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及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例:国别体。
4、内容:《战国策》上接春秋、下至秦 并六国,记录了约 240 年的历史(前 460—前 220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 策士之言及他们纵横捭阖的斗争。
西 汉 帛 书 战 国 策
二、《战国策》思想倾向
(一)重士的思想
《燕策一》: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 辛自赵往,士争走燕” ; 《齐策四》:王斗“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 治”。
书中有屡屡把士与王公贵族加以对比。
《齐策四》: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 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 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 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 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愤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 “士贵耳,王者不贵。”
•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 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 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 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 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 不会被接受和录用。进说对象暗地追求 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 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 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 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这 是不能不明察的。
(二)崇实尚利的观念
楚攻韩,韩派尚靳求救于秦,秦宣太后开 口便先谈利,说:“夫救韩之危,日费千 金,独不可使妾少利焉?”(《韩策二》) 吕布韦见到在赵为质的秦公子异人,回家 便问其父:“耕田之利几倍?”“珠玉之 赢几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然后 资助异人以投机。 (《齐策四》)
孟尝君被齐王放逐,门客离他而去,谭石 子劝他说:“ …… 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 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 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 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 愿君勿怨。”(《齐策四》)
艺 术 成 就
战 的 国 策
“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王觉《题战国策》 “其文辩博,有焕洱明,有婉而微,有约而 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 ——鲍彪《战国策序》
(一)辩丽横肆的辞令
1、善于辩论。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 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 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面远世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明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 阳收其身,而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 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以不察也。——《韩非 子· 说难》)
(四)进步思想倾向:
1、对人民的力量颇为重视。 《冯谖客孟尝君》《齐王问赵威后》
《齐策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齐使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 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三)重“权借”,尚“时势”的思想。
《齐策五》记苏秦说齐闵王说: “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 夫后起者借也,而远悠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 必借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借者,万物之率也; 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借、倍时势而能 事成者,寡矣。” 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 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 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 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 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 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 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
他们说服人的方法,主要有:
• 2、或以小喻大,由远而近,因情入理,发
1、或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以情感人, 迂回而谏,如“触龙说赵太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深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3、或策士平视,互相驳难,骋辞竞说 ,唇枪舌剑,锋芒毕露,气势凌厉,如 “鲁仲连义不帝秦”等等。
《触龙说赵太后》
2、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战国策》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 夸张、比喻等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造成 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 “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 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 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 何也 ?” 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 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 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 使逆命。
写作特点:
1、夸张渲染,危言耸听,以声势夺人。 2、善于引譬设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3、语言精彩传神,描写生动。
战 国 策
1、《战国策》产生的背景:
“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 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刘向《<战国策>书录》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 于百万之师。” ——《文心雕龙· 论说》
2、《战国策》的成书:
1)《国策》、《国事》、《事语》、《长 书》、《短长》、《修书》等。 2 )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 得三十三 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 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定其名为《战国策》。
2、对进步性的人物与事件多有歌颂。
《邹忌讽齐王讷谏》,《触龙说赵太后》, 《荆轲刺秦王》。
3、对统治阶级多有揭露。
如《郑袖谗魏美人》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 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 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 “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 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 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秦策一》: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 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 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 兄弟。
……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捲枢之士 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延说诸侯之 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 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 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 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 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 抗衡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