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摘要】“自感”一节的教学离不了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了解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自感现象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进一步探究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以及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关键词】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始终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磁通量的变化。”奥斯特实验证明任何电流周围都将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那么,某通电回路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流周围的磁场也将发生变化,该变化的磁场本身是穿过了该通电回路的,该变化的的磁场会不会感应出新的感应电动势呢?答案是确定的。这就是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我们称之为:“自感现象”。

自感现象在各种电器设备和无线电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离不开“自感”现象。很多延时继电器也是利用了自感原理。

自感现象在电气领域也有其弊端,在自感系数很大的电路中,如果有很强的电流,且强电流变化很快时,特别是在切断电路的瞬间,由于发生了自感作用,电路中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在闸刀和固定夹片之间因空气电离而形成电弧。电弧会烧坏开关,甚至危及人员安全。因此,切断这段电路时必须采用特制的安全开关。

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对“自感”的学习将占据很重的份量。

与其他章节一样,“自感”一节的教学离不了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了解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自感现象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进一步探究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以及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考虑到安全,在实验室只能用小电流来演示“自感”现象,小电流的变化引起的自感现象不明显。传统的演示“自感”的仪器存在很多弊端,实验现象不明显,物理老师们不肯使用。“自感”现象的演示成为了物理学界的难题,内地很多地方成立了“自感”演示的专题讨论会。

笔者征对以上情况仔细研究了传统演示仪器的结构和原理,发现了不少弊

端,明确了传统仪器设计者的意图。根据近年来同行们的提议,自行设计、制作了“自感”演示仪,实验效果明显,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演示效果。

传统仪器的弊端:

在本人所在的学校中,“自感”演示教具是六十年代购置的。其结构完全按图(1)和图(2)所示的原理,在示教板中安装了电感、灯泡、变阻器等元件。电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低,灯泡电阻与线圈直流电阻相差很远,演示过程中无法体现“自感”引起的“延迟”现象。可以说,该仪器只是个“实物模具”。

该仪器还有一个不足,要演示“延迟”,必须用开关的“通、断”作为时间起点,灯泡的“亮起、熄灭”,要与开关的“通、断”作参考,在学生的视觉反应中,那种应有的“时间差”不易判断。如果将“自感”引起的“延迟”效应用两只灯泡来演示,“延迟”时间差会变得更明显。单纯的两只灯泡引起的“先亮、后亮”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笔者研制的“自感”现象演示仪,主要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

第一、提升电感系数的同时,考虑到了小灯泡的阻值与线圈的电阻相当。

在实验室小电流条件下能否获得明显自感现象,就要保证线圈自感系数足够大,但还要兼顾线圈直流电阻与小灯泡电阻值相当。这样在电路“通”时,每个支路都能分配到足够的、相当的电流,为“断”时产生明显自感现象做准备;“断”时线圈要充当“电源”的角色,电源电阻与负载电阻相等时可以在灯泡中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从而保证灯泡有足够的亮度。

第二、电路中并入参考电路,用双联开关同时控制“自感”电路与参考电路。让学生轻松感受“自感”引起的“延迟、滞后”等实验现象。

下面各图是自制教具的功能演示

图(3)表示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稳定发光,断开开关后与电源直接连接的灯泡立即熄灭,但与电感线圈连在一起的灯泡延迟熄灭并闪亮,如图(4)。图(5)、图(6)表示在开关闭合瞬间,与电源连在一起的灯泡立即点亮,与电感线圈串接在一起的灯泡延迟点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