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
祖
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
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
的奇珍。
郑和下西洋第路15线课图明朝的对外关系
2.郑和下西第洋15的课过明程朝的对外关系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特点 规模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规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航行船只最 多时200多艘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3.读材料和 教材,学生 分组讨论郑 和下西洋的 影响。(历 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15-16世纪第中1西5课方主明要朝航的海对活外动关比系较表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下“西洋”,最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
地点 远到红海沿岸和
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非洲东海岸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海数 史7次上的空前4次壮举!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规模大,货物多
第第115课5课明明朝朝的对的外对关外系关系
郑和7次远航,船 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 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 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 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 船队有严整的编队,
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 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 财物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 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 、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一、郑和第下1西5课洋 明朝的对外关系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 为“东洋”, 而把今天文 莱以西的东 南亚和印度 洋一带海域 及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
一、郑和下第第1西15课5洋课明郑名明三和朝保原朝的,姓回马对的族,云外对,南出关昆外身阳系于关(今世系晋代宁穆)斯人林,家小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 权;科技发达,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 的团队;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 好友关系,促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 (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 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 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 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 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 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 将,声名远扬。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 什么严重的后果?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
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第第115课5课明明朝朝的对的外对关外系关系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 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 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 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 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第第115课5课明明朝朝的对的外对关外系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 习,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 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50吨
通过对比发现了什么?
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12
第15课拓展明延朝伸的对外关系
郑和的壮 举体现了一种 什么精神?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 难的探险精神。
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 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二第第1、15课5课戚明明继朝朝的光对的外对抗关外倭系关系
1.倭寇指什么?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 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背景)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 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 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郑和下西洋条件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原 客观 造船技术的发达;
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广泛 运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等;
因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 主观 勇无畏的气概;统治者的支持。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
到达 地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15课 明朝的装对载外物品关:系优质
丝绸、精美瓷器、上 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 物品,以及大量的金 银货币。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 送礼,展现大国 风度,发展相互 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 易,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想一想,郑第和航15海课途中明可朝能的会遇对到外哪关些系困难?
答: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 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 量的攻击(海盗等)。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 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 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 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 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 进行。
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
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
的气概。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
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
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
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
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
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
郑和像
宝太监”。
明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