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杀菌奶安全及质量控制
法规中巴氏杀菌的定义

法规中巴氏杀菌的定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巴氏杀菌是一种用来消除牛奶中有害微生物的加热处理工艺,其名字来源于法国微生物学家Louis Pasteur(路易斯·巴斯德)。
巴氏杀菌法被广泛应用于乳品生产行业,可以使牛奶在不改变营养成分和口感的情况下延长保存期限,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巴氏杀菌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将其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同时能够延长牛奶的保质期,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中国相关法规的规定,巴氏杀菌的温度和时间是有一定要求的。
一般而言,牛奶在巴氏杀菌的过程中需要加热到摄氏72度以上,并且保持在该温度下不少于15秒。
这样可以确保绝大部分的有害微生物被杀灭,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巴氏杀菌法被广泛应用于乳品生产行业,成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中国,相关监管部门对乳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和设备都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巴氏杀菌处理。
只有通过了相关检验和认证,才能将产品投放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巴氏杀菌虽然可以杀灭大部分的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微生物。
在生产和消费中仍需注意卫生安全,避免二次污染。
长时间高温处理也可能对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平衡好消毒效果和保留营养的关系。
巴氏杀菌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乳品加工技术,可以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消费者都应增强对此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共同促进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0字】第二篇示例:巴氏杀菌是一种用来杀灭微生物的加热处理方法,是食品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巴氏杀菌技术最初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并提出,后来被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在许多国家的法规中,都规定了食品生产中必须对一些易污染的产品进行巴氏杀菌处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巴氏杀菌乳采用三级采样方法计算

巴氏杀菌乳采用三级采样方法计算巴氏杀菌乳采用三级采样方法巴氏杀菌乳是一种以巴斯德主义为基础的鲜奶杀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杀灭大部分致病菌,延长鲜奶的保质期。
而为了确保巴氏杀菌乳的质量,需要采用三级采样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氏杀菌乳的生产过程、三级采样方法的原理及其重要性以及巴氏杀菌乳质量控制的相关策略。
一、巴氏杀菌乳的生产过程巴氏杀菌乳的生产过程包括奶源选取、灭菌加热、冷却及包装等步骤。
首先是奶源选取,选择新鲜、无污染的牛奶作为原料。
然后对牛奶进行灭菌加热处理,通常采用巴斯德灭菌法,即将牛奶加热到62-65°C持续30分钟以上,以杀灭大部分的细菌。
接着,将灭菌后的牛奶进行急速冷却,通常采用常规的冷却设备进行冷却。
最后,对冷却后的巴氏杀菌乳进行包装,包装完毕后放置在恒温室内,待其温度降至4-8°C后即可出厂销售。
二、三级采样方法的原理及重要性巴氏杀菌乳的三级采样方法是一种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巴氏杀菌乳的质量。
其原理是从全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并通过检验样品来统计全批次产品的各项指标,以评估产品的质量情况。
三级采样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充分反映产品的整体质量情况,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帮助生产企业及时了解产品质量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产品质量。
三级采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第一级采样:从全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通常可以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抽样数量。
第一级采样的目的在于获取初始的样品数量,为后续检验提供基础。
2. 第二级采样:利用统计学原理,从第一级采样得到的样品中再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
第二级采样的目的是进一步缩小样品范围,提高抽样的精确性。
3. 第三级采样:从第二级采样得到的样品中再次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
第三级采样的目的在于最终评估全批次产品的质量情况。
三、巴氏杀菌乳质量控制策略为了确保巴氏杀菌乳的质量,除了采用三级采样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
巴氏杀菌乳国内外法规标准中安全指标比对分析

摘 要:保证农产品、食品质量,生产、加工、流通是必须严格把控的环节。
而标准则是保证这些环节可靠性的最重要依据。
随着国际贸易不断深入,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指标要求差异较大,农药残留等污染物指标限量也各异。
本文根据国际贸易需求,针对巴氏杀菌乳开展了国内外法规/标准安全指标比对分析,得出了我国与CAC、欧盟、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主要贸易区域或国家间巴氏杀菌乳的相关法规/标准安全指标的差异,为今后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加工、流通、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巴氏杀菌乳,安全指标,标准比对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1.00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afety Indexes of Pasteurized Milk inRegulations &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GAN Ke-qin TIAN Fang WANG Bin ZHANG Ming ZHANG Li-zhen GAO Jun(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circulation are the links that must be strictly controlled. Standard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link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ndex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and the limits of pollutants such as pesticide residues are also different.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afety indicators in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pasteurized milk home and abroad, and obtains the difference of pasteurized milk between China and CAC, EU, Japan, South Korea,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other major trade areas or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s in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safety indexes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utur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circ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f pasteurized milk.Keywords: pasteurized milk, safety index, standard comparison巴氏杀菌乳国内外法规/标准中安全指标比对分析甘克勤 田 方 汪 滨 张 明 张利真 高 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金项目:本文系标准创新管理专项“中非纺织、建筑等主要贸易领域标准比对分析”(项目编号:252019C-7273)的研究成果。
《学生饮用奶巴氏杀菌乳》标准

《学生饮用奶巴氏杀菌乳》标准:
《学生饮用奶巴氏杀菌乳》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1.设定热处理评价指标,明确巴氏杀菌乳热处理方式,并提出了至少72摄氏度、15
秒和63摄氏度、30分钟两个杀菌温度时间最低限度组合。
同时,为引导企业将此落实在生产中,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巴氏杀菌温度和时间。
2.对标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杀菌前混合生乳中菌落总数的要求,设定杀菌前生
乳菌落总数≤30万CFU/毫升。
3.提高乳脂肪率和乳蛋白率指标要求,原料奶生牛乳乳脂率(克/100克)≥3.6(国标
是≥3.1),乳蛋白率(克/100克)≥3.0(国标是≥2.8)。
4.设置产品单件净规格为125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三种,与学生饮用奶纯牛奶和
灭菌调制乳团标保持一致。
巴氏杀菌奶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现状

食 品 科 学 技 术 学 报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34 No.1
Jan.2016
9
“““” ”“” ”““” … … “ ““ “”“ ’ ””“” ” “”
:
-
专 家 论 坛 专 栏
收 稿 13期 : 2015 — 12— 08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31371808;31301521);“十二 五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013BAD18B10);现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北 京 市 奶 牛 产 业 创 新 团 队 项 目。 作 者 简 介 : 吕加 平 ,男 ,研 究 员 ,博 士 生 导 师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乳 品 加 工 技 术 方 面 的研 究 工 作 。
性 而更 加 青 睐 其 风 味新 鲜 和 纯 正 。所 以 从 长 远 来 看 ,巴氏杀 菌奶将 是 未来我 国液 态乳 的发 展方 向。
我 国在 2000年 前 主 要 以 奶 粉 消 费 为 主 ,2000 年 后液 态奶及 酸 奶 逐渐 成 为 主 导 消 费产 品 ,加 工技 术 进步 和专 业设 备 的大量 进 口也快 速地 改善 和提 高 了技术 水平 和产 品质 量 。但 是 ,由于我 国奶 牛 分散 饲养 的技 术 落后 ,挤 奶 靠 手 工 ,冷 链 跟不 上 ,且原 料 乳 生产 主要集 中于 北方 地 区 ,而 主导 消 费 市 场却 又 在东 部 和南 部 的经 济 发 达地 区 。为此 ,许 多 大 型企
LYU Jiaping,ZHANG Shuwen,LIU Lu,et a1.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pasteurized milk[J].Journal of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是一种经过高温杀菌的乳制品,其制作工艺和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障巴氏杀菌乳的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对巴氏杀菌乳的生产、质量控制、包装、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首先,国家标准对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牛奶的新鲜和卫生。
在巴氏杀菌的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确保杀灭绝大部分有害菌,并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对巴氏杀菌设备的要求,要求设备应当符合卫生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其次,国家标准对巴氏杀菌乳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具体规定。
巴氏杀菌乳应当符合一定的营养成分标准,包括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对巴氏杀菌乳的微生物指标和化学指标,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另外,国家标准还对巴氏杀菌乳的包装和储存进行了规范。
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确保不会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在储存过程中,要求对巴氏杀菌乳进行冷链运输和储存,避免产品变质和细菌滋生。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对巴氏杀菌乳的生产、质量控制、包装、储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管理,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巴氏杀菌乳制品。
消费者在购买巴氏杀菌乳时,也应当注意选择正规生产企业的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巴氏杀菌乳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巴氏杀菌乳制品。
牛奶巴氏杀菌原理

牛奶巴氏杀菌原理
巴氏杀菌法是一种低温灭菌方法,利用较低的温度对牛奶进行加热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同时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原有口感。
这种杀菌方法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保证牛奶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巴氏杀菌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温灭菌:巴氏杀菌法采用的是低温加热方式,通常在60℃至85℃之间进行,这个温度范围可以杀死大部分有害细菌,同时不会对牛奶的营养成分造成太大影响。
2. 持续时间:巴氏杀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加热时间。
在一定的温度下,持续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但同时也要保证加热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牛奶的品质和口感。
3. 均质化处理:在进行巴氏杀菌前,通常会对牛奶进行均质化处理,即将牛奶分成小块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保证牛奶受热均匀,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
4. 温度控制:在巴氏杀菌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如果温度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因此,必须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5. 冷却降温:杀菌结束后,需要对牛奶进行迅速冷却降温。
这可以防止细菌再次生长繁殖,同时也可以保证牛奶的口感和品质。
牛奶巴氏杀菌的原理是通过低温加热方式,在保证牛奶营养成分和口感的同时,杀死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从而达到安全饮用的目的。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_HACCP_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的生长繁殖, 且不破坏牛乳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加热处理方 法。其杀菌式为: ( 90~ 95) / ( 5~ 10) min。此方法对牛乳的 物理性质变化影响较小, 并可以使用 CIP 清洗系统对设备进 行清洗。如果杀菌不彻底, 则会残留耐热细菌或致病菌, 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 2. 4 冷却、灌装。杀菌后的牛乳应立即冷却至 5 以下,
2005 11 11
Bryan 提出的 CCP 判定条件[ 7] , 确定原料乳、巴氏杀菌和生产 设备 3 个关键控制点, 从而确定巴氏杀菌乳 HACCP 计划, 详 见表 1。
1 43 0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年
表1
巴氏杀菌乳生产过程中的 CCP 计划
操作工序
潜在危害
预防与纠正措施 CCP
关键限值
t 次数 量 % 低率 % 1 400 12 0. 86 71. 0 1 400 17 1. 21 37. 6 1 400 9 0. 64 61. 7 1 400 16 1. 14 46. 4 1 400 14 1. 00 36. 3
3 讨论 在巴氏杀菌乳生产过程中进行危害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
每 2h 1测
设备设施; 每班 1 次
仓库记录 清洗记录
仓库温度 SSOP 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 1 实施 HACCP 体系前后原料乳微生物检测结果 原料 乳收购时, 供应商主要是试验牧场和个体户奶源, 可采用机 械挤奶、冷贮等方式[ 8] 控制原料乳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数量, 使原料乳微生物数降低几千倍, 结果见表 2。
1. 3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根据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过 程, 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推荐的 CCP 判定树[ 6] 和
中国 鲜奶 标准

中国鲜奶标准如下:
生鲜奶,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GB 19301)中规定,生乳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10^6 CFU/g(mL)。
纯牛奶是以生牛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加热灭菌后得到的牛奶。
纯牛奶要求蛋白质含量≥2.9g/100g,脂肪≥3.1g/100g。
巴氏杀菌奶——执行标准GB19645仅以生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牛奶。
巴氏杀菌奶标准同样是要求蛋白质含量
≥2.9g/100g,脂肪含量≥3.1g/100g。
调制乳——执行标准GB25191调制乳指以不低于80% 的生乳和/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调制乳要求蛋白质含量≥2.3g/100g,脂肪≥2.5g/100g。
这些标准保证了生鲜牛乳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品质。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牛淑丽(兰州庄园牧场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100)摘 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我国不断强化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控。
乳制品是居民饮食中最常见的食品之一,严格控制其生产加工品质,有利于乳制品安全系数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步骤。
合理的生产工艺、包装和储存条件控制,以及员工的质量意识都对乳制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和措施,旨在促进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任度。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The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Dairy Production ProcessNIU Shuli(Lanzhou Zhuangyuan Pasture Co., Ltd., Lanzhou 7301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China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food safety. Dairy product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od in the diet of residents. Strict control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quality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afety factor of dairy products, so as to better ensure the life,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masses. In the dairy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s a key step to ensure product safety and quality. Reasonable production process, packaging and storage control, as well as the quality awareness of the staff a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dairy product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the dairy production process, aim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and increase consumer trust in dairy products.Keywords: dairy products; quality control; food safety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如牛奶、酸奶、奶粉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

本标 准与 G 9 4 — 0 5相 比 , Bl65 20 主要变 化如下 :
— —
将《 巴氏杀 菌 、 菌乳 卫 生标 准》 为 《 灭 分 巴氏
本 标 准适 用 于全脂 、脱 脂 和部分 脱脂 巴氏杀 菌
乳。
杀 菌乳 》 《 菌乳 》 《 制乳 》 三个 标 准 , 标准 为 、灭 、调 本
子 等 水果 ; 菜 中的 青 菜 、 蔬 大葱 、 菜 、 豆 等含 钾 芹 毛 也丰 富 。茶 叶 中亦含 有较 多的钾 , 天 多饮茶 , 可 热 既
消暑, 又能 补钾 , 可谓一 举 两得 。 .
补 充 盐分 和 维 生素 营养 学 家建议 : 温 季节 高 最好每 人每 天补 充 维 生素 B 、 2 2 g B 各 m ,维生 素 C
表 3 微 生物 限量
采样方案 及限量 ( 若非指定 ,均 I C Ug F / l ) F /或C U m 表示 ) j (
项 目
n c m M
检验方法
样 品 的 分 析及 处 理 按 G 7 91 G 791 执 行 。 B4 8 . 和 B 48 . 8
首 先是饮 食 方 面,夏季是 许 多人饮 食 最不规 律 的季 节 , 么厌食 , 么就 暴饮 暴 食 , 且很 容 易 多 要 要 而 吃 生冷 的食物 , 些都是 不利 于 身体 健康 的 。因此 , 这 炎热季 节必 须讲 究饮 食调 节 , 采取 相 应的对 策 。
《 氏杀 菌乳 》 巴 ;
— —
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本 标 准 中引用 的文 件对 于本 标准 的应 用是 必不 可 少 的 。凡是 注 日期 的引用 文件 ,仅 所注 日期 的版 本适 用 于本 标准 。 是不 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 , 最新 凡 其 版 本 ( 括 所有 的修 改单 ) 用 于本标 准 。 包 适 3 术 语 和 定 义 31 巴氏杀菌 乳 (a tuie l) . p se r d mi z k 仅 以生 牛 ( ) 为 原料 , 巴 氏杀 菌 等 工序 制 羊 乳 经 得 的液 体产 品 。 4 技 术 要 求 41 原料 要求 : . 生乳 应 符合 G 9 0 B 13 1的要 求 。 42 感 官要 求 : . 应符 合 表 l的规 定 。
鲜乳巴氏杀菌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

鲜乳巴氏杀菌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作者:谢春胜,陈财,张丽茹,张连潮,黄新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12期摘要:鲜乳巴氏杀菌是一种低温杀菌方法,通常采取在62~65℃下处理30 min,或者在72~75℃下处理15 s,或者在75~85℃下处理15~20 s等。
鲜乳经过处理后不仅能够将其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茵杀死,有效确保食品公共卫生和安全,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中的营养,并保持口味纯正,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鲜乳巴氏杀菌;原料奶;生成过程;腐败细菌;工作人员管理;销售环节1 原料奶检查原料奶接收前必须经过一系列检查,即测定温度,一般要在10℃以下;测定乳品组成;测定里面残留的沉淀物质以及抗菌素;测定pH值,并滴定酸度;检测微生物污染情况,注意要采用快速有效的方法;还要进行体细胞计数以及牛奶掺假试验。
牛奶接收后,如果能够在4h内就能够进行巴氏杀菌,则要对其立即进行冷却处理,并冷藏在6℃下,避免生长病原菌;如果需要贮存3~4天才可进行巴氏杀菌,则要将其在低于3℃的温度下冷藏;如果贮存时间超过4天,则要将其在低于2℃的温度下冷藏。
2 生产过程调控要求必须选用新鲜优质生牛奶,禁止使用还原奶,且不能够含有任何香精、色素、稳定剂。
生产必须严格遵守现行巴氏杀菌奶的国家标准来组织,确保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且通过离心净化和闪蒸脱气处理,将肉眼很难发现的微小细菌细胞以及机械杂质全部清除,并通过低温处理促使一些水分、较差气味蒸发,继而使牛奶品质提高。
制定合理的生产过程检验制度,并不断完善,要求严格按照化验室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检测项目、频次规定)对生产过程的每个工序以及关键控制点进行检测和控制,保证准确计量,且封口严密,避免出现渗漏或者再次污染。
灌装时,要求车间空气通过过滤,并处于正压状态;合理调控温湿度,一般温度适宜控制在15~30℃,湿度适宜控制在30%~70%;每10 m2要安装一个紫外线灯,且每天都进行熏蒸,确保灌装环境的整洁、卫生;杀菌温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且请监督部门鉴定灌装定量系统。
巴氏杀菌乳的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的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是一种经过高温短时间杀菌的牛奶制品,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和较高的卫生安全性,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保障巴氏杀菌乳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标准规定,以确保生产的巴氏杀菌乳符合卫生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
首先,巴氏杀菌乳的国家标准对原料牛奶的质量和来源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要求生产巴氏杀菌乳的原料牛奶必须来源于合格的奶牛场,奶牛场的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原料牛奶的质量安全。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原料牛奶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细菌总数等指标,以确保原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卫生指标符合要求。
其次,国家标准对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生产车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生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并且必须具备巴氏杀菌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
国家标准还对巴氏杀菌的时间和温度进行了具体规定,确保杀菌效果达到标准要求,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巴氏杀菌乳的包装、储存和运输进行了规定。
巴氏杀菌乳的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必须安全无毒,包装过程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储存和运输环节也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持产品的新鲜和卫生。
总的来说,巴氏杀菌乳的国家标准是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饮用。
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消费者在购买巴氏杀菌乳时,可以通过产品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号和卫生标识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选择安全放心的产品。
综上所述,巴氏杀菌乳的国家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共同遵守和执行国家标准,确保巴氏杀菌乳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饮用。
巴氏杀菌机的工艺及其控制方案

巴氏杀菌机的工艺及其控制方案姓名时间: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巴氏杀菌机的杀菌原理,工艺特点以及自动化控制方式。
并且根据设计和调试巴氏杀菌机时的经验描述了平时遇见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对巴氏杀菌机的运行时每个步骤的动作以及该动作的作用都有详细的说明。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对整体的硬件结构以及一些难度比较高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进行了描述。
目录4.参考文献 (29)巴氏杀菌机工艺介绍关键字:巴氏杀菌法,CIP,SIP,板式换热器,均质机,PLC,HMI,PID闭环控制。
巴氏杀菌机的工作原理巴氏杀菌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制品。
“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及耐热性菌以及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这种杀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控制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以营养丰富的优势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乳品消费量逐年攀升。
但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品安全事故,如阜阳假奶粉事件、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等,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极大地破坏了乳品行业的形象。
怎样确保乳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1.1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乳制品产量大增,同时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也逐步增强。
但乳制品行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以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如2005年的光明乳业回收奶事件、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等,无不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1.2 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不到位乳制品质量安全方面法律法规不符合我国乳品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国际化,行业标准也未根据行业发展趋势适时更新,在检测方法上投入的科研经费较少,并且检测方法的操作性不强,甚至有些影响乳品质量的物质难以检出,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于我国原有标准中检测方法的缺陷,导致当时的检测方法不能检测三聚氰胺。
另外,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不高,也是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之一,例如,在生产中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乳品受到污染,影响乳品 质量。
2 乳制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2.1 原料乳生产环节当前,我国奶牛饲养规模比较小,以散养为主,由于未形成规模,防病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奶牛乳腺炎,造成乳品原料不卫生;再加上操作人员挤奶不规范、牛奶检测手段落后、冷藏设施不先进,以及贮奶、对运输工具的清洗不规范等,导致乳品原料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此外,喂养奶牛的饲料是影响乳品质量安全的又一诱因,如饲料中存在农药残留及有害物质,辅料的微生物及理化指标不达标,饲料中的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都会影响乳品质量安全。
2.2 乳制品加工环节乳制品加工包括原料奶贮存、配料、杀菌、灌装等工序,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乳品质量问题。
浅谈巴氏杀菌乳的质量控制

1 巴氏杀菌乳1.1 乳的概述乳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是哺乳动物幼崽生命之初全部的营养来源。
乳的营养成分丰富,以乳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工艺可以加工出多种乳制品,比如: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干酪、乳粉等等。
1.2 巴氏杀菌乳巴氏杀菌乳(pasteurized milk),又称“市乳”“鲜牛奶”,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1]。
巴氏杀菌法,是指由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先生,在1865年研发的用于啤酒、白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灭菌的一种方法[2]。
采用巴氏杀菌处理,可以杀死牛奶中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将其中的微生物含量降低到对人物无害的程度,同时又尽可能多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及新鲜口感,是常见也是历史悠久的乳制品。
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都属于液态奶,在众多乳制品中,液态奶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
液态奶就是以生牛(羊)乳、或添加复原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过巴氏杀菌或灭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液态奶的种类也很多,通常按照热处理的方式可分为巴氏杀菌纯牛(羊)乳、巴氏杀菌调制乳、灭菌纯牛(羊)乳和灭菌调制乳。
巴氏杀菌乳具有大部分营养成分被保留,安全可靠的特点,营养价值明显高于高温灭菌乳[3]。
2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2.1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国家标准规定,符合巴氏杀菌乳的要求即为巴氏杀菌乳,即有关键工序巴氏杀菌即可,但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产品品质,除了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外,往往还要有其他的工艺单元。
巴氏杀菌乳的一般生产工艺:原料乳的验收→净乳→冷却→贮存→预热→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缓冲贮存→灌装→检验→包装→入库→出厂分销。
2.2 质量控制对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进行危害点分析,确定原料乳的质量、巴氏杀菌、灌装、CIP清洗(就地清洗)和冷链完善为关键点。
2.2.1 原料乳的质量原料乳中含有乳脂肪、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也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非常容易因为微生物滋生导致牛奶腐败变质,为了保证原料乳的质量必须减少微生物污染。
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及控制策略简介:巴氏杀菌是一种常用于奶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杀菌方法,其通过加热和快速冷却的过程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保持奶制品的卫生安全。
然而,巴氏杀菌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对奶制品的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1.颜色:巴氏杀菌会使奶制品的颜色变浅,特别是牛奶和酸奶,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微黄或淡黄色。
这是由于巴氏杀菌导致部分乳糖和氨基酸变性,从而影响奶制品的颜色。
2.味道:巴氏杀菌会对奶制品的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加热过程中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奶制品的口感和味道。
此外,巴氏杀菌还可能使奶制品产生一些煮熟或烤焦的味道。
3.质地:巴氏杀菌会使奶制品的质地变得较为稠密,尤其是牛奶和酸奶。
这是由于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变性引起的。
巴氏杀菌还可能在奶制品中形成一些凝块或沉淀物,影响质地的均匀性。
4.营养价值:巴氏杀菌使奶制品中的微量营养素损失较大,特别是维生素C和活性酶。
加热过程中会引起这些营养物质的降解,从而降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控制策略:为了减少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控制策略:1.温度控制:巴氏杀菌的温度是影响奶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控制巴氏杀菌的加热温度,尽量避免过高的温度,以减少对奶制品的影响。
同时,合理选择冷却温度和冷却速度,以保持奶制品的质量。
2.时间控制:巴氏杀菌的时间也是影响奶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控制巴氏杀菌的加热时间,以缩短加热时间和降低对奶制品的影响。
同时,冷却时间也应适当控制,以保持奶制品的感官质量。
3.技术改进:采用新的杀菌技术或工艺改进,可以降低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例如,可以尝试脉冲电场杀菌、高压杀菌等新型杀菌技术,这些技术对奶制品的质量影响相对较小。
4.添加剂的使用: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稳定剂或抗氧化剂,以减轻巴氏杀菌对奶制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简述巴氏杀菌乳的工艺流程及要点

简述巴氏杀菌乳的工艺流程及要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巴氏杀菌乳是一种经过低温杀菌处理的牛奶,它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同时也杀灭了其中的有害细菌,保证了牛奶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氏杀菌奶安全及质量控制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疾控中心主任技师 曾寿瀛学生饮用奶是液态乳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饮用对象是中小学生,产品安全是决定产品存在的前提,安全保障被列为评定定点生产企业资格的绝对条件。
我国学生奶起步较晚,但起步就将中国学生奶定为灭菌型利乐包装。
江苏省一起步,就将江苏省学生奶定位为巴氏杀菌型卫生包装(非无菌包装)与灭菌乳两种,即一开始就有别于国家学生奶。
2006年底,江苏省调整学生饮用奶品种为全脂灭菌乳、全脂灭菌调味乳及全脂巴氏杀菌乳三种。
一、概述1999年下半年,有关报刊披露我国将起动学生奶工程,江苏省奶业协会于99年八月举办江苏省学生奶培训班提出:学生奶的安全不完全取决于无菌包装,而取决于是否有完整严密的切实执行的综合控制措施。
并组织进行有关高等院校教授,监督机构专家及政府部门领导及主要乳品企业领导参加先后三次专题论证。
均认同这一认识,在江苏省学生饮用奶管理办法。
江苏省学生饮用奶定点企业检查评定标准等政府文件中,将江苏省巴氏杀菌学生奶保障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作为具备条件列入上述文件中。
以自办奶牛场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卫生灌装(非无菌灌装),卫生包装(非无菌包装),当天生产,当天销售(24小时内),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所在市辖区内)[注:少数当时经农业部批准的定点企业允许跨市销售]的江苏省学生奶定位,从启动至今七年,已生产供应十亿份以上。
全省学生奶安全、质量状况良好,截今没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
据几年来,省、市技监、卫生部门市场抽查结果分析,全省有相当一批定点企业常年产品菌落总数<400个/ml。
自1999年提出江苏省学生奶定位为巴氏杀菌卫生包装后不久据世界粮农组织(FAO)于上海召开亚太地区学生奶工作会议:国际开展学生奶计划的五十多个国家中,奥地利、泰国、马来西亚、黎巴嫩、菲律宾、芬兰、肯尼亚、捷克、乌拉圭等国家学生奶也都是杀菌型,塑袋或玻璃瓶包装(其他国家未见有介绍资料)。
亚太地区学生奶工作会议资料,佐证了江苏学生奶的可行性。
亚太地区学生奶资料还说明,除中国等六个国家,学生奶完全按商业价格收取学生奶费用外,其他国家学生奶为免费学生奶,或补贴学生奶(政府或农场主、加工商出资补贴),及按成本收取学生奶费。
二、影响学生奶安全的微生物方面因素涉及“学生饮用奶”安全有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三个方面因素。
生物性(微生物方面因素)为最主要的因素。
化学性:饲料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饲料霉变物残留(如AFM1)、接触剂残留(清洗剂)、有害金属带染等化学性对牛奶安全的影响,常常呈蓄积性,慢性危害。
(AFM1同时具备生物性)。
国家有相应标准,在实施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上有相应控制措施,不文拟不作讨论。
生物性:奶牛患人畜共患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疲、炭疸病等。
国家有相应法规,兽医卫生监督机构,例入日常工作,控制严格。
如结核病、布氏病、口蹄疲、炭疸病,常年进行检疫及预防免疫,年检疫、免疫次数以次为2、1、3、1。
本文拟不作讨论。
物理性常常指牛奶加热处理所引起的牛奶变性,变色等反应。
这在牛奶生产加工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予以避免。
世人最担心,教委最不放心的是因食用学生奶发生急性(爆发性)食物中毒,由于是集中饮奶,一旦出问题中毒人群将是一大片,影响极大,后果严重。
细菌生命活动需要1、碳源(葡萄糖乳糖)2、氮源(蛋白质)3、无机盐(柠檬酸盐……)4、生长因子(维生素)5、水等五大营养要素。
而牛奶完整地具备了这五种营养要素。
从营养、卫生的角度上分析,牛奶是公认的全价营养品,同时也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食用致病菌污染或腐败菌(污染菌)污染致牛奶腐败变质,引发食物中毒,国内外都有报导。
(一)致病菌污染牛奶引发食物中毒致病菌污染牛奶有两种情况:一是乳牛患乳房炎等疾病奶中带菌。
二是致病菌在自然界存在,主要在挤奶时易污染牛奶(使牛奶成为载体),在牛奶中生长繁殖,兼或产生毒素最终引发食物中毒。
以上两类致病菌有: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G+),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较无氧时生长更好。
在12-45℃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37℃,细菌繁殖PH范围为4.4-9.8,繁殖最适PH7.4左右。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强,高温杀菌可杀死该菌。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99%以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污染于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37℃条件下,经4-8小时可产生肠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水分、蛋白质和淀粉(乳糖)较多的食品中,极易繁殖并产生肠毒素。
牛奶恰恰具备这些条件。
肠毒素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以血清型特征分为A、B、C、D、E五型肠毒素加热100℃经1分钟毒性可被破坏,而A型肠毒素,须加热至100℃并持续2小时方能将其破坏。
因而应引起充分重视。
1999年,日本雪印公司乳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震惊世界。
据报导,系生奶与热奶交叉污染(阀门渗尽)所致。
笔者因工作关系,参与国内几起牛奶食物中毒的调查,也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
饮用牛奶引发急性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
乳房炎是产奶牛的普通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省学生奶定点企业验收标准中规定:患乳房炎奶牛要挂示警牌,单独手工挤乳,其乳废弃不用。
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G一)干菌。
奶牛因感染沙门氏菌患肠炎,牛粪中存在大量沙门氏菌,如挤奶时被污染,亦可导致该菌在奶中大量存在。
沙门氏菌本身不耐热,100下立即死亡,该菌可产生内毒素,机器挤奶可有效预防牛奶被沙门氏菌污染,在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中应注意预防交叉污染。
1985年英国婴儿奶粉沙门氏菌中毒,系受该菌污染所致。
1994年,美国冰淇淋沙门氏菌中毒(近23万人)系运送冰淇淋车同时运送鲜鸡蛋,交叉污染所致。
日本厚生省生鲜牛奶标准中,规定奶牛患所例20种疾病中任何一种疾病,(其中包括胃肠炎)生奶都不准应用。
3、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阴性(G一)厌氧菌,且有芽孢,肉毒梭菌所有菌株,在45℃以上温度条件下均受到抑制,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的适宜温度为18-30℃,在低于10-12℃温度条件下,该菌不生长也不能产生毒素。
肉毒梭菌一旦产生芽孢极为耐热;于热180℃/5—15分钟、湿热100℃/6小时、120℃/4分钟方能杀死芽孢。
在PH4.5以下和9.0以上,该菌受到抑制。
肉毒梭菌的毒素不耐热:80℃/加热30分钟,100℃/10—12分钟可破坏其毒素。
肉毒梭菌存在于土壤、淤泥、尘土和动物粪便中,中外资料报导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多系自制发酵食品所致,因此呈现散发性(家庭或个人)食物中毒。
很少呈集体暴发性食物中毒。
1989年,英国酸奶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系添加的坚果终端加工不彻底造成。
4、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为肠道的正常菌丛,一般不致病。
但有些大肠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也能产生肠毒素。
按耐热性分为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前者60℃/30分钟被破坏,后者100℃/30分钟被破坏。
致病性大肠杆菌,可经手、牛奶、容器等传播,带菌的牛奶加热不彻底或生熟交叉污染,可引起食物中毒。
空气、水源也是传播途径。
大肠杆菌依抗原分为O、K、H三种型。
5、李氏杆菌李氏杆菌幼令培养时革兰氏阳性,48小时培养后为革兰氏阴性。
兼性厌氧,不产生芽孢荚膜,耐碱不耐酸,PH9.6仍能生长。
4℃温度下缓慢生长,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健康带菌者和动物粪便中,患乳房炎牛奶中以及不正确发酵的青贮饲料中、土壤中都有该菌的存在。
动物是本病的主要宿主,粪便污染牛奶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李氏杆菌在美国、加拿大多次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
1985年,墨西哥干酷添加生奶引起47人死亡,142人发病食物中毒。
1983年,马萨诸塞洲爆发的食物中毒,生奶及消毒牛奶中均检出李氏杆菌,有关资料提示:超高温杀菌可致死李氏杆菌。
我国至今尚未见牛奶李氏杆菌中毒报导。
6、假单胞菌属及气单胞属荧光假单胞菌归假单菌属,又名荧光极性鞭毛杆菌。
假单胞属及气单胞属,都属嗜冷菌类,即0-20℃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只不过生长的较慢,两属细菌在土壤、水中广泛存在。
荧光假单胞菌能生成耐热水解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气单胞属存在胞外酶,可导致牛奶腐败变质,对防腐剂有一定抵抗力。
荧光假单胞菌及气单胞菌的最适温度为25-30℃。
小结:(1)上述七种细菌中,最有可能引发(国内外报导较多)。
食物中毒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鉴于肠毒素极其耐热,控制的方法,是挤出的牛奶即时冷却。
使其丧失产生肠毒素条件。
根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牛乳的方法是任何性质(开放性,隐性)、任何程度(轻度、重度)的乳房炎乳均绝对不能与常乳混合。
(2)以上致病菌,一般都具有在自然分布广泛的特性,实施机器挤乳,可切断污染牛乳的途径。
手推式挤奶机效果明显不如管道挤奶和鱼骨式挤奶机,手工挤乳的鲜乳不能作为学生奶原料乳。
(3)文中介绍了各致病菌的生长温度及最适温度,挤出的牛奶立即冷却在4-6℃是有效控制其生长,繁殖的方法。
防止以上细菌对牛奶的再污染(杀菌后的污染),实施冷链,灌装间实施空气净化,也是有效措施。
(4)凡与奶有接触的设备(贮奶缸、管道、泵……)都实施有效的CIP清洗(在每次使用前、测定酸碱罐PH值),牛奶加工(进入生奶贮存缸—灌装)的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状况中运行。
以上小结提出的几项措施,如能切实实施,致病菌污染牛奶引发食物中毒即可得到控制。
(二)牛奶腐败变质引发食物中毒挤出的牛奶中,本身存在乳烃素(Lactnin)抗菌物质。
乳烃素亦称乳素,在一定时间内,它可抑制奶中细菌的生长繁殖,但它作用时间,受乳中菌量,冷却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影响。
如挤出的牛奶,菌量少,又能立即冷却在4-6℃,乳素的抗菌作用时间可延长。
据资料介绍,牛奶冷却至5℃,抗菌特性的作用时间可维持36小时以内。
即时地将生奶冷却至4-6℃可保持牛奶新鲜度,此不仅对成品的卫生质量有直接关系,对牛奶风味—奶香保持亦有关系。
腐败菌(污染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它们本身不带有致病性。
进入杀菌奶的主要途径是灌装期。
其他如成品冷藏时,包装体内奶温不足以抑制腐败菌活动,牛奶出库后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未实施冷链,包括运输,分发过程),使奶中残留腐败菌复苏,迅速增殖。
杀菌后、再污染牛奶的微生物可能是综合性的,即除细菌外,可能存在酵母霉菌等。
但细菌是造成牛奶腐败变质的主要菌种。
引起牛奶腐败变质的主要细菌有:(1)产酸菌:主要为乳酸细菌,它们的特性是可通过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分解碳水化合物(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的酸度增加,属于产酸菌的细菌有:乳酸乳球菌、粪肠球菌、乳明串球菌,柠檬明串菌等。
它们的生长温度一般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3-30℃。
除粪肠球菌,存在动物粪便中外,上述其他细菌,大都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