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油漆等行业。

然而,苯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接触苯过量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起苯中毒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苯中毒的重视和警惕。

某化工厂的一名工人因接触苯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

据了解,该工人在清洗设备时,由于未佩戴防护装备,长时间暴露在苯气中,导致了中毒。

一开始,他只是感到头晕、恶心,以为是一时的不适,继续工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

最终,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全力治疗才得以脱离危险。

这起案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苯中毒危害巨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苯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质,长时间暴露在其气味中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因此,在接触苯的工作场所,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装备,做好防护措施。

其次,一旦出现苯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苯气,及时进行急救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除了个体防护,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更应该重视苯中毒的防范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苯中毒危害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苯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最后,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以便在发生苯中毒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总之,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危害,对个人健康和企业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

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苯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苯中毒的关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案例: 苯中毒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苯,是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广泛使用的溶剂,如制造染料、药物、香料、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炸药等;作为溶剂则用于油漆、喷漆、油墨、印刷、树脂、人造革、粘胶(鞋厂、球厂、纸箱厂)及合成洗涤剂(清洗模具)等。

苯具有芳香味,是易挥发的液体。

在生产中,它以气体状态进入呼吸道,吸入高浓度苯蒸汽会引起急性苯中毒,表现为:①双眼流泪、怕光、视力模糊及咽喉痛、咳嗽、胸闷、憋气等不适。

②出现兴奋、面色潮红、继而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心悸、步态不稳等酒醉状态,称“苯醉”,严重的会出现剧烈头痛、复视嗜睡、幻觉、肌肉痉挛,血压下降、或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会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则会造成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①头晕、头痛、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②血液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引起全血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常常有心慌、心跳、气促、头晕、无力、面色苍白、月经过多和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点、紫斑、鼻及齿龈出血等)。

③皮肤脱脂、变干、出现皮疹样皮炎、脱脂性皮炎和皮肤皱裂等。

张红,不满17岁,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2020年3月,她只身来到广东,先后在东莞三家鞋厂打过工,从事鞋底部品质检工作以及棉布针车工作。

在这三家厂工作时,厂方都没有为员工进行体检和办理工伤保险。

为了多往家里寄钱,她特别省吃俭用。

张红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工作岗位患上了职业病,这不仅让她失去了劳动的能力,还威胁她的生命。

到了2020年11月,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头晕特别明显。

12月时,她出现牙龈及皮下出血,时常全身乏力。

之后,她就被送到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治疗。

入院11个月以来,张红工作过的三家工厂竟然没有一家愿意为她的患病承担责任。

无奈之下,张红的姐姐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找到张红工作过的最后一家鞋厂。

但是作为最后用人单位的这家鞋厂除了在张红入院之初交给医院3万元之外,就拒绝再交纳任何费用。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本文基于真实案例,围绕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事件概述2019年某日,某县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

当天晚上7点左右,该企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呕吐、胸闷等症状,接着意识逐渐模糊,最终昏迷不醒,其中5人不幸身亡,6人送往医院治疗。

二、调查经过立即得知此事故后,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赶赴现场实施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化工企业生产苯和苯系化合物,并进行加氢处理,苯是致癌物质,加氢处理苯则会产生苯米松和苯酚,这两种物质也具有一定毒性。

当天晚上,化工企业的加氢反应器突然停止工作,而反应器内仍然残留有大量的苯和加氢产生的有毒物质。

由于工人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及时关闭产生有毒气体的设备,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取样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加氢反应器内排出的气体中,苯的浓度超过了爆炸下限的10倍以上,另外还检测到了大量的苯酚和苯米松等有毒物质。

三、原因分析1.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

首先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员工安全意识较差。

2. 设备安全性问题加氢反应器的安全阀失效,致使粗苯过饱和,进而造成突发事故。

3. 危险品管理不规范企业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不规范。

在日常生产中,企业应该加强对危险品的监测和检测,以及对存在危险的工作区域设定专门的安全防范措施。

而该企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危险品管理措施,也没有安排专人定期对危险品进行检测和监测。

四、教训和建议1. 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2. 设备维护保养严格要求设备的安全性能,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危险品管理企业应该对危险品进行监测和检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落实专人负责。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 具挥发性,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 具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有麻醉作用; ❖ 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 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
编辑课件
2.化学结构
➢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 香族。
(2)使用价格低、毒性高的汽油作为橡胶溶 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苯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4)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编辑课件
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 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 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编辑课件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毒物是什么?其接触机 会有哪些?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毒物有苯及其同系物。
1.苯的制造:焦炉气、煤焦油分馏、石油裂化重整。 2.化工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塑
料、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等。 3.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生药的浸渍、提取,油漆、油
2.氢醌与纺垂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 细胞增殖。
3.损伤DNA,诱发突变或染色体的损伤, 引 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因骨髓增生不良, 最终导致急性髓性白血病。
4.癌基因的激活。
编辑课件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期低浓度接触苯
(1)工作地点设在仓库,空气中苯浓度是标准值 的20-60倍。
如果在车间采 取哪种措施防 止苯中毒? ? ?
编辑课件
预防措施
1.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喷漆用的苯可用 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替代) 。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3.卫生保健措施 ➢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 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 ➢作业工人加强个人防护。 ➢进行就业体检和定期体检。 ➢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 喷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机会有哪些?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1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1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 “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独山子石化公司32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项目自 2006年9月30日开工,2009年6月20日完成中交, 进入试车阶段。 2009年8月9日, 苯乙烯装置乙苯 单元分离系统接料试运行。
二、事故经过
2009年8月9日下午5时32分,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脱 轻组分塔在苯循环升温过程中,脱轻组分塔釜底泵出口 单向阀入口端法兰处突然泄漏,液体苯大量喷出。一名 现场操作工闻声赶到将釜底泵停止。随后车间人员带着 五套防化手套和防毒面具来到现场,并关闭了泵进出口 阀门,之后五人撤离泄漏区。之后又有两人戴空气呼吸 器紧固泄漏处螺栓,泄漏停止。当时有人发现一名参与 关阀作业的操作工昏倒在下风处的R1管廊的西侧泵旁, 该名员工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四、事故教训
6、要加强对已完成施工项目的检查、监测,发现 不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验收标准的单项工程,一定要 引起重视,进行彻底返工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 要求,符合标准,防止试运期间或交付运营后出现问题 而造成重大经济影响和不必要的损失;
7、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不但要关注施工过程中 由于质量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更不能忽略保运期间由 于质量原因造成的安全伤害。要认真落实各项目现场保 运期间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2、在编制质量计划及相关方案、技术措施时加强对 法兰、垫片、紧固件等材料检验控制,根据合同、设计 及规范要求对材料验收做好策划;
3、认真核对材质证明书,保证质量证明资料齐全、 真实;
五、防范措施
4、认真检查实物质量:首先查看其标识是否符合相 关标准的要求;其次查看产品外观质量是否有相应标准 中不允许的外观缺陷;
(二)部分垫片安装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直接原因

苯中毒事故案例

苯中毒事故案例
(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2)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3)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封等)。
(4)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5)采取其他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对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时没有规定的,使用车间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3、在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4、使用单位应将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急性吸入性苯中毒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以苯挥发形成的蒸气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其特点为时间短,中毒急骤,病情危重常以损害心脏、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作为企业,在使用含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化学品时,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化001年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某建筑工地防水工史某(男,29岁)与班长(男,46岁)2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7m×4m×8m的地下坑内,在坑的东侧底部2m,面积约为2m×2m的小池进行防水作业,另一名工人马某在地面守候。约晚19时许,班长晕倒在防水作业池内,史某奋力将班长推到池口后便失去知觉倒在池底。马某见状,迅速报告公司负责人。约晚20时,经向坑内吹氧,抢救人员陆续将2名中毒人员救至地面。经急救中心医生现场诊断,史某已死亡。班长经救治脱离危险。
该地下坑防水池底部、中部、池口空气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施工现场使用的L-401胶粘剂和JS复合防水涂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L-401胶粘剂桶口饱和气中,苯占58.5%、甲苯占8.3%。JS复合防水涂料中醋酸乙烯酯占78.1%。事故现场经吹氧后2h,防水池底部空气中苯浓度范围仍达17.9~36.8mg/m3,平均23.9mg/m3,其他部位均可检出一定量的苯。估计事发时现场空气中苯的浓度可能会更高。

职业病危害案例与处理

职业病危害案例与处理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 病危害程度
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 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
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建立职业病危害档案,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害事故等
监督方式:现 场检查、资料
审查等
法律责任:对 未履行监督职 责的部门和人 员追究法律责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
05
与控制
工程技术措施
改进工艺:采用低毒或无毒的 工艺流程
密闭和通风:对产生有害物质 的设备进行密闭,并设置通风 设施
隔离: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 分开,减少接触
自动化和遥控:尽可能采用自 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
职业性噪声聋案例
案例概述:某工 厂工人长期接触 噪声,导致听力 下降,最终确诊 为职业性噪声聋。
症状表现:耳鸣、 听力下降、头痛 等。
处理措施:采取 隔音、消音等措 施降低噪声强度, 佩戴耳塞等个人 防护用品,定期 进行听力检查。
预防措施:加强 职业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健 康检查,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制度。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 为进行处罚
法律责任
职业病危害的法律 定义和范围
雇主的责任:提供 安全健康的工作环 境
劳动者权益保护: 享有健康保障和工 伤保险
监管部门的职责: 对职业病危害进行 监督和检查
处罚规定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罚款、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2002年 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

2002年 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

2002年初,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的几名外地务工者,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后经卫生部门调查确定为苯中毒事件。

在白沟事件发生时,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及周边邻县形成了一个以白沟为中心的箱包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这个庞大的生产加工基地涉及到高碑店、雄县、容城、定兴等地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30多万人,除了一些较大规模企业外,绝大多数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

有些家庭式作坊户,因生产用料不合标准、工作环境差而引起打工者中毒甚至致死事件。

苯是一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从煤焦油、石油等物质中提炼出来的,容易挥发,燃点很低,可做燃料、溶剂和香料。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如保护不当,易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1)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1)1.1.1 事故经过 (2)1.1.2 事故原因分析 (4)1.1.3 事故预防措施 (5)1.2 化学品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6)1.2.1 事故经过 (7)1.2.2 事故原因分析 (8)1.2.3 事故预防措施 (9)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0)2.1 煤气泄漏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1)2.1.1 事故经过 (13)2.1.2 事故原因分析 (14)2.1.3 事故预防措施 (15)2.2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6)2.2.1 事故经过 (18)2.2.2 事故原因分析 (18)2.2.3 事故预防措施 (20)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某化工厂发生一起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苯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处理,导致苯泄漏。

泄漏的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遇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炸。

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了大量的苯蒸气,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两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2019年某食品加工厂发生一起农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农药进行妥善储存和使用,导致农药泄漏。

泄漏的农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有毒气体,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一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年某制药厂发生一起药物误食中毒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导致一名工人将药品误认为是食品而食用。

该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经送医救治,生命得以挽回,但仍需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反应釜的老化及未及时维修,发生毒气泄漏事故。

由于该化工厂涉及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扩散至工作环境中。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述2020年5月3日15时,某防腐公司劳务队3名油漆工在江南造船集团责任有限公司7万6千吨散货船(H2320)四号大舱进行喷漆作业(自述均佩带防毒面罩),17∶30左右其中1人首先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另2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这3人相继被监护人员发现后救出,于18∶55分被送入瑞金医院急诊救治。

该船甲板至舱底有5层楼深。

发生中毒的3名工人当时就在舱底处喷漆作业,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已有3条送风管被放入舱底送风,而四号大舱的入口处已成为一个排风口。

调查人员在距舱底3层半楼的高处(由于晚间无照明设施)设点采样(采样时间21∶50~22∶10)。

采样结果为苯3.1mg/m3、3.4mg/m3、甲苯13.8mg/m3、13.3mg/m3、二甲苯161.0mg/m3、150.3mg/m3。

根据现场调查与专家会诊结果,初步诊断本次中毒为一起急性职业性混苯中毒事件。

事故分析三苯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

造船业常用作溶剂、稀释剂。

在空气中以气状态存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汽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症状。

轻度有黏膜刺激征,随即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临床症状表现:①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会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②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苯中毒早期的红细胞由于代偿作用及其寿命较长,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1. 案例背景1.1 事故发生地点该案例发生在广东省某市,事故发生地点为一家印刷厂。

1.2 事故发生时间该案例发生于2021年10月1日。

1.3 事故原因在装卸货时,工人将装有苯的罐子放在地上,苯从罐子中泄漏出来,造成快速挥发并在厂房内弥散。

由于苯具有很强的毒性,导致工厂内多人中毒,其中包括1名工人因中毒死亡。

2. 案例调查过程及结果2.1 现场勘查经现场勘查,苯泄漏的主要地点位于印刷厂一楼库房正中,该库房门窗紧闭,通风极差。

在库房内,可以看到散落的苯水,空气中苯的浓度较高。

根据工厂工作人员的描述,苯泄漏是因为工人在装卸货时疏忽所致。

2.2 病人症状共有9名工人因中毒被送往医院,其中1名工人在抢救无效后死亡。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急促和心慌等。

经医院检查和观察,确认9名工人均为苯中毒。

2.3 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此次事故由于苯泄漏引起。

该印刷厂库房空气密闭,通风极差,苯气体无法有效散发,导致苯浓度超标,从而造成了多人中毒。

受害者在中毒后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其中1名工人最终死亡。

3. 其他情况根据媒体报道和其他渠道了解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类似的苯中毒事故已经发生了多起。

对于这些事故,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此外,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加强对危险品的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总结此次案例中,工厂苯泄漏导致多人中毒和1人死亡的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教训。

生产中要注意安全,加强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个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自身成为意外中的受害者。

工人地下防水施工苯中毒事故分析

工人地下防水施工苯中毒事故分析

工人地下防水施工苯中毒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1999年7月19日晚22时,某建筑工地地下4楼进行涂刷防水涂料作业,刘某与贾某、张某、秦某和陈某在距地面15m、宽9m的狭长基槽内进涂刷行作业,陈某负责运料。

作业过程中,5人都未佩带任后防护用品,现场也无任何机械通风装置。

当工作到次日凌晨1时30分时,陈某发现刘某、贾某晕倒在作业现场,立即找警卫组织抢救,并报告急救中心,随后赶回现场,发现另两名工人张某、秦某也昏倒在现场。

经其他工人的抢救,分别将4人救离现场,在抢救过程中,因抢救人员均未带个人防护用品,先后有10名工人出现中毒症状。

后经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抢救无效刘某、贾某当场死亡,张某、秦某和其他15名中毒人员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由于在15m深的地下涂刷作业,现场没任何通风设施,工人没有佩带任何防护用品,有机溶剂大量挥发,苯浓度严重超标,导致工人吸入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2010年2月4日,许昌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5名职工因身体不适先后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医院对患病职工作出初步诊断:不排除接触苯作业导致的职业损伤。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与市安监局于当天组成调查组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测,发现空气中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指示市安监局依法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实施停产整顿,另一方面安排市卫生局、市经济开发区督促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三联机车间职工进行体检筛查。

检查中共发现35人血液指标异常,其中27人需住院治疗,8人居家治疗。

事件处置过程中,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作出批示,对救治病人、履行职责、监督排查、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疑似职业中毒事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汇报,对医疗救治、职业病诊断、事故调查处理、发制品行业有害工序排查整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进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不惜代价,全力救治病人。

27名患者被安排住进许昌市条件最好的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患病职工的医疗救治和病情监测工作。

市中心医院在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对患病职工进行了积极救治。

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治疗资金,对居家治疗病人全额报销费用,对住院病人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保证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至3月30日中午,已报销医疗费用78万元。

2月21日,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对治疗工作进行指导。

两位专家在会诊时表示,这些病人通过科学施治,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

与患病职工救治工作同时,市疾控中心及时受理并依法组织了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28名职工的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显示28名申请人均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职业病案例: 上海某印刷器材厂苯中毒调查

职业病案例: 上海某印刷器材厂苯中毒调查

对上海某印刷橡胶业发生苯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该厂在生产印刷橡胶布中使用纯苯作为橡胶溶剂,车间空气苯平均浓度高达207.54mg/m3。

在5年中对33名接触纯苯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苯中毒5人,患病率高达15.2%,达到1981年全国苯中毒普查的接触纯苯者中毒率0.94%的16.1倍之多。

提示:应加强印刷橡胶行业的防护和工艺改革工作。

关键词:印刷橡胶业;苯中毒;调查上海某印刷器材厂,于1960年建厂,生产印刷橡胶布,1960~1994年使用纯苯作为橡胶溶剂,每月使用纯苯约15吨。

1989~1994年,接触纯苯33人,苯中毒患病率15.2%,苯中毒观察对象为33.3%。

现将该厂苯中毒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上海某印刷器材厂从事苯作业、专业工龄半年以上的工人共33人,男性13人,女性20人,男∶女=1∶165。

以上海市职业性苯作业体检表为调查依据,按其作业工种、专业工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作业环境浓度等项,结合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苯中毒均按国家标准(GB3230—82)苯中毒诊断标准集体会诊确诊,1例重度苯中毒、2例中度苯中毒、2例轻度苯中毒为重点调查对象。

1.2车间空气苯浓度测定方法苯作业场所在作业2小时后测定。

测定方法按国家卫生部监发(91)第1号卫生防疫工作规范规定,采用注射器采样100 ml,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车间测定点及浓度经现场调查,该厂掏浆、刮浆车间为不定期测定点,每个测定点每次测定2个样品,1988~1994年间共测定样品54个,车间空气苯的浓度范围为1.9~1400mg/m3,其平均浓度为(207.54±240.62)mg/m3,样品最高浓度为掏浆车间,进出料时空气苯浓度为340~1400mg/m3。

工人每天进出料时接触高浓度苯2~3小时,进出料后进入休息室休息,车间休息室浓度为7.5~8.1mg/m3,工人每天上班时间4~6小时。

职业病案例: 油漆工职业性急性苯中毒1例

职业病案例: 油漆工职业性急性苯中毒1例

油漆工职业性急性苯中毒1例1999年3月某日,海宁市某个体油漆工在涂油地板时,发生了职业性急性苯中毒,现将事故经过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海宁市某个体油漆工于1999年3月某日下午14时开始油漆地板,2h完工准备回家时,因昏昏沉沉滑倒,爬行至门前无力把门打开。

次日上午8时被人发现已经昏迷不醒,直接被送往医院急诊。

2临床资料该患为男性,年龄32岁,从事油漆作业12a。

查体:T35.5℃,P72次/min,R20次/min,BP91/52mmHg,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双侧瞳孔1.5mm,双肺未闻及于湿啰音,心率72次/min,无杂音,心界正常,背部有油漆沾染及摔伤痕迹,腹部平软,克氏征及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快速血糖测定值为5.4 mol/L(正常),血清胆碱酯酶70U(正常),血常规白细胞33.1×109/L,丙氨酸转氨酶180 IU/L,天氡氨酸转氨酶630IU/L。

尿常规检查蛋白+,隐血(+++),白细胞1~3个,红细胞40~50个。

尿生化检查:肌酐121.3Ⅱ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910U/L,,肌酸激酶7800IU/L,乳酸脱氢酶714IU/L,C反应蛋白52.7mg/L,均偏高。

尿中磷、甘油二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偏低。

抢救及治疗经过: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血压监护,采用内科对症治疗。

0.9%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纳络酮l.2mg静脉滴注。

地塞米松20mg静脉推注,5%葡萄糖20ml与参麦针静脉滴注,50%葡萄糖20ml与10%葡萄糖酸钙10Md静脉推注。

约20mm后,P74次/min,R26次/min,血压回升到112/72mmHg。

2h后给予肝素针剂1支(1250IU)及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

3h后患者仍意识模糊,无呕吐及抽搐,BP139/88MMHg心率80次/min,两肺呼吸音粗,腹平软,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性反射。

入院当日下午13时20分,该患者意识清楚,咳嗽,痰多(白色泡沫状),自述胸闷,无胸痛,哮鸣音不明显,腹软。

职业病案例: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

职业病案例: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应用广泛,苯中毒时有发生,但低浓度苯作业致苯中毒发生少有报道,现就我省职业病防治医院2020年确诊的1例慢性重度苯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1现场卫生学调查某厂装配车间建筑面积约1700m2,车间工人100余人,作业区分零件散装作业和成品整装作业两部分。

作业车间自然通风,设有天窗.排风扇通风装置。

其成品装配工作岗位与刷漆、补漆岗位立体交叉、交替进行,车间另一端300m左右是喷漆岗位,喷漆室有水帘、排风扇。

装配作业工人未见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为确保良好的作业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受该厂委托,我所于2020年和2020年两次对该厂装配车间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监测。

2020年设监测点8处,采集样品36份,测定结果为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4mg/m3;甲苯为0.16mg/m3流程没有变化。

2临床资料2.1职业接触史患者,女,27岁,于l99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某机械厂成品装配车间从事四轮拖拉机皮带罩装配工作,工种为装配钳工,2020年8月调离此工作岗位,在门卫室工作。

患者自诉入厂前健康状况良好,未从事过接苯作业,无特殊服药史,无放射线接触史和家族血液病史。

2.2临床表现患者1999年12月出现头晕、乏力、皮肤黏膜发绀、月经量增多、牙龄出血,平素易感冒等症状。

经该厂职工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l55医院等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一直在当地医院治疗,2020年7月转入河南省职业病医院治疗。

查体结果显示,一般情况尚可,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2.3实验室检查结果2.3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上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b110g/L,WBC4.20×109/L,PLT120×109/L。

1999年首次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检查结果为:Hb102~115g/L,WBL3.50~4.4×109/L,PLT69.0~89.0×109L。

二甲苯慢性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二甲苯慢性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二甲苯慢性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2000年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

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

事故经过: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目前任某正在住院医治。

该所接到举报后进行了调查。

任某于1997年进厂,1999年1月从事钙塑箱的印刷工作,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17日从事擦字工作。

2000年4月底消逝身体乏力、恶心、头晕及牙龈出血等症状。

该厂在旧钙塑箱上擦字和在新钙塑箱上印字两道工序中,均使用了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8月7日任某被杭州市疾病预防把握中心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阻碍性贫血)。

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于7月17日调查该厂二甲苯的进货渠道,发觉有苯的进货发票,并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的6个测定点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苯浓度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标准40mg/m3),其中最高浓度达995.3mg/m3。

同时发觉,该厂未申请职业危害因素登记和办理职业卫生审查手续;未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未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设立平安卫生警示标志和实行有效防护措施。

依据调查,卫生监督所向该厂发出了《卫生监督看法书》,要求在7月20日前完成职业性体检和设立平安卫生警示标志,并安装防护设备后方可从事印刷、擦字工作。

9月15日,杭州市疾病把握中心依据体检结果,对该厂另外14名印刷、擦字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为:观看对象4人,慢性轻度苯中毒6人,慢性重度苯中毒1人。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过程简约,现实清楚,构成事故的次要缘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平安防护工作。

事故教训与防备措施:平安防护工作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生产环境的平安把握,尤其是有毒有害环境平安把握;二是生产过程的平安防护;三是对作业人员的平安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中毒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01年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某建筑工地防水工史某(男,29岁)与班长(男,46岁)2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7m×4m×8m的地下坑内,在坑的东侧底部2m,面积约为2m×2m 的小池进行防水作业,另一名工人马某在地面守候。

约晚19时许,班长晕倒在防水作业池内,史某奋力将班长推到池口后便失去知觉倒在池底。

马某见状,迅速报告公司负责人。

约晚20时,经向坑内吹氧,抢救人员陆续将2名中毒人员救至地面。

经急救中心医生现场诊断,史某已死亡。

班长经救治脱离危险。

2.事故原因
该地下坑防水池底部、中部、池口空气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施工现场使用的L-401胶粘剂和JS复合防水涂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发现L-401胶粘剂桶口饱和气中,苯占58.5%、甲苯占8.3%。

JS复合防水涂料中醋酸乙烯酯占78.1%。

事故现场经吹氧后2h,防水池底部空气中苯浓度范围仍达17.9~36.8mg/m3,平均23.9mg/m3,其他部位均可检出一定量的苯。

估计事发时现场空气中苯的浓度可能会更高。

3.防范措施
1、作为企业,在使用含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化学品时,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化学品产生的危害:(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