李渔
B.王璟
C.王志
D.王象晋
四、简答题
1.《园冶》的篇首计成提出的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1.景到随机
2.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2.计成提出“俗则摒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后列举出的5种借景方式是什么?
答:1.远借;2.邻借;3.仰借;4.俯借;5.应时而借
3.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极宏大,建筑极华丽,但最精彩之处在于什么?
答: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极宏大,建筑极华丽,但最精彩之处在于它临水处的园林化处理。
五、论述题
1.说出避暑山庄所具备的五个特点。
答:1.有起伏的山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兜转略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由平缓而逐渐陡峭;山庄的这个地貌环境想成了全国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又绾联为一个有机整体。
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和山庄的难免一带多奇峰异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段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
5.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又由于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树木,在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的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具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
2.比较下勺园和清华园。
答:勺园和清华园,一雅致简远,一豪华钜丽,两者在园林艺术上均达到很高的造诣,但毕竟前者具有更浓郁的文人意趣,较之后者又略胜一筹。
因而“京国林园趋海淀,游人多集米家园”,“旁为李戚畹园,钜丽之甚,然游者必称米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