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政府机构改革详细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政府机构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个)
国务院直属机构: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共四个)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社会科学院、气象局、地震局、工程院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信访局、粮食局、能源局、烟草专卖局、公务员局
2、回顾
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
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二、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
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但是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
三、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
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
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
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
1993年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了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检
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
1993年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的这种做法,是统筹党
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
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
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
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在享受这个成果。
为什么说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就是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呢?众多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可以说是资源配置的载体,是落实经济计划的依托。
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类部门的存在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微观经济主体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说,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就是取消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二道贩子”,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堡垒。
五、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比如,建立国资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银监会,建立监管体制;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与安全生产监管。
1982年以来的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当然也有一些教训。
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3、2008政府机构改革一览表
4、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行的效果看,我们通过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体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除了继续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外,还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而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要和推动其他三项改革协调进行。
其中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根据各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在机构设置方面,除中央有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受时间限制。
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要坚持能由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不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因专项任务而
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任务完成后予以撤销;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建立协调机制;确需设立的,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分三类进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
与此同时,还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的保障。
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建立与机构改革方案相适应的科学的运行机制。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每次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在实现预期改革目标的同时,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伴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有效防止和杜绝以往历次机构改革后出现的“回潮”和“反弹”现象,是目前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5、目标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
(一)部门设置
一个基本不变即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变。
二个并入即药监局并入卫生部、进出口检验检疫并入海关。
二个增加即增加能源发展部和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个提升即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安监总局升格为安全生产部。
二个撤销即撤销国家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
(二)职能调整
1、工商总局的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监管归商务部,法人登记归税务总局,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归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质检总局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归海关,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管归商务部,特种设备安全归安全生产部,生产许可证归环境保护部,认监委成为保监委的模式进行3c认证,食品归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食品检测中心归卫生部,工业产品检测归商务部,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归安全生产部,计量测试中心归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发改委的能源节能和规划规能源发展部。
6、主要任务
2008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7、主要内容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
入该局。
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
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
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保留铁道部,继续推进改革。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8、三个重点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
二、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9、主要特点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
与前五次相比较,本次机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目标。
职能是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务和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方案从转变职能入手,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政府必须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这样才能使社会发展更加均衡。
虽然从第二次机构改革开始,我们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但这次明确提出了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具体目标。
本次机构改革虽然也具有精简机构的重要意义,但是精简机构并不是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其总体目标是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不是历次机构改革中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但却是政府服务职能最为明确的一次,例如新组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都具有鲜明的服务特色。
第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为这次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正是牢牢把握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特点,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改革了政府机构设置,如新组建的“工业与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这些新颖而重要的部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相适应的前瞻性特色。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
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成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突出特点,如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而要做到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建设;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落实食品综合监督责任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诸如“住房”、“人力资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关键字眼,直接体现在中央政府机构名称中,这表明政府机构切实在向服务民生的职能方向转变,使得行政管理体制不仅在机构名称上直接与百姓利益休戚相关,更重要的是在服务职能、服务观念、服务制度、服务作风上将更加贴近民生,贴近百姓。
第四,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特点。
本次机构改革开始通过机构和职能的合理调整和权责的合理配置,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内部矛盾进行了理顺权责关系的触动,而方案中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事实上,为更好地推进大部门体制,有关方面已开始先行试点。
早在2000年,湖北省随州市就着手试行大部门体制。
结果,严格控制编制的随州,市里“四大家”领导全无专职秘书,这在全国也颇为罕见。
7年实践表明,大部门体制这条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还可以走得更好。
它给我们带来的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模式,创造了比较好的行政管理环境和经济管理环境。
第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重要领域的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又一特点。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新组建部门的名称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已不仅仅是一种要求,而是实实在在地变成了组织形态,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减少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因此,本次政府机构的设置合理配置了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及重要领域的管理;完善工业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管理机构,保障能源安全;改进交通运输管理,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更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要事、抓难事,真正起到国家宏观调控的中枢神经作用。
总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目标明确、职责明晰、服务性强、整合力度大,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改革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服务特色、民生特色和整合特色。
10、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回顾过去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改革后出现的“回潮”现象。
特别是第二次、第三次大的机构撤销合并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回潮”现象,这种“回潮”现象的主要表现:一是人员机构精简后又膨胀;二是合并机构出现“两张皮”现象;三是“拆旧庙建新庙”,又重新设置了类似已撤销的机构;四是对新设机构监管制约不力,出现新的问题。
为了确保这次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确保转变政府职能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还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思想认识到位。
所谓思想认识到位,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要把这次机构改革与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结合起来,把机构改革与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起来。
把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提高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
放的高度,提高到关系我们政府职能能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的高度,提高到我们的政府职能能否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
应该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
机构改革是一项牵涉到亿万人民的福祉,牵涉到广大人民群众人心向背、牵涉到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强调,要坚持积极稳定、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因此,在积极推进和贯彻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要有相应的组织保证,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认真做好机构改革的细化方案。
三是要工作措施到位。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确定之后,关键在落实。
要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握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在认真学习文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完整的改革措施,稳步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机构改革。
尤其是要认真总结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因地制宜,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改革措施。
同时,要加强政府机构设置的法制化建设,用法制严格约束政府组织建设和运行。
可以把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根本上截断过去由于只有行政命令而缺乏法制约束造成的“行政怪圈”,有效巩固机构改革的重大成果。
要加快制定《国家机构编制法》、《政府机构组织法》等重要法律,加强政府机构设置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
四是要职能转变到位。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中心任务,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职能分工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三定”方案,既要保证改革后的政府机构能精干、高效,全面履行政府的服务职能,又要保证政府各部门统一协调,运转灵活,职责分明,既不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也不互相推诿扯皮、政出多门,切实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
此外,要切实做好合并后新组建部门的整合工作,一是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要打破原有的职能机构设置界限,重新设计、科学设置,切不可搞“揉面团”的办法,简单将原有机构合并;二是在人员安排上,要打破原有部门格局,实行“大部制”内人员大流动;三是在办公场所安排上,要实行统一地点,统一办公,统一指挥,统一协调,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五是用人机制到位。
机构改革不仅是改变机构设置和调整职能划分的问题,同时应该包括行政机关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这次机构改革也是对行政机构的一次精简,机构改革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开发。
是沿袭过去的用人办法,还是按新的机构、新的职能、新的要求采取全新的用人机制,是决定这次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锐意改革,创新行政机关用人机制。
例如,除了采用现有的考核录用机制之外,是否可以面向更广阔的人才市场引进聘用机制。
总之,新一轮的改革应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通过改革和调整,使行政机关干部更富有朝气,更能发挥才能,从而高效出色地履行国家赋予的行政机关工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