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
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朱天助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周易系辞精义》一书是吕祖谦本以“理”释“易”的编纂原则广辑周敦颐、二程以及程门高弟等十三家论易著述及语录而成的。此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方面,此书彰显理学家以“理”释易的特色,涵盖两宋理学家论易的主要论说以及对相关问题的争鸣,从中可勾勒出理学发展的曲折轨迹。另一方面,此书又多存各家佚文,可备辑佚及校勘他书之用。此书因缺乏融裁删削,不免存在重复、歧义、晦涩等不足;但也因此保留诸家易说的原貌。
关键词: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撰流布;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005-05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与朱熹、张拭齐名,称“东南三贤”,学者称“东莱先生”。呂祖谦生平撰述甚多,然其编著的《周易系辞精义》一书,却备受争议。因此,本文对该书的编撰流布,取舍原则、学术价值以及不足之处作全面的研究。
一编撰流布
《周易系辞精义》一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皆作二卷,今《古逸丛书》收录此书为一卷,又分上、下卷,实则相同。《古逸丛书》收录此书又名《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据《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皆无前面六字,杨守敬于《跋》中也谓“《精义》题晦庵先生校正,恐皆是坊贾所为”,因此,当从《周易系辞精义》之名。据《朱子语录》卷第一百二十二,朱子与门人李德之的两则对话,有论及《系辞精义》,(见下文分析)此书为吕氏所编无疑①。又据元董真卿之言②,此书确为补程
收稿日期:2012-01-05
作者简介:朱天助(1983-),男,福建漳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儒藏方向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学。
①笔者按:《东莱太史别集》卷第十六有收录《答朱侍讲所问》一书札,就其两人问答内容而言,可知吕祖谦熟知程颐及其高弟(如杨时、吕大临、游酢)论《中庸》及《易传》异同之处。此与《精义》所引相应,可资参考。(《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太史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第593-597页)
②[元]董真卿曰:“《程传》正文只据王弼本,亦只有六十四卦,《系》、《序》有及爻卦者,掇入《传》中,故无《系辞》以后。至东莱吕氏始集周子、二程、张子诸家经说、语录及二程门人共十四家之说为《精义》以补之。”(具体见朱彝尊撰《经义考》卷二十,《程氏易传》条下,但此语不见于《周易会通》)董真卿曾刊刻《古易音训》一书,其说当有据。氏《易传》不解《系辞》以下之阙而纂,且此书可能曾与程氏《易传》合刻,朱子或有所校正,后人附加此六字,也非无据。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言“《馆阁书目》以为托祖谦之名”,然并无考辨,后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此说又附言“以为是书为托祖谦之名,殆必有据也”,遂将此书收录存目。后人多袭此说,以致此书流传不广。后来,杨守敬于日本昌平学收录此书,认为此书“所载诸家之说剪截失当”,可能托吕祖谦之名,但此书有辑录佚文可资考证之用,故收录于《古逸丛书》中,后来《丛书集成初编》、《续修四库全书》等丛书皆收录此书,流传遂广③。本文即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古逸丛书》本作底本,以下则简称《系辞精义》。
后人疑此书非吕氏亲撰,上已辨其误;然而笔者细审此书,发现吕氏门人弟子也可能参与编修,吕氏盖汇集各说而未及删削。最直接的证据便是此书存有称谓不一的问题,如底本第十八页引胡宏之言,称“五峰胡氏”,以区别于后文的安定胡氏(即胡瑗),然而第八页却仅曰胡氏,不知此是胡宏还是胡瑗,考核引文,才知此文出自胡宏《知言》一书,然前略去书名,易让人误为其《语录》。还有如全书引尹焞之语称尹氏,唯独第七页称尹先生,尹焞为程门高弟,吕氏称先生也可;然全书诸家皆称姓氏,此处反称先生,则此条当是出于吕氏门人之手。此外,全书引文有小失,第五页“胡氏知言”四字,依全书引文体例,后引《知言》
③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清抄本一册,题作《周易系辞精义》二卷(存下卷)。另据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尊经阁文库有藏本,乃原江户时代加贺藩主前田纪等旧藏。核对《书录》所载的版本年代、题记与行款,与《古逸丛书》本完全相同,该藏本可能即是杨守敬在日所见本。(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页)
5
之文,当阴文着黑;然而此处却仍为阳文,易让人误解为以下引文皆出自尹焞《语录》。此不知是当时遗漏还是后来版刻之误所致。
《周易系辞精义》该书不仅包括今本《系辞》上下,还涵纳《说卦》、《序卦》、《杂卦》三部分。全书共引范仲淹、胡瑗、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以及程门高弟吕大临、谢良佐、杨时、侯仲良、尹焞、游酢、胡宏十三家之说④。校勘记则随文附入,以阴文着黑示出。全书编排大体以二程之说居首,其次是张载,再次是程门高第,再次是其他诸家之说,最后附以音训,偶以周子《太极图说》、《通书》冠于二程前。全书程颐之说所占的比重最大,吕氏不仅广择二程《遗书》、《语录》、《易传》(主要为《序卦传》),而且旁及二程日常书信札记的相关内容,如《明道行状》、《又答与叔》、《与师说》等,可谓网罗齐备。因程颐《易传》本王弼注《易》,不注《系辞》以下部分,故本书从内容上看,似吕祖谦为续程颐《易传》而撰,正如潘雨廷《读易提要》所言“若《程传》之阙宜有所补,吕氏此书即此意也”[1]P176。
但须注意的是此书《系辞传》的分章较为无序,若以吕祖谦《古易音训》确立的分章标准,《上系》前七章同于《音训》,然第八章至第十章,则长短不一,大体根据资料的多寡和内容需要来裁定,第十章后则全同于孔颖达《正义》本的分章。《下系》的分章几乎全以《正义》本为依据,除了其中大的章节根据解说需要分成若干小节。如何解释其分章的依据呢?笔者以为吕祖谦编撰《周易系辞精义》所用的底本显然与其《古易音训》不同,当是以《正义》本为底本,如书中“大衍之数”此段的篇章位置,同于《正义》本。又因《精义》文字训诂的需要复取他书,也有参考他书分章异同之处。潘雨廷则认为“或编成时尚在定古《易》之前,迨成《音训》旋卒,故未及改正欤”,(《读易提要》)因此本文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即《周易系辞精义》并未取鉴他书分章,分章体例尚处草拟阶段。
二取舍原则
从总体上,《周易系辞精义》还是有其取舍原则和标准的。诸家“精义”之间还是可融会贯通的。一方面,吕祖谦所辑诸说多不离“天理与性命”、“仁义”与“诚敬”、“气质”与“涵养”等理学范畴,更确切地说,诸说皆就理学体系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阐发,共同维系着理学体系。具体而言,诸家援他经以解《易》,实乃纳诸经以析“理”,如第六页程颐言:
老子亦言:“三生万物。”此是“生生之谓易”,理自然如此。“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自是理自相续不已,非是人
④潘雨廷《读易提要》定为十二家,遗漏胡宏一家; 董真卿定为十四家,盖将《序卦》条下《程氏遗书》引“韩康伯注”(为阴文)四字定为一家,然而《精义》无引韩氏之文。此外,吕祖谦注音之文不算,实则仅十三家。为之。如使可为,虽使百万般安排,也须有息时。只为无为,故不息。《中庸》言:“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2]P225-226。
程颐以上之说可谓援“六经”以注“理”,《精义》取择指导原则,可用其言概之:“命之曰易便是理。”
另一方面,吕祖谦广辑诸家有意、无意间辟释老之言,杨墨之论,以维护儒家学说的独特性与纯粹性⑤。如第十三页,程颢言:“佛氏不识阴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之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2]P141此辟释氏之言。如第十七页,张子言:“世人取释氏销碍入空,学者舍恶趋善,以为化此直可为始学,遣累者薄乎云耳。岂天地神化所可同语也哉[3]P16。”此辟释氏之言。如第六页,张子曰:“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是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则异矣,圣人岂有不仁。”[3]P188-189此辟老子之言。又如第十二页,杨龟山曰:“释氏之徒,未能穷理尽性,而欲至于命,此所谓荒唐而失其指归。”此辟释氏之言。再如第十页杨龟山曰:“六经不言无心,惟佛氏言之;亦不言修性,杨墨言之。心不可无,性不假修,故《易》止言‘洗心尽性’;《中庸》止言‘尊德性’;《孟子》止言‘存心养性’。”此连辟释氏、杨墨之论。再如第五页,胡宏《知言》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一则有三,自三而无穷矣!老氏谓一生二、二生三,非知太极之所以为道也。”此处又辟老子之言。
因此,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的编纂原则似可概括为:释《易》以理学为归旨,辟释老之言;尊思孟性善之说,辟杨墨之论。
三学术价值
《周易系辞精义》的学术价值大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学术思想史方面,该书既涵盖理学⑥的基本学说,又彰显理学家解易的各自特点,是以“理”解易的代表作之一。二是文献资料方面,此书多存诸家佚文,虽只言片语亦弥足珍贵。就诸家尚存著述而言,此书仍不失为一种重要参校本。
该书延续程颐《易传》的基本思想,荟萃北宋理学家以理释易的精华,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易学与理学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了解到诸家一方面对一些基本观点还存在分
⑤笔者按:诸家也有援佛老释《易》的倾向,只是浑化无迹,很难察觉。以朱子《杂学辨》中批评吕本中《大学解》“彼以阳离阴合”、暗用“释氏‘一闻千悟’、‘一超直入’的虚谈”等的标准来看,所辑诸高弟言论亦多有之,如第13页,游酢即言“非思非虑,非视非听,孑然遗照而独存者”等等。然而,虽各说互异,但殊途同归,那就是有意保持儒家思想的独特性。其次,吕祖谦择取诸家言论的侧重点还是为申说儒家义理的。(《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廿四册,第3493页)
⑥按:诸说或者也可称“道学”,然而“道学”这一说法又失之宽泛。因为“道学”这一词可以容纳两宋时与吕、朱二氏观点不同的学说,如张九成。此外,从《精义》一书看,首先,吕祖谦编纂的原则与朱子编辑《伊洛渊源录》的思想还是大体一致的,即认为北宋五子为他们所认为“道学”的创始人。其次,各高弟论易所占的比重相差很大,如胡宏之说,才三条。因此吕氏按传承谱系辑各说,据一定标准的,且这标准与朱子辑《伊洛渊源录》的标准相差不大。最后,诸说多不离理论易。所以本文决定还是用范围较小的“理学”这一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