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的诗意:中国扇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曳的诗意:中国扇文化

自古以来,才子与佳人便与扇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把中国扇就是深厚中国文化的缩影。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持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纳贤才的主张。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

《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为了彰显地位与特权而使用的,后渐渐地,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中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

折扇又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中国的戏曲也离不开扇子这样的一个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

扇胸是非常风雅的,巾生一般都穿着长褶子,长衫颜色浅浅淡淡,扇子在胸前飘飘逸逸,儒雅风流,这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气质的。武行扇扇子一定扇在腰上,令人感觉整个人气势是阔大的。丑角诙谐幽默,扇子扇到肚子上,这本身就具有喜剧感。

媒婆扇子扇到肩上,展现的是她们阿谀逢迎、八面玲珑的个性,将扇子拿得高高的,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一种有点轻浮的、油滑的市井中说媒拉纤的形象。“僧扇手心,道扇袖”则反映的是出家人与凡俗的不同。

扇子是红楼梦里常见的日用品,里面的扇子数不胜数,而扇子的使用也是很有讲究的,大抵是初夏用折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稍凉复用团扇至折扇而捐矣。

晴雯第一把撕的,正是贾宝玉的文扇;而第二把撕的,则是麝月手中的坤扇(女子用的扇子)。扇子除了是纳凉工具,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一把扇子更是价值不菲。怪不得麝月说:少做些孽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