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
螽斯—四书五经《诗经》
螽斯——人多势众【原文】螽斯羽①,诜诜兮②。
宜尔子孙③,振振兮④。
螽斯羽,薨薨兮⑤。
宜尔子孙,绳绳兮⑥。
螽斯羽,揖揖兮⑦。
宜尔子孙,蛰蛰兮⑧。
【注释】①螽斯:蝗虫。
羽:翅膀。
②诜诜: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③宜:多。
④振振:繁盛的样子。
⑤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
⑥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
⑦揖揖:会聚。
⑧蛰蛰:多,聚集。
【译文】蝗虫拍打着翅膀,成群飞来乱纷纷。
你的子孙多又多,多得兴旺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成群飞来闹哄哄。
你的子孙多又多,多得兴旺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成群飞来聚成团。
你的子孙多又多,多得成片数不清。
【读解】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是本诗的主题。
我们今天既不会歌颂蝗虫(总把他同灾难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歌颂生殖力的强盛(因为我们面临着人口爆炸的世界性难题)。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时非彼时,彼时亦非此时。
我们的祖先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联系在一起,保留着浓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缘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法则:人多势众,以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优势去参与生存竞争,使短暂的个体生命用遗传的方式得到无限延伸。
生殖力的强盛,体现了物种的优越,是生物层面上竞争的主要手段。
就人而言,用数量取代质量,用群体淹没个体,又恰恰违背了竞争的基本法则:适者生存。
儒家思想对群体的重视而忽略个体,对血缘、等级的强调而不讲公平竞争,大概与上述观念有密切关系。
不管怎么样评价,这些思想对塑造民族心理起了关键性作用。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采火焰高。
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人多势众。
这些说法,便是老祖宗们由此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与螽斯有关的成语
以下是含有螽斯的成语:
1.虫鸣螽跃:螽:螽斯,昆虫名。
草虫鸣叫螽斯跳。
2.蚁萃螽集: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
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3.蚁附蜂屯: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
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4.蚁集蜂攒:像蚂蚁、...
5.螽斯衍庆: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
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6.螽斯振羽: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
孙众多。
明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愿将樛木连枝举,早见螽斯振羽飞。
”参见“螽斯”。
7.螽羽诜诜:《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孔颖达疏:“此以螽斯之多,
喻后妃之子。
而言羽者,螽斯羽虫,故举羽以言多也。
”后因以“螽羽诜诜”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
明无名氏《四贤记·媒议》:“但只愿螽羽诜诜,掌上珠还。
”亦省作“螽羽”。
明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螽羽逮下,鷄鸣相夫。
贵以无骄,美能不妒。
”
如需更多含有螽斯的成语,建议查阅相关成语词典或咨询汉语言学者。
诗经螽斯全文解释
诗经螽斯全文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螽斯》是《诗经》中的一篇,是一首表现爱情悲剧的古代诗歌。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全文解释。
我们来看一下《螽斯》全文:螽斯(yì)鸣螽(zhōng)斯,栖厕之间(glún),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随时斯逝(kèe)。
斯为螽兮,趣(qū)于怀(bì)兮。
王事靡盬,不能奋飞。
靡盬= 模糢= 拗膺= 抵屈,不能。
接下来,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1. 螽斯鸣螽斯:螽斯是一种昆虫,古代常用它来象征爱情。
在这里,“螽斯”可能代表着男性主体。
2. 栖厕之间,离离原上草:栖身于草地间,离离原上草。
整个描述表达着螽斯的孤独和无助。
3. 一岁一枯荣,随时斯逝:这句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4. 斯为螽兮,趣于怀兮:这句强调螽斯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5. 王事靡盬,不能奋飞:王事可能指的是社会、家庭的职责和义务。
这里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受到了外部因素的阻碍。
《螽斯》这首古代诗歌描绘了一个爱情悲剧的故事,通过螽斯这种象征形象,表达了爱情的苦涩和无法得到满足的痛苦。
这首诗在古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令人深思。
第二篇示例:《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螽斯》也是其中的一篇。
《螽斯》通过描写螽斯的虫鸣,表达了对鸟兽自然规律的敬畏和人类生活的哲理思考。
本文将从全文解析《螽斯》,从字面和背后涵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螽斯》全文如下:螽斯哇哇,战战兢兢,如惧如恐,如临于谷,如履薄冰。
视尔如荛,避彼垣墙,螽斯戾戾。
解释如下:螽斯哇哇:螽斯的虫鸣声。
螽斯是一种蝗虫,其鸣声哇哇,形容螽斯的声音。
战战兢兢:形容螽斯的战兢之态,兢兢是恐惧的样子。
如惧如恐:形容螽斯的恐惧。
如临于谷:像临近峡谷一样处境危险。
如履薄冰:形容螽斯的小心谨慎,像在薄冰上行走。
视尔如荛:看见了你,就像看见高大的人参一样,表示对人的恐惧。
避彼垣墙:避开那些围墙。
描写螽斯的诗词
描写螽斯的诗词
哎呀,你知道螽斯吗?这小家伙在诗词里可真是个有趣的存在呢!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这句诗里,把螽斯的翅膀
描绘得多生动呀!就好像一群欢快的孩子在你面前蹦蹦跳跳,你能想
象那场景吗?这难道不像我们过年时一大家子团聚,热热闹闹的画面?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在这里,螽斯的叫
声和蹦跳的样子,让思念君子的女子更加忧愁。
这螽斯的出现,不就
像你在心情低落时,突然下起的一场冷雨,让你的心更凉了几分?
螽斯在诗词里,有时是欢乐的象征,有时又带着淡淡的忧伤。
这不
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时充满欢笑,有时又被忧愁笼罩?
我觉得呀,螽斯在诗词里就像是一位神秘的使者,它带着诗人的情感,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韵味。
古诗螽斯翻译赏析
古诗螽斯翻译赏析《螽斯》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
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前言】《螽斯》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第五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关于诗旨,《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
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点出了诗的主旨。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
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
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⑴螽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
一说“斯”为语词⑵诜诜:同莘莘,众多貌⑶振振:茂盛的样子⑷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
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⑸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⑹揖揖:会聚的样子。
揖为集之假借⑺蛰蛰:多,聚集【翻译】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赏析】“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
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
《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
而再三颂祝“宜尔子孙”的《螽斯》,正是先民这一观念诗意地热烈抒发。
关于诗旨,《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
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点出了诗的主旨,但拖了一个经学的尾巴。
朱熹《诗集传》承毛氏之说。
还作了“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的发挥,没有贯彻其“《诗》作诗读”的主张。
对此,姚际恒一并认为“附会无理”(《诗经通论》);方玉润进而指出:诗人措词“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
蝈蝈
添加到搜藏返回百度百科首页编辑词条蝈蝈Gampsocleis inflata Uv别名为聒聒、螽斯和螽斯儿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
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体长40-50毫米。
全身鲜绿或黄绿色。
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
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
前翅各脉褐色。
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
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
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
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
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
并且蝈蝈是一种昆虫,体形类似蚂蚱,喜食植物的嫩叶,成虫有鸣叫的习惯,繁殖期好斗,网络上有许多人网名和论坛名都叫蝈蝈,所以蝈蝈已经成为网络上的一种现象。
其中原因多种多样,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法国科学家破解蝈蝈跳水自杀之谜自然界中的蝈蝈等支翅目昆虫经常因为无法忍受身上一种叫线虫的寄生虫而跳水“自杀”。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对其中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法国发展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终于找到了答案。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3日发布的公报介绍,当线虫还在幼虫时期,会藏身蛐蛐或蝈蝈等支翅目昆虫的体内。
然而,当线虫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度过其成年阶段,并在水中进行繁殖。
于是,线虫幼虫会“迫使”寄主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纵身跳入水中。
线虫幼虫对寄主如此惊人的控制能力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
法国发展研究所的戴维·比龙等人研究了有寄生线虫的蝈蝈以及没有寄生虫的蝈蝈的细胞中蛋白表达的差异,还研究了蝈蝈跳水“自杀”前与“自杀”后细胞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解开了蝈蝈等跳水“自杀”之谜。
科学家们首先发现,控制蝈蝈中枢神经细胞生长的特定蛋白,可以控制蝈蝈昼夜更替的节奏感和神经活动等。
鉴赏诗经《螽斯》实用1份
鉴赏诗经《螽斯》实用1份(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鉴赏诗经《螽斯》实用1份鉴赏诗经《螽斯》 1导语:《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昆虫记螽斯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昆虫记螽斯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螽斯(英文名:Mantis)是一种昆虫,属于鞘翅目螳螂科螳螂属。
以下是螽斯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1. 外形特点:螽斯身体细长,通常有绿色、棕色或者灰色的外壳,身体粗细不一,头部有长而锐利的触角,前肢特化成猎食时用来抓住猎物的强大捕获器官。
2. 喜食昆虫:螽斯以其他昆虫为食,其猎食方式独特。
它们通常在静止不动的位置伪装成花朵或树叶,借此隐藏自己,待猎物靠近后瞬间抓捕。
螽斯的前肢可以迅速抓住并击晕猎物,然后用锐利的下颚咬住并吃掉。
3. 生活习性:螽斯大多为孤居性昆虫,它们更常见于温暖的地区,如森林、草地、农田等。
螽斯主要在夏季活动,白天较活跃。
它们通常会选择静止不动的位置伪装成环境中的物体,如植物叶片或树枝上,借此隐藏自己,等待适合的猎物靠近。
螽斯在繁殖时,雌性螽斯会产卵并将其粘附在叶片的下表面或树枝上。
4. 具有特殊繁殖方式:螽斯的繁殖方式较为特殊,雌性螽斯通常会产下一个卵块,里面含有很多卵。
卵块由一种特殊的黏性物质粘附在适当的位置上,形成一个坚韧的固体袋。
卵块一般在冬季或早春孵化,卵孵化出来的小螽斯被称为蝌蚪。
总而言之,螽斯是一种外形特殊、喜食昆虫、独特的生物。
它
们以伪装自己和迅速抓捕猎物的猎食方式而闻名,并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
螽斯
分布范围
螽斯全世界纪录螽斯科20亚科1227属7096种;中国共记录螽斯科11亚科143属612种。 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
种类区分
螽斯 中国是螽斯科种类纪录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记录螽斯科11亚科143属612种以上。
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
繁殖状况
螽斯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卵多产于植物组织中,或成列产于叶边 缘或茎干上,一般不产在土中,多数种类以卵越冬。若虫需蜕皮5~6次才能变为成虫。
1年繁殖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嬉戏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 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听其鸣叫。
生活习性
食性
螽斯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杂食种类,植食性种类多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禾本科以及蕨类 植物在草丛植被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布于山坡以及河谷盆地的主要是灌丛草坡和灌丛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地的是 藤本灌丛 ;肉食性种类除在柞蚕区内可对养蚕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外,而在其他地区则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加以利 用。
民间传说
螽斯伪装能力强,白天很难发现,晚上受灯光引诱飞到居民家才会被发现,所以,在南方客家地区,一般将 螽斯认为是蚱蜢,名“鬼蜢”,客家人认为“鬼蜢”是已其米饭然后放出野外。
感谢观看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开了崇拜蝈蝈的先河.古文中禹就是"虫"。《玉篇(虫部)》中讲,"禹虫也"。 《尔雅(释虫)》曰:"国貉,蚃虫"。郝懿行义疏:"蚃虫即虫蚃,蚃犹响也,言之声响也"。《尔雅》说得明白, 禹虫叫"国貉",又带响声,必今之蝈蝈。大禹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图腾。所 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记载有所谓"禹跳",扬雄《法言》说:"巫步多禹",都是说 后人祭祀禹时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蝈蝈那样的跳步。三千年前《诗经》中相传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 《草虫》,《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蝈蝈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 绳兮...... "节奏欢快,展现了一个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蝈蝈的种族兴旺。是生产力低下时 对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庆民歌。由此而产生的成语 "螽斯衍庆 "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的吉 祥语。
诗经·周南·螽斯
螽斯
译文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 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 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 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诗经· 周南· 螽斯
型较大的一种, 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 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 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 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 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 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 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 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 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 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 状或剑状。
先秦:佚名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 “斯”为语词。 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揖揖(yī):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蛰(zhé哲)蛰:多,聚集。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拼音注释赏析图片净化版
国ɡuó风fēnɡ·周zhōu南nán·第dì五wǔ首shǒuZhōngsī螽斯Zhōngsīyǔ,shēnshēnxī。
Yíěrzǐsūn,zhènzhènxī。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Zhōngsīyǔ,hōnɡhōnɡxī。
Yíěrzǐsūn,mǐn mǐnxī。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Zhōngsīyǔ,yīyīxī。
Yíěrzǐsūn,zhézhéxī。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作品翻译】(1)螽zhōng斯:蝈蝈,雄性螽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发出声音的。
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
(2)诜shēn:〔~~〕古同“莘莘”,众多。
与后文振振、绳绳、揖揖、蛰蛰均言其多且聚集成群。
(3)宜:合适;适宜。
(4)振振zhèn zhēn:仁厚貌。
(5)薨薨hōng hōng:象声词。
众虫齐飞声。
《诗·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6)绳绳mǐn mǐn:形容接连不断,绵绵不绝貌。
《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7)揖揖yī yī:群聚貌;众多貌。
宋·欧阳修有诗句:“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
”(8)蛰蛰zhé zhé:众多貌。
唐·李贺《感讽》诗之五:“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螽斯(原文+注释)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译文:蝈蝈的翅膀多又多,你的子孙聚成群。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译文:蝈蝈的翅膀轰轰响,你的子孙绵绵长。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译文:蝈蝈的翅膀聚纷纷,你的子孙难数清。
【作品赏析】这首诗借螽斯的繁衍能力祝福人们多子多。
诗经螽斯原文译文欣赏
诗经螽斯原文译文欣赏导读:朝代:先秦作者:诗经原文: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译文: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
一说“斯”为语词。
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振振(zhēn真古音):茂盛的样子。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
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揖(jí集古音)揖:会聚的样子。
揖为集之假借。
蛰(zhé哲)蛰:多,聚集。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
一说“斯”为语词。
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振振(zhēn真古音):茂盛的`样子。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
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揖(jí集古音)揖:会聚的样子。
揖为集之假借。
蛰(zhé哲)蛰:多,聚集。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
一说“斯”为语词。
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振振(zhēn真古音):茂盛的样子。
螽斯和蝈蝈的区别
螽斯和蝈蝈的区别
螽斯和蝈蝈是同一物种,没有区别。
螽斯别名蝈蝈,直翅目螽斯科节肢动物。
它分布于山坡以及河谷盆地,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
其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前喙向下方倾斜,后翅多稍长于前翅;触角一般长于体长,复眼1对,通常单眼不明显,咀嚼式口器,下颚须较长,前胸背板发达,后缘圆角形。
蝈蝈的种类很多,在中国,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
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
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
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
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
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
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螽斯》先秦:佚名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译文】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注释】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
一说“斯”为语词。
诜(shēn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振振(zhēn真古音):茂盛的样子。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
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揖揖(yī):会聚的样子。
揖为集之假借。
蛰(zhé哲)蛰:多,聚集。
【赏析】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
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
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
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
《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
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由此看来,方氏的评语似可改为:诗虽平说,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
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
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
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关于诗旨,《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
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点出了诗的主旨,但拖了一个经学的尾巴。
朱熹《诗集传》承毛氏之说。
还作了“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的发挥,没有贯彻其“《诗》作诗读”的主张。
《诗经·螽斯》译文及赏析
《诗经·螽斯》译文及赏析《诗经·螽斯》译文及赏析【螽斯】原文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关于螽斯】夏季型螽斯(绿色)秋季型螽斯(土黄色有纹)台北故宫博物院翡翠白菜上的螽斯中华蚱蜢,学名中华剑角蝗,有夏季型(),秋季型(土黄色有纹)。
直翅目,蝗科。
别名尖头蚱蜢、括搭板(握住大腿上身上下摆动)。
在中国通常叫蚱蜢。
为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龙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我国食用蚱蜢(蝗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迄今蚱蜢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0~100毫米,夏季为绿色(见附图),秋季为土黄色有纹(见附图),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
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
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
若虫与成虫近似。
卵成块状。
【螽字训诂释义】关于‘冬’字,甲骨文为天气严寒时,乾坤两道维系住快要低于地平线的日月,此即为孔子云‘慎终追远’的本义,‘民德归后’是‘冬’字的引申义。
关于‘虫’字,甲骨文指一切动物为‘虫’,禽为羽虫、兽为毛虫、昆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可见《螽斯》中的‘螽’下面的2个‘虫’字,实指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应该向乾坤两卦维系日月温暖那样,儒家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靠忠信日月之明文维系,所以《论语》有云‘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代词,代忠信)。
过,则勿惮该。
’又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传不习乎?”中的‘传’字,我认为是孔子传《诗经螽斯》的心法之‘传’。
关于‘螽’字,《毛诗序·螽斯小序》训‘振振兮’为‘仁厚或忠厚’被现代人斥责为‘非诗意’,实则是‘螽’应该训为‘忠信’,孔子将‘忠信’羽化为‘钦明文,思安安’人文哲学的翅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螽斯
longhornedgrasshoppers
螽斯是一种昆虫别名为蝈蝈、螽斯儿、纺花娘,体形类似蚂蚱,喜食植物的嫩叶,成虫有鸣叫的习惯,繁殖期好斗,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
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庄家是害虫。
直翅目中的1科。
蝈蝈学名螽(zhōng)斯。
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
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
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
有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螽斯的个头与鸣声也不尽相同,体型亦有差异,有瘦长的纺织娘,也有短胖的蝈蝈。
体躯纵扁或近圆柱状。
触角30节以上,丝状,比体长。
翅的变异较大:发达、缩短或消失。
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中横贯粗脉,作为音源;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
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
后足腿节十分发达。
跗节4节。
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
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中国现在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为人所熟知。
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Tettigoniaviridissima,螽斯的一种。
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约3,000种。
与蟋蟀科(Gryllidae)的区别在于听器位于前足。
触角等於或超过体长,覆翅形状不同,产卵管剑形,多以卵越冬。
雄体鸣声来自覆翅互相摩擦,鸣声各种均不同。
包括树螽、草螽、尖头草螽和盾背螽斯。
最后一类体棕色或灰色,栖於地面或矮草上,大多无翅或翅退化。
其馀种类绿色,具长翅,生活於树或灌丛中。
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
多数种类产卵于植物茎干内、裂缝中或茎叶的表面上,亦有少数种类产卵于土中。
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多种类型。
植食性种类多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肉食性种类除在柞蚕区内可对养蚕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外,而在其他地区则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加以利用。
螽斯(long-hornedgrasshopper)属于渐变态,一个世代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多数种类以卵越冬。
轻音乐演奏家——螽斯
螽斯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
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鸣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宛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1.形态特征
螽斯有时也被称为蝈蝈,又称哥哥,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
体长在40毫米左右,侧扁。
触角丝状,通常超过体长。
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
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雄虫前翅具发音器。
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
足跗节4节。
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栖息于树上的种类常为绿色,无翅的地栖种类通常色暗。
2.生物学习性
螽斯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卵多产于植物组织中,或成列产于叶边缘或茎干上,一般不产在土中,若虫需蜕皮5~6次才能变为成虫。
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
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杂食种类,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善于跳跃不易捕捉。
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
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
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常引吭高歌,铿锵有力。
天气越热,叫得越欢。
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
”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
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
每到夏秋季节,大街小巷中常可见到骑自行车叫卖蝈蝈的小贩。
3.饲养方法
饲养蝈蝈并不难,它的食性很杂。
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瓜果,也会捕食小昆虫,甚至斗胆捕捉蝗虫。
人工饲养很容易,通常用竹丝笼、玉米秆、篾片编织笼为好,并悬挂于通风处,避免日光暴晒。
它们有相互残杀的习性,故每笼一只,不能混养。
在饲养中只要
荤素搭配得当,一定会养得体壮善鸣。
素食主要喂以柿子椒、南瓜花、葱、毛豆、丝瓜、甘蓝、茭白、青菜等。
荤食可用蛋黄、肉糜、肝粉等混合喂养。
入冬以后,装入葫芦,贴身保暖,通常可以养到来年春节前后。
将饲养笼挂在阳台或庭院向阳处,你便可以听到它响亮的鸣叫声,犹如身处大自然。
4.种类与分布
蝈蝈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7000种。
我国约有百余种,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
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
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
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
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
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
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
5.发音器官
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
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围以较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右覆翅上具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声音来,由于不同种类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都不相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动速度也影
响鸣声的节奏和高低。
品种不同,发声的频率也不一样。
频率通常在870赫~9000赫之间。
整个夏天它摩擦前翅5000万~6000万次。
6.螽斯为什么鸣叫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
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声音通讯),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前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
以此为目的鸣叫是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称作“婚恋曲”,雄虫往往能连续唱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中歌声洪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
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便高唱“战歌”,面对面摆好架式,摇动着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双方只有后撤才会相安无事。
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螽斯便发出“警报”,警告其他螽斯。
对小昆虫感兴趣的可以相互交流(qq:163870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