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导读2016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导读2016版

如何使用他汀类药物?
ASCVD一级预防:对低、中危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 后LDL-C未达标者,启动低、中强度他汀治疗;对高危者生活方式干 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ASCVD二级预防:建议立即采用中强度他汀,降低LDL-C达到 <1.8mmol/L;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至少降 低50%;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 30%左右。
-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 02
LDL-C仍应降低30%左右
03
1.临床上应根据个 体ASCVD危险程度, 决定是否启动药物 调脂治疗
01 04
4.调脂治疗需设定目标值: 极高危者LDL-C<1.8 mmol/L,高危者LDL- C<2.6 mmol/L,中危和低 危者LDL-C<3.4 mmol/L
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如依折麦布。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他汀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联合治疗可使血清LDL-C在他 汀治疗的基础上再下降18%左右,且不增加他汀的不良反应。
调脂药物治疗
3.贝特类药物 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微粒化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贝特类药物的心血管获益主要来自 随机对照研究中高TG伴低HDL-C人群的亚组分析。 4.高纯度鱼油制剂 高纯度鱼油主要成分为n-3脂肪酸,主要用于治疗高TG血症。 5.PCSK9抑制剂 PCSK9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LDL-C可降低50%~70%。依洛优单抗、阿利珠单抗, 在我国已获批治疗纯合子型(HoFH)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肝脏转氨酶升高超过正
常上限 3 倍或出现明显 他汀类药物治疗安全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前言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平均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2]。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的发病及死亡危险[4]。

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 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

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得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得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对我国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得指导作用[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降胆固醇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防治的主要措施,甚至其重要性要高于另外一个常见而重要的ASCVD危险因素——高血压。

HOPE-3试验表明,在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中,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比更加严格的血压控制更为重要。

除脑卒中终点之外,单纯降低胆固醇的获益与联合降脂及强化降压治疗获益相似[1,2]。

但是,如何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水平降低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危险分层等仍然是临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016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恰逢其时,我个人谈一下对该指南的理解。

1胆固醇水平降低的目标是多少?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仍然坚持靶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

建议对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靶目标调至<1.8 mmol/L(70 mg/dl)对于不能达到此目标者,LDL-C应较基线降低50%以上LDL-C数值在目标值以内者,应进一步下降30%[3]这样一个目标的设定具有比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同时可能具有较低的经济成本。

在此点上,2016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与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联合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的指导思想比较接近[4,5]。

但与中国指南不同的是,欧洲指南认为当LDL-C介于达标值之上、正常高限之下时,LDL-C降幅至少应达到50%以上[4]。

目前中国和欧洲的血脂治疗指南均是靶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而2013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血脂治疗指南则放弃了一贯坚持的靶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而改为以危险分层为依据的他汀剂量(强度)模式(表1)[6]。

2013版ACC/AHA指南倡导的治疗策略可能操作起来更简单,但并不符合目前更加积极地降低LDL-C的大趋势;而且由于不再关注胆固醇的下降结果,可能会使某些高危患者获益降低,也可能会使某些对他汀类药物反应好的患者服用了不应该服用的过高剂量他汀类药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pdf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pdf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一、血脂异常概述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血脂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异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2.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诊断血脂异常时,应综合考虑个体的血脂水平、心血管疾病风险、家族史等因素。

对于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对于一般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三、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9.3%,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上升。

四、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2.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均可导致血脂异常。

3.其他疾病的影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等疾病均可影响血脂水平。

4.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的差异,血脂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五、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较严重或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调节血脂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

4.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DYSIS-CHINA研究显示,增大他汀剂量并未使LDL-C达标率增加
CHILLAS研究结果未显示高强度他汀在中国ACS患者中能更多获益

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试验主要有PROVE-IT、A to Z、TNT、MIRACL和IDEAL等, 与常规剂量他汀类相比,冠心病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但降低幅度不大,且不降低总死亡率 此外,中国的临床研究证据不支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 短期强化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最新国外指南也未对PCI围术期短期强化他 汀干预策略予以推荐 目前,尚无关于中国人群高强度他汀治疗的安全性数据
对10年ASCVD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的人群,本版血脂指南增加了进行ASCVD余生危 险评估的建议,以便识别出中青年ASCVD余生危险为高危的个体,对包括血脂在内的危险 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注:*:包括吸烟、低HDL-C 及男性≥ 45 岁或女性≥ 55 岁。慢性肾病患者的危险评估及治疗请 参见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的治疗。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体重指数。 1 mmHg=0.133kPa
新指南对推荐类别、证据等级的定义
I 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 公认有益、 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推荐使用Ⅱ类:指有用和 (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 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 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
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 指南精要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心内一科 陈晖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引言: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品结构的调整,血脂异常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成人血脂异常进行有效的防治,特制定本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一、背景与目的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分类、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明确的指导,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分类与诊断根据血脂成分的异常程度,血脂异常可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通过测量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对血脂异常进行初步诊断。

若血脂异常持续存在,则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遗传性血脂异常。

三、预防与干预1.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控制:推荐控制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10%。

(2)适量增加非饱和脂肪酸摄入。

(3)限制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30g,女性不超过20g。

2.体育锻炼: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在BMI指数超过24时,应积极进行减重。

4.戒烟限酒:提倡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四、药物治疗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2.他汀类药物:适用于富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症。

3.纤维酸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LDL-C水平,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4.贝特类药物与噻唑烷难解残基(Niacin):适用于谨慎选择的特定患者群,如高危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五、随访与评估对于已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调整药物剂量、监测血脂水平和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食品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成为中国居民健康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情况,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得以进行。

本文旨在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对该调查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我国血脂异常的现状,并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等。

它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简介: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涉及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个医疗中心。

该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管理水平,并探讨影响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

三、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1.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总体患病率为36.4%,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7%,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3.2%。

2. 性别差异: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38.4%)高于女性(33.6%)。

在具体指标上,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4.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4.2%;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2.6%。

3. 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年龄在35-44岁组的患病率最低,为18.1%,而在65岁及以上的组别中达到最高峰,为53.9%。

4. 地域差异:横断面调查发现,在各个省区之间,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西北、西南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而华东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ASCVD危险评估流程(1/3)
下列任意条件者不需要按危险因素进行ASCVD危险分层直接列为极高危或高危人群:
•极高危:ASCVD患者 1. 2. 3. 4. 5. 6.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稳定性冠心病 血运重建术后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 高危: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1. LDL-C ≥ 4.9 mmol/L 或 TC ≥ 7.2 mmol/L 2. 糖尿病患者1.8 mmol/L≤LDL-C<4.9 mmol/L(或)3.1 mmol/L≤TC<7.2 mmol/L 且年龄≥ 40 岁 •不具有以上3种情况的个体,应评估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危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HDL-C
• HDL中胆固醇含量比较稳定,故目前多通过检测其所含胆固醇的量, 间接了解血中HDL水平。 • 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即胆 固醇逆转运,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 用。 • HDL-C水平影响因素
• • • 遗传因素, HDL-C低下: 严重营养不良者,肥胖者, 吸烟, 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 高TG血 症患者 HDL-C升高: 运动和少量饮酒
血脂异常病因分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
• 大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 致。 • 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 的遗传倾向, 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 族性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病因分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
•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 • 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TG >10 mmol/L)通常是参与甘油 三酯代谢的脂蛋白脂肪酶,或载脂蛋白C2,或载脂蛋白A5基 因突变导致的,其发病率1/百万。 • 轻中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在此的定义:TG 2–10mmol/L) 通常具有多个基因突变特性。 • 特别要指出的是,许多高脂血症患者是继发和原发病因的 混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

不符合者,评估10 年ASCVD 发病危险
危险因素个数*
包括:
1. 吸烟
2. 低HDL-C 3. 男性≥ 45岁或女性≥
55岁
0~1个
无高血压
2个
3个
血清胆固醇水平分层(mmol/L)
3.1 ≤ TC <4.1( 或) 4.1 ≤ TC <5.2( 或) 5.2 ≤ TC <7.2( 或)
1.8 ≤ LDL-C <2.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定量的ASCVD发病危险分层
符合下列任意条件者,可直接列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 极高危:ASCVD 患者 高危:(1)LDL-C ≥ 4.9 mmol/L 或TC ≥ 7.2 mmol/L
(2)糖尿病患者1.8 mmol/L≤LDL-C<4.9 mmol/L(或)3.1 mmol/L≤TC<7.2 mmol/L且 年龄≥ 40 岁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
• LDL-C或TC水平对ASCVD发病具有独立预测作用 • ASCVD 总体危险是胆固醇水平与多个危险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 同样的胆固醇水平可因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具有更大危害 • 评价ASCVD总体危险:
1. 有助于确定血脂异常患者调制治疗决策
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
高危人群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2. 稳定性冠心病 3. 血运重建术后 4. 缺血性心肌病 5. 缺血性卒中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
1. LDL-C ≥ 4.9 mmol/L 或 TC ≥ 7.2 mmol/L
2. 糖尿病患者 1.8mmol/L≤LDLC<4.9mmol/L(或) 3.1 mmol/L≤TC<7.2m mol/L且年龄≥40岁

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调脂药物治疗
(3)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是血脂异常干预措施的趋势,优势在于提高血脂
控制达标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他汀类药物作用肯定、不良反
应少、可降低总死亡率,联合调脂方案多由他汀类与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 调脂药组成。针对调脂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有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方案。
概览
我国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平均为 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 4.9%;甘油三酯(TG)平均为 1.38 mmol/L,高 TG 血症的患病率 13.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为 1.19 mmol/L,低 HDL-C 血症的 患病率 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0%,较 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 事件约增加 920 万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 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3 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部分患者经此处理后转氨酶
可恢复正常。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调脂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患者有肌 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肌酸激酶呈进行性升高时,应减少他 汀类剂量或停药。 他汀治疗可引起认知功能异常,但多为一过性,发生概率不高。荟萃分 析结果显示他汀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 括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建议 20~40 岁成年 人 至少每 5 年测量1 次血 脂(包括 TC、 LDL-C、 HDL-C 和 TG);建议 40 岁以 上男性和绝经 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ASCVD 患者及其高 危人群,应每 3~6 个月测定 1 次血脂。 因ASCVD 住院患者, 应在入院时或入院 24 h 内检测血脂

2016 中国成人血脂指南解读

2016 中国成人血脂指南解读

无高血压
0~1个
2 个
3个
低危(<5%) 低危(<5%) 低危(<5%)
低危(<5%) 低危(<5%) 中危(5%~9%)
低危(<5%) 中危(5%~9%) 中危(5%~9%)
有高血压
0个
低危(<5%)
1 个
低危(<5%)
2 个 中危(5%~9%)
3 个 高危(≥ 10%)
低危(<5%) 中危(5%~9%) 高危(≥ 10%) 高危(≥ 10%)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集资金,避免与厂家产生利益冲突
共45位专家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和反复讨论,最终定稿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目录
ASCVD风险评估 降脂目标
他汀类药物选择原则
ASCVD危险评估流程(1/3)
下列任意条件者不需要按危险因素进行ASCVD危险分层
2. 糖尿病患者 1.8mmol/L≤LDLC<4.9mmol/L(或)3.1 mmol/L≤TC<7.2mmol/ L且年龄≥40岁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ASCVD危险评估流程(2/3)
不具有以上3种情况的个体,应评估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危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降脂目标
极高危
LDL-C
<1.8mmol/L (70
mg/dl)
高危
LDL-C
<2.6mmol/L (100
mg/dl)
中危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1 血脂与脂蛋白
•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 和类脂 (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 胆固醇和TG •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 存在 • TG 是甘油分子中的 3 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 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20-27
胆固醇
B100
胆固醇的主要载体,经 LDL受体介导摄取而被 外周组织利用,与冠心 病直接相关
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组织 移去、转运胆固醇至肝 脏或其他组织再分布, HDL与冠心病负相关 可能与冠心病相关
高密度脂 蛋白 (HDL)
1.063-1.210
8-10
磷脂, 胆固醇
A1、A2、 Cs
主要是肝脏和 小肠合成
• 4.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 (1)他汀与依折麦布 • (2)他汀与贝特 • (3)他汀与 PCSK9 抑制剂 (4)他汀与 n-3 脂肪酸
10 血脂异常治疗的其他措施
• (1)脂蛋白血浆置换 • • FH 和 HoFH 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价格昂贵,耗时及存在感染风险
• (2)肝移植和其他手术治疗 • • 可使 LDL-C 水平明显改善,但有多种弊端,极少应用 部分回肠旁路手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并继发性高脂血症(其他疾病所引起) • 原发性高脂血症(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所致)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分类
• • • •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5 血脂异常筛查
•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个体,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有 效实施 ASCVD 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血脂异常治疗
• 1.调脂治疗靶点【 LDL-C (首要)/ 非-HDL-C (次要)】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938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年 10 月 第 31 卷 第 10 期(总第 220 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October,2016,Vol. 31 No.10(Serial No.220)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 TG。在人体内胆固醇 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TG 是甘油分子中的 3 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 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 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年 10 月 第 31 卷 第 10 期(总第 220 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October,2016,Vol. 31 No.10(Serial No.220)
937
指南与共识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HDL 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HDL 是颗粒最小的脂蛋白, 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HDL 中的载脂蛋白以 Apo A1 为主。HDL 是一类异质性脂蛋白,由于 HDL 颗粒中所含 脂质、载脂蛋白、酶和脂质转运蛋白的量和质各不相同,采用不 同分离方法,可将 HDL 分为不同亚组分。这些 HDL 亚组分在形 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等方面均不相 同。HDL 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 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1.5 脂蛋白(a)[Lp(a)]
2 血脂检测项目
本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证据水平 A:证据基 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证据水平 B:证据基于单项随 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水平 C:仅为专家共识 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2020/4/17
12
3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强调 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2020/4/17
13
4 血脂异常的分类
❖ 病因分类
❖ 临床分类
继发性高脂血症 肥胖、糖尿病、肾
病、甲减
原发性高脂血症 不良生活方式、基
因突变
高胆固醇血症 高TG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HDL-C血症
2020/4/17
36
❖ 贝特类 通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 体α(PPARα)和激活脂蛋白脂酶(LPL)而 降低血清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
❖ 烟酸类 维生素B3
❖ 高纯度鱼油制剂 ω-3脂肪酸
2020/4/17
37
联合用药
他汀与依折麦布
他汀与PCSK9 抑制剂
2020/4/17
他汀与贝特
他汀与n-3脂肪 酸
❖ TG>5.8mmol/L,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和 VLDL-C的药物(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或烟酸)。
❖ HDL-C<1mmol/L者,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2020/4/17
21
❖ 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 基础措施。
❖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心脏健康饮食、规 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
❖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 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 形成。
❖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脂蛋白即载脂蛋白 (apo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2020/4/17
4
脂蛋白
乳糜微粒 VLDL LDL
❖ 国际上有血脂指南建议将非-HDL-C列为ASCVD一级预 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

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对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9]。

2007年以来,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进一步验证了降胆固醇治疗对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上许多学术机构相继更新或制订了新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此间我国临床血脂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我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长期随访的基础上,获得了20年随访的新数据。

在2007指南推荐的10年总体危险评估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余生危险评估方案[10]。

2013年11月,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成血脂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在委员会成员中广泛征集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经讨论后最终确定了4个方面(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心血管总体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的目标和特殊人群调脂治疗)共17个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

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

同时利用国内长期队列研究的新数据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指南修订版提出的推荐建议是在系统评价基础上由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形成,当专家意见出现分歧时,在充分考虑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接受多数专家的共识。

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订的标准流程[11]。

指南修订过程中,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集资金,避免与厂家产生利益冲突。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定义借鉴了欧美血脂相关指南[12,13]的定义,具体表述如下。

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本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要点提示•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各类脂蛋白的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列于表1[14,15]。

1.CM:CM是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主要成分是TG,占近90%,其密度最低。

正常人空腹12 h后采血时,血清中无CM。

餐后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白色混浊。

将血清试管放在4 ℃静置过夜,CM会漂浮到血清上层凝聚,状如奶油,此为检查有无CM存在的简便方法。

2.VLDL:VLDL由肝脏合成,其TG含量约占55%,与CM一起统称为富含TG的脂蛋白。

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TG浓度能反映VLDL的多少。

由于VLDL分子比CM小,空腹12 h的血清清亮透明,当空腹血清TG水平>3.4 mmol/L(300 mg/dl)时,血清才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

3.LDL:LDL由VLDL和IDL转化而来(其中的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LDL),LDL颗粒中含胆固醇约50%,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TC浓度的升高与血清LDL-C水平呈平行关系。

由于LDL颗粒小,即使LDL-C的浓度很高,血清也不会混浊。

LDL中的载脂蛋白95%以上为Apo B。

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高低不同,可将LDL分为不同的亚100组分。

LDL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大多数LDL是由肝细胞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分解代谢。

4.HDL:HDL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

HDL是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

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1为主。

HDL是一类异质性脂蛋白,由于HDL颗粒中所含脂质、载脂蛋白、酶和脂质转运蛋白的量和质不同,采用不同分离方法,可将HDL分为不同亚组分。

这些HDL亚组分在形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等方面均不相同。

HDL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5.Lp(a):Lp(a)是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类特殊脂蛋白。

Lp(a)脂质成分类似于LDL,但其载脂蛋白部分除含有1分子Apo B外,还含有1分子Apo(a)。

有关Lp(a)100合成和分解代谢的确切机制了解尚少。

6.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非-HDL-C是指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总和,计算公式如下:非-HDL-C=TC-HDL-C。

非-HDL-C作为ASCVD及其高危人群防治时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适用于TG水平在2.3~5.6 mmol/L(200~500 mg/dl)时,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

国际上有血脂指南建议将非-HDL-C列为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16]。

要点提示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TC、TG、LDL-C和HDL-C。

其他血脂项目如Apo A1、Apo B、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TC、TG、LDL-C和HDL-C。

其他血脂项目如Apo A1、Apo B和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17]。

1.TC:TC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TC升高;(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TC对ASCVD的危险评估和预测价值不及LDL-C精准。

利用公式计算非-HDL -C和VLDL-C时,必须检测TC。

2.TG:TG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

与TC不同,TG水平个体内及个体间变异大,同一个体TG 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正偏态分布。

TG轻至中度升高常反映VLDL及其残粒(颗粒更小的VLDL)增多,这些残粒脂蛋白由于颗粒变小,可能具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但多数研究提示,TG 升高很可能是通过影响LDL或HDL的结构而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调查资料表明,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18]。

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LDL-C:胆固醇占LDL比重的50%左右,故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C水平。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12,16]。

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层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