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车机关炮口径是30mm还是40mm_
军兵种知识教案
军兵种知识教案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是一种轻型、单兵武器,重量约为4.2公斤,长约1.0米,采用半自动射击方式,具有精度高、射速快、可靠性好的特点。
其使用的子弹为5.56毫米口径,弹匣容量为20发或30发。
二)2、82毫米无后座力炮bull;用途bull;82毫米无后座力炮是一种轻型火炮,重量约为7.5公斤,具有便携、射程远、杀伤力强的特点。
主要用于步兵对付坦克、装甲车等目标,也可用于摧毁建筑物、掩体等目标。
三)3、81毫米迫击炮bull;用途bull;81毫米迫击炮是一种轻型迫击炮,重量约为40公斤,具有便携、射程远、射击精度高的特点。
主要用于步兵对付敌人掩体、阵地等目标,也可用于摧毁建筑物、掩体等目标。
四)4、手榴弹bull;用途bull;手榴弹是步兵使用的一种短程杀伤武器,重量约为0.6公斤,具有便携、杀伤力强的特点。
主要用于步兵近距离攻击敌人,摧毁敌人掩体、阵地等目标。
军兵种知识教案目的:通过研究军兵种知识,让同学们了解陆军、海军、空军和等兵器的主要性能,掌握军兵种知识的主要内容,拓展知识面,为树立国防意识打下基础。
陆军陆军是在陆地上作战的军队,是我军的主要军种。
现代陆军主要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空降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工程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和汽车兵等兵种组成。
其中,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防空兵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点。
陆军是陆地战场最后决定胜负的主要力量,能独立作战,也能与海空军协同作战。
步兵是陆军中徒步或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和作战的兵种,具有夜战、近战和独立战斗的能力,是合同作战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军陆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步兵通常由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和山地步兵组成。
摩托化步兵装备有各种输送汽车,具有快速机动能力,能乘车机动,徒步战斗。
机械化步兵准备有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具有较强的火力和越野机动能力以及装甲防护力,便于和坦克兵配合作战。
山地步兵装备有轻便的武器和山地战斗的特需器材,具有适应山地行军和战斗的能力。
M2/M3轻型战车
最初的尝试是为了与当时美德联合开发的MBT70主战坦克协同作战而研制的机械化步兵战车 (MICV),该车被称为MICV-70。
根据计划,太平洋卡车和铸造公司于1965年5月研制出XM701型步兵战车,亦称MICV-65型。
车辆许多零部件源自M107/M110自行火炮的底盘,车内最多可以搭载9名步兵。
与M113相比,XM701显著提高了火力。
样车均安装了由液压驱动的钢装甲双人炮塔,主炮为20毫米M139式机关炮,其右侧装有一挺7.62毫米M73式并列机枪。
步兵配有2挺M60式7.62毫米机枪和5支M14式7.62毫米步枪。
与M113相比,样车增加了E51个人三防系统,因而步兵可在核生化条件下在车内利用射击孔作战。
动力装置为一台前置的8V71T柴油机,传动系统采用艾利森公司XTG-411-2A型变速箱。
整个研制计划一共制造了5辆样车,P1、P2和P3号样车车体采用钢装甲,P4和P5号样车采用铝合金装甲。
1965年夏季,P1和P5号样车进入阿伯丁试验场开始动力测试,P3号进入尤马试验场进行沙漠测试,P2和P4号进入纳克斯堡基地进行测试。
由于该车外形尺寸较大,重量过重(铝装甲型全重23吨,钢装甲型全重24.5吨),不能用C-130军用运输机空运,而且行驶速度较低,最终停止发展。
但是XM701的发展为MICV-70研制计划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车内射击”概念。
为继续评估这一概念,食品机械化学公司于1967年改装了两辆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并命名为XM765型。
XM765保留了M113A1的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行动部分。
主要改进是在车体两侧上各开设了4个射击孔,在跳板式尾门上开设了2个射击孔,在车体前部和两侧安装了附加装甲用于强化防护,安装了有装甲保护的M27式武器站,可配用M139式20毫米机关炮或者M2式12.7毫米机枪。
随后,XM765在阿伯丁试验场和本宁堡基地进行了4276公里的行驶测试。
俄陆军新式武器装备大盘点(上)
俄陆军新式武器装备大盘点(上)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5期俄罗斯陆军转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于1992年6月7日正式成立。
25年来,俄罗斯军队先后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俄格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也暴露出问题和短板。
2009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宣布:“俄罗斯军队要向‘新面貌’转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俄罗斯军队转型。
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俄罗斯陆军转型方面的有关情况,因为陆军的武器装备和陆军的转型有直接关系。
俄军向“新面貌”转变后,陆军的变化最大。
陆军的总兵力为42万人,撤销了师一级的建制,编成了90个旅和17个独立团,以具有一定自持力的合成营为基本作战单位。
俄罗斯陆军旅级单位包括:摩步旅、坦克旅、山地旅、突击空降旅、掩护旅、炮兵旅、战术导弹旅和通信旅。
相应的兵种包括:坦克兵、摩步兵、炮兵(火箭-炮兵)、防空兵、工程兵、“三防”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等。
俄罗斯重新建军后,先后执行了四次《国家武器发展纲要》。
在最新的《2011~2020年国家武器发展纲要》中规定,到2020年,俄罗斯陆军新型武器装备的比重将达到70%,包括:T-14“舰队”主战坦克和T-90主战坦克、2S19M1“姆斯塔”自行榴弹炮、“伊斯坦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等。
下面重点介绍俄罗斯陆军的这些新型武器装备。
坦克装甲车辆无疑,在坦克装甲车辆方面,近两年红场阅兵式上亮相的T-14“舰队”主战坦克是最大的亮点。
不过,T-14主战坦克的大量生产并装备俄罗斯陆军,还要假以时日。
作为过渡措施,首要的是将现役俄罗斯陆军的主流主战坦克加以改进提高,以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这就是T-90M主战坦克和T-80BVM主战坦克的来历。
关于这两种主战坦克,本刊2017年第12期中,已有专文加以介绍,这里再概括地梳理一下。
T-90M主战坦克T-90M主战坦克的演化过程是:T-90→T-90AM→T-90S→T-90M主战坦克。
挑战者遇到挑战者——新战车让米字旗再飘扬?
革
命
(2)主要力量
武昌起义 (3)时间
1911年
(4)经过 (5)结果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1911年10月10日晚
地点 湖北武昌
革命主力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 (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 督(10月11日)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武辛昌亥革命”
1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5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课堂小结
(1)萍浏醴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辛
(4)黄花岗起义
亥
(1)背景
2. 武昌起义的背景、主力军、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课讲 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并领导了一些武装起义,加快 了革命在全国的发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问题引导下在学习:
1. 阅读教材p4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哪些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如何)?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帝制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布雷德利”M2系列步兵战车是美国机械化步兵的主要装备。
在美苏百万雄兵对峙欧洲的时代,“布雷德利”担负着搭载并掩护步兵行动,伴随主战坦克集群进行机动作战的重任。
它拥有适度的装甲和完善的三防装置,能让搭载的步兵免受枪弹、破片以及核生化污染的伤害。
它装备的25毫米速射炮和7.62毫米并列机枪对付人员的效果相当可怕,能够快速扫清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和城市中并不厚实的墙壁。
高达60千米、小时的公路速度,使步兵的运动速度赶上主战坦克。
从上世纪80年代生产至今,“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已生产了近6000辆。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里,“布雷德利”战车表现出色,经受住了沙漠气候的严峻考验。
在2003年“自由伊拉克”行动中,美军由M1A2主站坦克和M2步兵战车组成的快速机械化纵队,在几个星期内就冲进巴格达,摧毁了萨达姆政权。
“布雷德利”几近成为快速攻防转换、强大反步兵火力,以及随时可下车作战的美军步兵班组的代名词。
防护伤了“布雷德利”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布雷德利”全面换装并在海湾战争中初露锋芒时,美国的技术机构对美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进行了评价。
“布雷德利”居然被列入了最差武器的名单,致命伤就是防护薄弱。
基本型“布雷德利”只能防30毫米炮弹,薄弱部位甚至12.7毫米机枪弹即可穿透,单兵使用的反坦克枪榴弹都能对它形成致命威胁。
美国人自己也知道“布雷德利”防护不够,9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了改进型M2A2,并将全部M2战车按A2的标准进行改造。
M2A2型车在车辆很多部位安装了爆炸反应式装甲,包括车体正面、两侧和炮塔正面、侧面等。
一辆“布雷德利”的标准外挂反应装甲块有115块。
其次,在车体两侧和炮塔部位加装了附加装甲。
这种25毫米厚的钢装甲用螺栓固定在主体铝装甲上。
这样一来,寻常单兵武器就对它完全奈何不得。
除去车辆本身的性能优势,通常装备M2A2步兵战车的多为美军机械化步兵营、装甲骑兵团等一线部队,这些部队老兵多、训练好,其单兵战术素质与装备各型“悍马”的勤务部队不可同日而语,一旦伏击败露,无异于捅破一个马蜂窝,M2A2搭载的机械化步兵蜂拥而下,步兵战车一个协同反击,寻常反美武装通常土崩瓦解。
俄罗斯装甲战车武器系统全面升级
俄罗斯装甲战车武器系统全面升级作者:田桂军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21期2015年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正式公开了“舰队”T-15重型步兵战车和“库尔干人”25中型步兵战车,标志着俄军机械化步兵主战装备正式更新换代。
很多军迷都注意到,在“舰队”T-15和“库尔干人”25上,均使用了30毫米机关炮+7.62毫米机枪+4枚反坦克导弹的无人炮塔(遥控武器站)火力配系,替代了BMP-3步兵战车上凶猛的100毫米主炮+30毫米机关炮+7.62毫米机枪配系。
有观察家认为,这是俄罗斯步兵战车火力配置从苏俄配系向西方步兵战车技术风格靠近的标志,即俄罗斯人抛弃了一直坚持的“火力至上”原则,追求更平衡更综合的步兵战车火力配系。
不过,也有许多观察家看到T-15重型步兵战车装备的采用2A42型30毫米机关炮+9M133反坦克导弹组合的“回旋镖”BM遥控武器站时,感到有些失望。
这款2015年才首次公开亮相的先进步兵战车,竟然还装备着40多年前研发的30毫米机关炮。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回旋镖”BM遥控武器站只是T-15重型步兵战车的装备选项之一,或者说只是权宜之计。
而真正将让T-15重型步兵战车发挥巨大作战威力的,就是俄罗斯军工企业全新研发的“贝尔加湖”AU-220M遥控武器站。
在“军队-2018”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T-15重型步兵战车装备AU-220M遥控武器站,从而展示出其最终的设计状态。
首次展出的基于“舰队”T-15重型步兵战车底盘的新型火力配置的核心,是1门新型57毫米速射炮,火力比当年的BMP-3步兵战车更胜一筹;同时基于BMP-3底盘的安装带有57毫米火炮无人武器站的“偏流”自行防空系统也亮相论坛装备展。
由此看来,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火力至上”的固有风格,俄军机械化步兵战车火力将迎来一次全面升级!配置“短剑”的T-15重型步兵战车在本届论坛武器装备展上,乌拉尔机车车辆制造厂、“海燕”中央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乌拉尔运输车辆制造设计局等组成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公司(隶属于“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公司)自主推出一款安装有威力更强的“短剑”(也译为“匕首”)新型无人武器站的T-15重型步兵战车。
俄罗斯陆军新式武器装备(下)
俄罗斯陆军新式武器装备(下)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9期防空兵武器装备在俄罗斯陆军中,防空兵是仅次于装甲兵和炮兵的兵种,其编成包括:防空指挥机构、防空导弹(导弹-高炮)和无线电技术部队及分队,能够消灭所有空域、任何飞行速度的敌方飞行目标。
俄罗斯陆军的防空兵器包括:地空导弹系统、弹炮合一综合系统和高炮系统。
之所以叫“系统”,是因为没有一种防空兵器是可以单独作战的,即使是最传统的高(射)炮,也要有高炮指挥仪(指挥车)、弹药车、供弹车等配合作战才行。
俄罗斯的防空武器装备多得不得了,算起来有几十种之多,而且其命名也五花八门,很有趣。
这里仅来介绍几种最新的、有代表性的防空兵器。
“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俄罗斯军方对弹炮合一系统情有独钟。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方就研制出2S6“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并于1986年开始装备苏军。
当时,曾引起各国军界不小的轰动。
到了世纪之交,俄军方又在“通古斯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研制出“升级版”的弹炮合一系统,这就是“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的来历。
铠甲,俄文名Панцирь,英文名用它的音译,为“ 潘其尔”。
北约国家称之为SA-22“赛狗”(Greyhound),相应的俄文名为Борзая,意思是“灵巧猎狗”。
“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可以装在履带式底盘上,也可以装在轮式底盘上。
俄军装备的,通常是装在轮式底盘上的“铠甲”S1系统,战斗全重为20吨,以8×8重型卡车为底盘,乘员为3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
武器系统包括:两部6联装(共12具)地空导弹发射器、两门30毫米机关炮、以雷达为主的火控系统。
9M331M型地空导弹的弹径为170毫米,弹长为3米,比起“通古斯卡”上的9M311型地空导弹(弹径150毫米,弹长2.562米)加粗又加长,再加上火控系统更先进,自然其威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地空导弹的射程为1.5~12千米,射高达6 000米,飞行速度达1 100米/秒(约3马赫)。
装甲战车:(二)美国各型装甲战车的装备和使用
装甲战车:(二)美国各型装甲战车的装备和使用美国M2“布莱德利”履带式步兵战车M2履带式步兵战车是美国于1977年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步共战斗车, 1983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协同M1坦克作战。
M2履带式步兵战车装甲防护力比较强,车体侧装甲厚达25.4毫米,外面挂装两层各厚6.35毫米的钢板,能抵御14.5毫米机枪弹和155毫米炮弹空爆破片。
车体底装甲前部挂装1块厚9.5毫米的防地雷钢板。
M2履带式步兵战车战斗全重达22.59吨。
乘员3人,载员6人。
采用275.7千瓦的涡轮增压柴油机,陆上最大速度为66千米/时,最大行程483千米。
水上最大速度为7.2千米/时,最大爬坡度为60%。
M2履带式步兵战车的武器,主要有1门口径25毫米链式高平两用机关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具双管“陶”式导弹发射装置。
机关炮采用三向稳定装置,可在行进间准确射击。
火炮有效射程为2200米,使用贫轴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75毫米的垂直钢质装甲。
双管“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由炮手在车内操纵发射,射程为65~3750米,最大破甲厚度600毫米。
M2履带式步兵战车的战斗室有6个射击孔,左、右和后门各2个,装有球形枪座,便于步兵在车内射击。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战车之一。
美国AIFV装甲步兵战车AIFV装甲步兵战车是美国研制的履带式装甲步兵战车。
首批车辆于1977年交货,现在装备荷兰、比利时等国部队。
该车车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披挂有FMC公司研制的间隙钢装甲。
主要武器为1门“厄利空”25毫米的KBA—B02机关炮,主炮左侧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该车能用履带划水在水中行驶,发动机为1台6缸V形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194千瓦。
战斗全重13.7吨,公路最大速度61.2千米/时,爬坡度60%。
美国LAV -25步兵战车LAV-25步兵战车是美国研制的一种轮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美军的海军陆战队, 1982年开始投人生产。
战后厄利空小口径机关炮系列介绍
战后厄利空⼩⼝径机关炮系列介绍原先在这个帖⼦⾥讨论,http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2937后来发现需要修补的地⽅太多,⽼编辑回复也不是个事,所以还是决定单独开⼀个贴。
本⽂主要介绍厄利空/厄利孔(Oerlikon)在⼆战结束后相对有名的⼏款⼩⼝径机关炮。
舰炮系列有Yak-28的⼤作海军⼩⼝径机关炮⼩史(中)珠⽟在前,本⼈对舰炮也⼀知半解,因此不过多涉及。
要理清厄利空系列⾸先要明⽩其代号意义。
第⼀个字母:K第⼆个字母:表⽰⼝径,A:20mm、B:25mm、C:30mm、D:35mm。
第三个字母:该⼝径的第⼏种型号。
注意第⼆个字母仅⽤于标⽰⼝径,并不保证同⼀系列的⽕炮拥有相同技术渊源或使⽤相同弹药。
⼀、KA系列1、KAA 20mm机关炮 85倍径⾝管,使⽤20×128mm弹药。
该炮是⼆战期间闻名遐迩的厄利空 20mm/L70的后继,主要⽤于舰炮,陆战⽕炮仅知道的应⽤实例是斯洛伐克的T-72M2 莫德纳Moderna,在炮塔后部安装了两门KAA。
因为不成功,后来改⽤1门苏式2A42 30mm机关炮。
安装2门KAA的T-72M2 莫德纳2、KAB 20mm机关炮 只知道使⽤20×128mm弹药,设计⽤于陆战,平射和防空两⽤,其余信息不详。
3、KAD 20mm机关炮 使⽤20×139mm弹药。
该炮原先是西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的HS.820机关炮,后来被厄利空收编,赋予编号KAD。
这个炮是⼀代经典,除了原版之外,美国引进⽣产赋予编号M139。
根据某海军武器⽹站的介绍,法国的M693(F2) 20mm舰炮也仿⾃该炮。
考虑到该⽹站经常把很多略有差异的武器归为同⼀类(例如我国的79式100mm/L60舰炮被归类为苏联B34 100mm/L56的同⼀⽕炮不同炮塔),这个说法姑且存疑。
同样存疑的还有德国Rh 202 20mm机关炮。
海军小口径机关炮小史(上)作者霹雳贝贝超大
海军小口径机关炮小史(上)作者霹雳贝贝超大2012/10一.早期的机关炮第一挺重机枪首先是为海军而设计的。
19世纪60年代鱼雷诞生后,体型小、速度快的鱼雷艇成为大舰的主要威胁。
当时人工装填的大中口径舰炮射速很慢,用来对付鱼雷艇好比今天用高射炮打蚊子。
而用机枪来对付这些小艇,又显得威力不足。
海军对射速较快,口径中等的火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需求。
武器制造商纷纷响应这一需求,著名的武器制造商加特林(Gatling,主要生产加特林机枪)和诺登菲尔德公司(Nordenfelt,主要生产诺登菲尔德排枪)纷纷将自己研制的手动机枪按比例放大,制成了海军史上第一批自动火炮。
这些火炮口径在0.65英寸到1英寸之间,它们发射的还是实心弹丸,而不是爆破弹,由于实心弹的很重,它们的能量足够贯穿那些无防护的小型快艇,造成致命毁伤。
英国海军首先列装的是0.65英寸10管加特林快炮,该炮重量达370公斤,射速400发/分,采用50发圆型弹鼓供弹,除了体积和口径更大外,与加特林机枪的外形和转管原理别无二致。
海军型10管加特林0.65英寸火炮加特林机枪的缺点是重量较大,可靠性也稍差。
虽然在技术上诺登菲尔德排炮并不比加特林先进,但是其可靠性好,加上诺登菲尔德出色的营销能力,这种火炮后来取代了加特林机枪。
该炮通过一根杠杆,将往复运动转换为进弹、拉枪机、击发、退壳等连续运动,多根炮管可同时射击,动作可靠。
理论上诺登菲尔德排炮可以超过10管,一般装舰采用4管、5管或双管。
其中4管炮的安装重量为200公斤,最大射速200发/分,但战斗射速低的多,其弹药可在100米距离贯穿20毫米钢装甲,威力不俗。
5管诺登菲尔德25毫米速射炮法国的哈奇开斯公司也成功开发了转管式加农炮,哈奇开斯炮采用的是37毫米口径,这个口径既不是英制的整数倍,在公制中也不是5和10的整数倍。
它的确还有一段来历,原来在1868年12月,列强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签订了协定,规定禁止使用重量小于400克的爆炸弹丸,这也是最早的限制过度杀伤性常规武器的协定之一。
T_90AM主战坦克解析_施征
T-90AM坦克仍采用T-90系列传统布局,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舱在后。
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正中,其前上方布置有3具潜望镜,中间1具可换成微光夜视潜望镜,以方便驾驶员夜间驾驶。
车长位于炮塔内部右侧,炮长位于左侧。
驾驶室内部采用新的T字型方向盘代替了传统的操纵杆,大大减轻了驾驶员操纵难度。
炮塔为六边形全焊接炮塔,这是苏联解体前,乌拉尔机车车辆设计局在总设计师波特金领导下为T-72改进型坦克(“187工程”)研制的新型炮塔。
该型炮塔现在不仅仅俄罗斯使用,而且也被乌克兰莫罗佐夫设计局看上,稍作修改后配置在T-80UD和T-84坦克上,并沿用至今。
车体后部的动力舱内装有一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位于车体左后方。
防护系统车体防护总的来说,T-90AM坦克采用综合防护/生存概念,其主要方针是:“不被发现”(避免车辆被敌军雷达、热成像瞄准镜或光学装置探测到);“如果被发现,避免被击中”(形成悬浮屏蔽烟幕和实施干扰,以迷惑敌军激光制导或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和弹药);“如果被击中,避免被击毁”(提高主被动防护系统、三防系统和施 征主战坦克解析T-90AM 俄罗斯T-90AM坦克是在T-90A与T-90M的基础上研制的最新型号,车上采用了全新结构的炮塔、改进型火控系统、新型自动装弹机和改进型坦克炮,配备V-99发动机和镶嵌式“化石”爆炸反应装甲,并对其它系统进了全面的完善。
其批量生产从2011年开始,并作为标准装备开始装备俄军,出口工作也可同时进行。
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能力)。
车体首上装甲板采用多层复合装甲(70mm钢装甲+60mm特种油脂+80mm陶瓷柱+100mm复合材料层+80mm钢装甲),倾角为22°,水平厚度为523mm。
根据有关资料,在计算其上安装的镶嵌式反应装甲的情况下,车体首上装甲在水平方向对抗脱壳穿甲弹时不低于800mm厚的均质钢装甲,对抗空心装药破甲弹时不低于1 300mm均质钢装甲,比T-90系列中其它型号提高30%左右。
十五年磨一剑——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试验样车研制秘史(三)
十五年磨一剑——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试验样车研制秘史(三)作者:郭正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3期★郭正祥总体布局BMP-3步兵战车装有强大的武器系统,具有较强的装甲防护和高机动性能。
该车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装甲车体与炮塔、武器系统、火炮与机枪的供弹系统、火炮一发射装置自动装弹机、观察仪器、发动机及其附属系统、传动装置、操纵机构、行动部分、电气设备、通讯设备、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灭火设备和伪装系统等。
2A70型100毫米火炮系统、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和PKT机枪作为一个整体装在炮塔内,此外还有2挺PKT机枪独立安装在车体前部。
火控系统可保证武器对地面和空中目标实施有效射击。
炮弹装填借助自动装弹机完成。
炮射反坦克导弹的装填则借助手动推弹机构。
30毫米机关炮通过可选择双弹链供弹。
车上装有用于防护核武器爆炸时的冲击波及渗进车内的防核辐射设备,以及用于防化学、生物武器甚至车辆在放射性沾染地区行驶时防放射性尘埃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称为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
为施放以伪装为目的的烟幕,装有发射“乌云”2型902V烟雾弹的发射装置和热烟幕施放系统。
为了在雷场开辟通路和扫雷,车上可装扫雷设备-KMT-10犁刀式车辙扫雷器。
为了防火,车内安装了2套防火系统和3个手提式灭火瓶。
该车适于空运,还可用喷水推进器以浮渡方式克服水障。
乘员(车长、驾驶员、炮长)3名,裁员7名。
车内另有2个辅助座位可乘坐2人。
载员可在车上使用个人武器(冲锋枪),经射击孔和独立安装的驾驶员两侧的航向机枪进行瞄准射击。
车长左右两侧甲板上各有2个射击孔,左后门上有1个射击孔。
根据车辆的机构和设备的布置,车内分为4个部分:操纵室、战斗室、载员室和动力传动舱。
操纵室位于车辆前部,前到车体甲板,后以战斗室为界。
在操纵室配置驾驶员座椅和2个载员座椅。
车体前部的左右两侧安装了2挺PKT机枪。
为了保证用机枪进行瞄准射击,安装了2具瞄准仪。
每挺机枪带弹链的弹箱内装有2 000发机枪弹。
前苏联2Б9型矢车菊82毫米速射迫击炮
前苏联2Б9型矢车菊82毫米速射迫击炮迫击炮在苏联陆军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苏军统计,卫国战争时期地面战场死亡人员一半以上是由迫击炮造成的,在苏军指战员眼中最受宠爱的武器并非是坦克,而是毫不起眼的迫击炮。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大约35万门迫击炮。
战后苏军依然重视迫击炮的装备,从步兵营到团、师、军级单位,分别列装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和240毫米迫击炮。
迫击炮与其他火炮有三个不同之处:一是其炮弹由炮口装填,依靠炮弹自身的重力下滑,撞击炮膛底部撞针而使底火发火,点燃发射药将迫击炮弹推出炮口,强迫击发,"迫击"即由此得名;二是其没有反后坐装置,后坐力依靠座钣直接传递给地面。
因此整个迫击炮质量轻,结构简单,易拆卸,能伴随步兵分队作战;三是射角较大,弹道弯曲,是一种曲射武器,可以对遮蔽物后面或山背斜面上的目标实施攻击。
1946年,苏军提出研制一种具有极高爆发射速的概念火炮。
37岁的火箭和空间技术设计师维克多.菲利波夫接受并开始前期研制。
1955年,第一个采用前冲浮动击发原理的自动机被研制出来,随后开始长达四年的原型炮试验。
1959年,第一门原型自动速射迫击炮通过工程鉴定,被命名为"Ф-82"型,化学运输工程设计局建议投入生产,但型号因为某些原因搁置了。
到了60年代后期,苏军大量装备的二战时期研制的M1943式120毫米迫击炮已经陈旧不堪,急需一种换代产品。
鉴于苏联红军早已实现全军摩托机械化,因而苏军装备论证部门认为步兵分队有能力装备更重一些,火力更猛一些的火炮。
于是8年前被雪藏的菲利波夫自动速射迫击炮方案被军方想起并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1967年得以恢复研制,1970年正式定型,被命名为2Б9式82毫米速射迫击炮,绰号"矢车菊"(瓦西里克)。
2К21式是整个武器系统的型号,全称是"2К21式迫击炮武器系统",由2Б9式82毫米自动迫击炮及2Φ54(嘎斯-66)越野运输车组成。
美国步兵战车的新毒牙——50毫米”丛林之王“机关炮
美国步兵战车的新毒牙——50毫米”丛林之王“机关炮随着新的50毫米机关炮炮口爆发出一小团火球和一团云状烟雾弥漫在空中,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一阵爆炸的烟雾和火焰摧毁了位于亚利桑那沙漠山谷另一边数百码开外的模拟敌方目标。
火炮射击的精度很高,在连续三到五发点射后,模拟的金属目标被摧毁了。
这种毁伤效果体现了美国陆军开发新型50毫米火炮武器的意图——为中等口径装甲攻击车辆带来射程更远,火力更致命的武器。
50毫米”丛林之王“机关炮实弹射击演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在亚利桑那州金曼(Kingman,Arizona)举行的“丛林之王(Bushmaster)2019”用户大会上进行的实弹射击演示旨在进一步推动该系列武器的开发,以便将其整合到装甲车上,并最终投入实战。
来自美国和多达25个伙伴国的军事代表聚集在一起观看了包括一系列装甲车辆车载武器和技术的实弹射击演示,其中就有50毫米机关炮。
该机关炮射击是一场实弹演示的一部分,旨在将50毫米“丛林之王”机关炮近一步集成到美国陆军装甲战车的炮塔上,包括陆军正在开发的预计将在2020年代中期服役的下一代战斗车辆(Next-Generation Combat Vehicle)。
25毫米M242”丛林之王“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的客户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50毫米机关炮在工程上将各种新兴的高科技装甲车辆攻击技术融合到了一个系统中,包括先进的火控,自动目标瞄准传感器,下一代弹药,新的计算机处理芯片和更远射程的中等口径火炮。
最早作为扩展区域保护和生存能力综合演示(Extended Area Protection and Survivability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EAPS ID)项目的一部分,新的编号为XM913试验型50毫米机关炮的射程可以达到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上现有的M242 25毫米机关炮2公里左右射程的两倍多。
M61A1火神机关炮
M61A1 “火神”机载航炮概述通用动力研发的M61A1 “火神”机载航炮是一种20 毫米口径加特林 6 管炮。
每分钟可以发射6,000 发标准的M50弹药(射速可选)。
广泛装备于美军现役战斗机,射速高、可靠性好。
维护中的F-16 战斗机,弹鼓已被拆除,可以看到M61A1 的炮身历史1947 年,新组建的美国空军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航炮以替代12.7 毫米机枪。
二战的经验表明,德国、日本、意大利轴心国的战斗机在航炮方面占有战术优势,美军P-51、P-47 广泛装备的白郎宁12.7 毫米机枪射程近、威力小,而P-38 装备的20毫米"西班牙人"航炮威力不错,但射速又太低。
在随后朝鲜战争中,F-86 战斗机更暴露了机枪威力不足的缺陷,明显弱于MiG-15 的大口径航炮。
美国海军曾经为小型鱼雷艇、炮艇发展了一种电驱动加特林转管炮,把19世纪出现的这种转管炮改头换面,由人力驱动改成电力驱动,基本原理保持不变。
该炮射速很高,但是由于当时材料技术的限制,炮管在高射速下磨损很快,寿命极短,并未投入使用。
之后随着冶金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现代版的加特林转管炮终于可以浮出水面。
1950 年,通用电气开始为美国空军的“火神”计划研制一种机载航炮,该炮基于理查德.J.加特林在19 世纪发明的转管炮技术。
1953年,预生产型的“火神”炮进行了第一次试射,随后被安装在一架洛克希德F-104战斗机上进行了第一次空中试射。
在最初的机载试验中暴露了火药废体无法顺利排出,四处蔓延的问题,并一度导致测试暂时终止。
后来在为F-104炮舱设计了更好的排烟孔后才解决了问题。
在经历了要导弹不要飞机的偏见后,M61 成为了美国战斗机的制式武器,更为F-22 专门设计了轻量化的“火神炮”(由于JSF 对重量极为敏感,所以M61与JSF 无缘)。
由于GE 的军械部已经被马丁.玛丽埃塔收购,所以M61A1 现在的正式名称是洛克希德-马丁M61A1。
BM-21式火箭炮
俄军在俄国内的车臣冲突中,大 量使用这种火箭炮轰击叛军据点, 封锁道路,是俄军火力突击的重 要力量。
•
利比亚反对派MB-21火箭炮
利比亚反对派MB-21火箭炮
俄陆军BM-21火 箭炮 平原齐射
车臣战争中使用的MB-21火箭炮
伊拉克陆军装备的BM-21火箭炮
秘鲁陆军BM21火箭炮连
秘鲁陆军BM-21火箭炮连
爬坡度31度
额定功率126千瓦 炮班人数6
性能特点
• (一)发射速度快,火力 猛烈; • (二)行军状态和战斗状 态转换快速,射击准备时 间短; • (三)越野机动能力强; • (四)射击精度较低,稳 定性稍差,发射时火光大, 易暴露。
主要改型
• • • (一)БM-21P。在吉尔-131(6×6)卡车底盘上换装36管火箭炮,北约称M1976式,该炮装备在 前苏军摩化步兵团中,主要用于发射化学弹和杀爆弹,精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二)БM-21B。装在嗄斯-66车上,12管火箭炮,北约称M1975式。该炮装备前苏军空降师。 (三)还有一种新设计的改进型,用БM-21式30管自行火箭炮替换40管火箭炮,装在日本ISUSU (6×6)2.5吨卡车底盘后部,由2个发射器组成,每个发射器有15个发射管,分3层排列,每层5个 发射管。 (四)БM-21式火箭炮的几种其它型号还有6管和9管两种,均装在轻型卡车底盘后部。 (五)BM-21-1: 有些系统使用 乌拉尔-4320(6X6)五吨卡车卡车,并采用用KamAZ-740 210马力 柴油引擎。 (六)9А51 “Prima”: 采用了乌拉尔-4320底盘和50管发射器。 发射车与射击控制车、弹药运输 车TZM 9T232M和新的火箭9M53F一起被定名为 9K59。 (七)9K132 “冰雹P”: 单兵携行单筒火箭发射器(听起来很雷人),可以重复使用。 采用 122mm飞翼稳定的火箭,战斗部与在BM-21火箭使用的任何弹头通用。 俄军并没有装备,但它受 到了很多准军事组织或游击力量的青睐。 (八)A-215 “冰雹M” - 22筒的海军陆战队版本, 1978年列装。
小度写范文美国兵手中的“小炮弹”:40mm军用榴弹(上)_美国电磁炮弹模板
美国兵手中的“小炮弹”:40mm军用榴弹(上)_美国电磁炮弹美军现装备的40mm榴弹系列是其使用的主要榴弹,并为许多国家选用和仿制。
该系列榴弹包括杀伤弹、杀伤破甲弹、榴霰弹、信号弹、烟幕弹、训练弹和催泪弹等品种。
在美军榴弹发射器上配用的40mm榴弹主要有3类,即40×46mm低速、中速榴弹和40×53mm高速榴弹。
40×46mm低速、中速榴弹用于单兵榴弹发射器;40×53mm高速榴弹用于自动榴弹发射器,可在地面、装甲车、直升机或舰艇上使用。
使用M203榴弹发射器向半山腰发射40mm低速训练弹的效果兴起与发展19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着手研制一种与手榴弹威力相当、射程在手榴弹最大投掷距离(30~40m)和60mm迫击炮平均射程(300~400m)之间,而射击精度优于枪榴弹的新型面杀伤武器,以填补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
伴随着M79榴弹发射器这一结构简单的低冲量武器的诞生,美国40mm榴弹系列中的第一种单兵使用的榴弹――M406低速杀伤榴弹于1960年代初进入部队序列。
随着M79榴弹发射器在越南战争中的成功应用,美国又研制出不占编制的XM148、M203等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同时美国工业界掀起一股研制各种榴弹的热潮。
为了对付轻型装甲车辆日益增长的威胁,美国于1970年定型了M433低速杀伤破甲榴弹。
该弹采用弹头引发弹底起爆引信和高效能的空心装药结构,具有杀伤、破甲双重功能。
为了使士兵在紧急情况下能对付集团目标,以寡敌众实施自卫,M576榴霰弹系列随之诞生。
通过在M406榴弹上换装新式跳炸引信,美国又成功研制出M397跳炸杀伤榴弹,其杀伤效果比M406榴弹增加了一倍。
为扩展榴弹武器的战术用途和便于训练,各种信号弹、烟幕弹、训练弹也相继问世。
40×46mm低速榴弹列装后不久,美国人又利用已取得的高低压发射原理的技术成果,发展研制出40×53mm高速榴弹。
最新k5列车炮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被修正为维基格式以符合质量标准。
(2007年10月11日)请协助添加相关的内部链接来改善这篇条目。
目录[隐藏]∙ 1 发展沿革∙ 2 经历∙ 3 参战经历∙ 4 外部链接[运输系统,然而高度的依赖铁路,当时最恐怖的武器武装列车运用范围有限,若想大量使用这种武器,发展密集的铁路网势在必行,但这种武装列车仍有缺点,早期的武装列车只有轻武器作为攻击的主要装备,想要有更强大的攻击武力,就必须换装大口径的火炮增强攻击力,这就是列车炮的前身,但是这种设计可以拿一句中国俗语“竹篙装菜刀”来形容,是一种临时的设计,早期的列车炮除了放上一些中口径的火炮外,有些直接拆下海军舰炮来使用,这些火炮的后座力极强,没有经过特殊设计的车身往往承受不住强大的后座力,车体结构受损、列车直接出轨的情形层出不穷,然而日新月异的科技,使得这些问题慢慢获得改善。
发展列车炮的各国,纷纷针对早期列车炮的问题进行改善,使用的火炮口径也越来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在马其诺防线,建立了一连串可互相支援的列车炮铁路网,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更开发出拥有800mm口径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列车炮和拥有283mm口径火炮还有精准射控系统的K5 leopold 列车炮。
一次大战后,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影响,德国被禁止发展大口径火炮,在各国列车炮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情形下,德国巧妙的利用了以发展海军为借口继续做研制大口径火炮的计划。
1933年,德国开始进行一连串搭载超重型火炮的列车炮研制计划,其中克鲁伯公司所提出利用现有的载具搭配上283mm口径火炮的计划,并于1935年经在过各口径火炮测试的结果下,由于测试出来的效果最为显著,而为德国军方所采纳,并且定名为:K5(E) leopold 列车炮,于1936年服役,直至终战,德国仍然继续生产。
[编辑]经历自从1936年K5(E)生产服役后,由于生产期间保持保密状态,所以最终产量至今仍不确定,据估计大约有25~28门的K5(E)驰骋于战场,K5(E)有着简洁、经典的设计,效率高的弹药搬运设备还有精密的装弹机构,加上细长的炮身,使得K5(E)又有个schlanke Bertha(苗条的贝尔莎)的昵称,目前已知于1940年时,至少有8门K5(E)投入战场,然而K5有个先天设计上的缺点,炮管内膛线咬合装况不良导致时常有膛炸的问题,经过修改,一批拥有新膛线炮管披挂上阵,改善了膛线咬合不良的问题。
俄陆军新式武器装备大盘点(中)
俄陆军新式武器装备大盘点(中)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7期战神新姿苏联/俄罗斯是最重视炮兵发展的国家之一。
在二战期间,斯大林就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的著名论断。
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军方在炮兵武器的发展方面一度有所放缓。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俄罗斯面临着严重的地区冲突的威胁,“战斗民族”的国防经费开始成倍增加,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也步入了快车道。
一大批新研制的炮兵武器开始崭露头角,许多新式炮兵武器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亮相,令人耳目一新。
在俄罗斯陆军中,炮兵的全称为“火箭-炮兵”,也有译作“导弹-炮兵”的。
这是因为,俄罗斯陆军炮兵武器中,除了传统的身管火炮以及履带式或轮式火箭炮外,还有战役战术导弹等。
俄罗斯陆军的炮兵武器种类繁多,型号复杂,服现役的俄炮兵武器不下几十种。
这里仅就新研制的、典型的炮兵武器加以介绍。
压制火炮无疑,压制性炮兵武器,或称火力支援武器,是炮兵中的“大哥大”。
这里面包括: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牵引式火炮等,以大口径的自行榴弹炮为主。
2S19“姆斯塔”自行榴弹炮在俄炮兵的压制火炮中,最新、名气最大的当属2S19“姆斯塔”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2S19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以“姆斯塔”(俄文为Мста)命名,Мста是俄罗斯境内一条河流的名字,位于下诺夫哥罗德州,所以,国内也有人译为2S19“姆斯塔河”自行榴弹炮。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陆军装备的主流炮兵支援火力为2 S 3 式1 52毫米自行榴弹炮。
它的战斗全重只有27吨,防护力不足;再加上它的射程和射速明显落后于西方同一级别口径的自行榴弹炮,所以,在80年代初期,苏联军方便开始了新型自行榴弹炮的研制。
1988年定型后,命名为2S19“姆斯塔”152毫米自行榴弹炮,9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俄罗斯陆军,装备俄军的数量在550辆以上。
从底盘到火炮、火控、弹药等,2S19可以说是全新的。
俄方称2S19为“令人恐惧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