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关于地梁与拉梁的计算问题
框架结构中地坪拉梁设计问题探讨

框架结构中地坪拉梁设计问题探讨摘要:框架结构设计中,地坪拉梁是否应建入模型整体计算存在较大争议;理论分析及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对整体结构的抗倒塌起到关键作用,框架结构底层柱的承载能力应适当加强;现行版本PKPM程序不支持框架结构修改嵌固端所在层号,模型中建入地坪拉梁后形成计算一层,被程序默认为嵌固端所在层对柱弯矩值进行调整,对常发生破坏部位的柱承载力却未调整;本文认为现阶段地坪拉梁不应建入整体模型计算。
关键词:框架结构;地坪拉梁;抗倒塌能力;承载力调整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frame structure, floor beam should be built into the model of integral calculation in great disput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eismic damag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frame structure of bottom columns 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ollapse has played a key role, frame structure of bottom column bearing capa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current version of PKPM does not support frame structure modification of block fixed end where the layer number, model built into the flo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a layer of the pull beam calculation, by default as the fixed end where the layer on the column moment value is adjusted, the often destroyed parts of the column bearing capacity without adjustment; in the current stage, floor beam should not be built into the whole model calculation.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floor beam; collapse resistant capacity; capacity adjustment1 前言框架结构设计中,通常在建筑地坪处设置纵横向拉梁(以下简称地坪拉梁)。
地基梁与拉梁知识详解

地基梁与拉梁知识详解,一般用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中,框架柱落在地梁或地梁的交叉处。
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上部结构,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转递到地基上。
在基础梁的现有计算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1)对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承台梁以上墙体为半无限平面弹性地基,基础梁与墙体(半无限弹性体)共同变形,视基础梁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求解基础梁的反力,经简化后作为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内力。
(2)对柱下条形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即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为梁的支座,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其内力,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架计算确定。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基础梁,现有观点在计算过程中,均曾视其为弹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墙下基础梁视为倒置弹性地基梁,而柱下基础梁则视为弹性地基梁。
但应指出的是,现有观点的以上处理方法,是与弹性地基梁的定义不符合的。
关于地基梁等的一些概念:1、基础梁或地基梁是指:柱下(梁式)条形基础、筏板梁肋、桩基础的承台梁(也可为条形基础和筏板梁肋),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
2、基础拉梁:连接独立基础之间,条形基础之间的梁为拉梁。
拉梁的两个作用:一是承担上部墙体的重量;而是减小底层柱计算长度,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
拉梁的计算:1).拉梁不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有基础承担):a)拉梁弯矩:由其承担的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例如承担上部墙体对梁产生的内力;b)拉梁拉力:0.1倍较大柱轴力;c)按偏拉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d)不需要按抗震框架梁设计拉梁。
2).拉梁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不能由基础承担,如柱下单桩基础):尚应考虑拉梁承担柱底弯矩,地震区应按框架梁设计。
此时拉梁设计相对烦琐,不便详述。
3)拉梁梁高为1/10~1/15,梁宽不小于200;设置拉梁的情况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基础梁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4.基础埋深较大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多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
独立柱基之间设计中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

独立柱基之间设计中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摘要:本文通过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引述了地基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
关键词:独立柱基,系梁,拉梁,整体性,整体计算作者在做海南洋浦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时采用设拉梁层方法减少控制框架结构计算位移角,既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又做到了经济合理,符合实际。
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好评。
现总结分析如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首层层高较高,独立基础埋深又较深,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常常难以满足《抗震规范》5.5.1条的要求,当不考虑设置少量剪力墙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三种措施的一种:①加大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②可以采用短柱基础,使框架柱嵌固在基础短柱顶面,从而减小框架结构首层层高。
(此短柱基础可以理解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预制高杯口短柱基础的现浇版。
)③在框架结构±0.000地面以下靠近地面处,设置拉梁层,将框架结构首层分为两层。
在这三种措施里,第一种措施往往因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等,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加大梁,柱截面尺寸,从而增加刚度,而仅仅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改善结构整体侧向刚度来说又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最好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措施中选择,很多老前辈建议使用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也方便的第二种措施即短柱基础。
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要求可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的规定确定。
1.《抗震规范》6.1.11条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⑴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⑵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⑶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⑷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⑸桩基承台之间。
一般情况,基础系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其梁顶标高与基础顶面标高相同,当基础系梁梁底标高高于基础顶面时,应避免在基础系梁与基础之间形成短柱;当基础系梁距基础顶面较远时,基础系梁应按拉梁层(无楼板的框架楼层)进行设计,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一)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一)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1. 概述地梁工程量是指在土木工程中,计算地梁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和工作量的过程。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供参考。
2. 地梁的体积计算地梁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地梁的几何形状进行推导。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梁体积计算公式的例子:(1) 矩形地梁矩形地梁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 长度× 宽度× 高度。
例如,一个矩形地梁的长度为10米,宽度为2米,高度为1米,则地梁的体积= 10 × 2 × 1 = 20立方米。
(2) 圆形地梁圆形地梁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π × 半径² × 高度。
例如,一个圆形地梁的半径为5米,高度为3米,则地梁的体积≈ × 5² × 3 ≈ 立方米。
(3) 梯形地梁梯形地梁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 (上底 + 下底) × 高度× 长度÷ 2。
例如,一个梯形地梁的上底为5米,下底为8米,高度为2米,长度为10米,则地梁的体积= (5 + 8) × 2 × 10 ÷ 2 = 65立方米。
3. 地梁的材料计算地梁的材料计算公式通常涉及到对增加的材料数量进行估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梁材料计算公式的例子:(1) 钢筋的数量计算钢筋的数量计算公式为:数量 = 表面积× 长度÷ 钢筋间距。
例如,一根钢筋的表面积为平方米,长度为10米,钢筋间距为米,则钢筋的数量= × 10 ÷ = 根。
(2) 混凝土的用量计算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公式为:用量 = 面积× 厚度。
例如,一个混凝土地梁的面积为20平方米,厚度为米,则混凝土的用量= 20 × = 5立方米。
(3) 砖块的数量计算砖块的数量计算公式为:数量 = 面积÷ 单块砖的面积。
拉梁与基础梁的计算和设计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
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
(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应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当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连续梁计算!
这两种地梁在PKPM里的建模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
1:基础拉梁即地基梁,应在JCCAD里按地基梁输入计算出图。
2:设在0.00处的地梁,是上部结构的一部分,应在PMCAD里一个标准层建模。用 TAT或STA计算出图。由于没有楼板,板厚和荷载都赋0。楼板应定义为弹性板。地下室层数应赋1。还要注意短柱问题。
补充基础梁的有关内容:
(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确,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
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拉梁最终总结

1)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2)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项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3):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设计中关于地梁与拉梁的计算问题

设计中关于地梁与拉梁的计算问题“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拉梁和地梁是有区别的。
2、拉梁可按照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
3、用拉梁平衡柱底弯距,则基础按照中心受压考虑。
4、上部墙体荷载应组合计算。
正常情况下:1.柱间距方向设地梁,比如说柱间距为6000m,设计中用1/15,即400mm;刚架跨度方向不设地梁。
2.地梁设计时可以考虑两边刚接,因为厂房设计时按照一品刚架设计而来,基础并不整体建模,所以必须在pkpm中重新建一个模型输入墙体荷载,整理出地梁计算书(这也是审图需要的),最终配筋时放大1.2倍,上下配筋取一样(没有什么道理,这样去做不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个新手);特殊情况下(仅供参考,无实际工程依据,无经验时请不要采用!):1.当地基有比较混乱关系的暗浜、土层分布不均匀或其它复杂地基问题时,在没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建议不要建造跨度大的厂房;不然必须就得用条形基础了,可以仅柱间距方向有地梁,但地梁高度为1/6跨度,最终做成口字形;四边挑出1/4跨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情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
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地基梁是结构构件,要承受荷载,而地圈梁一般是为了满足构造而设立的。
不过,我曾经在一个独立基础框架结构的基础工程施工中,设计的地圈梁按照常规设置,没有考虑跨度达到了将近5米(因为独立基坑开挖,造成地梁势必有悬空的),上部有将近4米的砌体,地圈梁施工时因为下部的土方没有夯实(施工管理问题),造成地圈梁施工后还没有砌筑上部的砌体就已经因为自身的问题开裂了,所以在框架结构的地梁施工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基础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

基础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我们常说的基础地梁实际上就是指基础梁,属连续基础;基础拉梁仅就是传力构件,目的就是将其上的荷载传递给基础基础地梁其实就是指基础梁,而基础拉梁就是为上减少不均匀沉降,传力用的构件,也有的就是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2 基础拉梁(框架结构),只就是一部分,图名正确的应该就是“基础拉梁”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与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就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就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与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捉襟见肘。
构件设计要满足使用要求,可能发生什么就要满足什么。
公式与概念虽然死板,但就是本质还就是为了实践的应用,所以要灵活应用。
连梁还就是基础梁不就是一个字面有区别或者设计时定义了就能满足不同实践要求的,关键还就是满足实际需要。
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就是梁的翼缘。
如果说您设置的梁没有翼缘,虽然实际还就是给下层土留有一定的承载面积,但就是影响不大,特别就是连梁宽度不过200~300mm的情况。
此刻,这根梁想当作基础梁也不行了,没有底面积嘛,它定然就是拉梁。
那么有了底面积的梁就是基础梁了不?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一根宽度有3M的梁,上面除了点覆土,连墙重也没有,它就算按照基础梁模式去进行弹性地基梁或者其它模式的计算配出钢筋又怎么样呢?您认为它就是基础梁了?它只就是具备了作为基础梁的一部分条件,但就是实践上没有什么作用,就是浪费。
概念就是搞清楚了,可就是对于实践没有正确用上没嘛。
拉梁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及拉梁的设置,及构造1.设计要求:1.1 基础底面积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1.2 基础的高度由柱与基础交按处基础的受冲承载力确定;1.3 基础变阶处的高度由变阶处的受冲承载力确定;1.4 基础的配筋由抗弯计算确定。
2.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和偏心距控制2.1 基础平面长宽比控制接近矩形,独立基础是以柱为固定端四面挑出的悬臂板;2.2 基础台阶的宽高比≤2.5;基础有一定的抗弯刚度,确保地基反力线性分布;2.3 基础的偏心距e≤b/6保证基底面积上的地基反力pm in≥0;上述条件成立,才能近似地将地基反力设计值按对角线划分,两全方向的弯矩MI和MII等于梯形基底面枳上地基反力设计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3. 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目前工程做法列表:目前工程做法 1 23 4每m宽配筋1000h×0.15%1000hZ×0.15%1000h1×0.15%最小构造配筋φ10@200φ10@200 φ10@200φ10@200实配上两值与计算值取大值除第一阶外,基础底板均在冲切破坏锥体内其厚度受冲切和剪切控制,不必按受弯最小配筋率0.15%控制。
按做法3较合理。
4. 柱纵向受力筋的插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4.1当(1)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1200mm;(2)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1400mm时,可只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基础底钢筋网上直角弯勾锚固(直钩长≥6d,≥150mm)4.2 当柱插筋在基础内保护层厚度≥3d,且柱在基础内有箍筋时(图4),柱插筋最小锚固长度可取0.8(laOR,lae);4.3 当基础高不满足插筋锚固长度要求时可直钩弯折,要求直线段长≥0.5(la 或,lae),直钩长=12d.5.独立柱基间拉梁5.1 《抗规》规定独立柱基在下情况之一时,应设拉梁:1)一级框架和 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大;3)基础埋置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大;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液化层和严重不均匀沉降土层;5)少于3桩的桩基承台间及两桩承台轴线垂直方向(包括程序自动生成两桩承台因碰撞而旋转90度的情况)。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一、基础梁的定义1、定义: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2、称呼的由来: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3、官方出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36二、地下框架梁的定义1、定义: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地下框架梁,简称DKL。
2、历史错误: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注:这种梁原来错误翻译为基础梁,而实际上应为地下框架梁DKL)。
3、官方出处:(1)明确的定义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2)体现于有关钢筋构造方面的规定看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关于DKL 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DKL、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详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地梁与拉梁

地梁与拉梁地梁英文词条名:patand地梁也叫基础梁、地基梁,简单地说就是基础上的梁。
一般用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中,框架柱落在地梁或地梁的交叉处。
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上部结构,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转递到地基上。
编辑本段理论在基础梁的现有计算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1)对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承台梁以上墙体为半无限平面弹性体,基础梁与墙体(半无限弹性体)共同变形,视基础梁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求解基础梁的反力,经简化后作为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内力。
(2)对柱下条形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即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为梁的支座,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其内力,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架计算确定。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基础梁,现有观点在计算过程中,均曾视其为弹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墙下基础梁视为倒置弹性地基梁,而柱下基础梁则视为弹性地基梁。
但应指出的是,现有观点的以上处理方法,是与弹性地基梁的定义不符合的。
编辑本段计算方法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量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
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基础梁或者地基梁就是承担地基反力的梁,例如柱下条形基础,例如梁筏中的梁。
它们的梁底都在持力层上。
拉梁仅仅是一种联系梁或者构造梁。
例如专门承担上部填充墙的联系梁,例如承台之间的梁,例如一些重要独基之间的拉梁。
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

日志规范中“特征值”的概念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结构设计2010-05-11 14:33:19 阅读1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前言】在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中,往往不设计地下室。
在主体结构为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形式多为柱下独立基础和桩基础。
结构设计时,出于抗震的需要和建筑功能(地上一层有填充墙)的要求,在基础之间、埋置于地下的框架柱之间都会设置拉(地)梁(例如中竣商城项目和集美广科花园项目),对该拉(地)梁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规范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结构设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意见。
先就该问题提出笔者的设计思路和看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设计荷载和内力的组成】无地下室时的柱下基础拉﹝地﹞梁,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以下荷载及设计内力:(1)拉梁承担的柱底弯矩:拉梁分担的柱底最大弯矩设计值可近似按拉梁线刚度分配;(2)拉梁承担的轴向拉力:取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3)拉梁上的荷载:当需拉梁承担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时,应考虑相应荷载所产生的内力(确有依据时,可适量考虑拉梁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上面第(2)和(3)荷载是必须考虑叠加组合的,但是第(1)荷载如何考虑其取值大小、是否需要与第(2)和(3)荷载进行叠加组合,下面详细说明。
【拉﹝地﹞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柱底弯距】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时,拉﹝地﹞梁设计时需要考虑柱底弯距:①、单柱单桩的承台之间的拉﹝地﹞梁:其原因是单柱单桩的承台往往自身刚度较小,桩与承台之间设计一般按照绞结考虑,而上部柱子的嵌固面往往在承台面,上部柱子传来的弯距必须由拉﹝地﹞梁来承担。
②、两桩承台的短方向:原因同上。
③、拉﹝地﹞梁的梁顶标高设置于基础承台面标高以上时:这种情况主要是当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设计经常会在室外地坪处设置一道地梁,该地梁除承担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外,必须考虑承担柱底弯距。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二)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二)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1. 地梁工程量的定义地梁工程量指的是在土建工程中,计算所需的地梁材料和施工工序的量值。
地梁是指连接建筑物结构与地基的水平构件,用来传递建筑物的荷载和承受地震荷载。
2.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1:地梁长度地梁长度的计算公式为:地梁长度 = 建筑物长度 + 2 * 地梁搭接长度 + 2 * 拉杆长度•建筑物长度:指建筑物的长度,单位为米。
•地梁搭接长度:指相邻地梁之间的重叠长度,单位为米。
•拉杆长度:指连接地梁和建筑物结构的杆件的长度,单位为米。
举例说明:假设某建筑物的长度为20米,相邻地梁之间的重叠长度为2米,连接地梁和建筑物结构的拉杆长度为1米。
则根据公式计算:地梁长度 = 20 + 2 * 2 + 2 * 1 = 26米。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2:地梁体积地梁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地梁体积 = 地梁截面面积 * 地梁长度•地梁截面面积:指地梁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地梁长度:指地梁的长度,单位为米。
举例说明:假设某地梁的截面面积为2平方米,长度为26米。
则根据公式计算:地梁体积 = 2 * 26 = 52立方米。
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3:地梁重量地梁重量的计算公式为:地梁重量 = 地梁体积 * 地梁单位体积重量•地梁体积:指地梁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
•地梁单位体积重量:指地梁1立方米的重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举例说明:假设某地梁的体积为52立方米,单位体积重量为10千克/立方米。
则根据公式计算:地梁重量 = 52 * 10 = 520千克。
3. 总结本文介绍了地梁工程量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包括地梁长度、地梁体积和地梁重量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地梁工程量,为土建工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参数值,并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地梁的L的算法

地梁的L的算法地基粱如果指与条形基础结合在一起的基础粱,应按弹性地基梁计算:如果是基础拉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以柱下独立基础为例:如果基础拉梁顶面与独立基础顶面在同一标高,则不能按一层输入,可近似取柱最大轴力的I/IO作为基础拉梁的轴力,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如果基础拉梁在首层标高处,与基础顶面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按一层计算,首层底面宣做成刚性地面。
地梁与地基梁是两回事,地梁是连系梁,用于构造或用于承担首层胸墙板荷载,再就是加回各基础之间的联系,用于传递水平力,通常以一个标准层来建模,其计算结果在TAT或SATWE进行配筋计算后即可查看;而地基梁是基础的一种形式,属于结构基础的范畴,通常只能在JCCAD中建模,并用弹性地基梁或有限元计算,相应地其计算结果也在JCCAD相应模块中查看。
当多层框架没有地下室的时候,大体有如下三种计算方法:1、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底层层商为从基础顶到一层楼面顶的高度。
2、当为柱下独立基础时,若基础埋置深度比较深时,为了减少底层柱子的计算高度和底层位移,可以在正负0. 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此时,可以将从基础顶到拉梁顶算为一层,拉梁顶到一层楼面顶算一层。
即,将原米结构加多一层计算。
此时,拉梁按照框架梁设计。
(本人注:本人认为,此时拉梁上下钢筋拉通,即即使是面筋也不要截断,因为,房屋下沉会导致拉梁上部受拉。
)3、可以将基础作成高杯口基础,满足杯壁厚度要求,则,底层层高从基础顶算起。
4、当为柱下独立基础时,若基础埋置深度比较浅时,建议将拉梁放在基础项面,拉梁按照轴心受力构件设计,独立基础按照中心受压设计。
但是按照一层模型输入时,底层的层高降低,这样底层地震作用的弯矩就减小,导致底层柱子的弯矩减小,这样柱子的配筋就比不按照一层输入时的配筋小,所以如果你单纯就看地基梁的配筋可以按照单建一层那么计算的,但是要看上部结构梁与柱子的配筋不可以那样计算建议弄2个模型有地基梁的不要当计算书交到审图所把没把地基梁当一层算的交上去.连接独立基础之间的地梁为拉梁,拉梁截面的高度一般取(1/15~1/20)L,宽度取(1/25~1/35)L,L为柱问距;拉梁的内力计算可按下列二种方法之一:1.取相连柱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梁的轴心受拉或轴心受压进行承载力计算。
地梁计算方法

地梁计算方法
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
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量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
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
基础梁或者地基梁就是承担地基反力的梁,例如柱下条形基础,例如梁筏中的梁。
它们的梁底都在持力层上。
拉梁仅仅是一种联系梁或者构造梁。
例如专门承担上部填充墙的联系梁,例如承台之间的梁,例如一些重要独基之间的拉梁。
它们的特征就是,梁底一般都可以不在持力层上,因为它们不需要承担地基反力。
(反而要防止地梁受地基反力而破坏,所以地梁下经常要垫炉渣)。
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

日志规范中“特征值”的概念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结构设计2010-05-11 14:33:19 阅读1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前言】在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中,往往不设计地下室。
在主体结构为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形式多为柱下独立基础和桩基础。
结构设计时,出于抗震的需要和建筑功能(地上一层有填充墙)的要求,在基础之间、埋置于地下的框架柱之间都会设置拉(地)梁(例如中竣商城项目和集美广科花园项目),对该拉(地)梁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规范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结构设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意见。
先就该问题提出笔者的设计思路和看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设计荷载和内力的组成】无地下室时的柱下基础拉﹝地﹞梁,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以下荷载及设计内力:(1)拉梁承担的柱底弯矩:拉梁分担的柱底最大弯矩设计值可近似按拉梁线刚度分配;(2)拉梁承担的轴向拉力:取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3)拉梁上的荷载:当需拉梁承担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时,应考虑相应荷载所产生的内力(确有依据时,可适量考虑拉梁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上面第(2)和(3)荷载是必须考虑叠加组合的,但是第(1)荷载如何考虑其取值大小、是否需要与第(2)和(3)荷载进行叠加组合,下面详细说明。
【拉﹝地﹞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柱底弯距】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时,拉﹝地﹞梁设计时需要考虑柱底弯距:①、单柱单桩的承台之间的拉﹝地﹞梁:其原因是单柱单桩的承台往往自身刚度较小,桩与承台之间设计一般按照绞结考虑,而上部柱子的嵌固面往往在承台面,上部柱子传来的弯距必须由拉﹝地﹞梁来承担。
②、两桩承台的短方向:原因同上。
③、拉﹝地﹞梁的梁顶标高设置于基础承台面标高以上时:这种情况主要是当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设计经常会在室外地坪处设置一道地梁,该地梁除承担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外,必须考虑承担柱底弯距。
基础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ea

根底拉梁和根底地梁的区别我们常说的根底地梁实际上是指根底梁,属连续根底;根底拉梁仅是传力构件,目的是将其上的荷载传递给根底根底地梁其实是指根底梁,而根底拉梁是为上减少不均匀沉降,传力用的构件,也有的是充当上部墙体的根底2 根底拉梁〔框架结构〕,只是一局部,图名正确的应该是“根底拉梁〞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根底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根底内钢筋不连续而是到达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根底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捉襟见肘。
构件设计要满足使用要求,可能发生什么就要满足什么。
公式和概念虽然死板,但是本质还是为了实践的应用,所以要灵活应用。
连梁还是根底梁不是一个字面有区别或者设计时定义了就能满足不同实践要求的,关键还是满足实际需要。
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梁的翼缘。
如果说你设置的梁没有翼缘,虽然实际还是给下层土留有一定的承载面积,但是影响不大,特别是连梁宽度不过200~300mm的情况。
此刻,这根梁想当作根底梁也不行了,没有底面积嘛,它定然是拉梁。
那么有了底面积的梁是根底梁了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一根宽度有3M 的梁,上面除了点覆土,连墙重也没有,它就算按照根底梁模式去进行弹性地基梁或者其它模式的计算配出钢筋又怎么样呢?你认为它是根底梁了?它只是具备了作为根底梁的一局部条件,但是实践上没有什么作用,是浪费。
概念是搞清楚了,可是对于实践没有正确用上没嘛。
实践就是,一根有翼缘的梁,下层土是好土或者处理过的可以持力的土,经独立验算可以承受墙重和自重等荷载总量的,至少在两头的柱下根底是可以考虑不分担这些总量了,可以做小一点,对不对呢?这根有翼缘的梁管他是什么梁,按照满足强度和变形的各方面要求用一种合理的算法详细计算出具详图,对于实践来讲分不分清是不是拉梁有何用?不分清也满足实践要求了,而且概念其实非常清楚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情况下:
1.柱间距方向设地梁,比如说柱间距为6000m,设计中用1/15,即400mm;刚架跨度方向不设地梁。
2.地梁设计时可以考虑两边刚接,因为厂房设计时按照一品刚架设计而来,基础并不整体建模,所以必须在pkpm中重新建一个模型输入墙体荷载,整理出地梁计算书(这也是审图需要的),最终配筋时放大1.2倍,上下配筋取一样(没有什么道理,这样去做不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个新手);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
拉梁和地梁是有区别的。
2、拉梁可按照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
3、用拉梁平衡柱底弯距,则基础按照中心受压考虑。
特殊情况下(仅供参考,无实际工程依据,无经验时请不要采用!):
1.当地基有比较混乱关系的暗浜、土层分布不均匀或其它复杂地基问题时,在没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建议不要建造跨度大的厂房;不然必须就得用条形基础了,可以仅柱间距方向有地梁,但地梁高度为1/6跨度,最终做成口字形;四边挑出1/4跨
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
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情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
地基梁是结构构件,要承受荷载,而地圈梁一般是为了满足构造而设立的。
不过,我曾经在一个独立基础框架结构的基础工程施工中,设计的地圈梁按照常规设置,没有考虑跨度达到了将近5米(因为独立基坑开挖,造成地梁势必有悬空的),上部有将近4米的砌体,地圈梁施工时因为下部的土方没有夯实(施工管理问题),造成地圈梁施工后还没有砌筑上部的砌体就已经因为自身的问题开裂了,所以在框架结构的地梁施工时,要注意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