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年级:八年级教材:《西游记》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学习作者吴承恩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以及富有创意的想象力,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2. 人物形象的分析3. 主题思想的领悟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作者创作手法的把握教学准备:1. 教材《西游记》2. 相关参考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阅读指导(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指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
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风格,感受作品魅力。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特点,如勇敢、机智、忠诚、反抗封建束缚等。
2. 学生讨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人物形象,总结各自的特点。
四、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领悟《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展开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互相交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领悟能力。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课外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外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小说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为初中语文课外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一、选材1. 多样化选材: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小说作为阅读材料,可以包括文学名著、当代作品、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
2. 教师推荐: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小说作为读书单,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推荐:鼓励学生主动推荐自己喜欢的小说,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1. 预读导入:在阅读前,可通过图片、视频、短片等媒体形式,引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兴趣,激发阅读的欲望。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小说进行阅读,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3. 教师示范朗读:教师可以适时示范朗读一段小说,让学生感受到语音语调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景重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剧场等形式,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再现,提升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5. 作品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小说进行分享,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口头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评价方法1.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小说。
2. 读后感写作:要求学生在完成小说阅读后,撰写读后感,可以包括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思考和评价。
3.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互评,鼓励学生对小说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4. 个人口头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听取他们对所读小说的评价和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初中学生在课外小说阅读中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初中文学阅读教案
初中文学阅读教案1. 了解作者和背景,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2. 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背景,了解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讨论,解决阅读理解中的问题。
三、词语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四、文学欣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背景,了解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理解环节中,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讨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词语句式学习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文学欣赏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初中阅读课的教案
教案:初中阅读课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和细节的能力。
2. 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精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创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阅读技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发放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寻找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寻找答案。
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阅读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种新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
2. 教师示范运用该技巧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跟随示范。
3. 学生练习运用该技巧阅读文章,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创新。
2. 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创意,教师点评并鼓励。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创意,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程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内容:1. 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方法2.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3. 阅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4. 阅读笔记的撰写和分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二、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教师介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材料选择心得。
四、阅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和阅读目标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执行经验。
第二课时:一、阅读笔记的撰写和分享(20分钟)1. 教师讲解阅读笔记的重要性和撰写方法。
2.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撰写阅读笔记。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阅读拓展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话题讨论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效果。
三、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
2. 学生阅读笔记的撰写质量和分享效果。
3. 学生在阅读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并撰写阅读笔记。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课题:XXX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语。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四、探究学习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2.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1. 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2.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一:《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初步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和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生自带《西游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导入。
2、关于作者、著作的介绍吴承恩(1501—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二、读书汇报。
(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4、《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5、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6、沙和尚的法号是——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7、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二)趣人妙事我来说。
1、播放精彩片断视频。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发言。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结合《西游记》介绍整本通读的方法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初中语文《水浒传》课外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水浒传》课外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课时:阅读《水浒传》第一回“误入白虎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阅读《水浒传》第五回“智取生辰纲”,分析吴用、晁盖等人物形象。
4. 第四课时:阅读《水浒传》第十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分析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5. 第五课时:阅读《水浒传》第十八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阅读不同章节,发现作品的艺术特色。
4.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掌握情况。
4.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五、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阅读。
2. 相关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背景、人物形象等。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引导阅读:在每节课前,简要介绍即将阅读的章节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古诗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作品:《登鹳雀楼》、《春晓》、《望庐山瀑布》等。
2. 阅读技巧: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象,理解古诗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诗。
示例:- 阅读《登鹳雀楼》,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景象。
- 解读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登高远望时的胸怀和感慨。
3.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选定的古诗。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互相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阅读古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发言等,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热爱程度。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等,评估学生在阅读古诗过程中的文学素养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作品。
2. 阅读指导资料:有关古诗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3. 辅助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概述语文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课外阅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启发思维,培养情感。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究;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名著或优秀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格林童话》等;2.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与讨论,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开展相关话题的研究和讨论;5.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共享、书评撰写等。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导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文学作品的内容概要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热点问题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3.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5. 课外拓展: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阅读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书评撰写等活动。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2. 第二堂课:深入探讨作品的某一主题或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补充;3. 第三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与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4. 第四堂课: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或相关话题的探讨,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5. 第五堂课: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读书共享、书评撰写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名著、散文、诗歌等。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3.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准备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内容,分享阅读心得。
5.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交流心得。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巩固阅读成果。
四、教学策略:1. 多样化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深度解读: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
3. 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激励评价: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阅读笔记、作文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3.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拓展阅读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初中一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一年级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
2. 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阅读兴趣。
3. 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 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精选课外阅读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及讨论话题。
2.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好处。
3. 教授阅读方法:教师教授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如何把握阅读节奏等。
4. 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阅读交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2.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变化。
4. 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
五、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故事、实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引导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鼓励自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制定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2. 阅读指导手册:教师自编的阅读指导手册,内容包括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信息。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水浒传》课外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水浒传》课外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水浒传》,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水浒传》中的重要情节、经典片段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情节和经典片段。
3. 第三课时:讨论《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第四课时: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整个阅读过程,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对《水浒传》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理解。
2.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分享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分享给其他同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分享报告:评价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进行阅读。
2. 教学课件: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3. 阅读笔记模板:为学生提供阅读笔记的模板,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记录。
4. 讨论话题: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一系列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如《西游记》、《骆驼祥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阅读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3. 阅读分享: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4. 阅读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学生文学素养的增强。
4.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资源1.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2. 阅读指导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初中语文教案: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读三国演义》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案: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读<三国演义>》教案模板
阅读指导要求:
1、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阅读指导重点:
以小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1、课件出示我班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我班读《三国》《水浒》的缘由。
2、同学们,这学期我们阅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这堂课,我们一起来重点聊一聊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
二、指导学生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白门楼》选段(23~)
1、《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仍回味无穷,请欣赏《白门楼》中一段精彩的片段。
出示《白门楼》的片段,学生拿出打印好的片段。
2、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阅读文字。
2024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怎么写
2024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实践应用阅读技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活跃度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新课呈现:通过PPT展示阅读材料,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教授阅读方法。
互动讨论: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阅读体验,解决疑难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应用所学阅读技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练习: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点评。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授阅读技巧和基本知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体验。
案例法:分析经典案例,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阅读材料和相关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阅读指定材料,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点评。
作业布置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或分析报告,评估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期末测试: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用具及软件资源要求:PPT演示软件、教学黑板、教学用计算机等;教材和参考书等文本资源;案例分析资料等。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刻的情感内涵。
2. 将阅读技巧应用于实际阅读中。
教学准备:1. 教材:《秋天的怀念》2. 参考资料:关于史铁生的生平介绍,关于母爱的文章、故事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 简单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探讨母爱的伟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阅读技巧讲解与训练(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段落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感悟。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感悟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了感恩情怀。
初中读书阅览课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读书阅览课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读书的重要性2. 阅读方法指导3. 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读书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阅读的感悟和经历。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讲解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跳读等。
2. 学生现场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三、阅读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本共同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书籍的内容,分享阅读心得。
四、阅读计划制定(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互相鼓励。
五、阅读习惯培养(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计划。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
3.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学资源:1. 各类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
2. 阅读方法指导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骆驼祥子》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骆驼祥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著,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市贫民的生活。
2. 主要情节概括:祥子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的农民,来到城市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但在旧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下,他的理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最终变成了一个懒惰、消极、狡猾的人。
3. 人物形象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爷等。
4. 作品主题探讨:通过祥子的悲剧命运,反映旧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
4. 分享讨论成果: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对本次阅读指导课进行总结,强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五、教学资源1. 《骆驼祥子》原著或简化版。
2. 老舍作品相关资料。
3.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阅读指导资料。
4. 讨论分组所需材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骆驼祥子》原著或简化版,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作品的预习情况,简要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如祥子的三次失败、他与虎妞的关系等,分析这些情节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4. 人物探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初中阅读活动课_教案
教案:初中阅读活动课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词汇量。
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或故事,可以是中文或英文。
2. 阅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3. 思维训练: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或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阅读主题。
2. 阅读材料:教师分发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3. 阅读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故事情节、推理人物心理等。
4. 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讨论问题、分享阅读心得等。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阅读活动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定期测试或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观察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频率,评估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否有所提升。
教学资源:1. 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或故事,可以是中文或英文。
2. 阅读技巧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资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 思维训练工具: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问题讨论的引导问题或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专注于阅读。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定期进行阅读评价:教师应该定期进行阅读评价,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永年三中郝利平教学目的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教学准备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高尔基,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照片。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
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在课后为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六、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别让童年的欢乐就这样默默地走掉,让我们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的风,珍惜生活!第三课时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
板书设计童年高尔基阿廖沙坚强、正直……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祖母善良、能干……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祖父凶狠、贪婪……侧面描写【篇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语文阅读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一)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二)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1、话题。
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
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
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
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三)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二、限字题的解答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四)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篇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语文阅读教案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教学目标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
(教师)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
(学生)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
(学生)教学设想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王梓坤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六.总结全文――引用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
多写多记,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
——陈垣七.课后延伸1.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学习指导)2.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篇四】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课外阅读教案《骆驼祥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三、学习作品的写作艺术。
教学重点一、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二、识记人物的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一、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二、学习作品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黄包车的幻灯片;提问看到黄包车,大家会想到哪个文学人物?(祥子)好,今天,就让我们乘上祥子的黄包车,一路来回忆人力车夫祥子挣钱的辛苦和坎坷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