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基本过程和技术要求 陈军彦
输电线路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_2
![输电线路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_2](https://img.taocdn.com/s3/m/7e14c0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2.png)
输电线路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发布时间:2021-08-20T16:52:34.92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月11期作者:吕成利颜峰[导读] 基于我国当前电力工程的不断建设,其输电线路工程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其施工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的输电线路施工来说,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可靠性与后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吕成利颜峰济南莱电新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271100 摘要:基于我国当前电力工程的不断建设,其输电线路工程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其施工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的输电线路施工来说,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可靠性与后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用电体验,必须重视电力工程施工中输电线路控制要点,做好相关控制管理工作,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保障人们的用电安全。
关键词:输电线路;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引言: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全面发展,建立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电力工程建设的输电线路施工必须高度重视。
如果输电线路施工不规范,很容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对电力工程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为了确保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必须做好输电线路的每一个环节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的规范性,保障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提高电力运行安全性。
1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主要内容1.1准备工作在电力企业开展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时,其管理工作贯彻着整个电力工程的所有环节,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强化电力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全面发挥输电线路质量控制的作用与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必须全面开展输电线路施工准备,细化每一个施工细则,为后续施工提供坚实的保障。
为此,在开展电力工程建设环节前首先要加强相关图纸的审核,重点关注输电线路铺设图纸内容,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对实际设计内容和施工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运行管理论文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运行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32487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7.png)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运行管理论文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运行管理论文1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输电线路的施工包括3部分,分别为基础部分的施工、张力架线施工和线路的保护施工。
本文基于这3方面对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
1.1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基础部分的施工非常重要,其质量会对杆塔的稳固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基础施工中,常见的基础形有岩石锚杆基础、阶梯型基础、岩石嵌固基础、大板基础、掏挖基础、斜插板式基础、灌注桩基础、联合基础和复合式沉井基础等。
在进行基础施工时,要以实际施工情况为依据选择基础样式。
下面对几种比较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1.1岩石嵌固基础岩石嵌固基础是利用岩石自身具备的抗剪强度对输电线路基础部分进行施工的基础施工技术之一。
这种施工技术具有基坑土方量少、混凝土用量少、钢筋用量少、不需要使用模板等特点。
因此,岩石嵌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岩石嵌固基础的抗拔承载力比较强,在没有覆盖层或覆盖层比较浅的地基中比较适用。
1.1.2大板基础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会因下压力、水平力和上拔力而产生相应的弯矩和剪力,在大板基础使用的过程中,这些力均由基础底板的双向配筋承担。
大板基础的使用特点为埋藏的深度比较浅、开挖比较方便;施工底板比较薄、大;施工比较方便。
大板基础在流塑黏性土、粉细砂和软土等土质中开挖不易成型的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中比较适用。
1.1.3联合基础联合基础的比较适用于开挖难度小、基础根开小的软弱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中。
联合基础的特点是埋藏深度比较浅。
在联合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对4个基础采用整体浇筑的方式施工。
由上、下压力和水平力引发的弯矩主要通过基础底板上的加筋混凝土承担,因此,联合基础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1.2张力架线技术张力架线技术指的是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时,采用相应的机器设备使导线能在张力状态下展放,同时,采用一定的方式安装挂线、附件等零件,并完成紧线工作。
浅究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措施
![浅究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b51085b852458fb770b569e.png)
浅究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措施【摘要】作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性基础建设,电力系统施工于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以不断发展完善,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传统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建设需要。
为更好的确保电力工程建设向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前进,进行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工作已势在必行。
下面本文将以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为重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施工技术1、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在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低下而造成杆塔沉降、变形、倒塌等问题,不仅干扰了电力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严重威胁了我国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作为影响电力系统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重点加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地实际情况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型式、施工工艺,以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基础,可以有效的降低因转角塔的上拔力较大而产生的基础抗体稳固性较差的问题。
岩石基础的施工,首先要对塔位周围岩石进行调查研究,看是否与设计的情况有差异。
如果出现明显差异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做出相应的变更调整。
其次将砂浆灌入至已打好的岩石孔中,与插入的钢筋共同浇注在一起形成承台。
不破坏岩石本身的整体性能是进行岩石开挖的前提条件,在进行钢筋安装时应对其尺寸位置进行仔细核查,待检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施工,完成后后期养护工作还需及时跟上。
1.1岩石嵌固的基础施工在覆盖层较浅或者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上,岩石嵌固的基础施工被广泛的应用于其中,基坑成空心状态,不配置钢筋支撑,具有较强的稳定抗拔承载能力是其主要特点。
为方便施工,可以将主柱和塔腿主材的坡度设为相同高度,以节省施工操作环节。
岩石嵌固基础是在岩石本身抗剪强度的基础上建设施工的,因此对于混凝土、钢筋、基坑土石方、模板等的使用建设需求量大大减少,极大的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
浅析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浅析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3d47666b0717fd5360cdcf7.png)
浅析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电力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做好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电力工程建设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输电线路作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环境复杂性特点和传输距离远特点等不断突出,旨在更好更优的保障电力输送质量和效率,本文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社会高效用电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力企业;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现在国内科技发展水平屡创新高,科学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在民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民众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加。
所以说就必须要做好电力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尤其是要维系输电线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将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作为操作侧重点,严把施工质量关,之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整个输电线路的有序运行,为大众用电提供便利。
一、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情况分析因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过程中,所涉因素众多,而电力工程质量此时也备受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做好预先规划工作和设计工作等,基于此,按照区域实际情况,全面分析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流程和手段以及材料应用情况等,多角度保障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效果达标,维系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各项性能。
二、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分析现在,国内输电线路基础施工阶段,由于资金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很可能造成基础施工和质量控制上准备不全的情况出现,设备不完备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便不能达到预期操作目的和标准。
线路基础施工具备周期性长的特点,整个施工项目以外部作业为主,极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比如雷雨天气和大风天气等。
上述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础施工问题频发,严重情况下会损害到输电线路施工成果。
首先是输电线路质量控制不当。
一些电力企业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关于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重视,有的领导者会认为这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完全没有认识到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监管的重要性,思想偏差情况甚是严重,最后必然会导致漏洞百出,阻碍电力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输电工程基础施工(3篇)
![输电工程基础施工(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a4bfb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f.png)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工程勘察:在施工前,对输电线路沿线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等条件,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编制详细的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方案,包括基础形式、尺寸、材料、施工工艺等。
3. 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求、技术指标和施工顺序。
4. 施工组织:成立施工团队,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施工技术1. 基础类型: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桩基础、扩大基础等。
2. 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如钻孔灌注桩施工、预制桩施工、基坑开挖与支护等。
3. 材料选择:选用优质材料,确保基础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如混凝土、钢筋、木材等。
4. 施工设备: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如钻孔机、搅拌机、运输车、吊车等。
三、环境保护1. 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2. 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修复植被等。
3. 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确保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4. 噪音控制: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2. 材料检验: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 工程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基础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总之,输电工程基础施工是一项复杂、严谨的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施工准备、施工技术、环境保护和质量控制,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设计:在施工前,首先要完成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包括线路走向、铁塔布局、基础形式等。
2. 材料采购:根据工程设计,采购所需的基础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研究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3f591480eb6294dd886cf1.png)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研究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家电网建设力度的增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和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为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优劣关系到电力系统今后能否稳定运行。
本文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各项具体技术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1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决定着杆塔在工作中是否会发生下沉、下陷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是否会轻易发生变形或倒塌。
可以说,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压输电线路能否安全运行有密切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土质地层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型式。
此外,在现场施工中,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例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
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钢筋混凝基础,这种基础抗上拔力强,比较稳固。
岩石基础的施工,首先要对塔位周围岩石进行调查研究,看是否与设计的情况有差异。
如有很大差异应通知设计单位做出设计变更。
其次在岩石上打孔插筋灌注砂浆、浇制承台。
岩石基础的开挖均应保证岩石结构的整体性不受破坏,锚筋安装尺寸位置应反复核对,正确无误后固定浇灌,并按现场浇制混凝土的要求养护。
1.1岩石嵌固基础该基础型式适用于覆盖层较浅或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 其特点是底板不配筋,基坑全部掏挖。
上拔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拔承载能力。
需要时,可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以减小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
由于该基型充分利用了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较小,同时减少了基坑土石方量, 浇制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施工费用较低。
1.2岩石锚杆基础该基型适用于中等风化以上的整体性好的硬质岩。
该基础型式是在岩石中直接钻孔、插入锚杆,然后灌浆,使锚杆与岩石紧密粘结, 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基础混凝土和钢材量。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流程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44bf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f.png)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流程英文回答: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 Here is a general outline of the process:1. Surveying and Design: The first step is to conduct a survey of the proposed transmission line route. This involves assessing the terrain, identifying any obstacles or potential challenges, and determining the best path for the transmission line. Once the survey is complete, the design phase begins, where engineers create detailed plan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2. Site Preparation: Before construction can begin, the site needs to be prepared. This may involve clearing vegetation, removing any obstacles or structures that may be in the way, and leveling the ground to create a suitable foundat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line.3.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he next step is toconstruct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transmission line towersor poles. This typically involves digging holes or trenches, pouring concrete, and installing anchor bolts or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The foundations need to be strong and stable to support the weight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4. Tower or Pole Installation: Once the foundations are in place, the towers or poles can be installed. These structures support the transmission lines and are typically made of steel or concrete. They are erected and secured to the foundations using cranes or other heavy machinery.5. Stringing the Conductors: After the towers or poles are installed, the conductors (wires) can be strung between them. This is typically done using specialized equipment, such as tensioners or pullers, which help to stretch and position the conductors correctly. The conductors need tobe properly insulated and spaced to ensure safe and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ity.6. Installation of Insulators and Accessories:Insulators are installed on the towers or poles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lines from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the structure and to maintain electrical isolation. Other accessories, such as lightning arresters, vibration dampers, and bird diverters, may also be installed to enhanc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7. Testing and Commissioning: Once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 the transmission line undergoes rigorous testingto ensure its integrity and functionality. This may involve conducting electrical tests, checking for any faults or defects, and verifying the line's capacity to transmit electricity. Once the line passes the tests, it can be commissioned and connected to the power grid.8. Restoration and Cleanup: After the transmission line is commissioned, any areas that were disturb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restored and cleaned up. This may involve reseeding vegetation, repairing roads or access points, and removing any construction debris.中文回答: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测量和设计,首先需要对拟建的输电线路进行测量。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全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90ae4e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3.png)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一、架空线路施工程序及内容架空线路施工的一般程序:线路测量一基础施工一杆塔组立一放线架线一导线连接一线路试验一竣工验收检查。
(线路测量-基础施工T杆塔组立一放线架线)以上四个步骤相对基础,再次不做赘述,直接从(五)导线连接要求开始说起:(五)导线连接要求1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
2.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3.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90%o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2倍。
4,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线连接,可以采用T形线架和并沟为线夹连接。
5.架空线的压接方法,可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
(六)线路试验1.测量绝缘子和线路的绝缘电阻。
1)每片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300MΩo2)35kV及以下的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500MΩo2.测量35kV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可根据继电保护、过电压等专业的要求进行。
3.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4•冲击合闸试验。
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次。
5.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6.导线接头测试Q)电压降法:正常的导线接头两端的电压降,一般不超过同样长度导线的电压降的12倍。
(2)温度法:红外线测温仪,可距被测点一定距离外进行测温,通过导线接头温度的测量,来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七)竣工验收检查1杆塔直立,横担与线路中心垂直;3.拉线紧固,受力情况平衡;5.检查弧垂、绝缘子串倾斜,跳线对各部的电气距离是否达到设计要求;6.线路导线电阻不超过规定值;7,线路的绝缘电阻符合标准要求;8.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冲击合闸3次,无问题。
二.电缆线路的敷设(一)室外电缆线路敷设的要求.1直埋电缆敷设要求⑴直埋电缆的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4f1396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c.png)
接地射线沟深 度不低于60cm
接地围 框钢筋
.
接地模块
.
1、基础施工的一般流程 2、施工准备 3、线路复测 4、基础分坑 5、基坑、接地沟开挖 6、扎筋支模 7、基础浇筑 8、拆模回填 9、质量检查
目录
.
9、质量检验
检查基础顶面高差
塔尺
地脚螺 栓漏高
经纬仪 .
检查跟开
小 跟开
跟开
.
测量立柱宽度及 地脚螺栓偏心
立柱混凝 土面蜂窝
.
.
谢谢
.
7.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地脚螺栓及模板的准确性,发生偏差及时进行校正;
7.6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 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
混凝土配合比标识
砂石料盛具
机械搅拌混凝土
.
人工抄拌混凝土
7.4基础浇筑过程中,应按照规定制作试块,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其 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试块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基础每基应取一组,每组制作3块; (2)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立方 米时,亦应取一组; (3)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 (4)制作的混凝土试块应标明施工杆号。
混凝土试压块
检查基础 顶面高差
机械捣固
施工中质量控制
.
浇筑完成的基础立柱顶面
1、基础施工的一般流程 2、施工准备 3、线路复测 4、基础分坑 5、基坑、接地沟开挖 6、扎筋支模 7、基础浇筑 8、拆模回填
输电线路施工精品课程电子课件
![输电线路施工精品课程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40b0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6.png)
发展历程与趋势
详细描述
输电线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电压到高电压、从短距离到长距离、从交流到直流的过程。未来,随着可 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普及,输电线路将朝着更高电压等级、更远距离传输、更灵活可控的方 向发展,同时,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02 输电线路施工流程与技术
CHAPTER
输电线路施工流程
输电线路施工精品课程电子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输电线路施工概述 • 输电线路施工流程与技术 • 输电线路施工安全与质量保障 • 输电线路施工案例分析 • 输电线路施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输电线路施工概述
CHAPTER
输电线路的定义与作用
总结词:基本概念
详细描述:输电线路是指用于传输电能的架空线路或地下电缆线路,其主要作用 是实现电能的长距离传输和分配,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01
02
03
04
基础施工
包括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 、基础安装等。
杆塔施工
包括杆塔组立、杆塔调整、拉 线制作等。
架线施工
包括导地线展放、附件安装、 紧线等。
接地施工
包括接地电阻测试、接地体安 装、回填土等。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土石方开挖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合适的 开挖方法,保证基础施工安全。
混凝土浇筑
接地工程施工案例分析
接地工程施工案例
介绍某地区输电线路接地工程施工的案 例,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难点、解决方 案和实施效果。
VS
案例分析
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接地电阻要求 、接地体设计、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等方 面的解析。
05 输电线路施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CHAPTER
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措施
![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24accb6fd0a79563c1e7293.png)
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措施作者:李刚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性基础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重大,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是整个电网良性运转的有力保障。
因此,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的革新和完善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软弱地基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一、引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性基础建设,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重大,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转的关键点之一。
输电线路的基础是输电线路杆塔地下部分的总体统称,它承受着整个输电线路塔杆的重荷,并起着稳固塔杆的作用。
在输电线路基础当中,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有: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掏挖基础、岩石基础及桩基础等六种。
其中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三类基础因其基坑成型特点习惯地称为“大开挖”基础。
在输电基础施工中,针对不同的基础形式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
二、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在输电线路进行基础施工前必须做好复测和分坑工作。
输电线路复测施工是指线路施工前,施工单位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桩是否丢失或移动,复核杆塔位中心桩及转角塔位桩位置、档距和断面高程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施工。
复测时若发现偏差超过规范允许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
路径复测确认无误后,根据基础及杆塔形式、基础根开(正面、侧面)、基础对角线(包括基坑远点、近点、中心点)及坑口尺寸等项目进行坑口放样,称此为分坑测量。
通常把这两步工作统称为复测分坑。
三、输电线路基础及其施工技术措施“大开挖”基础和技术措施1、“大开挖”基础“大开挖”基础包含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等,所谓“大开挖”系指基坑开挖的土方量比基础本身体积要大得多,这类基础的特点是需要采用模板浇制,成型后的基础埋置于基坑内并回填土后夯实。
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方法
![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fb113449649b6649d74767.png)
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方法摘要:输电线路杆塔的地下部份的整体统称为基础。
结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实际情形,针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法输电线路杆塔的地下部份的整体统称为基础。
它经受输电线路杆塔的各类荷重,将杆塔的各类荷重传递给周围的地基,以达到稳固输电线路的杆塔的目的。
目前,输电线路中常见的基础形式有: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掏挖基础、岩石基础及桩基础,其中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三类基础因其基坑成型特点适应地称为“大开挖”基础。
在施工进程中,不同的基础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技术要求,为了有效地操纵基础施工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法。
在输电线路进行基础施工前必需做好复测和分坑工作。
输电线路复测施工是指线路施工前,施工单位查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不是相符,设计桩是不是丢失或移动,复核杆塔位中心桩及转角塔位桩位置、档距和断面高程是不是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施工。
复测时假设发觉误差超过标准予诺范围时,必需查明缘故并予以纠正。
途径复测确认无误后,依照基础及杆塔型式、基础根开(正面、侧面)、基础对角线(包括基坑远点、近点、中心点)及坑口尺寸等项目进行坑口放样,称此为分坑测量。
通常把这两步工作统称为复测分坑。
1 输电线路基础的施工技术方法掏挖基础目前常见的掏挖基础有三种:全掏挖式基础、半掏式基础及斜插式掏挖基础,该类基础适用于粘土、硬塑、碎石及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等,且地下水位低于混凝土基础底面高程。
这种基础它能发挥原状土的特性,具有良好的抗拔和抗倾覆稳固性。
同时也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节约了材料、减少了环境的破坏,但施工难度大,受土质条件限制。
在输电线路施工进程中,掏挖基础给咱们施工人员带来两个不利的因素:(1)混凝土浇灌后无法进行外观检查;(2)若是有缺点无法进行修补。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咱们为了保证掏挖基础施工质量应采取以下施工技术方法:(1)在配料时宜用~4cm的持续级配制,或用85%的2~4cm 石子掺15%的~的石子混合利用;(2)为了保证地面处的基础的土壁被碰撞脱落,应采衬垫塑料布的方法,其衬垫高度约,待浇至立柱后拆除;(3)为保证掏挖基础扩大头部位的混凝土容易捣固密实,可将其混凝土坍落度选大一级,同时为知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能够适当调整砂率或增加水泥浆量,当扩大头浇灌混凝土饱满且振捣完毕后应注意观看判定周边是不是残余气体,必要时能够补充砂浆,以填充间隙,立柱部位的混凝土坍落度可小一些;(4)增强混凝土的振捣是保证掏挖基础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掏挖基础应利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提高其强度及密实性;(5)混凝土应采纳机械搅拌,如因地形限制,必需采纳人工搅拌混凝土时,应严格执行“三干四湿”的搅拌方式,确保混凝土配料拌和均匀。
简析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简析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9277f7aec3a87c24128c42c.png)
简析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得以实现其应用意义的重要条件,所以输电线路的发展和进步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对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是输电线路施工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决定着输电线路的施工效率和后期使用效果,所以研究更好的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电力输电线路施工要谈电力输电基础施工技术必须了解电力输电线路施工。
输电线路施工是连接发电站和电力用户的重要纽带,其施工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用户的日常生活。
输电线路的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特殊安装工作,没有较高的安装技术要求。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专业性强、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涉及面极广,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施工安全管理难度。
电力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就是有效保障输电线路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必须加强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施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2 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具体应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在电力输电线路施工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因为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质量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电力工程的发展。
因此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根据施工特点选取最优的基础施工技术。
例如钢筋混凝基础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由转角塔上拨力较大而引起的基础抗体稳定性差的问题;岩石基础施工必须先对周围的岩石进行调研,分析是否存在设计差异,若存在就需要和设计单位进行必要沟通进行调整解决;在打好的岩石中注入砂浆,与钢筋浇筑在一起形成承台;岩石基础的开挖要保证岩石结构整体性不受破坏,反复仔细核对锚筋的安装尺寸位置等。
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岩石锚杆基础、岩石嵌固基础、斜铲板式基础、掏挖基础、大板基础、灌注桩基础、阶梯形基础以及联合基础八个方面,以下对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2.1 岩石锚杆基础施工技术在中等风化以上且有较好整体性的硬质岩中一般都应用岩石锚杆基础施工技术。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策略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b74f80bda38376baf1faede.png)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策略摘要:输电线路工程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配和输送电力系统电能的作用,能够将发电站、变电站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使其正常运行得到保障,而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是确保电力工程高效施工的基础,会对电力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本文围绕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进行讨论,了解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内容,并对相关的施工技术加以描述,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水平,使电力产业的稳定发展得到保障。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在对电力工程进行建设时,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输电线路施工,从根本上来讲,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会受到输电线路施工及其基础施工技术的影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能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之一,加上社会运转对电力能源需求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也让电网有效运行以及提升电力分配、输送质量成为了电力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
一、电力系统当中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内容(一)基础施工在输电线路施工当中,杆塔地基的施工即为基础施工,这对于整个输电线路的建设来说也是最基础的部分,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电压等级的不同对地基的埋深加以确定,避免出现倾斜、移动或者下沉的问题。
(二)杆塔施工可以说输电线路建设中杆塔施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风载以及地形环境加以考虑以后,需要从受力的角度对杆塔的类型加以确定,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对杆塔的类型进行考虑,一旦杆塔类型存在选择错误,会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架线工程需要对架线工程保持重视,因为线路才是输电线路工程的主体,也是输送电能的载体,在进行架线施工时,需要对导线的驰度加以考虑,在进行张力放线的过程中需要搭设相应的越线架,对小张力机、大牵引机以及牵引绳进行协调的应用,架设需要以一牵一放线的方法为主。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84fde9b4daa58da1114a68.png)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研究人员在不断的研究新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因此电力系统得到了升级与发展。
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输送电的作用,现代居民生活和企业运营都离不开用电。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专业要求较高。
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关键词:电力系统;基础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前言:电力工程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极其重视电力系统开发与升级工作,而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电力施工单位需要加强输变电基础施工技术。
现今常用的电力系统输变电基础施工技术有很多,下文中会逐一介绍这些基础施工技术。
一、电力系统输变电基础施工现况和范围1、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现况国家经济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我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一直在创新与进步,从国内现有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来看,这些技术确实有利于促进国家电力工程的发展,同时该技术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居民乃至企业生产带了巨大的便利。
随着国家电力工程的发展,输电线路施工方面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输电线路施工受实际环境的限制与阻碍。
目前国内一些土地开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同时还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做好土地开发工作,尽量排除输电线路施工阻碍因素。
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地区在进行棚户改造,旧城区房子拆迁与改造影响到电网输电线路设计工作,线路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满足附近居民对用电的需求,因此输电线路的布局必须合理,每一个细节都要掌控到位,力求设计出最优的输电线路。
2、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范围居民生活离不开用电,电如同水一般已经成为了基本生活需求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电网对输电线路施工要求越来越严谨。
关于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分析 马彦军
![关于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分析 马彦军](https://img.taocdn.com/s3/m/dc050388852458fb760b569d.png)
关于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分析马彦军摘要:随着对电力的需求和经济的同步增长,人们越来越渴望得到有效的电力。
同时,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电力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输电线路也存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传输距离长、大容量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为电力输送的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施工中,我们希望采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掌握输电线路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有效运行。
本文主要从输电线路工程、塔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方案。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导言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电网投资及建设力度,仅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完成了30个重点城市市区和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解决了10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和664万农村用户“低电压”问题。
开工了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6.1万公里、投产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4.6万公里,开工变电(换流)容量3.8亿千伏安(千瓦)、投产变电(换流)容量2.5亿千伏安(千瓦)。
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交四直”和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全面开工。
1基础施工输电线路塔地下的统称为基础,基础的作用是承受杆塔的受力和重量,塔架在基础稳定下,不下沉,不拉,抗倾覆。
基础施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桩基施工、基坑开挖、基础岩基、不等高度斜柱复合地基。
1.1桩基础分为驱动桩基础、桩基础和桩基础桩基础。
1)驱动的特点,桩基础承载力大,占用空间小,开挖量。
到类型的钢管桩的桩、钢板桩和混凝土桩和桩。
打入桩施工时应注意防止损伤桩,防腐、偏转,防止抵消。
2)是利用钻井工具按照设计桩基础桩孔直径和深度,洞装满水的压力,孔隙形成钢筋笼,导管后浇注水下混凝土桩身混凝土是完好无损。
桩基施工过程需要注意原材料的检查如水泥、砂、石、钢材检验、检查和沉积物进洞检查,检查导管密封,合作比检查,检查导管埋置深度。
输电线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2fe16b425c52cc58ad6be64.png)
输电线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20-12-10T15:42:59.55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2期作者:王知津汪博文宋迎飞[导读]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电力建筑工程的速度与质量王知津汪博文宋迎飞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安康供电公司,陕西安康725000摘要: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电力建筑工程的速度与质量。
近些年热点问题转化到电力系统的智能改革方面,改变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后续电力资源保障,输电线路主要是长距离传输电能,是变电站之间、变电站与电厂、用户之间重要联络线路,以施工质量的好坏衡量电能的供给使用效率。
基于此,本文就输电线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输电线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 引言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
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化石能源存在着储量有限性以及其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其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寻求变革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也逐渐开始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进行探索。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就必须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基础施工技术水平。
2 研究意义在对电力有着巨大需求量的当下,电力工程肩负着保障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正常运作的巨大使命。
由此,提升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对于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关键的作用[1]。
从工程质量方面来讲,仅仅是借助对传输线的构造技术的提升,就能够使整体的传输线在稳固度与安全度上得以保障。
作为将电力安全的输送当作主要任务的输电线,只有不断地提升其施工技术,才能实现高效、安全的供电。
从经济效益上讲,技术水平上的提升增加了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展,使得施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节约,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借助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电力系统的运作愈加规范,减少了很大程度上不必要的浪费,电力的传送质量得到保障,也就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行了推进。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案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a68c9d58fafab068dc02ae.png)
220kV*****************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写:*****************工程有限公司220kV****************工程项目部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组织措施 (2)三、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四、施工安全措施 (19)五、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25)六、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26)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
1.1 1、本工程共计新立铁塔8基,其中直线塔1基(N26),耐张塔7基(N3、N4、N5、N24、N25、N27、N28);拆除杆塔共8基,其中水泥杆4基(#3、#4、#5、#26),铁塔4基(#24、#25、#27、#28),拆除#3~#5、#24~#28段旧线路,长度为2.393km;新线架设段为:N3—N5、N24-N28段;原#2~新N3、新N5~原#7、原#21~新N24、新N28~原#31段采用原有旧杆塔、旧导、地线及金具,改造段导线型号与原线路型号相同,采用2×LGJ—300/40型,地线由LGJ-70/40改为LGJ-95/55型,另一根为OPGW光缆。
需重新放、紧线4.17km.1。
1。
2铁塔基础砼均采用C20,钢筋采用II级钢筋。
1。
2、编写依据本施工方案引用的技术标准、规范二、组织措施2、项目人员职责:项目经理:项目全过程施工生产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全权责任者。
作为承包商的代表,接受并贯彻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有关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指令.施工负责人(员):全面负责本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制订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方针,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在技术领域贯彻质量方针.批准各种技术和施工方案,指导技术管理工作,支持监理工程师工作。
质检员:组织工程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施工跨越线路停、供电的具体实施,图纸资料管理及工程主体物资分配。
原材料的检验、试验,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检查,负责质量记录的整理、收集和归档,做好工程资料管理、移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2、水 • 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用水,应使用可饮用的水。 • 现场浇筑混凝土,宜使用可饮用的水,当无饮用水时,可 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可只进 行外观检查不作化验。有怀疑时应进行化验,同一水源检查 不应少于一次。不得使用海水。
06基础分坑
• 6.1、一般规定 • 分坑时,应复核该塔前后档的档距和角度。
• 分坑时,应钉出作为施工控制辅桩,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无 法保留的中心桩,须钉立可靠的辅助桩并对其位置作记录。各 辅助桩设不同的标志以示区别。
• 对需位移或按特殊要求分坑的塔位,在分坑时按设计提供数 值进行。
• 遇有降低基面的塔位应在施工基面开挖完成后分坑,分坑时 应检查基础边坡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 1、一般要求 基础浇筑前,按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试配确定配合比。 混凝土试块应在现场取样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 混凝土试块制作数量:一般情况下,每基取一组;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 100方时,每100方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拉线基础,每腿取 一组;桩基础每根桩取一组;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 混凝土试块养护: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 标准养护试块龄期:以28d计。 同条件养护试块,以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计(以日平均温度累 加),低于0℃及以下时,不考虑强度增长,与此对应的养护时间不计入等效 养护龄期。等效养护龄期的范围宜取为14d~60d。 在工程施工图会审时,应会同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对混凝土试块采取 何种方式养护进行明确,并在施工中按会审要求实施。
02施工工序流程
03混凝土基本知识
• 基础由混凝土和钢筋两部分构成,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决定着基础的强 度、耐久性。 • 混凝土是以水泥、砂(细骨料)、石(粗骨料)与水混合后硬化而成的 人工石材,优点是抗压能力强,缺点是性脆、易裂。 •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大小,评定混凝土强度应采 用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 在28d龄期测得。 •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因素: • 水泥的强度等级:其他条件相近时,水泥强度高,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就 高。 • 水灰比:正常情况下,水灰比小(不能过小),混凝土强度高,反之, 强度就低。 • 骨料: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约80%,正确选择骨料颗料组成,减小骨料 的空隙容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 砂率:指砂在砂石中所含的比率,一般控制在35%左右,不能偏大也不 能偏小。 • 浇制和振捣:混凝土的强度与浇制、振捣方法密切相关。搅拌必须均匀, 浇注必须分层。线路基础的现场混凝土浇制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 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取决于养护时的湿度、温度及龄期等条件, 养护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之一。
• 大开挖基础的坑口位置桩应按基础底板尺寸、坑深及地质情 况加放坡系数后确定坑口大小。
不同土质的安全坡度系数f
图 坑口宽度示意图
6.2、正方形自立塔基础
6.3、矩形自立塔基础
6.4、无位移自立式转角塔基础
6.5、有位移自立式转角塔基础
ОО′为设计移位值
6.6、正方形高低腿自立塔基础
OO1=A,OO2=B
1.2、电杆基础 •电杆基础分为埋杆基础及三盘基础。 •埋杆基础的电杆下段埋置于基坑内,利用置于基坑内的杆 段承受下压及倾覆力矩。10kV及部分35kV均采用此类。 •三盘基础以混凝土底盘、卡盘和拉盘为主要部件与埋置于 地下的水泥杆杆段组成。
1.3、铁塔基础 •铁塔基础主要分5类:现浇阶梯直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 式)、现浇斜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式、角钢插入式、钢 管插入式)、装配式基础(使用较少)、桩式基础(预制桩、 现浇桩)、岩石基础(单锚、群锚)、复合沉井基础(流砂 坑)。
土石方爆破作业:爆破作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爆破作业单 位负责实施;爆破物品审批手续齐全;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 岗。爆破作业时要有明显标识,有信号、有安全警戒等,作业指 导书中必须采取明确措施防止行人、房屋及附近村庄、公路、电 力线、通讯设施等受损;山林区域爆破作业须配备足额、有效的 灭火器材。
08现浇基础施工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基本过 程和技术要求
01 送电线路基础的基本类型
1.1、基础分类 •按杆塔型式分:电杆(钢筋混凝土)基础、自立式铁塔基础、 拉线铁塔基础。 •按制作方法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基础、现场浇制的混凝 土或钢筋混凝土基础、深桩基础(分打入式和钻孔灌注桩两 种)、预制金属基础、掏挖式基础、爆扩桩基础、沉井基础、 岩石锚筋基础。 •按受力状态分:上拔基础、下压基础、倾覆基础、联合基础。 •按承载力特性分:大开挖基础、掏挖式基础、爆扩桩基础、 岩石锚筋基础、灌注桩基础。
• 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 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的规定。
• 4.3、粗骨料(碎石、卵石) • 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级配。 • 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表示。岩石的 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卵石的强度 可用压碎指标表示。压碎值指标按不同的岩石品种、所配制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确定。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方或 600t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应以200方或3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者,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质量稳定、进 料量大时,以1000t为一验收批。
•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验。
4.5、钢筋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 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对高度较高、大断面或斜置式布置的立柱模板,应采取固定支撑措施,以 防扭转和倾倒。
在基础坑壁坚实,山地(及旱地)的底层模板采用以土壁代模时,坑壁应 修平,尺寸不应有负误差,水田、泥沼地区基坑应支立底模。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复核,支撑稳定牢固,保证整基基础在浇筑过程 中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规定。
现场浇筑基础中的地脚螺栓、插入角钢、插入钢管等预埋件应安装牢固、 技术数源自符合。04基础原材料的质量检查
• 4. 1、水泥
• 进场时对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包装 重量等进行检查,并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 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等的规定。
• 对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一个月) 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6.9、全方位地脚螺栓基础
07土石方开挖
施工基面的开挖应以施工图为准,基础坑深以设计施工基面为 基准。
基面开挖后应平整,不应积水,边坡不应坍塌。基面、基坑开 挖后应清除周边的浮石、悬石。
基础(不含掏挖和岩石基础)坑深允许偏差+100mm,-50mm, 拉线基础坑深不允许负误差。同基基础在允许范围内按最深基坑 操平。四腿不等深,应先施工坑深的腿,待回填后再施工坑浅的 腿。现浇基础坑深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时,其超深部分应铺石灌浆。
8.2、基础制模
制模前,必须检查基坑深度、大小、边坡、方位等技术数据,无误并清除 浮土后,方可进行支模。
模板应采用刚性材料,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应采用 脱模措施。
拼装好的模板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移位或凹 凸变形。对于大体积、模板尺寸较大的模板,需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验。
• 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 超过钢筋净间距的3/4。
• 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级配。单粒径宜用于组合成满足要 求的连续级配;也可与连续粒径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 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级配。
4. 4、细骨料(砂)
•不得使用海砂。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当采 用粗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 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 每验收批碎石、卵石应至少进行颗料级配、压碎指标、针 (片)状颗料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必要时做有机 物质含量试验。
•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方 或600t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应以200方或 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者,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质量稳定、 进料量大时,以1000t为一验收批。
05施工测量
•测量仪器和量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且在检验有效周期 内。经纬仪最小角度读数不应大于1′。 •分坑测量前必须依据设计提供的数据复核设计给定的杆塔 位中心桩,并以此作为测量的基准。复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 •以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偏差大于50mm;经纬仪 视距法复测,顺线路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 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 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 •地形标高复核重点: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 的标高;杆塔间被跨越物的标高;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线路风偏范围内的危险断面点标高。
土坑开挖时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并应根据土质特性、地下水 位、坑深等因素决定放坡系数,坑口边0.8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 土、材料、工器具等。易积水或冲刷的杆塔基础,应在基坑的外 围修筑排水沟。
基础分坑后,对边坡距离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开挖后进行复 核,无法满足时及时上报技术部门。
泥水坑开挖:对不塌方渗水较慢的,采用人工排水,边挖边排; 对渗水快的,必须采用集水坑抽水机排水。挖至设计深度后立即 铺垫层,一般不得过夜。
杆塔位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采用钢卷尺直线 量距时,两次测量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采用视距法 测距时,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测距的5‰;采用方向法测 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1′30″。 复测范围必须外延至本施工段外侧二基或外侧的耐张塔,并 与两外侧施工单位相互确认线路方向。
施工方向桩的设置:中心桩确认无误后,对直线杆塔位 顺、横线路前、后、左、右各设一个辅助桩。转角塔设左、 右两侧内角平分线桩和顺线路(外角平分线)方向桩。 如因地形或障碍物等原因需改变杆塔或拉线坑位置时,应向 工程技术部门汇报,会同设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