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薛芹张东红作者单位:845350新疆阿图什克州人民医院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资料和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9月施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22~52岁,平均37岁;ASAⅠ~Ⅲ级。42例择期手术,6例急诊手术,爆裂性粉碎性骨折6例,压缩性骨折42例,合并截瘫2例,脊椎1个节段骨折39例,2个节段骨折9例,合并其他部位外伤,四肢骨折26例,肋骨骨折血气胸1例,腹腔脏器破裂2列,颌面部外伤2例,伴随疾病、高血压患者6例,心肌缺血患者6例,乙肝患者7例,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46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加椎管探查术2例。 麻醉方法:所有病人术前均禁食6~8小时,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开放静脉,麻醉诱导米唑安定 0.1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1mg/kg,静脉诱导3分钟后,病人意识消失,下颌松驰,插入气管导管,正压通气,观察胸廓起伏,听诊两侧呼吸音,通气满意固定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4~16次/分。摆置手术体位,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3~ 5mg/(kg·小时),酌情静注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5mg/kg,异氧醚吸入浓度1%~2%,术中采用迈瑞9000监测仪无创临测ECG、HR、MAP、BP、 SPO2、乳酸纳林格氏液输注速度为15ml/(kg·小时)、输异体血400~800ml。羟乙基淀粉注射溶液500~1000ml。 结果 48例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1例合并血气胸患者先行胸腔闭式流术,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2例腹腔脏器破裂者,先行腹腔手术,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手术时间120~360分钟,平均240分钟,麻醉时间150~400分钟,平均270分钟,术毕至清醒拔管时间20~40分钟,平均30分钟,48例全麻病人通气良好,麻醉效果满意,术中BP、MAP、HR、SPO2无明显变化,无气管导管脱出,术毕拔管顺利,无1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 讨论 本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2例选用局麻,因不能耐受而改换气管插管全麻,考虑胸腰椎体手术,硬膜外麻醉穿刺时体位为侧卧屈曲位,加重脊髓损伤,违背了脊柱救治原则,脊柱骨折可能存在硬脊膜破裂,注入局麻药后,平面扩散过大和全脊髓麻醉的危险,故未采用硬膜外麻醉。 48例手术,全麻肌松药均选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本组使用维库溴铵,避免应用琥珀胆碱,可能引起高血钾而造成心律失常和心博骤停的危险,术中需唤醒手术,停用静脉丙泊酚,再排出异氟醚,证实双下肢能主动活动后,重新加深麻醉。 外伤引起脊柱骨折,大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本组有1例血气胸,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再行脊柱手术,2例腹腔脏器破裂,先行腹腔手术,再行脊柱手术,脊柱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中注意观察失血量,及时输入补液补充血容量,同时因长期卧床病人形成静脉血栓,故应输入一定量的

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新入路

?论 著? 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新入路 姜 苗 田慧中 吕 霞 摘 要 目的:介绍一种胸腰椎前路手术的新入路。方法:通过横突前,沿横突、椎弓根和椎体腰部,严格的从骨膜下向前剥离,直达前纵韧带下方。结果:经155例临床应用,这种新入路,不需要结扎节段血管,切口短、出血少、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手术方法简单、操作技术方便,比原来的腹膜后入路损伤小,也同样达到理想暴露的目的。 关键词 胸腰椎; 前入路; 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3.1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3)14-0955-02 A N ew Approach of Thoracolumb ar Anterior Operation ∥JIA N G Miao ,TIA N Hui 2z hong ,L V Xia.Orthopedic Depart 2ment ,Yangjiang People ’s Hospital ,Yangjiang 5295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approach of thoracolumbar anterior operation.Methods :Through the anterior transverse process along the transverse process ,pedicle and vertebral body waist from subperiosteal forward to stripped until the below of longitudinal ligament.Results :B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155cases in this group ,it achieved an ideal reveal that did not need ligature segmental vessel and incision was short ,hemorrhage was less ,saved operative time.Conclusion :Adopt of this new approach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operative technique is convenient ,the damage is smaller ,and can achieve ideal ex posure. K ey w ords New Approach ; Thoracolumbar ; Anterior Operation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529500 作者简介:姜苗(19592),男,广东阳江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 科、脊柱外科。电话:(0662)3220381 胸腰段椎体是各种伤病的多发区,都需要经前路手术解决问题,以往的剖腰腹膜后入路,切口长、损伤大,需要结扎节段血管,有造成大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险性,特别是腔静脉壁薄隐蔽,易受损伤。作者自1990年4月~2003年4月,采用胸腰椎前路手术的 新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伤病。用于屈曲型压缩骨折失稳、爆裂型骨折及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胸腰段脊柱结核或伴发截瘫、脊柱肿瘤、椎间隙感染等认为该入路具有显著优点,现已将该入路列为胸腰段前路手术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5例,男95例,女60例。年龄15~70岁,平均35岁。屈曲型压缩骨折失稳50例;爆裂型骨折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5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40例,其中伴发截瘫或不全截瘫15例;脊柱肿瘤5例;椎间隙感染10例。 2 手术方法2.1 麻醉 一般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当骨折位于腰椎,考虑无损伤胸膜的可能性时,也可采用硬膜外麻醉。 2.2 器械准备 小直角钳2把;肋骨剪1把;肋骨剥离器2把;Cobb ’s 剥离器2把;大力剪1把(剪钢棒用);植骨推进器1把;田氏脊柱骨刀一套1~3;特制的前纵韧带撬板3把;T 型锥、分规、尺子各 1把。2.3 卧位 采取侧卧位,根据损伤椎体的情况确定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左侧为腹主脉易辨认,右侧为下腔静脉,故左侧入路无损伤血管之虑,应多选择左侧入路为宜。手术床调成反“V ”形,腰桥抬高,对准骨折节段,使病人在侧卧位时,塌陷的腰部展平4~6,胸前后及骨盆前后部用夹持器固定,贴着床的下肢屈膝屈髋,另一下肢伸直。这种体位不会造成腋神经受压,故不需要在腋下另外再垫枕头或海绵垫。 2.4 操作步骤(以T 12~L 1举例) 2.4.1 皮肤切口 沿第12肋骨向前向下,长约15~20cm ,略 超过末条肋骨的尖端即可。 2.4.2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浅、深筋膜,隔着筋膜识别 肌肉层,按层次切开背阔肌,剥开后下锯肌和骶棘肌,暴露T 12肋骨,沿肋骨纵行切开骨膜,剥离切除T 12肋骨,然后,将附着于肋骨床的腰方肌向前推开,自腰背筋膜中层与腰方肌之间进入,触摸残余的肋骨小头,向远端剥离,直达腰椎横突,暴露 L 1横突,自横突前方用寇贝剥离器,严格的从骨膜下,沿椎弓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 发表时间:2012-10-25T14:46:51.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侯明国[导读] 行椎旁植骨要尽量显露横突,并对横突表面进行打磨,以利于骨的融合,避勉引起椎旁骨化性肌炎。侯明国(四川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广元628001) 【摘要】通过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术后效果比较。本组63例中,行前路内固定植骨术11例,后路内固定植骨术52例,两组方法手术后随访对比。前路内固定术后2例发生脊柱侧弯及神经受损(18%);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后发生3例脑积液漏、2例镙钉松动共4例(9.6%)。结论前后路手术固定均能取得满意,前路减压及椎体骨融合效果好,后路减压、固定及抗脊柱旋转效果好,神经损伤部分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植骨内固定减压 一、一般临床资料 2010-2012年,本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132例,其中椎体高度压缩超过50%采取手术治疗63例,本组病例中,年龄在21-68岁之间,男性41例,女性22例,其中伴有截瘫8例,根据神经损伤的美国SCL-ASLA分级,A——完全性 3例,B——不完全性1例,C——不完全性2例,D ——不完全性3例,损伤部位:T116例,T127例,L19例,L224例L311例,L44例,多节段损伤3例。分别采用前路椎前减压钉棒内固定加植骨8例,钉板3例;后路全部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52例。 二、手术方法 1.前路:前路常规采取左侧胸腹后切口,仅4例为右侧入路,经胸或不经胸或腹膜后间隙进入,所有病人均行伤椎次全切除,并且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保留终板,行椎管前方减压,适当撑开行大块髂骨骨植入,固定时予以适当加压, 2.后路: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相应椎体关节突及横突,在人字嵴顶点处置入椎弓根钉,用钉棒系统撑开,恢复伤椎高度,于椎旁植骨。如遇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损伤的病例则行椎板减压。 三、结果 本组病员平均住院16天,均痊愈出院,经过半年至二年随访,前路行钉板系统固定2例发生椎柱侧弯,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症状,占18%,后路行椎弓根钉置入椎旁植骨(如伴有椎管狭窄或神经症状则行全椎板减压)2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发生脑脊液漏3例共占9.6%,结论:后路手术易暴露,损伤小,减压效果好,钉棒系统固定稳定可靠,抗脊柱旋转作用强,操作简单,出血少,对人体影响较小,本人认为: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优越。 四、讨论与比较 对于胸腰段落骨折,恢复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随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治疗的目的,从而达到纠正脱位、后凸畸形或恢复椎体高度。而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病人宜采取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减压较彻底,术中不牵动硬脊膜,易于植骨,同时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于椎弓根螺钉的发现,及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后路矫形内植物得以迅速发展。特别采用以Dick、RF为代表的钉棒系统,螺钉从后柱经椎弓根直达椎体,两侧同时固定三柱,起到确实的三维固定作用;同时两侧螺棒之间连以横杆如C-D[1],则抗旋转力量增强。对于胸腰椎骨折不稳定骨折,或伴有截瘫病人则宜采取后路内固定手术,因为根据脊三柱理论,不稳定脊柱骨折,大多数三柱均受损,后路手术能很好固定脊柱前中后柱,稳定性更强,同时可行全椎板减压,减压空间较前路更大,可探查和清理椎管内脊随和其它突入椎管的组织,采取撑开方法使压缩椎体高度易恢复,对于因椎体爆裂性骨折骨块向椎管突出,利用撑开后后纵韧带弹性挤压使骨折块复位,该手术易暴露,损伤小,易于操作。后路固定也可出现下列并发症:①螺钉折断。②螺钉松动。③偶有报道螺钉误植发生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血胸等。 无论前路或后路手术,坚强内固定是手术目的,也是恢复脊柱稳定性及脊髓修复的重要基础,术前检查甚关重要,常规DR、CT检查并作矢状位重建,了解椎体骨折具体情况,是否向椎管内占位,MRI了解脊髓有无损害,评估术后功能恢复,选择内固定器材规格要适中。脊柱前后路手术内固定,目的是在融合过程中控制关节的活动,加速融合,并减轻术后的疼痛和后遗症[2],前路椎体钉要达对侧骨皮质,后路椎弓根钉要超过椎体厚度的三分之二,连接棒及横杆不能动,术毕均需创腔引流。后路手术尽量保留上下关节突,维持椎体的稳定。行椎旁植骨要尽量显露横突,并对横突表面进行打磨,以利于骨的融合,避勉引起椎旁骨化性肌炎。参考文献 [1]赵小义,严鹏霄,熊雪顺,郑刚.临床骨科外科学[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卢世璧主译.坎贝尔骨科学(第3卷),第9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 (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 ②A2 :劈裂; ③A3 :爆裂。 (2)B 类:牵张性双柱: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伴旋转; ②C2 :B 类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分为5 大类: (1) 屈曲压缩,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的分型方法———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13]。TLISS 评分系统主要依据三个方面:(1)基于影像学资料了解的受伤机制;(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骨折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骨折; (2)B 类:爆裂性骨折;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骨折; C 类骨折分为骨折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骨折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骨折脱位; (2) 剪力性骨折脱位; (3) 屈曲牵张性骨折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骨折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骨折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骨折; (2) 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3) 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4) Chance 骨折;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骨折、旋转性骨折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骨折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骨折; ②A2 :劈裂骨折; ③A3 :爆裂骨折。 (2)B 类:牵张性双柱骨折: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骨折伴旋转; ②C2 :B 类骨折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骨折)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骨折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5 大类: (1) 屈曲压缩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骨折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骨折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骨折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骨折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科周明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 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程度较轻的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

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的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2.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椎体压缩不严重、骨质疏松症者。患者术后可以1周内下床活动。此法具有切开少,创伤少,时间短,费用少,恢复快,安全的特点,将成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首选治疗。 (二)前路/后路手术: 其手术指征目前有几种观点: ①、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 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具体标准是:(1)骨折的形态表现:压缩性骨折1分;爆裂性骨折2分;旋转型骨折3分;牵张性骨折4分。若有重复,取最高分。(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完整者0分;不完全断裂者2分;完全断裂者3分。(3)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无神经损害者0分;不完全损伤者或马尾综合症者2分;完全性脊髓损伤者3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TLISS 总评分,该系统建议大于或等于5分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小于或等于3分者考虑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②、存在以下2点中任何一点均有手术指征:1、是否合并有椎管受压并伴有脊髓或神经损伤。若合并有脊髓损伤应判明脊髓损伤的程度,是完全性损害还是非完全性。2、是否存在不稳定。脊柱骨折的不稳定性的概念尚有歧义。目前较为通用的胸腰椎骨折不稳定性的标准为任何双柱损伤的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靳安民主任医师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 主要内容: 一、胸腰椎骨折分类:Denis分型和Magerl改良AO分型 二、胸腰椎骨折手术参考方法:LCS和TLICS 三、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后路 四、微创手术:PVP或PKP和MIPPSO 胸腰椎骨折分类: ●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领域中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自己 的经验,提出了各自的系统和见解。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临床疗效评估困难和国内外交流障碍。鉴于短期内还不可能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因而现有的Denis分类和AO分类仍应是主流的分类方法。 ●Denis分型 ●Magerl改良AO分型 爆裂骨折Denis分型(1983) ●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 ●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 ●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 ●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 ●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 Magerl改良AO分型(1994) ●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继承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分类,将胸 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大55种。主要包括: ●A类:椎体压缩类:A1:挤压性;A2:劈裂性;A3:爆裂性。 ●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 伤;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C1:A类骨折伴旋转;C2:B类骨折伴旋转;C3: 旋转-剪切损伤。 手术适应症 ●Denis 等[1]认为无论有无神经损伤,爆裂骨折均应被列为不稳定性骨折。 ●Mikles 等[2]认为当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椎体高度压缩>50%、 后凸Cobb 角>25°或椎管受压超过40%时需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科周明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 神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程度较轻的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 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论 著?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林本丹 钟志刚 邱雪立 胡奕山 周来喜 摘 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前后路手术各自的优缺点、适应证以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回顾1992年1月~2000年4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53例,其中后路手术43例,前路手术10例;总结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获6个月以上随访41例,脊髓神经功能术前为A 级3例,术后均无恢复;其他在术后均有1-3级恢复;前后路手术对神经功能恢复无法做比较;椎体复位后路手术43例有11例欠佳,前路手术10例均达解剖复位。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较明确的适应证,应按照受伤节段、CT 显示椎骨受压情况及神经损伤程度进行选择;后路手术存在远期或取钉之后椎体高度再丢失问题,前路因其能达到生物学固定而远期稳定效果良好。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1)02-0137-03 The Selec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for Thoraco -lumb ar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L IN Ben 2dan ,ZHON G Zhi 2gang ,QIU X ue 2li ,et al.Depart ment of Orthopedics.Guangdong S hantou 5150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indications of anterior or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to treat thoraco -lumbar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o discuss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internal fixation.Methods :53cas 2es of thoraco -lumbar fracture accom pani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operated from Jan.1992to Apr.2000.43cases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and 10cases by anterior approach.Results :41cases were followed -u p over 6months.3cases that ASIA (American S pinal Inja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 of preoperation showed A had no recovery.Others were recovered from 1-3scale after operation.The level of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injury could not be compared between anterior ap 2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In 43cases of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11cases could not recover the height of vertebral body after operation.In all 10cases of anterior a pproach operation ,the fracture of vertebral body achieved anatomical reduction.Con 2clusions :The indications anterior a 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could b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segment of injured vertebra ,the compressed position of spinal cord that was showed by CT and the impairment scale of s pinal cord.That the height of vertebral body lost again could be found in long -term follow -up in the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The late result of the an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was good because it could achieve the biologic fusion in the injured vertebral body. K ey w ords Spinal fracture ; Thoracic vertebrae ; Lumbar vertebrae ; Internal fixation 作者单位:汕头市中心医院骨科, 广东汕头 515031 作者简介:林本丹(19642),男,广东省汕头市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主研方向:脊柱外科与关节创伤外科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部位,常伴有 脊髓损伤。在治疗原则上,虽然手术时机已取得较相 对一致的意见,但对手术的入路即前后路选择和各入 路手术方式选择则仍存在较大争论,国内大型参考书 对此也未提出明确及客观的选择指标1。本文就53 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作回顾性分析,并 对上述相关问题提出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2年1月~2000年4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共53例。其中男41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33岁。(1)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28例,高处坠落伤14例,重物压砸伤11例。(2)受伤部位,单节段受累:T 118例,T 1215例,L 117例,L 27例;2节段以上受累:T 12~L 13例,T 11~T 122例,T 12~L 11例。(3)骨折按Macffee 分型,压缩骨折8例,爆裂骨折38例,骨折脱位7例。神经损害按ASIA 分级2,A 级5例,B 级15例,C 级22例,D 级11例。1.2 手术方法1998年6月以前病人均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方法,1998年6月以后根据病人脊髓受压部位、程度和 方向综合考虑,分别采取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本组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完整版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 (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 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 ②A2 :劈裂; ③A3 :爆裂。 (2)B 类:牵张性双柱: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伴旋转; ②C2 :B 类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 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 、前方椎 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 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分为5 大类: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 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 螺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腰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110 min, 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 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 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2±4.6)%, 后凸Cobb角矫正至(5.7±1.6)°, VAS评分(1.9±0.8)分, 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 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 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 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 后腰背痛和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paraspinal approach CHENG Wen-dan, LI Pin, JIANG Huai, 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u'an People's Hospital Afflic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Lu'an 23007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2, 27 cases of non-neurological symptoms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and rod system by distractio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the height ain of the anterior border and the Cobb’s angle restoration and p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ere observed. Results Median operating time was 74.2 min (range 50~96 min) and median blood loss was l20 ml (range 100~200 ml).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3.5 months (range 12~16 months).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4.6)%, the height of the anterior border was corrected to (90.2± AS was (1.9±0.8). Compared Cobb’s angle was (5.7±1.6)°and V with pre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1). There were no instances of nerve injury, instrumentation failure and no patient had 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chronic back pain and disability.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2-07-12T16:44:32.6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晓敏[导读] 腰椎骨折直接复位是指沿椎管侧壁直接去除致压的骨折块或将骨折块压向前方,此种复位方法有效但创伤较大且易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张晓敏(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74-01 【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年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获得确诊。结果依据影像学诊断确诊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论胸腰椎骨折多伴有椎神经损伤,且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极其严重,所以对其治疗时要十分重视。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神经损伤诊断治疗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创伤,占所有脊柱外伤的10%~20%[1],其中20%~50%合并有神经损伤。由于胸腰椎解剖位置极其重要,骨折同时多伴有椎神经损伤,且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极其严重,所以要十分重视。本院2004~2010年诊治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1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3~57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车祸、重物撞击等。合并脊髓损伤: A组5例,其中不全瘫4例,全瘫1例;B组7例,其中不全瘫5例,全瘫2例。 1.2诊治方法 7例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脊柱牵引、高压氧等;5例手术治疗(其中Ⅱ型1例,Ⅲ型4例),手术均经脊椎椎板切开减压、神经根探查松解,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内固定。 2 结果 12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2例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脊柱神经损伤症状均部分恢复,小腿后外侧麻木,踝关节跖屈受限,2例Ⅱ型未恢复,半瘫,2例Ⅲ型骨折患者中未恢复,全瘫。 3 诊断 胸腰椎骨折诊断有临床和影像学两种,由于篇幅所限,只讲解影像学诊断: (1)X线检查:一般采用以骨折为中心的正、侧位X线平片,它可显示椎体密度改变、椎体总体形状、椎间隙情况。正位片示椎体呈扁平状,椎体密度增高,椎弓根间距增大, 但椎体骨折片显示不清。侧位片示椎体被压缩呈楔形改变,相邻椎间隙增宽。正常椎体的后缘线在侧位片上可见清楚完整的弧形。 (2)CT扫差:在发现椎体内低密度裂隙缝影、附件骨折、小关节脱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等征象具有优越性; 可多方向行三维重建,因此可在急诊使用。 (3)MRI检查:MRI检查对胸腰椎骨折椎体的骨皮质骨折容易辨认,表现为低信号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松质骨内骨折线显示不理想仅显示局部信号异常且强度不均椎体附件、骨折处T1WI往往呈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往往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很少见典型矢状骨折线。矢状位MRI示椎体有不同程度的楔形改变。椎体横径增大、椎体后缘线异常的显示 MRI与CT一致,但不如后者直观。MRI 却直观显示了脊髓的异常、硬膜外血肿和椎间盘的状况[2],以及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 4 治疗 对于胸椎骨骨折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有以下几种:⑴胸腰椎骨折最先考虑的是保守治疗,首先考虑的是胸腰椎骨折直接复位。腰椎骨折直接复位是指沿椎管侧壁直接去除致压的骨折块或将骨折块压向前方,此种复位方法有效但创伤较大且易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直接复位适用于:①伤后时间>4d者;②骨折块移位或旋转明显者;③后纵韧带不完整者。⑵对于脊柱损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脊柱解剖序列,充分给椎管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方案的确立应根据脊柱损伤类型、脊髓损伤程度、自身技术力量及设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3]。⑶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稳定性,防止继发病变的出现及早期功能活动。即使无神经损伤而采取保守治疗的部分患者,亦可继发神经损伤或成角畸形或椎管狭窄。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临床上目前使用也比较广泛。⑷另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是: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方法是对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手术方法的改良,从一侧关节突进入侧方显露出脊髓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摘除之。⑸对于个别患者可采用只植骨融合术,但目前专家们对胸腰椎骨折的植骨融合问题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骨折的愈合,同四肢骨折一样,在椎体骨折愈合后即可拆除内固定;而有些人认为在骨折复位的同时辅以植骨一方面可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亦可免于拔除内固定,减少再次创伤。 参考文献 [1]姜显杰,张绍东,吴小涛.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1):971-973. [2]袁明远,肖湘生,王晨光等.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42. [3]丁浩,曹成福,石继祥等.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9):719-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