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拓展训练的不足及其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开展拓展训练的不足

及其应对措施

”拓展训练”本来离我们很远,但自从在中国生根发芽、完全被”中国化”后,已经完全走入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由于形式新颖、独特而被广泛用于各种内训、外训,甚至改变了中国原始的培训理念。但随之而来的是,其负面效应随着发展的深入也不断凸显出来。例如:各种拓展事故、各种活动中受伤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更有管理及机制问题。

深入研究发现,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拓展训练中存在的很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拓展目标与项目设计的问题”、”拓展理念与多数教练能力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拓展原则得不到贯彻。更为严重的是,其成为了拓展事故的手段。在拓展训练中,我们习惯称呼

训练双方分别为”教练”、”学员”,学员整体为”参训团队”,训练的内容称为”项目”.

一、”拓展目标”与项目设置的问题分析

(一)症结所在

在中国,拓展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潜能挖掘”.”潜能”的语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可以理解为”潜在的能量或能力”,”潜”,从字面意义上也可以说明其蕴含的巨大能量,所以”潜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者们的关注。”挖掘”,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这种能量不是显而易见的,要经过努力才有可能让其显现。但在拓展训练中,”挖掘潜能”不能”急功近利”、在障碍设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员从低难度挑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系数,但在增加难度系数前要保证上一次挑战是成功的。这样,通过成功的不断累积,学员的潜能也在不断的”被挖掘”[1].在常规拓展训练中,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状况不同,因此其表现是各异的。对于教练员来讲,要根据每个人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挖掘,才能使”潜能挖掘”真正落到实处,

这就需要每次训练的大量时间保障。而现实训练却很难实现,由于每次训练时间是相对固定的,而组织者又希望多做项目,就只能压缩每个项目的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学员与教练员在项目之间疲于奔命。从这个意义来说,无法达成”潜能挖掘”的目标而使矛盾产生。

导致”拓展训练目标与项目设置之间问题”的因素一是训练参加者对拓展训练目标的定位上有误差、理解上有歧义。中国的拓展训练,训练目标之一是”潜能挖掘”.目标实现一般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环境和气氛;第二是教练的引导水平;第三是学员自身意愿。它是教练员预先设定适宜训练的良好环境、营造合适的气氛、运用恰当有效的手段促使学员在训练中发现自我、掌控自我,并愿意跟随教练的训练节奏主动寻求改变、克服心理恐惧和障碍、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2].但在训练实战中,许多参与者却把目标理解为参加的项目越多越好,花同样的钱项目做少了自己吃亏,因此就出现了训练中项目偏多的现象。项目偏多最大的弊端是使许多内

容做的不完整,教练不能充分的挖掘每个人潜能,而使目标成了口号;二是训练中的难度设置”高低”问题。在难度设置偏低的训练中,学员轻易就能完成训练目标,”潜能挖掘”无从谈起;在难度设置过高的训练中,虽经过很多努力,但学员依然无法完成训练,而使得训练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二)指导方针

1.催化剂原理

在”潜能挖掘”训练中,教练所演绎的角色是”催化剂”.训练中发现:许多学员会受到自身”能力性局限信息”的制约,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务。[3]而”催化剂”的作用此时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为教练会运用适宜的手段去激发学员达成目标。这种”催化”能够激发学员的动机水平,加速他们的行动力和目标转化行为。

2.跳摘原理

在拓展训练项目的难度设置上要符合心理学中的”跳摘原理”.此原理是由”人在跳跃难度设置中主体感受性和能动性变化”转化而来,其意义是:在训练中,设置难度应

根据人在当前状态下的动机水平而定。当人处于动机水平较高或者状态较好时,可把难度设置稍高;当人动机水平不足或状态不好时,难度要随之降低[4].例如,运动员做跳跃摸高练习:我们如果预先把乒乓球挂得偏高,运动员摸到球的概率为零,他就会选择放弃尝试,因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因此该实验对其跳跃能力的挖掘就会失去作用;反之,如果把乒乓球悬挂偏低,运动员摸到球的概率为百分之一百,其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目标时,该实验对其跳跃潜能的挖掘也起不到作用。而在拓展训练实践中,学员在一起事件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状态是不尽相同的,任何公式都无法计算出个人在项目中的”心理承重极限”[5].这就要求教练员富有极高的经验水平,根据学员的状态做好区别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状态设置不同的难度。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能尽快、有效地找到适宜的手段运用于训练中以激发学员的潜能。该过程也遵循人格结构的三个层级原理,学员只有发现了”本我”,才能找到”自我”,最后达到”超我”、从而实现不断自我超越的

目的[6].

(三)解决方案

1.加强学员对”拓展”本质的认识

拓展机构争取在训练正式开始前做好”预热”,如:提前发放宣传资料,让学员早些了解拓展的相关情况;再有,拓展机构还要在训练开始前跟参训队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加强其对拓展实质的认识,以便于负责人提前做好训练动员及导向作用的发挥。

2.在拓展训练的第一阶段---”破冰”过程中进行专业性的解析

”破冰”是拓展训练的第一阶段,在”破冰”进程中,教练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员”打破、进入状态”[7],更要加强对”拓展训练与传统教育区别”的讲解,加深学员对拓展实质的认识,使”训练---启发---收获转化”过程更加易于进行。

二、拓展项目设计理念和教练操作能力的问题分析

(一)症结所在

根据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典条

件反射原理:”刺激---反应”,正常的人体对外界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在刺激强度符合人体生理承受范围内,外界施加的强度越大,人体对该刺激的反应越强烈;迁移于训练中,学员在此过程中的感受才会越深刻、训练收获也才能更突出。例如在传统拓展项目”挑战150”中,学员由于所处角度不同会产生各异的判断、分歧的意见,甚至会出现摩擦、激烈地争执,直至于对抗。此时,有能力、有经验的教练会很好地利用此时机,通过”残局”引导学员对过程进行反思,有时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由于能力上的差异,有的教练此时就无法控制”残局”,使事态不能朝着有利于学员收获的方向发展。所以,当局面无法控制时,有的教练会想方设法削弱外界的”刺激”强度,或者在项目操作中刻意避免较深的刺激强度出现。显然,这样的操作手法与项目设计初衷和理念产生了矛盾。

导致”项目设计理念和教练操作能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教练的主观因素。一是许多教练从业一段时间后,从学员的”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