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严复的《天演论译例言》翻译
严复的《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晩出之书。
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
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
Translation involves three requirements difficult to fulfill: faithfulness, comprehensibility and elegance. Faithfulness is difficult enough to attain but a translation that is faithful but not comprehensible is no translation at all. Comprehensibility is therefore of prime importance. Sin ce China’s opening to foreign trade by sea, there has been no lack of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But if you assign them any book to translate and tell them to meet these two requirements, few can do so. The reasons for their inability are superficiality, partiality and lack of discrimination. This book is based on the new knowledge of the West acquired during the last fifty years and was one of the author’s later works. My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esent its profound thought. It does not follow the exact order of words and sentences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reorganizes and elaborates. However, it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ideas. It is more an exposition than a translation as it seeks to elaborate – an unorthodox way of translation. Kumarajiva sai d: “Whoever imitates me would fall.” There will be many others coming after me in translation work; I sincerely hope that they will not use this book asan excuse for their fallings.( Translated by C.Y. Hsu)注评:1.“虽译犹不译也”译为“… no translation”较为合适,no 放在名词前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浅谈严复“信、达、雅”
2021年第09期53文学研究浅谈严复“信、达、雅”张炆一、“信达雅”一词的起源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严复,虽然是学海军的,然其擅长中英文字,译介了不少的西哲学说,在中国清末民初的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唐玄奘以来,在中国的翻译界,还没有一个人赶得上严复的严复,原名宗光,有另一个字,并更名为傅。
他出生于汉族,是现代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的代表人物。
少年时期,他学习英语、法语和西方科学技术,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早年还出国实地考察,为后来翻译《西方社会学》等学术名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复在《天启》的前言中提出了他的经典翻译原则“信、达、雅”。
他写道:“翻译的三大困难:信、意、雅。
所谓“诚,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求译者要做到忠实于原文(信),准确流利地表达意思,优雅丰富(雅)。
这一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译者深受这三个字的影响。
他在汉译的“天演论”的例言上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他接下去又详细解释说,翻译时对原文要忠实,对译文要通顺,还要文雅。
有时为求译文通顺,不免要颠倒原文字句,甚至在原文之外,还要斟酌补足。
这种补足,只是发挥原意,绝非节外生枝。
二、“信、达、雅”原则分析严复提出的翻译要求和原则在古文翻译中经常被提及。
具体来说,文言文翻译必须做到“信得过、言之有物、雅之有”。
“信”是指翻译一定要准确,即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如实、恰当地翻译原文。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通顺,即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成语,词语通顺、不出现言语问题。
“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即使译文生动逼真,把原文的写作风格完美地表达出来。
信忠实原文,达则是通顺,流畅 雅是优雅,美好 简单的说即:忠实,通顺,美好.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真可谓是论翻译的“三字真经”,让后来人难再论翻译了.这不能不使人想起李白在黄鹤楼前写的两句搁笔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既然如此,第八书也只好从“信、达、雅”说起,一起看看它对翻译所发挥的指导作用,它的魅力所在.翻译标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翻译方法的问题。
严复“信”、“达”、“雅”三原则论文
浅论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摘要:“信”、“达”、“雅”三字早在三国时支谦的《法句经序》中即已全部出现。
但将这三个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和关系排列组合,明确地作为翻译标准提出,则始自严复。
严复是第一位系统翻译西方政治、经济及自然科学方面著作的翻译大家。
在翻译《天演论》时,他提出了“信、达、雅”翻译理论。
本文将在系统阐述三原则的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后进而对这一翻译理论进行评述。
关键字:“信”“达”“雅”翻译理论原则一、关于严复“信、达、雅”的阐述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的第一段中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通过严复反复阐发的行文,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翻译的看法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构成了在“信达雅”掩护或遮蔽下的较为明确的翻译思想。
其要点可阐发如下:第一,信(不倍原文):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的第一段首先讨论信和达的问题,但实际上只讨论了不信的原因和达旨的可能。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焉。
”说明“信”高于“达”并借助“达”才能“信”的道理,实际上是视“信、达”为目的与手段的密切关系。
然后指出当时国内许多译文不能达旨的三个原因:一不能深入理解原文,二不能全面了解原文,三不能仔细分析原文。
总之,不达不信的根本原因是理解问题。
他指出:意义不倍(不背离)原文,只可云“达”,还不能说是“信”。
看来,“信”是由某种形上高度的综合要求,而不是形下的可完全实现的要求。
第二,达(刻意求显):由于中英文的构句与行文的不同,严复认为,语言操作层面上的种种经营,都是为了达旨,“达”的最终目标才是“信”,而“信”是不可以直接操作的。
就翻译所选用的语言范型而言,严复说:“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俚俗文字,则求达难。
”这是说古文和白话表现力的差别。
他选择古文作为翻译的文字,常遭人们讥讽,以为他自命清高,其实他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力图让原文的意思显豁而已。
浅谈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2
浅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任何时代,任何大师的翻译都离不开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谈及严复的翻译原则时需要对他的教育经历,所处时代进行略析。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就是严复著名的翻译三原则,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所谓“信”,即是忠实、准确、无误;“达”,即是达意、通顺、流畅。
而对“雅”却是众说纷纭,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共识。
有人将其理解为“典雅”、“高雅”;有人理解为“文采”、“雅致”;有人理解为“风格”、“韵味”。
所以在具体讨论“雅”字之前,需要了解“雅”在中国古语中的含义。
雅者,古正也。
是正确,合乎规范的一种标准。
我认为这三原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能够切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主旨要点,具有可信度,当然,要语意通顺,流畅顺达,能够使读者明白作者所想表达的丰富情感,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思想的表达,这就需要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因此,后来的翻译家们都一直遵循翻译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力图使自己的翻译符合标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严复这三原则的影响。
现今,对于翻译的准则和规范是数代人经过不断改进和学习总结出来的,但是依然沿袭了严复的“雅”的思想内涵,即在“信”、“达”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遵循着一种准则与规范,当然也会结合时代的特色,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关注和研究某位思想家,翻译家的翻译作品时除了要知道是否做到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流畅,也要了解翻译家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这样才能评价翻译家是否遵循一种准则与规范,翻译的作品是否是经典。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作者:李梦君来源:《商》2013年第14期摘要:在我国翻译界,影响最大的翻译标准当属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信”即译文忠实原文意思,“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意思通顺明白,“雅”指译文要选词得体,追求原文意境,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文章旨在简述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在中国和西方翻译界,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林林总总,其中,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翻译标准不仅为无数翻译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翻译界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一、“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中国古代翻译事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翻译题材少,即当时的翻译体裁大都是佛经翻译,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翻译理论空缺,而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出现的严复、林纾等一批翻译家,为翻译理论空缺这一尴尬境地带来了光明,严复、林纾等人不仅翻译的数目繁多,而且题材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艺等各方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发展。
1898 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译例言》出版发行,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我们自此可以看出,严复所提倡的“信达雅”主要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追求原文意境。
通过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严复总结出的这一翻译原则在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也仍为广大翻译实践工作者所肯定,“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意义。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内涵分析严复在阐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时,首先将“信”放在三原则之首,指出“信”即译文要忠实原文的意思,不删减,不歪曲,不随意添加,正所谓译文要“取明深义……而意义不背本文”,严复始终把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意义作为“信”的第一要义。
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
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摘要:严复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当今的翻译活动仍然适用。
它是“实用的”、是“精练之至”的、是“经验之谈”、是杰出科学的翻译理论总结和宝贵的翻译理论遗产。
本文将从“信、达、雅”三个方面谈论翻译原则,便于进行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一、严复及“信、达、雅”19世纪的中国不仅在政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传播领域也有了新发展,严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译事三难”,即: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2如果说“信”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的,那么“达”则是从读者的方面来思考的。
“达”强调我们翻译的文章语句要通顺,目标语言国家的读者读起来不费力,不晦涩不拗口,符合他们的说话习惯。
从英汉互译角度来看,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很大,想要简单地实现“达”这个目标也不是很容易。
举个例子来说,英语中定语从句的使用非常普遍,如果直接按照英语的句式翻译到汉语中,就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说话习惯。
同理,还有被动语态的句子。
汉语里偏好使用主动语态的句子,硬是按照原文的句式,在译文里出现“被...”这样的句子,读者读起来也不会很顺畅。
英语中还有可能出现很长的句子,汉语的习惯用短句来表达意思,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不必拘泥于英语的句式习惯,为了读者容易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句子的拆分。
再者,汉语里也有很多意象或事物无法直接翻译出来,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有偏差。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关键词】信、达、雅翻译标准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前言纵观中国和西方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总的来说,最有影响的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虽然人们对此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谈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信达雅”的范围,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对严复的翻译思想持肯定态度,或是吸收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他的翻译标准对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此‘三字经’!”[1]二、严复与“信、达、雅”中国在19、20世纪之交酝酿着一场文化巨变,同时一个翻译运动也应运而生,严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说法。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毋庸置疑,“信、达、雅”却有其独到之处,但“信、达、雅”作为一种翻译理论独步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却是在世界上绝无先例的。
[2]三、“信、达、雅”之解读第一,严复本人并不以《天演论》汉语文本为翻译,而称之为“达旨”;而其所以求“信”而外更求“达”、“雅”,是由于需要取得当时的读书人社会认可,以便向专制主义的中国宣传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思想。
第二,严复最初提出“信、达、雅”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是在译《天演论》时,深感自己的局限,感叹了翻译三难“信、达、雅”,他本人并不真以“信、达、雅”为翻译的金科玉律,反倒是警告后来者不要学他,不要拿他“达旨”的译本做“口实”;第三,在鲁迅看来,严复并未把“信、达、雅”坚持到底。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严复先生于1 8 9 8年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这个翻译标准对我国几代的广大翻译工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奠定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翻译标准无懈可击,其中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肯定其合理成分,否定其不合理成分并加以改进,使得这一标准更加完善,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标签:信;达;雅;批判继承一、“信、达、雅”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李培恩认为“信、达、雅”三个标准如果去掉其一,则去“雅”,去“雅”虽文不美尚不为害,如再去其一,则去“达”,去“达”文虽不通,其于原文尚无妨害。
李培恩割裂了“信、达、雅”三个标准的统一完整性。
关于“信、达、雅”三者的关系,严复认为翻译应求其“信”,但如果不“达”,等于没译,所以在“信”之外还得求“达”,“雅”是指“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因此翻译要兼顾“信、达、雅”三个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都是思想、语言和风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原作中就包含三个要素:思想、语言和风格。
翻译的对象是原作,那么在翻译时就应该针对这三个要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
严复先生吸收了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在自己丰富翻译实践基础之上,针对原作的思想、语言和风格提出了高度概括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该标准成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
郁达夫说:“信、达、雅的三字,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郁达夫2009:464);周作人说:“信、达、雅三者为译书的不刊典则,至今悬之国门无人能损益一字,其权威是已经确定的了(转引自陈福康2000:111);沈苏儒指出:“历史已经证明,信、达、雅理论80年代以来一直在对我国的翻译工作起着指导作用,至今还有它的生命力。
许多学者先后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翻译原则(标准),但看来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取代它”(转引自贺爱军2015:139)。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译例言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
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
”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
一、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
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数十百言。
假令仿此为译,则恐必不可通,而删削取径,又恐意义有漏。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一、《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曰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
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
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不佞此译,颇贻艰深文陋之讥,实则刻意求显,不过如是。
又原书论说,多本名数格致,及一切畴人之学,倘于之数者向未问津,虽作者同国之人,言语相通,仍多未喻,矧夫出以重译也耶!展开剩余48%一、新理踵出,名目纷繁,索之中文,渺不可得,即有牵合,终嫌参差,译者遇此,独有自具衡量,即义定名。
顾其事有甚难者,即如此书上卷《导言》十余篇,乃因正论理深,先敷浅说。
仆始翻“卮言”,而钱唐夏穗卿曾佑,病其滥恶,谓内典原有此种,可名“悬谈”。
及桐城吴丈挚父汝纶见之,又谓卮言既成滥词,悬谈亦沿释氏,均非能自树立者所为,不如用诸子旧例,随篇标目为佳。
穗卿又谓如此则篇自为文,于原书建立一本之义稍晦。
而悬谈、悬疏诸名,悬者玄也,乃会撮精旨之言,与此不合,必不可用。
浅谈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西 部皮 革
文 化 与 探 索 浅 谈 复 的 翻 译 标 准 信 达 雅
郭 艳 华
(辽 宁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10136)
摘 要 :在 我 国翻译界 ,有许 多翻译 家和翻译理论 家,进行过大量 的翻译 实践 ,提 出过 众 多的翻 译标 准,对 于我 国的翻译事 业发展 进 步产生 了重要影 响。如鲁迅提 出的 “直译、硬译 ”的观点 ;傅 雷提倡的 “神似论 ”;钱钟 书提 出的 “化境说 ” 等等观点 ,为今 天翻 译发 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但追根溯源 ,不得不提到另一位 重要 的翻译 大家,严 复先生。他 不仅进行 了大量的翻译 实践 ,同时提 出了 “信 、达 、 雅 ”的翻译标准 ,在翻译历史长河中,熠熠 生辉 。本文就该翻译标准的提 出和 内涵进行分析 ,从 而对翻 译研 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
的思维 习惯 、符 合汉语 的表达 习惯 。译 文 要具 有 可 读性 ,不 能 是 估 屈 聱牙 的汉 语 。而达是 要在 信 的基 础上 进 行 讨论 ,同时 ,达 与 信 又 具 有辩 证统 一 的关 系 。如前 所述 ,信 要求 忠实 原 文 ,但 不 是 死 译 和 硬译 ,而是灵 活 的翻译 。所 以在具 体 的 翻译 实 践 中 ,首 先 要 综 合 理 解 分析原 作 ,掌握 原作 的思 想 内容 ,然后 将原 文 的句 子结 构 做 必要 的理 顺 和调整 ,最 后用地 道 ,符合 习惯 的汉 语 表 达 出来 。此 外 ,翻 译实 践 中 ,译 者会接 触 到不 同类型 的文本 ,如 果 想要 做 到 译 文通 顺 易懂 ,符 合汉 语表 达习惯 ,译 者就 需 要 对 两种 文 化 ,包 括政 治 ,经 济 ,人 文 ,风俗 ,法 律和 历史 等方 面有 一 定 的 了解 。作 为 一个 合 格 的译 者 ,不一定 精通 各 国的法 律 ,但 对 于 西方 的 罗 马法 和 大 陆法 要 有所 了解 ;不 一定是 政治 学家 ,但 对 于美 国的 三权 分 立 的政 体 、英 国 的君 主 立宪 制政体 应该 掌握 ;不 一定 是 科学 家 ,但 对 于 世界 科 学 领 域 内新 近的 动态 和事件 要熟 悉 。
谈严复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
谈严复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严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他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信达雅”的大概意思,在我的理解下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大意为:能够对原文实现基本还原(信),能够流畅的向读者表达原作者的意思(达),拥有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
严复先生在自己的翻译工作中总结出了“信达雅”这个完整的原则体系。
这个体系对中国的翻译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严复在这里就说明了翻译文章的时候就算只翻译出原文的意思,能够忠于原文,已属不易。
他接下去又详细解释说,翻译时不光要对原文要忠实,还要对译文要通顺,还要文雅。
有时为求译文通顺,不免要颠倒原文字句,甚至在原文之外,还要斟酌补足。
这种补足,只是发挥原意,绝非节外生枝。
有些原文的含义很是艰深,难得理解,他便要在这些句的前后,酌加“引衬”,以便使得原文的意思可以明显。
他不说“解释”,也不说“说明”,而说“引衬”,是很有道理的。
“引”是“引伸”,“衬”是“帮衬”,即帮助的意思,所以“引衬”,是说多加几个字进去,以助了解。
他说“信而不达,虽译犹不译也”。
可见单是忠实于原文,而译文不能表达,便失去了译介的作用。
令人看不懂的文字,无论内容怎样好,也是无用的。
他为求译文通顺,采用了四种办法:(一)颠倒原文字句。
(二)有时补足一点。
(三)遇到原文长句,采用意译。
(四)原文含义深奥的地方,便酌加引衬。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看作是一个翻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准确理解, 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认识严复的”信、达、雅”, 同样地有助于用其指导翻译的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
本文将从对严复翻译标准的新认识来重新阐释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标签: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引言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不但提出了在中国翻译界至今还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信达雅理论,他的理论及翻译”还为中国近代知识界、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译著在中国建构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但是对于他的翻译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
有人完全否定他的翻译(像傅斯年先生),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他的译著评价还是很高的。
“信达雅”说, 是严复(1984)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 在《译例言》的第三段严复又提出:”《易曰》: 修辞立诚。
子曰: 辭达而已。
又曰: 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
” 按照严复”信、达、雅”的标准, 翻译作品一定要做到内容信实、语言畅达、文辞典雅, 译文除了讲求准确以外, 还必须考虑语言的优美度。
二.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评价对于严复的”信、达、雅”的标准,长期以来,各家都有各家的见解。
有的对于”信达雅”全盘否定,也有的大部分肯定以及不否定。
首先,大多数的翻译理论家还是从某种层面上对”信、达、雅”的标准给予肯定的。
因为这个标准不仅是近百年来中国翻译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翻译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得以应用,并被广大翻译家所接受。
例如,我国翻译界前辈刘重德(1979)全面评析了严复”信、达、雅”三字原则。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立项编号
项目负责人
学号
所在学院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项目合作者
项目类别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大)
□科技发明制作B类(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将严复版本《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比较。
3.总结严复采用此策略的原因与考量
附.部分研究成果
案语内容
1.达尔文及其《物种由来》
对达尔文其人介绍
“达尔文生嘉庆十四年,卒于光绪八年壬午”(4)
.对达尔文著作及影响介绍
a.生物进化:“达著《物种由来》一书,以考论世间动植物类所以繁殊之故。”(3)
b.物竞天择:“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3)
c.赞同:达氏书出,众论翕然,自兹厥后,欧、美二州治生学者,大抵宗达氏。(4)
2.斯宾塞及其《天人会通论》
①.对斯宾塞其人介绍
“斯宾塞迄今尚存,年七十有六矣”(4)
②对斯宾塞著作及影响介绍
a.天人会通:“斯宾塞尔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
b.存其最宜:“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3)
影响:《天演论》虽然是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别名,但严复却将达尔文、斯宾塞的思想融入其中,不仅准确地阐述了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内容,还高度的评价了达尔文其人其书的地位和意义,而且详细叙述了斯宾塞著作的具体观点。并与赫胥黎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更高的肯定了斯宾塞及其著作的地位和意义,这对近代中国传播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演论》翻译研究
《天演论》翻译研究引言严复是中国翻译界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信达雅‛长期以来认为是翻译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和‚金科玉律‛。
然而也有人对严复提出批评,认为他自己的译文就不‚信达雅‛。
其实,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兹谈翻译时说过: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
翻译涉及很多因素对,于翻译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上,要把翻译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研究。
一.文化翻译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几个世纪里,翻译学者仅仅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翻译。
直到1976年,在比利时勒芬学术会议的召开宣告了翻译研究学派的成立,在其后的20多年里,翻译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该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重大突破,由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在1990年出版。
他们在研究翻译时关注更为广泛的历史、文化问题,比如翻译文本的选择、译者在文本选择过程中的作用、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文本在译入语系统中的接受情况。
玛丽?斯内尔?C霍恩比把这种翻译由文本转向文化和政治的研究,称之为‚文化转向‛,最终形成了文化学派。
勒菲弗尔提出了翻译的四个层面,在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会出现问题。
‚但是,在话语体系、诗学和意识形态层面也会出现问题‛(Lefevere 1992:87)。
‚勒菲弗尔最初只是把意识形态定义为‘世界观’,但他也赞同弗德雷克•詹姆逊对意识形态的看法,即‘指导人们行为的形式、惯例和信念的体系’‛(Hermans 2004: 126)。
再后来勒弗维尔将其定义为‚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接受的观念,其中包括观点和态度,并且读者和译者通过它来解读文本‛(Bassnett&Lefevere 2001:48)。
勒弗维尔认为诗学是人们对于文学的看法,或者在某个社会中文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
在20世纪80年代,赫曼斯编辑了《对文学的操纵》,他指出‚从译入语的角度,所有翻译为了特定的目的,都包含了对原文本的某种程度的操纵‛(Hermans 11)。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____答辩稿
尊敬的各位指导老师好,我是XXX,来自于2013级翻译二班,我们此次的科研立项课题是《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下面,我将就项目概述,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下阶段计划以及感想感悟这几方面向您做报告与展示。
首先,随着翻译理论和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人们对于翻译大师--严复的翻译著作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分析。
在严复的全部翻译作品中,《天演论》的分量无疑是最重的。
它已俨然成为严复思想的象征,从而为严复被称作中国进化论的开山鼻祖奠定了基础。
• “信达雅”为严复确立的翻译理想,《天演论》的非正法翻译是趋近于这一理想的翻译实践,是受制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理性选择。
• 此次重点研究五大翻译策略—增译、改译、增译、漏译以及案语在《天演论》中的主要体现,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严复此举原因。
而此次研究过程,首先,在今年八月份,由于放假在家,大规模的科研活动无法展开,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对“信达雅”的研究啥上,主要以搜集资料、文献阅读为主,重点掌握了“信达雅”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天演论》研究以及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9月开学以来,我们首先展开小组会议及讨论,总结假期研究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上一阶段的工作经验,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就计划进行了调整,并着重整理了关于“信达雅”翻译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体系。
自10月,我们开始了此次研究的重中之重。
小组成员每人负责增译、改译、增译、漏译以及案语中的一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天演论》的通篇阅读,并结合《进化论与伦理学》分析,积累大量的研究案例,形成系统的成果。
截至目前,我们已有了如下的成果,• 通过对“信达雅”翻译近年的理论研究,整理了较为系统而又全面的理论知识,• 2、对严复在《天演论》中使用的五大翻译策略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系统的案例成果,丰富《天演论》翻译研究;• 3、联系“信达雅”翻译与《天演论》中的非正法翻译。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将重点放在“增译、意译、漏译”三大翻译策略,通过对《天演论》的通篇阅读,并结合《进化论与伦理学》分析,积累大量的研究案例,形成系统的成果。
严复_信达雅_与_非正法_翻译的社会历史统一性解读_吕世生
2017年5月第40卷第3期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May2017Vol.40No.3文章编号:1004-5139(2017)03-0072-06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的社会历史统一性解读吕世生(南开大学外语学院,天津300071;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300035)摘要:严复主张翻译应循“信达雅”,却直言《天演论》是“非正法”翻译,关于其翻译理念与文本实践的分歧由此而起,百年无有定论。
本文尝试摆脱既往孤立的分析思路,全面分析“信达雅”、翻译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多重联系,发现先前对严复思想的研究未能准确解读“信达雅”三个概念的内在联系,这是理解“信达雅”乃至严复翻译思想的关键所在。
“信”“达”两字的概念互为依存,“达”“雅”两字互为联系。
“信”是目标,“达”是手段,“雅”是服务“达”的辅助手段。
“信达雅”是严复翻译理想的表述,《天演论》的非正法翻译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翻译实践,是趋近翻译理想的历史过程,“信达雅”的理论原则与《天演论》翻译实践是历史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信达雅;严复;翻译;翻译行为Socio-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Yan Fu’s Three-Character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His“Abnormal Translation”StrategyLYU Shisheng(Foreign Languages School,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enter for Central Government Documentation Translation andResearch,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300035,China)AbstractʒYan Fu insisted that translation conform to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 while he practiced “abnormal translation”,thus giving rise to years of debate over the relationship of hi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It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either the study of Y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his translated version,or focus has bee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ource text and a target text alone.The ar-ticle argues that his Faithfulness and Expressiveness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end and means,respectively,though the previous views of them were also reasonable in a sense.Three-character translation principle embodies his ideal of translation,which is to approach the ultimate goal of translating,that is,being faithful to the source text,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is a product in the particular stage of socio-historical development.Key wordsʒ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Yan Fu;translation;translation act《天演论》中文译本问世百年有余,一直享有汉译名著之誉。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解读
论译事之难-严复中国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三字翻译标准信达雅,下面就是严复先生曾经写道的他对翻译的个人见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其中信达现在一直沿用,只有雅,严复指的是要用古文写成汉语译文,当今肯定不能接受,但是严复所处的时代,他翻译过来的东西主要是给朝廷的高官和当权者看的,所以要写成华丽的古文。
(录自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一、翻译工作有三项不容易做到的事,忠实于原著即准确,译笔流畅明白,文字典雅。
要做到忠实于原著本来就很不容易,而如果只注意准确却忽略了译笔的通达晓畅,那么,即便是译了出来也等于没有译。
可见译笔的流畅是应予重视的。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几乎到处都有。
不过,我们随便取一本译作来看,要求它把忠于原著和译笔流畅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却并不多。
按其原因,一是由于对原著只作粗略的浏览,二是对原著缺乏全面的分析研究,三是不能真正理解原著。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原都是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又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我的译文着重在揭示它的理论精髓。
因此,词句之间,就时而不免会根据自已的体会而有所增损,或甚至加以修正补充,只要主要精神不与原文相违背,则译文尽可不为原著文字结构所执束。
换句话说,只要原著的主题思想能得到充分表达,也不一定按原文直译,以便译者有进行再创造的余地。
严复天演论文言文翻译
夫翻译者,诚为学术之桥梁,文明之津梁。
余从事译事,夙夜匪懈,思所以传扬西学,启迪后学。
今将译《天演论》一书,不揣浅陋,略述译例,以告同好。
夫《天演论》者,英国赫胥黎氏所著,言生物进化之理,推衍至人类,发为公例,诚为科学巨著。
余译此书,首重信,次达,又次雅。
所谓“信”,者,谓译事须忠实于原文,不增不减,不删不削。
盖翻译之宗旨,在于传述作者之意,非己意也。
故于文字之间,务必求其真,求其确,求其不悖原文。
如原文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语,译为“物争天择,适者存”,虽字句稍异,然意旨未尝有失。
此所谓“信”也。
所谓“达”,者,谓译文须通顺流畅,易于理解。
盖翻译之效,在于使读者能领会作者之意,若译文晦涩难懂,则翻译之效将减半。
故于文字之间,务求其达,求其顺,求其易于理解。
如原文有“进化者,自然之理也”之语,译为“进化,乃自然之理”,虽字句稍变,然意旨未尝有失。
此所谓“达”也。
所谓“雅”,者,谓译文须有文采,文字典雅。
盖翻译之艺,非徒传意而已,亦传其文采也。
故于文字之间,务求其雅,求其美,求其有文采。
如原文有“进化如水之就下,势不可遏”之语,译为“进化之势,如水之就下,莫能阻之”,虽字句稍异,然意旨未尝有失。
此所谓“雅”也。
余译《天演论》,盖欲使中国士子,得以窥见西方科学之奥,启发思想之泉源。
是以于“信、达、雅”三者,力求兼备,不敢有所偏废。
虽知翻译之事,固无完璧,然余之心志,则已竭尽所能矣。
夫翻译者,实为学术之桥梁,文明之津梁。
余虽才疏学浅,然亦愿以此微薄之力,为我国翻译事业略尽绵薄。
愿吾国士子,于此书中,得见进化之理,感悟自然之妙,激发创新之志,共谋国家之强盛,民族之复兴。
故余译《天演论》,不避劳苦,不辞艰辛,以求“信、达、雅”之至。
望读者诸君,能以宽容之心,鉴余之诚,共勉于学,共勉于进。
是为译例言。
从目的论视角看严复翻译——以“信、达、雅”标准下的《天演论》为例
校园英语 / 从目的论视角看严复翻译——以“信、达、雅”标准下的《天演论》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洋【摘要】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结合“信、达、雅”翻译原则,来评析严复对《天演论》的翻译。
目的论始于20世纪的德国,旨在纠正之前过分注重语言层面的语码转换,而忽视目标语文化的翻译现象。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笔者将通过目的论的三大理论,结合“信(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译文通顺流畅)、雅(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理论分析和赏评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而得知该译本中的得失。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大家对严复的《天演论》能有一个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严复翻译 目的论 信 达 雅《天演论》一、引言“中国翻译第一人”严复处于翻译活动相对活跃的晚清时期。
作为这一时期西学传播与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总结出了翻译的三标准——信、达、雅。
研究严复的翻译,首先要将其置于清末的社会大背景下。
那一时期翻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翻译的内容大多为社会科学,相比而言,文学作品译入较少。
2.译作的主要作用是实用,而非理论研究,重思想而轻语言,重内容而轻形式。
这样的翻译原则与标准与德国的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不谋而合。
以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衡量翻译的主要标准。
从《天演论》译作的影响和接受度来看,这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译作。
严复本身所总结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
然而,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严复的译作以及他所提出的三大翻译理论也受到了很多的批判与质疑。
我们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译作的影响与读者效应来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基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译文分析1.功能主义目的论(1)功能主义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翻译理论。
20世纪70年代至今,功能主义目的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
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一、“信达雅”三字的由来严复是我国清末著名翻译家,少年学习英语、法语和西方科学技术,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早年赴国外的实地考察,为后来从事西方社会学等学术名著的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天演论》序言中,严复提出了他的经典翻译原则“信达雅”。
他这样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称,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所谓“信达雅”,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忠于原文(信),意思表达准确流畅(达),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
“信达雅”是个完整的原则体系,是严复在自身的翻译经验中提出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二、“信达雅”原则的分析“信达雅”原则是严复结合了古代佛经翻译基础同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的,将这三字分开来分析,包含两点主要内容:1对原文的忠实。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方翻译家推崇的首要原则,严复的信表达的就是忠实的意思,“信”强调原文内容的传递,倡导在翻译中达到sense of sense,严复指出在翻译时,译者要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然后方可下笔,可见他对忠实的重视。
2译文表达的流畅与可接受性。
严复用“达,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雅”尤其体现了严复重视读者的思想。
在其《天演论。
译立言》中写到:“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者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三、“信雅达”的历史局限性鉴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严复的三字原则又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当时的翻译并不是单纯的翻译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这就导致了严复提出的“信”不够全面,他的信仅是意义不悖与原文,对原文语体等没加以考虑,他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变异和编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500字)
1.小组成员继续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相关文献,提升“信达雅”翻译方面的专业知识。
2.每人每周完成对于文献阅读情况的总结和启发。
3.加强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小组成员也要加强沟通,保证每周至少一次会议进行
4.深入阅读《天演论》及其相关论著,并将严复版本《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比较。在主要集中在五大翻译策略:意译、漏译、改译、增译以及附加案语并总结严复采用此策略的原因与考量。
□M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N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O其他
与指导老师交流情况
(限500字)
一.6-8月
在项目开展伊始,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课题的探讨以及日后研究的大致规划。1.向老师提交申请书最终版本,由于假期期间,因为放假在家,只能与老师进行短暂的电话交流。
2.询问老师研究方向,指导老师建议我们多读一下论文及文献,目前对于非正法翻译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我们的研究主要方向。
3.指导老师强调此次科研立项的重点应放在对于严复《天演论》的研究上。
对于“信达雅”翻译的研究也要进行透彻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另一方面可增长专业的翻译理论知识。
4.指导老师强调对于“信达雅”翻译应该做到更加深入化,进行透彻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另一方面可增长专业的翻译理论知识
是否完成预期研究计划,如果未完成请说明原因
总体来说完成了预期的计划,但由于团队的默契稍有不足,研究略显拖延。
经费开支情况
(限150字)
复印日常材料:10元
项目研究已完成部分中的难点/重点
学生阐述问题
(限300字)
一.难点
1.由于严复译作《天演论》是文言文版本,且此次研究需要我们对于该版本,白话文版本甚至是英文原版有深入的了解,这需要我们大量的阅读。研究工程量大。
2.将严复版本《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比较。
3.总结严复采用此策略的原因与考量
附.部分研究成果
案语内容
1.达尔文及其《物种由来》
对达尔文其人介绍
“达尔文生嘉庆十四年,卒于光绪八年壬午”(4)
.对达尔文著作及影响介绍
a.生物进化:“达著《物种由来》一书,以考论世间动植物类所以繁殊之故。”(3)
三.1.我国翻译界一直将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奉为圭臬,至今他仍然是最为人知、也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没有任何一种原则或标准能够取代它。
2.翻译完完全全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中进行的。
四.对于《天演论》导言一的整理与分析
1.主要集中在五大翻译策略:意译、漏译、改译、增译以及附加案语。
5.小组成员提高效率,培养默契程度。
6.研究后期整理出系统的研究成果。
后续研究中的难点、重点
(限500字)
1.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后续研究计划。
2.由于严复译作《天演论》是文言文版本,且此次研究需要我们对于该版本,白话文版本甚至是英文原版有深入的了解,这需要我们大量的阅读。研究工程量大。
3..严复在译作《天演论》中,思想跳跃性大,不容易全局掌握。
4.项目研究时间较短,课业压力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重点
着手整理研究成果,形成最后的研究成果报告。
预期成果
(限100字)
1.整理出严复译作《天演论》与原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翻译策略的运用上。形成系统体系。
2.对于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有总结性概括。
3.组员在研究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性知识,并且培养团队精神及默契。
b.物竞天择:“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3)
c.赞同:达氏书出,众论翕然,自兹厥后,欧、美二州治生学者,大抵宗达氏。(4)
2.斯宾塞及其《天人会通论》
①.对斯宾及影响介绍
a.天人会通:“斯宾塞尔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
一.研究方向选择
选择一:目前,由于对于严复《天演论》及非正法的翻译主要集中在单纯从语言学角度评判其译著译论的研究,对其译著译论产生的历史文化因素的考察较少。我们可以从这个点着手研究。
选择二:主要研究并且总结《天演论》的翻译方法,比如说:删除,达旨等等。
二.研究要求及困难
如果进行历史文化因素的研究,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阅读大量的史料,此次研究很难深入进行,反而变成资料的堆砌,难以创新。如果选择第二个方向,通过进行非正法和信达雅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比较,并且以《天演论》为例,进行总结和比较,这要求我们要对于《天演论》译文及其原文非常熟悉,并且对于翻译方法及其策略也很了解。此次研究容易出成果,但同时又容易落入俗套。
b.存其最宜:“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3)
影响:《天演论》虽然是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别名,但严复却将达尔文、斯宾塞的思想融入其中,不仅准确地阐述了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内容,还高度的评价了达尔文其人其书的地位和意义,而且详细叙述了斯宾塞著作的具体观点。并与赫胥黎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更高的肯定了斯宾塞及其著作的地位和意义,这对近代中国传播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C:该项目组态度较为认真但项目进展情况较计划进度略有落后;
D:该项目组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进展情况停滞。
学院核查意见
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学校意见
年月日
填表注意事项:该表打印部分均设置为宋体、小五、单倍行距;该表需各项目组按照项目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指导老师意见需请指导老师手写;该表可以复印,请正反面打印!
指导老师意见
需要提醒项目负责人和各位成员的是,学术研究要有历史意识、语境意识,也就是说,如果结合严复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来展开研究,那么该项目会更加深入、更加立体。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指导老师评定(请在对应等级前打勾)
A:该项目组认真完成科研工作且项目进展情况比计划进度有所提前;
B:该项目组认真完成科研工作且项目进展情况与计划进度基本吻合;
向指导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收获颇丰,并且坚定了此次研究的决心,在日后每一个环节都要踏实完成
二.9-10月
科研日志完成情况
科研日志对于记录与总结固定阶段研究成果及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按时提交科研日志,并予以指导老师审核指导,充分保证日志填写质量。
项目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成果(限800字)
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大量的书籍阅读,目前,我们暂时有了以下的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立项编号
项目负责人
学号
所在学院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项目合作者
项目类别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大)
□科技发明制作B类(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严复在译作《天演论》中,思想跳跃性大,不容易全局掌握。
3.项目研究时间较短,课业压力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重点
1.此次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天演论》
2.深入阅读《天演论》及其相关论著。
3.研究后期整理出系统的研究成果。
指导老师意见
意见:思路清晰、研究充分,重点突出,逻辑合理。
指导老师签字:年月日
小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A经济□B管理□C法律□D社会□E教育
□F哲学□G文学□H艺术□√I其他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及科技发明制作
□J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K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L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