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如何识别企业税收风险的方法

税收管理-如何识别企业税收风险的方法
税收管理-如何识别企业税收风险的方法

分析税收风险(下)铂略电话会议

2014年4月16日

目录

PART ONE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分税种构建本企业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指标体系

●定期进行指标分析,排查异常指标

●针对异常指标,寻找导致指标变动的经济活动原因

●对照税法,分析是否涉及相关的纳税风险

●查证并进行纳税处理

●正式纳税申报前的再分析

PART TWO

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评估、风险应对时,如何提交分析说明报告

●税务机关提示了何种“异常”指标、信息

●进行独立分析

●提交分析说明报告的要点

PART THREE

案例分析

PART FOUR

互动问答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分税种构建本企业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指标体系

1.基于本企业或本企业集团涉及的税种,分别每一税种构建指标体系

企业在构建这个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基于自身所涉及的税种,针对税种

的要素(如:纳税人的征收范围、征收对象、征收方法、税率、减免税优

惠等),并考虑企业的经营特点、股权特点、组织结构的特点等分别对每

一税种构建指标体系。在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表上有关于广告及业务宣传税

指标的附表,税务机关在构建该体系时会连带考虑到增值税性价比的问题。

例如:一个企业有很大的广告及宣传费,付款项时拿什么票,是增值税

还是营业税的票?增值税的票会有6%的抵扣,而如果地税的票或普票,

税务机关可能就要分析原因了。同样地,从企业的角度上也要分析为什么

付的广告费和宣传费取得的是增值税的普票而非专票?为何取得地税的票,

是否因为对方的宣传费没有营改增?

再比如,工厂把快消品进超市时,超市会收取进场费等。之后由于六个

部委不允许收进场费,超市就转收义务宣传费、节庆宣传费、促销服务费

等。那么工厂把款项给超市时,超市给什么票?根据国税发[2004]136号,

超市应该给地税的票,服务业的票。可营改增后,有人认为这属于营改增

项目,应给国税的票;而有人认为从136号文到目前为止,并未因营改增

而废止过条款,所以超市给地税的票也是正确的。这就是由一个企业所得

税的指标与增值税的一个指标的横向逻辑问题。

2.不同税种的指标具有何种内在的关联性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上工资薪金自测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做全员全额扣缴

申报,不管员工交不交个人所得税,公司都要把他的工资薪金额申报给税

务机关,如果两个数字对不上,税务机关就会回来找你。因为这里面可能

有工资薪金指标,会有劳务用工,即企业所得税的工资薪金可能包含劳务

用工的薪金。这些劳务用工的个人所得税是在派遣单位、劳务公司扣掉的,

并非在用人单位扣掉的。所以很有可能个税的工资薪金自测与企业所得税

的工资薪金自测总额不相符。

税务机关首先构建了一个横向的税种与税种之间关联指标的比对关系。

从企业的角度上构建这个指标体系,有一、二、三层。每个税种的指标体

系的层次在纵向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横向是什么连带关系?在分税种构

建了金字塔状的指标体系后,还要关注每个税种的指标体系关系,有哪些

指标具有映带关系?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定期进行指标分析,排查异常指标

1.设定一个标准值、预警值、中位值或者设定一个排序方法

有学员提出希望铂略给出一些分行业的税负率方面的税控指标,很遗憾,

没有办法把指标全部展示给大家,因为没有一个行业的税负率指标或者是

毛利率指标在全国是统一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曾出版过分行业的纳税风

险的评估指标的书籍,涉及到一些税负率指标也是反复强调是参考使用。

原因就在于每个行业在不同的阶段,税负率的变化都是不同的。比方说

房地产业在09年一度很萧条,可是到09年下半年四万亿投资以后,爆发

性地增长,疯狂增长了一段时间以后目前又陷于萧条。它的间断性的毛利

率、税负率是在变化的。另外,税收的变化(财务绩效和税务结果方面)

有滞后的效应。譬如说09年业务疯狂的时候,在税务上不见得能立刻反

应出来。每个行业都有细分行业,每个企业涉及到细分行业有交易的环节

到底是在生产环节、批发环节还是在零售环节?批发环节有一批、二批、

三批,所以税务机关没办法给出一个绝对权威的一个预警值。

据了解,税负率和预警值指标已细化到落地时都以县区为单位。例如浙

江的工业区主要做机械加工,对于这一片机械加工或者汽车零配件加工的

这些企业,掌握怎样的经营规律,如何控制?这些企业的废料占比收入是

多少?根据这个区域来设定一些控制指标。再比方说,在江苏的吴江,主

要是些做喷气式机、喷水式机的厂,这些企业的能耗是怎样的?一定的能

耗投入之后,形成了怎样的产能和产值?这类标准值区域性特征很强。所

以当企业在设定区域的预警值时,应该参考税务机关或者横向了解税务机

关或其它企业对这个区域的了解情况。

但在设定这个标准值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有时企业设定一个标

准值或中位值,就是将企业前12个月的排序,取排在中间的值,即中位

值,然后将当月的税负率和该中位值相比。或者前3个月、前12个月的平

均税负率是多少?当月的税负率在该月的动态趋势中是处于一个偏低还是

偏高的水平?所以企业自己设定这个平均指标时,首先要立足于自身并参

考横向情况。

有时就在设定标准值时用排序的方法,即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增长

最快的一些明细项目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其中增长最快的可能就是风险最

大的。在设定这些判定异常指标时,要注意企业判定问题的角度与税务机

关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税务机关在分析指标时会基于风险点,设

定的指标是不一样的。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定期进行指标分析,排查异常指标

例如,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是高好,还是低好?

一般都认为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代表了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创

造了更多的价值。如果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率下降,那么这是一个风险点。

税务机关会设定一个固定资产周转率的预警值。例如以月为单位,当

2014年4月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比2013 年下降了30%以上时,就把这个当

作一个风险点,把它跳出来。或者2013年的固定资产率比2012年的固定

资产率下降了20%,那么这也是一个风险点,跳出来。

税务机关的逻辑是:固定资产的周转率下降要么是在固定资产总额不变的

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增长趋势放缓就意味着固定资产有大量的闲置。固定

资产会出现闲置可能是因为收入增长速度没有下降,而保持了原有的增长

速度,但是固定增长速度增长加快,也就是说明1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

资产更新、扩建、改变,导致它的余额急剧上升。而企业固定资产大规模

的上涨说明企业看好这个市场的前景,市场需求放大。而税务机关的逻辑

是现在的固定资产在增加,收入为何没有同步放大?所以,税局认为固定

资产周转率急剧下降是有风险的。

同样地,针对收入和固定资产的指标,如果一个企业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急

剧地或持续地上升也是有问题的。例如,税务机关对营改增企业要进行专

项检查,重点要查的是运输企业。现在发现江西等运输企业没有任何运输

车辆或只有一两辆,一年的营业额却有几千万、上亿,固定资产周转率就

很高。税务机关可能认定这些企业利用营改增中得到的块增值税返还给地

方的这一个漏洞虚开票;或有的地方为招商引资,纵容这些企业虚开票、

倒票卖票。这些企业是另外一个极高监控的风险点。

2.定期

指标没有固定的标准值,高于它就一定正常,低于它就一定不正常。要从

公司的特点来考虑如何设定监控的一个值域,超过这个值域就要分析原因。

进行定期指标分析时要设定一个标准值。定期有三层含义:

①第一是要固定分析行为的窗口期:这和每个税种的申报周期有关系。所谓

的窗口期就是多久分析一次。例如,增值税是每月分析一次;企业所得税

就要考虑究竟是一年分析一次还是每季度分析一次。对于有些小税种,国

家没有规定如何申报但各区域有所规定,那就要定期分析。例如地方规定

房产税半年交一次,到半年后企业要设定一个值。如果房产税税负率为零

就要提醒自己房产税还没交;如果交了房产税,也需要半年观察一次税负

率发生怎样的变化。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②设定观察分析各指标的起止期:如每月算测增值税的税负率需观察它的动

态趋势,第二步要设定的是观察连续3个月还是6个月的。税务机关一般观

察增值税连续3月税负率的变化,如连续三个月几乎零申报,就认为异常。

③设定分析指标对照比较的基期:环比,例如四月份的税负率与三月份相比

较。有的企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所以环比总是科学有效的。有时与

2013年1月份同期去比,就是说设定一个比较的基期。

针对异常指标,寻找导致指标变动的经济活动原因

①因经营状况变化导致指标变化

假定房产税缴税周期为半年,半年分析一次,2013年上半年分析了一次

税负率是多少。

一般来说房产税:

每个月的值相加,比方说就是上半年6个月的加起来再除以6就等于上半年

6个月连值的平均余额。

下半年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新的税负率,发现税负率变了,因为即使是下半

年起了新房子或搬了旧房子,房产税按原值(比方说打七折)*1.2,都要

加上或减去原值,因此税负率应是等比例变化。为何下半年的税负率增加?

是因为经营状态的变化:下半年交房产税时有出租房产的行为,门面出租

导致大量租金收入。门面会计原值很低但因在闹市区出租,租金很高。

在税法上面反复强调,例如在增值税上价格明显偏高偏低而无正当理由,

税务机关有权调整。有正当理由是指标的变化是由经营状况客观因素的变

化所导致的。例如在企业所得税法上,对纳税人进行反避税调查有兜底的

条款,关联交易的价格无合理商务目的导致国家税收减少或延缓的,税务

机关有权调整。无合理商业目的就是没有合理的经营状况的支撑。再比方

说企业所得税税前购置强调合理性,又称为实际发生,就是和经营状况的

变化有没有关系。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②因管理变革而导致的指标变化

这个管理可能是外部的宏观监管,如:审计部门的检查、财政部门的检查

甚至是纪检、侦监部门的检查。内部就是企业内控,会导致指标的变化。

譬如习总书记执政后强调反腐和例行节约,大量的国企、金融机构、国有

控股企业上面的业务招待费急剧得下降。其中,一部分是指标的绝对额下

降,即由于有外部的管理或和内部管理,费用发生真实的下降。另一部分

是结构性的变化,即此长彼消:有些企业在这种外部监管严厉的环境下,

尤其是国企、国有控股企业及外企可能会做一些转移。即将大量交际型费

用转嫁给从事市场推广服务的公司来承担,导致业务招待费之类的费用下

降而义务宣传费市场推广费上升。

③因融资需要导致指标变化

上市、发债或去银行贷款,这些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指标有些门槛。达不到

就无法融资,所以企业可能会顺应这些需求因而修饰了一些指标。

④因财务目标导致了指标变化

例如税务机关发现一家企业的研发支出余额较大。分析其账面情况后发现

13年研发支出有一亿,现结余将近五千万,另外五千万的一小部分进了管

理费用,还有相当一部分进了无形资产。而以前这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尤

其是自己研发的无形资产是未资本化的。为何在13年有这个结果?实际上

对该企业而言是基于其财务目标,因13年整个经济环境不好,上市公司的

财务压力很大。因此该企业把相当一部分研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不影响

当期审议。第二部分挂在研发支出里,说研发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成本

还没出来,所以当年不能从研发支出里转到管理费用中,不经常去审议。

税务机关关注这个主要因为该企业可能要加计扣除,有可能是一个高新技

术企业,税务机关会分析这家企业在这些指标上的处理,在税收政策上审

视这些财务行为。

⑤税务目的导致指标变化

即企业自己进行的税收筹划的安排。理所当然,相关指标会发生显著变化。

对照税法

我们可以把找出来的原因对照税法:

第一种是税收原因:即基于税收的目的做一些安排导致指标变化。

第二种是基于非税的目的,不做了这些安排基于真实的经营活动、管理的求,融资目的、财务压力等,而非为了节税、避税。税收筹划分为良性和恶性的、积极和消极。那如果是基于税收目的的,就要分析那些恶性、消极的税收筹划的违法程度有多高。如果判定出是良性的,就是纳税人自己的权利。那如果是基于非税的目的,即本不想钻国家空子,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要考量是否会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在分析是否涉及相关纳税风险时,分两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对业务形态不作任何干预,过去的那些行为适用税法及税收结果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税收结果?如:发现企业往来款的指标有很大变化,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有很大的余额。就是和其他的关联企业或者无关联企业有资金的拆借等等方面的关系,会有怎样的税收结果?

这就要分析其他应付款余额,例如,保证金,保证金打过来有没有税的问题?

对照税法,房地产企业要在买房人的保证金打过来时就交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对照税法后就知道这种经营上的安排会有这样的结果,那该企业要不要预交企业所得税?这就要看企业是否和买房人签了合同,签了合同就要预交企业所得税,没签合同则不预交。

譬如其他应付款是别人借钱给该公司,借款者分为关联方与无关联方。对于关联方的话,没有付利息有没有问题?如当一个企业资金紧张,关联方或某公司前来帮助有没有税收风险?又如不付利息给别人,即放弃了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的机会。不少缴税的话税务局不会来找该企业,但会找关联方,有多大的风险要去对照税法。税法表明一个企业将资金借给他人,若收取利息,利息要交营业税和所得税。

那如果一个企业借钱给他人不收取利息有没有问题?税务机关有没有权利核定他交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首先要看对方是什么企业?如果是国内企业,那么税法(国税发[2009]2号)认为双方税负一致,关联交易包括转让定价不会导致国家税收实质性的减少,可延迟,故税务机关可以不进行转让定价调整。只要是境内的两个关联企业就可以不做调整。那什么叫税负一致?如果双方都是盈利25%,但一方收到财政补贴、税收返还,另一方正常缴税的,一方有盈一方有亏不算税负一致。一方企业所得税是查帐征收,一方是核定征收,也是不算的。

所谓的对照税法即对照税法含有的所管执法机关的税务口径。在营业税条例和配套的所有单向文件中并没有规定,一个企业把钱借给别的企业不收利息,税务局有权核定这利息收入。有的税务机关就按照征管法,征管法说关联企业不合理定价税务机关有权核定。那么这就产生了两个法的体系,一是实体法(就是营业税条例及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另一个就是征管法,又叫程序法。程序法中有规定税务机关有没有权利核定,而实体法里没有规定。综合判断下来,只要是境内的关联企业把钱借给该企业,确实双方税负是一致的,对于该企业就没有风险,关联企业的风险也是相对可控的。

如果以自然人借了一个亿或五千万给该公司,不计利息有没有问题?因为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是关联企业,自然劳务工不属于关联企业。按照征管法税务机关没有权利核定,所以表面上双方没有责任。但实质上可能会有问题,税务机关可能会怀疑这个人哪来这么多资金?该企业是否有帐外经营?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当然有时企业分析下来认为有问题,能不能改造和完善这个业务流?如现

分析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有很大的余额。其他应付款有一千万,发现

是一个房租或和房租相类似的业务。比方说,房地产企业把地下的车位使

用权卖给别人,将未来20年的停车权卖掉,把这个费用收上来时他就借银

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预售款。税法规定这是租金性质。营业税规和细则

规定,不动产的资金在收到时就要把营业税租金一次性交掉。很多地方规

定在预售款收到时也要将房产税一次性交掉。假定该款项是13年上半年收

到的,该企业交税只是把13年按照全责发生制转为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

务收入那部分对应的营业税和房产税交掉了,剩下的其他应付款余额并未

把其余两个税交掉。这是有风险的,那怎么来改造和完善该业务流程?从

企业经营的角度上,把对方的钱拿到手不可能再退还,资金到手就一定要

交税,而现在交税就形成了滞纳金。

第一种就是赶紧把税和滞纳金交掉;第二种可能是愿意交税但不想交滞纳

金。这就要看该企业能否和对方在业务流程上做一些改造。比如和对方的

合同能不能改签,将原来的那笔钱作为保证金?双方约定从14年正式转为

租金,即就把纳税的义务延到今年。

请注意,房地产企业,如果卖房子所收到的诚意金、定金、认购金,税务

局要求在收到时就把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要预交掉。但对于租金,如果还

未成为租金合同里所约定的则不用预交的,因为法律上没有成立,并未成

为租金。如:现在把A这个房子租给B,需要装修,现在要求B交100万保

证金。B先进场装修,没有破坏房屋的结构,经过半年验收且验收合格,

租赁关系才成立。如果B未按照要求装修,那么半年后就没有租赁关系。

租赁收取的保证金要不要预交营业税和房产税?通过合同修改把租赁合同

变成保证金合同,14年再签该租赁合同将其转为租金就合理地把纳税义务

延迟到了今年。要改造和完善业务流不能只针对一点,要看一个流程。当

时他付钱时除了合同以外,B还有付款人,A有收款人。汇票上写得是保

证金还是租金?13年有没有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上面其他应付款这余额

这一项,会计师在披露时披露的是保证金还是租金?如果已做租金的披露

且收付款凭证、银行的水单都说是租金,那基本没有改造的可能。如果没

有空间来改造这个流程,就去交税和滞纳金。继续不交被查到就会被罚款。

5.查证并进行纳税处理

查证要从业务流、物流、资金流、财务流、票据流角度收集和组合证据等

角度来看最后能形成怎样的支持性的结果。如果能够形成有力的结果就不

需要做纳税处理;反之就要进行纳税处理。纳税处理无非就是重分类(这

一类费用或收入分类成另一类费用或收入);要么就是调整(纳税调整)

进而做纳税申报。

税收风险分析程序

6.正式纳税申报前的再分析

即做了补税申报后,分析:

①税收指标是否恢复正常?比方说原来先税负率比较低,经调整后上升,

是否就不会引起税务机关的一个关注?

②有没有干预某些指标、导致其他指标变化?

③有些未作修正的指标是否获合理的逻辑与证据支持?准备做重分类和

调整、把申报表重新填出来决定交税。但在正式从系统上报给税务局

前还需要进行分析,等指标都正常后,再提交申报表。

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评估、风险应对时,如何提交分析说明报告

税务机关提示了何种“异常”指标、信息?

1.确认税务机关提示了何种“异常”指标、信息?

①对于税务机关提示的问题指标,企业是否已经作过分析?如果已分经析了,

那么心里就有底了。

②有时税务机关提示的“问题”与本企业所认为的“问题”的性质、趋势和

量级上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关注了。

例如,税务机关发现某企业申报了很多6%的进项税抵扣。税务局从系统

发现该企业抵了大量广告费,但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上的广告费在附表上数

值很小。一般而言。增值税抵扣了六百万广告费的进项税就表示进成本的

广告费有一个亿。可是企业申报表上的附表上的广告费只有两千万。

企业有没有关注过这个指标异常?该企业关注过但从来没未抵扣过这个,

而今年抵扣了。税务专员仔细分析过该企业跟别人是否有签合同、款项是

否支付、对方实际上有没有做该广告、广告费发票是否合规?该企业分析

这个问题主要是从合同流的构建、资金流的支付、票据的合规性等角度来

看的,认为没有问题。可税务机关发现这个问题是因发现增值税和所得税

的不一致。这时税务机关可能有各种猜测。例如,该企业2013年10月份

打的广告,就一次性把发票拿到手。但这广告是一年的,会持续到2014

年10月的。所以按照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上,13年只能进两个月的费用,

也就是两千万,还有八千万到14年入账。那么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就申报

两千万,所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不一致也就可以理解了。

该企业或许也分析过这个问题,但认知和税务局的不一致,税务局可能会

认为这个事实企业是有道理的但会有税收风险。在增值税发票文件(国税

发〔2006〕156号)有明文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业务实际发生后

才能开。还没做广告,业务未发生,广告方开普票还可接受,开专票是有

问题的。税务局可能会认为对方提前出票,开了票即违规,而该企业这边

进行抵扣就有很大问题。

另外一个猜测,某集团现以某公司或总公司名义打广告,分期付钱开票,

这没有问题。但该集团下有50个分支机构或法人公司,现该集团自己承担

一亿广告费中的两千万,剩下的八千万由兄弟公司承担。在会计上,当这

些兄弟公司分摊这个成本时,该集团就红冲了。其账面上进的成本就两千

万,可进项税全在集团公司这抵是有风险的。因为一个企业承担的进项税

必须与自身企业活动有关系。那八千万分配给其他公司时,向他收钱时有

没有记6%的销项?如果记6%的销项,势必要开票给他们抵扣。给他们这

个票有没有风险?因为该集团公司并未帮这些公司打广告,仅作为广告集

中代理,那是否具有广告集中代理资质?税务机关的系统能否让该集团开

出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就是税务局评估分析到的问题。

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评估、风险应对时,如何提交分析说明报告

③有些税务局提示的指标,企业事先未曾分析过、未意识到,没有心理准备。

企业很可能疏忽并未做相应的税务处理。例如:某外商投资企业资本公积

减少,股本增加,是因为该企业做股改,把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股了。

盈余公积和利润转股时,替外国投资者(非居民企业)扣缴10%的预提所

得税。该企业认为资本公积转账股本不涉及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但税务机

关认为是有的,因为资本公积含有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及其他资本公积,

而其他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类似,转股都会涉及预提所得税问题。即使是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也会涉及所得税问题的。

譬如某中外投资企业原来是外商独资,外方100%投资了1000万人民币。

后来中方企业和他合资,占股50%,外方提出必须斥资1800万。以1000

万做股本,800万做资本公积。现在该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800万拿来

转股,当中300万转到外国投资者名下(因为后来还进了其他股东)。税

务机关可能认为外方占了便宜,因为这300万来自于中方企业原来溢价出

资的部分,现转到外方就成了他的非居民所得,应有预提所得税问题。

再比方说,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增值税评估时有一个指标,即供应商数

量。因为在其系统里可以看到企业经常抵扣进项税的供应商是谁,谁开发

票过来。税务局有个假设,就是一个成熟企业的供应商是稳定的。如果一

个企业的供应商反复变化,毫无规律,税务机关就会产生怀疑。

进行独立分析

税务局提出问题是监控企业的一种思路,不见得就一定有问题,但是他现

在提出一个平时企业忽略的问题,企业就要去揣摩他的意图。自己的业务

场景是否有违规,有无税收风险?首先对该异常信息、指标要做反复考量,

再按照上述六个流程做独立分析。这些指标是否有显著的变化以及导致变

化的原因?如果有瑕疵,能否自我补救?补救不过就交税,交税后是否

就正常?如果有些跟税务机关的认识不一致的,究竟是谁的正确也要做独

立分析。税务分析和税务评估,纳税人一定要重视。

提交分析说明报告的要点

1.有问题且确定需要补税:这免不了有滞纳金。现行的法律上,从没说过纳

税人自查主动补税交滞纳金就一定没有罚款。纳税人同意纳税,但罚不罚

取决于当时少交、迟交、不交这笔税款有没有触犯到《税收征管法》第六

十三条当中四种情形,即:账面上有无虚列收入、有无伪造凭证、有无隐

瞒收入、有无虚列支出、有没有税务局已经通知申报却还未申报,有无编

造虚假的依据(就是有没有编造虚假的纳税申报表)。

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评估、风险应对时,如何提交分析说明报告

犯错一种是可能是对这个税法不了解,第二个是主观上的疏忽,而非主观

上的故意。例如资本公积转增,其他资本公积转增和股本溢价转增到底要

不要交资本公积?在国税函[2010]79号文中,资本公积转增时,其中的

股本溢价或股票溢价转成股本不视为分红,投资成本保持不变。所以当税

务机关提出资本公积转增就要交预提所得税,企业可以说股本溢价这一块

没有问题,但没有想到资本公积里还有其他资本公积,即接受捐赠、应付

不付的款项。当年该企业转到其他资本公积里,确实要交税的,包括盘盈

等。这是一种疏忽,不知道税法有这种要求,所以要求来补税、交滞纳金,

免于罚。那么补税后这个指标对税负已匹配正常,就没有问题了。

2.有问题但不准备补税。关键是能不能完善业务证据链。要注意在向税务局

反馈分析说明报告及表态交税数额前,应先把业务证据链做实。不应仅仅

说都没问题,如果这时评估部门把案子交给稽查,上门来查,企业就措手

不及。所以一定要把证据链完善后再向税务机关表态,他所提的问题是由

于什么原因导致。

3.没问题,无需调整。

①确定业务真实。例如,怎么证明资本公积是股本溢价?举证材料就是注册

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②确定适用税法正确。就是标出79号文是怎么说的。

③说明透彻。有些东西是柔性的。例如关联交易定价是高还是低要说出道理。

比如做资金池,利息一般会比同期同类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从资金

池里借钱时利率会比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低。这个高或低没有绝

对精确的一个标准。钱存进去会比银行利率高是因为如果资金池里利率不

高就不会存进去,不如存在银行。反之,如果从资金池里借钱利率高于银

行就应该从银行借钱。

案例分析

业务场景:

A公司生产大型通讯设备,同时为对方提供安装和技术咨询服务,近期无固定资产改扩建计划。产品内销,生产制造周期一般都在12个月以上,设备本体均在A公司所在地制造,由A公司负责运达客户现场,采用分期收款方式。

A公司与客户就每一单交易分别签订合同,对设备价款缴纳17%的增值税,对安装费部分在项目所在地缴纳3%建筑业营业税,对技术咨询服务部分缴

纳6%的增值税。

剖析:A公司如何构建和运用增值税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设计分析指标体系

1.一层指标:

①当月增值税税负率=每月应交增值税/当月申报表销售额

要有时间窗口,即要定期。那定期到底是一年,一季度还是一个月的税

负率。首先设立了当月的税负率,当月增值税税负率=每月应交增值税/

当月申报表销售额。观测方法及窗口期:连续三个月的滚动分析。

②前12个月增值税平均税负率= 前12个月合计应交增值税/前12个月合计

申报表销售额

这是一个滚动计算,将当月税负率与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每月的税负

率在企业中有时不准确,貌似异常但可能并不异常。因为做大型通讯设

备生产和技术服务,前期会采购大量的核心零部件,形成大量的进项抵

扣,而出货时是一次性的出货。如果采取预收款的方式,在税法上规定,

销项税的时间是在发货的当天,但是采购零部件一定在先,所以会产生

现有进行后又销项的情况。在制造的前期,税负很低,而到了出货时,

税务会突然变高。这时就会用到前12个月增值税平均税负率。

2.二层指标:

①销售毛利率=(当期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增值税项目营业成本)/当期

增值税项目销售额

●当期综合销售毛利率

●各订单产品毛利率

因为是经营通讯设备的企业,产品销售、技术咨询服务都是交增值税,

安装服务交营业税,会形成特殊的结构。按照增值税、营业税条例细则

第6、7条,还有国税总局2011年第23号公告规定,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

同时提供安装施工,但前提是取得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商品属于自产的

证明。该企业是工厂,也有自产证明,那么兼营没有问题,在会计上的

总营业务收入可一份为二。一部分是增值税销售额,一部分是营业税营

业额。增值税的指标,在毛利率上不能够用整个主营业务收入和整个主

营业务成本区匹配来算毛利,再以此毛利分析增值税。

案例分析

算销售额时,销售额是增值税申报表上的还是会计报表上的金额?如果

该企业是会计上按照确认会计收入结转会计成本的,他确认会计收入时

不一定交增值税。销售大型设备的企业缴增值税有多种可能。

其一,按照预售款方式,即在发送商品时一次性交增值税、申报销售额。

会造成会计收入在前,税收上的销售额在后。

其二,可能采用分期收款,每次收钱开一次发票,那就又不一致了。分

析毛利是否正常一定要统一,例如都取会计报表上的。

毛利率可以是综合毛利率也可是单产品毛利率。销售产品走的是订单制,

把订单综合在一起是一个指标,分订单的又是一个指标。分订单主要是

比较各个订单的盈利能力。

②存货周转率=当期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非常低,就意味着他还未交货、开票,但是采购了很多存货

进来。存货周转率很高就代表相反。

而分析宜取申报表上的,因为要对应销项税额。

③各订单项目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占比=技术咨询服务收入/订单全部收入

额;或当期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占比

④各订单项目营业税应税服务收入占比=营业税应税服务收入/订单全部

收入额;或当期营业税应税服务收入占比

⑤进项税额转出率=当期进项税额转出额/ (当期增值税申报表销售额

+营业税申报表营业税)

⑥(增值税申报表销售额+营业税申报表营业税)与同期会计报表营业

收入总额去核对

⑦(年度增值税申报表销售额+年度营业税申报表营业税)与年度企业

所得税申报表收入总额进行核对

生产大型设备等企业,只要生产周期较长,税务局几乎都要关注流转税

的销售额、营业额,所得税的收入总额与会计报表上的收入额三个指标

横向的对应关系。这三个指标相等是不正常的,不等才对,但是不相等

在税务局的系统里会跳出,向企业来询问理由。

1.三层指标:

①材料成本率=当期原材料投入成本/当期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

在这些企业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很大。消耗一般不会上升,如果占比

上升,一般是由于价格的上涨。所以材料成本率如果高了,要分析到底

是量的原因还是价的原因。

案例分析

②运费抵扣率=当期运费进项税额抵扣额/同期进项税额抵扣总额;或运费

进项税额抵扣额增长率。

有的企业要把运费指标提前,他的产品的价格很低,运费很高,占总成

本占比很高,税务局比较关注。

③固定资产抵扣率=当期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额/同期进项税额抵扣总额

如果一个企业未来或当期有大规模扩建和改造计划,有大规模地投入,

固定资产的抵扣率需要提到二层指标。

④采购6%税率服务项目抵扣率=当期6%税率服务项目进项税额抵扣额/同

期进项税额抵扣总额

这个企业如果有设计,有无分包给别人?有的话就有6%的进项抵扣。

⑤收入增长率=(本期收入总额-上期收入或上年同期收入总额)/上期收入

或上年同期收入总额

这个收入增长率和存货周转率向匹配,存货周转率下降时,到底是收入

下降还是存货增加

⑥预收款项增长率=(本期末预收账款余额-上期末预收账款余额)/上期末

预收账款余额

当收入下降,预收款增加,这就有问题了。

第四层有人均产值、能耗指标,可进一步作为三层指标的补充。当然这三层能够分析到,那么增值税方面大的风险就能够把控住了。

2013年四季度未申报前的定期分析。结果:

1.连续三个月增值税零税负(有问题)

2.毛利率无异常变化

3.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

4.会计报表收入与申报表收入数一致;(增值税的)收入增长率指标逐月

下降;预收款项余额上升

这种反向趋势提示了风险

5.各订单项目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占比大幅度上升;连续三个月营业税应税

服务收入综合占比上升

6.运费抵扣率上升

其他指标无异常。

寻找原因:

1.集中采购导致存货增加、生产成本借方余额上升,进项税额抵扣额急剧

上升。这也印证了周转率大幅下降,因为收入没有增长,存货增加。

案例分析

2.因客户年末资金困难,未能如期收到进度款,未确认收入,也未确认增

值税销售额。未能如期收到进度款是指设备本身的进度款没有收到,也

就是没有开票。预售款收的是安装工程的预售款。

3.按完工进度确认了安装业务的营业收入。

在增值税销售额上是不收钱不开票,所以增值税的销售额的比重下降。

而安装劳务是按照安装进度确认收入,这一块是收了预售款,规定收钱

时就要交税,就按照完工收入确认营业收入,故营业税收入占比提高。

4.营改增后,与客户洽谈后对方同意A公司将咨询收入单独计价。合同洽谈

可做成混业经营,即17%的货物价款和6%的技术咨询。其客户是电信企

业,而电信企业目前没有营改增,到底是开17%或6%对下家没有影响。

然后查出是因为本期确认的收入中有前期已完成项目但未收费结算的。

5.本期集中支付运输企业运费,取得营改增后专用发票。营改增前是抵7%,

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抵扣11%。

对照税法

1.税法关于纳税义务产生时间的相关规定——

①增值税条例细则中关于分期收款的规定

只要是在合同上和对方约定是分期收款,就要按合同约定的金额交增值

税,不管有无收到。

②营业税条例细则及营改增政策中关于应税服务纳税义务时间的规定

对于建筑业,预售款收到时就要申报营业税。如果是安装工程,就要分

阶段、按进度确认营业税的营业额。如果是交增值税,纳税义务有两个:

其一是按合同规定的日期交税;其二,在无规定收款日期情况下,以收

款日期为节点交税,例如技术咨询费。

③过渡期政策的规定

2.税法关于混合销售和兼营业务的相关规定

3.税法关于混业经营业务的规定

查证问题,采取措施

1.与客户签订延期支付货款的补充合同

2.查证预收账款余额上升原因是预收安装工程款,确定申报缴纳营业税款

3.本期确认的收入中有前期已完成项目但未收费结算的,其中属于营改增

前已到约定收款日的,仍应开具地税发票,缴纳营业税;

案例分析

例如某企业2013年8月1日开始营改增,9月份开了技术咨询收入六个点,

收入开了一千万,提了六十万的销项税。结果发现一千万的收入里面有

上半年的已做的的业务,而且合同要求结算的日期是13年6月30日。对

应上述分析,营改增纳税义务有两个,这个例子对应的是第一项:按合

同日期交税,即在2013年6月30日交税,交的是营业税。现在拖到了9月

开增值税发票给下家,就是虚开。应该用红票冲掉,仍应该开地税的票

给对方。除非和对方再签补充合同,把约定日期改至2013年8月1日以后,

并且确实这收入上半年没有收到。对这个企业不适用。

4.部分进项税额专用发票暂不认证,延缓抵扣

这样一来当期销项会大于进项,不会出现三个月零申报的情况,也不会

在税务机关的系统中跳出。

5.从业务部门获得技术咨询服务报价、谈判资料,确定定价方法:成本加

成法,自评方法的合理性。

为何从销项中取出一块交营业税,交营业税的价格、技术咨询的价格怎

么定出来的、业务部门当初怎么谈判的,双方怎么报价询价。例如:安

装这一块是靠省定额还是国家定额;大概多少安装工程;如何计算出这

样的收费;技术咨询服务用什么样的形式:培训还是现场指导;什么等

级的人参与;一个等级的人的工时收费多少;收费是如何得出的,是否

用成本加成,如用企业给这个人工一小时的成本再加30%的毛利,来分

析内部定价是否合理。

申报前的总体分析

之后重新分析指标当月产生了一定的增值税税负;

(增值税申报表销售额+营业税申报表营业税)与同期会计报表营业收入总

额不相等了就是正常了。但是不相等在税务局的系统中一定会跳出,要预见到有这样的结果,对纳税评估时进行说明的心理准备。

互动问答

差旅代理企业服务发票

Q1:差旅费用一般取得的是宾馆、酒店的发票、火车票、机票的发票,但现在肯可能有一些第三方服务公司,代理企业去办理这类发票。这时,企业会获得一些服务费的发票,那这些服务费的发票是否能作为企业差旅的费用?

A1:可以。但是要附上两个,一方面是对方的合同,第二个是每次结算的时候要提交一个清单。还要注意由于这些企业代理这些事项时,要持票登机等,而这些票很可能需要给这些公司进行入账,所以最好留存这些票的复印件。

审核发票与风险

Q1:审核发票时发现发票有很多控制点,如:出差可能是15、16日,可能

会去看一下发票的打印日期是14或15、16日。控制点非常多,但是有这些

控制点,企业在管理时不一定管理得好。例如:各地可能有些地税的发票,地税的发票可能会有更改,比如上海地税发一个文件,今年采用新版的地税发票的专用章,要求企业去更换专用章。这时候如果并没有更换新的专用章,而是依旧采用旧章,所开的发票合法性会打折扣。但企业在审核这些发票时,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地税发票,可能无法达到仔细的程度。企业应如何应对?

如果不做审核会有怎样的风险?

A1:其一,区域性的差异比较大;其二,①地方有宽松性的政策:例如苏

地税规[2011]13号:只要到时候证明交易是真实的,发票的真假或不合规,甚至无发票,只要不是恶意的,支出都认可税前扣除。政策也相对比较宽松,无滞纳金等处罚。②地方没有宽松性的政策,内控规定列了五千万元以上的面额,到系统上去查,当时查出是对的,就接收下来。后来可能是因为专用章的问题或是对方恶意作废,但纳税人不知道。这种情况叫做善意取得不合规的发票,如果可以换成正确发票,所得税上还是认可的。如果换不到,在增值税上,那就叫善意取得虚假发票,那么这种虚假发票需补税、补滞纳金,但是没有罚款。

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的结算问题

Q1:跨国企业可能会有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业务,例如:A集团转让业务时,可能会和B集团约定把全球所有的业务单元事业部(BU)整体转让。但在具体转让过程中可能是,A集团直接让中国的某子公司将其对应事业部所

有资产、人员、客户清单等直接转交给B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企业实际上

是卖一张资产负债表,因为不是一个很明确的货物,而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股权转让的一种交易,是不是根据一个税务上的明确凭证、税务局开具的发票或某个证明来进行结算?

A1:该交易不属于股权转让,A公司把在中国的业务单元下的整体资产(如:人员、客户清单、渠道等)打包卖给B集团。用会计的概念来说属于企业合

并,但它是一种业务合并,而非法人的合并。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

1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规定,整体转让的资产涉及到的货物和不动产不交营业税,不交增值税,因这是一个不征税项目,所以不应该开票也没法开票。相关证明材料(如:双方合同、资产报告、支付凭证等)可作为确定计税基础的凭据。

互动问答

无发票结算业务

Q1:有种无发票进行结算的业务,例如客户取得供应商的滞纳金、违约金或赔偿,此时,客户是应税业务的付款方,那么客户取得这样的违约金或者滞纳金,可否因为不应税而不去开发票?

A1:这种情况要注意把相关附件做得详实。因为在税务局的角度会猜这是不是一个返利,是返利就要用红票来计算了,如果确实是一种经济上的违约金、赔偿金,才不需要发票。

Q2:一般需要证明到什么程度,提交什么资料?

A2:如果没有什么关联关系就只要提交双方合同、协议,但是协议合同不能和货款货值挂钩,如果挂钩就会向返利那边靠。如果有赔偿协议更好。

Q3:对收据有要求吗?

A3:没有要求。

税收风险类试题

税收风险类知识竞赛题 单选题 1.全国税务系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尝试运用各类征管数据,依托信息化工具,实施(),提高征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A 税源监控和分析决策 B 税源分析和监控决策 C 征管监控和管理决策 D 征管监控和分析决策 答案:C 2.税收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分析()状况的基础上,提升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 A 纳税人申报 B 纳税人税法遵从 C 纳税人税款缴纳 D 纳税人管理 答案:B 3.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国际通行做法,是()的核心工作。 A 现代税收管理 B 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 C 提高治理能力 D 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 答案:D

)作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基在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中,要将(4. 础。 A 挖掘和利用好内外部涉税信息 B 挖掘和利用好征管系统信息 C 挖掘和利用好第三方涉税信息 D 挖掘和利用好分规模和分行业信息 答案:A 5.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划分各层级和各部门的职责,形成()的工作机制。 A 纵向互动、横向联动 B 纵向联动、横向互动 C 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务稽查相结合 D 纳税服务、税源管理、风险分析、税务稽查相结合 答案:B 6.《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中“建立两级税收风险分析机制”的“两级”是指()。 A 自治区和盟市局 B 盟市和旗县局 C 自治区和旗县局 答案:A 7.《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中的监控分析工作通过()来实现。

大企业税收全流程风险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开展的大企业税收全流程风险管理即将结束自查阶段,进入税务审计阶段。 大企业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按照企业的行业代表性,以及国家财税政策改革和行业的紧密度,每年安排的一项针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审查行动。“2015年,国税总局对六家重点联系企业进行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自查是其中六个环节的一个环节,目前自查环节中案头审计已经开始了。”一位税务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2015年需要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企业分别是中海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人寿集团。 这次审查的时间从2015年的2月开始,将持续一年的时间,分六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信息收集及数据采集阶段、风险识别阶段、风险自查阶段、案头审计阶段、现场审计阶段、反馈提高阶段。 防控税务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纳税人经常面对的执法部门就是税务局,最有可能爆发的经营风险,就是税务风险;造成损失最大的风险,也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有可能造成“三重损失”: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社会形象,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失去人身自由。税收风险管理 什么叫税收风险管理? 一位自查企业税务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税收风险管理是按照行业代表性,还有国家财税政策改革和行业的紧密度,对企业税收风险的审查和控制。税收风险表现形式为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企业税收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前几年累计自查了大约15家大型企业,中国烟草、中石油、中石化等榜上有名。 王冬生认为大企业的税收风险,体现了大企业自身架构、管理、规模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系统性、全局性、重要性。 通过自查,企业可以理解税务机关的目的是了解这个政策是不是适合这个行业,是不是确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是不是能够有利于支持和推动这个行业改革的。因为自查过程中确实有涉及到行业不清晰的,企业也特别希望通过自查,通过税务机关来明确这些问题。 我们在接到集团通知之后先成立的自己的自查小组。我们本来就想要对集团下面的子公司做一个税务诊断,因为越来越觉得涉税风险有很大的不可控性,虽然国有企业很少有主动偷漏税动机,但是子公司自己在业务水平上都很有限。于是把本来要做的税务健康检查和税务自查合二为一,既对子公司摸了个底,又把税收风险进行了掌握,还是不错的。” 聘请了两家中介机构,同时根据自查软件,对企业的税务情况逐项落实。该公司的主要业务

税收风险管理指标说明

税收风险管理指标说明 风险指标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规范企业从税务登记到税务检查流程中税务相关行为的要求。如未按规定时间办理税务登记,未按期纳税申报,未按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拒签税务文书的行为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相关数据违背经营常规的要求。如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毛利率等。三是申报税款低于当期各项税收平均指标或最低指标。如城建税税负率,所得税贡献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房产税变动率等。 根据上述原则选取的风险指标按照企业的行为结果、财务核算结果、申报结果可分为:行为指标、财务指标、税种指标三大类,三十七个指标。以后,随着对各种风险指标的研究,成熟一个添加一个,以满足风险监控的需要。 现将有些指标详细分述如下: 一、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销售后未收回的货款,出现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说明除本期销售没收回货款外,上期销售也有大量没收回的货款,这就是只销售货物不收回货款(或基本不收回货款)的情况。一个没有经营性现金流的交易行为我们有理由怀疑其交易的真实性。 二、期间费用总额大于销售收入的30% 企业毛利率一般不会超过30%(个别企业除外),如果期间费用

大于销售收入的30%,则企业经营根本无利可图,是不能正常运转的。企业期间费用大于30%一般是由于非正常费用挤入造成的,最常见的一是多列运费,二是多列过桥过路费,三是虚构工资津补贴等,四是多列其他各项杂费等。 三、存货大于销售收入的30% 商业企业存货是库存商品,工业企业存货是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按照存货周转率的要求,企业的存货一年至少要周转5圈以上,即存货为销售成本的20%。在企业存货周转率考核中,低于3(圈)的为不达标,即存货为销售成本的33%以上为不达标,反映为存货太大。 存货周转率=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 假定当期累计销售成本为100,若周转率最低为3,则平均存货=100/3=33.33。 假定企业销售毛利为10%,则存货最高(剔除个别特殊企业)应占销售收入的30%,超过30%则为异常状况。 另外,从实际经营情况看,存货达到销售收入30%,则意味着存货够3.6个月销售,已经超出企业一般备货2-3个月储量的要求。 企业超大库存往往是货物已经销售,但不记销售、不转成本、不申报纳税而长期趴在库存中隐藏,使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不符,形成库存虚数。有的企业库存商品明细账记载某商品进货后几年都不动,实际早已无货,且数额巨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库存,

税收风险

浅析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引进风险管理理念,细化税收分析监控指标,通过基础信息采集、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度的确定以及税收风险的排除、控制和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的风险,尽可能地使实征税收接近法定税收、实际税负接近法定税负,逐步完善税源管理“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使税源管理取得明显的成效,进一步深化税收管理安全责任区创建工作。 一、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解决税源管理中“干什么”的问题 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税收征管的现状,我们认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运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税收风险的识别、控制和化解的过程。从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产、供、销的过程,企业纳税义务履行情况,对地方经济及财政影响等层面入手,建立分行业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发风险评估软件,为基层管理分局和管理员提供一个面上扫描,线上分析,点上解剖的管理方法。 (一)统一设置税收风险评估的分析指标。把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分成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的指标。静态指标包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投资、纳税信用等级、经营规模、职工人数、发展趋势、经营管理水平等;动态指标包括纳税人的主要原材料耗用率、辅助材料耗用率、产品完工率、产成品耗电率、产成品燃料率、产成品工资率、产品销售率、产品销售费用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产品外销(自营出口)率、非防伪税控发票进项税率、其他业务收入率、税收负担率等。 (二)搭建税收风险评估平台,加强对税收风险的分析预测。开发一套风险评估软件,以此作为全局数据整合发布的统一平台。该软件应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效益状况、税款缴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这些指标应是针对辖区各行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以此提升评估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确性。利用这个平台,综合运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和识别对税收流失构成风险的各类因素。 (三)细化各层级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县局内设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整合发布信息,定期测算并发布全局面上和线上的税收风险预警值,定期召开税源管理点评会,对管理分局税源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定期向全局通报税源监控、督导和考核情况;管理分局主要根据上级局发布的相关信息做好本级的税收风险比较分析,有计划地组织管理员具体抓好税源的监控分析工作,对管理员所属责任区的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总结征管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向县局报告税源监控、督导和考核情况;税收管理员主要针对县局、管理分局发布的本责任区的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及时排除、化解税收风险,对存在风险较高的企业或行业但管理员无权处理的,应及时向管理分局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层级之间的纵向联动实行下管一级的原则。上一级国税机关主要对下一级国税机关整合下达工作事项和发布相关信息,针对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点实行税收流失三级风险预警提醒,下一级国税机关和管理员对上一级国税机关反馈税收风险排除、化解的情况和信息。 二、以风险流程管理为重点解决税源管理中“怎么干”的问题 (一)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基础信息的采集不仅是首要环节,而且是关键环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到指标的可比性、真实性。设计《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表》,统一必须采集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在每个申报征收期内,由管理员逐户一次性采集纳税人上个月的基础信息,并按照“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由征纳双方的责任人共同签字,从而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将信息录入到税收风险评估软件。 (二)风险预警指标计算发布。在管理员采集录入基础信息后,定期运用税收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并发布全局税收风险管理的“面”上预警指标和“线”上预警指标,作为管理分局和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流失风险识别的警戒值。县局、管理分局、管理员通过该软件查询全局不同行业、不同管理分局、不同责任区、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属期的各项指标,从而达到税源管理良性互动的效果。 (三)税收流失风险的分析。利用税收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并发布的分行业、分管理分局、分责任区、分纳税人的预警指标,并参照总局和省、市国税局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各层级按照三级监控的原则进行税收流失风险分析。县局级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管理分局,甚至到具体的重点税源企业,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管理分局级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责任区和具体的纳税人,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管理员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纳税人,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这样,通过同一个数据信息平台,在各管理分局之间,各管理分局不同责任区之间,各责任区不同纳税人之间以及不同所属期之间进行同行业指标分析比较,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就会一目了然,工作质量的好坏由图表和数字说了算。 (四)税收流失风险的确定。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计算确定税收管理的风险度,各层级一要充分利用ctias2.0系统汇集的信息,二要参考日常巡查采集的信息,三要依据税收风险评估软件生成的数据,来确定纳税人税收流失风险的级别。规定从一级到三级,风险程度越来越高,将税收流失风险度一至三级分别与绿色、黄色、红色对应。按月或按季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服务岗位练习题新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服务岗位练习题新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服务岗位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B) A、不注重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B、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C、不要求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D、不要求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 2、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应(A ) A、各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受理辖区内成员企业提出的涉税诉求 B、各级税务机关遇有非本级职权范围事项的,不应按规定向有权税务机关移送。 C、各级税务机关针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应进行引导 D、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内控体系状况及税法遵从能力,不经与企业协商,可与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 3、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中主管税务机关承担以下信息采集和整理的职责:(A) A、企业原始涉税信息的录入; B、统一制定信息采集和整理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定期汇总信息采集需求,制定企业涉税信息采集方案;

C、与企业集团总部进行涉税信息交互工作; D、统一抽取已经实现税务总局数据集中的征管信息; 4、下列属于税务总局开发的“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C) A、稽核协查子系统 B、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 C、税务审计查账子系统等。 5、下列属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在风险管理信息采集子系统的是:(C) A、稽核协查子系统 B、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 C、企业风险管理调查问卷模块组成。 6、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工作分为代码准备、名册采集、任务分发、(A)、结果上报、名册反馈和工作总结七个阶段。 A、名册核实 B、发放调查问卷 C、纳税评估。 7、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以(A)和工商注册规范的组织形式为参考,建立统一标准。 A、合并报表的口径 B、只纳入分支机构 C、只纳入法人企业 8、内资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为纳入企业合并报表范围且进行税务登记的境内(A),以及境外控股公司;

最新【总结大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地方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等。主要表现为: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

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企业税收风险管控与合理避税内训提纲介绍

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合理避税 【课程背景】: 2013年两会结束了,国务院提出了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1.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2.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3.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4。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5.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6.改革工商登记制度;7.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8.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9.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10.加强依法行政。这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利好消息?企业认缴资本的工商登记改革后相应的税收政策怎样变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除去了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这样一个行政监管,给我们企业留下了怎样的空间?税收上有什么可以操作的空间呢? 对于企业的老板或总经理来说,不可能对国家税务总局每一个文件都研究学习,一不懂、二不知,怎样能够通过报表的形式动态掌握企业的涉税情况及涉税风险情况?怎样知道企业是否进行了合理避税?并取得怎样的业绩,同时了解企业的涉税风险大小,这些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掌握的信息。 本课程就是通过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用报表的语言,来规范企业的税收管理,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而开展合理避税,达到风险可控,节税有制的目标。同时介绍大量案例,从企业设立到企业融资、采购材料、运营、销售产品等环节进行分析,通过案例让企业老板了解其中的涉税风险节点及税收筹划的关键节点。从而实现更好地控制企业涉税风险及合理规避税收负担这样一个目标。 【课程收益】: 1.总经理实现用报表来监控企业涉税风险。 2.总经理可以建立合理避税的激励机制并激励企业财税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赏罚分明的 激励效果。 3.关注并了解企业的经营全过程中的涉税风险节点及筹划节点,注意每个决策之前对涉税风 险的分析。 【课程时间】: 2天,每天六个小时,第一天结束后留下半小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程提纲: 引言: 案例1.【某金融街控股公司简单错误造成巨额损失,财务总监被辞的背后原因分析】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 2015年,随着税务征管改革的浪潮迭起,大企业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 “重头戏”,以20%的数量占据了80%的税收,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也越来越加强了对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重视,风险管理与防控技术成为提高税务部门征税效率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手段。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成立大企业司,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及2011年的《规程》文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力争构建一个完整的税收领域现代化管理体系。大企业有着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在征管体系改革中还是一门关键课题。税务风险问题层出不穷,加强税务机关及企业内部两方面控制至关重要,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二部分从国内外有关税收风险防控的定性理论出发,研究大企业定义下的风险防控定义及特点,确定本文主要从定性研究方面对大企业的风险防控提出建议,构建现代化的征管创新模型。从理论上研究,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解决与防范风险问题的关键点及手段方式,遵循一定的处理问题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借鉴运用西方经济学、先进的管理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模型与管理模式,譬如“风险管理的节点防控理论”、“H型双向互助管理模式”,创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解决税务机关内部和企业内部的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的关键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研究,进一步诠释了目前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查找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关键节点。本文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应从税务机关和大企业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形成全面的征管模式改革中风险管理防控方面的创新:从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的组织架构,大企业内 部风险评估机制及流程,全国联网的基础信息采集和运用数据库的建立,大企业 管理的团队化建设,特别是企业与税务机关沟通机制的建立与联系等方面形成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统一体系。 除理论分析外,本文第五部分从卷烟行业入手进行分析,从企业自身制度体 制建设中的不足,利用风险控制的模型进行企业自查,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 进行防控的实例。

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C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C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经营、诚信纳税,防范和降低税务管理风险,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一)公司所有的税务规划活动均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二)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当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三)公司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日常税务工作事项和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 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均应符合税法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第四条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应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目前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为财务中心。 第五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履行税务管理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二)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四)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分、子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六)组织公司内部税务知识培训,并向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七)承担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八)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 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公司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九条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 (一)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二)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相关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四)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法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分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税务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 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第四条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财务部经理)

组员: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经理及财务部税务管理岗、票据结算岗、发票管理岗。 第五条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二)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指导和监督有关各部门、各所属加油站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四)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五)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建议; (六)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所属加油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加油站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税收风险自查报告

(公司名称) 税收风险自查工作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纳税识别号为,开业日期,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财务负责人,联系电话,联系邮箱,注册资本,经营地址,经营范围,主管税务机关,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职工人数曹现有人;年收入总额元;企业近年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亏损)。 二、企业所有权结构

三、2016-2018年成本费用情况 四、2016-2018年税收缴纳情况

五、自查发现的问题(请按自查指引各项目分条填写)(一)增值税 1、2016年 (1)本年收入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元,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元,实际缴纳元;其他业务收入元,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元,实际缴纳元; (2)其他与增值税有关的事项(如未发生,请在下方填“无”) 2、2017年 (1)本年收入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元,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元,实际缴纳元;其他业务收入元,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元,实际缴纳元; (2)其他与增值税有关的事项(如未发生,请在下方填“无”) 3、2018年 (1)本年收入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元,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元,实际缴纳元;其他业务

收入元,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元,实际缴纳元; (2)其他与增值税有关的事项(如未发生,请在下方填“无”) (二)企业所得税 1、2016年 (1)收入元,成本费用元,利润总额元,有无纳税调增调减情况。调整后利润总额元,以前年度累计亏损元(如盈利则不填),弥补亏损后净利润元,应纳所得税额元,实际缴纳元。 2、2017年 (1)收入元,成本费用元,利润总额元,有无纳税调增调减情况。调整后利润总额元,以前年度累计亏损元(如盈利则不填),弥补亏损后净利润元,应纳所得税额元,实际缴纳元。 3、2018年 (1)收入元,成本费用元,利润总额元,有无纳税调增调减情况。调整后利润总额元,以前年度累计亏损元(如盈利则不填),弥补亏损后净利润元,应纳所得税额元,实际缴纳元。

专题五:企业财务报表税收风险排查与应对

专题五:企业财务报表税收风险排查 与应对

企业会计报表就是企业经营状况与经营过程的“脸谱”表现,然而对于我们很多财务人员来说,并不把企业的这张“脸谱”当回事,殊不知你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写这在张“脸谱”上,就像一个人快不快乐都写在脸上一样。 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这企业会计报表数据的变动所折射出的企业纳税行为。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期末原值减少,纳税行为何在? 如果企业“固定资产”期末原值减少,说明该企业当期很有可能发生了“固定资产”处置,无论是“利得”还是“损失”,一旦有发生资产处置,就需要缴纳资产处置的流转税,例如:处置2009年度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纳税人适用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处置2009年度以后取得的固定资产,纳税人应按增值税税率缴纳增值税。因此,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减少,是不是有对应的纳税行为发生,税务部门从报表一看便知。

●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很大,纳税行为何在? 企业如果“预收账款”余额长期很大,说明企业货款或服务费已收,货物有可能已经发送或劳务已经提供;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收到提供建筑服务或租赁服务的预收款等现象,但没有开具对应业务的发票或确认对应业务的纳税收入。 因此,企业“预收账款”余额长期很大,所对应的税收是否都已经缴纳,税务部门从报表一看便知。

●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增加,纳税行为何在? 企业如果“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增加了,说明企业有可能追 加了投资,实收资本的增加很有可能应补缴印花税。根据规定,“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应补贴印花。 因此,“实收资本”期末余额的增加,是否有对应的纳税行 为发生,税务部门从报表一看便知。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一、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诱发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行业惯例,上级或股东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具体来讲,经济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执法环境发生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税务执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税收

政策、法规等将会不断调整和更新,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难免因为对新出台的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可能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者税务规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性等。 当前,企业管理者涉税意识有待加强、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偏低、内部审计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近年来税务代理服务质量偏低,都是企业在微观上所面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20世纪初兴起的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简单地说,风险管理就是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作出决定,包括某件事是否发生,如果发生怎么办。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20世纪70年代起,风险管理以其针对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跨国集团、金融、政府的管理活动之中。 (一)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税收管理更有效率 税收管理中存在着由于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致使税款流失的风险。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手段,对纳税人不依法准确纳税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进行确认,对确认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并采取措施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税收风险管理对当前风险的确认,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对潜在风险的确认,可以建立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同时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也有警戒提示作用,促进企业遵守税法。 (二)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公平性 纳税人通常希望税收管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所谓公平不是平均,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还包括当不同纳税人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时,税务机关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对依法纳税的人和漠视税法的人进行甄别,并区别对待;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强硬措施。纳税人除了要求税收政策上的透明外,还认为他们有权从税务机关得到高效、高质的服务和建议,他们希望有一个畅通的渠道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发生错误时能得到提醒和及时纠正。面对纳税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税务机关单靠以前的管理方式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管理中引入新的适应纳税人更多、更高要求的管理方法。税收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纳税人的纳税错误,使其得到纠正;也可及时发现纳税人的恶性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打击,提高管理的公平性。 (三)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税收的安全、稳定,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对政府来说,它要求财政收入安全、稳定增长,并要求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收入。而税收风险管理能够事先预测并控制由于纳税人不依法纳税而给财政收入带来的不稳定、不安全,保证税收收入的安全、稳定增长,降低税收征收成本。 二、澳大利亚的税收风险管理实践

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doc

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大多源于复杂的经营活动、不当的税收筹划、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存在不一致以及税务的易变性程度较大,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税务风险理念滞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等问题。基于此,优化我国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应从深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理念、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2009年和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2011〕71号)。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当前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违法法律法规规定而被税务机关稽查,引发税款补缴、缴纳罚款的税务风险。二是未正确理解税收政策,而承担过多的税收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企业通常具有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活动复杂化的特点。虽然大企业的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其涉及的税务风险却依然不容小觑。 1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分析 1.1经营活动复杂 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制度完善,低级会计错误

所引发的税务风险较少,但大企业由于集团化、国际化等原因,其经营活动较为复杂,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企业变更、企业重组、重大并购以及国际交易等。这类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及多个子公司,税制和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增加了此类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如在并购事项中,若企业未能考虑被并购公司的税收遵从情况,在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承担兼并企业所导致的税务风险。又比如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含有“包税”条款的合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短短几年间就增加了几千万的税务成本。 1.2税收筹划不当 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另一来源是税收筹划不合理。一方面,如果企业缺乏纳税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整体税务筹划,那么企业会承担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税收筹划不当,打政策的“擦边球”,也极易引发税务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避税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反避税行动,2015年我国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580亿元。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和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其税收筹划往往不合理,由此引发的税务风险不容小觑。 1.3税收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税收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标准不一致,使得大企业内部不同分支机构所遵从的税收政策标准不统一,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以EPC业务的增值税处理为例,各地口径不一,有些地方将EPC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看成是建筑服务,适用建筑服务的增值税政策,也有些地方将其看成相对独立的兼营事项,分别计价、分别核算。可以看出,各地的税收政策不一致,若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忽

风险管理股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汇报

风险管理股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X地区国家征收管理科(信息中心)关于报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做好风险排查,现报告如下: 一、风险管理的整体成效 X年X-X月开展风险应对共X户,已完成应对工作的X 户,正在办理X户,其中:纳税评估X户、纳税辅导X户。 截止X月底,查补入库税款合计X.X万元、加收滞纳金X.X万元、罚款X万元。 二、落实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突出了税收管理风险、税收廉政风险和纳税人遵从度风险三个重点。在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中,突出税收工作特色,将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和税收廉政风险紧密结合在一起。通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提高税收执法质效;通过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税收执法的规范,消除不廉行为生存土壤,促进税收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开展。 (二)拓展信息渠道,注重外部信息情报的获取。不断拓展信息渠道,注重从第三方取得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拓展风险管理信息库。通过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努力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涉税信息共享的制度化、常态化,提高信息传递和使用效率,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

称的问题,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提高外部协作机制运行的效率,减少纳税风险。 (三)多措并举,防范“减税降费”税收征管风险。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地区局关于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制定各项措施为减税降费工作铺开清晰“蓝图”。风险管理股积极与减税办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监督机制,确定专人每天收集减税降费落实情况、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形成工作情况日报,每日上报,做到及时反映、及时处理,防止执行力不足,防范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风险。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风险应对人员业务素质。风险管理股定期牵头组织专题培训和工作调研,税种管理部门着重结归纳税种管理中易发生税收风险的环节、风险特征并加强经验交流,拓宽风险应对人员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实践实战实效,加强风险应对结果复查和案例讨论学习,提高风险应对的技巧和能力,推动风险管理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设定个人所得税的模型。重点抓住利息股息红利、股权转让信息不对称征管难度大的问题,建议地区设定指标,从而提高征收企业利息股息红利,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准确性。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电力,医疗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涉税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涉税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企业税务风险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少缴税风险。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多缴税风险。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二)税务风险主要特点 1.主观性。对同一涉税业务,税企双方存在不同理解,这直接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同时,纳税业务在相关业务中表现出主观态度,不同税务机构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大多不同,这都是税款征纳双方较难做到“沟通中的认同”。企业税务风险由此而出现,并且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大有小。 2.必然性。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任何企业均以税后净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这一客观状况却与税收本身具备的强制性存在矛盾,在此中间,企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的动机,导致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加上国家税收执法环境不断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者、财务工作者对相应政策法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更使企业管理者难以完全规避税务风险,并使得风险对企业经营带来潜在的持续影响。 3.预先性。经营过程产生税,不同的经营过程产生不同的税。简单来说,就是业务产生税,而不是财务产生税。税怎么缴不要看帐怎么做,而要看业务怎么做。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核算时,税务风险已然存在于企业实际缴纳各项税费之前的相关行为中(尤其是经营行为)。换言之,企业主观上实施的涉税相关业务经营、成本的计算与核算的调整等行为,导致其与税收政策、法规等出现矛盾甚至相互背离,也就是说,企业税务风险先于税务责任履行行为而存在。了解企业风险的预先性特征,有利于企业建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控制时间观,以此及时掌握税收法规的制定及变动,切实降低税务风险。 (三)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第18期2011年9月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384期 有些企业为遵循开票时限,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预开发票———红字发票冲销预开发票——— 再开发票现”象,给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专用发票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对此,笔者认为考虑交易的复杂性,开具发票时限应当具有“弹性”,也即从交易发生日至结清货款的当日内,均可根据双方业务需要开具或取得发票,开票最终时间点为结清货款的当日(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则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细则》)。对此,在《发票管理办法》中,就应当明确规定未按规定取得或开具发票应受处罚的时间点为“结清货款的次日”,也即交易双方结清货款的当日仍未开具发票的,就要受到处罚。 2.规范企业借贷行为,并完善借款成本税前扣除办法。一是要规范企业向个人及其他企业的借贷行为,对没有明确用途的借贷资金及与企业经营无关的借出款项,一律不得在税前列支利息或相关费用;二是对有流动资金贷款或向个人及其他企业借入需支付利息或费用的款项,其企业若向个人或其他企业借出无息(或低息)款项的,则须根据借出款项的额度按贷款或借入款项最高利率及费用,来计算不得税前扣除的利息及(分摊)费用。如某企业当期向银行借入月息6%的流动资金100万元(贷款费用5万元,,向个人借入月息10%的款项50万元,在借款期内同时借出无息款项80万元,则不得税前扣除的利息及费用=50×10%+30×6%+80/(100+80)×5+9.02(万元)。 (二)强化相关税收政策宣传及纳税辅导工作 1.强化企业的“票证意识”,切实做好“以票管税”工作。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往往与企业“未取得发票”有关,“未取得发票”又往往与一些企业不重视“票证”有关,而“票证”往往又是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票证“是当前“以票管税”的精神实质所在,所以,强化企业的“票证意识”有着现实意义。对此,要做到两方面,一是税收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树立企业“票证意识”而展开,切实强化企业的“票证意识”;二是宣传与辅导紧密结合,税务部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中,要深入企业,规范企业的票证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完善各项票证管理制度及程序,严格票证的取得、 传递、记账等规章制度,为企业规范会计核算和及时足额申报纳税打下良好基础。 2.强化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会计监督能力。企业的任何经济业务最终往往都会反映在“票证”上,所以,对票证的监督也是会计监督 “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有些财务人员往往对“票证”监督乏力或力不从心,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不排除少数财务人员对“票证”缺乏足够认识或责任心不强,如某企业财务人员在2008年度内曾取得10余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只知道入账,却不知道认证(抵扣进项),结果不仅造成企业数十万元的损失,也人为造成了滞留票,增加了核对滞留票的工作量。所以,税务部门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决不能松懈,哪怕是“老调重弹”也十分有必要。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涵义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科尔斯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表明,注重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平均每年多创造的利润高达38%。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逐渐被现代企业所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企业要创造最大的效益,实现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关注税务风险。 (一)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法规 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企业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相关规定,应纳税未纳税或少纳税,面临补 缴税款、 缴纳滞纳金、行政罚款、行政处罚、留下税收不良记录等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涉税行为未能准确适用税法,没有正确适用相关优惠政策,导致多缴纳税款,承担本可以不予缴纳的税 收负担。根据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指前者,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税务方面的不确定性。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解释,可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为避免其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由于税务风险在时间上具有不可撤销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其不缴获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相对应的,企业的税务风险将无限期存在。 (二)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根据 《指引》,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经 !!!!!!!!!!!!!!!!!!!!!!!!!!!!!!!!!!!!!!!!!!!!! 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李云丽 (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721006) 摘 要:由于经济事项的复杂性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企业的涉税处理可能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为企业带来税 务风险,从而间接地导致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讨论了企业税务风险的涵义,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提出降低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关键词:税务;风险;管理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