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论

合集下载

白居易文论思想述评-最新文档资料

白居易文论思想述评-最新文档资料

白居易文论思想述评白居易的文论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策林》第六十八篇《议文章——碑碣词赋》、第六十九篇《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序》、《与元九书》[1] 以及几篇诗作中。

前人多从他的诗论所反映出来的鲜明的社会性和功利性,而称赞其为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论,至于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总结其理论体系为:1. 强调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2. 强调文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3. 阐述了诗歌的特性及其社会功能;4. 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0世纪80 年代中期理论界对白居易的诗论和新乐府诗展开了讨论,人们逐渐摒弃以前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框架图解古人理论的认识方法,客观地对白居易文论的整体进行研究。

般模式是从文本出发,讨论其对文学本体和文学功用的认识,从而引发出对其忽视文学审美性的创作观,扶植政治教化文学的文学政策的探讨和批评,从而将白居易的文论作为一个结构严密、功能齐备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

但是,仅仅从文本到文本,而不结合儒家诗学传统的流变,白居易本人的生平境遇,所处时代的风气,恐怕很难做到全面和客观,本文将以白居易对儒家诗学传统的继承与扬弃为中心,结合他的生平、创作和时代风气来谈一谈白居易文论的特点。

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思想主要是围绕对《诗经》的考察和评论展开的。

从《论语》来看,《诗》是孔子和弟子讨论最多的前代文献,孔子以“诗教”为中心,强调了文学要为政教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孟子》中对《诗经》的探讨也很多,并针对春秋时“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主观臆断的解诗方法提出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荀子则吸收了法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儒家保守的传统进行了革新,相传毛诗即是经过荀子及其学生流传下来的。

汉代儒学因“独尊儒术”的政策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同时也从孔孟时代的“人学”渐渐变成了经世致用的“政治学”。

其中《毛诗序》提出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正统的文艺纲领,影响极大。

白居易有关的研究摘录

白居易有关的研究摘录

“贤愚之间,谓之中人。 中人之心,可上可下。”
1
2
3
人岂四平尘筐城微晦存年年大公故感 生无人生。中中之叔。间秋和微李旧 莫晚先定 亦虽捐坟因,薨七之侍并 羡岁去交 有有馆荒永凋。年,郎序 苦新我取 旧故将草悲零四夏大杓 长相在人 书第一已怀共君薨和直 命识后窄 札宅纪陈,尽子。六, ,,,, ,,,,题,,刘年长 命相一屈 纸庭杓梦为唯予尚秋庆 长识支指 穿芜直得感予之书薨元 感面蒲相 字园归墓旧衰执梦。年 旧亲柳知 蠡废丘湿。病友得崔春 多心衰唯 成生二土 ,也,侍薨 悲不残五 (荆十犹 至。会郎。 辛亲身人 厌榛春新 今二昌晦元 。。。。 )。。。 独十二叔相 , ,
可知当时所习为北宗禅法。
3元和以来,他热心研习南宗禅理,思想日益嬗变,终至于
“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
4白居易历年所师法的佛教派别包括了禅宗北宗、禅宗南宗、
密宗、华严宗、净土宗;南宗中又可包括曹溪宗、洪州宗、 菏泽宗、南山宗、牛头宗。
5白居易晚年对自己的佛教信仰有一个概括总结:“栖心释
氏,通学小、中、大乘法。”
白 居 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论白居易的权变品格
外服 儒风 内宗梵行
政治方面 基本持儒家观念 人生方面 基本持佛教、道家观念,后期更基本是专崇 佛禅
专就其儒家信仰来说,白居易并不斤斤拘 守传统的原始儒学或汉儒思想,而是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唐儒学复兴,首开风气的是啖助的《春 秋》学,继之又有杜佑、陆质等人的经世 学。白居易都对之十分重视,积极吸收。
白 易 的 交 友



1,唐人的近体诗,一般都是齐言的,白居易竟创
求变 求新 的乐 天诗
为杂言的律诗。 2,所谓三韵律,就是六句的律诗。这种六句律 诗,因为系“奇”数韵,和律诗组成的基本概念 “偶平”“偶仄”“偶句”“偶联”似相违背, 所以向来少有作者。 3,白居易的三韵律诗,不仅在数量上远超他人, 而且他的三韵律诗还以多种面目出现。除了有五 言三韵、七言三韵外,还有杂言三韵;这三种三 韵律诗,又各有押平韵和押仄韵之作。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的特点1.青年时期2.中年时期3.晚年时期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价值四、白居易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在白居易的一生中,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不同的年龄段,这些诗歌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对白居易不同年龄段的诗歌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的特点1.青年时期白居易青年时期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激情澎湃为特点。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题多涉及爱情、友情、壮志凌云等,诗歌风格独特,充满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2.中年时期白居易中年时期的诗歌作品以深沉、凝重、富有哲理为特点。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题多涉及人生哲理、世事变迁、为官之道等,诗歌中融入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3.晚年时期白居易晚年时期的诗歌作品以恬淡、宁静、超脱为特点。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题多涉及闲适生活、山水田园、宗教信仰等,诗歌中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价值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讲究音韵、对仗、排比等,充满了音乐美;在内容上,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既有对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白居易诗歌对后世的影响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对唐代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诗人都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也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对当地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论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其不同年龄段的诗歌作品各具特色,体现了他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白居易研究报告PPT

白居易研究报告PPT

白居易研究报告PPT白居易研究报告PPT一、白居易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丞相。

出生于河南新义(今河南固始县),自幼聪慧过人,有着深厚的文学天赋。

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高分,进入官场后,他在政治、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二、白居易的文学成就1. 《琵琶行》:这首诗是白居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写琵琶弹奏者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向往,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成为了唐代叙事诗的代表作。

2. 《长恨歌》:这首诗以富丽堂皇的形象描绘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既展示了两人的悲剧命运,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风云变幻。

它以辞章华丽、隐晦深沉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3. 《丽人行》:这首诗以优美的词藻赞美了美丽的女性,展现了白居易在词作方面的才华。

它的写作手法独特,使用了对偶和描写手法,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三、白居易的政治成就1. 制定新法:白居易曾被任命为新法的制定者,通过改革税收和官员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官员的素质,为唐朝的吏治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举荐贤能:白居易在担任宰相期间,积极推荐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才,为唐朝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推荐了一些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人物,如元稹和姚崇。

四、白居易的思想观点1. 诗歌观点:白居易认为诗歌应该注重抒发真情实感,追求自然和真实,反对空洞和虚假的修辞手法。

他主张文学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从现实中挖掘素材,以真实体验为基础进行创作。

2. 政治观点:白居易主张以德治国,认为政治家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他反对官员的腐败和积弊,主张改革制度,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才能。

五、白居易的影响与价值白居易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华丽的辞章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他的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来文人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研究报告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研究报告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研究报告摘要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描绘了人生的苦痛和离别的悲伤之情。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白居易感伤诗的特点、主题以及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其诗歌语言和写作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以及唐代诗歌的发展。

1. 引言白居易以其感伤诗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常常描述离别、孤独和失意等主题,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本报告将细致研究白居易感伤诗的特点和意义,为读者提供对唐代诗歌以及白居易个人创作风格的更深入的了解。

2. 白居易的感伤诗特点白居易的感伤诗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2.1 深切的情感白居易的感伤诗流露出他深沉的情感,宛如漫长的夜晚。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人生的苦难。

2.2 对离别的描写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离别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他通过细腻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将离别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些诗句使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和悲伤,进一步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对的离别困扰。

2.3 对生活的热爱与失望尽管白居易的感伤诗常常聚焦于人生的苦痛,然而,他的诗歌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他以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对大自然、花草树木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然而,白居易的诗歌中也表现出对人生的失望,对社会不正义的愤怒。

3. 白居易的感伤诗主题白居易的感伤诗主题多种多样,其中一些重要的主题包括:3.1 离别之痛离别是白居易感伤诗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

他描述了亲人、朋友以及爱人之间的离别,通过细腻而感人的诗句,描绘出离别的痛苦感受。

3.2 孤独和失意白居易的感伤诗中常常表达出对孤独和失意的感受。

他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辛酸经历,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感。

这些诗句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的心灵世界的悲伤和困惑。

3.3 生活的美好与失望白居易的感伤诗中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和对现实的失望。

他用细腻的诗句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愉悦,同时也表现出对人们不公正行为的不满。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摘要:一、白居易生平简介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特点1.早期诗歌创作2.中期诗歌创作3.晚期诗歌创作三、各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价值四、白居易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分析五、总结正文:白居易,原名白季庚,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中晚期,一生创作诗歌约五千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白居易不同年龄段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诗歌中的主题思想。

一、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河南郑州人。

他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期便开始创作诗歌。

公元799年,白居易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他历任太子中允、江洲司马、杭州刺史等职务,积极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公元846年,白居易逝世,享年74岁。

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特点1.早期诗歌创作白居易早期诗歌创作受杜甫、元稹等诗人的影响较大,作品主题以抒发个人抱负、咏史为主,风格清新豪健。

这一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苦雨留客》等。

2.中期诗歌创作白居易中期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3.晚期诗歌创作白居易晚年诗歌创作趋于哲理化和闲适,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一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有《赋得夜泊牛渚怀古》、《赋得秋江独钓》等。

三、各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价值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期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中期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晚期诗歌则呈现出哲理化和闲适的特点。

四、白居易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分析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主题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友情、爱情、亲情等多种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些诗歌作品反映了白居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论

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论

中的《 自居易评传》 , 周著简略, 郭著较详。建国之后 ,文 “
革” 之前 , 出版 了 多部 传 记 类 著 作 , 苏 仲 翔 《 居 易 传 如 白 论》 、 万曼《 白居 易传 》 、 抬遗 《 @ 王 白居易 》 、 ⑨ 褚斌 杰 《 白
过是“ 远攀异国之贵显” 。此观点在陈氏《 白乐天之先祖及
为学术界所关注 。解放前 , 已有学 者对 自居易 的思想作过 一
定考察 。如 2 0世纪 3 O年代 陶愚川 《 人 白居 易析论 》 诗 ④就
分析 了自居 易的性 格 和思想 , 适《白话 文学 史》 曾有涉 胡 也
《 唐故坊 州都县尉 陈府君夫 人 白氏墓 志铭》 惟夫人 在家 , 中“
关键词 : 白居 易; 百年研 究; 综述
中圈分类 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7 l 2 0 )3 2 6 6 l0 —0 5 (o 6 0 —0 1—0
从2 0世纪初 至今 10多年来 , 随着 古代 文学研 究 的 0 伴
除专著 之外 , 2 从 0世 纪 4 0年代 开始 , 这方 面的研 究成
以和顺奉父母 , 故延安府君 ( 白锃 ) 视之 如子” 洎延 安终 。 和“ 夫人哀毁过礼 , 为孝女” 之句 为证 , 说明 陈 白氏为 白键 之 女,
维普资讯
20 0 6年 5月 第 3期( 总第 13期 ) 5
中 州 学 刊
Ac d mi o ra fZ o gh u a e cJu n lo h n zo
Ma . 0 6 y20
No 3 .
【 唐宋 文 学 研 究 】
白居 易 百 年 研 究 述 论

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

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

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上)穆恭三、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1、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

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

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

”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

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

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

白居易诗《溪村》插图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六言唐诗画谱》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

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

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

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

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

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张籍古乐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指“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所谓“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刺作用。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时代论述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时代论述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时代论述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

本文将着重探讨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并分析其与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的关系。

1.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概述白居易以其简洁明快、自然流畅的语言著称。

他注重表达情感和人生哲理,以及对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的观察。

以下是几个突出的特点:1.1 自然真实白居易追求真实而自然的写作风格,倾向于用通俗语言表达复杂思想。

他善于运用平实朴素的文字描绘事物,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笔下世界的美丽与深情。

1.2 深邃感情白居易常常通过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倾诉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他在诗中表达对爱情、友谊、家庭和生活的思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

1.3 社会关怀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和政治现象的关注。

他用平实而深入的文字描绘社会百态,表达对贫苦农民和下层社会的同情与呼吁。

2. 白居易的诗歌与当时时代背景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后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和开放的阶段之一。

以下是探讨白居易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几个方面:2.1 文化氛围唐朝是一个以文化兴盛著称的时期,汇聚了众多才子佳人和文学家。

白居易身处这个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代,受到了各种文化思潮和创作格调的影响。

2.2 社会变革唐朝中后期经历了农民起义、政权更替等重大社会变革。

白居易通过描写社会现象与人民生活,折射了这一时期的动荡和社会问题。

2.3 政治思想唐朝中后期盛行儒家思想,白居易也受到其影响。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对人类伦理道德、政治理念和社会秩序的探索与反思。

结论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他的作品体现了真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深邃感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同时,他在唐朝兴盛文化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展示出独具魅力的艺术成果。

白居易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窥见时代风貌的观察者和启迪者。

白居易的研究报告

白居易的研究报告

白居易的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放翁,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唐代中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早年曾任唐玄宗朝司勋员外郎,后被贬为滑州司户参军。

在职期间,他以文学才华出众著称,与许多文学家、文艺爱好者有密切的交往。

他的诗作多以田园风光、爱情、思乡、忧国等为题材,情感深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和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贡献,以探索他对唐代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通过研究白居易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唐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艺术手法、主题和格律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还将研究白居易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贡献,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历史文献,探讨他对唐代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4. 研究内容4.1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根据白居易的诗集和散文作品,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他的诗歌创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诗歌题材:通过对白居易的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探讨他的诗歌创作主题的变化和特点。

•艺术手法:分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意象等,进一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格律特点:研究白居易的诗歌中的格律形式,如五言、七言、律诗等,分析他在诗体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4.2 白居易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贡献除了诗歌创作,白居易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本研究将以白居易的政治文献和史料为基础,分析他的政治主张和在唐代政治中的地位。

同时,还将研究白居易在军事领域的贡献,如他在军事策略和指挥方面的才华等。

5. 研究意义通过对白居易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和社会的特点,揭示唐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同时,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对后世文学界的影响深远,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白居易的作品可以为后世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白居易文论思想述评

白居易文论思想述评

白居易文论思想述评作者:崔晓红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白居易的文论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策林》第六十八篇《议文章——碑碣词赋》、第六十九篇《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序》、《与元九书》以及几篇论诗之中。

前人多从他的诗论所反映出来的鲜明的社会性和功利性,或褒或贬,本文则以白居易对儒家诗学传统的继承与扬弃为中心,结合他的生平、创作和时代风气来谈一谈白居易文论的特点。

[关键词]白居易;文论;儒家;诗风[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1-0072-05白居易的文论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策林》第六十八篇《议文章——碑碣词赋》、第六十九篇《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序》、《与元九书》[1]以及几篇诗作中。

前人多从他的诗论所反映出来的鲜明的社会性和功利性,而称赞其为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论,至于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总结其理论体系为:1.强调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2.强调文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3.阐述了诗歌的特性及其社会功能;4.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理论界对白居易的诗论和新乐府诗展开了讨论,人们逐渐摒弃以前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框架图解古人理论的认识方法,客观地对白居易文论的整体进行研究。

一般模式是从文本出发,讨论其对文学本体和文学功用的认识,从而引发出对其忽视文学审美性的创作观,扶植政治教化文学的文学政策的探讨和批评,从而将白居易的文论作为一个结构严密、功能齐备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

但是,仅仅从文本到文本,而不结合儒家诗学传统的流变,白居易本人的生平境遇,所处时代的风气,恐怕很难做到全面和客观,本文将以白居易对儒家诗学传统的继承与扬弃为中心,结合他的生平、创作和时代风气来谈一谈白居易文论的特点。

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思想主要是围绕对《诗经》的考察和评论展开的。

从《论语》来看,《诗》是孔子和弟子讨论最多的前代文献,孔子以“诗教”为中心,强调了文学要为政教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研究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研究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研究概述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作品进行研究,探讨他的艺术风格、创作主题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白居易生平白居易出生于江西吉州(今吉安市),后来考入进士,历任宰相等要职。

他一生多才多艺,不但擅长诗词创作,还涉足散文写作和政治活动。

在晚年时期,他因政治上遭到排挤而被贬谪至海南等地。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1.语言简练:白居易的诗歌注重用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避免冗长华丽的修饰。

2.真情实感:他善于通过真实、直接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喜悦。

3.借景抒情:白居易常常运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生百态。

4.本色描写:他注重真实地描绘人物形象或事件,尤其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展现女性特有的柔弱与坚韧。

白居易作品中的创作主题1.对世态炎凉的思考:白居易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世界无常变幻和人生苦难的思考和触动。

2.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呼唤:在繁杂纷扰中,他渴望简单快乐、安静美好的生活状态,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3.关注社会、政治现象:由于自身经历及政治参与背景,白居易关注社会民生及政局动态,并将之融入作品之中。

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白居易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与文学家,也是唐代中期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创造了丰富多样、情感真挚的诗歌形式。

他的作品风靡一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结论通过对白居易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其独特而真实的创作风格以及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使得他成为中国古代诗坛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用简洁、直接而深入人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并通过诗歌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

白居易对于唐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诗坛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舆情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舆情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舆情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

在政府层面,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舆情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舆情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力度,设立了各级政府舆情监测中心,以期在涉政舆情事件中迅速做出反应。

同时,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舆情对企业形象和业务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舆情研究。

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均设立了专门的舆情研究部门,以监测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社会各领域也对舆情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舆情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基于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基于计算的方法等。

其中,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挖掘舆情信息的情感倾向、主题和关键信息等。

基于网络分析的方法则主要是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节点属性和关系等,揭示舆情信息的传播路径、关键节点和社区结构等。

而基于计算的方法则主要是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分类、情感分析和关键词提取等。

通过对国内外舆情研究的综述,可以发现当前舆情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方法的单一性、研究的表面化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舆情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建议未来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应拓宽数据来源。

现有研究多依赖于公开的网络舆情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未来研究可以尝试获取更多的内部数据,如政务公开信息、企业内部的消费者反馈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舆情信息的全貌。

应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当前研究多采用基于文本分析或网络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提取和梳理信息,但往往忽略了人作为社会动物的复杂性。

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跨学科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等,以更深入地理解人们的舆情行为和心理。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研究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的意义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点1.青年时期2.中年时期3.晚年时期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四、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正文一、研究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的意义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而丰富,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对白居易不同年龄段的诗歌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还可以通过他的诗歌窥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点1.青年时期:白居易的青年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展现出了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才华。

2.中年时期:白居易的中年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诗歌深沉而厚重,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深度反思。

他的诗歌主题更加深入,艺术风格更加成熟,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代表。

3.晚年时期:白居易的晚年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晚期阶段,这个时期的诗歌宁静而淡泊,充满了对生活的淡然和对人生的超脱。

他的诗歌主题更加宽广,艺术风格更加独特,展现出了他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他的诗歌不仅在唐代享有盛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也体现在他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的贡献中。

四、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而且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他的诗歌给后人的启示,不仅在于他的诗歌艺术,更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唐朝诗人白居易研究

唐朝诗人白居易研究

唐朝诗人白居易研究唐朝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传颂至今,成为经典。

他一生著述繁多,不仅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还有大量的杂文、诗文、书信等。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受到了许多后人的推崇和追捧。

白居易的生平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他出生于太原,原名白居易,后改名白居易。

他于开元年间出仕,担任过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职,后升任右补阙。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前人李白、杜甫等的影响,但他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重视生活体验,注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及对情感的真实表达。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以及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染力和艺术性。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白居易的人生态度白居易在其著作中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强调了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追求和体验。

他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和情感体验,以及对美的追求。

他还谴责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呼唤社会的改革和正义。

白居易对后人的影响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和其他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他关注生命、关注真实情感和情境的表达,对后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华丽辞藻和细致描写不仅影响了唐代的文学风格,在宋、元、明清等时期,他的作品也一直受到了推崇和传颂。

白居易对文学的贡献和影响除了可以从诗歌本身入手,也可以从他的文学理论和美学观点入手进行研究。

结语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成为了经典。

他注重现实生活的细节和情感表达,追求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批判。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

关于白居易个人研究总结

关于白居易个人研究总结

关于白居易个人研究总结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涉及到众多的主题,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同时,他还在政治和哲学领域也有不俗的造诣。

本文将从白居易的诗歌、政治和哲学三个方面对他进行个人研究总结。

一、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广泛而深刻,包括了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抒怀诗等多个主题。

他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唐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在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中,他善于运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他的《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的悲歌,传递出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主题。

他的《长恨歌》以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权力游戏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萧瑟的风景描绘出离别的伤感。

这些作品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还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

他写过很多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同时,他的诗作也关注到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写过不少关于贫穷农民和宫廷中的苦难生活的诗作,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二、白居易的政治理念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理念。

他曾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因此他对政治事务有着很深入的了解。

他主张以德治国,注重儒家的德性观念,认为国家的治理应建立在道德和仁爱基础之上。

他认为,一个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尽心尽责的君主,以及一个仁慈善良的人。

此外,白居易也对官僚系统和朝廷政治提出了一些批评。

他认为官员应该脚踏实地,关注民生,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

他批评了官吏的贪污和奢侈,认为这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他的政治理念也与其诗作中关注人民疾苦的主题相呼应。

三、白居易的哲学思考白居易对人生和世界的哲学思考也是他独特的贡献之一。

白居易研究

白居易研究

白居易研究一、二十世纪白居易研究概述白居易和杜甫、李白一样,是被本世纪学界研究得最为深透的三大唐代作家之一。

在本世纪上半叶,学界就已经对白居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如生平研究方面,产生了郭虚中的《白居易评传》和岑仲勉的《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等或对白居易一生行事进行评述、或对白居易生平疑点进行考辨的著作。

思想研究方面主要有张汝钊的《白居易诗中的佛学思想》。

诗歌研究方面成果更多,有总论白居易诗歌的,如佘贤勋的《白香山诗研究》、李尔康的《白居易诗研究》等;也有研究白居易诗歌题材的,如李蕴华的《白居易的妇女文学》、李国标的《白居易和他的讽谕诗》等。

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虽然出版于1950年下半年,实际上他从四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对白居易诗歌进行考论结合的综合研究,并在1948年发表了《长恨歌笺证》、《白香山新乐府笺证》,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白集整理方面,本世纪上半叶学界所取得的成绩同样很大,其中岑仲勉著作尤丰,他先后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关于白居易集版本、诗文考证的文章达六篇之多,提出并解决了一些前人未曾注意或解决的问题。

五六十年代,白居易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此时学界研究得较多的问题是白居易诗歌的创作方法、艺术特征等问题,李嘉言、霍松林、陈友琴等学者之间曾经展开过关于此类问题的讨论。

此时学界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怎样看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这次讨论的焦点,因为其中涉及到阶级分析还是超阶级的研究的问题,对此,陈珏人、谭丕模、林志浩等人曾经多次撰文进行讨论、彼此商榷。

尽管在本世纪上半叶早已有人涉足白居易的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但是五六十年代的白居易文论研究还是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色彩,因为人们着重分析的是白居易诗论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问题,当时人们得出的某些结论即使到世纪末的今天也还有人在沿用。

另外,陈友琴的《白居易诗评述汇编》的出版,也为当时白居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研究报告白居易

研究报告白居易

研究报告白居易研究报告:白居易1. 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世称“诗仙”。

他以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创作了大量卓越的诗作,并且在政治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表现。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生平白居易于唐代宪宗元和四年(772年)生于陕州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年少时,他就展现了出众的文学才华,并通过举荐考中了进士。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包括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成为当时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3. 诗歌创作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巨大的成就。

他的诗歌以写实主义为基调,以婉约派的风格为特点,讲述了许多生动、真实的故事。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包括爱情、自然、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又多样化。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文字描绘出生活的琐碎和细节,展现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感受。

他的诗作以情真意切、含蓄而深沉,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4. 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白居易的诗歌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创新了唐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他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使得唐代诗歌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崇,被后代文人争相模仿和赞颂。

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婉约诗派,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思潮。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5. 结论白居易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诗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使得唐代诗歌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他的作品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后世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与行为是主体与社会 、现实彼此选择 、彼此适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彼此磨合
钟来因的《白
的结果 。此外 ,张立名的《白居易与佛道 》 、
李醒华的《关 于 白 居 易 与 佛 道 关 系 的我
居易与 道教 》 、

见 》 、 海 波 的《白 居 易 的 佛 教 思 想 与 道 家 思 想 的 关
张安祖《
考辨 》 、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真伪考 ——— 澄清一桩
朱琦《 谢思炜《白
文学史上的千年公案 》 、韩白关系考 》 、
廖元中《白居易与大彻宽禅师 》 、 顾学
居易和李商隐 》 、
肖瑞峰《樊素 、
颉《张好好与白居易 》 、小蛮考 》 等 ,对我
们全面了解白居易其人其思想 ,乃至当时文人间交往的状况
韦氏拜相还不到十天 ,新政实际上还没有实施 ,连新政的主
持者王叔文授翰林学士 ,能够实际谋划和操纵政事 ,也还是
在白居易上书后四天发生的事 ,所以不能仅凭这封上书就认
为白居易是支持王叔文所推行之新政的 。傅文史料确凿 ,论
证严密 ,结论无可辩驳 。此外 ,李鹏的《试论白居易的政治倾
蹇长春的《
二、白居易思想倾向 、政治态度及与佛教关系研究
白居易思想复杂且多变 , 100多年来 ,他的思想状况始终
217
点 ,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在钩稽和排比了有关史料以后 ,指
出白居易给当时的宰相韦执谊上书 ,虽然韦氏是支持王叔文
革新的 ,且白氏上书中对韦氏也表示了热烈的期望 ,但当时
向》 、试论白居易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新乐府运
周楞伽的《
动的历史背景 》 、白居易的出身 、性格 、思想与其

政治 倾 向 的 关 系 》 、 秉 均 的《试 论 白 居 易 的 政 治 思
朱继琢的《白居易早期的社会思想 —— <策林 >述
想》 、—
周建国的《白居易与中晚唐的党争 》 等 ,都从不同
②中的《白居易评传 》 ,周著简略 ,郭著较详 。建国之后 ,“文
革”之前 , 出 版 了 多 部 传 记 类 著 作 , 如 苏 仲 翔《白 居 易 传
③ 万曼《④ 王拾遗《白居易 》 、⑤ 褚斌杰《白论》 、白居易传 》 、
⑥ 陈友琴《白居易 》 等 ,大都是运用马克思主⑦居易评传 》 、
以和顺奉父母 ,故延安府君 (白锽 ) 视之如子 ” 洎延安终 ,和“
夫人哀毁过礼 ,为孝女 ”之句为证 ,说明陈白氏为白锽之女 ,
与白父为兄妹 。稍后 ,陈之卓发表《白居易父母非舅甥婚配
考辨及有关墓志试正 》 ,声援岑说 ,并做补正 。文章先证居
为学术界所关注 。解放前 ,已有学者对白居易的思想作过一
的 。从 70年代末 ,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专题论文 。如顾学
傅璇琮的《白居易评价中的一
颉的《白居易与永贞革新 》 、
个问题 》 等 。顾文认为 ,白氏虽未参与永贞革新 ,但在韦执
注 ,主要涉及元稹 、韩愈 、李商隐 、宗教人士与一些女性 。如
金卿东《元稹 、
朱金城《白居易交游考 》 、白居易初识之年
想 ” 栖心道佛‘、“中隐 ’于世 ”三个方面对其“儒道释三家兼
具”的思想及此三者对其人生观和处世态度的影响做了多层
次、多角度的剖析 。王文和张文则是针对白氏元和十年江州
之贬为思想变化分界的传统定说而发 。值得一提的文章还
有蹇长春的《百道判及其学术价值 ——— 兼论白居易的早期思
丁立群的《论白居易人生态度转变之原因 》 、 严杰
评》 、
所当然地成为他在困境中坚持的主要准则和追求的主要目
标了 。综观谢著与尚文 ,都不是简单地就思想论思想 ,而是
较为强调白居易思想形成中人的主体性 ,能动性 ,自觉性 。
在这些特性的作用下 ,白居易对佛道的选择表现出了鲜明的
自我性 、实用性和实践性 。他对于佛道的选择不是出乎膜
拜 ,而是出乎需要 ;他的批判也不是由于学理上的不以为然 ,
20世纪初至今 100多年来 ,伴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从
现代化进程 ,白居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笔者不完全
统计 ,自 1901 至 2002 年间 ,中国大陆地区共产生研究论文
1334篇 ,专著 52部 。以下将选取 20世纪最受学界关注并取
除专著之外 ,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 ,这方面的研究成
不无价值 。
20世纪较早论及白居易政治思想和政治倾向的是五六
十年代出版的白居易传记 、评传之类的著作 。褚斌杰《白居
易评传 》中有“开明的政治思想 ”一章 ,他认为 ,白居易政治
思想的核心“便是要统治阶级关心人民的疾苦 ,照顾人民的
要求 ”,他的一切具体的政治策略 ,都是由这个思想延续出来
能在“仇雠敌国之内 ”。白氏先世赐田可能本属于后周白姓
弘农郡守 ,此人方为白氏真正先祖 。后人谓白建为先祖 ,不
过是“远攀异国之贵显 ”。此观点在陈氏《白乐天之先祖及
后嗣 》一文中再次重申 ,成为学界共识 。顾学颉 、朱金城等学
者都是此说的拥护者 。
白居易之父的婚配问题也为近现代学者所关注 。最早
任拾遗之际 》 ,褚斌杰《白居易的人生观 》 ,张安祖《论白
居易的思想分期 》 等 。蹇文认为白氏一生基本以儒家思想
易父母非一母所生 ,父之母为河东薛氏 ,母之母为昌黎韩氏 ;
再证父母之父非同一人 ,父之父为巩县令锽 ,母之父为延安
令湟 ,湟 、锽为叔侄 。宋代湟 、锽二字同音 ,宋人避忌叔侄同
一些新观点 :元和三年 ,白居易与杨氏结婚 ,后杨氏于宝历元
年前病卒 ,此杨氏为杨詹卿从父妹 。大和元年或翌年 ,白与
另一杨氏结婚 ,会昌六年居易卒时 ,杨氏仍健在 ,此杨氏为杨
汝士之妹 。王氏此说因乏文献的有力支撑 ,故尚难成定论 。
白氏一生屡遭贬斥 。关于被贬的原因 ,顾学颉的《白居
君夫人白氏墓志铭 》流传文字有误 。岑氏考证的结果是 ,居
易父母“不过中表结婚 ,绝非舅甥联婚 ”。时隔 20余年 ,顾学
博的征引和缜密的论证 ,对白居易的生平 、作品系年 、相关史
实进行了精当考订 ,提出了不少关于白氏生平行事的新见
解 ;顾谱于 1980 年 7 月在洛阳白家发现《乐天后裔白氏家
均颇有助益 。
谊拜相不到十天的时间向其上万言书 ,书中清楚地表明他对
革新的积极拥护态度 。永贞事败后 ,白氏对一些因革新而受
挫的人持同情友善的态度 。并且 ,白居易对于永贞革新的反
对派 ,即强藩 、权宦 ,毫不畏惧 ,一再弹劾 。这清楚地展示了
白居易的政治态度 。傅文则针对顾文所代表的学界普遍观
想》 、
荆立民
的 入仕求禄与退隐 ——《— 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 》 、
的 论白居易的人性观 》 等 ,对全面而深入把握白氏思想都《
灵之爱 ,结论同一 。王文还用此事来解释《长恨歌 》主题多样
性的个人心理原因 。王辉斌《白居易的婚姻问题 》 则探讨
了白氏的婚姻状况 ,深入追究了“杨氏为谁家之女 ”,提出了
遗稿 》白氏长庆集书后 ” :““云 季庚 (白父 )所取 (娶 )乃妹女 ,
乐天称陈夫人为季庚之故 ,乃讳言而非其实矣 。 陈寅恪在”
《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 》文中认为此说“甚确 ”。并说此事与
当时礼法不合 ,甚至影响到白居易后来政治上的沉浮 。同时
学者岑仲勉不以为然 ,认为这是白氏《唐故坊州鄜县尉陈府
位青梅竹马的恋人 ,即湘灵 。两人最终因“社会上门第等级
观念和风尚的阻碍 ”未成眷属 。并认为元和二年 ,白居易与
杨夫人结婚 ,此杨氏比他年轻许多 ,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活颇
有影响 。90年代 ,戴武军《白居易婚前恋情详考 》 和王用
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 〉的创作 》 也论及白氏与湘
义理论研究分析白氏生平与创作的 。进入新时期后 ,一批新
的白氏年谱 、家谱得以涌 现 。如 王拾遗的《白居易生活系
⑧⑨年 》 ,朱金城的《白居易年谱 》 ,顾学颉编注的《白居易家
⑩谱 》 等 。其中朱著是作者多年笺校白集积累的成果 ,以广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罗振玉 。他的《贞松老人遗稿 甲集后丁
为其思想的主干 。不过 ,前期思想更多反映了儒家兼济的积
极一面 ,后期虽然自道“栖心释梵 ,浪迹老庄 ”,但实际上是持
“执西用中 ”的儒家中庸之道 ,这才是他“应付一切现实矛盾
的万应灵丹 ”。褚文认为 ,白氏一生思想复杂而充满矛盾 ,从
“积极用世 、博施济众的思想 ”“、 独善其身 、乐天知命的思
名 ,将湟改锽 ,遂将两人混同 ,造成了白氏世袭的混乱 。陈文
考证周详 ,颇能服人 。
白居易的婚恋对其诗歌创作和政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
因此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顾学颉在 20 世纪 80 年
代初就在《白居易和他的夫人 ——— 兼论白氏青年时期婚姻问
题和与“湘灵 ”的关系 》 一文中指出 ,白居易年轻时曾有一
面 ,近于道家的放任自然 。苏氏认为“白居易身为封建社会
的官僚 ,而能够在他的行动和诗歌中到处流露着对人民的高
度关心 、同情和热爱已是难能可贵 ,自然不能对他作过高的
超历史的要求了 ”。在经过“文革 ”十年的激烈言论后 ,苏氏
客观公允的态度与结论得到了当时学界的认同 。万曼《白居
易传 》前言中亦显示了相同的态度 ,他还指出 :“白居易晚年
易贬谪江州的前因后果 》 进行了探讨 。顾文认为白氏被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